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日本国大君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日本 日本国大君
国家君主
末代日本国君德川庆喜
详情
开国君主德川家康(建立幕府)
德川秀忠(使用大君头衔)
末代君主德川庆喜
建立1603年(幕府肇建)
1615年(大坂之役,灭丰臣氏
1636年(以大君为外交头衔)
终结1868年(王政复古
居所江户城
产生方式名义上:天皇任命
实际上:继承制
觊觎者德川家广日语徳川家広德川宗家第19代当主)
日语写法
日语原文日本国大君
假名にほんこくたいくん
平文式罗马字Nihonkoku Taikun
日语旧字体日本國大君

日本国大君(日语:日本国大君にほんこくたいくん Nihon-koku Taikun),简称日本大君,是日本江户时代幕府将军在外交文书(国书)上使用的一个称号。最初在对朝鲜王朝的外交上使用,后来对琉球欧洲列国的外交上亦使用日本国大君的称号。明治维新以后,“大君”(日语:大君たいくん Taikun)一词成为日本民众对天皇的尊称。

历史

[编辑]
1861年11月14日,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致日本国大君德川家茂国书,通知将调任美国驻日公使汤森·哈里斯回国。
1863年10月23日,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致日本国大君德川家茂的国书,通知将提名Léon Roches为新任法国驻日公使以替换原任公使的Duchesne de Bellecourt。

古坟时代倭国国君称“大王”,但大王训读为おおきみ,与“大君”同。彼时,日本地方豪族,也有用“君”称号者,并训读为きみ,但天武天皇时改字为“公”,而训读音不变。《上宫记》中,大王又作“大公”,而公字亦训读为きみ。

最初,日本室町时代的第三代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满本来在与明朝通商的国书上自称“日本征夷将军”。但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大觉系”的“日本国王怀良”(或作良怀)才是日本正统君主,而“持明系”则是乱臣。而足利义满是“持明系”的军官,更是“不正统”的僭臣,不予接纳。义满不得已,只好在接受明朝建文帝永乐帝册封时自称“日本国王”,外交文书上亦皆使用“日本国王”的称号,因而沿用。

在战国时期,幕府的通交权实际上掌握在细川氏大内氏毛利氏宗氏这些门阀大名的手里,这些要人们为了经济利益,常常伪造含有幕府将军署名的国书,与明朝进行贸易。

1596年(庆长元年、万历二十四年),因万历朝鲜战争谈和的缘故,明万历帝册封太阁丰臣秀吉为“日本国王平秀吉”,秀吉公拒绝接受明朝的封号再次向明朝宣战。万历帝的册封诏书现保存于大阪历史博物馆中,今日被认定为重要文化财产。

江户时代初期,日本试图恢复在万历朝鲜战争中被丰臣政权破坏的对朝鲜明朝之邦交关系,因此第二代江户幕府将军德川秀忠命令对马藩藩主宗氏向朝鲜派遣大使,欲恢复邦交。因日本国王的称号系明朝皇帝所册封,也有僭越天皇的态貌,许多士大夫反对采用此称号。德川秀忠遂以无头衔的“日本国源秀忠”为名,向朝鲜送出国书。尔后,幕府将军对朝鲜的称号改为“大君”,并于1636年朝鲜通信使抵达江户时开始正式使用。朝鲜对江户幕府将军的称号也改为“日本国大君殿下”。

为了通商便利,对马藩主在中日交流的过程多次篡改了国书,将将军署名篡改成了 “日本国王源秀忠”,直到1663年(宽文三年)被江户幕府发觉。这件事情被称作“柳川事件日语柳川一件[1][2]。事后,参与者柳川调兴日语柳川調興规伯玄方日语規伯玄方被处以流罪;对马藩藩主宗义成虽幸免被改易,但幕府加强了对国书的监督和管理。

到了第六代将军德川家宣的时候,任命新井白石进行改革,史称“正德之治”。新井白石认为“大君”也是朝鲜宗室王子的一种称号,因此使用“大君”一名不合适,遂又改为“日本国王”的称号(史称“大君一件”)[3]。然而遭到了反对,到了第八代将军德川吉宗时,又改回“大君”的称号。

神奈川条约》签订以后,幕府将军对欧美列国的称号在日语版本中使用“日本大君”、“帝国日本大君”、“帝国大日本大君”等头衔。早期“大君”一词并无对应的外语译名,西洋人也不知道天皇与幕府将军之间的关系,便意译为“皇帝”(英语:Emperor荷兰语Keizer,法语:Empereur)以彰显日本的领袖同样是“有尊严的君主”。后来西洋人知道了天皇与幕府将军之间的关系,或是采用音译(如英语Ty-coon / Tycoon、法语Tai-koen),或是使用字面直译(如荷兰语Grand Souverain)。

幕末时期的庆应改革日语慶応の改革中,西周曾提出引入议会政治、建立以“大君”为元首的国家体制的构想。

明治时代以后,“大君”(日语:大君おおきみ)一词成为了天皇在非官方场合下的尊称之一。

解析

[编辑]

“大君”一词源于儒家的经典《易经》。《易经》有“大君有命,开国承家”、[4]“武人为于大君”[5]、“知临,大君之宜”[6]等句。大君在汉语可以指“伟大的封君”,也可以是“伟大的天子”,大君本是中国古代时天子的别称,尤其周天子常称大君;幕府将军以此暗示了自己虽非天皇,但与天皇同样拥有正统性。[原创研究?]

参考文献

[编辑]

脚注

[编辑]
  1. ^ 歴史の勉強・大名騒動録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柳川一件の概要
  2. ^ [柳川一件. [2010-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5).  柳川一件]
  3. ^ 存档副本. [2010-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6-05).  - “1711(正徳元)年、新井白石は、朝鮮と日本との関係を正すと称して、朝鮮通信使の待遇を簡素・倹約化しました。今まで、将軍の別称として使用していた「日本国大君」は、朝鮮の王子を指す語であるとして廃止し、「日本国王」に改めました。学者らしい発想です。
  4. ^ 《易经·地水师卦·上六之》:“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5. ^ 《易经·天泽履·六三之爻》:“象曰:武人为于大君,志刚也。”
  6. ^ 《易经·地泽临·六五之爻》:“知临,大君之宜,吉。”

相关条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