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性毒劑
血液性毒劑是一類有毒的化學武器,進入身體後會被血液吸收。[1]血液毒劑的效果快速、可能致命,通常在室溫下表現為具有微弱氣味的揮發性無色氣體。[1]它們通常是氰化物或砷化合物。[1]
暴露
[編輯]血液性毒劑通過吸入或攝入引起作用。[2]作為一類化學武器,血液性毒劑通常以氣溶膠的形式傳播並通過吸入起到作用。由於它們的揮發性,它們在封閉環境下的毒性比開放環境下強。[1]
氰化物在自然環境和香煙煙霧中少量產生。它們還用於多種工業過程,並用作殺蟲劑。合成纖維或聚氨酯燃燒時會釋放氰化物,因此可能導致與火災有關的死亡。[2]砷化氫可由砷和酸反應而成,用於農藥和半導體工業。大多數接觸砷化氫的案例是在工作場所意外發生的。[2]
症狀
[編輯]血液性毒劑中毒的症狀取決於濃度和暴露時長。
基於氰化物的血液性毒劑會刺激眼睛和呼吸道,而砷化氫則無刺激性。[2]氫氰酸有一種淡淡的、苦澀的杏仁味,只有大約一半的人能聞到。砷化氫有一種非常微弱的大蒜氣味,只有在高於致命濃度時才能檢測到。[1]
暴露於少量的氰化物並沒有影響。[2]較高的濃度會導致頭暈、虛弱和噁心,這些會隨着暴露停止而停止,但長時間暴露會導致輕微症狀,隨後會導致永久性腦損傷和肌肉麻痹。[2]暴露於中等劑量會導致更強烈和更持久的症狀,包括頭痛,隨後可能會出現抽搐和昏迷。更強或更長時間的暴露也會導致抽搐和昏迷。非常大劑量的暴露會在幾秒鐘內引起嚴重的毒性,並迅速死亡。[2]
被血液性毒劑殺死的人的血液是鮮紅色的,因為這些毒劑會抑制身體細胞對氧氣的使用。[2]氰化物中毒可以被血液中的硫氰酸鹽或氰化物、苦杏仁味或是氯化氰中毒導致的呼吸道炎症和充血檢測到。[2]沒有專門測試砷化氫中毒的測試,但它可能在受害者的呼吸中留下大蒜味。[2]
效果
[編輯]在足夠的濃度下,血液性毒劑可以在幾分鐘或幾秒鐘內迅速使血液飽和,導致死亡。[2]它們會導致劇烈的喘息、劇烈的抽搐和可能需要幾分鐘的痛苦死亡。[2]血液性毒劑直接的死因通常是呼吸衰竭。[2]
血液性毒劑在細胞上起作用,它們通過阻止血液和身體的細胞之間氧氣和二氧化碳的交換,導致細胞因缺氧而窒息。[2]基於氰化物的血液性毒劑會通過中斷線粒體內膜中的電子傳遞鏈來實現其毒性。砷化氫會直接損害將氧氣輸送到全身的紅血球。[2]
檢測與對策
[編輯]以試劑盒或測試條的形式來化學檢測氫氰酸的方法是存在的。普通衣服可以提供一些保護,但建議使用適當的防護服和口罩。僅含木炭的口罩過濾器無效,因為過濾器很快就會飽和。[3]
由於其高揮發性,氰化物毒劑通常不需要去污。在封閉區域中,用滅火器噴灑碳酸鈉可以淨化氫氰酸,但由此產生的金屬鹽在接觸時仍然有毒。[3]液態氫氰酸可以被水沖走。[4]
氰化物中毒可以被解毒劑治療。
血液性毒劑列表
[編輯]下表中列出了具有軍事意義的血液性毒劑,[3]數據取自萊德加德。[5]這些值在1到10之間評級。
毒劑 | 描述 | 熔沸點 | 作為血液性毒劑的有效度 | 在開放環境的持久性 | 在封閉環境的持久性 | 場地穩定性 | 儲存穩定性 | 作為血液性毒劑的毒性 |
---|---|---|---|---|---|---|---|---|
氫氰酸 | 無色氣體或液體,有杏仁味,燃燒時為藍色火焰 | -13 / 26 °C | 10 | 2 | 9 | 10 | 8 | 10 |
氰氣 | 無色氣體,有杏仁味,燃燒時為藍色邊框的粉紅色火焰 | -28 / -21 °C | 9 | 2 | 9 | 8 | 7 | 9 |
氯化氰 | 無色氣體或液體,有刺鼻的氣味,可溶於水和醇 | -6 / 14 °C | 8 | 3 | 9 | 9 | 9 | 8 |
溴化氰 | 無色針狀或立方晶體,容易揮發,因此作為武器的用途有限 | 52 / 62 °C | 9 | 5 | 8 | 5 | 6 | 8 |
砷化氫 | 無色氣體,有大蒜味,微溶於水 | -117 / -62 °C | 9 | 3 | 8 | 5 | 9 | 9 |
乙烯基胂 | 無色液體,有刺激性和苦味,微溶於水,也用作糜爛性毒劑。 | 124 °C(沸點) | 7 | 7 | 9 | 8 | 9 | 6 |
光氣 | 無色氣體或微黃色液體,有發霉的乾草味,微溶於水,可溶於大部分溶劑,也用作窒息性毒劑。 | -118 / 8 | 10 | 6 | 9 | 5 | 8 | 6 |
氰化鈉和氰化鉀都是類似糖的無色晶體,也可用作血液性毒劑。[2]一氧化碳技術上也可以稱為血液性毒劑,因為它會與血液中的攜氧血紅蛋白結合(參見一氧化碳中毒),但它的高揮發性使得作為化學武器並不現實。[6]
最早提出的化學武器之一——二甲砷氧或卡戴特的發煙液體,也有血液性毒劑的性質。在克里米亞戰爭期間,它和顯着更有效的血液毒劑二甲基氰化砷一起被提議作為大英帝國的化學武器。[7]
用處
[編輯]血液性毒劑最重要的實際應用是納粹德國在毒氣室中使用氫氰酸(齊克隆B)進行納粹大屠殺。[8]由於使用了化學武器,這導致了迄今為止最大的死亡人數。[9]
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1.2 1.3 1.4 Walsh, C. J. Blood agents. Ayn Embar-seddon; Allan D. Pass (編). Forensic Science. Salem Press. 2008: 150. ISBN 978-1-58765-423-7.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Walsh, 151.
- ^ 3.0 3.1 3.2 Ledgard, 7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Ledgard, 7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Ledgard, Jared. A Laboratory History of Chemical Warfare Agents. Lulu. 2006: 79 et seq [2021-08-31]. ISBN 978-1-4116-943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14).
- ^ Croddy, Eric.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warfare: a comprehensive survey for the concerned citizen. Springer. 2002: 108 [2021-08-31]. ISBN 978-0-387-95076-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14).
- ^ Romano, James A. Chemical Warfare Agents: Chemistry, Pharmacology, Toxicology, and Therapeutics. CRC Press. 2007: 4 [2021-08-31]. ISBN 9781420046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03).
- ^ Longerich, Peter (2010). Holocaust: The Nazi Persecution and Murder of the Jews. Oxfor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19-280436-5.
- ^ Hayes, Peter (2004). From Cooperation to Complicity: Degussa in the Third Reich, pp. 2, 272. ISBN 0-521-782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