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象音樂
外觀
具象音樂,也稱具體音樂(法語:Musique concrète),在1948年由皮埃爾·謝弗提出。他公演的第一部具象音樂作品是《鐵路上的練習曲》(Etude aux Chemins de Fer)。皮埃爾·謝弗對何為具象音樂的詮釋是:「以往的非具象的音樂是指作曲家將音樂轉換成作曲符號,寫在樂譜上,由音樂家識譜後演奏才產生音樂。可是樂譜不能發聲,只是傳達音樂的載體,對音樂的詮釋是抽象的符號,而不是音樂本身。具象音樂直接將聲音錄製,直接在聲音上進行創作,聽到的便是聲音的全部面貌,不再需要符號等抽象的工具來過渡,創作手法本身便是具象的。」
具象音樂的創作,就是將來源各異的錄音——無論來自廣播公司聲音資料庫抑或自行錄製的聲音片段,以創造性的後期製作技術,調變出傳統樂器所不可能表現的音樂。這種錄音不強調音源物,卻強調聲音的抽象造形性,其方法與造型藝術的幾何構成、拼貼手法若合,卻遠離了勛伯格(Arnold Schoenberg)的十二音列理論。[1]
皮埃爾·亨利(Pierre Henry)也是具象音樂的先驅之一。與皮埃爾·謝弗也與一起工作並創作了《為一個人而做的交響曲》(Symphonie pour un Homme Seul)與《一扇門和休止符的變奏曲》(Variation pour une Porte et Soupire),後者的曲目由十二個樂章組成,後來還與莫里斯·貝嘉(Maurice Béjart)合作編排成了現代芭蕾舞劇。
參考文獻
[編輯]- ^ Lin, Qiwei; 林其蔚. 1.5.1 具象音樂的誕生. 超越聲音藝術:前衛主義·聲音機器·聽覺現代性. 台北市: 藝術家出版社. 2012: 61. ISBN 978-986-282-077-3. OCLC 824136165.
外部連結
[編輯]- INA-GRM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musique concrète在Allmusic上的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