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岛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朗岛村
地图
坐标:22°04′28″N 121°32′06″E / 22.07439°N 121.535°E / 22.07439; 121.535
国家 中华民国
县市台东县
乡镇市区兰屿乡
区划7邻
人口2022年12月
 • 总计943人
 • 户数339
时区国家标准时间UTC+08:00
村里代码10014160002
毗邻椰油村、东清村

朗岛村,为隶属台东县兰屿乡的一个行政区,位于兰屿北侧,其东侧为东清村,西侧为椰油村。村中有一朗岛部落Iraralay),拥有兰屿最宽广的平坦腹地,也是岛上六部落中,渔场最大的[1],而且仍保有较完整的达悟族传统文化以及传统聚落群。

人口[编辑]

朗岛村的人口数为兰屿乡中最少者,原住民人口比率为兰屿乡最高,达91%(2018年)。

年(月底) 人口数(人)
2010 831
2011 867
2012 893
2013 907
2014 897
2015 917
2016 924
2017 927
2018 943

历届村长[编辑]

选举年度 姓名 党籍
2010 郭惠妹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2014 谢保芳 无党籍
2018 施拉横 无党籍
2022 谢明智 无党籍

朗岛部落[编辑]

达悟族人称朗岛部落为“Iraralay”,为有礼貌的意思[2],位朗岛村中央,部落领域为兰屿六个部落中最大的。旧部落位于朗岛东溪西侧的Jimawawa,因遭受天神降下洪水之灾,幸存村人而后迁居至朗岛部落现址。部落创立的传说,是有两个生自Dzipaon的竹子的女人,彼此交换儿女,而后在此地繁衍子孙;但也有村民认为,朗岛部落的居民曾与随船漂流上岸的荷兰人通婚,所以部分家族成员的身材较其他部落的人来得高大[1]

部落依地势分为上部落和下部落[2],上部落有较多战后兴建的国宅。

外来者称呼

1877年,兰屿被并入台湾府恒春县,命名朗岛旧部落为石门社,朗岛部落为小港社[3]

1897年,日治时期至此调查的陆军少校菊池河田刚[4],命名朗岛旧部落为仲村,朗岛部落为菊池村[3]

1904年,改以达悟语记音片假名。

1947年,战后称其朗岛部落。

勇士舞

朗岛部落的族人在战后发展出了独特的勇士舞(ganam iraraley,意为朗岛的舞蹈),为共有24段动作变化的男性舞蹈。[5]

文化资产[编辑]

兰屿乡朗岛部落传统领域
位置台东县兰屿乡朗岛村
官方名称兰屿乡朗岛部落传统领域
类型登录等级:文化景观
登录种类:农林渔牧景观
评定时间2013年1月23日
详细登录资料

兰屿乡朗岛部落传统领域,于2013年公告,包含部分陆域和海域,为朗岛部落举行重大祭仪的主要地方。[6]

设施[编辑]

  • 朗岛国小
  • 朗岛渔港
  • 台东县警察局台东分局朗岛派出所
  • 朗岛天主堂
  • 朗岛基督长老教会

景点[编辑]

参考资料[编辑]

  1. ^ 1.0 1.1 朗島部落 Iraraley. 台湾原住民族资讯资源网.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1). 
  2. ^ 2.0 2.1 部落介紹. 认识兰屿.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0). 
  3. ^ 3.0 3.1 黄清琦. 蘭嶼部落「被命名」的經過. 2016-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5). 
  4. ^ 蘭嶼攝影第一人 James Wheeler Davidson 1896. Facebook-解码台湾自然史. 2018-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27). 
  5. ^ 郭俞君. 蘭嶼達悟族朗島部落勇士舞之研究. 东吴大学音乐学系.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3). 
  6. ^ 蘭嶼鄉朗島部落傳統領域. 文化部国家文化资产网.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