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国州县列表
外观
闽国的存在年代,由后梁开平三年(909)王审知受封闽王开始,[1]至后晋开运二年(945)南唐攻破建州,王延政出降止,[2]前后三十七年。王审知在位期间,福建较唐末仅新增闽清一县。[3]及其子王延钧称帝时,将唐代所置的“场”(后备县)大量升县,福建遂从二十四县一变成为三十县。[4]后王曦与占据建州的王延政反目,王延政自立殷国与福州分庭抗礼,更是将仅有五县的建州拆成三州。[5]闽国灭亡时,福建共有一府(长乐府)、六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镡州、镛州),共计三十县。
列表
[编辑]下表中,以 蓝色背景代表闽国各府、州,所领各县则分别列于其下。府、州、县名均以945年时为准。
州/县名 | 治所 | 备注 |
---|---|---|
长乐府 | 今福州市 | |
闽县 | 今福州市 | |
侯官县 | 今福州市 | |
长乐县 | 今长乐区 | |
连江县 | 今连江县 | |
长溪县 | 今霞浦县 | |
福清县 | 今福清市 | |
古田县 | 今古田县东北旧县治 | |
永泰县 | 今永泰县 | |
闽清县 | 今闽清县 | |
永贞县 | 今罗源县南圣水寺 | |
宁德县 | 今宁德市蕉城区 | |
尤溪县 | 今尤溪县 | |
德化县 | 今德化县 | |
泉州 | 今泉州市 | |
晋江县 | 今泉州市 | |
南安县 | 今南安市丰州 | |
莆田县 | 今莆田市 | |
仙游县 | 今仙游县 | |
同安县 | 今厦门市同安区 | |
永春县 | 今永春县 | |
建州 | 今建瓯市 | 后晋天福八年(943),王延政于建州称帝,国号殷。[5]
|
建安县 | 今建瓯市 | 附郭县。东汉建安初年,由侯官县析置。[55]
|
邵武县 | 今邵武市东故县街 | |
浦城县 | 今浦城县 | |
建阳县 | 今建阳市 | |
镛州 | 今将乐县 | |
镡州 | 今南平市、三明市 | |
剑浦县 | 今南平市 | |
汀州 | 今长汀县 | |
长汀县 | 今长汀县 | 附郭县。唐开元二十四年(736)置。[65]
|
宁化县 | 今宁化县 | |
沙县 | 今沙县区 | |
漳州 | 今漳州市 | |
龙溪县 | 今漳州市 | |
漳浦县 | 今漳浦县 | |
龙岩县 | 今龙岩市 |
参考文献
[编辑]- ^ 《福建省志·大事记·后梁开平三年(909年)》[永久失效链接]:“四月,梁帝封王审知为闽王,福州升为大都督府。”
- ^ 《福建省志·大事记·后晋开运二年(945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十二月,南唐主李璟任查文徽为江西安抚使,边镐为行营招讨诸军都虞侯率军由崇安入闽,第二年八月南唐王建封攻克建州,王延政出降,置永安军于建州。九月,汀州许文稹、泉州王继勋,漳州王继成相继向南唐投降。南唐尽迁王氏之族于金陵。”
- ^ 3.0 3.1 黄仲昭《八闽通志·卷一·地理·建制沿革》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闽清县,本汉侯官县地。唐贞元中,观察使王翃析县北十里,置梅溪场。五代梁乾化元年,闽王审知升为闽清县。”
- ^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福建省志·大事记·后唐长兴四年(933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十二月,升福州为长乐府,改闽县为长乐县、候官县为闽县、旧长乐县为候官县、福唐县为福清县;是年……升南安县桃林场为桃源县,后晋天福三年(938年)改为永春县;升感德场为宁德县;升闽县永贞镇为永贞县,至宋乾兴元年(1022年)改为罗源县。”
- ^ 5.0 5.1 5.2 5.3 5.4 吴任臣《十国春秋·卷九十二·闽三·天德帝本纪》:“久之,延政以建州开国,自立为帝,国号曰大殷,改永隆五年为天德元年。升将乐县为镛州,以永平镇为龙津县,寻置镡州。”吴注:“延平镇嗣王延翰已改为永平,通鉴云以延平镇为镡州,似小误。”
- ^ 《福建省历史地图集·政区图组·唐代福建观察使》. 福建省情网. [2013年5月19日].[永久失效链接]
- ^ 《福建省历史地图集·政区图组·五代闽国》. 福建省情网. [2013年5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4月1日).
- ^ 《福建省历史地图集·政区图组·五代闽殷二国》. 福建省情网. [2013年5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4日).
- ^ 吴任臣《十国春秋·卷一百十二·十国地理表下》:“南都。一作东都……闽龙启元年改长乐府,天德二年以福州为南都。”
- ^ 《福州市志·政区·隶属·市区隶属》. 福建省情网. [2013年5月19日].[永久失效链接]
- ^ 吴任臣《十国春秋·卷一百十二·十国地理表下》注引何乔远《闽书》:“闽县,隋以前曰原丰,开皇十二年改曰闽,五代唐长兴四年王氏改为长乐,清泰二年仍旧,晋天福六年王氏又改为长乐县。”
- ^ 黄仲昭《八闽通志·卷一·地理·建制沿革》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闽县,附郭。本汉侯官县地。晋太康中,析置原丰县,属晋安郡。隋开皇十二年,改为闽县。五代唐长兴四年,伪闽改为长乐县,清泰二年,仍旧。晋天福六年。伪闽又改为长乐县。”
- ^ 吴任臣《十国春秋·卷一百十二·十国地理表下》:“侯官……闽龙启元年改旧侯官县曰闽兴,三年复旧。”
- ^ 黄仲昭《八闽通志·卷一·地理·建制沿革》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侯官县,附郭。本汉治县地。建安初,析置侯官县。三国吴永安中,属建安郡。晋太康中,属晋安郡,隋省入闽县。唐武德六年,更置于州西北之江岸,去州城三十里。贞观五年,复省入闽县。嗣圣十九年,析闽县四十二乡,复置。贞元五年,为洪水漂没,福建观察使郑叔则奏移入州城。元和二年,复省入闽县,五年仍县。五代唐长兴四年,伪闽改为闽兴,以长乐为侯官。清泰二年,俱复旧。”
- ^ 吴任臣《十国春秋·卷一百十二·十国地理表下》:“长乐……乾化元年改曰安昌,同光初复为长乐,龙启元年改长乐曰侯官,三年复旧。”
- ^ 黄仲昭《八闽通志·卷一·地理·建制沿革》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长乐县,本隋闽县地。唐武德六年,都督王义童析置新宁县,在敦素里之平川,寻改为长乐县。上元元年,防御使董瑜以其地卑潦,移于吴航头。元和三年,省入福唐县,五年,复置。五代唐长兴四年,伪闽改为侯官县,以闽县为长乐。清泰二年,复旧。晋天福六年,伪闽又改闽县为长乐,而以长乐为安昌,明年复旧。”
- ^ 《福州市志·政区·隶属·辖县(市)隶属·长乐市建置》. 福建省情网. [2013年5月19日].[永久失效链接]
- ^ 黄仲昭《八闽通志·卷一·地理·建制沿革》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连江县,本隋闽县地。晋太康三年,析温麻船屯,置温麻县,属晋安郡。隋开皇中,省入闽县。唐武德六年,王义童复析置于连江之北,更名连江县。”
- ^ 《福州市志·政区·隶属·辖县(市)隶属·连江县建置》. 福建省情网. [2013年5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3月14日).
- ^ 《新唐书·卷四十五·地理五》:“长溪,中下。武德六年置,寻省入连江,长安二年复置。”
- ^ 《霞浦县志·附录·唐温麻县建置考略》注引《太平寰宇记》卷一百《江南东道十二·福州》:“长溪县,汉闽县地,唐武德六年置,其年并入连江县,长安二年又置温麻县,天宝元年改为长溪县。”. 福建省情网. [2013年5月19日].[永久失效链接]
- ^ 《福州市志·政区·隶属·辖县(市)隶属·福清市建置》. 福建省情网. [2013年5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3月14日).
- ^ 吴任臣《十国春秋·卷一百十二·十国地理表下》:“福清。旧为福唐,闽为福清。……唐圣礼二年析长乐置万安,天宝元年改为福唐,朱梁开平二年改为永昌,后唐同光元年复为福唐,晋天福七年避高祖讳遥改为南台,实闽之永隆四年也。此时闽自立,已更名福清。”
- ^ 黄仲昭《八闽通志·卷一·地理·建制沿革》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福清县本唐长乐县地,嗣圣十六年,析其南入乡,置万安县。天宝元年,改为福唐。五代梁开平二年,改为永昌。唐同光元年,复为福唐。长兴四年,伪闽始改为福清,旧治永庆里。晋天福间,徙南台。”
- ^ 黄仲昭《八闽通志·卷一·地理·建制沿革》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古田县本晋侯官县山洞。唐开元二十七年,都督李亚丘在郡,洞之大姓刘强,林溢、林希辈相与归顺,遂奏置古田县,在双溪之汇,屏山之南。”
- ^ 黄仲昭《八闽通志·卷一·地理·建制沿革》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永福县,本侯官、尤溪二县地,唐永泰二年,节度使李承昭各析一乡,置永泰县。”
- ^ 《福州市志·政区·隶属·辖县(市)隶属·永泰县建置》. 福建省情网. [2013年5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4日).
- ^ 吴任臣《十国春秋·卷一百十二·十国地理表下》:“闽清。旧为梅溪场,乾化元年十月闽置。”
- ^ 《福州市志·政区·隶属·辖县(市)隶属·闽清县建置》. 福建省情网. [2013年5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4日).
- ^ 吴任臣《十国春秋·卷一百十二·十国地理表下》:“永贞。本罗源场,咸通时号永贞镇,闽龙启元年升为县。”
- ^ 黄仲昭《八闽通志·卷一·地理·建制沿革》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罗源县,本闽、连江二县地,唐大中元年,观察使韦岫以连江县一乡为罗源场。咸通二年,又分闽县地以益之,号永贞镇。五代唐长兴四年,伪闽升为永贞县。”
- ^ 《福州市志·政区·隶属·辖县(市)隶属·罗源县建置》. 福建省情网. [2013年5月19日].[永久失效链接]
- ^ 吴任臣《十国春秋·卷一百十二·十国地理表下》:“宁德。旧为感德场,闽龙启元年升为宁德县。”
- ^ 黄仲昭《八闽通志·卷一·地理·建制沿革》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宁德县本唐长溪并古田二县地。开成中,分置感德场。五代唐长兴四年,伪闽升为宁德县。”
- ^ 黄仲昭《八闽通志·卷一·地理·建制沿革》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尤溪县,本晋延平县之山洞。唐开元二十二年,经略使唐修忠以书招谕其民,酋长高伏请以千户入版籍。二十九年,始开拓置尤溪县,隶福州。”
- ^ 《尤溪县志·建置志·隶属变更》. 福建省情网. [2013年5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4日).
- ^ 吴任臣《十国春秋·卷一百十二·十国地理表下》:“德化。旧为归德场,长兴三年闽惠宗立,为归德县,属南乐府。”
- ^ 黄仲昭《八闽通志·卷一·地理·建制沿革》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德化县,本唐长乐郡永泰县地。贞元中,析其归义乡为归德场。五代唐长兴二年,闽立为德化县,属长乐府。”
- ^ 《泉州市志·建置·沿革·区、市、县沿革·德化县》. 福建省情网. [2013年5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4日).
- ^ 黄仲昭《八闽通志·卷一·地理·建制沿革》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晋江县,附郭。本晋晋安县地,属晋安郡,随省入南安县,属建安郡。唐开元八年,析置晋江县为泉州治所,属泉州。宋、元仍旧。”
- ^ 《泉州市志·建置·沿革·区、市、县沿革·鲤城区》. 福建省情网. [2013年5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4日).
- ^ 《泉州市志·建置·沿革·区、市、县沿革·晋江县》. 福建省情网. [2013年5月19日].[永久失效链接]
- ^ 黄仲昭《八闽通志·卷一·地理·建制沿革》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南安县,本汉侯官县地,吴析置东安县。晋改曰晋安,属晋安郡。梁为南安郡治所,隋废郡改县曰南安,属建安郡。唐武德初,属建州,五年,置丰州于此。贞观初,州废,属泉州。嗣圣十六年,为武荣州治所,州寻废,仍属泉州,十七年复属武荣州。景云二年属泉州。宋、元仍旧。”
- ^ 44.0 44.1 44.2 《泉州市志·建置·沿革·区、市、县沿革·南安县》. 福建省情网. [2013年5月19日].[永久失效链接]
- ^ 黄仲昭《八闽通志·卷一·地理·建制沿革》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莆田县,附郭。本晋晋安县地。隋开皇九年,析置莆田县,属泉州,寻废入南安县。唐武德五年,复置,属丰州。”
- ^ 《莆田县志·建置·隶属·置县后至清末隶属沿革》. 福建省情网. [2013年5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5日).
- ^ 黄仲昭《八闽通志·卷一·地理·建制沿革》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仙游县,本隋莆田县地。唐嗣圣十六年,析置清源县,天宝元年,别驾赵顺正以县与郡同名不便,奏请易之,遂改为仙游县。宋、元仍旧。”
- ^ 《仙游县志·建置·隶属沿革·隶属》. 福建省情网. [2013年5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4日).
- ^ 吴任臣《十国春秋·卷一百十二·十国地理表下》:“同安。旧为大同场,闽龙启初升为县。”
- ^ 黄仲昭《八闽通志·卷一·地理·建制沿革》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同安县,本汉侯官县地。晋太康三年,析置同安县,属晋安郡,后省入晋安县。隋为南安县地。唐贞元十九年,析南安四乡,置大同场。五代唐天成四年,复为同安县,属泉州。宋、元仍旧。”
- ^ 《同安县志·政区·隶属 境域·隶属》. 福建省情网. [2013年5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4日).
- ^ 《泉州市志·建置·沿革·区、市、县沿革·永春县》. 福建省情网. [2013年5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4日).
- ^ 吴任臣《十国春秋·卷一百十二·十国地理表下》:“永春。旧为桃林场,龙启元年改为口口县,一曰桃源县,通文时改永春。”
- ^ 黄仲昭《八闽通志·卷一·地理·建制沿革》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永春县,本隋南安县之桃林场。五代时,闽置桃源县。唐长兴初,改为永春县,属泉州,宋、元仍旧。”
- ^ 黄仲昭《八闽通志·卷一·地理·建制沿革》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建安县,附郭。本汉侯官县地。建安初,始析置建安县,属会稽南部。自晋至元俱仍旧。”
- ^ 吴任臣《十国春秋·卷一百十二·十国地理表下》注引何乔远《闽书》:“唐嗣圣五年析邵武及绥城地置将乐县,唐末为王氏所据,晋天福初复为邵武。”又,“一云晋元康元年改昭武为邵武,避司马昭讳也。闽通文元年复改邵武为昭武,宋复为邵武。”
- ^ 黄仲昭《八闽通志·卷一·地理·建制沿革》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邵武县……本汉建安县地,三国吴始于此置昭武镇,永安三年,升为县。晋元康元年,改邵武。太宁元年,改邵阳。刘宋永初元年,复为邵武,并属建安郡。隋开皇九年,废。十二年,复置,以绥城县并入,属抚州。唐武德四年,复析置绥城县。七年,还属建州。贞观三年,省绥城入邵武。嗣圣五年18,复析置将乐县。五代晋天福初,伪闽仍改昭武。”
- ^ 《邵武市志·建置·建置沿革》. 福建省情网. [2013年5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5日).
- ^ 黄仲昭《八闽通志·卷一·地理·建制沿革》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浦城县,本汉侯官县地。建安初,析置汉兴县。三国吴永安三年,改吴兴。隋开皇九年,省入建安。唐武德四年,复置,改曰唐兴。嗣圣八年,改曰武宁。神龙元年,复改唐兴。天宝元年,始改浦城。宋元仍旧。”
- ^ 黄仲昭《八闽通志·卷一·地理·建制沿革》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建阳县,本建安县地。汉建安十年,三国吴析县之桐乡,置建平县,属会稽南部。晋太元中,始改为建阳县,属建安郡。隋开皇九年,省入建安。唐武德四年,复置,属建州。八年,又省入建安。嗣圣五年,复置。”
- ^ 《建阳县志·建置·隶属沿革·清及其以前隶属》. 福建省情网. [2013年5月19日].[永久失效链接]
- ^ 吴任臣《十国春秋·卷一百十二·十国地理表下》:“镛州。旧为将乐县,属建州,天德元年升县为镛州。”又注引何乔远《闽书》:“将乐县,王延政升为西镛州,南唐寻为县。”
- ^ 黄仲昭《八闽通志·卷一·地理·建制沿革》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将乐县,本汉建安县地。吴永安三年,始析县之校乡,置将乐县,属建安郡。隋开皇十二年,并入邵武县,隶抚州。唐武德五年,复置将乐县,隶抚州,七年省。嗣圣五年,析邵武及绥城县地,复置。元和二年省,五年,复置,属建州。五代晋开运二年,伪闽以县置镛州。”
- ^ 黄仲昭《八闽通志·卷一·地理·建制沿革》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五代时王审知改为延平镇,审知子延翰改为永平镇,延政僭位于建州,升为龙津县,寻置镡州。”注云:“据本志如此,而《方舆胜览》谓‘王延翰改永平镇为龙津县,延政改延平镇为镡州’,二说不同。然延翰既改延平镇为永平镇矣,而又谓延政改延平镇为镡州,恐有未审。”
- ^ 黄仲昭《八闽通志·卷一·地理·建制沿革》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长汀县,附郭。本晋新罗县地,属晋安郡。唐开元二十四年,于新罗故城东,置长汀县,为汀州治所。后复随州迁长汀村,又迁东坊口,大历四年,又迁白石乡。”
- ^ 黄仲昭《八闽通志·卷一·地理·建制沿革》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宁化县,本晋新罗县地,在唐时介福、抚二州之间。开元二十四年置郡,因置黄连县以属。天宝元年,改为宁化县。宋、元仍旧。”
- ^ 黄仲昭《八闽通志·卷一·地理·建制沿革》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沙县,本汉南平县地。晋太元四年,析其南乡置沙戌,刘宋元嘉中,始置沙村县。隋改为沙县,寻废。唐武德四年复置,隶建州,后省入建安县,永徽六年复置。大历十二年,改隶汀州。”
- ^ 黄仲昭《八闽通志·卷一·地理·建制沿革》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龙溪县,附郭。本梁南安郡地。天监中,始析置龙溪县以属。陈光大元年,属丰州。隋开皇九年,属泉州。唐嗣圣十六年,属武荣州,州寻废,县还属泉州。十七年复置武荣州,县仍属焉。景云二年,改属泉州。开元二十九年,始以来属。贞元二年,徙州治于此。宋、元仍旧。”
- ^ 《龙海县志·建置·置县沿革·隶属》. 福建省情网. [2013年5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5日).
- ^ 《新唐书·卷四十五·地理五》:“漳州漳浦郡……垂拱二年析福州西南境置,以南有漳水为名,并置漳浦、怀恩二县,初治漳浦,开元四年徙治李澳川,乾元二年徙治龙溪。”
- ^ 《漳浦县志·建置·建县沿革·隶属》. 福建省情网. [2013年5月19日].[永久失效链接]
- ^ 黄仲昭《八闽通志·卷一·地理·建制沿革》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龙岩县,本晋新罗县苦草镇。唐开元二十四年,置汀州,因升为龙岩县以属。大历十二年,始割隶漳州。宋、元俱仍旧。”
- ^ 《龙岩市志·建置·建置沿革》. 福建省情网. [2013年5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4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