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許凌雲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瓦硐秀才
許凌雲
攝於許凌雲秀才紀念館
凌雲
卓夫
本名許漢厚
性別
出生同治元年(1862年)
大清福建省臺灣府澎湖廳瓦硐澳瓦硐下社
逝世1944年9月14日(1944歲—09—14)(81—82歲)
日治臺灣澎湖廳馬公支廳白沙庄瓦硐鄉
國籍 大清(1862年-1895年)
 大日本帝國(1895年-1944年)
教育程度生員(秀才)
職業漢學講師、公務員
組織文石書院、頂山澳務署、台南長老教中學校
兒女二女四子
親屬兄長:許漢墩
受影響於
影響於

許凌雲臺灣話Khóo Lîng-hûn,1862年—1944年9月14日),名漢厚,號卓夫凌雲為其字,許氏以字行,臺灣澎湖廳瓦硐澳瓦硐港下社人(今白沙鄉瓦硐村下瓦硐),清朝生員漢學講師,世稱瓦硐秀才,基督教徒,日治時期曾任頂山澳務署副署長、臺南長老教中學校教師,澎湖基督教早期發展重要人物。[1]

生平

[編輯]

清領時期

[編輯]

大清同治元年(1862年)農曆六月廿九,許凌雲出生於瓦硐港下社(即今瓦硐村西側聚落)[1],其祖上約莫於明代崇禎年間徙澎,便長久定居瓦硐,為地方望族。[2][3][4]

許凌雲在自述中曾提及自己在九歲拜在上瓦硐趙階先生門下,學習三字經四書,在十一歲至十七歲期間學習朱子集注以及五經;十八歲則在後寮(今白沙鄉後寮村)許國英門下學習文章試帖。光緒六年(1880年),澎湖廳正月舉辦廳考,許凌雲名列第三十二名,時年十九歲。嗣後轉往於通梁(今白沙鄉通梁村),由陳錫命授業國史、唐詩與文章詩賦計三年。[1]

光緒九年(1883年),許凌雲前往臺南內宮後街的瑞和布行學習會計。[3]

光緒十年(1884年),許凌雲始設帳教書於後寮,同年五月赴往臺南府應試,落榜。光緒十一年至十八年間(1885年至1892年),許凌雲不斷參與科考之餘,亦持續在瓦硐、大赤崁(今白沙鄉赤崁村)以及媽宮城各地設帳授業。光緒二十年(1894年),獲得秀才身分的許凌雲應葉朝先所邀,復在媽宮城執教一年,並出任文石書院的兼職董事。[1]

進秀才年份

[編輯]

許凌雲進秀才的年份有所疑議,分別有光緒十七年(1891年)和光緒十九年(1893年)兩種說法。[1]

根據楊士養編、林信堅修訂之《信仰偉人列傳》羅列的許凌雲年表,許凌雲是在光緒十七年(1891年)、三十歲年紀考取進士。[3]不過,根據許玉河的考證,以光緒十九年(1893年)正月,許凌雲澎湖廳結榜奪魁,四月再度赴往臺南應試,獲顧道憲取進秀才,科甲登科第一,在三十二歲那年入泮補弟子員的說法較為可信。[1]

日治時期

[編輯]
林獻堂之堂兄林烈堂

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明治28年),清日因〈馬關條約〉之故,臺灣與澎湖轉交由日本帝國統治。[5]根據《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紀錄,許凌雲在明治30年(1897年)被日本政府授予「臺灣紳章」,同年元月11日出任頂山澳務署副署長,但僅任職一年,便因日本政府調整行政區制,廢除澳署、改設出張所,許凌雲遂離開故鄉,轉赴臺南發展,並在臺南長老教會所屬之長老教中學、女學以及神學校擔任教職共計十八年,其知名門生有林燕臣林茂生等人。[1][6]:186-195

大正七年(1918年),許凌雲受霧峰林家之邀,轉任林烈堂的家庭教師一年;大正八年(1919年),又獲岡山高家之聘,擔任高再祝家庭教師。大正九年(1920年),許凌雲告老返鄉,在瓦硐故居設「存養軒」教授漢文,之後轉往瓦硐基督教堂開辦學堂,授業至昭和三年(1928年)為止,總計在鄉里傳授漢文八年。[1][3]

昭和八年(1933年),霧峰林家鄉紳林獻堂蔡培火來澎湖旅遊,而在旅外瓦硐鄉人吳秋微陪同之下,來到白沙庄參觀通梁榕樹保安宮,並於瓦硐許助之家中吃午餐、晚餐,兩頓中間空檔曾拜訪許凌雲。林獻堂在隨筆《灌園先生日記》曾云:「許凌雲廿年前曾為二哥之家庭教師,眼已失明,聞余至,亦來談問舊事。」[1][7]

昭和19年(1944年)9月14日,舊曆七月廿七,許凌雲勞息歸天,享壽八十有三。[1][3]

家庭

[編輯]
  • 光緒十五年(1889年),許凌雲娶鎮海鄉紳陳寮之女陳吟(亦作陳拎)為妻,生有二女四子,依序為長女許玉、長子許水錦、三子許水聰、次女許柑與四子許西疇,次子許水琛未及成年,五歲早夭。[1][3]
  • 許凌雲四子許西疇本在臺南經商,因昭和12年(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被日本政府勒令停業,許西疇只得返鄉照顧失明的父親,後在昭和16年(1941年)在馬公街開鐘錶店(精巧堂),不幸毀於澎湖空襲中的盟軍轟炸。[1][3]

澎湖基督教

[編輯]
瓦硐村基督教長老教會教堂。

許凌雲兄長許漢墩(亦載許漢敦,表字其仁)在臺南府城行郊的瑞和布行擔任掌櫃,因嗜吸食鴉片而身染疾病,乃求醫於基督徒高耀所開的西藥房「仁和堂」,高耀順利治癒許漢墩,許漢墩因此改信奉耶穌[8]許凌雲本身也在光緒十八年(1892年)接受基督教信仰。[3]

從光緒十二年(1893年)起,臺南長老教會便派甘為霖牧師來澎湖宣教,翌年更派傳道師黃深河及神學生黃能傑派駐澎湖頂山嶼宣傳福音,派駐地點最初設在赤崁,輾轉遷往港尾(今白沙鄉講美村),光緒十四年(1895年)才落址在瓦硐;而直到明治44年(1911年)瓦硐基督教堂落成之前,尋找教會場所頗費周折,曾一度借駐許漢墩住屋舉辦聚會。許凌雲返鄉教授漢學時,也特意將授課地點設在瓦硐基督教堂。綜觀澎湖基督長老教會的早期傳播史,許漢墩、許凌雲兄弟可謂出力頗多。[1][9]

秀才紀念館

[編輯]
許凌雲秀才館對聯。

許凌雲故居在日治時期戶籍為瓦硐港鄉47番戶,今為白沙鄉瓦硐村51號,門額題名為「許凌雲秀才紀念館」、「存養軒書房」,上聯:「聖道教人時雨化」、下聯:「福音牖世春風生」。[1]

2021年,白沙鄉議員宋昀芝對許凌雲秀才紀念館提報「澎湖縣文化資產」登錄進度提出質詢,澎湖縣政府文化局回應,預計最遲於2021年年底定案。 [10][11]

2022年3月5日,許凌雲秀才館經澎湖縣政府文化局公告,登錄為「紀念性建築」。[12]

相關條目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許雪姬、許玉河. 〈許凌雲〉. 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2021-08-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3) (中文(臺灣)). 
  2. ^ 蔡光庭. 〈瓦硐許姓〉. 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2021-08-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3) (中文(臺灣)).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楊士養(編). 〈許凌雲秀才 (1862-1944)〉. 賴永祥長老史料庫 ( Elder John Lai's Archives ). [2021-08-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3) (中文(臺灣)). 
  4. ^ 王, 政文. 《天路歷程:清末臺灣基督徒的改宗與認同》 [Pilgrim’s Progress: Conversion and Identity of Early Christian in Ching Taiwan]. 臺北市: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019: 105. ISBN 9789863503408 (中文(臺灣)). 
  5. ^ 許毓良. 〈馬關條約〉. 臺灣大百科全書. 2009-09-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7) (中文(臺灣)). 
  6. ^ 顏尚文. 《續修澎湖縣志.卷二.地理志》. 澎湖縣: 澎湖縣政府. 2005. ISBN 9860015104 (中文(臺灣)). 
  7. ^ 許玉河. 〈中秋泛舟:1933年林獻堂在澎湖〉. 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2021-08-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8) (中文(臺灣)). 
  8. ^ 〈 321 府城教會高耀長老〉. 教會史話.第四輯. [2021-08-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17) (中文(臺灣)). 
  9. ^ 〈瓦硐教會〉. 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2021-08-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5) (中文(臺灣)). 
  10. ^ 宋國正. 〈瓦硐秀才紀念館 地方建議開放參觀〉. 澎湖時報. 2020-09-16 [2021-08-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3) (中文(臺灣)). 
  11. ^ 宋國正. 〈瓦硐許凌雲紀念館登錄文化資產 最慢年底定案〉. 澎湖時報. 2021-05-12 [2021-08-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3) (中文(臺灣)). 
  12. ^ 宋國正. 〈瓦硐許凌雲秀才館審核結果出爐 登錄為紀念性建築〉. 澎湖時報. 2022-03-06 [2023-04-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25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