跳转到内容

徐会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徐会之
陆军中将
中华民国 第2任汉口市市长
任期
1945年9月12日—1949年1月31日
前任石星川汪精卫政权
继任晏勋甫
个人资料
性别
出生1900年
 大清湖北省黄州府团风县总路嘴镇
逝世1951年11月18日(1951岁—11—18)(51岁) 处决
 中华民国台湾省台北市马场町
籍贯湖北省黄冈县
政党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学历
经历

徐会之(1900年—1951年11月18日),原名徐亨,号容庵中华民国陆军中将湖北省黄州府团风县总路咀镇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曾任川鄂湘黔边区绥靖公署政治部中将副主任,汉口市市长[1]。1950年3月由中共派遣自香港赴台从事情报工作,1950年5月中共台湾省工委书记蔡孝乾变节后徐会之向黄埔同学袁守谦自首,最后仍于1951年11月18日被枪决于台北马场町刑场[2]

生平

[编辑]

早年

[编辑]

黄州高小、中学堂毕业,1917年就读湖北省立甲种工业学校,1920年愤于五四运动而肄业投身学生军,一年后不愿居愚民政策之下而返乡,1921年考入中法高等学校,1922年因参与五一运动被开除学籍,1923年孙文越飞宣言后国民党政策联俄容共,1924年由中共党组织武汉区负责人包惠僧推荐报考黄埔军校第一期,编学生第一队,1924年六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一期毕业后任黄埔军校教导团第三营连队党代表。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成立后任该军第1师第1团第1连党代表。1925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骑兵第一旅参谋长。参与东征[3],1926年4月12日国民党清党,徐会之和周恩来等中共党员被迫离开部队,被中共派往京津从事地下工作。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北伐,徐会之任属于李宗仁新桂系国民革命军第十五军政治部科长,1927年升任该军第2师政治部主任。1928年二次北伐桂系控制了华北。1928年任天津特别市公安局特务大队长。

1928年4月,国民党左派邓演达提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政治主张》与徐会之、余洒度韩浚等在上海发起成立“黄埔革命同学会”反蒋,徐会之任宣传科长。1928年底徐会之在天津成立“黄埔革命同学会华北分会”任会长,举行记者会公开揭露蒋介石破坏国共合作背叛孙中山的“罪行”。1931年8月,邓演达徐会之余洒度陈烈韩浚等二十余人遭抓捕,虽宋庆龄积极营救,邓演达仍遭秘密处决,其余二十余黄埔革命同学会成员都获得“自新”[3]

政战干将

[编辑]

投蒋后,同为黄埔一期同学多获得职掌军权,但徐会之却没有得到兵权,1932年9月徐会之担任第五十六师政训处长,自此常长期从事政战工作,与贺衷寒曾扩情袁守谦为国民革命军主要政战“四大干将”。[4]1933年任军委会政训科长,后改派到安徽任党政处长兼河南省经扶县(今新县)县长。1935年调任安庆、芜湖市公安局长。西安事变后,调任西安行营政训处长。

对日抗战

[编辑]

1937年七七事变,徐会之赴庐山参加暑期训练团并担任第五大队教导员,撰写《民众训练须知》一书作为全民抗战总动员纲领性文件。不久接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保定行营政训处任处长。保定沦陷后,1938年5月保定行营改为武汉行营,仍任政训处长兼政治总队总队长。兼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一厅第一处少将处长。亲共的徐会之原本即是孙中山联俄容共派的党员,在汉口掩护中共地下党曾惇陆天虹等人的活动[5]

抗日第五战区成立后,武汉行营政训处改为第五战区政治部,任政治部副主任,主持政治部工作并参加武汉外围会战。1938年12月调任川鄂湘黔边区绥靖公署政治部中将主任,1939年10月,调任桂林行营政治部副主任,旋即升任抗日第四战区政治部中将主任。1940年8月兼任第四战区特别党部书记长。1940年赴重庆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二厅厅长。1941年任抗日第五战区政治部主任兼第五战区特别党部书记长。1942年任湖北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兼襄樊保安司令。1943年任湖北省政府委员兼鄂北行署主任。[6][7]战时青年训练团鄂豫分团主任,参加鄂北会战。1943年获忠勤勋章

第二次国共内战

[编辑]

1945年抗战胜利后,1945年9月12日由国民政府行政院任命为汉口市市长,对于战后的汉口快速恢复秩序做出了贡献,并担任三青团中央干事。1947年7月,党团合一,被选为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1947年,汉口改制为特别市,继任特别市市长。1949年李宗仁代理总统,由于旧日从属关系,徐会之担任总统府参事处上将参事。1949年5月汉口即解放。1949年12月留居重庆。

赴台自首遭处决

[编辑]

1950年1月作为中共交通员的朱谌之遭逮捕后,中共失去与吴石的联系管道,中共急需交通员传递情报及命令。

1950年3月徐会之从香港进入台湾,1950年5月中共台湾省工委领导人蔡孝乾变节。1950年6月徐会之向黄埔一期同学袁守谦自首。6月国防部情报资料组对其立案侦办。原拟判5年徒刑,总统蒋介石不满徐会之3月抵台并未自首要求重审,后改判15年徒刑。1951年11月13日台湾国防部黄杰的公文报送,总统蒋介石批示“应即枪决可也”。1951年11月18日枪决于台北马场町刑场。[2]

纪念

[编辑]

由于1950年后失去情报线索,中共对从事隐蔽战线工作的徐会之一直没有公开。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确认及调查期过往事迹后,对解放汉口作出了贡献,追认徐会之为革命烈士[3][7]

1996年,在徐会之家人奔走下,徐会之遗骨得以辗转回到大陆,并分葬于北京市八宝山革命公墓及武汉九峰山烈士陵园。[8]

1999年徐会之列名于绿岛人权纪念碑之上,象征遭国家迫害身亡的政治犯、思想犯的平反,由当时的中华民国总统李登辉先生亲临主持揭碑。

2013年10月,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无名英雄广场上立有无名英雄纪念碑,为纪念来台湾在1950年代被处决“隐蔽战线烈士”,花岗岩墙上用阴文素镌着846位隐蔽战线烈士名字。徐会之烈士铭刻于纪念碑上。

在其家乡的黄冈革命烈士陵园,陈列有徐会之事迹展。

争议

[编辑]

蒋介石的黄埔一期子弟兵,徐会之从“黄埔革命同学会”即反蒋,自新后也并未遭到明显猜忌官至中将,一般认为徐会之被杀虽与共谍案有关,但徐会之放弃国民政府的汉口市长职位而担任李宗仁的总统府参议一职可能更为关键。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沈沛霖/口述, 沈建中/撰写. 《沈沛霖回憶錄》〈北伐軍裡的共產黨人〉. 独立作家. 2015-05-04. 
  2. ^ 2.0 2.1 国防部军法局. 徐會之叛亂案審判執行情形. 国家档案管理局. 1951-08-31~1951-11-29 [2017-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5). 
  3. ^ 3.0 3.1 3.2 陈予欢. 《軍中驕子:黃埔一期縱橫論》. 秀威资讯. 2012-11-01. 
  4. ^ 卢明礼. 我所知道的徐會之. 《黄冈文史资料》第二辑. 1987. 
  5. ^ 徐世江. 億徐會之在二次國共合作初期事蹟. 《湖北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1985. 
  6. ^ 徐华南. 緬懷父親徐會之. 《黄冈文史资料》第二辑. 1987. 
  7. ^ 7.0 7.1 徐世江. 貫徹團結抗日精神的徐會之. 《黄冈文史资料》第二辑. 1987. 
  8. ^ 徐兴川. 黃埔精英徐會之失蹤四十載之研究. 中华徐氏网. 2012-04-10 [2017-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