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
外观
(重定向自河盆)
| ||
---|---|---|
流域是以分水岭为界的一个河流、湖泊或海洋等的所有水系所覆盖的区域,以及由水系构成的集水区。[1]地面上以分水岭为界之区域称为流域。流域内之径流集中于最低点而流出。最低点通常设有水文站量测流量或水位。流域内水文现象与流域特性有密切关系。
按水体是否与海洋连通,可分为外流区和内流区。外流区可按连通的大洋分为太平洋流域、大西洋流域、印度洋流域和北冰洋流域。并可进一步按河流、湖泊甚至一个支流细分,如长江流域。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是亚马孙河。
太平洋流域约占地球上陆地面积的13%,印度洋流域也占约13%,而大西洋流域最多,约占47%──这其中包括密西西比河、刚果河和亚马孙河等大河流域。
地图
[编辑]流域特性
[编辑]- 面积 A:流量、尖峰流量、蓄水量多少及集流时间、稽延时间长短皆与流域面积大小成正比。
- 河床坡度 S:一般河流上游坡度较大,向下游渐减少,河床纵剖面为向上凹,一般流域河道坡度仅考虑主流长度。
- 主流长度 L0 :流域在水平面上投影最长的河流之长度。
- 平均宽度 W:流域面积A除以其主要河川长度 L0。
- 周长 P:流域沿分水岭之长度。
- 河川密度或称排水密度 D:流域中全部河川之总长度 L 除以流域面积 A,即单位流域面积内河川分布情形。 D 值大者表示为高度河川切割之区域,降水可迅速排出。D 值小则表示排水不良,降水排出缓慢。由观测得知,D 值大者其土壤容易被冲蚀或不易渗透,坡度陡,植物覆盖少;D 值小者,其土壤能抗冲蚀或易渗透,坡度小。
- 河溪级序 J:发源小溪为一级小溪,两条以上一级河溪汇合为二级溪流,两条以上第j-1级河溪汇合成j级河溪,一般河溪级序愈大,流域面积愈大,河道断面流量愈大。
- 分岔比 R:j-1 级河溪级序数目与其大一级j级河溪级序数目之比值。影响流量历线之分布及形状。
水文学家常将流量历线参数(尖峰流量、洪峰时间、稽延时间、集流时间);单位历线参数(尖峰流量、稽延时间和基期),与流域特性参数(面积、主流长度、平均坡度、排水密度、分岔比)等资料经由统计分析,形成复回归型式公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