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使用者:KirkLU/Library and Archives/Policy/PL400Amendment/刪除方針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刪除方針規定了哪些條目、文件(如圖像)和其他頁面應當被刪除、刪除應遵循怎樣程序進行。刪除不是簡單地清空頁面;頁面被清空後,原來的內容還存在於頁面的歷史中,其他人仍可以瀏覽;如果他們願意也可以恢復到以前的版本。而當頁面被刪除時,頁面的當前版本和以前所有的版本都無法被公開地查閱。

只有擁有管理員權限的用戶能夠刪除頁面、查閱和還原被刪除的頁面。所有的刪除和還原操作都會被記錄到刪除日誌中。管理員應當依照本方針執行刪除和還原操作。

刪除決定不應輕易地做出,如果社群對一個頁面是否應當刪除存在爭議,則該頁面通常不應刪除。我們應該儘量保留所有合乎百科全書目標的頁面,刪除應該是最後的選擇。在把頁面提交刪除流程之前,請仔細考慮其他非刪除的手段是否能改善頁面,若能改善頁面的違規部分,使頁面仍有保留價值,務必先考慮改善頁面,而非提刪和刪除頁面。

刪除理由[編輯]

一個頁面通常出於下列原因而需要被刪除:

  1. 符合快速刪除方針任一標準的內容
  2. 侵害版權或其他違反非自由內容使用準則的材料
  3. 破壞,包含煽動性重定向詆毀目的的頁面胡言亂語、鬼扯
  4. 沒有相關內容或百科性介紹的宣傳與垃圾訊息(並非關於廣告相關主題的條目)
  5. 內容分歧(同一事物重複創建條目,除非合併或重定向更合適)
  6. 不可能有可靠來源支持的條目,包括新詞原創理論與推論、以及自成惡作劇(並非闡述著名惡作劇的條目)
  7. 徹底嘗試後仍無法由可靠來源查證的條目,尤其是不符合任何關注度指引(《通用關注度指引》或者其它專題關注度指引),且已經掛相應模板30天的條目
  8. 違反生者傳記方針的條目
  9. 多餘無用,影響其他模板命名或者百科運作的模板
  10. 過度分類的維基百科分類
  11. 未使用、淘汰、或違反合理使用方針的圖像
  12. 不符合條目模板、維基計畫、用戶名字空間使用目的的頁面
  13. 掛有小小作品模板30天未改善的條目
  14. 任何不適合百科全書的內容

刪除之外的其他選擇[編輯]

編輯和討論[編輯]

如果一個頁面能透過編輯和討論得到改善,應當展開討論,勇於編輯進而改善頁面,而不需要將它刪除。比如:

  • 如果頁面被破壞但頁面存在非破壞的版本,只需回退頁面至非破壞的版本而不需要將它整體刪除;
  • 如果某個條目是小小作品,但有關注度,其內容也符合其他方針的要求,只需按照關注度來源擴充即可改善,同樣不需要刪除;
  • 如果某個條目的主題具有關注度,但其內容明顯違反非原創研究中立的觀點可供查證等方針,此時可將條目中違反方針的內容移除或替換,使之滿足相關方針。如果操作後該條目符合小作品標準,則可掛上{{Stub}}模板,使之得以被「允許改善後保留」。

關於頁面內容的爭議很少會通過刪除頁面的方式解決。如果一個頁面僅僅因為內容爭議而被提交至存廢討論,該存廢討論通常會被直接關閉,有關討論將被轉移至頁面對應的討論頁互助客棧。比如:

用戶還可以充分利用各自的用戶討論頁來進行討論,尋求解決爭議。

掛維護模板[編輯]

如果一個條目存在問題但,可以給它掛上維護模板,從而使其他編者留意條目的問題,並作出相應的改善。例如,對於沒有其他問題的小小作品,可先掛{{substub}}模板;如果一個條目完全未翻譯,而其內容並非來源於其他維基計劃,且未違反其他的方針指引,可先掛{{notchinese}}模板。常用的維護模板列於此處

移動、合併與重定向[編輯]

移動[編輯]

如果一個頁面的內容本質上沒有導致刪除的問題,而僅僅是標題不合乎要求,那麼可以直接將它移動到合適的標題下,或是提出移動請求(對於無移動權限或有爭議的情形),而不需要將它提交到存廢討論,更不需要刪除。比如:

  • 名稱不符命名常規或其他專題指引的要求,但內容合適的條目;
  • 適合一個命名空間的內容被錯誤地放在了另一個命名空間中。

合併[編輯]

如果關於同一主題的頁面被重複創建,可以將不符合命名常規的頁面合併到符合命名常規的頁面,這包括:

  • 如果這些頁面都符合命名常規,可以將新頁面合併至舊頁面。執行這些簡單而無爭議的合併不一定需要通過存廢討論;
  • 如果某個頁面的內容不適合獨立存在(例如,缺乏獨立的關注度),但可以合併到其他既有頁面中,刪除這個頁面就不是必要的。

這些類型的合併可以透過一般的討論來實現,也可以作為存廢討論的結果來執行。出於對原作者署名權的尊重,合併內容時建議在編輯摘要中註明內容的來源頁面或其原始作者;完成合併後,移走內容的頁面的編輯歷史應當保留,不得刪除。

重定向[編輯]

如果某個頁面的內容完全不合適(無論合併與否都不適合維基百科),但是它的標題符合重定向的要求,那麼刪除它一般是不必要的,因為任何編者都可以直接清空該頁面並將其改為重定向。但是,如果這樣的重定向行為會導致爭議,通常應於相應討論頁發起討論,也可以考慮將頁面提交至存廢討論,但須註明討論的目標是「重定向」。

轉移至其他維基計劃[編輯]

如果一個頁面的內容不符合維基百科的收錄要求,但是符合維基百科的任一姊妹項目(維基新聞除外,因其與本站在版權協議方面不兼容。除非獲得原作者的授權,否則不應將本站的任何原創性內容轉移至維基新聞。)的收錄要求,在刪除、重定向或合併該頁面之前,可以考慮將這些內容跨維基導入至這些項目。跨維基導入可以由擁有跨維基導入權限的用戶完成。例如,一個純詞語解釋而沒有百科性內容的條目可以跨維基導入至維基詞典,一個只包含原始文獻的條目可以跨維基導入至維基文庫。

其他常見問題[編輯]

除了上述內容,下表列出了一些可能不需要通過刪除解決的常見問題:

類別 頁面中的問題 解決方法 適用模板
改善 以現代中文以外語言撰寫的條目 翻譯它 {{NotMandarin}},掛模板後會列入Category:需要翻譯的文章
有發展潛力的小作品 擴充內容 {{Stub}},或是其他列在Category:小作品類別中的模板
格式不佳的條目 依《格式手冊》清理頁面 {{Cleanup}},或是其他更精確的模板,掛模板後頁面會列入Category:維基百科清理的子分類
存在中立性問題的條目 依《中立觀點方針》加入另一方觀點,或適當刪除嚴重不合比例的一方觀點 {{POV}}
整並和移動 條目是某項主題中小分支,且重要性不足以單獨成為條目 將有用的內容合併至所屬的主要條目中,並且將舊有條目頁面重定向 {{Merge to|條目名}}
從其他條目複製過來的內容 進行清理或提案合併及設置重定向 {{Merge|條目名}}
擁有相同名稱的不同主題 建立消歧義頁面 {{Disambiguation}}
討論和查證 準確性有爭議的條目 在條目討論頁或互助客棧開展討論,解決爭議後編輯頁面 {{Disputed}}
無法驗證文章的資料來源 依《可供查證方針》中的步驟處理;確實完全無法驗證,則可刪除相關內容 {{Refimprove}}

刪除的類型和流程[編輯]

在維基百科上,刪除包括四種類型:

  • 快速刪除:一種不經過討論流程快速處理明顯不適合維基百科的頁面或文件的刪除。如果一個頁面或文件符合《快速刪除方針》所列任一快速刪除準則,它可以經快速刪除流程刪除而無需討論。
  • 修訂版本刪除:一種用於處理頁面或文件的歷史或日誌里的個別項目的刪除。它允許隱藏某個修訂版本的內容、作出編輯或日誌行為的用戶名和編輯摘要或日誌摘要。
  • 存廢討論(包括頁面存廢討論檔案存廢討論):刪除一個頁面或文件最常用的流程,要求經討論方可刪除。
  • 侵權處理:一種針對侵害著作權內容的刪除,旨在刪除侵犯著作權的頁面,確保頁面內容符合著作權相關法律方針

存廢覆核旨在覆核上述各類型刪除的結果。

刪除流程一般應遵循《刪除程序指引》的規定,此外快速刪除修訂版本刪除侵權處理存廢覆核對流程各自更為具體的規定。

參見[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