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凌云
瓦硐秀才 许凌云 | |
---|---|
字 | 凌云 |
号 | 卓夫 |
本名 | 许汉厚 |
性别 | 男 |
出生 | 同治元年(1862年) 大清福建省台湾府澎湖厅瓦硐澳瓦硐下社 |
逝世 | 1944年9月14日 日治台湾澎湖厅马公支厅白沙庄瓦硐乡 | (81—82岁)
国籍 | 大清(1862年-1895年) 大日本帝国(1895年-1944年) |
教育程度 | 生员(秀才) |
职业 | 汉学讲师、公务员 |
组织 | 文石书院、顶山澳务署、台南长老教中学校 |
儿女 | 二女四子 |
亲属 | 兄长:许汉墩 |
受影响于
| |
许凌云(台湾话:Khóo Lîng-hûn,1862年—1944年9月14日),名汉厚,号卓夫,凌云为其字,许氏以字行,台湾澎湖厅瓦硐澳瓦硐港下社人(今白沙乡瓦硐村下瓦硐),清朝生员、汉学讲师,世称瓦硐秀才,基督教徒,日治时期曾任顶山澳务署副署长、台南长老教中学校教师,澎湖基督教早期发展重要人物。[1]
生平
[编辑]清领时期
[编辑]大清同治元年(1862年)农历六月廿九,许凌云出生于瓦硐港下社(即今瓦硐村西侧聚落)[1],其祖上约莫于明代崇祯年间徙澎,便长久定居瓦硐,为地方望族。[2][3][4]
许凌云在自述中曾提及自己在九岁拜在上瓦硐赵阶先生门下,学习三字经、四书,在十一岁至十七岁期间学习朱子集注以及五经;十八岁则在后寮(今白沙乡后寮村)许国英门下学习文章试帖。光绪六年(1880年),澎湖厅正月举办厅考,许凌云名列第三十二名,时年十九岁。嗣后转往于通梁(今白沙乡通梁村),由陈锡命授业国史、唐诗与文章诗赋计三年。[1]
光绪九年(1883年),许凌云前往台南内宫后街的瑞和布行学习会计。[3]
光绪十年(1884年),许凌云始设帐教书于后寮,同年五月赴往台南府应试,落榜。光绪十一年至十八年间(1885年至1892年),许凌云不断参与科考之馀,亦持续在瓦硐、大赤崁(今白沙乡赤崁村)以及妈宫城各地设帐授业。光绪二十年(1894年),获得秀才身分的许凌云应叶朝先所邀,复在妈宫城执教一年,并出任文石书院的兼职董事。[1]
进秀才年份
[编辑]许凌云进秀才的年份有所疑议,分别有光绪十七年(1891年)和光绪十九年(1893年)两种说法。[1]
根据杨士养编、林信坚修订之《信仰伟人列传》罗列的许凌云年表,许凌云是在光绪十七年(1891年)、三十岁年纪考取进士。[3]不过,根据许玉河的考证,以光绪十九年(1893年)正月,许凌云澎湖厅结榜夺魁,四月再度赴往台南应试,获顾道宪取进秀才,科甲登科第一,在三十二岁那年入泮补弟子员的说法较为可信。[1]
日治时期
[编辑]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明治28年),清日因〈马关条约〉之故,台湾与澎湖转交由日本帝国统治。[5]根据《台湾总督府公文类纂》纪录,许凌云在明治30年(1897年)被日本政府授予“台湾绅章”,同年元月11日出任顶山澳务署副署长,但仅任职一年,便因日本政府调整行政区制,废除澳署、改设出张所,许凌云遂离开故乡,转赴台南发展,并在台南长老教会所属之长老教中学、女学以及神学校担任教职共计十八年,其知名门生有林燕臣、林茂生等人。[1][6]:186-195
大正七年(1918年),许凌云受雾峰林家之邀,转任林烈堂的家庭教师一年;大正八年(1919年),又获冈山高家之聘,担任高再祝家庭教师。大正九年(1920年),许凌云告老返乡,在瓦硐故居设“存养轩”教授汉文,之后转往瓦硐基督教堂开办学堂,授业至昭和三年(1928年)为止,总计在乡里传授汉文八年。[1][3]
昭和八年(1933年),雾峰林家乡绅林献堂、蔡培火来澎湖旅游,而在旅外瓦硐乡人吴秋微陪同之下,来到白沙庄参观通梁榕树保安宫,并于瓦硐许助之家中吃午餐、晚餐,两顿中间空档曾拜访许凌云。林献堂在随笔《灌园先生日记》曾云:“许凌云廿年前曾为二哥之家庭教师,眼已失明,闻余至,亦来谈问旧事。”[1][7]
昭和19年(1944年)9月14日,旧历七月廿七,许凌云劳息归天,享寿八十有三。[1][3]
家庭
[编辑]- 光绪十五年(1889年),许凌云娶镇海乡绅陈寮之女陈吟(亦作陈拎)为妻,生有二女四子,依序为长女许玉、长子许水锦、三子许水聪、次女许柑与四子许西畴,次子许水琛未及成年,五岁早夭。[1][3]
- 许凌云四子许西畴本在台南经商,因昭和12年(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被日本政府勒令停业,许西畴只得返乡照顾失明的父亲,后在昭和16年(1941年)在马公街开钟表店(精巧堂),不幸毁于澎湖空袭中的盟军轰炸。[1][3]
澎湖基督教
[编辑]许凌云兄长许汉墩(亦载许汉敦,表字其仁)在台南府城行郊的瑞和布行担任掌柜,因嗜吸食鸦片而身染疾病,乃求医于基督徒高耀所开的西药房“仁和堂”,高耀顺利治愈许汉墩,许汉墩因此改信奉耶稣。[8]许凌云本身也在光绪十八年(1892年)接受基督教信仰。[3]
从光绪十二年(1893年)起,台南长老教会便派甘为霖牧师来澎湖宣教,翌年更派传道师黄深河及神学生黄能杰派驻澎湖顶山屿宣传福音,派驻地点最初设在赤崁,辗转迁往港尾(今白沙乡讲美村),光绪十四年(1895年)才落址在瓦硐;而直到明治44年(1911年)瓦硐基督教堂落成之前,寻找教会场所颇费周折,曾一度借驻许汉墩住屋举办聚会。许凌云返乡教授汉学时,也特意将授课地点设在瓦硐基督教堂。综观澎湖基督长老教会的早期传播史,许汉墩、许凌云兄弟可谓出力颇多。[1][9]
秀才纪念馆
[编辑]许凌云故居在日治时期户籍为瓦硐港乡47番户,今为白沙乡瓦硐村51号,门额题名为“许凌云秀才纪念馆”、“存养轩书房”,上联:“圣道教人时雨化”、下联:“福音牖世春风生”。[1]
2021年,白沙乡议员宋昀芝对许凌云秀才纪念馆提报“澎湖县文化资产”登录进度提出质询,澎湖县政府文化局回应,预计最迟于2021年年底定案。 [10][11]
2022年3月5日,许凌云秀才馆经澎湖县政府文化局公告,登录为“纪念性建筑”。[12]
相关条目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许雪姬、许玉河. 〈許凌雲〉. Penghu.Info|澎湖知识服务平台. [2021-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3) (中文(台湾)).
- ^ 蔡光庭. 〈瓦硐許姓〉. Penghu.Info|澎湖知识服务平台. [2021-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3) (中文(台湾)).
-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杨士养(编). 〈許凌雲秀才 (1862-1944)〉. 赖永祥长老史料库 ( Elder John Lai's Archives ). [2021-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3) (中文(台湾)).
- ^ 王, 政文. 《天路歷程:清末臺灣基督徒的改宗與認同》 [Pilgrim’s Progress: Conversion and Identity of Early Christian in Ching Taiwan]. 台北市: 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2019: 105. ISBN 9789863503408 (中文(台湾)).
- ^ 许毓良. 〈馬關條約〉. 台湾大百科全书. 2009-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7) (中文(台湾)).
- ^ 颜尚文. 《續修澎湖縣志.卷二.地理志》. 澎湖县: 澎湖县政府. 2005. ISBN 9860015104 (中文(台湾)).
- ^ 许玉河. 〈中秋泛舟:1933年林獻堂在澎湖〉. Penghu.Info|澎湖知识服务平台. [2021-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8) (中文(台湾)).
- ^ 〈 321 府城教會高耀長老〉. 教会史话.第四辑. [2021-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7) (中文(台湾)).
- ^ 〈瓦硐教會〉. Penghu.Info|澎湖知识服务平台. [2021-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5) (中文(台湾)).
- ^ 宋国正. 〈瓦硐秀才紀念館 地方建議開放參觀〉. 澎湖时报. 2020-09-16 [2021-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3) (中文(台湾)).
- ^ 宋国正. 〈瓦硐許凌雲紀念館登錄文化資產 最慢年底定案〉. 澎湖时报. 2021-05-12 [2021-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3) (中文(台湾)).
- ^ 宋国正. 〈瓦硐許凌雲秀才館審核結果出爐 登錄為紀念性建築〉. 澎湖时报. 2022-03-06 [2023-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5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