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主题:史克威尔艾尼克斯/精选游戏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请把新的精选条目加入下一个可用的子页面,请只放入完整或基本完整的条目(通常为乙级或更高等级条目);
  • 游戏系列条目请加入Portal:史克威尔艾尼克斯/精选条目,而非此处;
  • 并同时更新主题首页模板内的条目计数(max参数)。

游戏列表[编辑]

最终幻想(日语:ファイナルファンタジー,英语:Final Fantasy,台港曾译为“太空战士”)是由坂口博信创作,史克威尔(现史克威尔艾尼克斯)开发,并于1987年在日本首发的奇幻电子角色扮演游戏。游戏是最终幻想系列的首作。游戏于FC游戏机平台首发,之后又重制于数个电子游戏平台,并经常和《最终幻想II》打包作为电子游戏合集发行。游戏故事讲述了四个称为光之战士的年轻人的故事,他们分别持有世界上四个被四元素恶魔黑暗化的元素水晶。他们一起旅行击败这些邪恶势力,让水晶重新放出光芒,并拯救世界。

游戏通常获得正面评价,并被认为是FC游戏机最成功、最有影响力的角色扮演游戏之一,《最终幻想》在此类游戏的普及中扮演了重要作用。游戏的图形受到了好评,而批评声主要在于需要花费大量时间随机遇敌战斗来提升玩家角色等级。截至2003年3月,全部《最终幻想》版本在全球累计销量超过200万。

查看 - 编辑 - 历史



最终幻想II(日语:ファイナルファンタジーII,英语:Fianl Fantasy II是由艾尼克斯开发,并于1988年在任天堂FC游戏机平台发行的奇幻电子角色扮演游戏,游戏是最终幻想系列的第二部作品。游戏于后来多次重制,重制平台包括WonderSwan Color索尼PlayStationGame Boy ColorPlayStation Portable以及多个移动电话与智能手机。由于《最终幻想II》和《最终幻想III》都没有在日本以外首发,为避免北美玩家困惑,《最终幻想IV》在北美发售时以“最终幻想II”为题。游戏最新的重制版是iOSAndroid版,其分别于2010年和2012年在全球发行。

游戏故事围绕着四个父母被帕拉美琪亚帝国军队杀害的年轻人的故事。四人中的三人加入了帝国反抗军,完成任务来获得新魔法和武器、毁坏敌人的超级武器、并营救领导者。在击败了帝国和皇帝后,三人组找到了成为黑骑士的第四个年轻人,他取代了之前的皇帝并准备攻击反抗军。在与他对峙时,重生成为恶魔的皇帝出现,并准备毁灭世界。然而四名主角决定合力消灭他,并最终在他的魔法城堡中消灭了他。Game Boy Color版在游戏完成后增加了剧情,讲述了几个在游戏中牺牲的配角打败互生皇帝的故事。

许多《最终幻想II》引入的元素后来成为系列的重要要素,如陆行鸟和常设角色席德。游戏没有使用系列前作和续作中传统的经验值升级系统;代之的是能力值因角色使用与习得内容而增长的熟练度系统。虽然游戏是《最终幻想》的续作,但并没有出现前作中的角色与地点。《最终幻想II》在发售当时几乎没有日本外评论者注意,但之后的重制版则获得正面评价。

查看 - 编辑 - 历史



最终幻想III(日语:ファイナルファンタジーIII,英语:Final Fantasy III是由史克威尔开发,并于1990年在FC游戏机平台发行的电子角色扮演游戏,游戏是最终幻想系列的第三部作品。本作是第一部使用职业转换系统的最终幻想游戏。

故事主角是受光之水晶引导的四个孤儿青年。水晶将自己的力量给了他们,并指示他们恢复世界的平衡。虽然他们不知道水晶话语的含义,但仍然能意识到其重要性,四青年将他们的使命告诉了收养家庭,并动身探索,找回世界的平衡。

游戏于1990年4月27日在日本首发,2006年8月24日在日本发行任天堂DS重制版。该版本也是《最终幻想III》首次在日本以外发行,而这也是当时唯一没有在西方发行的最终幻想游戏。游戏曾计划重制于万代的掌上游戏机WonderSwan Color,而且当时系列初代、二代和四代都已完成,唯三代数次延迟并最终取消。任天堂DS版在国际上获得积极评价,并在日本售出百万份。

游戏还在其他多个系统发行。FC原版的日本Virtual Console服务于2009年7月21日发行,任天堂DS版的iOS移植版于2011年3月24日发行,Android版于2012年3月12日发行,PlayStation Portable版于2012年9月下旬发行(日本以外透过PlayStation Network下载),并在2013年4月发行于修改自Android的Ouya游戏机。

查看 - 编辑 - 历史



最终幻想IV(日语:ファイナルファンタジーIV,英语:Final Fantasy IV是由史克威尔(今史克威尔艾尼克斯)开发,并于1991年发行的电子角色扮演游戏,游戏是最终幻想系列的第四部作品。游戏于日本超级任天堂平台首发,后来于多个平台移植或重制。由于《最终幻想II》和《最终幻想III》最初没有在日本以外发行,游戏最初在北美发行时题为“最终幻想II”(Final Fantasy II),但后来的本地化版改为了原标题。

游戏围绕主角暗骑士塞西尔,讲述他试图阻止法师高贝兹占据毁灭世界的故事。在旅程中不断有队员加入,亦有人因死亡、受伤或其他不幸事件而离队。《最终幻想IV》引入的新元素成为最终幻想系列及其他常规角色扮演游戏的样板。和系列前作前作不同,游戏使用了“即时战斗”系统,此系统也应用于五部游戏续作中,同时《IV》中每个角色有固定设定的职业。

《最终幻想IV》以角色推动剧情,使用了新技术以及植松伸夫广受欢迎的配乐,被视为系列与角色扮演游戏的里程碑。《最终幻想IV》被视作最早使用复杂剧情的游戏之一,并被认为开创了RPG戏剧性剧情的理念。游戏各版本全球累计销量超过400万。任天堂DS重制版使用了3D画面,并于2007年和2008年在任天堂DS平台发行。其后传《最终幻想IV The After -月之归还-》于2008年在日本手机平台发行,并于2009年6月1日通过Wii商店频道开放全球下载。2011年发行的《最终幻想IV 完美收藏版》收录了《最终幻想IV》及《月之归还》。任天堂DS重制版的iOS移植版于2012年12月20日发行,Android版于2013年6月4日发行。

查看 - 编辑 - 历史



最终幻想V(日语:ファイナルファンタジーV,英语:Final Fantasy V是由史克威尔开发并于1992年发行的中世纪奇幻电子角色扮演游戏,游戏是最终幻想系列的第五部作品。游戏于日本超级任天堂平台首发,后来略作修改移植于PlayStationGame Boy Advance平台。1994年制作的原创动画录像带最终幻想》讲述了游戏情节的后续故事。游戏于2011年4月在日本PlayStation Network发行。使用了高分辨率图形和触摸界面的强化移植版的iOS版于2013年3月发行,Android版于2013年9月发行。

《最终幻想V》因角色定制高自由度,职业系统大幅扩展而获得称赞。虽然游戏最开始没有在日本以外发行,但超级任天堂版销量超过200万份。PlayStation版选入索尼“精选集”,并售出35万多份。

查看 - 编辑 - 历史



最终幻想VI(日语:ファイナルファンタジーVI,英语:Final Fantasy VI是一款由史克威尔(现史克威尔艾尼克斯)开发,于1994年在超级任天堂平台发行的角色扮演游戏,为最终幻想系列的第6部本传游戏。故事设定在一个幻想的世界,科技水准相当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游戏的故事讲述了一组反抗分子,试图推翻帝国独裁统治的故事。游戏有14位玩家角色,是最终幻想系列前几作中可供玩家操控角色最多的游戏。

游戏PlayStation移植版于1999年发行,Game Boy Advance移植版于2006年发行,两个移植版本皆由东星软件移植,并在原版基础上做了少量改变。游戏于2011年3月15日发行于日本Wii Virtual Console服务,紧接又在PAL区(2011年3月18日)和北美地区(2011年6月30日)发行。游戏在北美首次发布时原题为“最终幻想III”,盖因当时《最终幻想III》未在日本以外的地区发布。但后来的北美本地化作品又改回了原标题。《最终幻想VI》是系列第一款非坂口博信——系列制作人和创造者——监督的作品,该职务由北濑佳范和伊藤裕之担当。系列长期设计师天野喜孝继续负责图像和人物设计,作曲家植松伸夫为本作写音配乐。随游戏发布的还有数张原声音乐专辑。

《最终幻想VI》发布后获得一致好评,《最终幻想VI》是角色扮演游戏的里程碑之一,并且被视作史上最出色的电子游戏之一。其超级任天堂和单独版Playststion版本在全球销量已逾348万,收录PlayStation版游戏的日版合辑《最终幻想 Collection》与美版合辑《最终幻想Anthology》累计售出75万。本作亦赢得了很多奖项。

查看 - 编辑 - 历史



最终幻想VII(日语:ファイナルファンタジーVII,英语:Final Fantasy VII是由史克威尔(今史克威尔艾尼克斯)开发的电子角色扮演游戏,是最终幻想系列第七部本传。游戏于1997年在索尼PlayStation平台发行,1998年在Microsoft Windows系统个人电脑上发行,2009年在PlayStation Network上发行,2012年通过数字下载、2013年通过Steam在PC上发行。游戏是系列首款使用三维计算机图形的游戏,其使用完全渲染角色和预渲染背景,是首款在欧洲发行的本传。

《最终幻想VII》的主人公克劳德·史特莱夫,他最初以雇佣兵身份加入生态恐怖主义反抗组织雪崩,阻止控制世界的特大企业神罗为使用能源而耗干星球生命。随着情节推进,克劳德和伙伴被卷入另一场更加威胁世界的冲突,面对游戏最大的反派萨菲罗斯

《最终幻想VII》与1994年开始开发。游戏最初计划发行于超级任天堂,后改至任天堂64。然因任天堂64的卡带媒介不能满足所需储存容量,史克威尔决定将在使用CD-ROM的PlayStation平台发行游戏。《最终幻想VII》由北濑佳范指挥,野岛一成和北濑编剧,并由坂口博信制作。音乐由最终幻想资深作曲家植松伸夫谱写,而天野喜孝长期担任的角色设计一职由野村哲也接任。

借助发行前的大规模促销活动,《最终幻想VII》一经发售便获得评论与商业成功。游戏持续稳定销售,2010年5月时在全球售出1,000万份,是系列最畅销的作品。《最终幻想VII》在图形、游戏系统、音乐和情节上获得赞扬。西方评论主要批评其英语本地化。后来的评论公认,游戏使日式角色扮演游戏在日本以外普及,并经常将其列在各种最佳游戏榜单的高位。因作品受到欢迎,史克威尔艾尼克斯以最终幻想VII补完计划为题,在不同平台制作了一系列前后传。后传电影《最终幻想VII 降临之子》由野岛编写,北濑制作,于2005年首映。

查看 - 编辑 - 历史



最终幻想VIII(日语:ファイナルファンタジーVIII,英语:Final Fantasy VIII,台港旧译“太空战士VIII”)是1999年在PlayStation,2000年在Windows系统个人电脑(PC)上发行的电子角色扮演游戏。游戏由史克威尔(现史克威尔艾尼克斯)开发并发行,是最终幻想系列第八部正传;游戏废弃了魔力值魔法发动方式,同时是系列首部完全使用现实比例角色的作品。游戏2009年作为PSone Classics作品在PlayStation Network上发布。

游戏讲述了一群佣兵——隶属于组织“SeeD”——的故事,游戏中他们的主要目标是阻止来自未来的魔女(名为阿尔迪米西娅)压缩时间。

《最终幻想VIII》从1997年开始开发,当时正值《最终幻想VII》的英文本地化。长期负责系列配乐的植松伸夫继续为本作配乐,这也是系列首次使用声乐主题曲——由王菲演唱的《Eyes on Me》。游戏获得积极评论和商业成功,在获得日本杂志《Fami通》史上最佳游戏读者投票的第22名。《最终幻想VIII》发售13周后突破5,000万美元销售额,成为销售最快的最终幻想作品,并保持纪录直到被跨平台发行的《最终幻想XIII》打破。游戏2003年3月31日时在全球出货815万。

查看 - 编辑 - 历史



最终幻想IX(日语:ファイナルファンタジーIX,英语:Final Fantasy IX是由史克威尔(今史克威尔艾尼克斯)为索尼PlayStation游戏机开发并发行的角色扮演游戏。游戏于2000年首发,是最终幻想系列第9部正传,也是系列最后一部首发于初代PlayStation的作品。游戏2010年作为PSone Classics作品通过PlayStation Network发行。游戏为系列引入了“即时事件”“莫古通信网”,并使用独特的装备和技能系统。

《最终幻想IX》的情节围绕国家战争而展开。玩家扮演年轻盗贼吉坦及其伙伴,阻止发动战争的亚历山德里亚女王布拉奈。但当一行明白和布拉奈合作的人物库加是更大的威胁后,剧情中心发生改变。

《最终幻想IX》和《最终幻想VIII》同时开发,但回归早期最终幻想游戏的传统风格。而《最终幻想IX》除明显受到初代《最终幻想》影响外,还加入了系列其他作品的典故。游戏获得媒体称赞,是Metacritic上得分最高的最终幻想作品,《最终幻想IX》获得商业成功,2003年3月31日时在全球售出530万。

查看 - 编辑 - 历史



最终幻想X(日语:ファイナルファンタジーX,英语:Final Fantasy X是由史克威尔(今史克威尔艾尼克斯)开发并发行的电子角色扮演游戏,为最终幻想系列第10部正传。游戏于2001年在索尼PlayStation 2平台发售,2014年3月以《最终幻想X/X-2 高清重制版》名义在PlayStation 3PlayStation Vita平台高清化再版。游戏标志最终幻想系列从完全预渲染背景转向全三维场景,亦标志系列开始启用配音。《最终幻想X》以“计算时间战斗”(CTB)系统取代了即时战斗(ATB)系统,并使用名为“晶球盘”的新升级系统。

游戏设定于奇幻世界斯皮拉,讲述一行冒险者为击败破坏性怪物“辛”而踏上旅程的故事。玩家角色泰达是水球明星,在家乡札那尔坎特被辛毁灭后发现自己身处斯皮拉。在到达斯皮拉后不久,泰达加入了召唤师尤娜朝圣并消灭辛的队伍。

《最终幻想X》从1999年开始开发,预算超过3,230万美元,团队愈百人。本作是正传中首款非植松伸夫独立配乐的游戏,植松选择滨涡正志仲野顺也合作配乐。《最终幻想X》获得评论和商业成功,全球销量超过660万。续作《最终幻想X-2》于2003年3月发售,是首款最终幻想游戏后传。

查看 - 编辑 - 历史



Portal:史克威尔艾尼克斯/精选游戏/11

查看 - 编辑 - 历史



Portal:史克威尔艾尼克斯/精选游戏/12

查看 - 编辑 - 历史



最终幻想XIII(日语:ファイナルファンタジーXIII,英语:Final Fantasy XIII是由史克威尔艾尼克斯PlayStation 3Xbox 360开发并发行的游戏机角色扮演游戏(RPG)。游戏于2009年12月在日本首发,2010年3月在欧美发行,2010年5月在台湾和香港发行繁体中文版,这是最终幻想系列的第13部本传游戏,也是系列发行23年来的首部官方中文版游戏。系列使用了快节奏战斗系统的新系统,通过“水晶盘”决定角色能力的发展,并使用了可定制的“阵式”系统来控制角色所使用的能力。《最终幻想XIII》使用了系列前作的一些元素,如召唤兽陆行鸟和飞空艇。

游戏发生在一个名为茧的虚构浮空世界,其政府圣府下令,将可能接触到遥远下界“脉冲”的平民全都清除掉。原士兵雷霆,为了救出被下界神般生物烙上烙印,而成为茧之敌人的妹妹,她开始了和政府的斗争。雷霆很快和一群伙伴组成了一个团队,而队伍中的成员也都被烙上了相同的下界生物烙印。为不因使命失败而变成尸骸,他们开始寻找自己被赋予的任务,并和圣府展开对抗。

游戏于2004年开始开发,并在2006年E3游戏展上首次公布。《最终幻想XIII》是最终幻想游戏子系列新的水晶故事的旗舰作品,也是第一个使用史克威尔艾尼克斯水晶工具引擎开发的游戏。《最终幻想XIII》主要获得电子游戏出版物的正面评价,评论称赞了游戏的图形、呈现和战斗系统。游戏剧情获得褒贬不一的评价,而和系列前作不同的线性属性则普遍受到批评。游戏2009年在日本售出170万份,成为系列史上销售最快的游戏。截至2013年1月,游戏在全球售出660万套。其续作《最终幻想XIII-2》与2011年12月在日本发行,2012年2月在北美、欧洲、澳洲、台湾和香港发行。第二部续作《雷霆归来 最终幻想XIII》结束了雷霆的故事,并和前两作统称为最终幻想XIII传奇,游戏于2013年11月在日本、台湾和香港发行,2014年2月在北美、欧洲和澳洲发行。2014年东京游戏展期间,史克威尔艾尼克斯宣布本作将通过Steam网络商店Windows平台发售,本作已经于2014年10月9日发卖。

查看 - 编辑 - 历史



最终幻想XIV(日语:ファイナルファンタジーXIV,英语:Final Fantasy XIV最终幻想系列的第14部本传游戏,也是继《最终幻想XI》之后又一款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游戏由史克威尔艾尼克斯开发并发行。

《最终幻想XIV》设定于虚构世界艾欧泽亚的第七灵灾前,月之卫星达拉加布的坠落与潜在撞击预示着大变灾。玩家创立并自定义化身,参与围绕即将入侵的加雷马帝国及与其有关的达拉加布的事物。艾欧泽亚各民族国家重新成立工会,结成联盟,为即将到来的帝国战争做准备。

游戏第一版在线服务从2010年9月30日起到2012年11月11日止。游戏第一版获得评价普遍消极。因游戏质量受到严厉批评,史克威尔艾尼克斯组建了新团队,并以“最终幻想XIV:重生之境”为名重新开发游戏。史克威尔艾尼克斯在2011年10月14日公开宣布,他们打算重新运营游戏,先前运营的游戏称为第一版,第一版以一场虚构的灭绝事件结束,这即是《重生之境》剧情中谓之的灵祭,游戏初版全部服务随之停止。

《最终幻想XIV:重生之境》于2013年8月在日本和欧美Windows与PlayStation 3上运营,2014年4月发行PlayStation 4版。中国大陆由盛大网络代理,于2014年8月25日公开测试。

查看 - 编辑 -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