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中國抗日戰爭/存檔1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第二次中日戰爭

抗日戰爭的條目名稱沒必要加上中國人民這樣的字吧?比較精準的用語是第二次中日戰爭。--虎兒 03:20 2004年10月1日 (UTC)

不只中國有抗日。而且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也算是一正式用語。
(當然我始終認為第二次中日戰爭或中日戰爭 (1937年-1945年)才是沒有中國中心的名稱。但請見Wikipedia talk:避免中國中心Talk:抗日戰爭) --Lorenzarius 03:31 2004年10月1日 (UTC)

現在有個日漸明顯的問題

以前寫的時候由於沒有分工,結果內容的重復問題導致文章內容顯得有些儸嗦,而且結構上似乎也有些不合理。不知道有哪位對文章結構把握比較有感覺的大人進行一下修改呢?--學習第一|有事找我:P 13:53 2005年4月21日 (UTC)

我覺得主要是後面尾巴太多:主體只有兩部分,尾巴倒有10部分之多。主體應該細分小標題,現在只有4大段,看起來很累。尾巴3,6,7,10,11,12可以去掉和做參見處理。4,5,8,9可以濃縮後併入主體部分。個人意見,供參考。--Louer 14:38 2005年4月21日 (UTC)

建議合併

我覺得朝鮮香港、東南亞等地的抗戰合併到主要枝幹中,華人華僑章節擴展至「民衆與抗日戰爭」。個人認爲這幾個小部分獨立出來需要的寫作資料手頭估計不足。並且這樣也能充實主幹的內容,顯得更爲全面一些。--學習第一|有事找我:P 02:39 2005年5月6日 (UTC)

抗日領導和主力應該是國民黨

抗日領導應該是國民黨,在那個時候,中共的軍隊叫做八路軍,全稱是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也就是說,那個時候,中共隸屬國民黨。所以抗日領導、統帥和主力應該屬於國民黨,共產黨僅僅是國民黨的一個分支。另外,那個時候中華民國是國際上唯一承認的、合法的中國政府,所以,中國抗日戰爭中的「中國」指的應該是「中華民國」而非「中華人民共和國」或者「中共」。 --栩哥哥 16:20 2007年1月15日 (UTC)
太原會戰包含了平型關、忻口會戰、娘子關、太原保衛戰,怎麼拆開來?
平型關是小型戰鬥,依日軍戰史記載在百團戰中「上社鎮戰死44人,陽泉、盂縣戰死66人,榆社、遼寧88人,晉中戰死71人,淶源戰死133人,插箭嶺戰死1人」「共軍作戰目的在將游擊戰,隨擴軍發展走上正規戰的里程」「判斷共軍約有五十萬人」,但共軍的目標在石太線與同蒲線,只是交通線的破壞而已,對戰爭並沒有關鍵性的影響(日軍修復神速)
--2007年3月27日 (UTC)

非共產黨方面被忽視了

老兄這篇寫的太象大陸教科書了吧,國民政府方面的太簡略了,長沙會戰、常德戰役崑崙關大捷、緬甸遠征軍全沒了。共產黨方面又有誇大,寫國共摩擦也不夠中立。我明白老兄要簡明扼要,可是光簡略一方未免太不厚道。咱先不談NPOV,不管怎麼說國民黨的抗日烈士也是為中華民族拋頭顱灑熱血的好漢子,不該抹煞。您覺得呢?另外,美、蘇、德的支援是不是也應該提一提?朝鮮也別只說那個不敢回國的金太陽了,尹奉吉炸死白川義則也該說說吧。 金翅大鵬鳥 12:19 2005年5月6日 (UTC)

所謂的「崑崙關大血戰」國民黨軍隊進攻的目標就是崑崙關上1個大隊的日軍,約800人。雙方的兵力對比是,10萬人的主攻部隊或者說5萬人的突擊部隊對800人的守備部隊。經過40多天的強攻,日軍又增援了1個大隊,國民黨軍好不容易佔領了崑崙關前哨陣地,但日軍仍據守八塘,崑崙關的縱深陣地仍不能突破。1940年1月24日,日本援軍第18師團和近衛混成旅團到達,28日向國民黨軍反擊。與此同時,2月2日,一小股日本軍沿崑崙關腳下的邕江襲占甘棠,第38集團軍馬上後撤,國民黨軍於2月4日結束了崑崙關戰鬥。崑崙關戰役共打死打傷日軍8100餘人,而中國軍隊呢?光陣亡就達27041人!不要說再加上受傷的。2月22日,在柳州軍事會議上,蔣介石非常惱火,將總指揮白崇禧和中央督戰大員陳誠給予降薪留職處分,將第38集團軍總司令徐庭瑤上將以下8個將官撤職查辦。連蔣介石都感到羞恥的戰鬥也能稱為大捷?--3dball 18:16 2005年8月25日 (UTC)
這個張宏志公開信轉的很快呢,幾天時間已經鋪天蓋地了。可惜的是,這位張老師只不過是一個詭辯高手罷了。你看,他算日軍兵力,只算駐守在崑崙關上的800守備隊,算中國軍隊,就算上全戰區的大軍。這不是典型的偷換概念是什麼?
不可否認,此一戰役國軍以多打少,且傷亡慘重,但是就連平型關,八路軍精銳伏擊日軍輜重部隊,天時地利人和都在我們這邊,傷亡都是一比一啊。如果以此標準來算,志願軍在朝鮮又有幾個勝仗呢?不管如何,這一仗日本人是敗了,不但崑崙關沒守住,就連整個廣西也不得不放棄。將士們浴血奮戰,不就是為了這個麼?這一仗,不是我們勝了,倒是日本人「大捷」了麼?
說到處分,你看看老蔣處分的都是誰?如果真的「連蔣介石都感到羞恥」,那麼頒給戴安瀾青天白日勳章,難道是獎勵他讓總司令汗顏? 金翅大鵬鳥(talk) 10:57 2005年8月26日 (UTC)
不會把(希望不是跟我説話)……我已經盡可能的中立了,我手頭沒有那麽多資料,所以沒寫多少。像「常德戰役」我還是第一次聽説……大人您願意刪哪裏就刪哪裏吧,不過我不認同你說的所謂不中立,至少我沒覺得我寫的部分有嚴重不客觀乃至詆毀一方的現象。要是照搬大陸教科書我想絕不是現在這個樣子。--學習第一|有事找我:P 12:25 2005年5月6日 (UTC)
我的意思不是要刪,而是要加。還有就是在下覺得,您加太多的個人評價在裏面不太好,比如那句「唯一一個偽軍比侵略軍多的國家」之類的,偽軍的定義是什麼?幫助侵略者的軍隊?那麼我想緬甸朝鮮,乃至印尼越南,偽軍都不少吧。年輕人血氣方剛是好事,不過也千萬別以為自己已經掌握全部真理了。其實就憑你在九一八事變那部分那句「趁國民政府全力圍剿革命根據地」,說你嚴重不客觀乃至詆毀一方應該也不過分。事實其實很清楚,東北是張學良的天下,就算不打共產黨,蔣介石也沒法多派一兵進去,而且張學良那時候也沒派兵去打共產黨。九一八不抵抗,責任更大的是張學良,老蔣和國民政府這個黑鍋背的可真冤枉。 金翅大鵬鳥 12:48 2005年5月6日 (UTC)
唯一一一個偽軍比侵略軍多的國家那哪裏是我寫的阿,應該是最早接手的zhouxiao大人吧。我又沒說蔣中正怎麼了,是大人您研判過分了吧。--學習第一|有事找我:P 12:52 2005年5月6日 (UTC)
我記得當初好像是說「值得反思」吧
個人覺得,這點不應該否認,也有助於正確看待歷史
當然「偽軍」一詞也許有點不中立——主要是說習慣了,你覺得有必要的話可以改掉--zhouxiao 17:37 2005年6月15日 (UTC)
我覺得蠻客觀的,至於東北的丟失算在張學良還是將中正頭上應該是爭議較大的,可以將共産黨和國民黨兩方面不同的說法都寫進去,國民政府軍抗戰方面的應該寫多一點進去,台灣方面的朋友應該在這方資源較全面,哪位可以加一點進去。據我所知,幾次長沙會戰是國民政府軍打得最漂亮的一役。竹圍牆
這些其實在西安事變條目還算比較全面,雙方都寫的
本條目一直停滯不前,很大程度上都在爭該是抗日戰爭還是中日戰爭(真是無言-_-b)--zhouxiao 17:52 2005年6月15日 (UTC)
其實,本來原條目就不全,也不必太過苛求--因為不全才需要大家一起努力麼^_^
至於詳略問題,只要是資料差別關係
實際上原本這些條目都主要是大陸朋友在編輯,當然不清楚國民黨的情況(很不幸,台灣朋友不少反蔣,說得恐怕也更難聽,看看條目蔣介石就知道了
個人也希望有更多台灣朋友能積極參與^_^--zhouxiao 17:47 2005年6月15日 (UTC)
條目蔣介石除了語言比較生硬之外,還可以吧。--★Suchoj (☏) 18:10 2005年6月15日 (UTC)
真是不好意思了,很久沒來,最近沒有去看^_^
記得當初整個條目連一屏都不到
從我在討論頁說的「這句建議刪掉」也可見一斑^_^(雖然我說的是毛澤東,但正因為前面把蔣介石貶的太過分我才這麼說的)--zhouxiao 18:19 2005年6月15日 (UTC)

人員傷亡及損失

受傷就是受傷,死亡就是死亡。

「中國方面,國民革命軍陸軍傷亡、失蹤約三百二十一萬一千四百一十九人,空軍陣亡四千三百二十一人」

毛新宇(毛澤東的孫子)說,「他爺爺」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在抗戰中一共消滅了150萬日軍。

我想在這裏找到一些答案。--Hotflyer

討論請簽名,我自做主張給你補上了,簽名用4個半角~即可。關於日軍傷亡,按照en的說法是一共110萬:The Japanese recorded around 1.1 million military casualties, killed, wounded and missing.到底KMT和CCP的戰績分別是有多少沒有提。--Alexcn 20:26 2005年5月8日 (UTC)

當時KMT和CCP各有多少個兵? Hmib 國民黨(KMT)方面不好說,大約4,300,000。共產黨(CCP)方面也有爭議,大概8+4+民是1,300,000人左右。(上述數字來自PRC教科書)--學習第一|有事找我:P 04:25 2005年5月21日 (UTC)

This is very strange. How come a part of the article is in simplified and another(the major part) is in traditional? This is the simplified chinese version of this article is it not? And also how come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version redirects to here? 59.167.1.154 07:30 2005年5月24日 (UTC)

It is not the case. the traditional and simplified version is combined. Tell me from which link you are coming from, and let me fix it. -- 石添小草 19:11 2005年6月8日 (UTC)
在中國的日軍總共才100萬左右吧,其中不少是在正面戰場被國民黨消滅的,關東軍是蘇聯消滅的,毛新宇簡直胡扯(加上偽軍可能還不夠)
至於「傷亡」,是習慣說法(說白了其實就是為了誇大戰果等等原因)--zhouxiao 18:01 2005年6月15日 (UTC)

寫中日戰爭歷史事件是按照真實的歷史還原來描述,這不是共產黨或者是國民黨之間的較量,這方面應該歸類於國共內戰。這片歷史寫的偏頗,傾向於一邊是不對的。歷史是歷史,不是為誰來歌功頌德,這方面的評判應該是閱讀的人,而我所看到的是這篇文章已經在誤導人和歌功頌德,並且幫助人來判斷誰是中日戰爭的中流砥柱,那就是共產黨。這是非常不正確的。認真對待歷史,看來因為你們而變得非常困難。請你們還原真實歷史。不要寫這些國內遍地的歌頌文章。


 關於八年抗戰日軍實際死亡人數眾說紛紜  不同政治目的的人各自相信一套說法

 目前最常看到的版本是根據《日本陸海軍事典》的404600人

 不過,我以為這不是正確答案

 大有可能是仇中右翼派刻意矮化中國戰績的數據

 日本正規軍被中國軍殲滅的人數應在60萬左右

 這個秘密隱藏在靖國神社官方網站裏面

 小弟試着用我的步驟將之揭曉


 http://www.yasukuni.or.jp/


 大 東 亜 戦 爭(1941~1945)  

 2133915 柱位

 我們先來分析這兩百一十三萬三千的數字來源

 根據日本官方機構厚生省援護局統計資料

 http://www.asahi-net.or.jp/~un3k-mn/eirei.htm

 大東亞戰爭的死亡軍人(含軍屬)總數是

 2073000人  

 另外加上:軍人、軍屬自殺者568人、戰犯法庭處死者1200人、  機雷掃海作業的殉職者79人、在蘇聯奴役而死的關東軍 48000人

 得出49847人

 2073000人+49847人=2122847人

 2133915柱位-2122847只剩下11068


 可是大家別忘了,靖國神社將與中國單打獨鬥的前4年  1937~1941獨立計算出來

 支那事變   191250  柱位

 也就是說這11068 人當然是其他非軍方文職公務員

 而沒有包含中日戰爭前4年的死亡人數

 在回頭看網址中標示的

 http://www.asahi-net.or.jp/~un3k-mn/eirei.htm

 中國本土 455700人(含軍屬)軍屬就是軍伕、軍醫等等非戰鬥人員。  《日本陸海軍事典》的404600人或許是扣除軍屬後的正規軍人數

 那麼中日戰爭前4年推算要扣除10分之1的軍屬人數

 約2萬,剩下17萬餘才是正規軍人數

 總結:

 40萬4千人+17萬(推算)+緬甸、印度戰場孫立人殲滅日軍3萬

 出處: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D%AB%E7%AB%8B%E4%BA%BA

 所以中國8年抗戰過程中正規日軍實際死亡人數應該在60萬左右。

 另外根據1946年8月參謀總長何應欽將軍所提出的報告中

 國軍死亡人數是131萬9956人

 1978年中華民國政府再度發表國軍死亡 132萬人、失蹤13萬人

 有沒有將中共八路軍計算在內則不清楚

 此外細讀中共撰寫的抗日史,不難發現中共軍的主力都針對在偽軍上面

 與偽軍的作戰紀錄也比較詳細而且大篇幅

 毛澤東之孫說的消滅150萬大概140萬是偽軍吧

 一點小小意見,供大家參考之

 --斷頭掘墓人 12:00 2006年4月5日

條目名稱根本就有問題!

抗日戰爭?是誰抗日?韓國?中國?東南亞諸國? 建議重定向至「中日戰爭」才正確!Koika 18:45 2005年6月8日 (UTC)

可以先看看之前的討論Talk:抗日戰爭/關於條目命名的討論--jasonzhuocn 19:33 2005年6月8日 (UTC)

抗日戰爭不等於抗日戰爭的中國戰場

更不等於中國的抗日運動
怎麼又寫回去了?
抗日戰爭本來就是整個東南亞抗擊日本侵略的戰爭,又不是只有中國(朝鮮還在中國之前呢,只不過沒大規模戰役而已)--zhouxiao 18:10 2005年6月15日 (UTC)
但是,在中文的語境中,抗日戰爭約定成俗的狹義定義是指中國的八年抗戰。--★Suchoj (☏) 18:12 2005年6月15日 (UTC)
首先,wiki是完全開放式的,應當儘量做到不以中國為中心看待問題
其次,這個也很難說是「中文的語境」,而只能說是「中國大陸的語境」(比如,美國人說「civil war」一般就是指美國的南北戰爭)
當然,這也主要是本人的個人觀點,可以繼續探討^_^--zhouxiao 18:26 2005年6月15日 (UTC)
wiki有那麼多中國大陸之外的中文使用者,問問他們的個人觀點,應該不是什麼難事吧?--★Suchoj (☏) 20:42 2005年6月15日 (UTC)
個人覺得可以以文章內容來界定命名。現時文章大部分內容描寫中國的抗日戰爭,那末便可以命名為中國抗日戰爭。zzz....很睏 (叫醒我) 18:56 2005年6月15日 (UTC)
其實從個人角度,中國抗日戰爭本來就能夠獨立成條目的
抗日戰爭中其他國家地區的的事跡,當然要加強
而我當初添加其他國家地區,就是為了說明抗日戰爭不等於抗日戰爭的中國戰場,免得在名字問題上繼續發生爭議(不過我只開了個頭,因為一系列問題停了下來,暫時沒法繼續添加,希望大家努力了)--zhouxiao 19:11 2005年6月15日 (UTC)
修改了一下,最好就像現在這樣把抗日戰爭中國抗日戰爭條目分開進行討論。其中抗日戰爭條目中說明「抗日戰爭」既可以特指「中國抗日戰爭」,也可以泛指中國及其它國家的抗日戰爭。如果有其它國家的抗日戰爭的資料的話,也可以加入到抗日戰爭條目中。--Wengier 20:25 2005年6月15日 (UTC)

改良的做法不如在抗日戰爭一開始就註明說通常指中國抗日戰爭,把條目的名稱改了,隨之要改多少相關條目???譬如抗戰名將,抗戰戰爭主要戰役,還有條目中的interlink... 這不是個小問題,或者投票解決。--★Suchoj (☏) 21:00 2005年6月15日 (UTC)

抗日戰爭有個廣義和狹義的問題,特指和泛指都有可能,可以說同時存在有兩種意思。可見,總的來說,「抗日戰爭」和「中國抗日戰爭」的意思並不完全相同,不能認為完全是同義詞。而現在的「中國抗日戰爭」條目中就有這句話:「習慣上,(中國人所說的)抗日戰爭一般用來指稱'中國抗日戰爭',但各地華人習慣上也將各自國家同時期反抗日本侵略的戰爭稱為'抗日戰爭'」。可見,不同的人群對這個詞也可能有不同的理解,不能將「抗日戰爭」統統認為就是中國的抗日戰爭,而必須各自說明。--Wengier 21:10 2005年6月15日 (UTC)
理論上來說,「抗戰名將」只寫中國的話,也不太合適吧
當然,「中國的抗戰名將」還是「抗戰名將」,因此,對別的條目應該沒太大影響才對
其實,其他國家也存在類似問題,比如美國人一般也只會稱美國南北戰爭為「civil war」而不是「civil war of the United States」--zhouxiao 06:04 2005年6月17日 (UTC)

條目命名爭議再起

  • 之前有對中日戰爭和抗日戰爭的爭論,討論見本討論頁面第一條。
  • 目前有觀點一:在抗日戰爭之前加注中國,此外抗日戰爭獨立成條目。
  • 反對的觀點:抗日戰爭已經是中文的一個詞語,無需加注,中文使用者都明白它的意思及範圍。為了條目的嚴密,當然可以在條目中對抗日戰爭進行釋疑。但是,更改條目名稱將帶來很多麻煩,例如,目前存在的和以後將要編寫的有關抗日戰爭的內容都不能直接inter link到中國抗日戰爭來。這是成千上萬中文使用者的既成概念問題,沒有幾個人會在編寫或者檢索抗日戰爭的時候再加上中國的。退一步講,如果抗日戰爭真的在中國以外的使用者中有歧義,那麼就使用消歧義頁面,把本條目命名為抗日戰爭(中國),而不是目前這個只為了追求中立而犧牲約定成俗的語義的新名詞。--★Suchoj (☏) 21:13 2005年6月15日 (UTC)。


「抗日戰爭(中國)」這樣的命名方式雖然也可以接受,但要說明一下,「中國抗日戰爭」也並非新名詞,而是已經得到正式使用的「舊」名詞,比如說中國官方的《光明日報》中就有「世界歷史視野下的中國抗日戰爭」一文就多次提到「中國抗日戰爭」這個詞:
http://www.china.org.cn/chinese/zhuanti/kzsl/858456.htm
所以說「中國抗日戰爭」作為條目本身也並無不妥,並非是新名詞,而且表達得更加清楚明確。當然,「抗日戰爭」條目中也必須說明「抗日戰爭」這個詞往往也可以特指「中國抗日戰爭」。--Wengier 21:34 2005年6月15日 (UTC)
中國抗日戰爭 本身也就算了,可是衍生問題不要太多。例如,街道辦事處條目要不要改成中國街道辦事處?雖然在中文使用者的概念中,街道辦事處仿佛只有中國大陸有,條目內容也主要是中國大陸相關的,但是不能排除中國之外的地方也有街道辦事處……諸如此類的條目,有的時候不是中國中心的問題,而的確是詞語的語義已經定義好了,無需再畫蛇添足。--★Suchoj (☏) 22:30 2005年6月15日 (UTC)
那好吧,既然是大家都能接受的名稱,那就也應該是最適當和中立的了。可以同時存在和編寫「抗日戰爭(中國)」和「抗日戰爭(泛指)」(或者其它更好的稱呼)等條目,然後將現在的「中國抗日戰爭」條目重定向到「抗日戰爭(中國)」。--Wengier 23:00 2005年6月15日 (UTC)
其實,像「街道辦事處」這類已經專有名詞化的稱呼,一般最多只會有類似機構而沒有完全一樣的機構
就算其他地方也有,到時再擴充不就行了——百科全書畢竟是「書」,而人類社會本來就在不停變化中--zhouxiao 06:38 2005年6月17日 (UTC)

我還是支持使用中國抗日戰爭作為條目名稱,帶括號的方式是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手段--百無一用是書生 () 11:50 2005年10月25日 (UTC)

應該採用主從消歧義的方式

中文裏面提到抗日戰爭,百分之九十九都是指中國抗日戰爭。現在這樣設消歧義頁,導致無數的連結需要修改。--Louer 01:04 2005年6月16日 (UTC)

這個問題好像前些的南北朝,其做法可以參考。此文章內容可以命名中國抗日戰爭或抗日戰爭。另將其他地方的抗日戰爭放在抗日戰爭 (消歧義)zzz....很睏 (叫醒我) 01:07 2005年6月16日 (UTC)
嗯,南北朝的做法確實值得參考。不過現在還有人(比如User:Sl)建議合併抗日戰爭及抗日戰爭 (各國),並只留下抗日戰爭及中國抗日戰爭兩個條目。所以如果還有好的建議的話最好再討論一下。--Wengier 01:19 2005年6月16日 (UTC)

其他各國的抗日戰爭實在比例太小,如Louer所說,相關連接也大部份是指向抗日戰爭(中國)的。無論是基於中文語言的現實還是wiki的內容,始終覺得應該保留『抗日戰爭』條目特指中國的抗日戰爭,而其他抗日戰爭如有歧義再命名比如『抗日戰爭(東南亞)』。

  • 抗日戰爭(各國)
    • 抗日戰爭--特指中國的。
    • 抗日戰爭(朝鮮)--特指朝鮮的。
    • 抗日戰爭(東南亞)--特指東南亞的。
    • 抗日戰爭(美國)--特指美國的。

其實,在中文中,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戰爭雖然是在抵抗日本的,但是並沒有定義為抗日戰爭吧?例如,美國抗日戰爭?好象沒有這種名詞吧?請大家多問問其他國家中文使用者的意見,否則可能是我們肆意把名字命名給人家。

總之,我認為就是不要自己創造詞彙,wiki畢竟不只是面向我們這幾個在此討論的人,它要讓大多數中文使用者看得懂。如果為了追求文字上表面的中立,而修改一個已經約定俗成的被幾代人接受了的歷史定義,恐怕造成的麻煩比帶來的好處要多的多。所以,建議採用上述命名結構,至於中立的爭議,我們是不是應該多多修改在內容而不是名稱。--★Suchoj (☏) 19:43 2005年6月19日 (UTC)

我覺得可以採用上面的樹型結構很好,NPOV就是要多放觀點的存現,如果有人認為這樣合適,寫上來吧,如果有人認為那樣合適,也寫上來吧,大不了做個重定向就好了。衣水的人 14:35 2006年3月23日 (UTC)
美國沒有「抗日戰爭」這種說法,但東南亞其它國家確實有。其實「抗日戰爭」這詞有三種意思,第一種是特指中國抗日戰爭,即現在的「抗日戰爭 (中國)」;第二種是指東南亞其它國家的抗日戰爭;第三種是以上所有這些國家的抗日戰爭的總稱。另外我們並沒有「創造詞彙」(我上面的留言中已說明過),衹是在對「抗日戰爭」這詞的各種用法進行消歧義。--Wengier 21:39 2005年6月19日 (UTC)

建議參考南北朝

看了大家的討論,覺得目前的抗日戰爭及其消歧義非常之混亂;又看了南北朝的消歧義方法,覺得該條目非常之清楚,如果要投票,我投南北朝模式一票。--Pashan (留言) 21:46 2005年6月19日 (UTC)

參考這種模式我完全支持,不過有一點要注意,那就是因為不像「南北朝」,「抗日戰爭」這詞也可以做為各國抗日戰爭的總稱,而且各國的抗日戰爭之間也是有着密切聯繫的而不是各自獨立的,所以如果完全照搬那樣的消歧義頁可能會造成一些問題。--Wengier 22:00 2005年6月19日 (UTC)
坦白說,其他各國抗日戰爭,甚至都沒有寫,無論是朝鮮的或是新加坡的(二戰時新加坡並沒有建國,何來新加坡抗日戰爭?或者馬來西亞抗日戰爭確切些)。那麼,既然目前存在的其實就只有中國的抗日戰爭,那麼就應該避免橫生枝節,例如南北朝,如果大多數現實存在的定義和連結都是中國的,就沒有必要一定通過各國南北朝轉一下;註明一個消歧義連結,則既清楚又快捷,何樂而不為?--Pashan (留言) 22:07 2005年6月19日 (UTC)


我現在正在寫入各國的抗日戰爭條目,請不要做成「抗日戰爭(消歧義)」,而是做成「抗日戰爭(各國)」這個總「抗日戰爭」條目,首先對這個詞進行總解釋,然後連結到各國的抗日戰爭條目。不像「南北朝」,各國的抗日戰爭是有密切聯繫的,並有一定的歧義,需要進行一個總體說明。--Wengier 22:23 2005年6月19日 (UTC)
辛苦了:)
如果要合併的話,建議保留(消歧義)而不是(各國),因為各國並不能全面詮釋各國家地區不同時期的抗日戰爭,例如,新加坡,抗戰時期不是國家;又例如,東南亞,華人華僑不是國家。--Pashan (留言) 22:24 2005年6月19日 (UTC)
那好吧,就這樣辦。不過不應用「抗日戰爭(東南亞)」這個單獨的條目,而是應該各自分開或者在消歧義頁中總說。--Wengier 22:29 2005年6月19日 (UTC)

嬰兒照片

條目中有一張照片, 是一個嬰兒在鐵軌上啼哭. 那張照片可能是安排的. 我曾在一個報導上看見拍攝這張照片的過程(一段舊的影片), 是為了配合攝影師的要求, 請人將嬰兒抱到鐵軌上再離開... 所以我建議替換其他照片 阿牛 02:00 2005年6月21日 (UTC)

那麼火車站是不是也是配合攝影師而炸的?嬰兒的親人及其他無辜旅客是不是也是為了配合攝影師而被殺的?攝影師選擇拍攝角度是難免的,但是,他沒有製造虛假的事實,他的鏡頭在記錄史實--那些侵略者製造的悲慘歷史瞬間。--Pashan (留言) 11:00 2005年6月21日 (UTC)
see here[1]--肉絲跑蛋 (留言) 18:10 2005年6月21日 (UTC)

蘇聯

目前新加入的大段關於蘇聯在抗戰中行為的文字,我認為應該單獨列條。否則每個跟中國抗戰有關係的國家都可以寫出這麼一大段來,就沒完沒了了。

另外,對各國抗戰期間對華對日態度,我們應該有一個客觀的評價。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利益考量,在中日戰爭成為世界大戰一部分之前,沒有理由要求各國直接一定要支持中國抗戰。不管各國援華後面有多麼複雜的背景,是不是全心全意,別人總歸在中國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提供幫助了。就算不感謝,至少也不應該在一小段提到援助的文字後面就加上幾大段對其「險惡用心」的分析。我以為這才是我們應有的氣度。(這樣的分析應該單獨進行。)至於因為意識形態,單方面抹煞美國的幫助,或是抹煞蘇聯的幫助。就更不應當了。--louer (talk) 15:45 2005年6月23日 (UTC)

確實如此,當時世界的局勢本來就非常複雜,各國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就不得不犧牲自己盟國的利益,或者「背信棄義」,所謂「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斯言善哉。所以,不管美國、蘇聯還是英國,只要他們出於本國利益而幫助過我們,我們就應該感激,至於他們什麼目的,我們可以少說,因為我們得到了我們所得到的。--冰封沙漠 要發飈請找我:-) 16:01 2005年6月23日 (UTC)

請認真考慮一下這個條目的命名和內容

我認為現在消歧義形式的命名和由此產生的一系列「抗日戰爭 (xx)」條目有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第一,在消歧義頁面抗日戰爭中列出的一系列命名在當地的語境中是否真實存在。在不使用中文的地區比如緬甸,對當地在二戰的歷史陳述真的是叫作「抗日戰爭」嗎?

第二,抗日戰爭這個條目究竟是要表達什麼內容。在中國領土上抗擊日本侵略的戰爭?中國參與的抗擊日本的戰爭?華人參與的反抗日本的戰爭?還是全世界反抗日本的戰爭?或者,僅僅是現在存在於各地對於那場戰爭的體驗?(比如新加坡在二戰時並不是一個獨立行為的實體,建立抗日戰爭 (新加坡)這樣的條目是不是有必要)。

第三,二戰遠東戰場是一個整體,也許大陸戰場、太平洋戰場的聯繫不是那麼直接。但是像現在這樣分成中國、馬來亞、緬甸、新加坡有必要嗎?這樣能準確的表達當年戰爭的線索和事實嗎?請大家考慮。

我有一點感想。百科全書的編寫最終的目的還是高質量的條目,NPOV等等準則最終都是為了這個目的,它們是保證高質量條目的手段而不是編寫條目的目的本身。我感覺前面的討論裏面,是不是過多的考慮了這些準則,而忽視了如何保證條目本身質量——至少要保證條目敘事的邏輯性和連貫性。條目的內容擴充了,可以修改條目的標題使它更合身。可是反過來,因為條目的命名有POV爭議就分割原來還有些邏輯性的內容,製造一些可能並不存在的表述來滿足「平衡性」,是不是有點削足適履了?--Alexcn 17:06 2005年6月27日 (UTC)

我也又類似的疑慮。在試圖消除「中國中心」的同時,是否又落入了「華人中心」的陷阱。東南亞各國的非華族,也這樣稱呼嗎?事實上,東南亞各國非華族對二戰的態度都是個問題。比如我所知道的,緬甸人民在二戰初期是支持日本,反對英國及其盟友中國的。--louer (talk) 17:20 2005年6月27日 (UTC)
緬甸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國家,其對日本的態度一變再變。一開始緬甸獨立人士(非所有緬甸人民)確實是支持日本的,不過後來又轉向同其他緬甸人民一起支持英美,抗擊日本。--Wengier 17:23 2005年6月27日 (UTC)
其實這是不少東南亞國家的一種普遍心態(還有比如越南)。英國,法國,日本,中國對於他們來說都是帝國主義,二戰於他們而言,是帝國主義之間的戰爭,而他們要乘此機會或得民族獨立。所以什麼時候「抗誰」純粹取決於形勢。--louer (talk) 17:31 2005年6月27日 (UTC)
緬甸、菲律賓、馬來亞、新加坡,還有越南、印尼等等,是不是戰爭中的一方呢?這些國家當時都甚至沒有獨立。比如抗日戰爭 (菲律賓)明顯是指菲律賓反抗日本的戰爭。可是事實是菲律賓當時是美國殖民地,日本的作戰對象是美國軍隊。印尼是荷蘭殖民地,中南半島是法國的殖民地,馬來半島是英國殖民地,等等。在戰爭中只有各個戰場,作戰雙方是日本軍隊和盟國軍隊。即使要分開來寫,也要按照當時的相對對立的戰場來劃分,而不是現在的國家疆域。--Alexcn 17:33 2005年6月27日 (UTC)
現在的條目倒不是按照目前的國家疆域來劃分的,比如「馬來亞」現在就不是國家。不過我同意louer提到的「華人中心」問題,因為當時主要是東南亞各地的華人提出「馬來亞抗日」、「星洲(即新加坡)抗日」、「緬甸抗日」等概念的(這些概念當時就確實在華人中存在)。其它民族的真實想法則未可而知。--Wengier 17:38 2005年6月27日 (UTC)
「抗日戰爭」是華人用詞,是華人世界的體驗,所以它本來就是NPOV的。如果條目按照條目名稱的意涵來寫,主要寫中國和華人體驗到的戰爭,其實是可以相當程度的避免BPOV的。問題是我們把「抗日戰爭」的意涵向外拓展了,用到了非華語世界上,試圖也用抗戰來描述其他地域的戰爭體驗,所以有了抗日戰爭 (緬甸)這樣的條目。我們都感覺到這個條目有BPOV的問題,我覺得實際上BPOV產生的本身在於我們對抗戰意涵的過分外延,而不是缺乏名稱的平衡性。所以建立消歧義無助於使我們的表述NPOV。只有還原「抗戰」這個詞的語境才能比較妥當的解決BPOV的問題。 我的意見是抗日戰爭主要記錄中國和華人參與的二戰歷史,另外還需要一個條目綜述整個二戰遠東戰場,就像第二次世界大戰那樣。這樣各個戰場和各地人民的活動都可以公平的記述。--Alexcn 17:46 2005年6月27日 (UTC)
Wengier兄,我們先跳出我們亞洲的立場。請想想,在我們的認識裏面,二戰的歐洲戰場最多只是分成東線、西線、北非等幾個戰場。我相信在波蘭、法國、比利時、挪威等等國家都有類似於你提到的「馬來亞抗日」「星洲抗日」這種說法,但是我們不會去把它們單獨看待的。--Alexcn 17:54 2005年6月27日 (UTC)
「抗日戰爭」這個名詞本身並非NPOV,衹是華人中對此戰爭存在的一種中文叫法而已。Alexcn,其實我對你那樣做並不反對,衹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第一,還原「抗日戰爭」後,可能又會出現以前那樣的情況,即以中國為主,其他地方的抗日完全變成了點綴而已(還要考慮到現在的維基中文用戶以中國人為主)。第二,現在的「抗日戰爭 (中國)」條目已經相當長,將中國與其他華人的行動合並後會更長。第三,由於「抗日戰爭」這個詞對於不同地方的人來說有不同的理解,我擔心可能會再次像以前那樣每次一改動又出現各種反對聲音。所以,如果要對條目進行比較大的修改的話還請謹慎一點為好,望成功,或者再聽聽其他人的意見。--Wengier 18:06 2005年6月27日 (UTC)
「抗日戰爭」是華語世界的說法,所以用到華語世界之外的地方就會有NPOV的問題了。我的意思是把抗日戰爭這個詞的內涵局限在華人的世界,只寫中國戰場和華人抗日的事件,而不是用這個詞指代二戰在遠東的所有事件。對於遠東戰場,我建議新建第二次世界大戰遠東戰場把中國、朝鮮、東南亞太平洋戰場的內容都包括進去。條目大改應該再等幾天,等討論成熟以後大家一起修改如何?--Alexcn 18:17 2005年6月27日 (UTC)
那行,同意您的意見,等討論成熟以後大家一起修改。不過「第二次世界大戰遠東戰場」這個條目名詞本身似乎有待商榷,也許有更好的名稱可以指代當時二戰時在遠東和太平洋戰場的所有事件的。比如日本就存在大東亞戰爭這樣的統一叫法,那中文中有較好的對應名稱嗎?--Wengier 18:28 2005年6月27日 (UTC)
名稱還請大家討論。不過我以為你說要找一個中文表述跟大東亞戰爭對應,這種說法是非常非常不妥的。--Alexcn 04:35 2005年6月28日 (UTC)
當然,我並不是說要找一個中文表達跟大東亞戰爭對應,衹是希望大家能想出一個比較好的能表達出並指代二戰在遠東和太平洋戰場上的所有事件的名稱來,試着給大家一點這方面的啟示。您可能誤會了。--Wengier 04:38 2005年6月28日 (UTC)

難民

英文版的說是9500萬難民:In addition, the war created ninety-five million refugees.

中文版是90萬。

到底哪個對?--wooddoo (呼…) 10:22 2005年7月1日 (UTC)

英文版應該是對的,中文版最初也是這個數字。也是後來被破壞了。看來有人持續的惡意破壞此頁面。希望大家多多關注。--louer (talk) 14:29 2005年7月1日 (UTC)

抗日戰爭名稱之由來

條目中說"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稱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簡稱抗日戰爭。",抗日戰爭在民國時期就有了吧?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之說,很奇怪。--Pashan (留言) 21:11 2005年8月29日 (UTC)

抗日戰爭之各地稱呼

Alex兄: 抗日戰爭是一個不應該屬於某個國家的專有名詞。

「把中文世界的表達強加到其他地區的表述,有些不尊重當地人民」,對於你這句話,我看了我真的很生氣!難道你在說我不是馬來西亞人嗎?你也好像在說我不是中文使用者!只有中國人才是中文使用者!我鄭重的說一次,我的母語是中文!我是100%土生土長,在馬來西亞受教育的馬來西亞人!請你尊重這裏各地的中文使用者,不要把其他地區的中文使用者當作不是該國家的人民。請你避免中國中心!在馬來西亞,我們也一樣叫的抗日戰爭,我們的教科書就是這樣寫的。在新加坡也一樣,也是這麼稱呼的。所以你絕對不能「說強加到其他地區」,這本來就是我們這些國家的歷史,何來的強加!我們本身自己也這麼稱呼!我們的歷史書是我們自己寫,不是使用中國教科書!也不是請中國教育部幫我們寫的。。。所以不存在強加的謬論,如果按你的邏輯把「抗日戰爭(中國)」=「抗日戰爭」,那才真的是不尊重當地人民,因為這樣的做法讓我覺得你在說馬來亞是中國的一部分,所以馬來亞的抗日戰爭要放在中國的抗日戰爭下。

這裏是維基百科,名詞不應當屬於某個國家專有的!除非那個名詞本來就是專門指那個國家的東西。當一個名詞出現在不同國家時或該名詞是一個廣泛的名詞,我們不應該將該名詞「國有化」,也不應該將名詞「狹義化」給某個國家使用。你現在說「抗日戰爭」等於「抗日戰爭(中國)」我覺得你的行為等同在將中文「中國私有化」!這樣的行為就是中國中心。

關於你說,「進行戰爭雙發的只是宗主國軍隊和日軍」,可見你不太了解英屬馬來亞和英屬新加坡的實際歷史!雖然是殖民地,但不代表當時這裏的人沒有自己的國家!一個國家不一定要在自己人民統治下才算一個國家。日本當時侵犯東南亞,對這裏的人而言,仍然是侵犯本國的領土,而非英國的領土,當然英國人認為是他們的領土被侵犯,但是這裏的人並不這麼想!另一方面,當時在英國軍隊裏,就有不少馬來亞和新加坡人參戰!所以不管你認為是誰的領土被侵犯,反正在參與反抗日本的戰爭中,就有一大部分的人是來自馬來半島和新加坡島。這點無論是在英國歷史或是馬來西亞歷史或是新加坡歷史。。都是沒有爭議的。

請看看一下東南亞各國的抗日戰爭:

戰爭的定義不一定要宗主國對侵犯國。。也可以是人民對侵犯國的戰爭,或是人民對人民的戰爭!!!只要兩方有敵意,並且發生戰鬥,就是戰爭。

最後,希望你可以跳出以中國作為中心來看抗日戰爭。也希望你將來在編輯的時候避免將某個詞彙「國有化」。因為這是非常不公正的。不管你的理論多麼強力,特別將一個屬於大家的名詞「國有化」是對中文的一種傷害。請記得中文不是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人在使用。看看英語這個國際語言,名詞就是名詞,不會特別將某個名詞「國有化」或保留給某個國家,所有的事情都必須以非常明確的形容詞來說明!「抗日戰爭」一詞從字義上來看,不代表任何國家,如果將「抗日戰爭」國有化,是對中文發展成世界語言過程中的一種傷害,暫不論是否對其他國家的人公不公平,但是從語言學角度來看,這種做法同時也在將一個名詞「模糊化」,已違背了維基百科的精神。--阿仁 16:09 2005年8月30日 (UTC)

回阿仁兄。看到你很生氣,我也很難過。不過請你不要急着給我戴「中國中心」的帽子。
也許你能注意到,我說的是把「抗日戰爭」這個名詞從「中文世界」(不是中國)推廣到其他地區是不合理的。也許你我對「中文世界」的理解不一致。你並沒有提到緬甸、朝鮮、菲律賓有「抗日戰爭」的說法,我也沒有說在東南亞沒有,是不是?我的觀點分成兩部分。首先,對於中文世界之外的緬甸、朝鮮、菲律賓,並沒有這樣一個「抗日戰爭」的表述,我們生造一個,不合理。另外,對於東南亞的情況。南洋有很多華人,這就是我用「中文世界」而不是「中國」的原因。請注意,我持的觀點是東南亞的情況不應當「一國一條」,理由是割裂戰爭的進程和內在的邏輯,而不是前面對於非中文世界的「不存在表述」的理由。我建議將東南亞的戰爭寫在一個條目當中,或者作為「太平洋戰爭」的重要一章,裏面提到當地「抗日戰爭」的情況。
另外,我不會以中國中心的立場討論問題。我提出合併條目的目的,完全是為了條目質量考慮。因為我相信是條目的質量,而不是維基的NPOV這個「政治正確」的準則是第一位的。在這裏,我認為抗日戰爭(朝鮮、緬甸、菲律賓)是因為政治正確傷害到條目質量的例子。而東南亞的情況比較複雜,我前面沒有把他和前三者分開,傷害到了阿仁兄的感情,在這裏道歉!--Alexcn 05:04 2005年8月31日 (UTC)

我接受你的道歉。

回歸正題。關於朝鮮和緬甸,我不清楚他們的歷史。所以無法回答你的問題。但我不清楚,並不代表它是否存在,我認為需要查證。對於菲律賓,就我從英文版所知,菲律賓的確有抗日戰爭。另外,關於當時很多這裏的華人仍持中華民國國籍的問題。必須聲明,不是全部的華人都擁有中華民國國籍,舉李光耀這個例子最明顯,他沒有中華民國國籍。他持的就是英屬新加坡的「國籍」。當時很多馬來亞和新加坡人確實有中華民國國籍,但是同時也有很多人持有馬來亞或新加坡的國籍。也有很多人兩者都有。這也就是為什麼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獨立後立法規定,要做馬來西亞或新加坡公民,必須放棄其他國籍,這條例主要是針對當時擁有兩個國籍的人。另一方面,我必須強調,當時抗日的人不只只有華人或華僑。還有很多種族也加入抗戰行列。尤其是印度人。所以不能說新馬抗日只有華人在干,其他種族也有份。

對於你說的東南亞抗日戰爭歸為一類的說法,我堅決反對。東南亞有11個國家。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國情。如果中國有個條目,其他國家也可以。而且現在是因為沒有人去寫東南亞各國的抗戰情況,所以才那麼少東西。要是真的寫起來,絕對不是三言兩語可以完的。你參考英文版的抗日戰爭(某某國)你就明白我的意思了。到頭來還是需要分開。

我認為主要干條目好像「太平洋戰爭」這個條目,可以大略介紹各國的情況。但是,如果要說到每個國家的詳細情況。一個條目是不夠的。必須分開來寫。而分開來之後,就是像現在的「抗日戰爭(某某國)」了。至於好像朝鮮這個國家是否使用抗日戰爭,的確值得思考。或許應該先了解韓國和朝鮮的情況,以及當地人是怎麼稱呼的才來定案。

抗日戰爭的表面詞義就是,某個國家的人民或政府以武力反抗日本佔領該國的行為。所以,除非那個國家的政府和人民都沒有反抗。否則,那個國家就有「抗日戰爭」的存在。--阿仁 12:48 2005年8月31日 (UTC)

抗日战争的表面词义就是,某个国家的人民或政府以武力反抗日本占领该国的行为。所以,除非那个国家的政府和人民都没有反抗。否则,那个国家就有“抗日战争”的存在
你對抗日戰爭的定義我實在無法同意。按照同樣的邏輯,蘇聯的衛國戰爭在中文維基豈不是要寫成「抗德戰爭」了。你也承認朝鮮的情況值得思考,但是請想想,朝鮮的情況和你說的東南亞11國又有什麼不同?那裏沒有反抗嗎?在韓國的網站上只提到「獨立戰爭」、「獨立運動」、「武裝抗日鬥爭」,搜索整個網站,沒有「抗日戰爭」的說法。而且,你說的東南亞11國當時又在哪裏?我知道你說的是不同的地區,可是,如果他們屬於同一個東南亞戰場,為什麼不寫在一個條目裏面?如果他們又各自不同,為什麼又一定得用同一個名字「抗日戰爭」?這是矛盾的。
另外,你也提到在東南亞抗日的不只是華人,那麼請問,其他人對那場戰爭怎麼稱呼?為什麼一定要採取華人的說法,這樣就一定公正嗎。--Alexcn 10:37 2005年9月4日 (UTC)
如果你覺得可以給一個這樣的稱呼,可以阿,我想。「抗德戰爭」在語法上也是沒有問題的,NPOV就是由若干POV達成的平衡。衣水的人 14:53 2006年3月23日 (UTC)
我也同意Alexcn關於東南亞11國合併到一個條目的看法,首先因為當時並沒有獨立的東南亞11國,以現在的國家劃分情況去分類當時有失妥當。其次日本在東南亞的戰爭也不是依照不同國相割裂的,而是一個整體,就好比德國佔領歐洲的過程,從波蘭到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都是一氣呵成,一個整體,很難割裂成不同的條目。對於這種大規模的戰爭竊以為還是按照大的戰區分類較好,例如歐洲戰區、東亞戰區(其實主要就是中國)、太平洋戰區等,至多把東南亞從太平洋戰區獨立出來,如果再要從東南亞戰區裏面分出11個小條目,實在是......咳咳。這樣說來我老家常熟也可以寫一個條目抗日戰爭 (沙家浜)^_^;另外關於名稱我倒覺得不必太較真,但是有一點,我不能同意「戰爭的定義不一定要宗主國對侵犯國。也可以是人民對侵犯國的戰爭」國與國和國與殖民地還是不一樣的,對於殖民地來說,如果日本勝了不過就是換了一個殖民者,難道英法殖民者就不是侵犯國?他們只不過是早一步而已,他們先下手就為強,日本後下手就該遭殃?對於前面的殖民者的反抗就叫獨立戰爭獨立運動,對於後來的殖民者就叫抗日戰爭?邏輯上明顯不中立,厚此薄彼,如果按照公平的原則,要是有抗日戰爭xxx也該有抗法戰爭抗英戰爭,如果那些叫xxx獨立運動,那對日也應該叫xxx獨立運動,否則就等於在暗示英法的殖民統治是合理的,是代表當地人民利益的,只有日本才是在侵略!--3dball 11:36 2005年9月4日 (UTC)
可以按一個大的戰區進行表述。但考慮到維基的當世應用,分成若干國未嘗不可。不必一刀切,怎樣描述好就怎麼辦。你說的「關於名稱我倒覺得不必太較真」我覺得挺對。呵呵,這個討論已經過去很長時間了,已經確定了方案。但還是想評述一下你的意見。衣水的人 14:53 2006年3月23日 (UTC)

應該按照中立的事實來寫

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時期的總體政策是「一分抗日,二分打頑,七分發展」。中共最高領袖毛澤東也指出了中共對於抗日的統一認識:「一些同志認為日本佔地越少越好,後來才統一認識:讓日本多佔地,才愛國,否則變成愛蔣介石的國了」(《廬山會議實錄》(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第182頁)。有出處的實際情況絕不應該被掩蓋或者篡改,如果處處有問題可以指出來。歷史要用良心來寫。 --Wikinu 16:20 2005年9月16日 (UTC)

[2]中沒有找到你的引用出處。為什麼有的人總拿意識形態說事呢?--61.237.234.209 16:39 2005年9月16日 (UTC)
這本書到底幾頁?2頁?20頁?200頁?。。。?毛澤東這短段話可是「國家機密」,怎麼能隨便泄漏?新聞出版檢查部門應該承擔傳媒控制不力罪 Haizitan 17:13 2005年9月16日 (UTC)

不過有一點肯定是事實,毛澤東領導的中共軍隊肯能不愛蔣介石領導的中國,他們的任務是要「武裝保衛蘇聯」,《蘇日互不侵犯條約》蘇俄儘管對包括滿洲地區在內的中國主權和利益造成了嚴重的侵犯,但是毛澤東還是樂意做老毛子的狗腿子,這就很對不起國人了 --愛國者

抗日戰爭是誰打的?

我建議刪除這一條,答案一目了然,中國抗日是在中國共產黨和中中國國民黨的領導下進行的,一個在正面戰場,一個在敵後,雙方都付出了巨大的犧牲,這是任何人都不能否認的。國民黨的郝夢領,張自忠都是民族英雄。共產黨的楊靖宇,左權也都是錚錚鐵漢。抗日缺了誰都不行。我們不能不顧事實,非說誰抗日,誰不抗日,這都對不起雙方長眠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的勇士。我們不能這樣。我想這才是真正的客觀中立。現如今,台灣的紀錄片《一寸山河一寸血》加入了中共抗日的內容,中國大陸最近播放的紀錄片《抗日》也加入了國民黨抗日的內容。這說明雙方都開始承認對方的抗日功績。在雙方都比以前客觀的情況下,我們還在這裏爭什麼,客觀的表現兩黨的艱苦卓絕的抗日鬥爭是本條目的。而「抗日戰爭是誰打的?」這樣的偽命題我們應該刪除。--Cys 10:35 2005 年9月17日 (UTC)

支持刪掉這一節。維基百科只需要記述事實,類似於「誰打的」這樣的主觀評判應該由讀者自己根據條目的內容去判斷。--Alexcn 10:45 2005年9月17日 (UTC)

抗日戰爭是誰打的這樣的話題的確沒必要放在條目中。可以把有關方面的表面態及實際方針的真實情況寫到有關部分去。儘管中共總體的方針是令人失望的,但是共黨黨員也有愛國不唯蘇聯命令及一己私利而存的。凡是抵抗侵略的國人,都是民族英雄。由於現在中國依舊是中國共產黨一黨專政,所以在這裏要有中立的觀點,很多的謊言就不要寫進去了。另外,可以將有關部隊的作戰、傷亡情況寫完整點。 --218.81.95.233 02:37 2005年9月18日 (UTC)

關於張學良

本條目寫的關於九一八是張學良下命令不抵抗的,這本身沒有錯,但我覺得應當寫當時中央政府的態度,張到底是執行中央的命令還是違背中央的命令,這對於蔣介石和張學良這兩個歷史人物的評價都挺重要的。在維基蔣介石這個條目中,認為是張學良自己下的命令。但應該有其他的證據,經歷着一事件的人很多,也應有其他人的說法。不知我的提議對否?--219.147.57.89 08:12 2005年9月19日 (UTC)

質量提升計劃

*移動自Wikipedia:条目质量提升计划/票选主题

在《張學良世紀傳奇(口述實錄)》(唐德剛記錄、王書君著述)的第四十五章中 張對唐德剛教授說: 我要鄭重地聲明,就是關於不抵抗的事情。九一八事變不抵抗……那個不抵抗的命令是我下的,說不抵抗的命令是中央的命令,不是的,絕對不是的。

中華民國的衛國戰爭

 抗日战争就是亚洲第一共和,大中华民国的卫国战争。

支持

  1. Alexcn
  2. 中原俊男 11:21 2005年2月3日 (UTC)
  3. vankey
  4. 咕咕咕 07:13 2005年6月19日 (UTC)
  5. Droxiang 17:26 2005年7月4日 (UTC)
  6. 瀑布汗 瀑布屋 16:11 2005年7月22日 (UTC)
  7. 大維 10:34 2005年7月31日 (UTC)
  8. 歸去先生 12:49 2005年8月9日 (UTC)
  9. Realwonder 12:23:30 2005年9月20日 (UTC)

反對

  1. 其實我並不反對提升原先的抗日戰爭 (中國),但是無奈這個條目已經變成了消歧義條目,原先的投票已經無效了,而消歧義條目本身又無太大提升必要。--這個人很懶,什麼也沒留下:D Image:Nomorecommunism.gif 10:49 2005年7月31日 (UTC)
  2. --百無一用是書生 () 11:24 2005年9月20日 (UTC)
  3. --Blauncher 05:28 2005年9月28日 (UTC)

評論

  • 現在的內容太雜亂,而且沒有條理。建議在現有材料的基礎上擴充內容、明晰結構,爭取達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水準。--Alexcn 08:08 2005年1月26日 (UTC)
  • 今天聽別人說正在準備抗戰勝利60周年的材料,才想到就要到來的8月15日正是60周年紀念日。我推薦他到這裏來找些資料,才發現這一題材還不完善,還有很多擴充的餘地。正想提議,發現原來已經列入條目質量提升計劃中了,還有這麼多人的支持。了解這一方面的人會比較多,感興趣的人也比較多,把條目質量作大的提升也算咱們中文維基百科對抗戰勝利60周年的獻禮吧。--大維 10:42 2005年7月31日 (UTC)
*移動結束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

看了對話頁的關於條目名稱的討論之後,原本以為行文里不會出現這類有分歧的用語,但還是出現了,就是這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這有同盟國中心嫌疑哦!!應該統一用「第二次世界大戰」吧?Fugu 02:29:33 2005年10月23日 (UTC)

平型關戰役

有關平型關戰役的爭論很多,能否把多方面的意見全部寫進去呢?

還有,怎麼不能註冊用戶?


  • 你可以去平型關戰役這一條目中去補充,沒必要把所有相關信息都嫁到抗日戰爭這一個條目里。否則光這一個條目就可以寫成一本書了。

Iamdavidtheking 07:08 2005年12月24日 (UTC)

戰役列表

戰役列表有問題,什麼是「我方」?是說中國方面咯?還是指日本方面? 另外,共產黨軍所打的大部分均為游擊戰,比如反掃蕩、反清鄉之類的,不知道這算不算?另外,殲滅日方有生力量不一定得用大的戰役來表現的。說實話,國軍在前期表現很好,但後期的技戰術水平就不敢恭維了。--冰封沙漠[[user_talk:楓...秋絮|要發飆請找我]] 08:18 2006年3月21日 (UTC)

歷史

這條目寫的實在很令人不敢恭維,全篇幾乎延續了「抗戰是共產黨打的,國民黨一點都只會礙事」的口吻。如果可以,我想請有心的人,能夠考量據其他語言版的維基來增修。--winertai 17:37 2006年5月13日 (UTC)

拜託,不要再在傀儡政權的名字前面加上偽字,這有違中立原則的,這幾天我在維基單是替各位刪去那些偽字都不知花了幾多時間Desmondsham 19:55 2007年1月18日 (UTC)

太多空白頁了

真是汗顏,英文維基百科在這項目上的資料遠超過於中文維基

我打算擴展所有空白頁和小短篇, 希望有人能跟我一起 呵呵

優良條目評選

移動自「Wikipedia:優良條目評選

英文版的資料比較整齊及有條理

英文版的資料比較整齊及有條理--Lmmnhn 07:00 2006年10月3日 (UTC)

更改地圖

開頭地圖有問題,將麥克馬洪線視作確定邊境有違中立。東北虎 02:37 2006年10月19日 (UTC)

再次提醒。東北虎 07:28 2006年10月23日 (UTC)

wiki上的邊境線以實際控制線為準,這沒什麼不中立的。不過,不知道當時的實際控制線是不是麥克馬洪線。--的的喀喀湖上的幽靈(talk to Louer) 00:21 2006年10月24日 (UTC)
wiki的中立政策並不意味着地圖只標實控線。客觀中立是說,客觀事實以及客觀存在的各方觀點(要求可查證、非原創研究)都要公正的反映出來。既然英國1914年主張麥克馬洪線(作為盟國,英國當時是否還提出這個問題是個疑問),而中國政府一向拒絕承認此線,這兩種觀點只有都表現出來才是中立。和是否實際控制無關。--Alexcn 03:04 2006年10月26日 (UTC)

誰說本站上的地圖是以實際控制為標準?如果真按實際控制那整個西藏都不在民國政府實際控制下。實際控制限與國界線在標識上應有區別。東北虎 04:55 2006年10月25日 (UTC)

再次提議。東北虎 16:51 2006年11月10日 (UTC)

第二次優良條目評選

以下內容由Wikipedia:優良條目候選移至

  • 抗日戰爭 (中國)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分類:戰爭與軍事 - 戰爭--沙田友 17:09 2006年11月27日 (UTC)
    • (+)支持--惡德神父 02:50 2006年11月28日 (UTC)
    • (!)意見,對於這樣一個大型的條目,所列參考資料的數量太少了。--長夜無風(風言風語) 04:49 2006年11月28日 (UTC)
    • (-)反對--百無一用是書生 () 09:28 2006年11月28日 (UTC)
    • (+)支持--蜜蜂 (Talk) 09:35 2006年11月28日 (UTC)
    • (+)支持--Onsf 16:07 2006年11月29日 (UTC)
    • (-)反對,不是舊事重提,光是條目名稱就多有爭議。--winertai 02:51 2006年12月1日 (UTC)
    • (+)支持,有爭議的條目太多。但查閱者會輸入這一詞條來檢索,就該提供之。條名爭議可在本文說明。洛卡其 05:11 2006年12月1日 (UTC)
      • (:)回應,呵呵,不是抬槓,我想任何一個場所,沒有多少人會用「抗日戰爭 (中國)」來檢索這條目。你是嗎?--winertai 06:49 2006年12月1日 (UTC)
      • (:)回應,呵呵,不是重新定向了嗎?這條只寫中日部分,法屬越南和英屬緬甸也有抗日戰爭,條名是可以精確一點。洛卡其 09:48 2006年12月1日 (UTC)
    • (+)支持--Iflwlou 18:31 2006年12月2日 (UTC)
    • (-)反對,理由如下:
      • 命名—即「抗日戰爭 (中國)」本身就有問題,在中立上應該用第二次中日戰爭(參考英文版)
      • 稱呼—日本軍閥是甚麼意思?很明顯是貶低日本軍(即使是侵略國),即不中立。
      • 缺少—戰役列表中多為空白,可以的話可暫時隱藏。
      • 文獻—參考文獻太少(一個),以及參考資料不全面(中國側)。
      • 評價—歷史評價太短,令文章「有頭威,無尾陣」。
      • 還有其他關於中立上(主要是地方觀點)及證據上(嚴重欠缺)的問題,不在此一一指出。

但,這條目在分段、文字、條理上都不錯,如果能修正是一條好條目。 --すぐる@武蔵 17:05 2006年12月3日 (UTC)

第三次優良條目評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