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合成第一一八旅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合成第一一八旅
存在時期1940年 - 1943年 (第一次編成)
1945年至今 (第二次編成)
國家或地區 中國
效忠於 中國
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
部門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
種類陸軍多兵種合成旅
功能輪式機械化步兵
規模約6000人
直屬北部戰區陸軍
駐軍/總部遼寧省義縣
別稱「暴風雨部隊」
冠名自廖耀湘
進行曲《暴風雨戰旗放光輝》
參與戰役抗日戰爭

第二次國共內戰

抗美援朝戰爭

指揮官
旅長鮑丕 陸軍大校
政治委員戴佐 陸軍大校
著名指揮官張玉華
鄧岳
李伯秋

合成第一一八旅英語:118th Combined Arms Brigade),又稱「暴風雨部隊」[1],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八十集團軍下轄的一個中型合成旅,駐地遼寧省義縣

歷史概述

[編輯]

該旅前身為118師,師部組建於1940年8月。當時在魯中地區的八路軍山東縱隊第1支隊、第4支隊和縱隊機關部分人員編成第1旅,旅(師)部同時組建。1942年8月山東縱隊機關大部編為魯中軍區機關,1943年3月第1旅撤銷,機關人員也大部充實到魯中軍區。

該旅最早編制可追溯至1945年8月成立的山東軍區第三師,後改為東北野戰軍第三縱隊第七師,第四十軍第一一八師等。其前身部隊參加了抗日戰爭第二次國共內戰韓戰,殲敵15萬人,湧現出眾多戰將和英雄模範,創造了解放軍軍史上的六個第一,即「爆破攻堅第一法」、「訴苦教育第一課」、「攻克錦州第一險」、「北平入城第一師」、「海南登陸第一船」、「抗美援朝第一仗」,贏得了「暴風雨部隊」的美譽,被東北野戰軍總部評價為:「部隊作風強悍,進攻、防禦、攻堅、野戰兼備,突擊力強大;善於夜戰及爆破,兼備野戰運動與城市攻堅,是東北部隊中頭等主力師[2]

第二次國共內戰

[編輯]

遼瀋戰役中的錦州戰役,七師二十團一營主攻配水池,在營長趙興元的率領下,在師、團炮兵的支援下,在3營7、9連的配合下,頂住國軍在裝甲車、飛機掩護下的立體攻勢,經十小時激戰,先後擊退國民黨軍三十餘次反撲,攻佔了配水池。戰鬥結束時,1營傷亡600餘人,只剩下5名戰士和1名隨軍記者。配水池戰鬥的勝利,為東北野戰軍攻打錦州打開了城北的門戶,為攻錦戰鬥的勝利創造了有利條件。戰後,一營二連榮獲「攻克凡爾登[註 1] 戰場建奇功」錦旗一面,七連榮獲「錦州連」光榮稱號,七連一排榮獲「打鐵漢排」光榮稱號,1營榮立集體大功一次,營長趙興元被授予「文武雙全的全面英雄」光榮稱號,後被選為「全國戰鬥英雄」。

在圍殲國軍第九兵團時,七師十九團一個連迅速攻佔了第九兵團指揮部,直接導致第九兵團司令廖耀湘出逃,整個兵團指揮陷入一片混亂。廖耀湘在被俘後說:「共軍猶如暴風雨一般迅猛,第一棒就打碎了遼西兵團的頭部。」「暴風雨部隊」的稱號由此得來[3]。為各單位稱號中少數冠名自對手所言的稱號。

1948年11月東北野戰軍第三縱隊第七師整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十軍第一一八師,下轄:

  • 第352團(前東野7師19團,1939年改編為山東縱隊第1支隊。該團是抗戰時著名的「魯中老一團」,1947年被遼東軍區授予「鐵拳團」稱號)
  • 第353團(前東野7師20團,山東泰安徂徠山起義組建的八路軍山東抗日游擊第4支隊,在匯入了莒縣十字路起義武裝、淄博黑鐵山起義之抗日救國軍第5軍一部後,編為山東縱隊第4支隊。該團由中共山東省委親自創建,是抗戰時著名的「魯中老二團」,1947年被縱隊授予「突飛猛進」稱號)
  • 第354團(前東野7師21團,組建於1945年8月,有本溪煤礦特殊工人組成的工人糾察隊,後編為冀熱遼16軍分區21旅62團,是118師三個團中唯一一個組建於抗日戰爭之後的團,基礎較弱,但其2營是抗戰時八路軍魯中軍區老部隊,4連2排曾被志願軍總部命名為「二級戰鬥英雄排」稱號)

該部隊在第二次國共內戰中從中國最北的東北打到最南端海南島

建國後

[編輯]

1950年4月16日19時30分,解放軍40軍和43軍起航開始進攻海南島。40軍118師353團兩個營、354團,119師355團、356團、357團,120師358團等6個團(欠一個營)共18,700人,在40軍軍長韓先楚、副軍長解方的率領下,在瓊崖縱隊參謀長符振中的協助下,分乘三百多隻帆船,在雷州半島的燈樓角一線海岸起渡;4月17日凌晨3時許,40軍119師和118師先頭船隊先後在臨高角一帶搶灘;此前瓊縱第一總隊和40軍先期上島部隊向臨高角一帶海岸的守軍發起攻擊,相繼攻佔了高山嶺的國軍炮陣地和美夏、昌拱、東英等據點,為解放軍渡海部隊大舉登陸開闢了登陸場,與40軍主力部隊在海邊會合。隨後參加美亭決戰。

1950年8月,從海南北上東北,改編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18師,入朝作戰。在溫井戰鬥中徹底擊潰韓軍第六師團,是入朝後首個與敵軍交手的部隊[註 2]。其參與了韓戰中的幾乎所有大型戰役,1953年8月回國。

1998年,縮編為機械化步兵旅。2000年6月,瀋陽軍區在該旅召開了「軍區研究加強旅的建設現場會議」,把118旅樹為軍區部隊旅建設的樣板,隨後該樣板作為新世紀解放軍的「師改旅」進程的模範。因成績出色,該旅又先後被總部評為基層建設標兵旅和2007年度全軍軍事訓練一級單位。2017年改為中型合成旅

沿革

[編輯]

參考資料:[4]

部隊番號 使用時期
首次編成
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一旅 1940年8月-1943年3月
二次編成
八路軍山東軍區第三師 1945年8月-1946年1月
東北民主聯軍第七旅 1946年1月-1946年7月31日
東北民主聯軍第七師 1946年7月31日-1948年1月
東北野戰軍第七師 1948年1月-1948年11月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一八師 1948年11月-1960年1月[註 3]
陸軍第一一八師 1960年1月-1985年4月
摩托化步兵第一一八師 1985年4月-1998年7月
機械化步兵第一一八旅 1998年7月-2017年4月
合成第一一八旅 2017年4月至今

榮譽

[編輯]
  • 鐵拳:原陸軍第四十集團軍步兵第一一八師第三五二團
  • 渡海先鋒營:原陸軍第四十集團軍步兵第一一八師第三五二團第一營
  • 衛國英雄連:原陸軍第四十集團軍步兵第一一八師二連
  • 衛國平暴英雄連:原陸軍第四十集團軍第一一八師四連

參考來源

[編輯]
  1. ^ 仇成梁. 暴风雨部队这样过年. 陸軍第八十集團軍政治工作部. 2021-02-16. 
  2. ^ 覃業程. 四野头等主力师 40军118师. 2019-05-09 [2021-1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1). 
  3. ^ 十年砍柴:廖耀湘,死于笼中的中国虎. 搜狐. 2020-09-07 [2021-1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3). 
  4. ^ 《中國人民解放軍各步兵師沿革•步兵第118師》

註釋

[編輯]
  1. ^ 國軍在戰前曾喊出「要將配水池變成中國的凡爾登」的口號
  2. ^ 韓軍不是「聯合國軍」,首個與聯合國軍交手的部隊是雲山戰鬥中的115師
  3. ^ 1950-1953年期間曾以「中國人民志願軍第四十軍第一一八師身份」番號入朝參戰,回國後改回解放軍番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