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朱鷺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朱䴉
非繁殖羽,攝於中國陝西西安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鳥綱 Aves
目: 鵜形目 Pelecaniformes
科: 䴉科 Threskiornithidae
屬: 朱䴉屬 Nipponia
Reichenbach, 1850
種:
朱䴉 N. nippon
二名法
Nipponia nippon
(Temminck, 1835)
異名
  • Ibis nippon Temminck, 1835
  • Ibis temmincki Reichenbach, 1850
  • Nipponia temmincki (Reichenbach, 1850)

朱鷺學名Nipponia nippon),又名朱䴉日本鳳頭䴉朱臉䴉鷺,在日本亦俗稱桃花鳥,是一種罕見的中型䴉科鳥類,也是朱䴉屬屬名Nipponia)的唯一物種,曾一度廣布於東北亞,如今僅在中國漢中盆地尚存野生族群。根據2014年的統計,全球野生朱鷺數量僅存一千餘隻。[2]至2021年,朱鷺的數量已經恢復到七千餘隻的規模。[3]

生態環境

[編輯]

與大部分鷺科鳥類相似,朱䴉的棲息地和取食地是分開的,它們喜歡棲息在高大的喬木頂端,在水田、沼澤、山區溪流附近覓食。

分布地域

[編輯]

朱䴉曾經是分布非常廣泛的一個鳥種,歷史上中國東北臺灣(1945年以前)[4]日本朝鮮俄羅斯西伯利亞都有朱䴉分布的記錄。它在中國的分布範圍較廣泛,也曾經是東亞地區非常常見的一個鳥種。在江戶時代的日本,由於朱䴉數量過多危害農業,曾有農民向幕府申請要求驅趕捕獵朱䴉。但從1960年代開始,本物種的數量陡降,到1970年代,中國、日本和蘇聯的科學家花費大量精力尋找朱䴉但一無所獲,一度以為朱䴉已經滅絕。日本最後5隻野生朱䴉於1981年被全部捕獲,進行人工飼養以復育但失敗;2003年10月10日朱鷺「」死亡後,日本原生的野生朱䴉已告絕滅。日本現有的朱䴉是1990年代從中國引進的,為中日兩國合作人工繁殖的育種。

中國自從1964年後(在甘肅省康縣採集的一隻個體)沒有朱䴉的報道。中國科學家劉蔭增帶領團隊經過三年五萬多公里的科學考察,終於在1981年5月下旬,在陝西南部的漢中洋縣八里關鄉姚家溝村及附近的金家河村發現僅存的7隻朱䴉,[5]並在那裡建立專門的保護區,目前中國是世界上唯一有野生朱䴉分布的國家。30多年後,2018年的野生種群數量已經超過1700隻,並建立了一定規模的人工飼養種群,朱䴉終於擺脫了「野外滅絕」的危險。

朱紅色區域是朱鷺過去的分布區域。白色圓點則是朱鷺的復育地點。

特徵

[編輯]

朱䴉為雄雌同形同色的鳥類,成鳥全身羽色以白色為基調,但上下體的羽干以及飛羽略沾淡淡的粉紅色,尤以初級飛羽的粉紅色較濃,頭頸部的羽毛特化伸長形成下垂的冠羽,整個面部,包括額部、眼周、眼瞼和下嘴基部裸露無羽毛,且呈鮮艷的紅色,的尖端和下喙的基部紅色其他部分黑色,虹膜金黃色,腳亦為鮮亮的紅色。

朱䴉的灰色羽毛是繁殖羽,繁殖季節成鳥在整個頭部和頸部乃至肩部會分泌出黑色的粉末狀物質,通過朱䴉的「水浴」,將頭部,頸部和背部部沾染成灰黑色。但必須指出這種顏色的變化是由分泌物造成的,而非羽毛本身顏色的變化。幼鳥為成鳥的灰色版本,在成鳥應為白色的羽毛在幼鳥均為灰色。頭部的冠羽較短。朱䴉的叫聲非常嘈雜刺耳。

朱䴉平均壽命為20-30歲。最長壽的朱䴉為日本在1968年3月捕獲的名叫「阿金」,人工飼養條件下於2003年10月10日因為頭部撞擊籠子而死亡,歿年36歲。

身長75公分,翼展可達130公分。

食物

[編輯]

朱䴉是一種觸覺性取食的鳥類。朱䴉喙部尖端有很多觸覺細胞,常用其長而彎的喙部從水下的泥里探尋蝦蟹、蛙類、小魚、田螺甲蟲等水生動物為主食,有時還會吸入泥土來萃取有機物質。其他食物還有泥鰍、鯽魚、黃鱔,蛙類,河蟹,澤蝦,田螺、蝌蚪,蟋蟀,蝗蟲,蟬,蛇類,蠑螈,水生昆蟲;偶爾也會吃一些稻穗,豆類,蕎麥,草籽等。

繁殖與保護

[編輯]

朱䴉每年4月開始築巢,巢構建在楊樹等高大喬木的樹梢,離地面有5-10米的高程,巢係由樹枝枯藤等材料交纏而成,每巢產卵2-4枚,卵淡青色,具褐色斑點,孵化期約一個月。

  • CITES瀕危等級:附錄I 生效年代:1997年
  • IUCN瀕危等級:瀕危 生效年代:1996年
  • IUCN瀕危等級:EN D 生效年代:2003年
  • 中國國家重點保護等級:一級 生效年代:1989年
  • 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瀕危 生效年代:1996年

瀕危因素

[編輯]

目前朱䴉受到生存環境惡化、天敵威脅和自身生物學性質的影響而瀕危。由於適合朱䴉築巢的高大喬木遭砍伐,以及適合朱䴉覓食的水田大面積改造為旱田,本物種的生存空間正在不斷收縮,另外越來越廣泛使用的農藥也威脅了他們的安全;朱䴉種群高度密集,至今只有一個野外種群,一旦爆發疫情很容易造成種群滅絕,另外自身繁殖能力低下與抵禦天敵的能力較弱也是造成本物種瀕危的重要原因。

2014年5月28日,在中國大陸陝西省漢中市洋縣被拍攝到王錦蛇攻擊保護鳥類朱䴉的照片。[6]

朱鷺的保護和人工繁殖

[編輯]

1986年在中國林業部的支持下,陝西省政府在洋縣成立「陝西朱鷺保護觀察站」專門負責朱䴉的保護與研究。從1993年至2003年,在陝西、北京等地共建立了十三個朱鷺保護地,總面積達四千二百三十公頃,此外為了擴大種群,北京動物園還積極開展朱鷺人工繁殖的研究,是世界上最早成功繁殖朱鷺的科研機構。主持這項工作的是北京動物園高級工程師李福來。

2008年朱䴉在浙江省德清縣開始進行野外放養訓練和養殖,浙江大學提供技術支持。[7]

2021年10月26日上午,陝西省政府公佈《朱䴉保護藍皮書》;2022年3月,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與陝西漢中朱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牽頭,聯合中國國內朱䴉保護機構、科研院所、高校、公益組織和企業機構成立朱䴉保護國家創新聯盟,每年秋季組織會議與公佈全球朱䴉的統計數量。截至2023年10月,全球朱䴉數量為11000多隻,其中野生種群數量6600多隻,野化放歸種群數量2100多隻,人工種群數量2200多隻。

中、日兩國從1985年起共同保護朱鷺,並簽訂了《中日共同保護朱鷺計劃》,各自為立法及教育推廣保護朱鷺而努力。[8]

參考文獻

[編輯]
  1. ^ BirdLife International. Nipponia nippon.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8. [9 August 2018].  數據庫資料包含說明此物種被編入瀕危級的原因
  2. ^ 王超, 劉冬平, 慶保平, 丁海華, 崔迎亞, 葉元興, 路晉, 閆魯, 柯立, 丁長青. 野生朱鹮的种群数量和分布现状. 動物學雜誌. 2014, 49 (5): 666–671. ISSN 0250-3263. doi:10.13859/j.cjz.201405005. 
  3. ^ 从“7”到“7000”,从“灭绝”到“重生”——朱鹮保护创世界濒危动物保护典范. 新華網. 2024-01-12 [2024-01-12]. 
  4. ^ 方偉宏. 台灣鳥類全圖鑑. 貓頭鷹. 2008: Pp. 71. ISBN 978-986-7001-64-1. 
  5. ^ 劉蔭增 (1981). 朱䴉在秦嶺的重新發現. 動物學報 27:273.
  6. ^ 為救巢中幼鳥 朱䴉勇斗王錦蛇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人民網,2014年6月5日
  7. ^ 世界上首對人工孵化「國寶」朱䴉回到湖州德清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浙江新聞,2010年8月27日查閱
  8. ^ 中日共同保護瀕危鳥朱䴉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明報,2010年8月27日查閱

外部連結

[編輯]
中國
日本
韓國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