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竺法护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竺法护IAST:Dharma-rakṣa,约229年—306年),梵名达磨罗察昙摩罗察昙摩罗刹达磨罗刹),甘肃敦煌人,西晋佛教译经师,时人称“敦煌菩萨”[1]。其先世月支人,本姓支,又称支法护,八岁依竺高座出家,从师姓竺[2]。约生活在魏明帝太和三年(229年)至晋惠帝永兴三年(306年),享寿七十八岁[3]

生平

[编辑]

竺法护幼年八岁出家,师从外国沙门竺高座。他天性聪敏,操行精苦,笃志好学,每天诵经万言。因感晋武帝之世,佛寺虽香火鼎盛,但宣说大乘的方等经却深藏西域,因决心弘扬大乘,而随师西游诸国,《高僧传》称“外国异言三十六种,书亦如之,护皆遍学”[2]。学习中亚各国语言,精通字体、训诂、音义。

他搜集到大量梵经后,自炖煌长安沿路传译,从晋武帝泰始二年到晋怀帝永嘉二年(266-308),译出《正法华经》、《光赞般若》、《贤劫经》、《大哀经》、《普耀经》等一百五十多部经论[4][2]

他翻译的《法华经》把观世音菩萨介绍到中国,汉译为“光世音”[5]。此外,在竺法护所译佛经中,文殊类经典占了相当比重约21部,加上聂承远聂道真父子二人加以删定的2部,则有23部之多。这类经典对文殊菩萨的身世、法力、智慧、净土均有较详叙述[6]

他在长安青门外立寺,僧徒数千。晋惠帝时,关中大乱,他和门徒移居渑池,因年老体衰病亡,时年七十八岁。

传闻

[编辑]

高僧传》记载了一则神异传闻。晋武帝末年,竺法护隐居在深山之中。山中有一道山溪,竺法护常取清泉澡漱。有一砍樵人秽其水侧,水泉因此而枯竭。竺法护感叹一番之后,水泉又复涌如前[7]。这事后来被支道林赞叹为:“护公澄寂,道德渊美。微吟穷谷,枯泉漱水。邈矣护公,天挺弘懿。濯足流沙,领拔玄致。”

译作

[编辑]

竺法护所译佛经的部数,各经记载不一,确数已不可考,目前只能了解大概,《出三藏记集》卷2记载为154部(实际为161部),《历代三宝纪》增为210部394卷,《开元释教录》卷2记载175部354卷等等,梅迺文《竺法护的翻译初探》一文考得161部313卷[3]。在《大正藏》中收录有94部经归于法护名下,不过这94部经中只有70多部在《出三藏记集》中记载为竺法护所译,其他则多记载为译者不详[8]。又,吕澂认为有十种法护译本已认为散失,现经判明仍然存在,但误题为别人所译。这十种是[2]

  • 般舟三昧经》一卷本、《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二卷,旧题支娄迦谶译(若按释德安的研究,则竺法护译出的即是《无量寿经》,旧题康僧铠[9][10]
  • 《舍利弗悔过经》一卷、《温室洗浴众僧经》一卷、《迦叶结经》一卷、《㮈女祇域因缘经》一卷(柰女耆婆经之异出本,插入了诸德福田经及四分律中关于耆婆英语Jivaka Komarabhacca的内容[11][12],其如是我闻及末后当名何经等文字可能是编集者所加[13]。)、《大六向拜经》一卷(长阿含善生经的同本异译),旧题安世高译
  • 《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游四衢经》一卷(增壹阿含第45马王品2经的同本异译),旧题康孟祥译
  • 《梵网六十二见经》一卷(长阿含·梵动经的同本异译)、《贝多树下思惟十二因缘经》一卷(又名闻城十二因缘经,按法经录,贝多树是竺法护译,闻城是安世高译,祐录载两人所译十二因缘经是同本异译。现存经本译语和安世高较相似。本经是杂阿含287经的同本异译),旧题支谦译

竺法护的译作内容丰富,涉及几乎所有重要的大乘部类,如《法华》、《般若》、《大集》、《宝积》、《华严》,还有一些是属于《本生》、《阿含》类的佛经。而其来源,除了他从西域带来的原作以外,据经录记载,还来自不同地区的人携带给法护,如《光赞经》是来自于阗祇多罗,《阿惟越致遮经》来自龟兹副使羌子侯,《贤劫经》来自罽宾沙门,《文殊师利净律经》是竺法护在洛阳遇到一位西域寂志而翻出,《修行道地经》是罽宾人竺侯征若携至炖煌给法护[8]

从经文内容对照而言,竺法护的翻译风格变化很大,并不一致,如以菩萨名称为例,法护翻译文殊师利的名字用了文殊师利、文殊、溥首、软首、濡首、贤儒等各种不同的称呼。按经录记载,竺法护原本不懂汉语,因此他的翻译工作仰赖他的笔录助手。梅迺文推测他翻译风格、文字、文句的多样化,可能是由于他的不同助手本身不同风格所致[8]

竺法护之译作,据《出三藏记集》列举如下(仅列出大藏经中有现存本者):

  1. 光赞经(放光般若经异译)
  2. 贤劫经日语賢劫経(Bhadrakalpika-sūtra)
  3. 正法华经
  4. 普耀经(Lalitavistara)
  5. 大哀经(大集经·璎珞品陀罗尼自在王菩萨品之异译)
  6. 度世品经(华严经·离世间品之异译)
  7. 密迹经(收入大宝积经·密迹金刚力士会)
  8. 持心经(思益梵天所问经异译)
  9. 修行经(即修行道地经)
  10. 渐备一切智经(华严经·十地品之异译)
  11. 生经(本生故事集)
  12. 海龙王经(Sāgara-nāga-rāja-paripṛcchā,十善业道经为其一品)
  13. 普超经(即文殊支利普超三昧经,Ajātaśatru-kaukṛtya-vinodana,阿阇世王经异译)
  14. 阿惟越致经(Avaivartikacakra-dharmaparyāya,不退转法轮经、广博严净经异译)
  15. 严净佛土经( Mañjuśrībuddhakṣetraguṇavyūha,大宝积经·文殊师利授记会之异译)
  16. 阿耨达经(Anavatapta-nāgarāja-paripṛcchā,即弘道广显三昧经)
  17. 无量寿经(大阿弥陀经、无量清净平等觉经、无量寿庄严经、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之异译)
  18. 宝藏经(即文殊师利现宝藏经,宝箧经异译)
  19. 宝结经(收入大宝积经·宝髻菩萨会,大集经·宝髻菩萨品之异译)
  20. 要集经(天竺曰佛陀僧祇提,即诸佛要集经)
  21. 佛昇忉利天品经(即佛昇忉利天为母说法经)
  22. 等集众德三昧经(集一切福德三昧经之异译)
  23. 无尽意经(即阿差末菩萨经,大集经·无尽意菩萨品之异译)
  24. 离垢施女经(大宝积经·无垢施菩萨应辩会之异译)
  25. 郁迦长者经英语Ugraparipṛcchā Sūtra(Ugraparipṛcchā,即郁迦罗越问菩萨行经,大宝积经·郁伽长者会之异译)
  26. 大净法门经(大庄严法门经之异译)
  27. 须真天子经(Suvikrānta-devaputra-paripṛcchā,竺法护口授出,安文惠、帛元信传言,聂承远、张玄泊、孙休达笔受)
  28. 幻士仁贤经(大宝积经·授幻师跋陀罗记会之异译)
  29. 魔逆经(Mañjuśrī-vikurvāṇa-parivarta)
  30. 济诸方等经(方广总持经之异译)
  31. 德光太子经(赖吒和罗所问光德太子经)
  32. 文殊师利净律经(Paramārtha-saṃvṛtisatya-nirdeśa,清净毘尼方广经、寂调音所问经异译)
  33. 总持经(即决定总持经,谤佛经之异译)
  34. 宝女经(即宝女所问经,大集经·宝女品之异译)
  35. 如来兴显经(华严经·如来出现品之异译)
  36. 般舟三昧经(一卷本)
  37. 首意女经(即梵志女首意经)
  38. 月明童子经(即月光童子经,申曰经、德护长者经之异译[14]
  39. 五十缘身行经(即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40. 六十二见经(即梵网六十二见经,梵动经异译)
  41. 四自侵经(道安记载出阿毘昙)
  42. 须摩经(即须摩提菩萨经,大宝积经·妙慧童女会之异译)
  43. 方等泥洹经(四童子三昧经异译)
  44. 大善权经(即慧上菩萨问大善权经,大宝积经·大乘方便会之异译)
  45. 无言童子经(大集经·无言菩萨品之异译)
  46. 温室经(即温室洗浴众僧经)
  47. 顶王经(又名大方等顶王经、维摩鞊子问经)
  48. 圣法印经(Acala-dharma-mudrā,杂阿含80经之异译)
  49. 移山经(即力士移山经,增壹阿含八难品3经之异译)
  50. 文殊师利五体悔过经
  51. 持人菩萨经(持世经之异译)
  52. 灭十方冥经
  53. 迦叶集结经(即迦叶结经)
  54. 舍利弗目连游诸国经(即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游四衢经,增壹阿含马王品2经之异译)
  55. 琉璃王
  56. 奈女耆域经(即㮈女祇域因缘经/柰女耆婆经,但前者已混入别处之经文,又祇域、耆婆,皆应是耆域)
  57. 宝网童子经(即宝网经)
  58. 顺权方便经(开元录谓此即随权女经)
  59. 五百弟子本起经
  60. 普门经(即普门品经,大宝积经·文殊师利普门会之异译,非指法华经普门品
  61. 如幻三昧经(大宝积经·善住意天子会之异译)
  62. 弥勒本愿经(Maitreya-paripṛcchā,即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大宝积经·弥勒菩萨所问会之异译)
  63. 舍利弗悔过经
  64. 胞胎经(大宝积经·佛为阿难说处胎会之异译)
  65. 太子慕魄经[15]
  66. 四不可得经
  67. 当来变经
  68. 乳光经(即乳光佛经,犊子经之异译)
  69. 心明女梵志妇饭汁施经(即心明经)
  70. 大六向拜经(即尸迦罗越六向拜经,善生经异译)
  71. 鸯掘摩经(增壹阿含力品6经之异译)
  72. 菩萨十住经(华严经·十住品之异译)
  73. 象出经(即无希望经,象腋经异译)
  74. 所欲致患经(中阿含苦阴经之异译》)
  75. 独证自誓三昧经(自誓三昧经之异译)
  76. 过去佛分卫经
  77. 无极宝经(出别录安录无,即无极宝三昧经,宝如来三昧经之异译)
  78. 阿述达经(出别录安录无,即阿阇世王女阿术达菩萨经,大宝积经·无畏德菩萨会之异译)
  79. 等目菩萨经(出别录安录无,即等目菩萨所问三昧经,华严经·十定品之异译)
  80. 更出小品经(又名新道行经,现存本题作摩诃般若钞经,小品般若经之异译)
  81. 超日明经(即超日明三昧经,优婆塞聂承远整理文偈删为二卷)
  82. 虎耳意经(Śārdūlakarnāvadāna,即舍头谏太子二十八宿经摩登伽经异译)
  83. 迦叶本经
  84. 鹿母经
  85. 龙施本起经(即龙施菩萨本起经,龙施女经之异译)
  86. 胎藏经(开元录云即是无垢贤女经,转女身经、腹中女听经之异译)

现存的《摩诃般若波罗蜜钞经》,内容是“小品”与经录记载的“大品”不合。从经录记载来推断,本经可能是竺法护译《新道行经》的残本,又或者是失译的《须菩提品经》[16][17]

据《出三藏记集》,竺法护所译的《摩调王经》附入《六度集经》中,《三品修行经》附入《修行道地经》,《闲居经》、《总持经》、《佛心总持经》附入《生经》。竺法护译有《诸神咒经》三卷,可能包括了《护诸比丘咒》、《吉祥咒》,亦附入《生经》中,《八阳神咒》法经录说在《生经》中。又一卷本《杂阿含经》第十经说四妇喻,有可能是竺法护所译的《四妇喻经》[18]或失译的《四妇因缘经》。《施食获五福报经》、《食施获五福报经》可能为竺法护所译的《五福施经》或失译的《施色力经》。

另外,竺法护所译出的《无思议光经》(Acintya­prabhāsa­nirdeśa,不思议光菩萨所说经之异译)已佚失,其残篇误附在《五苦章句经》中[19]

参考文献

[编辑]
  1. ^ 《高僧传》:护世居炖煌。而化道周给。时人咸谓炖煌菩萨也”
  2. ^ 2.0 2.1 2.2 2.3 吕澂. 中國佛教人物. [2018-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3). 
  3. ^ 3.0 3.1 王惠民. 竺法護研究論著目錄. [2018-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0). 
  4. ^ 《高僧传》卷1:“时晋武之世,寺庙图像虽崇京邑,而方等深经,蕴在葱外。护乃慨然发愤,志弘大道,遂随师至西域,游历诸国。外国异言三十六种,书亦如之,护皆遍学,贯综诂训,音义字体,无不备识。遂大赍梵经,还归中夏。自炖煌至长安,沿路传译,写为晋文。所获览即正法华光赞等一百六十五部。”
    《出三藏记集》:“一百五十四部。合三百九卷。晋武帝时。沙门竺法护。到西域得胡本还。自太始中至怀帝永嘉二年。以前所译出。……遂大赍胡本。还归中夏。自炖煌至长安。沿路传译。写以晋文所获。大小乘经。贤劫大哀法华普耀等。凡一百四十九部。孜孜所务。唯以弘通为业。终身译写劳不告惓。经法所以广流中华者。护之力也。”
  5. ^ 释道昱. 觀世音經考. 圆光佛学学报. 1997: 19-28 [2018-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1). 
  6. ^ 王晓敏. 竺法護與中國文殊信仰的初傳 (PDF). 西南大学学报. 2013, 39 (6) [2018-01-1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0-08-09). 
  7. ^ 《高僧传》卷1:“以晋武之末,隐居深山,山有清涧,恒取澡漱。后有采薪者,秽其水侧,俄顷而燥。护乃徘徊叹曰:‘人之无德,遂使清泉辍流。水若永竭,真无以自给。’正当移去耳,言讫而泉涌满涧。”
  8. ^ 8.0 8.1 8.2 梅迺文. 竺法護的翻譯初探. 中华佛学学报. 1996 [2018-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0). 
  9. ^ 《無量壽經》譯者考 ——以佛經語言學為研究主軸 (PDF). [2021-07-1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07-18). 
  10. ^ 出三藏记集》载西晋竺法护译出“无量寿经二卷(一名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11. ^ 諸德福田經. [2022-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30). 
  12. ^ 四分律. [2022-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30). 
  13. ^ 梅迺文. 竺法護的翻譯初探. [2022-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4). 从法护的翻译可以看出似乎大部份的经典中都包含有一些公式。经典中的开始有一些公式,如大都用“闻如是”作开端,经典中的结束也常有一些公式,如通常是听者“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14. ^ 释章慧. 《申曰經》經本定位與經題考. 中华佛学研究. 2004 [2018-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7). 换句话说,各经录学家见到的“《申日经》”和《月光童子经》确切是一经二名,或两个异名的本子,内容却一致……检视这一经群与论及“尸利掘多长者害佛,而如来不为人所害”典故的他经──包括藏文译本,可以看出相同一人的名字,无疑译自外语Śrīgupta或Sirigutta。假设稍为归纳这些群经对此人名的写法,有音译和义译二种。音写又可分为二类:一、中古印度方言──“申越”、“施越”、“失利越”、“尸利掘”、“失梨崛”;二、梵语──“尸利崛多”、“尸利毱多”、“室利毱多”、“尸利掘多迦”。义译作“首寂”、“德护”、“胜密”、“吉护”、“吉祥护”。藏文各传本,虽不同的译者,却皆作དཔལ་སྦས。初步看来,“申日”极可能隶属于音写的第一类。 果真如此,笔者试图查寻藏经,不论是人名、地名等均未见有“日”字的音写。因此,推断“申日”理应“申曰”的笔误。有关这一点,藏经写本乃至刻本常有“日”写成“曰”,或“曰”作“日”,错乱的现象。可洪音义“《申日儿本经》”时,虽然遵从手上的经本作“申日”,不过注释里还是提示著该字读音为:“下于月反,《大集经》作‘申越’” 
  15. ^ 释天常. 六度集研究. 1998 [2018-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9). 六纸长的《太子慕魄经》仍应是竺法护所翻译。而以后著录入藏的典籍,皆依据《开元录》的记载,因此今日编于大正藏经号167的《太子慕魄经》(篇幅六纸),译者标安世高,但根据上面的推论,应该是竺法护的翻译。 
  16. ^ 印顺.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第二項 現存的般若部類. [2022-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8). 
  17. ^ 《出三藏记集》:“新集安公凉土异经录第三……须菩提品经七卷(一本云法护出道行经同本异出也”
    《众经目录》:“摩诃般若波罗密经抄五卷(一名须菩提品一名长安品经) 前秦建元年沙门昙摩蜱共竺佛念译”
  18. ^ 印顺. 華雨集(三). 
  19. ^ 印顺《华雨集》:《五苦章句经》……文中说到“是经名净除罪盖娱乐佛法,一名授无思议光菩萨道决”,与“五苦章句”不合。……可以断定的是:这是竺法护《无思议光经》的残篇,被抄写者误附在《五苦章句经》以后的。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