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新楼
美新楼 Mei Sun Lau | |
---|---|
概要 | |
类型 | 市区改善计划 |
地点 | 香港中西区 |
地址 | 石塘咀: 德辅道西442号(A座) 皇后大道西489-499号(B座) |
托建方 | 香港房屋协会 |
入伙年份 | 1976年(A座)(48年楼龄) 1980年(B座)(44年楼龄) |
技术细节 | |
座数 | 2 |
其他信息 | |
住宅套数 | 267 |
单套面积 | 251-414 平方英尺(ft²) |
网站 | |
美新楼 |
美新楼(英语:Mei Sun Lau),是位于香港香港岛中西区石塘咀的一个屋苑,也是香港房屋协会首个落成市区改善计划屋苑,门牌号码为德辅道西442号(A座)及皇后大道西489-499号(B座),邻近均益大厦第一期楼宇及香港电车石塘咀总站,A座在1976年落成入伙,而B座则在1980年落成入伙。该住宅共有267个单位,原本提供予受重建影响的市民和房协出租屋邨居民优先购买,可是反应冷淡,后来房协决定将剩余单位以市值价格公开发售,结果却火速抢购一空,甚至出现未入伙便转售的炒楼行为,结果令房协制定应对措施以图遏止炒风。现时单位与其他同类计划大部分楼宇一样,建成后可以透过自由市场公开转售。[1]
楼宇资料
[编辑]美新楼总共有两座大厦,占地1,458平方米,合共提供267个单位,基座设有美新楼商场,商场通道可连接德辅道西及皇后大道西。[2]其中A座有198个单位,于1976年5月落成,楼高23层,建筑面积341至560平方英尺、实用面积251至414平方英尺,向北能望维多利亚港景致。[3]据房协表示,最初向皇后大道西拆迁户提供的优惠价格是6.8万至11.97万元,[4]兼可让他们先付首期一成楼价,之后分廿年缴付余款。[5]后来公开发售时价格是7.41万至13.76万元,即是说,以建筑面积计每平方英尺最低消费是217元。[6]
B座有69个单位,于1980年2月落成,楼高24层,建筑面积288至465平方英尺、实用面积213至354平方英尺,最初给予房协出租屋邨居民的优惠价格是6.35万至12.55万元,并于1978年3月开始推销。[7]至于公开发售时价格是12.1万至25.6万元,以建筑面积计每平方英尺最低消费是568元,是A座楼宇的两倍多,《大公报》报导表示B座楼花价格创当时港岛西楼花价格新高,形容“贵到飞起”。[8]
-
美新楼B座
-
美新楼商场
历史
[编辑]售楼过程
[编辑]房屋协会在1974年响应时任执行委员、后来担任布政司的锺逸杰建议,正式推出市区改善计划,并得到香港政府提供的一亿港元的长期贷款,正式开展收购物业。[9]房协之后成立市区改善计划委员会,委员共有十人,以时任律政司何伯励为首。[10]该计划的第一个选址,坐落于前香港面粉厂和均益大厦第一期之间的已打桩楼宇,这楼宇外观亦与均益大厦没有太大分别,获收购后成为美新楼A座。[11]1975年8月15日,港府公布收回皇后大道西489-499号,即A座现址南面的战后初期六幢四层高住宅物业,房协除了派代表跟受影响居民接触外,也提供优惠价格吸引他们迁入A座楼宇。[12]
房协原本的意愿,是让皇后大道西旧楼居民在不需改变原有的生活环境下,迁移邻近楼宇的新型单位,以改善居住质素,不过房协却因收购的是已打桩楼宇,且获得的港府贷款不多,令房协不得不提高售价,导致超出这些居民的买楼负担(当时他们平均月入仅两千元以下),所以美新楼楼宇在向他们推出时几乎无人购买,故此房协转为向其辖下的出租屋邨居民招手。[13]至于那些没有购买美新楼的大道西居民,后来被要求在1976年6月1日之前迁出,并只获每幢24万元的补偿,居民亦表示如果不去购买美新楼单位的话,他们或要迁往新界葵涌安置,故对此大表不满及召开记者会抗议。[14]
炒楼风潮
[编辑]经过一番推销后,有70个单位后来被重建户或房协住户买入,未能全部售出,而余下128个单位于1977年3月4日开始出售,并在美新楼地下和房协公爵行总办事处派发申请表。[15]结果开售首日一反以往颓势,不少人前来办理购楼手续,并只需六小时便全数售罄。[16]
不单如此,往后几日在各大报章开始出现转让美新楼的广告,《工商日报》记者揭发有人将原本售12万元的单位,以12.7万元公开转让,换言之,如果在3月4日发售日购买,并在七天后成功转手的话,这人可平均日赚一千元。[17]其实《工商日报》早在3月9日引述房协宣称美新楼出现炒楼事件机会甚微,但其后真的出现转让广告时却令房协不知所措。[18]其后报章又出现多则同类广告,有些更有“包转名”(即保证能转让)的字眼,《工商日报》访问其他市民对此风潮之意见时,受访者都异口同声指责转让者是用纳税人的钱做本钱来赚钱,建议港府立例惩罚这些投机者。[19]当时房协只是表示会继续注视,未有采取相关对应行动。[20]
同年4月26日,房协正式推出对应措施,主要限制买家在建筑完工及付清楼价后,才可以将买卖合约之权益转售予他人,并缩短付订金至签合同的交易日期、提高转名费用、及增加首期费用等,在下一个项目开始生效;同时房协接获11人申请转让手绩,但只批准八人,扣除一人最后中途放弃转让,最终有七人办理。[21]
后续发展
[编辑]房协在拆除皇后大道西的旧楼之后,随即兴建美新楼B座,1978年3月开始推销予房协出租屋邨居民,获得27户购入,剩余的42个单位于1979年1月16日公开发售。[22]发售首日再次出现排队购买的人潮,并且首日完结时卖剩六个实用面积354平方英尺,售至少21万元的大单位。[23]
与此同时,A座自落成入伙后遭到住户批评,主要是楼价太贵以致供楼负担大增,令他们入不敷出,而且实用面积比例太少,居住环境比以前更狭窄,还有人认为楼宇大门管制太矫枉过正,每当有亲友来访便出现尴尬场面。[24]1979年3月1日,房协在未咨询住户意见下,大幅增加A座管理费近六成,导致住户群起反对,房协回应指出由于旧时管理费定价太低,令管理上出现亏损,他们不能不加价以追回损失。[25]
1993年《建筑物管理条例》生效起,房协辖下出售物业的业主,可以自行成立业主立案法团,美新楼为其中之一,其后并改为聘用私人物业管理公司。[26]2009年,美新楼A座及B座均获房协“楼宇更新大行动”资助作大厦维修,工程费逾1200万元,原本可获合共980万元津贴,每户可获工程费用八成或上限1.6万元资助,至于长者住户可最多获全部或上限四万元资助。[27]2013年中,房协却因石屎工程面积问题及大厦法团提交文件不足,要扣减百余万元津贴额,一度引起业主不满并到房协抗议。[28]
社区环境
[编辑]美新楼位处香港岛市区,邻近海边和石塘咀总站,周边都是住宅楼宇。住宅的两边分别为前香港面粉厂和均益大厦第一期,其中前者已重建为“香港工业大厦”,1985年中开始,美新楼有住户投诉香港工业大厦水塔通宵发出嘈音,曾经分别向西区警署和政府部门反应意见,但政府部门之间不断卸责,同时住户又向中西区区议会议员熊永达反映,而熊永达也在区议会反映却未有结果,问题到年尾仍无改善,住户表示若问题未解决,会向行政、立法两局寻求协助。[29]
此外,楼宇所处的石塘咀一带发展成熟,有不少民生商铺,自从同区的石塘咀市政大厦、宝翠园基座西宝城商场及新坚尼地城游泳池相继落成后,石塘咀的日常生活配套获进一步改善。[30]到2014年港岛线西延后,交通变得更便利,人流亦相应増加,不过城市研究者何尚衡却担心铁路贯通,将会带动西环一带的城市发展,令原本的地区风貌和气质加快消失。[31]
影响
[编辑]美新楼是房屋协会首个落成市区改善计划屋苑,楼宇的落成也标志着房协市区重建工作顺利开展,比起香港政府1988年才成立土地发展公司还要早十余年,房协前任主席邬满海曾表示,市区改善计划提供了一个模式作为港府市区重建之参考,影响着土发公司和后来市区重建局的发展,符合房协本身“房屋实验室”的角色。[32]另外,由于美新楼出现过公开发售阶段火速售罄及炒楼投机行为,故此房协其后的市区改善计划项目,都有安排公开发售并将剩余单位加快出售,又限制买家在建成及付清楼价后,才可以将买卖合约之权益转售予他人。[33]房协其后不断发展市区改善计划,版图由遍及港岛北、鸭脷洲、九龙西等地,不过自土发公司的成立后,开始取代房协市区重建之角色,1999年荷李活华庭落成后,市区改善计划正式结束。[34]
邻近之公共交通服务
[编辑]邻近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鲁嘉裕. 【西環三屍】西園曾發生多宗命案 房協首批市區改善計劃樓宇. 香港01. 2019-02-26 [2020-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4).
- ^ 美新樓. 市区改善计划. 香港房屋协会. [2020-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7).
- ^ 美新樓資料. 华侨日报. 1977-04-04.
- ^ 住戶無力承購新樓 市區改善計劃碰壁. 工商晚报. 1976-03-18.
- ^ 房屋協會以特別優惠條件 樓宇廉售住客. 华侨日报. 1976-04-29.
- ^ 房協屬下西區樓宇 美新樓今天出售. 大公报. 1977-03-04.
- ^ 房屋協會貼通告賣樓. 大公报. 1978-03-21.
- ^ 西區樓花售價又創新紀錄. 大公报. 1979-01-16.
- ^ 香港房屋協會70周年紀念特刊. 香港: 香港房屋协会. 2018年: 38-39 [2020-05-09]. ISBN 978988985467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6).
- ^ 市區改善計劃. 华侨日报. 1977-04-04.
- ^ 房屋協會計劃遭挫折 出售廉價樓宇不受歡迎. 华侨日报. 1976-02-19.
- ^ 收回大道西一樓宇 進行市區改善計劃. 华侨日报. 1975-08-16.
- ^ 房屋協會售樓無人幫襯 房屋委會售樓計劃不因此放慢或放棄. 工商晚报. 1976-03-18.
- ^ 大道西六樓宇被收購 業主住戶促安置賠償. 工商晚报. 1976-06-02.
- ^ 房協會首幢住宅樓宇 美新樓今開始出售. 工商晚报. 1976-06-02.
- ^ 美新樓昨公開售賣 百餘單位一日沽清. 华侨日报. 1977-03-08.
- ^ 美新樓出現炒樓圖利 房協會表示不易防止. 香港工商日报. 1977-03-12.
- ^ 房屋協會宣稱 購買美新樓者 炒樓機會甚微. 香港工商日报. 1977-03-12.
- ^ 美新樓炒樓熱 納稅人真氣結. 香港工商日报. 1977-03-13.
- ^ 美新樓半日售罄有下文 竟然有人炒樓 出現轉讓廣告. 华侨日报. 1977-03-13.
- ^ 美新樓七名業主 獲准辦轉讓手績. 华侨日报. 1977-04-27.
- ^ 房協美新樓住宅單位 即起推出公開發售. 工商晚报. 1979-01-16.
- ^ 樓價雖貴購者仍多 美新樓只餘六單位. 大公报. 1979-01-17.
- ^ 市區改善計劃一個住戶看法. 工商晚报. 1978-09-09.
- ^ 樓價雖貴購者仍多 美新樓只餘六單位. 华侨日报. 1979-05-12.
- ^ 房屋事務委員會會議紀要(1996年6月3日). 立法局CB(1)46/96-97号文件. 立法会行政管理委员会. [2020-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11月2日).
- ^ 房協扣百萬維修資助 美新樓業主擬靜坐抗議. 东方日报. 2013-08-06 [2020-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11).
- ^ 陈才逸; 罗庸轩. 索款細則不明 業主無所適從 房協扣長者維修津貼. 香港树仁大学《仁闻报》. 2015-04-18 [2020-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7).
- ^ 水塔噪音徹夜不寧 美新樓居民難安寢. 华侨日报. 1985-12-16.
- ^ 留學生置業夢 西區啱心水. 东方日报. 2014-04-04 [2020-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07).
- ^ 何尚衡. 明日的西環,會成為今日的灣仔嗎?. 香港独立媒体. 2009-11-05 [2020-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7).
- ^ 黄伟超; 张雅欣. 永續房屋實驗室? 房協主席鄔滿海的告別檢閱. 香港01. 2018-09-06 [2020-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06).
- ^ 賴恩樓受歡迎程度 與美新樓不相伯仲. 华侨日报. 1979-05-15.
- ^ 市區重建 以人為先. 香港特别行政区规划地政局. 2001-11-27 [2020-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7).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