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张维屏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张维屏(1780年—1859年),子树南山,又号松心子广东番禺人,原籍浙江山阴清朝政治人物、诗人进士出身。与黄培芳谭敬昭号称粤东三子,是嘉道年间岭南诗坛领袖,清代诗话诗学繁荣中的重要人物,被称为广东近代第一个重要的诗人[1]

生平

[编辑]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于广东番禺县东墺(今广州市越秀南路清水濠)出生。[2]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名列广东番禺童子应试榜首,知县因而赐张“南山”之名。道光二年(1822年)中壬午恩科进士。

道光丙戌(1826年)张父病逝,张离职守制,回乡治丧,于清水濠旧居之东数百步建新居[注 1][3]

道光十年(1830年)同林则徐黄爵滋龚自珍等在北京宣南诗社。于江西南康府知府任内,被清廷派任台湾担任台湾府知府,不过他以母年高望阙拜辞。

晚年

[编辑]

道光十六年(1836年)辞官归广州,租住在芳村的潘家东园(六松园),临近羊城八景之一的大通寺。到1845年由于潘家衰落,东园被十三行另一富商伍家买下,更名馥荫园。张维屏只得再迁。后张维屏之子在大通寺东觅得一地修建园林,供其父娱老之用。由于园中树木以水松居多,张维屏又喜听赏风卷松涛的声音,故命名其做听松园。[2]

1839年曾与林则徐共商禁烟大计。1839至1848年鸦片战争期间,曾与何玉成等士绅组织过团练。到1857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张被迫迁居广州城西泌冲。咸丰九年(1859年)于清水濠病逝,葬于广州城东北银坑岭。[4]

著作与收藏

[编辑]

1837年其创作过《桂游日记》,被认为可以与范成大《骖鸾录》、陆游《入蜀记》等名著永世并存[4]

鸦片战争后,殖民主义者的入侵激发了他的爱国热情,写下很多反映鸦片战争的诗歌。《三元里》为他的代表作。晚年也自署珠海老渔、唱霞渔者。其亦喜收书藏书,以清代文集居多,藏书楼有南雪楼、听松园、松心草堂、还读我书斋等。

个人有不少诗作写的是文人“吞花卧酒,弄月嘲风”的闲情逸趣,有辑刊《国朝诗人征略正续集》。还著有《松心诗集》、《松心十录》、《松心草堂集》、《花地集》等,后人曾于1994年代编成《张南山全集》汇集张维屏所著。[5][1]

备注

[编辑]
  1. ^ 新居后变成聚贤坊,即明代岭南诗派代表、南园五先生结诗社附庸风雅之所。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阅读此作者作品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清史稿/卷486》,出自赵尔巽清史稿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近代诗歌中华人的美国梦 从《金山篇》到《逐客篇》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林涧 盖健平(复旦大学 中文系)
  2. ^ 2.0 2.1 张维屏与听松园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芳村文史第一辑 广州文史
  3. ^ 从四所宅园观岭南诗人张维屏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薛思寒 肖毅强 中国园林 2016年11月第11期 2016-12-09
  4. ^ 4.0 4.1 ([//web.archive.org/web/20200806184950/http://www.gzlib.gov.cn/gzsj/47860.jhtm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第65期](张维屏)南山敲惊雷,清水应有知] 广州图书馆 2007-10-11
  5. ^ 张维屏的人生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浮生网
  • 刘宁颜编,《重修台湾省通志》,台北市,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94年。
官衔
前任:
裕铎
台湾府知府
1851年调任,未赴任派实
继任:
黄开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