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愛因斯坦-波多爾斯基-羅森佯謬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優良條目愛因斯坦-波多爾斯基-羅森佯謬因符合標準而獲列入優良條目。如有需要,請勇於更新頁面如條目不再達標可提出重新評選
2015年4月24日優良條目評選入選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優良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物理學專題 (獲評優良級高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物理學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物理學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優良級優良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優良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高重要度

看不太懂的部份[編輯]

在「歷史」一段有提到,「薛定諤覺得,愛因斯坦已經捉到了量子力學的燕尾。」,其中的燕尾連結到燕尾服,但這一句不論其最後一個詞是燕尾或是燕尾服,我都看不太懂意思,不知是否可以有人解惑?--Wolfch (留言)-歡迎擴充基礎條目 2013年9月29日 (日) 06:48 (UTC)[回覆]

這句話是來自於Kumar的著作《Quantum: Einstein, Bohr, and the Great Debate about the Nature of Reality 》第313頁,「Shortly after the EPR paper appeared in print, Einstein received a letter from Schroedinger:"I was very happy that in the paper just published in Physics Review, you have evidently caught dogmatic quantum mechanics by the coat-tails"。」更通俗地說,愛因斯坦已捉到了正統量子力學的小尾巴了!再嚴重地說,愛因斯坦已捉到了正統量子力學的要害了!但是,後來物理學者做實驗檢測證實量子力學的預測正確。再好的理論,沒有實驗支持,也是惘然的。這句話的翻譯可能不甚令人滿意,不知您有沒有甚麼更好的建議?謝謝批評,請多指教!--老陳留言2013年9月29日 (日) 13:45 (UTC)[回覆]
我在想這一句也許可以改為「薛定諤覺得,愛因斯坦已經發現了正統量子力學的缺陷之處。」,不知您認為如何?(PS有關量子力學,我也只能在這類無關理論的文句上提供建議呢:P)--Wolfch (留言)-歡迎擴充基礎條目 2013年9月29日 (日) 14:04 (UTC)[回覆]
我覺得您的建議很好,因為這悖論主要是在指出量子力學並不完備。但是,大師薛定諤的思慮更為週詳縝密,他很可能想到了一些我們平常人尚未想到的問題,如果直接這樣翻譯大師的話語,他所想要透露的信息恐怕會被遺漏。愛因斯坦提出的悖論很可能是量子力學的缺陷,也可能更為奧妙,可以開啟一扇新的大門。我覺得,這句話可以這樣修改:
"薛定諤表示,愛因斯坦可能已經捉到了量子力學的燕尾。在燕尾服的後下端有一片被剪開的布,形狀像燕尾一般,稱為「燕尾」,在這裏,燕尾象徵的可能是量子力學的缺陷。"
不知您的意見如何?--老陳留言2013年10月1日 (二) 04:52 (UTC)[回覆]

優良條目評選[編輯]

愛因斯坦-波多爾斯基-羅森佯謬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分類:物理學,提名人:老陳留言2015年4月17日 (五) 05:44 (UTC)[回覆]

投票期:2015年4月17日 (五) 05:44 (UTC) 至 2015年4月24日 (五) 05:44 (UTC)
(:)回應,謝謝建議!已翻譯出來了。--老陳留言2015年4月17日 (五) 23:40 (UTC)[回覆]
  • 不符合優良條目標準:1、維基百科不是教科書:「甚麼是物理實在?愛因斯坦特別注意到物理實在與物理概念的區分:物理實在是物體的客觀性質,跟物理理論、物理理論內含的物理概念無關。物理概念必須客觀地對應物理實在。通過物理概念,人們可以了解物理理論所描述的物理實在。」「甚麼是完備性?舉例而言,假設一本字典聲稱收集了所有中文單字,這字典對於中文單字具有完備性。現在,某化學實驗團隊又發現了一種新化學元素,為此,特別設計了一個新單字來標記這新化學元素,但這個新單字並不在這字典內,因此,這字典對於中文單字不再具有完備性。」條目行文仍然像以往的所有物理條目一樣,字裏行間處處可見到這種老師在課堂上般的教導,這樣的內容無論多麼有用和重要,都只適合放在姐妹計劃維基教科書,而不是維基百科。「在EPR論文發表之前,測量時常被視為是一種物理攪擾,直接作用於被測量系統[來源請求]。例如,測量電子的位置可以想像為照射一束光波於電子,這會攪擾電子,造成電子位置動量的不確定性[來源請求]。在談述量子力學的科普文章裏,時常會遇見這類解釋[來源請求]。」--7留言2015年4月17日 (五) 09:29 (UTC)[回覆]
(:)回應,謝謝您的批評!已刪除了這兩句話。對於第二個問題,或許以下引述可以解釋您的質疑:"[Bohr] had relied on disturbance to undermine Einstein's previous thought experiments by demonstrating that it was impossible to know simultaneously the exact momentum and position of a particle because the act of measuring one caused an uncontrollable disturbance that ruled out an exact measurement of the other. Bohr knew perfectly well that EPR did not seek to challenge Heisenberg's uncertaninty principle...",參考來源:309。--老陳留言2015年4月17日 (五) 22:06 (UTC)[回覆]
(:)回應,謝謝建議!
  1. 已翻譯出來了。
  2. 可能有瑕疵:
  3. 已刪除了。--老陳留言2015年4月17日 (五) 22:33 (UTC)[回覆]
(:)回應,這是繁簡轉換問題,應該是愛波羅悖論。網絡搜索結果在這裏。--老陳留言2015年4月19日 (日) 22:46 (UTC)[回覆]
15支持,1反對,入選。--59.39.127.26留言2015年4月24日 (五) 06:51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