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陽府
外觀
宣和七年(1125年)改慶陽軍置,治所在安化縣(今甘肅省慶陽市慶城縣)。屬永興軍路。金朝為慶原路治,下領:三縣(安化縣、彭原縣、合水縣)、二城、一堡、三寨、七鎮[1],轄境約當今甘肅省西峰、慶城、華池、合水等市縣地。元朝時屬鞏昌都總帥府。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五月,直隸陝西行省。洪武中復置安化縣,環縣、寧州歸屬慶陽府。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真寧縣由寧州改屬慶陽府。終明一朝,慶陽府下領一州(寧州),四縣:安化縣、合水縣、環縣、真寧縣[2]。清朝時,屬甘肅省。轄境略有擴展,相當今西峰、慶城、合水、環縣、寧縣、正寧等市縣地。1913年全國廢府,廢。
注釋
[編輯]- ^ 《金史·卷二十六·志第七》慶原路,舊作陝西西路......慶陽府,中。宋安化郡慶陽軍節度。本慶州軍事,國初改安國軍,後置定安軍節度使兼總管,皇統二年置總管府。戶四萬六千一百七十一。縣三、城二、堡一、寨三、鎮七:安化,倚。有馬嶺山、延慶水。彭原,有彭池原、睦陽川。鎮二,董志、赤城。合水,有子午山。鎮五,金櫃、懷安、業樂、五交、景山。城二,白豹、大順。寨三,安疆、華池、柔遠。堡一,荔原......
- ^ 《明史·卷四十二·志第十八》慶陽府元屬鞏昌總帥府。洪武二年五月直隸行省。領州一,縣四。東南距布政司五百七十里。安化倚。洪武二十四年四月建慶王府。二十六年遷於寧夏衛。元省。洪武中復置。東北有白於山,洛水所出。又城東有東河,西有西河,流合焉,下流為馬蓮河。又西有黑水河,源出縣北之太白山,下流至長武縣合於涇河。東北有槐安、北有定邊二巡檢司。又西南有驛馬關、又有靈州、又有大鹽池三巡檢司,廢。合水府東南。東有建水,西有北岔河,流合焉,謂之合水,西南入馬蓮河。又東北有華池水,有平戎川流合焉,東入鄜州之洛河。有華池巡檢司。環府西北。元環州,屬鞏昌總帥府。洪武初,降為縣,來屬。西有環河,出縣北青岡峽,下流為府城之西河。又南有黑水河,又有鹼河,西南有甘河,俱注於環河。又西有葫蘆泉。西北有清平關。西北有安邊守御千戶所,弘治中置。真寧府東南。元屬寧州。萬曆二十九年改屬府。西有馬蓮河。南有大陵、小陵諸水,即九陵川之上源也。東有雕山嶺巡檢司。寧州元屬鞏昌總帥府。洪武中來屬。東有......
外部連結
[編輯][在維基數據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