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張世惠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張世惠(1898年—1941年5月),字澤生,河北河間人,中華民國陸軍第14集團軍參謀處少將處長,1941年5月在中條山戰役中被日軍俘虜後不屈,殉國成仁,時年43歲。[1]

生平

[編輯]

1898年,張世惠出生在河間縣(今河間市)的一戶農民家庭,因家貧投軍為生,先入學袁世凱開辦的陸軍模範團第2期,陸軍模範團解散後進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期間與同學劉茂恩結為好友。[1]

1919年3月,張世惠進入陸軍第24師任見習官,後歷任該師第96團連長、第48旅少校副官等職。1924年,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24師被國民軍打敗,張世惠不願為國民軍效力。彼時劉茂恩任職鎮嵩軍,在劉茂恩的極力舉薦下,張世惠進入鎮嵩軍。北伐戰爭後,鎮嵩軍被改編為第11路軍,張世惠此時任總指揮部副官處處長。[1]

1936年10月,張世惠被劉茂恩(時任第15軍軍長)調到第64師第191旅任副旅長。1937年10月,張世惠隨第15軍參加忻口戰役,因作戰英勇兼任第382團團長。1939年,劉茂恩升任第14集團軍總司令,在其保舉下,張世惠升任集團軍少將參謀處處長。[1]

1941年5月,張世惠隨軍參加中條山戰役,與日軍第33師團 (日本陸軍)第41師團 (日本陸軍)對峙。面對日軍的兩個精銳師團,張世惠運籌帷幄,打退日軍多次猛攻。5月11日凌晨,第14集團軍接到第一戰區司令長官部的撤退命令,張世惠親自製定突圍方案。5月16日,張世惠隨第10師補充團撤退時與日軍第213聯隊遭遇,受重傷被俘。日軍想從張世惠口中得到中國軍隊的行軍路線,張世惠一直保持沉默。日軍無計可施,遂把張世惠和另外10餘名被俘的國軍軍官用重機槍處決,張世惠亡年43歲。[1]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胡博、王戟. 碧血千秋 抗日阵亡将军录. 2013: 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