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水庫
外觀
成功水庫 | |
---|---|
國家 | 中華民國 |
位置 | 澎湖縣湖西鄉成功村 |
座標 | 23°34′45.75″N 119°37′26.79″E / 23.5793750°N 119.6241083°E |
現狀 | 運作中 |
始建 | 1972年10月 |
啟用 | 1973年12月 |
耗資 | 新臺幣2000萬元[1] |
所有者 | 台灣自來水公司 |
運營方 | 台灣自來水公司 |
水壩和溢洪道 | |
水壩類型 | 混凝土+堆石壩 |
橫跨 | 港底溪 |
高度 | 10.5米(34英尺) |
長度 | 463米(1,519英尺) |
壩基寬度 | 7.6米(25英尺) |
溢洪道 | 自由溢流式溢洪道 |
溢洪道類型 | Gated overflow, service |
水庫 | |
形成 | 成功水庫 |
總容量 | 124萬立方公尺 |
有效容量 | 121萬立方公尺 |
集水面積 | 5.11平方公里(1.97平方英里) |
表面積 | 32公頃 |
正常水位 | 9米(30英尺) |
網站 | 成功水庫 |
成功水庫水壩 | |
---|---|
位置 | 臺灣澎湖縣湖西鄉成功村 |
建成時間 | 民國61年(1972年) |
官方名稱 | 成功水庫水壩 |
類型 | 登錄等級:歷史建築 登錄種類:歷史遺蹟 |
詳細登錄資料 |
成功水庫,是澎湖群島上的一座水庫,位於澎湖縣湖西鄉成功村(舊稱港底村、文德村),興建於1972年,有效容量約為121萬立方公尺,是澎湖最大的水庫,同時也是縣內最早興建的水庫[2],主要功能是用來解決馬公市與湖西鄉夏季缺水的問題[3]。成功水庫水壩被列為歷史建築,水庫周圍集水地也是良好的賞鳥地點。
興建背景
[編輯]澎湖地形平坦,因為沒有高山,無法攔截氣流形成地形雨,以致於每年的降雨量都不豐盛。早期澎湖地區居民的生活用水皆仰賴地下水,但超抽地下水的後果導致地下水源枯竭。政府為了解決馬公地區的用水,開始着手規劃興建成功水庫。成功舊名「港底」,位在兩半島之間,故而被選定為蓄水區,在海灣內興建長堤蓄水。成功水庫於1972年(民國61年)開始動工興建,1974年正式竣工。由於成功水庫在生態和民生上都佔有重要的地位,澎湖縣政府於2003年(民國92年)評列公告成功水庫為「歷史建築」[3]。
設計
[編輯]成功水庫壩型為混凝土,動壩長度290公尺,堆石壩長度173公尺,壩頂標高11公尺,最大壩身高度10.5公尺,壩頂長度290公尺,壩頂寬度7.6公尺,集水區面積達28.749公頃,滿水位標高9公尺[3]。主要水源為降雨,超出水位的水會自動溢流至台灣海峽[3]。每日供水量3,000立方公尺至成功淨水場,經處理後送出的自來水作為澎湖地區民生用水[2]。
圖輯
[編輯]-
容水區
-
水塔
-
水壩
-
阻隔外海與水壩的成功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