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手龍屬
巨手龍屬 化石時期:早白堊世,
~ |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蜥形綱 Sauropsida |
總目: |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
目: | †鳥臀目 Ornithischia |
亞目: | †鳥腳亞目 Ornithopoda |
演化支: | †禽龍類 Iguanodontia |
演化支: | †橡樹龍形態類 Dryomorpha |
演化支: | †直拇指龍類 Ankylopollexia |
演化支: | †硬棘龍類 Styracosterna |
屬: | †巨手龍屬 Magnamanus Vidarte et al., 2016 |
模式種 | |
†索里亞巨手龍 Magnamanus soriaensis Vidarte et al., 2016
|
巨手龍(屬名:Magnamanus)是一屬植食性禽龍類恐龍,生存於早白堊世期間的西班牙戈馬約組,屬下僅含單一物種索里亞巨手龍(Magnamanus soriaensis)。[1]
描述
[編輯]巨手龍是種大型鳥腳類估計身長處在9到10米之間,體重超過3噸,接近貝尼薩特禽龍的尺寸。手部寬闊、生有五指、姆指長有突出的指爪,類似其它原始禽龍類成員。[1]
描述者發表了該分類單元的九個鑑別特徵,且皆為自衍征。齒骨構成下頜前喙突的一部分,導致最靠後的齒骨齒位於突出的斜坡上而非齒骨基部。肩部的長度是上部寬度的六倍、最小寬度的七倍。肩部的肩峰前突面向後突另一側。肱骨上邊緣內角和外底部的關節球不在同一平面內,後者與橈骨相接,且向外突出部分位於尺骨內角水平面上方。尺骨呈槌形,下端寬於上端。橈骨末端呈棍狀。手腕由三部分構成,第一部分由橈骨及中間骨骼融合而成,第二部分由腕尺骨融合而成,第三部分經鑑定為第五塊腕骨。指式為1-3-3-2- (3/4)。手腕寬度是手部長度的70%。恥骨前突(processus praepubicus)筆直,末端或溝槽不加寬、基部未閉合,位於基部的閉孔突內側一半被平坦骨板覆蓋。[1]
發現與命名
[編輯]21世紀初,卡羅琳娜·富恩斯(Carolina Fuentes)和曼紐爾·梅傑德(Manuel Meijide)帶領孩子們在索里亞以西5千米戈馬約沼澤佐拉沃1號地(Zorralbo I site)實施挖掘,並於2000至2004年間挖出一具真鳥腳類骨骼,這也是西班牙發現的最完整早白堊世恐龍骨骼之一。[1]
2016年,模式種索里亞巨手龍(Magnamanus soriaensis)由卡羅琳娜·富恩斯·維達特(Carolina Fuentes Vidarte)、曼紐爾·卡爾沃·梅傑德(Manuel Calvo Meijide)、費德里科·梅傑德·富恩斯(Federico Meijide Fuentes)、曼紐爾·富恩斯·梅傑德(Manuel Fuentes Meijide)等人命名並描述。屬名取自拉丁語magnus(巨大的)和manus(手),指該動物的手部巨大尺寸。種名取自化石發現地索里亞。[1]
化石發現於約1.3億年前豪特里維階至巴列姆階的戈馬約組,分別編號為MNS 2000/132、2001/122、2002/95、2003/69及2004/54。標本由含有顱骨和下頜的部分骨骼組成,保存下來的部位包括:部分上頜骨、一塊前頜骨、一塊左齒骨、一塊右上隅骨、一塊舌器、牙槽嵴的脫落邊緣、六十顆脫落的上頜齒、三十六顆脫落的下頜齒、一個前寰椎、一個頸椎椎體、一根頸肋、四節背椎、三十六塊骶骨、三十二節尾椎、六根肋骨、三個完整的人字骨、人字骨碎片、骨化肌腱、右肩胛骨、兩個烏喙骨、兩個肱骨、右手橈骨、左尺骨、右手姆指、右手、一塊左髂骨、兩個恥骨前突、一塊右股骨、部分右脛骨以及右腿第二、第四節跖骨。骨骼業已脫節並分散在8平方米的區域內。這些化石被認為屬於一隻老年個體並選作正模標本,現為索里亞曼努奇博物館(Museo Numantino in Soria,縮寫:NMS)的收藏的一部分。[1]
分類
[編輯]巨手龍被歸入直姆指龍類中的硬棘龍類,並置於一個相對基幹的位置。[1]
參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1.2 1.3 1.4 1.5 1.6 Carolina Fuentes Vidarte; Manuel Meijide Calvo; Federico Meijide Fuentes; Manuel Meijide Fuentes. Un nuevo dinosaurio estiracosterno (Ornithopoda: Ankylopollexia) del Cretácico Inferior de España (PDF). Spanish Journal of Palaeontology. 2016, 31 (2): 407–446 [2023-06-2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3-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