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清朝玉璽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清朝玉璽
版本

滿漢合璧「大清嗣天子寶」
細節
使用者清朝皇帝
使用代表國家之印信
寶璽
漢語名稱
繁體字 寶璽
簡化字 宝玺
滿語名稱
滿文 ᠪᠣᠣᠪᠠᡳ
穆麟德轉寫boobai
太清轉寫boubai

清朝玉璽清朝仿制,大量製作帝王用用以沖淡無傳國玉璽之虛。清朝玉璽使用滿漢雙文篆書樣,左滿文,右漢文。清共制二十五方玉璽稱清二十五寶。二十五寶平時密藏於紫禁城交泰殿的寶盝中,一寶一盝。寶盝為兩重,皆木質,製作精美。寶盝置木几上,外罩繡龍紋的黃緞罩,分列於御座左右。

傳聞蒙元北遁時攜走傳國玉璽,明末清初時多爾袞領兵與其後裔決戰時亦自蒙古取得一枚玉璽交予皇太極,但清宮檔案證明其取得的實為另枚玉璽「制誥之寶」[1][2],後納入盛京十寶之一。

清朝二十五方玉璽

[編輯]

清初作寶泛濫,至乾隆初年交泰殿貯寶三十九方,其中寶文重複者或於義不合者甚眾。乾隆十一年釐定制度,只選其中二十五方以作國寶,其數以應大衍之數。乾隆十三年更定寶文,除大清受命之寶、皇帝奉天之寶、大清嗣天子寶、青玉質皇帝之寶四方以其由緒有序予以保留外,其餘二十一方俱重刻為滿漢篆文體。

二十五方玉璽造型、材質多樣,以玉刻交龍紐為多,其它有金質、銀質,還有一方木璽。

  1. 大清受命之寶:《交泰殿寶譜》載「以章皇序之用」,白玉質,盤龍紐,漢篆文、滿本字文,昭告天下天子登基用璽,也是大清承受天命的象徵物。
  2. 皇帝奉天之寶:《交泰殿寶譜》載「以章奉若之用」,碧玉質,盤龍紐,漢篆文、滿本字文,郊祀用璽,也是皇帝敬奉天道的象徵物。
  3. 大清嗣天子寶:《交泰殿寶譜》載「以章繼繩之用」,金制,交龍紐,漢篆文、滿本字文,冊立太子用璽。
  4. 皇帝之寶(玉璽):《交泰殿寶譜》載「以布詔敕之用」,青玉質,交龍紐,滿篆文,清朝早期的皇帝日常用璽,乾隆以後鮮用。
  5. 皇帝之寶(木璽):檀香木質,蹲龍紐,滿漢篆文,《交泰殿寶譜》雖載其僅為「以肅法駕之用」的皇權象徵物,但事實上絕大部分制誥詔敕均鈐該寶,是所用最多應用範圍最廣的一方寶璽。
  6. 天子之寶:《交泰殿寶譜》載「以祀百神之用」,白玉質,交龍紐,祭祀用璽,用於祭祀神靈的祝文祭文。
  7. 皇帝尊親之寶:《交泰殿寶譜》載「以薦徽號之用」,白玉質,交龍紐,為太后,太皇太后上徽號、尊諡則用之。
  8. 皇帝親親之寶:《交泰殿寶譜》載「以展宗盟之用」,白玉質,交龍紐,賞賜宗室、外藩王公則用之。
  9. 皇帝行寶:《交泰殿寶譜》載「以頒錫賚之用」,碧玉質,交龍紐,賞賜慰勞功臣則用之。
  10. 皇帝信寶:《交泰殿寶譜》載「以征戎武之用」,白玉質,交龍紐,徵發編整軍隊則用之。
  11. 天子行寶:《交泰殿寶譜》載「以冊外蠻之用」,碧玉質,蹲龍紐,冊封藩國外夷則用之。
  12. 天子信寶:《交泰殿寶譜》載「以命殊方之用」,青玉質,交龍紐,漢篆文、滿本字文,號令藩國外夷則用之。
  13. 敬天勤民之寶:《交泰殿寶譜》載「以飭勤吏之用」,白玉質,交龍紐,嘉賞降旨入朝外官則用之。
  14. 制誥之寶:《交泰殿寶譜》載「以諭臣僚之用」,青玉質,交龍紐,主要用於誥諭高級官員及其親屬的冊書和誥書。
  15. 敕命之寶:《交泰殿寶譜》載「以鈐誥敕之用」,碧玉質,蹲龍紐,主要用於誥諭低級官員及其親屬的敕書。
  16. 垂訓之寶:《交泰殿寶譜》載「以揚國憲之用」,碧玉質,交龍紐,頒行法令或皇帝教論則用之。
  17. 命德之寶:《交泰殿寶譜》載「以獎忠良之用」,青玉質,交龍紐,獎勵臣僚則用之。
  18. 欽文之璽:《交泰殿寶譜》載「以重文教之用」,墨玉質,交龍紐,頒發文明教化論旨則用之,二十五寶中唯一一方以古名「璽」命名的寶璽。
  19. 表章經史之寶:《交泰殿寶譜》載「以崇古訓之用」,碧玉質,交龍紐,表彰刊發欽定經史古籍則用之。
  20. 巡狩天下之寶:《交泰殿寶譜》載「以從省方之用」,青玉質,交龍紐,為皇帝巡視四方時所用的辦公便印。
  21. 討罪安民之寶:《交泰殿寶譜》載「以張戎伐之用」,青玉質,交龍紐,派遣軍隊出征則用之。
  22. 制馭六師之寶:《交泰殿寶譜》載「以整戎行之用」,青玉質,交龍紐,向軍隊下達命令則用之。
  23. 敕正萬邦之寶:《交泰殿寶譜》載「以誥外國之用」,青玉質,交龍紐,回書外國或藩國外夷則用之。
  24. 敕正萬民之寶:《交泰殿寶譜》載「以誥四方之用」,青玉質,盤龍紐,向全國臣民佈告論旨處分則用之。
  25. 廣運之寶:《交泰殿寶譜》載「以謹封識之用」,墨玉質,交龍紐,鈐於皇帝御筆宸翰之上。

盛京十寶

[編輯]

乾隆十一年釐定二十五寶制度後,故內府所藏廢棄國寶十四方中,以其中十方或雖寶文重複但國初行用,「未可以與古玩並列」,故寶於盛京宮闕鳳凰樓。

  1. 大清受命之寶:碧玉質,蹲龍紐,漢篆文、滿本字文。
  2. 皇帝之寶三方:一方青玉質,交龍紐,滿本字文漢篆文;一方碧玉質,盤龍紐,滿本字文漢篆文;一方檀香木質,素紐,滿篆文。
  3. 奉天之寶:金質,交龍紐,滿篆文。
  4. 天子之寶:金質,交龍紐,滿篆文。
  5. 奉天法祖親賢愛民:碧玉質,交龍紐,漢篆文、滿本字文。
  6. 丹符出驗四方:青玉質,交龍紐,後為下方「制誥之寶」取代。
  7. 制誥之寶:青玉質,交龍紐,漢篆文,傳為清太宗所得之元璽[1],後取代上方「丹符出驗四方」而位列盛京十寶。乾隆年間重刻一枚滿漢合璧篆文版,欽定二十五寶之一[3]
  8. 敕命之寶:青玉質,交龍紐,漢篆文、滿本字文。
  9. 廣運之寶:金質,交龍紐,漢篆文。

太上皇帝之寶

[編輯]

清高宗乾隆帝在登基60年後傳帝位於嘉慶帝,自居太上皇公文諭令行「太上皇帝之寶」(僅漢篆文,無滿字)。

太上皇帝之寶:碧玉質,交龍紐。四壁刻有乾隆御題詩。存於雕雲龍紋紫檀匣中。

凡三品堂上官任免諸事皆由太上皇決斷,用璽太上皇帝之寶。

清末新政作寶

[編輯]

清末新政時,仿西歐木製國璽御璽之制,作檀香木漢文篆書方璽四方,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與舊二十五寶不同,印文僅有漢文且明示國體國號,其文分別為「大清國寶」、「大清皇帝之寶」、「大清帝國之璽」、「大清帝國皇帝之寶」。推測此四方璽或於新政或行憲後用於中外交往文書上,然而四方璽均無使用痕跡。

御璽印文

[編輯]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清實錄·太宗文皇帝實錄》. : 卷二四. 庚辰,出師和碩墨爾根戴青貝勒多爾袞……等征察哈爾國,獲歷代傳國玉璽。先是,相傳此璽藏於元朝大內,至順帝為明洪武帝所敗,遂棄都城,攜璽逃至沙漠,後崩於應昌府,璽遂遺失。越二百餘年,有牧羊於山岡下者,見一山羊三日不嚙草,但以蹄跑地,牧者發之,此璽乃見。既而歸於元後裔博碩克圖汗,後博碩克圖為察哈爾林丹汗所侵,國破,璽複歸於林丹汗。林丹汗亦元裔也。貝勒多爾袞等聞璽在蘇泰太后福金所,索之,既得,視其文,乃漢篆「制誥之寶」四字。璠璵為質,交龍為紐,光氣煥爛,洵至寶也…… 
  2. ^ 詔書有三寶──制誥之寶、皇帝之寶、太上皇帝之寶.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2019-1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03). 
  3. ^ 青玉交龙纽“制诰之宝”. 故宮博物院. 北京.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15).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