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达卡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达卡
ঢাকা
首都
Dhaka
1.Gulshan 商业区 2.国民议会厅 3. 阿赫桑曼济勒 4. 拉尔巴格堡 5. 沙阿贾拉勒国际机场 6. 寇松厅
1.Gulshan 商业区 2.国民议会厅 3. 阿赫桑曼济勒 4. 拉尔巴格堡 5. 沙阿贾拉勒国际机场 6. 寇松厅
绰号:清真寺之城
坐标:23°43′44″N 90°23′40″E / 23.7289°N 90.3944°E / 23.7289; 90.3944
国家 孟加拉国
行政区达卡专区
建立公元1608年
获得城市地位1947年
政府
 • 类型Dhaka City Corporation
(North and South)
面积
 • 首都360 平方公里(140 平方英里)
 • 水域48.56 平方公里(18.75 平方英里)
海拔[1]4 米(13.12 英尺)
人口(2008)[2]
 • 首都7,000,940人
 • 密度23,029人/平方公里(59,640人/平方英里)
 • 都会区16,623,000(2,011年)
 • 居民称呼[3]达卡人(Dhakaiya或Dhakaite)
 • 识字率62.3%
时区BSTUTC+6
 • 夏时制BDSTUTC+7
邮递区号1000
国家电话区号+880
电话区号02
网站达卡市政府官方网站

达卡孟加拉语ঢাকা),是孟加拉国首都达卡专区首府。达卡坐落于恒河三角洲布里甘加河北岸,[4]是孟加拉国最大的城市,也是南亚主要城市之一,其都会区有1200多万人口。[2]达卡有着丰富的历史,被称为“清真寺之城”,其颇具民族风情的穆斯林纺织品非常闻名。[4][5][6]

达卡旧称贾罕吉尔纳加尔(孟加拉语: জাহাঙ্গীর নগর),1608年由莫卧儿帝国孟加拉地区总督苏贝达·伊斯兰汗建立,[4]在17世纪是世界性的穆斯林贸易中心。然而,达卡的现代城市建设主要始于19世纪英国殖民时期,并迅速成为仅次于加尔各答孟加拉地区第二大城市。1947年印巴分治后,达卡成为东巴基斯坦的行政首都,并在1972年成为独立的孟加拉国的首都。此间的20多年,达卡经历了各种混乱,包括强制推行戒严孟加拉国宣布独立、军事镇压、战争破坏,以及自然灾害等。

达卡是孟加拉国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7]和最多样的经济结构。达卡仍面临着环境污染交通堵塞、供应短缺等多方面的挑战。最近几十年来,达卡增加了许多外来人口。

这座城市在17世纪崛起,成为莫卧儿帝国的省会和商业中心。作为孟加拉平纹细布贸易的中心,它是印度次大陆最繁荣的城市之一。达卡中世纪的荣光在17世纪和18世纪达到顶峰,当时它是欧亚大陆各地商人的故乡。穆加尔人以精心布置的花园,清真寺,宫殿和堡垒为城市装饰。这座城市曾经被称为东方的威尼斯。在英国殖民治下,这座城市引进了电力,铁路,电影院,西式大学和学院以及现代化的供水系统。 1905年后,它成为孟加拉东部和阿萨姆邦的重要行政和教育中心。 1947年,英国殖民统治结束后,它成为东巴基斯坦的行政首都。 1962年被宣布为巴基斯坦的立法首都。 1971年,它成为独立的孟加拉国的首都。孟加拉国宪法第5条宣布达卡为共和国首都。

历史

[编辑]
孟加拉国国民议会厅

达卡所在的区域最早成为有人定居的城市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这一地区曾被佛教王国迦摩缕波帕拉帝国统治,直到公元9世纪时被印度森纳王朝所控制。[8]

许多人认为该城得名于巴拉尔·森纳12世纪时在此修建的达嘎湿瓦力神庙。达卡及周边地区在那一时期被划界为“孟加拉地区”。该城由Lakshmi Bazar、Shankhari Bazar、Tanti Bazar、Patuatuli、Kumartuli、Bania Nagar和Goal Nagar等贸易中心组成。森纳王朝之后,达卡相继被德里苏丹国突厥阿富汗统治者统治,直到1608年莫卧儿人的到来。

地理及气候

[编辑]
达卡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平均高温 °C(°F) 26
(79)
30
(86)
34
(93)
36
(97)
35
(95)
34
(93)
33
(91)
33
(91)
33
(91)
32
(90)
30
(86)
27
(81)
32
(90)
平均低温 °C(°F) 14
(57)
19
(66)
24
(75)
27
(81)
29
(84)
28
(82)
27
(81)
27
(81)
26
(79)
25
(77)
20
(68)
15
(59)
23
(73)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10
(0.4)
20
(0.8)
58
(2.3)
140
(5.6)
260
(10.1)
360
(14.1)
400
(15.8)
320
(12.5)
290
(11.3)
230
(9.2)
30
(1.2)
7.6
(0.3)
2,120
(83.6)
数据来源:weather.com[9]

文化

[编辑]

建筑

[编辑]
阿赫桑曼济勒,印度-撒拉逊建筑的典范

达卡拥有2000多座建于16世纪至19世纪的建筑,它们是达卡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例如拉尔巴格堡阿赫桑曼济勒星清真寺、查克清真寺、侯赛尼达兰、亚美尼亚教堂、达卡门、达蒙迪、玫瑰园宫、大驿站、小驿站、达克什瓦里寺、斯瓦米巴格神庙、时母庙、达玛拉吉卡佛寺、圣玫瑰堂和波戈斯学校。在旧达卡的达卡萨达尔加特、阿玛尼托拉和法拉什干地区,仍有许多殖民建筑。比纳特比比清真寺位于纳林达地区,建于1454年,孟加拉苏丹马哈茂德·沙阿(1435-1459)统治时期,[10] 是该市现存的最古老的砖结构建筑。[11] 英国统治期间建造的重要地标建筑包括旧高等法院大楼、孟加拉厅寇松厅和米特福德医院。

建筑师路易·康备受赞誉的现代主义建筑国民议会厅,植根于孟加拉的地理和遗产,于1982年在达卡落成,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立法建筑群之一,占地800,000 m2[12] 卡马拉普尔火车站由美国建筑师罗伯特·布希设计,是另一个建筑奇迹。独立纪念碑是这座城市的新地标,是为了纪念孟加拉国解放战争期间发生的历史事件而建造的[13]

教育

[编辑]
达卡大学建筑

达卡的学校数量为全孟加拉之冠[14],大学共52所,包括该国最古老的大学达卡学院(1841年建立)[15],而达卡大学(1921年建立)则是该国最古老的公立大学[16][17]

交通

[编辑]
三轮车

达卡面临世界上最严重的交通拥堵。这座城市缺乏有组织的公共交通系统。三轮车嘟嘟车是该市的主要交通方式,每天运行的人力车接近40万辆,居世界各城市首位。[18][19][20]但是,其中只有大约85000辆人力车获得市政府的许可。[21]相对低成本、无污染的三轮车优于私家车,后者才是达卡拥堵的主要原因。[22] 2022年12月28日,孟加拉国首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达卡地铁6号线一期开通[23]

参考资料

[编辑]
  1. ^ Dhaka, Bangladesh Map. 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 [2009-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07). 
  2. ^ 2.0 2.1 Statistical Pocket Book, 2008 (PDF). Bangladesh Bureau of Statistics. [2009-08-1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0-11-21). 
  3. ^ The Daily Star Web Edition Vol. 5 Num 234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dailystar.net (2005-01-19). Retrieved on 2010-12-18.
  4. ^ 4.0 4.1 4.2 清真寺之城——孟加拉国首都达卡. 新华网. [2008年12月1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12月28日) (中文). 
  5. ^ Dhaka Calling Card Tourism. 2007-10-22 [2007-10-22]. (原始内容 (PHP)存档于2008-03-05). 
  6. ^ Bangladesh Online tourism (PHP). 2007-10-22 [2007-1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2-07). 
  7. ^ Dhaka District. Banglapedia. [2008年12月1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年1月22日) (英语). 
  8. ^ History. Dhaka City Corporation. 2006-09-05 [2006-09-05]. (原始内容 (PHP)存档于2008-04-10). 
  9. ^ Weatherbase: Historical Weather for Dhaka, Bangladesh. weatherbase.com. [2008-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23). 
  10. ^ Binat Bibi Mosque. ArchNet Digital Library. [18 Sept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1 March 2006). 
  11. ^ From Jahangirnagar to Dhaka by Faruque Hasan in The Daily Star. [22 June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5 October 2012). 
  12. ^ Ali, Meer Mobashsher; Rouf, Md Abdur. Jatiya Sangsad Bhaban. Islam, Sirajul; Jamal, Ahmed A. (编). Banglapedia: 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Bangladesh Second. Asiatic Society of Bangladesh. 2012 [27 June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4 August 2017). 
  13. ^ সোহরাওয়ার্দী উদ্যান. Dhaka District. 18 July 2014 [24 May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1 February 2015). 
  14. ^ T. Neville Postlethwaite. The Encyclopedia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and National Systems of Education. Pergamon Press. 1988: 130. ISBN 0-08-030853-8. 
  15. ^ Kamal Siddiqui. Growth of academic institutions. Social Formation in Dhaka City: A Study in Third World Urban Sociology. Dhaka: University Press Limited. 1990: 42. 
  16. ^ Dhaka teachers on violence charge. BBC News. 11 December 2007 [15 May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14). 
  17. ^ University of Dhaka.03710. Univ. Facts. 10 September 2006 [10 September 2006]. (原始内容 (PHP)存档于4 September 2006). 
  18. ^ Lawson, Alastair. Dhaka's beleaguered rickshaw wallahs. BBC News. 10 May 2002 [17 December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1 July 2015). 
  19. ^ rickshaw: Dhaka.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17 December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16 January 2009). 
  20. ^ Cervero, Robert. Informal Transport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Nairobi: UN Habitat. 2000: 25 [17 May 2018]. ISBN 92-1-131453-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 January 2017) (美国英语). 
  21. ^ Rizanuzzaman Laskar. Rickshaw pullers get licences. The Daily Star. 4 March 2007 [25 January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6 March 2007). 
  22. ^ Mohammad Al-Masum Molla. Ban on rickshaw: How logical is it?. The Daily Star. 7 July 2019 [24 May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7). 
  23. ^ 孟加拉国达卡地铁开通.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孟加拉人民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处. 2022-12-28 [2022-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30). 

外部链接

[编辑]

延伸阅读

[编辑]
  • Karim, Abdul. History of Bengal, Mughal Period (I). Rajshahi,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