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主題:東南亞/典範條目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東南亞主題頁——典範條目


第一篇[編輯]

馬來王豬籠草婆羅洲馬來西亞沙巴坦布幼崑山附近及基納巴盧山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僅生長於蛇紋石土壤基質中,特別是有地下水滲出、土壤鬆散且長期濕潤的地區。其海拔分佈範圍為1500米至2650米。由於其分佈局限,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評估為瀕危物種,列於《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一中。馬來王豬籠草以巨大的瓮形捕蟲籠而著名。其捕蟲籠可高達41厘米,寬至20厘米。容積可達3.5升,其中的消化液可達2.5升,為豬籠草屬中捕蟲籠容積最大的物種。馬來王豬籠草另一個形態上的特徵為葉片與籠蔓的盾形銜接方式,其籠蔓並不由葉尖伸出,而是從距離葉尖2至5厘米處的葉片下表面伸出。其捕蟲籠偶爾可捕獲脊椎動物甚至小型哺乳動物昆蟲,特別是螞蟻,是其上位籠下位籠的主要獵物。

第二篇[編輯]

馬尼拉人質事件是發生於2010年8月23日,遭革職的前菲律賓國家警察高級督察羅蘭多·門多薩手持步槍,登上香港康泰旅行社在菲律賓馬尼拉的旅遊巴士,挾持車上23名人質,並要求菲律賓政府讓他復職。綁匪先後釋放了6名香港遊客、1名菲籍導遊及2名菲籍攝影師,另有1名菲籍司機逃脫。事發近10小時後綁匪與菲律賓國家警察馬尼拉警區特種武器和戰術部隊及特別行動隊爆發槍戰,駁火逾1小時後綁匪被擊斃。事件持續12小時後以流血告終,最後15名被挾持的人質中,8死7傷;香港保安局向菲律賓發出黑色外遊警示並實行制裁直到2014年4月23日。

第三篇[編輯]

白思華英國陸軍將領,1941年5月至1942年2月擔任馬來亞陸軍總司令,1942年2月15日因戰敗而率80,000大軍向日本投降,標誌着包括新加坡在內的整個馬來亞半島全境淪陷。白思華在淪陷後先後以戰俘身份被囚於新加坡、台灣瀋陽,到1945年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後始獲釋放,並且於同年9月先後到日本和菲律賓出席兩地的日本投降儀式。白思華投降一事遭評為「英國歷史上最嚴重的災難和最大規模的投降」,並大大削弱了英國戰後在馬來亞地區的管治威信。1946年從軍中退休後,白思華在1948年發表《白思華報告書》,內容有指新加坡華人沒有團結抗日,在新加坡引起頗大非議;翌年,他又出版名為《馬來亞戰爭》的回憶錄。白思華晚年曾任遠東戰俘協會終身主席,1966年於英國逝世。新加坡福康寧有小徑白思華路,以為紀念。

第四篇[編輯]

李朝越南歷史上的一個朝代,因該朝君主姓李而得名,歷經九代君主,凡217年。李朝開創於1009年。該年農曆十一月,前黎朝的左親衞殿前指揮使李公蘊奪取帝位,次年改元順天,定都昇龍。李朝建國後,採取唐朝宋朝的中央政治制度模式。李朝前半段時期多次與宋朝真臘占城發生戰爭。李朝在中葉以後逐漸衰弱,國內封建諸侯相互交戰,爭奪權力。李朝晚期,發生了「范猷之亂」、「郭卜之亂」和陳嗣慶陳承兄弟專權的場面。最後權臣陳守度趁李昭皇年幼,於1225年年底安排從姪陳煚「受禪」,取代李氏帝位,建立陳朝

第五篇[編輯]

熱帶風暴畫眉2001年太平洋颱風季期間形成的最後一場風暴,於12月26日在南海海域發展形成,比有紀錄以來世界上任何一個熱帶氣旋都更靠近赤道。系統迅速增強並沿馬來西亞最東南端登陸,於12月28日在蘇門答臘上空消散,其殘留最終在北印度洋重新組織。風暴在馬來西亞東部引發洪災和山泥傾瀉,造成5人喪生,經濟損失約360萬美元。「畫眉」之後成為日本氣象廳自21世紀開始為太平洋颱風命名以來退役的第一個風暴名稱,用「琵琶」代替。

第六篇[編輯]

南越國是約前203年至前111年存在於嶺南地區的一個國家,國都位於番禺。南越國是秦朝將滅亡時,由南海郡趙佗起兵兼併桂林郡象郡後於約前203年建立。前196年,趙佗向西漢皇帝劉邦稱臣,南越國成為西漢的一個「外臣」。約前183年,南越國與西漢交惡,趙佗開始稱帝,其後,閩越夜郎、同師等國皆臣屬於南越國,南越國的勢力影響範圍擴張至頂峰。前179年,南越國與西漢修好,趙佗再次向西漢皇帝漢文帝稱臣。前113年,南越國第四代君主趙興因向西漢請求「內屬」,而和丞相呂嘉發生爭議。呂嘉殺死趙興,立其兄趙建德為新君主,並與西漢對峙。前112年,漢武帝出兵10萬發動對南越國的戰爭,並在前111年將南越國滅亡。

第七篇[編輯]

朱安達·卡塔維查亞(1911年-1963年)是已故印度尼西亞無黨派政治家,屬印尼巽他族穆斯林。朱安達生前多次進入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內閣,擔任過多部門的部長,是印尼第11任、第17屆內閣總理,同時兼任國防部長,他所領導的內閣即朱安達內閣。由於朱安達卸任總理後蘇卡諾總統自稱總理,蘇卡諾下台後蘇哈托廢除總理職位,故朱安達常被視為印尼歷史上最後一任總理。卸任總理兼防長後,他任蘇加諾內閣首席部長(第一部長)直至逝世,也是印尼史上唯一的首席部長。朱安達任部長、總理和首席部長期間執行積極的獨立自主的對外政策,把握反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的大方向,同時團結國內各黨派和政治集團,打擊各地分裂勢力,重視經濟建設,為印尼的獨立、統一和發展做出了貢獻。

第八篇[編輯]

林有福(1914年—1984年),新加坡馬來西亞華裔政治家,1948年至1963年曆任新加坡立法局立法議會議員,1956年至1959年出任第二任首席部長。在任內,他透過高壓手段打擊境內左派活動,促成英政府在1957年4月同意新加坡在1959年落實全面自治。可是,他對左派的強硬作風使他的支持度急降,最終在1959年立法議會大選中遭人民行動黨重挫,自治邦首任總理席位更由李光耀奪得。此後,林有福遂漸淡出新加坡政壇。晚年的他皈依伊斯蘭教,並遷到沙特阿拉伯低調過活,從此絕跡新馬政壇。

第九篇[編輯]

1957年9月2日至9月9日,越南共和國總統吳廷琰澳洲進行正式訪問。訪澳期間,吳廷琰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公眾場合露面,沒有與澳洲領導人開展實質性政治對話。媒體一律讚頌於他,稱他是南越成功、充滿魅力、民主和正義的領導人,對他的專制、操控選舉及各種腐敗行為視而不見。吳廷琰的到訪標誌着南越和澳洲的關係達到新的階段,但隨着時間的推移,他開始失去外國盟友的支持,他們批評他獨斷專行的統治和宗教偏見。

第十篇[編輯]

順化化學攻擊是一件發生於1963年6月3日的暴力鎮壓事件。在此次事件中,越南共和國陸軍部隊於順化市內向街上一群正在舉行示威活動的佛教徒和順化市民灑下紅棕色的催淚化學藥劑。事發當時,這些群眾正在抗議天主教徒總統吳廷琰的排佛政策。順化化學攻擊的事發使美國私下威脅要削減對吳廷琰政府的援助。數個月後,美國的態度被數名密謀政變的南越高級將領視為許可信號,而發動政變推翻了吳廷琰。一項調查報告確定南越陸軍在事件中使用的液體,是法國殖民時代遺留的催淚彈當中的成分,由於揮發失敗才會導致民眾重傷。雖然這項發現免除了南越軍方動用毒氣芥子毒氣攻擊平民的罪嫌,但事件後引起的抗議仍迫使琰政府派出三名高官組成小組,跟佛教界領袖磋商宗教平等及其他善後事項。儘管政教兩界在會晤之後簽署了聯合公報,不過因為公報內提及的政策改革並未付諸實行,最後演變成吳廷琰在政變中遇刺的結果。

第十一篇[編輯]

賓臣(1896年-1972年),英國殖民地銀行家,1937年2月至1952年7月擔任有利銀行香港經理,退休後於1953年3月至1967年9月出任英皇御准香港賽馬會主席。賓臣1919年加入有利銀行,曾在馬來亞新加坡檳城等地工作前後17年。退出有利銀行後,歷任兒童法庭法官、香港遊樂場協會會長、香港保護兒童會執行委員會委員等職。他還早於1940年參與草創香港防癆會,戰後於1948年出任該會董事一職,翌年更獲選為董事會副主席,後來於1963年至1964年出任主席。賓臣也曾任香港馬會主席前後14年,任內他不單止促成馬會先後作出多筆捐款,而且在1959年成立香港賽馬會(慈善)有限公司,使馬會的捐款計劃變得更系統化。賓臣任內還先後發生司馬克、李路和何煒航三名騎師墮馬身亡的慘劇,皆轟動馬圈一時。

第十二篇[編輯]

約瑟夫·阿爾貝托·「喬伊」·聖地亞哥是位菲律賓裔美國結他手兼作曲家,於1986年出道,以身為美國另類搖滾樂隊小妖精主音結他手聞名。1993年樂隊解散後,他為多部電影或電視紀錄片譜寫配樂,並和夫人林達·馬拉里(Linda Mallari)共同組建The Martinis樂隊。他還參與過查爾斯·道格拉斯和小妖精樂隊隊友弗蘭克·布萊克的唱片製作。2004年小妖精樂隊重聚,聖地牙哥回歸繼續擔任主音結他手。聖地亞哥認為,自己的結他演奏技巧受到萊斯·保羅喬治·哈里森切特·阿特金斯、韋斯·蒙哥馬利、喬·帕斯吉米·亨德里克斯的影響,演奏風格曲折而富稜角。他在小妖精樂隊中的結他演出受到樂評人的高度評價,音樂電視網的勞雷爾·鮑曼認為,聖地亞哥的結他音樂是小妖精樂隊風格的關鍵組成部分。

第十三篇[編輯]

迴旋鏢行動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陸軍航空軍第20轟炸機司令部對日佔荷屬東印度煉油設施發起的空襲行動。空襲從1944年8月10日深夜持續到次日凌晨,原計劃炸毀巨港的煉油廠,並用水雷阻斷穆西河運輸,但最終只達成部分目標。本次行動隸屬第20轟炸機司令部針對日佔東南亞城市開展的一系列轟炸,配合空襲日本的主任務。該部還於行動當晚空襲日本長崎市。轟炸煉油廠的計劃基本失敗,確認炸毀的建築僅一幢。盟軍在連接巨港和大海的河中佈雷,炸沉三艘艦船,另外兩艘受損。日方用於防禦巨港的高射炮和戰鬥機未能擊落美軍轟炸機,但美方一架轟炸機因燃油耗盡棄置。迴旋鏢行動是美國陸軍航空軍針對巨港重要戰略石油設施開展的唯一一次空襲,此外英軍曾於1945年1月從航空母艦出動飛機空襲當地。

第十四篇[編輯]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1880年-1964年)是一位美國陸軍菲律賓陸軍將領,最高軍銜分別為五星上將和陸軍元帥,曾於1930年代擔任美國陸軍參謀長,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區擔任重要角色。麥克阿瑟是美國陸軍僅有的五位「五星上將」受銜者之一,同時也是僅有兩名被授予菲律賓陸軍元帥軍銜的軍人之一、唯一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和韓戰三場戰爭皆參與過的美國將軍。卸任後的麥克阿瑟曾試圖從政,代表共和黨參選總統,但在初選以壓倒性差距敗給德懷特·艾森豪威爾羅伯特·A·塔夫脫。從政失敗後,麥克阿瑟轉往商界,於雷明頓蘭德公司擔任董事會主席。

第十五篇[編輯]

2009年9月越南熱帶低氣壓2009年太平洋颱風季的一個熱帶低氣壓,此熱帶低氣壓在9月上旬為越南沔中地區帶來強烈的降雨並造成當地淹水。早於9月1日,一道廣闊低壓區北部灣形成。9月4日,熱帶低氣壓曾一度登陸越南峴港市,但數小時後再度出海,進入南海中部,朝向西沙群島一帶。在9月8日,由於熱帶風暴彩虹的前身擾動也於南海形成為一熱帶性低氣壓,其強度因而迅速下減,翌日更與彩虹的雲系結合成一個系統。強烈的降雨造成越南沔中多處淹水,並造成有6人死亡、3人失蹤。此熱帶低氣壓造成越南沔中地區多處房屋受損及農業災害。據越南官方統計資料顯示,廣南省的損失估計約為252萬美元。

第十六篇[編輯]

雅各布斯·安東尼·梅森是一名荷蘭攝影師,在1864年至1870年間的荷屬東印度拍攝了超過250張的人物照和風景照。1864年時,他遠赴東印度殖民地,熱衷紀錄島上的風土民情,主要的工作地點是首府巴達維亞、爪哇島蘇門答臘巴東,亦曾至邦加島勿里洞島婆羅洲尼亞斯島取材。1870年梅森重回荷蘭之後,開始宣傳自己的攝影作品,從中選出的部分照片在1871年精裝成冊,獻給荷蘭國王威廉三世,更多的作品則於1875年由J·H·德布西印刷廠出版,並送到巴黎阿姆斯特丹展出。梅氏晚年主要以建築師為職業,曾負責興建學校。逝後,他的蛋白紙相片分別由荷蘭四座機構和組織收藏,其內還有一些照片經過手工上色,或是加註圖片說明。

第十七篇[編輯]

熱帶性低氣壓WP2420182018年太平洋颱風季第24個獲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升為熱帶低氣壓,以及第12個獲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給予當地名稱的熱帶氣旋。該系統在8月22日於南海東北部形成,之後其向東北移動並稍為增強。翌日(23日)登陸臺灣,並和西南季候風共同導致菲律賓、臺灣、福建廣東江西香港出現暴雨,南臺灣中臺灣更出現嚴重淹水。徘徊臺灣1日後,該系統於24日早上向西橫越臺灣海峽,25日早上登陸福建。26日循閩浙沿海向西南移動並逐漸消散。

第十八篇[編輯]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陸軍航空軍於1944年11月至1945年3月出動B-29超級堡壘重型轟炸機11次空襲日本佔領的新加坡,並在附近水域佈雷,這一系列行動史稱轟炸新加坡。大部分空襲以島上海軍基地和船塢設施為目標,美軍轟炸機部署到其他戰場後,英國皇家空軍繼續在新加坡附近佈雷,直至1945年5月24日。日本留守新加坡的兵力不足,但還是能夠多次干擾美軍空襲並擊落少量轟炸機,同時還有幾次空襲因天氣欠佳導致未能有效打擊目標。新加坡重要的海軍基地和商用港口遭受重創,但針對附近島嶼儲油設施的襲擊成效不彰。布雷作業對日本在新加坡的航運影響很大,導致三艘船被毀,另有十艘受損,但還不足以決定戰局。盟軍空襲令新加坡平民士氣大振,將其視為解放的前兆。整體而言,盟軍轟炸新加坡導致的平民傷亡不多,但還是有部分工人在軍用設施遇襲期間喪生,另有一次空襲導致數百人無家可歸。

第十九篇[編輯]

會安古鎮是位於越南廣南省會安市沿海的古鎮,位於秋盆河下游,距離峴港約30公里。有利的地理和氣候因素讓會安在17至18世紀成為繁忙的國際貿易港,日本中國和西方商船都在這裏聚集,在此之前還有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占婆貿易港口的遺蹟。1980年代開始,會安古鎮的建築和文化價值逐漸受到學者和遊客的認可,成為越南最有吸引力的旅遊目的地之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以會安古鎮傑出的價值在1999年下半年的第23次會議上將其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

第二十篇[編輯]

月光曲》是一部在1937年上映的荷屬東印度電影,由阿爾貝特·巴林克執導,沙倫編劇,拉登·莫赫達爾、魯姬亞和埃迪·T·埃芬迪主演。故事講述一個年輕女子在嫁給父親屬意的鴉片走私者之前,和情郎私奔的經歷,靈感來源之一是在1936年登上銀幕的荷里活電影《叢林公主》。本片在東印度群島和新加坡拍攝,目標觀眾是土著知識分子,部分演員曾參演巴林克上一部作品《巴勒》。《月光曲》在東印度群島大收旺場,令衰退多年的本地電影業恢復元氣,因此被視為印度尼西亞電影史上的轉捩點。同時,本片揉合歌曲、美麗風光和愛情故事的形式受到觀眾的歡迎,成為往後數十年間許多同類電影的模仿對象。在英屬馬來亞,本片也錄得20萬叻幣的票房收入,並促使邵氏兄弟馬來人製作電影。本片如今很可能像同期製作的東印度群島電影一樣,消失在歷史長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