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國州縣列表
外觀
閩國的存在年代,由後梁開平三年(909)王審知受封閩王開始,[1]至後晉開運二年(945)南唐攻破建州,王延政出降止,[2]前後三十七年。王審知在位期間,福建較唐末僅新增閩清一縣。[3]及其子王延鈞稱帝時,將唐代所置的「場」(後備縣)大量升縣,福建遂從二十四縣一變成為三十縣。[4]後王曦與佔據建州的王延政反目,王延政自立殷國與福州分庭抗禮,更是將僅有五縣的建州拆成三州。[5]閩國滅亡時,福建共有一府(長樂府)、六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鐔州、鏞州),共計三十縣。
列表
[編輯]下表中,以 藍色背景代表閩國各府、州,所領各縣則分別列於其下。府、州、縣名均以945年時為準。
州/縣名 | 治所 | 備註 |
---|---|---|
長樂府 | 今福州市 | |
閩縣 | 今福州市 | |
侯官縣 | 今福州市 | |
長樂縣 | 今長樂區 | |
連江縣 | 今連江縣 | |
長溪縣 | 今霞浦縣 | |
福清縣 | 今福清市 | |
古田縣 | 今古田縣東北舊縣治 | |
永泰縣 | 今永泰縣 | |
閩清縣 | 今閩清縣 | |
永貞縣 | 今羅源縣南聖水寺 | |
寧德縣 | 今寧德市蕉城區 | |
尤溪縣 | 今尤溪縣 | |
德化縣 | 今德化縣 | |
泉州 | 今泉州市 | |
晉江縣 | 今泉州市 | |
南安縣 | 今南安市豐州 | |
莆田縣 | 今莆田市 | |
仙遊縣 | 今仙遊縣 | |
同安縣 | 今廈門市同安區 | |
永春縣 | 今永春縣 | |
建州 | 今建甌市 | 後晉天福八年(943),王延政於建州稱帝,國號殷。[5]
|
建安縣 | 今建甌市 | 附郭縣。東漢建安初年,由侯官縣析置。[55]
|
邵武縣 | 今邵武市東故縣街 | |
浦城縣 | 今浦城縣 | |
建陽縣 | 今建陽市 | |
鏞州 | 今將樂縣 | |
鐔州 | 今南平市、三明市 | |
劍浦縣 | 今南平市 | |
汀州 | 今長汀縣 | |
長汀縣 | 今長汀縣 | 附郭縣。唐開元二十四年(736)置。[65]
|
寧化縣 | 今寧化縣 | |
沙縣 | 今沙縣區 | |
漳州 | 今漳州市 | |
龍溪縣 | 今漳州市 | |
漳浦縣 | 今漳浦縣 | |
龍巖縣 | 今龍巖市 |
參考文獻
[編輯]- ^ 《福建省志·大事記·後梁開平三年(909年)》[永久失效連結]:「四月,梁帝封王審知為閩王,福州升為大都督府。」
- ^ 《福建省志·大事記·後晉開運二年(945年)》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十二月,南唐主李璟任查文徽為江西安撫使,邊鎬為行營招討諸軍都虞侯率軍由崇安入閩,第二年八月南唐王建封攻克建州,王延政出降,置永安軍於建州。九月,汀州許文稹、泉州王繼勛,漳州王繼成相繼向南唐投降。南唐盡遷王氏之族於金陵。」
- ^ 3.0 3.1 黃仲昭《八閩通志·卷一·地理·建制沿革》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閩清縣,本漢侯官縣地。唐貞元中,觀察使王翃析縣北十里,置梅溪場。五代梁乾化元年,閩王審知升為閩清縣。」
- ^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福建省志·大事記·後唐長興四年(933年)》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十二月,升福州為長樂府,改閩縣為長樂縣、候官縣為閩縣、舊長樂縣為候官縣、福唐縣為福清縣;是年……升南安縣桃林場為桃源縣,後晉天福三年(938年)改為永春縣;升感德場為寧德縣;升閩縣永貞鎮為永貞縣,至宋乾興元年(1022年)改為羅源縣。」
- ^ 5.0 5.1 5.2 5.3 5.4 吳任臣《十國春秋·卷九十二·閩三·天德帝本紀》:「久之,延政以建州開國,自立為帝,國號曰大殷,改永隆五年為天德元年。升將樂縣為鏞州,以永平鎮為龍津縣,尋置鐔州。」吳註:「延平鎮嗣王延翰已改為永平,通鑑雲以延平鎮為鐔州,似小誤。」
- ^ 《福建省历史地图集·政区图组·唐代福建观察使》. 福建省情網. [2013年5月19日].[永久失效連結]
- ^ 《福建省历史地图集·政区图组·五代闽国》. 福建省情網. [2013年5月1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4月1日).
- ^ 《福建省历史地图集·政区图组·五代闽殷二国》. 福建省情網. [2013年5月1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4日).
- ^ 吳任臣《十國春秋·卷一百十二·十國地理表下》:「南都。一作東都……閩龍啟元年改長樂府,天德二年以福州為南都。」
- ^ 《福州市志·政区·隶属·市区隶属》. 福建省情網. [2013年5月19日].[永久失效連結]
- ^ 吳任臣《十國春秋·卷一百十二·十國地理表下》注引何喬遠《閩書》:「閩縣,隋以前曰原豐,開皇十二年改曰閩,五代唐長興四年王氏改為長樂,清泰二年仍舊,晉天福六年王氏又改為長樂縣。」
- ^ 黃仲昭《八閩通志·卷一·地理·建制沿革》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閩縣,附郭。本漢侯官縣地。晉太康中,析置原豐縣,屬晉安郡。隋開皇十二年,改為閩縣。五代唐長興四年,偽閩改為長樂縣,清泰二年,仍舊。晉天福六年。偽閩又改為長樂縣。」
- ^ 吳任臣《十國春秋·卷一百十二·十國地理表下》:「侯官……閩龍啟元年改舊侯官縣曰閩興,三年復舊。」
- ^ 黃仲昭《八閩通志·卷一·地理·建制沿革》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侯官縣,附郭。本漢治縣地。建安初,析置侯官縣。三國吳永安中,屬建安郡。晉太康中,屬晉安郡,隋省入閩縣。唐武德六年,更置於州西北之江岸,去州城三十里。貞觀五年,復省入閩縣。嗣聖十九年,析閩縣四十二鄉,復置。貞元五年,為洪水漂沒,福建觀察使鄭叔則奏移入州城。元和二年,復省入閩縣,五年仍縣。五代唐長興四年,偽閩改為閩興,以長樂為侯官。清泰二年,俱復舊。」
- ^ 吳任臣《十國春秋·卷一百十二·十國地理表下》:「長樂……乾化元年改曰安昌,同光初復為長樂,龍啟元年改長樂曰侯官,三年復舊。」
- ^ 黃仲昭《八閩通志·卷一·地理·建制沿革》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長樂縣,本隋閩縣地。唐武德六年,都督王義童析置新寧縣,在敦素里之平川,尋改為長樂縣。上元元年,防禦使董瑜以其地卑潦,移於吳航頭。元和三年,省入福唐縣,五年,復置。五代唐長興四年,偽閩改為侯官縣,以閩縣為長樂。清泰二年,復舊。晉天福六年,偽閩又改閩縣為長樂,而以長樂為安昌,明年復舊。」
- ^ 《福州市志·政区·隶属·辖县(市)隶属·长乐市建置》. 福建省情網. [2013年5月19日].[永久失效連結]
- ^ 黃仲昭《八閩通志·卷一·地理·建制沿革》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連江縣,本隋閩縣地。晉太康三年,析溫麻船屯,置溫麻縣,屬晉安郡。隋開皇中,省入閩縣。唐武德六年,王義童復析置於連江之北,更名連江縣。」
- ^ 《福州市志·政区·隶属·辖县(市)隶属·连江县建置》. 福建省情網. [2013年5月1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3月14日).
- ^ 《新唐書·卷四十五·地理五》:「長溪,中下。武德六年置,尋省入連江,長安二年復置。」
- ^ 《霞浦县志·附录·唐温麻县建置考略》注引《太平寰宇记》卷一百《江南东道十二·福州》:“长溪县,汉闽县地,唐武德六年置,其年并入连江县,长安二年又置温麻县,天宝元年改为长溪县。”. 福建省情網. [2013年5月19日].[永久失效連結]
- ^ 《福州市志·政区·隶属·辖县(市)隶属·福清市建置》. 福建省情網. [2013年5月1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3月14日).
- ^ 吳任臣《十國春秋·卷一百十二·十國地理表下》:「福清。舊為福唐,閩為福清。……唐聖禮二年析長樂置萬安,天寶元年改為福唐,朱梁開平二年改為永昌,後唐同光元年復為福唐,晉天福七年避高祖諱遙改為南台,實閩之永隆四年也。此時閩自立,已更名福清。」
- ^ 黃仲昭《八閩通志·卷一·地理·建制沿革》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福清縣本唐長樂縣地,嗣聖十六年,析其南入鄉,置萬安縣。天寶元年,改為福唐。五代梁開平二年,改為永昌。唐同光元年,復為福唐。長興四年,偽閩始改為福清,舊治永慶里。晉天福間,徙南台。」
- ^ 黃仲昭《八閩通志·卷一·地理·建制沿革》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古田縣本晉侯官縣山洞。唐開元二十七年,都督李亞丘在郡,洞之大姓劉強,林溢、林希輩相與歸順,遂奏置古田縣,在雙溪之匯,屏山之南。」
- ^ 黃仲昭《八閩通志·卷一·地理·建制沿革》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永福縣,本侯官、尤溪二縣地,唐永泰二年,節度使李承昭各析一鄉,置永泰縣。」
- ^ 《福州市志·政区·隶属·辖县(市)隶属·永泰县建置》. 福建省情網. [2013年5月1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4日).
- ^ 吳任臣《十國春秋·卷一百十二·十國地理表下》:「閩清。舊為梅溪場,乾化元年十月閩置。」
- ^ 《福州市志·政区·隶属·辖县(市)隶属·闽清县建置》. 福建省情網. [2013年5月1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4日).
- ^ 吳任臣《十國春秋·卷一百十二·十國地理表下》:「永貞。本羅源場,咸通時號永貞鎮,閩龍啟元年升為縣。」
- ^ 黃仲昭《八閩通志·卷一·地理·建制沿革》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羅源縣,本閩、連江二縣地,唐大中元年,觀察使韋岫以連江縣一鄉為羅源場。咸通二年,又分閩縣地以益之,號永貞鎮。五代唐長興四年,偽閩升為永貞縣。」
- ^ 《福州市志·政区·隶属·辖县(市)隶属·罗源县建置》. 福建省情網. [2013年5月19日].[永久失效連結]
- ^ 吳任臣《十國春秋·卷一百十二·十國地理表下》:「寧德。舊為感德場,閩龍啟元年升為寧德縣。」
- ^ 黃仲昭《八閩通志·卷一·地理·建制沿革》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寧德縣本唐長溪並古田二縣地。開成中,分置感德場。五代唐長興四年,偽閩升為寧德縣。」
- ^ 黃仲昭《八閩通志·卷一·地理·建制沿革》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尤溪縣,本晉延平縣之山洞。唐開元二十二年,經略使唐修忠以書招諭其民,酋長高伏請以千戶入版籍。二十九年,始開拓置尤溪縣,隸福州。」
- ^ 《尤溪县志·建置志·隶属变更》. 福建省情網. [2013年5月1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4日).
- ^ 吳任臣《十國春秋·卷一百十二·十國地理表下》:「德化。舊為歸德場,長興三年閩惠宗立,為歸德縣,屬南樂府。」
- ^ 黃仲昭《八閩通志·卷一·地理·建制沿革》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德化縣,本唐長樂郡永泰縣地。貞元中,析其歸義鄉為歸德場。五代唐長興二年,閩立為德化縣,屬長樂府。」
- ^ 《泉州市志·建置·沿革·区、市、县沿革·德化县》. 福建省情網. [2013年5月1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4日).
- ^ 黃仲昭《八閩通志·卷一·地理·建制沿革》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晉江縣,附郭。本晉晉安縣地,屬晉安郡,隨省入南安縣,屬建安郡。唐開元八年,析置晉江縣為泉州治所,屬泉州。宋、元仍舊。」
- ^ 《泉州市志·建置·沿革·区、市、县沿革·鲤城区》. 福建省情網. [2013年5月1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4日).
- ^ 《泉州市志·建置·沿革·区、市、县沿革·晋江县》. 福建省情網. [2013年5月19日].[永久失效連結]
- ^ 黃仲昭《八閩通志·卷一·地理·建制沿革》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南安縣,本漢侯官縣地,吳析置東安縣。晉改曰晉安,屬晉安郡。梁為南安郡治所,隋廢郡改縣曰南安,屬建安郡。唐武德初,屬建州,五年,置豐州於此。貞觀初,州廢,屬泉州。嗣聖十六年,為武榮州治所,州尋廢,仍屬泉州,十七年復屬武榮州。景雲二年屬泉州。宋、元仍舊。」
- ^ 44.0 44.1 44.2 《泉州市志·建置·沿革·区、市、县沿革·南安县》. 福建省情網. [2013年5月19日].[永久失效連結]
- ^ 黃仲昭《八閩通志·卷一·地理·建制沿革》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莆田縣,附郭。本晉晉安縣地。隋開皇九年,析置莆田縣,屬泉州,尋廢入南安縣。唐武德五年,復置,屬豐州。」
- ^ 《莆田县志·建置·隶属·置县后至清末隶属沿革》. 福建省情網. [2013年5月1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5日).
- ^ 黃仲昭《八閩通志·卷一·地理·建制沿革》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仙遊縣,本隋莆田縣地。唐嗣聖十六年,析置清源縣,天寶元年,別駕趙順正以縣與郡同名不便,奏請易之,遂改為仙遊縣。宋、元仍舊。」
- ^ 《仙游县志·建置·隶属沿革·隶属》. 福建省情網. [2013年5月1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4日).
- ^ 吳任臣《十國春秋·卷一百十二·十國地理表下》:「同安。舊為大同場,閩龍啟初升為縣。」
- ^ 黃仲昭《八閩通志·卷一·地理·建制沿革》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同安縣,本漢侯官縣地。晉太康三年,析置同安縣,屬晉安郡,後省入晉安縣。隋為南安縣地。唐貞元十九年,析南安四鄉,置大同場。五代唐天成四年,復為同安縣,屬泉州。宋、元仍舊。」
- ^ 《同安县志·政区·隶属 境域·隶属》. 福建省情網. [2013年5月1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4日).
- ^ 《泉州市志·建置·沿革·区、市、县沿革·永春县》. 福建省情網. [2013年5月1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4日).
- ^ 吳任臣《十國春秋·卷一百十二·十國地理表下》:「永春。舊為桃林場,龍啟元年改為口口縣,一曰桃源縣,通文時改永春。」
- ^ 黃仲昭《八閩通志·卷一·地理·建制沿革》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永春縣,本隋南安縣之桃林場。五代時,閩置桃源縣。唐長興初,改為永春縣,屬泉州,宋、元仍舊。」
- ^ 黃仲昭《八閩通志·卷一·地理·建制沿革》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建安縣,附郭。本漢侯官縣地。建安初,始析置建安縣,屬會稽南部。自晉至元俱仍舊。」
- ^ 吳任臣《十國春秋·卷一百十二·十國地理表下》注引何喬遠《閩書》:「唐嗣聖五年析邵武及綏城地置將樂縣,唐末為王氏所據,晉天福初復為邵武。」又,「一雲晉元康元年改昭武為邵武,避司馬昭諱也。閩通文元年復改邵武為昭武,宋復為邵武。」
- ^ 黃仲昭《八閩通志·卷一·地理·建制沿革》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邵武縣……本漢建安縣地,三國吳始於此置昭武鎮,永安三年,升為縣。晉元康元年,改邵武。太寧元年,改邵陽。劉宋永初元年,復為邵武,並屬建安郡。隋開皇九年,廢。十二年,復置,以綏城縣併入,屬撫州。唐武德四年,復析置綏城縣。七年,還屬建州。貞觀三年,省綏城入邵武。嗣聖五年18,復析置將樂縣。五代晉天福初,偽閩仍改昭武。」
- ^ 《邵武市志·建置·建置沿革》. 福建省情網. [2013年5月1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5日).
- ^ 黃仲昭《八閩通志·卷一·地理·建制沿革》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浦城縣,本漢侯官縣地。建安初,析置漢興縣。三國吳永安三年,改吳興。隋開皇九年,省入建安。唐武德四年,復置,改曰唐興。嗣聖八年,改曰武寧。神龍元年,復改唐興。天寶元年,始改浦城。宋元仍舊。」
- ^ 黃仲昭《八閩通志·卷一·地理·建制沿革》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建陽縣,本建安縣地。漢建安十年,三國吳析縣之桐鄉,置建平縣,屬會稽南部。晉太元中,始改為建陽縣,屬建安郡。隋開皇九年,省入建安。唐武德四年,復置,屬建州。八年,又省入建安。嗣聖五年,復置。」
- ^ 《建阳县志·建置·隶属沿革·清及其以前隶属》. 福建省情網. [2013年5月19日].[永久失效連結]
- ^ 吳任臣《十國春秋·卷一百十二·十國地理表下》:「鏞州。舊為將樂縣,屬建州,天德元年升縣為鏞州。」又注引何喬遠《閩書》:「將樂縣,王延政升為西鏞州,南唐尋為縣。」
- ^ 黃仲昭《八閩通志·卷一·地理·建制沿革》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將樂縣,本漢建安縣地。吳永安三年,始析縣之校鄉,置將樂縣,屬建安郡。隋開皇十二年,併入邵武縣,隸撫州。唐武德五年,復置將樂縣,隸撫州,七年省。嗣聖五年,析邵武及綏城縣地,復置。元和二年省,五年,復置,屬建州。五代晉開運二年,偽閩以縣置鏞州。」
- ^ 黃仲昭《八閩通志·卷一·地理·建制沿革》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五代時王審知改為延平鎮,審知子延翰改為永平鎮,延政僭位於建州,升為龍津縣,尋置鐔州。」注云:「據本志如此,而《方輿勝覽》謂『王延翰改永平鎮為龍津縣,延政改延平鎮為鐔州』,二說不同。然延翰既改延平鎮為永平鎮矣,而又謂延政改延平鎮為鐔州,恐有未審。」
- ^ 黃仲昭《八閩通志·卷一·地理·建制沿革》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長汀縣,附郭。本晉新羅縣地,屬晉安郡。唐開元二十四年,於新羅故城東,置長汀縣,為汀州治所。後復隨州遷長汀村,又遷東坊口,大曆四年,又遷白石鄉。」
- ^ 黃仲昭《八閩通志·卷一·地理·建制沿革》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寧化縣,本晉新羅縣地,在唐時介福、撫二州之間。開元二十四年置郡,因置黃連縣以屬。天寶元年,改為寧化縣。宋、元仍舊。」
- ^ 黃仲昭《八閩通志·卷一·地理·建制沿革》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沙縣,本漢南平縣地。晉太元四年,析其南鄉置沙戌,劉宋元嘉中,始置沙村縣。隋改為沙縣,尋廢。唐武德四年復置,隸建州,後省入建安縣,永徽六年復置。大曆十二年,改隸汀州。」
- ^ 黃仲昭《八閩通志·卷一·地理·建制沿革》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龍溪縣,附郭。本梁南安郡地。天監中,始析置龍溪縣以屬。陳光大元年,屬豐州。隋開皇九年,屬泉州。唐嗣聖十六年,屬武榮州,州尋廢,縣還屬泉州。十七年復置武榮州,縣仍屬焉。景雲二年,改屬泉州。開元二十九年,始以來屬。貞元二年,徙州治於此。宋、元仍舊。」
- ^ 《龙海县志·建置·置县沿革·隶属》. 福建省情網. [2013年5月1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5日).
- ^ 《新唐書·卷四十五·地理五》:「漳州漳浦郡……垂拱二年析福州西南境置,以南有漳水為名,並置漳浦、懷恩二縣,初治漳浦,開元四年徙治李澳川,乾元二年徙治龍溪。」
- ^ 《漳浦县志·建置·建县沿革·隶属》. 福建省情網. [2013年5月19日].[永久失效連結]
- ^ 黃仲昭《八閩通志·卷一·地理·建制沿革》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龍巖縣,本晉新羅縣苦草鎮。唐開元二十四年,置汀州,因升為龍巖縣以屬。大曆十二年,始割隸漳州。宋、元俱仍舊。」
- ^ 《龙岩市志·建置·建置沿革》. 福建省情網. [2013年5月1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4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