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澎湖提标馆

坐标23°33′49″N 119°33′52″E / 23.563623°N 119.564403°E / 23.563623; 119.564403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提标馆
2011年后改建外貌
基本信息
位置 台湾 880 澎湖县马公市中央里中山路56号
主神天上圣母
齐天大圣
中坛元帅
福德正神
十三王公
庙格会馆庙
开基 清朝 澎湖水师协 水师提标营
建立时间 清朝 康熙年间
地图
地图
汉语名称
汉语拼音 Pēnghú tí biāo guǎn
台语罗马字 Phînn-ôo Thê-pio-kuán

澎湖提标馆,全衔澎湖水师提标馆,其设立可追溯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后,朝廷在澎湖设立营制(即澎湖水师协),驻军兵源采内地班兵轮调,因远离故土,遂私建伙房,在聚会之所各自搭建神龛祭祀。[1]澎湖提标馆原为福建水师提标营聚会之所,由于福建水师提标营原址驻扎厦门岛[2],主祀天上圣母的香火系自厦门天后宫请来,与铜山武圣殿皆是由班兵会所转变而来的庙宇,早名旧承祠祖承祠[3]23°33′49″N 119°33′52″E / 23.563623°N 119.564403°E / 23.563623; 119.564403

提标馆与清代班兵简史

[编辑]

清领台湾初期(康熙年间)朝廷并不在台湾当地募兵驻守,兵源而多从福建绿营轮调而来。[4]林豪《澎湖厅志》记载,其时驻澎营制应拨班兵两千名,各分为四起轮戌,三年一换。[1]

  • 康熙23年(1684年)-朝廷在澎湖设立澎湖水师协,依据营制从水师提标营、南澳镇本标营、南澳镇铜山营与闽安水师协标营中抽取兵卒调往妈宫澳进驻(今马公市),兵卒均由前一年(1683)福建水师提督施琅攻澎之水师整编而成。四营兵卒各自立同乡会馆,共伙而祭祀神明;其中“(水师)提标馆”与“南澳馆”奉祀天上圣母妈祖,“铜山馆”与“闽安馆”则奉祀武圣关公[5]
  • 乾隆47年(1782年)-朝廷裁撤142名标兵。调离金门镇标兵移戌安平,原派往澎湖水师协的兵员缺额由海坛镇标营、南澳镇、铜山营等各营兵补足派编成,被调往澎湖的海坛镇标兵设立“海坛馆”。同年又从烽火门调兵往澎湖,原烽火门兵员在澎湖设立“烽火馆”,统计澎湖驻军数共1858名。[5][1]
  • 道光29年(1849年)后,原本应三年一调的班兵便未再轮替。[1]不少班兵便在澎湖落地生根、娶妻生子;其中班兵籍贯多来自福州府海坛岛、漳州府铜山(东山岛)以及泉州三邑。[6]
  • 同治七年(1868年),清廷颁布驻台班兵采行裁兵加饷新令,无家眷者资遣回内地。[7]同年,铜山标右营与南澳标右营各自设立“妈祖馆”与“海山馆”,皆奉祀天上圣母。自此以降,清代班兵依据籍贯或标营名称设立祭祀会所,共计七馆。时称“七馆八名”,系“海山馆”另有“金门馆”的名称之故。[5]

澎湖水师提标馆成员来自福建水师提督统辖的“提标营”[a][8][2],福建水师提标营又分中营、左营、右营与前营[9],于是人数颇众,当时定居留在澎湖娶妻的标兵也是最多,籍贯又以漳州泉州三邑(晋江惠安南安)为主。[5]

昔清代班兵缘以同乡设立的澎湖七所会馆;闽安馆与海山馆今已不存、南澳馆仅剩断垣残壁[10]、烽火馆尚存乾隆30年(1765年)立的〈重建烽火馆碑记〉[11](位于今马公市民族路租车行巷弄中)与光绪16年(1891年)立的〈烽火馆充香费碑〉[12]、海坛馆馆址不存,其伙房被改建为施公祠(祠内保留殉职海坛标兵的牌位),妈祖馆与铜山馆合并[13],现仅存施公祠、铜山武圣殿与提标馆尚有后人管理。

澎湖班兵会馆列表

[编辑]
妈宫三甲及班兵会馆之老俗谚。
澎湖水师班兵及原属标营列表[14]
原属标营 标营原址 会馆名称 设立时间 奉祀 现况 备注
福建水师提督标营 福建泉州府同安县厦门岛[2] 水师提标馆 约康熙23年

(1684年)

天上圣母 澎湖提标馆
南澳镇标营 福建漳州府诏安县南澳岛 南澳馆 仅存断壁残垣
南澳镇铜山营 福建漳州府东山县东山岛 铜山馆 关圣帝君 迁址 与妈祖馆合并
闽安水师协标营 福建福州府闽县.闽安镇 闽安馆 不存
海坛镇标营 福建福州府福清县平潭厅海坛岛 海坛馆 约乾隆47年

(1782年)

馆址不存 伙房改建成施公祠
烽火门(营) 福建福宁州.烽火岛[15] 烽火馆 关圣帝君 不存 尚存石碑碑文
南澳镇铜山营右营 福建漳州府东山县.东山岛 妈祖馆 同治七年

(1868年)

天上圣母 现址即铜山武圣殿 改主祀关圣帝君
南澳镇标右营 福建漳州府诏安县.南澳岛 海山馆 不存 又称金门馆

提标馆建筑沿革

[编辑]

提标馆在清代之际,馆址位于海尾崎顶(今澎湖医院东侧),外观形似东甲北极殿,庄严非常。1895年日军攻陷澎湖之后,提标馆被日本人占据,挪作他用。原本供奉的天上圣母神像只得移往中和照相馆(今中正路屈臣氏药妆店)后方的民房祭祀。后来因民房狭小,提标馆馆员乃倡议另寻新址建馆。昭和四年(1929年)落成于现址,场馆外观与澎湖水仙宫相似,皆为二层楼的洋房风格建筑;当时二楼为祭祀场所,楼下则租给马公冰厂,租金添作香火之用。[5]

民国75年(1986年),提标馆年久失修,又遭逢韦恩台风侵袭,屋舍受损严重,馆方决议拆除、原地重建,众神像金身驻跸于东卫天后宫,民国77年(1988年)洋式三层楼建筑竣工,神明厅设置于三楼。民国99年(2010年)八月再度动工重修,考量香客参拜之便利性,请示妈祖同意后,神明厅遂移至一楼,民国100年(2011年)三月竣工安座。[5]

奉祀

[编辑]

天上圣母

[编辑]

提标馆主祀天上圣母,妈祖金身有“大妈”、“二妈”与“三妈”之分,旁祀千里眼与顺风耳。[16]

齐天大圣

[编辑]

齐天大圣是馆内最受欢迎的神祇,早时医疗不发达,也有不少信众来此求药签或指点迷津,古时妇女或来祈求孩儿乖巧,皆来求助齐天大圣,人云灵验非常。[17]

高公清标长生禄位

[编辑]

高清标为榕城高氏之后,先祖高钢为避唐末黄巢之乱而迁徙至福建,累世而散居福建各处。高清标则为“开澎之祖”,三子高其华为武庠生(武秀才),同治、光绪年间曾任澎湖水师协标左营外委、把总,最后官拜至千总。高清标父凭子贵,清廷封高清标为武德骑尉(武官正五品),过世后的墓上碑文则题“皇清例赠奉政大夫高祖考讳清标之墓”(文官正五品)。高清标的牌位现今仍安奉于提标馆内的福德正神旁,上载“钦加同知衔高公官章清标长生之禄位”。[18]

文物

[编辑]

位于神明厅入口处的“提标馆匾”,为日治时代昭和年间的文物,匾额厚度为寻常匾额之两倍,亦是镇殿古物之一。

俗谚

[编辑]
摄于马公市光明路上德山行。

元宵节时,马公各班兵伙馆庙,时常展现自己庙馆的特色。如南澳馆的花灯光彩夺目,铜山馆人则长于南管曲艺,提标馆内大烛众多,夜如白昼[19],因此马公有“南澳好花灯,铜山好锦曲,提标好大烛。”的俗谚流传[20]

烽火馆碑文

[编辑]

〈重建烽火馆碑记〉[11]之原文[21]

特简镇守福建等处地方驻札澎湖水师副总镇纪录二次江讳起蛟、福建澎湖水师协标中军副总府兼管左营林讳云、缘首福建澎湖水师协标右营副总府带纪录二次戴讳福、澎湖右营守备吴科、署左右营守备纪廷政、王子若、新调澎湖左、右营守备李其祥、杨元、千总许友胜、谢祖。把总许邦贤、游得贵、林廷宝、王国宝、王光灿、孙必高、陈维礼、□□(何培夫载“潘钟”)共捐,烽火门换戍澎台班兵乐助,共成重建新庙,恭奉关圣夫子神像,永为烽火班兵住馆,谨勒此碑为记。
— 乾隆三十年正月□日榖旦

相关条目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福建水师提标的“水师提标营”并不是正式的军事单位;此处“水师提标”系指“福建水师提督”所在的提督衙门(类似提督办公室)。福建水师提督衙门地点设置厦门,而“水师提标”则指“水师提督”直辖的护卫部队,通常分为前营、后营、左营、右营、中营、总计五营,其他军区的提督亦仅有四营或三营的状况。(黄水华,1994:153-154)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1.3 林, 豪. 《澎湖廳志.武備》. 台北市: 成文. 1983: 129. 
  2. ^ 2.0 2.1 2.2 李其霖. 《見風轉舵:清代前期沿海的水師與戰船》. 台北市: 五南. 2014. ISBN 9789571174198 (中文(台湾)). 
  3. ^ 提標館. Penghu.Info|澎湖知识服务平台. [2018-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29). 
  4. ^ 许毓良. 班兵. 台湾大百科全书. 2009-09-24 [2018-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29). 
  5. ^ 5.0 5.1 5.2 5.3 5.4 5.5 提标馆天上圣母管理委员会,〈澎湖县马公市提标馆沿革〉碑文
  6. ^ 清代班兵制度. Penghu.Info|澎湖知识服务平台. [2018-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29). 
  7. ^ 林, 豪. 《澎湖廳志.武備》. 台北市: 成文. 1983: 131. 
  8. ^ 黄水华. 《中國古代兵制》. 台北市: 台湾商务. 1994: 152–162. ISBN 9570509112 (中文(台湾)). 
  9. ^ 林, 豪. 《澎湖廳志.武備》. 台北市: 成文. 1983: 130. 
  10. ^ 南澳館. Penghu.Info|澎湖知识服务平台. [2018-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29). 
  11. ^ 11.0 11.1 〈重建烽火館碑記〉. 石话石说. [2018-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29). 
  12. ^  清朝李培林. 烽火館充香費碑. Penghu.Info|澎湖知识服务平台. [2018-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8). 
  13. ^ 銅山館. Penghu.Info|澎湖知识服务平台. [2018-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9). 
  14. ^ 李其霖. 《見風轉舵:清代前期沿海的水師與戰船》. 台北市: 五南. 2014. ISBN 9789571174198 (中文(台湾)). 
  15. ^ 〈遊安平,平安遊〉. [2018-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26). 
  16. ^ 李三禄. 提標館天上聖母赴臺會香歡迎參加. 澎湖时报. 2015-04-25 [2018-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中文(台湾)). 
  17. ^ 邓至杰. 與澎湖結緣20年 高雄凌霄寶殿進駐提標館渡眾生. 今日新闻 NOWnews. 2017-04-25 [2018-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4) (中文(台湾)). 
  18. ^ 蔡, 光庭. 媽宮東甲高姓. Penghu.Info|澎湖知识服务平台. [2019-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中文(台湾)). 
  19. ^ 南澳好花燈、銅山好錦曲、提標好大燭. [2023-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23). 
  20. ^ 歷史沿革-澎湖縣馬公市公所. 2017-08-17 [2018-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2). 
  21. ^ 重建烽火館碑記. Penghu.Info|澎湖知识服务平台. [2018-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9).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