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新導向自Cicadidae

蟬科
化石時期:古新世晚期至今, 58.7–0 Ma
日本暮蟬Tanna japonensis
卡氏十七年蟬Magicicada cassini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綱: 昆蟲綱 Insecta
目: 半翅目 Hemiptera
亞目: 頸喙亞目 Auchenorrhyncha
下目: 蟬下目 Cicadomorpha
總科: 蟬總科 Cicadoidea
科: 蟬科 Cicadidae
Westwood, 1840
亞科[註 1]

蟬科學名Cicadidae)是蟬總科下的一,其下物種通稱為,其特色為雄蟲腹胸交界處有發聲器,收縮振動而產生很大的鳴叫聲,雌蟲則無此器官;成蟲與若蟲均頭寬大於胸寬,且具兩突出的複眼,均吸食植物汁液為生,惟若蟲於地下挖洞穴居,成熟後爬上樹幹羽化,成蟲四翅薄而多為透明。因其鳴叫聲音,又俗稱「知了」,或作:蛭liáo蜘蟟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唧了、吱嘮、借落子等。

蟬科廣泛分佈於全球溫帶熱帶地區(已知紀錄約2500種蟬)。一些分佈於沙漠地區的種類,當體溫過熱時,會從背板(tergum)排出多餘的水分,進而達到冷卻及散熱的效果(原理與人類流汗類似)。[2][3]

名稱

[編輯]

漢字中「蟬」最早出現於商代西周間,構造上屬於形聲字形符「虫」為「蟲」的古字,在當時是對動物的泛稱(五蟲);而聲符「單」亦兼表字義,帶有「發出聲響」的意涵。

古人對蟬的稱呼有:[註 2][註 3][註 4](較小的蟬)[4][5][註 5](寒蟬)、𧔢[6][註 6][註 7][註 8][註 9](聲響的大黑蟬)、[註 10](方頭廣額的小蟬)、[註 11]五色日暮丕蜩茅蜩秋蜩蚱蟬(同蝒)[7]寒蜩[註 12]寒螿[註 13]蜋蜩[註 14]蜻蜻蜓蛛蜩螗[8]螗蜩(不同於蜩螗,為一種小蟬)[9][10]蟪蛄螗蛦[註 15]馬蜩蛁蟟[註 16][11]螇螰[註 17][11]蝭蟧[註 18][12][13]

蟬的英語 cicada 源自拉丁語,意指「棲息於樹上,像蟋蟀一樣會鳴叫的」;但英語有時稱蟬為 locust[14],儘管與蝗蟲沒有確切關係。希臘語為 τέττῑξ / téttīx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或 τζίτζικας / tzítzika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兩者皆為擬聲詞,即模仿蟬的鳴聲。

特徵

[編輯]
蟬的頭部特寫

大多數蟬的體型通常不大,成蟲體長多在2至5厘米(0.79至1.97英寸)之間,少數種類,例如世界最大的帝王蟬英語Empress cicadaMegapomponia imperatoria)翼展就達20厘米(7.9英寸),體長約7厘米(2.8英寸)[15][16];同樣棲息於南亞地區的一種大型蟬(Tacua speciosa,有「青襟油蟬」或「婆羅洲巨蟬」等名稱)翼展也有18厘米(7.1英寸),其體長則約4至5厘米(1.6至2.0英寸)[17]。蟬的外骨骼很堅硬,雙翅相當發達,多為透明或半透明(雙翅完全不透明的種類通常翅面顏色較為鮮明,且多分佈於靠近熱帶的地區),上面有明顯的翅脈。

一般來說,蟬的頭部寬而短,具有明顯突出的額唇基(clypeus)。觸角短,呈鬚狀。口器細長,口器內有食道與唾液管,屬於刺吸式。胸部則包括前胸、中胸及後胸,其中前胸和中胸較長。3個胸部都具有一對足,腿節粗壯發達(若蟲前腳用來挖掘,腿節膨大,帶刺)。

蟬的腹部呈長錐形,總共有10個腹節,第9腹節成為尾節。雄蟬第1、第2腹節具發音器,第10腹節形成肛門;雌蟬第10腹節形成產卵管,且較為膨大。

眼睛

[編輯]

蟬的視力相當良好,有五隻眼睛,包括兩隻複眼和三隻單眼。複眼突出,位於頭部兩側且分得很開。

發聲

[編輯]
雄蟬發音器構造剖面圖:
Trommelorgan - 鼓室
Schallplatten - 鼓膜
Schallplattenmuskel - 發音肌
Trommelfell - 鏡膜
Stigma - 氣門

雄性蟬身體兩側有能夠發出很大聲響的發聲構造(也稱為「鼓室」),主要包括背瓣、腹瓣、鼓膜、發音肌(鼓膜肌)、腱盤、腱突起、腹面調節肌、鏡膜、褶膜(摺膜)、第三氣門、共鳴室(氣室)等。為了發音,牠們常趴在樹幹上,向前或左右扭動腹部來調節發出的聲響;而發出來的響聲常被稱為蟬的「歌聲」,與一般以摩擦方式發聲的昆蟲(如蟋蟀)不同。雌蟬沒有發聲器。

習性

[編輯]

生活史

[編輯]

週期蟬

[編輯]

比較著名的蟬是「十七年蟬」或週期蟬Magicicada)。原產於美國東部地區,這些蟬的若蟲在地下蟄伏十三或十七年,然後破土而出。

根據牠們出現的年份,週期蟬被分為30個「群」。群1號到17號是十七年蟬,群18號到30號是十三年蟬。一些群並不存在,但為了方便起見而保留。群4號已於西元2003年出現。而下一次的十三年蟬為將於西元2011年出現的群19號。群10號,一種十七年蟬,已經出現於西元2004年5月的紐澤西州北卡羅萊納州

分類學

[編輯]
古蟬總科的生物都生活於中生代,外型和現在的蟬極度相似,就連雙翅也有了蟬的輪廓

狹義的蟬僅侷限於蟬科的昆蟲[18][19],廣義的蟬則指蟬總科的所有昆蟲(蟬總科有兩個科:蟬科與螽蟬科 Tettigarctidae);此外,不只蟬總科的昆蟲,整個蟬下目的昆蟲都被冠上蟬的名字,分類如下(參見蟬下目[20]

而蟬科的組成如下:

  • 蟬科
  • 蟬族 Cicadini

[編輯]
斑蟬(Gaeana maculata[18][19]
蟪蛄的一種(Platypleura sp.)[18][19]

圖集

[編輯]

其它

[編輯]

食用

[編輯]
油炸蟬的若蟲

在中國,蟬的剛出土的若蟲,稱知了猴、知了龜、蟬牛、蟬猴等,被視為一種食材,油炸、蒸煮或燒烤後可以食用。活的或醃漬後的蟬若蟲也會在市面上銷售。[25]但因富含異體蛋白,過敏體質者應謹慎食用。[26]

醫藥

[編輯]
中藥蟬蛻飲片。

蟬若蟲的殼—「蟬蛻」,是一種中藥[註 19]。此外,卵、若蟲成蟲等遭受如真菌微生物寄生,將產生「蟬花」,原理可以以冬蟲夏草的方式思維,只是它們應用上的藥效卻大不相同。[27]

遭寄生

[編輯]

參考來源

[編輯]
書目
引用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陳振祥 2007,第38-39頁
  2. ^ Neil F. Hadley, Michael C. Quinlan & Michael L. Kennedy. "Evaporative cooling in the desert cicada: thermal efficiency and water / metabolic costs" (PDF).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 1991, 159: 269–283 [2014-03-1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11-17). 
  3. ^ Toolson, Eric C. "Water Profligacy as an Adaptation to Hot Deserts: Water Loss Rates and Evaporative Cooling in the Sonoran Desert Cicada, Diceroprocta apache(Homoptera: Cicadidae)". Physiological Zoology. 1987, 60 (4): 379–385. 
  4. ^ 存档副本. [2022-1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19). 
  5. ^ 存档副本. [2022-1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18). 
  6. ^ 存档副本. [2022-1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18). 
  7. ^ 存档副本. [2022-1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18). 
  8. ^ 存档副本. [2022-1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18). 
  9. ^ 存档副本. [2022-1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21). 
  10. ^ 存档副本. [2022-1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18). 
  11. ^ 11.0 11.1 說文解字. 
  12. ^ 存档副本. [2022-1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18). 
  13. ^ https://dict.variants.moe.edu.tw/variants/rbt/word_attribute.rbt?educode=B04330
  14. ^ Milne, Lorus; Milne, Margery. North American Insects & Spiders. Knopf Publishing. 1980. ISBN 0-394-50763-0. 
  15. ^ Rainer Flindt. Amazing Numbers in Biology. 2006: p.10. ISBN 978-3540301462. 
  16. ^ Burton, Maurice; Burton, Robert. International Wildlife Encyclopedia. 4, Chickaree - crabs 3rd. Tarrytown, NY: Marshall Cavendish Corporation. 2002: 455. ISBN 0-7614-7270-3. 
  17. ^ W. L. Distant. A Monograph of Oriental Cicadidae. London, West. 1892. 
  18. ^ 18.0 18.1 18.2 Sanborn 2013
  19. ^ 19.0 19.1 19.2 Masayo Katō 1961
  20. ^ C. H. Dietrich. Resh, V. H. & Carde, R. T. , 編. Encyclopedia of Insects. Academic Press. 2003. ISBN 0123741440 (英語). 
  21. ^ 21.0 21.1 George Poinar Jr.,Gene Kritsky.Morphological conservatism in the foreleg structure of cicada hatchlings, Burmacicada protera n. gen., n. sp. in Burmese amber, Dominicicada youngi n. gen., n. sp. in Dominican amber and the extant Magicicada septendecim (L.) (Hemiptera: Cicadidae)[J].Historical Biolog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aleobiology,2012,25(5)
  22. ^ A. Ewart, L.W. Popple and K.B.R Hill. 2017. Five New Species of Grass Cicadas in the Genus Graminitigrina (Hemiptera: Cicadidae: Cicadettinae: Cicadettini) from Queensland and Northern Territory, Australia: Comparative Morphology, Songs, Behaviour and Distributions. Zootaxa. 4228(1); 1–62. DOI: 10.11646/zootaxa.4228.1.1
  23. ^ George Poinar Jr,Gene Kritsky,Alex Brown.Minyscapheus dominicanus n. gen., n. sp. (Hemiptera: Cicadidae), a fossil cicada in Dominican amber[J].Historical Biolog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aleobiology,2012,24(3)
  24. ^ Kalesh Sadasivan and Vivek Sarkar. 2023. A New Genus and Species of Leptopsaltriini (Hemiptera: Cicadidae) from the Agasthyamalais of the Western Ghats in Peninsular India. Journal of Asia-Pacific Biodiversity. 16(2); 163-173. DOI: 10.1016/j.japb.2023.03.009
  25. ^ 丹治翔. 請勿抓幼蟬來「吃」 公園告示板引發網路討論. 朝日新聞. 2018-08-21 [2018-08-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17). 
  26. ^ 过敏性体质慎吃知了猴. 網易. 京華時報. [2019-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23). 
  27. ^ 陳振祥 2007,第36頁
  28. ^ 台灣蛾訊, 張貼者:. 臺灣蛾訊 MOTHS of Taiwan. [2017-05-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15). 
  29. ^ 張保信。1989。《臺灣蛾類圖說(一)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臺灣省立博物館。
  30. ^ 陳振祥 2007,第35頁

註釋

[編輯]
  1. ^ 除以上介紹的亞科外,還有許多分類未定的亞科,包括翅蟬亞科(Platypediinae)、齒蟬亞科(Ydiellinae)、胸蟬亞科(Plautillinae)等[1]
  2. ^ 「蜩」與「條」同音
  3. ^ 宋本《廣韻·下平聲·蕭·迢》蜩:大蟬。《大雅》如蜩如螗。《傳》蜩,蟬也。螗,蝘也。《疏》《釋蟲》云:蜩、蜋、蜩、螗,舍人曰:皆蟬也。《爾雅·釋蟲》蜩,蜋蜩。《說苑·雜言》記載《》云:『苑彼柳斯,鳴蜩嚖嚖。』《詩經·豳風·七月》:「四月秀葽,五月鳴蜩。」《莊子·逍遙遊》:「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搶榆枋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
  4. ^ 「螗」與「唐」同音
  5. ^ 「蜺」與「泥」同音
  6. ^ 「𧔢」與「錢」同音
  7. ^ 「䗃」與「棧」同音
  8. ^ 「䗁」與「繼」同音
  9. ^ 「蝒」與「棉」同音
  10. ^ 「螓」與「秦」同音
  11. ^ 「蠽」與「節」同音,一種小型蟬
  12. ^ 「寒蜩」同「寒螿」,屬一種寒蟬,較小型,體色青赤
  13. ^ 「螿」與「江」同音;寒螿,即寒蜩
  14. ^ 「蜋」與「郎」同音
  15. ^ 「蛦」與「夷」同音
  16. ^ 與「刁遼」同音
  17. ^ 與「奚鹿」同音
  18. ^ 與「蹄牢」同音
  19. ^ 蟬殼、蟬衣,蟬自蛹狀若蟲化為成蟲時所脫下的殼,李時珍本草綱目》 虫部

相關

[編輯]

大眾文化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

延伸閱讀

[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禽蟲典·蟬部》,出自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