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式班用機槍
外觀
(重新導向自56式班用机枪)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8年5月4日) |
56式班用機槍 | |
---|---|
類型 | 輕機槍(班用機槍) |
原產地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服役記錄 | |
服役期間 | 1956-199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 |
使用方 | 參看使用國 |
參與戰爭/衝突 | 緬甸內戰 中印邊境戰爭 中蘇邊界衝突 越南戰爭 寮國內戰 柬埔寨內戰 柬越戰爭 1979年中越戰爭 兩山戰役 巴基斯坦西北部戰爭 泰柬邊境爭端 其他 |
生產歷史 | |
研發日期 | 1956年 |
生產商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營兵工厰 中國北方工業公司 |
生產日期 | 1956-1980年 |
衍生型 | 56-1式 |
基本規格 | |
重量 | 空槍:7.5公斤(14.55磅) |
長度 | 1,037毫米(40.8寸) |
槍管長度 | 521毫米(20.5寸) |
子彈 | 7.62×39毫米 |
口徑 | 7.62毫米 |
槍機 | 氣動式、開放式槍栓 |
發射模式 | 全自動 |
射速 | 650發/分鐘 |
槍口初速 | 710—730米/秒 |
有效射程 | 800米 |
最大射程 | 2,000米 |
供彈方式 | 100發彈鏈鼓 |
瞄具 | 機械瞄具:缺口式照門及準星 |
中國1956年式班用機槍,簡稱56式機槍,是前蘇聯RPD輕機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仿製型。發射7.62×39毫米蘇聯口徑中間型威力步槍子彈。
設計
[編輯]56式班用機槍仿製自蘇聯的RPD第三型,內部設計與其完全相同。
56式擁有兩根可以疊起來的兩腳架。其彈藥從彈鼓中透過一條100發子彈的金屬彈鏈輸送。彈鼓裝在機匣下方,彈鏈從左邊進入機匣。
56式使用7.62×39毫米子彈,但因使用專門的金屬彈鏈來給彈,並無法直接使用一般步槍的彈匣。56式的槍托和手柄是木製的,其餘部分是鋼製的。
在致動機制方面,56式採用瓦斯氣壓傳動式,在槍機左右兩側各有一突耳,利用這兩個突耳,使槍機與槍機容納部完成閉合,屬於典型的狄格帖諾夫設計。
使用歷史
[編輯]1950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蘇聯的幫助下建立起自己的軍工業。在當時接受大量蘇聯援助的情況下,武器的研製也是從全面引進的基礎上開始起步。各項技術數據、生產設備甚至樣品都是直接從蘇聯引進。
1956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定型了56式槍族並開始量產。與56式班用機槍同一年定型的還有仿製SKS的56式半自動步槍和仿製AK的56式自動步槍,是為56式槍族。
在50年式末56式槍族大量裝備中國人民解放軍,取代原本服役的中國製53式步騎槍、日本三八式步槍和美國M1903春田步槍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制式步兵武器。
56式亦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印邊境戰爭、中蘇邊界衝突、越南戰爭、中越戰爭的班兵裝備之一,而當時一個陸軍步兵班的典型配置是:兩把56式自動步槍、兩挺56式班用機槍、七把56式半自動步槍(實際上中越戰爭時期參戰部隊多裝備為56式自動步槍和56式輕機槍,56式半自動步槍為精確射擊時使用)。
衍生型
[編輯]- 56-1式
使用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Sri Lanka The Army. [2007-10-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