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至2011年度香港行政长官施政报告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10至2011年度香港行政长官施政报告》是香港行政长官曾荫权发表的第六份施政报告,于2010年10月13日在香港立法会发表。主题是“民心我心 同舟共济 繁荣共享”,以太阳橙色(Apollo orange)为封面颜色,象征温暖、活力和干劲,寓意香港市民能够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共同走出经济阴霾,共享繁荣的主题。曾荫权更配合主题打上橙色煲呔,行政长官夫人曾鲍笑薇亦穿着橙色裙旁听报告。

背景[编辑]

复建居屋的呼声[编辑]

近一两年以来,由于楼市兴旺,内地资金流入的种种原因,使楼市价格日渐上升,经济渐渐回稳,走出金融海啸的阴影,而政府则自停建居屋后再重售余下的“货尾”单位,不少政党要求政府复建居屋,例如民主党,工联会等。而盛传有意参选来届行政长官的行政会议非官守议员梁振英也不断到访基层,发表对房屋问题的看法。

仇富情绪的加深[编辑]

在2008年的立法会选举中,被视为商界代言人的自由党的候选人在地区直选全面溃败,显示社会上出现针对商界的声音,最低工资立法中,雇主与工人两大势力就最低工资应否立法,最低工资时薪应订在多少钱争持不下,自由党立法会议员(饮食界)张宇人在城市论坛中失言,建议最低工资时薪设定是港币二十元(饮食界的工时一般在十二小时,劳工界建议最低工资时薪设订在港币三十三元),于是引来舆论围攻,称其为“廿蚊(二十元)张”。

民政事务局长曾德成在2010年9月向市民咨询应否申办2023年亚洲运动会,咨询期开始不出一个月,引来社会巨大的反对声音,甚至被视为“保皇党”的民建联也表示不赞成申办。反对的声音认为,成功申办亚运会以后需要花上400亿元,这400亿元如用作民生用途,例如回购东(区及)西(区)海底隧道,舒缓过海隧道的不平衡问题;回购领汇等,对香港市民有利。另一方面,体育界多数由财阀或上层专业人士把持,引来市民的反感。事件比年初就应否建设高速铁路(简称高铁)的两大势力争持更一面倒,因为高铁是两地融合的大势所趋,而亚运会是有权选择是否申办。

2010年初,元旦大游行引起社会对八十后问题及反高铁问题的关注,“高铁”的议题引来社会上“撑(支持)高铁”与“反高铁”的争持,反对者认为,高铁是大白象(很贵重,需要高昂费用维持,难有巨大经济效益的资产)工程。立法会财务委员会为此连续召开几天会议,泛民主派议员用不断发问的攻势不断延迟高铁费用的表决,最后在亲政府议员的支持下得以通过。

2010年7月,爆发拥有世界级自然景观的西贡大浪西湾,被揭发遭富商鲁连城收购部分土地发展豪宅事件,引来社会保护“大浪西湾”声音,虽然政府及时出手暂时解决事件,但社会就政府对财阀放水,财阀利用手上的特权与优势谋取私利,置社会大众利益于不顾而议论纷纷。归根究底,因为政府并非由直选产生,而工商界财阀籍著政治制度而获得利益所致,政府只顾财阀而忽视社会要求,社会对政府的要求提高了,而社会上仇富情绪则日渐加深。

内容摘要[编辑]

民生优先
  • 政府增加土地储备,使房地产市场有平稳的土地供应,特别是中小型住宅土地供应充裕,售价稳定。
  • 预计未来三至四年会有61,000个一手私人住宅单位供应。
  • 在未来十年内,平均每年需提供可兴建约两万个私人住宅单位的土地。
  • 财政司司长主持的“房屋用地供应督导小组”会确保房屋用地有稳定及充足供应。
  • 确保充足土地供应,平均每年可兴建约15,000个公屋单位,以维持平均轮候时间约三年的目标。
  • 为协助夹心阶层首次置业,政府与房协合作开展置安心资助房屋计划
    • 首阶段推出5,000个中小型单位。
    • 以市值租金租予合资格人士,租期最长五年,期间租金不变。
    • 租户可在指定时限内,以市价购买计划内单位或私人市场单位;同时可获一半净租金资助作部分首期。
  • 市建局港铁公司尽量多兴建中小型住宅单位。
  • 限制“发水楼”,取消或收紧各类楼面面积的宽免。
  • 成立委员会,为立法规管一手私人住宅物业销售作准备。
  • 修改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暂时将房地产于计划下的投资资产类别中剔除。
  • 新的市区重建策略强调以人为本、与民共议及从地区出发。
  • 设立“市区更新地区咨询平台”,以九龙城区为试点。
  • 市建局拨款五亿元,成立“市区更新信托基金”,以资助“咨询平台”进行研究和活动、聘请社区服务队,及资助文物保育或地区活化。
  • 启德发展区预留用地,为受重建影响的自住业主提供“楼换楼”的选择。
  • 立法处理楼宇失修及违规建筑,包括“㓥房”问题,并大力打击僭建。
  • 成立专责小组加强支援旧楼业主。
  • 研究修订法例,必要时有效地强制业主或法团聘用物业管理公司,确保住客及公众安全。
  • 就立法规管物业管理行业咨询公众。
  • 由下学年起,大幅增加“学校书簿津贴计划”的定额津贴,每名全额学生全年津贴增加至1000元,半额学生500元。
  • 简化审批,让大部分申请人在新学年开始前取得津贴。
  • 资助全港合资格在职人士每人每月600元交通费用。
  • 成立一百亿元基金,由政府与商界各出资一半,为基层市民提供多方面的支援。
  • 配合法定最低工资的实施,加强青少年、中年人及残疾人士的就业服务。
  • 扩大破产欠薪保障基金的保障范围,涵盖未获发放的年假及法定假日的薪酬。
  • 开始研究“标准工时”问题。
  • 加强和整合支援新来港及少数族裔人士的服务。
  • 推行家居照顾试验计划,支援正轮候护养院宿位的长者。
  • 将“离院长者综合支援计划”扩展至全港。
  • 加建院舍及利用现有院舍空间,提供额外宿位;在“改善买位计划”下增加较高质素宿位的供应。
  • 放宽领取高龄津贴的离港期限至305日,即只须留港60日便可领取全年津贴。新安排也适用于伤残津贴。
  • 人口政策督导委员会将探讨香港长者选择回乡养老所需的便利安排和配套设施。
  • 研究设立长者退休生活津贴。
  • 缩短专科轮候时间;将更多新药物列入药物名册
  • 设立有四百多张病床的儿童专科中心。
  • 兴建天水围医院。(已于2017年1月9日启用)
  • 重建仁济医院四幢大楼以改善服务。
  • 加强培训医护人手,确保满足未来需要。
  • 加强中西药物监管。
  • 提供更多服务,加强协助自闭症儿童
  • 扩大为精神病患者提供的多项服务;使用更多证实有疗效而较少副作用的新药物。
  • 加强对家庭及儿童的支援,把“邻里支援幼儿照顾计划”及“儿童身心全面发展服务”扩展至全港。
发展经济
  • 广东省共同争取把粤港合作中最重要的功能定位纳入“十二五”规划
  • 鼓励香港业界把握前海发展带来的商机。
  • 继续推动与台湾中华民国多范畴和多层次的交流
  • 参与推动内地金融体系现代化,尤其是在人民币国际化和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进程中,作出更多贡献。
  • 为加强保障投资者,跟进成立投资者教育局和金融纠纷调解机制,以及立法规定披露股价敏感资料等建议。
  • 检讨整个旅游业的运作和规管架构。
  • 推出长期用地,吸引业界建立物流群组。
  • 香港国际机场提供额外飞机停泊位及新的客运廊;提升货物处理量50%。
  • 加强人才培训及海外和本地推广工作,巩固香港作为国际航运中心地位。
  • 加强CEPA的有效实施,促进本港专业服务进入内地市场。
  • 香港按揭证券有限公司研究设立市场主导的信贷保证计划,提供可持续支援企业信贷融资的平台。
  • 向“中小企业市场推广基金”和“中小企业发展支援基金”增拨十亿元。
优质生活
  • 采取能源措施,使2020年的碳强度,较2005年的水平,减少五至六成。
  • 在新专营权加入条款,要求巴士公司更换巴士时,积极使用零排放或最环保巴士。
  • 全数资助专营巴士公司购置六辆混合动力巴士,以测试环保效果。
  • 全数资助为欧盟二期及三期专营巴士安装“催化还原器”,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
  • 铜锣湾中环旺角繁忙路段设立低排放区,下年度起尽量增加低排放专营巴士行驶区内。到2015年,只有低排放巴士在区内行驶。
  • 预留五亿元,有需要时注资“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
  • 立法禁止在香港水域拖网捕鱼。
  • 在休憩空间和政府办公大楼,摆放新进艺术家、学生或集体创作的艺术作品。
  • 港铁主要转车站设立还书箱,方便市民归还图书及资料。
  • 推动职业及业余足球发展。
  • 开放更多合适场地让市民携带犬只进入,并加建宠物公园。
社会安定
  • 设立25亿元基金,支援自资专上院校提升教学质素,并为学生提供奖学金。
  • 由2012至2013学年开始,增加公帑资助第一年学士学位课程学额至每年15,000个。
  • 大学高年级收生学额逐步增至每年四千个,为副学位毕业生提供更多升学衔接机会。
  • 延续3000个青年临时工作职位至2012年3月。
  • 成立“香港青年服务团”资助年青人到内地当义工;成立“医疗辅助队少年团”。
  • 推行试验计划,透过互联网接触边缘及隐蔽青年,以便提供支援。
  • 全港中学增加两成学校社工人手,加强推动抗毒工作。
  • 提出立法建议加强个人资料隐私的保障。
  • 大幅提高“普通法律援助计划”和“法律援助辅助计划”的财务资格限额,并预留一亿元,有需要时注资“法律援助辅助计划”基金。
民主发展
  • 2012年行政长官立法会两个选举办法,提出本地立法建议。
  • 更多利用新媒体加强与市民互动交流。
  • 推动更多交流、考察和义工活动。
  • 资助所有中、小学生参加至少一次内地交流活动。
  • 中小学设立独立的“德育及国民教育科”。
  • 第三届政府任期内,不启动《基本法第23条立法。

十大基建进展概览[编辑]

  • 港铁南港岛线港铁公司正为南港岛线东段项目进行详细设计及规划,预计2011年动工,2015年开始投入服务。
  • 沙田至中环铁路线:正同步进行公众咨询、设计、以及地盘勘测工作。预计2010年内完成咨询工作。计划整个项目不迟于2011年年初刊宪,并争取于2012年动工。
  • 屯门至赤鱲角连接路屯门西绕道:屯门至赤鱲角连接路的勘测及初步设计于2011年初完成,而屯门西绕道的走线方案则尚在咨询评选。当局希望这两个项目可配合港珠澳大桥项目,争取同步完成。
  • 广深港高速铁路香港段:工程已在2010年1月展开,预计2015年竣工。
  • 港珠澳大桥:主桥工程已在2009年12月展开,三地政府亦已落实主桥建设及营运的法律架构,而与牵头贷款银行的融资安排预计于2010年底落实。香港口岸的填海工程现正进行勘察及详细设计,而香港接线有关设计及建造的前期准备工作则刚展开,目标是配合港珠澳大桥于2016年完成开通。
  • 深港机场连接铁路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已确定铁路走线在技术上可行。除加强港深机场合作外,港深西部快速轨道另一个主要功能是促进前海及新界西北地区的发展,所以铁路的设计必须以这两个发展区的规划先行,再作配合。
  • 落马洲河套区研究:“港深边界区发展联合专责小组”在2008年成立,并在2009年年中展开联合综合研究,预计在2010年底或2011年初就初步发展大纲图咨询港深两地公众的意见。整项联合综合研究将于2012年完成。
  • 西九文化区: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已在2008年成立,并正透过三个阶段的公众参与活动,拟备文化区的详细发展图则。文化区的第一期核心文化艺术设施预计于2015年起分阶段落成。
  • 启德发展计划:政府正分阶段落实启德发展计划,现正进行第一阶段工程项目,包括公共房屋发展、邮轮码头,以及相关的配套基础设施,其中邮轮码头的首个泊位工程于2009年11月动工,连同较预期早一年完成的邮轮码头大楼,可望于2013年中投入服务。第二个泊位会接着在2014年启用。
  • 新界东北新发展区洪水桥新发展区:新界东北新发展区的规划及工程研究在2008年6月展开,预计2011年完成。建造工程最快可在2016年展开,目标是在2021年完成首期建造工程,以容纳首批迁入人口。洪水桥新发展区研究现正在筹备阶段,预计可于2011年展开。

评价及回响[编辑]

今次施政报告是曾荫权“最后一份”施政报告,因为来年度的施政报告有效期只有不足九个月。总括而言,今次施政报告没有“派糖”,而政府提出的政策,大多都要花上一年以上时间才会实施,所以短期以内出现实效的政策不多。而且政府多数是以公帑津贴商界,向商界让步,除了限制“发水楼”的政策以外,施政报告中鲜有以公权力向商界挑战的政策。

置安心计划[编辑]

针对复建居屋的呼声,曾荫权参考了社会上 (例如自由党) 的意见,提出先租后买的方案,主要是政府提供土地给予房协兴建中小型单位,以固定租金租给合资格人士,期限5年并不会调整租金。受惠者可以选择以市价购入承租单位或计划下其他单位,亦可以以等同于在租住期间所缴纳的一半净租金的资助,以缴付部分首期来购买私人市场上的单位。曾荫权称,这计划将会提供5,000个单位,首批大约1,000个单位于2014年推出。

舆论认为置安心计划未必能让市民储够钱付首期 (以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郑汝桦所给的例子,5年后取回半数租金240,000港元,亦只是买下一个市值2,800,000万港元的单位的1/4首期而已),而计划推出5,000个单位杯水车薪,政府补贴市民买私楼,得益者是发展商。

关爱基金[编辑]

针对社会上的仇富情绪,曾荫权在施政报告中提出政府与商界各出资50亿元的关爱基金,为基层市民提供综援计划不能提供的多方面支援。但不出几天,被视为亲泛民主派阵营的苹果日报以“赎罪劵”来称呼关爱基金,有评论认为关爱基金只会沦为政府歌颂富豪商贾的政治公关工程,更有传媒以阴谋论去推测,由于“关爱基金”是由政务司司长唐英年出任主席,而唐英年又是盛传竞逐来届行政长官的有力者,会演变成唐英年累积民望的竞选基金,亦有传媒拿出唐英年主持扶贫委员会成效不彰的例子,质疑这次又是否成效不彰。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