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訴邁克·羅伊案
微軟訴MikeRoweSoft案發生在2004年,由美國微軟公司與加拿大的一名高中學生邁克·羅伊(Mike Rowe)之間的法律糾紛,起因為羅伊註冊了「MikeRoweSoft.com」的域名,而微軟方面稱該名稱「MikeRoweSoft」與微軟的公司名「Microsoft」發音相似,他們的商標權已受到侵害。[1][2]
因為微軟對一名學生的兼職網頁設計工作採取了法律行動,此案也引起了國際媒體的關注,而羅伊則得到了網絡社會的支持。[3]最終二者達成和解,羅伊將該域名的所有權授予微軟,而微軟則給予羅伊Xbox和其他補償。[4]
背景
[編輯]域名MikeRoweSoft.com最初是由加拿大學生邁克·羅伊(Mike Rowe)註冊於2003年8月[1] ,羅伊建立了這個網站用作兼職網頁設計生意,選擇這個域名則是為了利用在他的名字後面加上soft所產生的諧音效果[6][7]。由於讀音與作為商標的企業名稱相近,微軟認為這一域名是商標侵權並要求羅伊放棄它[2][8]。在接到微軟在加拿大的法律代表Smart & Biggar於2004年1月14日發來的信函後,羅伊回復要求為放棄域名獲得補償[5][9]。
微軟提議付給羅伊註冊域名時花費的10美元[10],羅伊則反過來要求10000美元,隨後聲稱他這麼做是因為對微軟最初提議的10美元感到「惱火」[5] ,微軟拒絕了這一要求並發送了一封長達25頁的停終函。微軟指責羅伊建立這一網站是為了利用被稱為域名搶註的手段逼迫他們達成巨額協議[1]。
新聞報道和解決
[編輯]羅伊將此事付諸媒體,為此案營造了輿論並獲得了包括超過6000美元和免費律師諮詢在內的援助[5][11]。由於在12小時內被訪問了25萬次,羅伊一度被迫關閉他的網站,之後他通過更換有更大容納量的服務商的方式恢復了網站。[12] 這一案件被媒體描述為大衛與歌利亞的戰鬥,將微軟描述為反派,由此產生的不佳宣傳在之後被描述為「公關災難」。[11][13]羅伊獲得的公眾支持被認為「軟化了微軟的立場」並最終促成了和解。[2]
2004年1月底,據透露雙方已達成庭外和解,微軟獲得了域名。[14]作為回報,微軟同意支付羅伊在域名MikeRoweforums.com上新建一個網站並將流量重定向過去的所有花費。[15] 另外,微軟還為羅伊提供了微軟開發者網絡的訂閱、微軟認證的培訓、包含指定遊戲的Xbox,為他和他的家庭提供一次費用全免的前往雷德蒙德微軟總部參加微軟研究技術節的機會。[10]在進行一次在線民意調查後,羅伊將他的大部分法律辯護基金捐獻給了一家兒童醫院,剩餘資金則會用於他未來的大學教育。 [16][17]
進一步的發展
[編輯]在與微軟和解後,羅伊試圖在eBay上拍賣他收到的文件,並將這些文件描述為「互聯網歷史的一部分」。[9]這些文件包括最初25頁長的停終函副本、包括商標副本在內的一英寸厚的WIPO書籍、網頁和他與微軟之間的往來郵件。[9]這次網上拍賣獲得了超過50萬的瀏覽量,出價漲到超過20萬美元。[9]但高額出價被發現是欺詐行為,拍賣被限制在得到預先批准的買家中進行。[9]在以500美元的底價重新拍賣後,這些文件最終以1037美元的價格成交。[18]
微軟後來承認,他們在保護「Microsoft」商標時可能過於激進。[15][19]此案結束後,Out-Law.com的編輯Struan Robertson表示,微軟別無選擇只能在發現這一情況後追究到底,否則就會產生對他們的商標不利的風險。[19] ZDNet也支持這一觀點,認為如果微軟有意放過羅伊的網站,他們可能會失去對抗未來商標侵權的權利。[20]Robertson認為即使發生法律訴訟,羅伊也可以提出他使用的是自己的真名且沒有聲稱與微軟有關這一有力的主張來保住域名。[19]
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1.2 Kotadia, Munir. Software giant threatens mikerowesoft. ZDNet. 2004-01-19 [2008-10-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4-12).
- ^ 2.0 2.1 2.2 Sieberg, Daniel. Teen fights to keep MikeRoweSoft.com. CNN. 2004-01-20 [2008-10-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3).
- ^ Barker, Gary. Teenager takes on a corporate monster. The Age (Melbourne). 2004-01-21 [2008-10-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23).
- ^ Boy swaps MikeRoweSoft for Xbox. BBC News. 2004-01-26 [2008-10-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4).
- ^ 5.0 5.1 5.2 5.3 KOMO Staff & News Services. Microsoft vs. Mikerowesoft. KOMO News. 2004-01-18 [2016-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03).
- ^ Microsoft Not Soft On Mike Rowe. CBS News. 2004-01-20 [2008-10-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24).
- ^ Microsoft takes on teen over domain name. USA Today. 2004-01-19 [2008-1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31).
- ^ Microsoft takes on teen's site MikeRoweSoft.com. CNN. 2004-01-20 [2008-10-01]. (原始內容存檔於May 27, 2008).
- ^ 9.0 9.1 9.2 9.3 9.4 Festa, Paul. MikeRoweSoft sell-off bids going, going...down. CNET. 2004-02-02 [2008-10-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25).
- ^ 10.0 10.1 Kotadia, Munir. MikeRoweSoft settles for an Xbox. CNET. 2004-01-26 [2008-10-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4).
- ^ 11.0 11.1 Carmichael, Amy. Microsoft vs. mikeRowesoft ends amicably. The Globe and Mail. 2004-02-05 [2008-10-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4-10).
- ^ 12.0 12.1 Microsoft lightens up on teen's mikerowesoft site. USA Today. 2004-01-20 [2008-10-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31).
- ^ Bishop, Todd. Mikerowesoft vs. Microsoft: The saga continues. Seattle Post-Intelligencer. 2004-01-21 [2008-10-01].
- ^ Microsoft to take over MikeRoweSoft.com. CNN. 2004-01-26 [2008-10-01]. (原始內容存檔於February 24, 2008).
- ^ 15.0 15.1 MikeRoweSoft Names His Price. Wired News. 2004-01-26 [2008-10-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7).
- ^ Sjöberg, Lore. Anti-MS Fund Goes to Charity. Wired News. 2004-03-24 [2008-10-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6).
- ^ Teen who battled Microsoft donates defense fund to charity. USA Today. 2004-03-25 [2008-10-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4-12).
- ^ Sued teen sells letter from Microsoft. Taipei Times. 2004-02-09 [2008-10-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4-12).
- ^ 19.0 19.1 19.2 Kotadia, Munir. Microsoft: We took MikeRoweSoft too seriously. ZDNet. 2004-01-20 [2008-10-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4-10).
- ^ Kotadia, Munir. MikeRoweSoft garners funds to fight back. ZDNet. 2004-01-20 [2008-1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02).
外部連結
[編輯]- 微軟官方網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MikeRoweSoft.com – 現已重定向至微軟官網(透過web archive 觀看2003年10月17日網站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