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讨论:香港维基人布告板/“电车”一词的使用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反对以“电车”称呼香港的电动列车

香港的电动列车条目,却以“电车”作称呼,对此我表示反对。在香港的语文习惯,电车即是Tram。提起电车,绝大部分香港人的第一印象便是香港电车的车辆;当提起电动列车时,才可联想到香港地铁九广铁路的列车。以电车称呼电动列车,只是日文的习惯。作为中文维基百科,希望能够作出修改。 -- 202.125.245.4 17:20 2006年9月28日 (UTC)

你说的是哪个条目? --Lorenzarius 18:05 2006年9月28日 (UTC)
地铁列车和九铁列车车型的条目--Hello World! 09:54 2006年9月29日 (UTC)
我的意见是称呼为“列车”便足够了,“电动”一词也可省略。 (现在已没有列车不是电动了) -- Kevinhksouth (Talk) 12:05 2006年9月29日 (UTC)
其实系有列车是冇动力的,用机车拉动的无动力客车(九广通、用东风8型拉的直通车)亦可以叫列车。--stevency 17:54 2006年10月16日 (UTC)

采用“列车”比较好。“电车”应该用于香港电车。--Paparazzi 16:38 2006年9月29日 (UTC)

九铁之类的是叫“电气化火车”吧!“列车”没有了“电”的概念。-- tonync (talk) 06:57 2006年9月30日 (UTC)
但电气化之后的列车都已经不是“火”车啦,似乎“电动列车”较可取。 --Cosferia 10:59 2006年9月30日 (UTC)
不过“列车”比较简单,而且其他人都会明其意义。--NEO (talk) 12:55 2006年9月30日 (UTC)
我对名无意见,只不过想补充一下,火并不限于燃烧,有时有引伸意义。例如,火牛,也不是真的有火。"电"灯有火数,也不是真的有火。语文只不过系概括事物一种特征,名字上,新事物往往是旧事物之引伸。正如汽车也没有蒸汽,但人仍然会叫它做汽车。邮船已非作邮用,渡轮已无轮,马路无马车,尔等仍然照用如故。当初九广铁路抛出电气化列车一词,只是彰显新火车之不同。HenryLi 22:38 2006年9月30日 (UTC)

一切要视乎大家如果解释,小弟曾经在讨论页(例:Talk:九铁都城嘉慕电车)提出过讨论,可能因为原作者是使用日文关系,所以作者有上述解释。不过,小弟在讨论页的假设最终出现。--Mtrkwt 13:21 2006年9月30日 (UTC)

其实写电车亦没有错,用电驱动的车就可以叫电车,只是大家日常习惯问题。像有些台湾编辑在编写日本电车条目时就使用“xx电联车”我就很不习惯,可是好像没办法。 --Onsf 11:26 2006年10月5日 (UTC)
我曾经看过一个香港铁路个人网站,网主以“电联车”去称呼EMU。我本身也反对大量在铁路术语上采用日语字词,如“特急”、“急行”之类,想法和当年的严复一致,我认为在许可情况下应使用固有的中文术语,“中文名优先”是条目命名准则之一。如果在大陆的BBS用“电车”去称呼中国自行研制的EMU,我怕会引起个别愤青的反对。--Wrightbus ~威巴士~ (お客様サービスセンター) 18:27 2006年10月5日 (UTC)
想顺便提出其他不习惯的用词,如“高峰时间”、“通勤”等。其实各地方的条目是否可以用本地区的词汇,再连结至统一的条目再分清词汇的各种讲法?--Cosferia 17:17 2006年10月5日 (UTC)
这个我曾在Talk:九铁SP1900型电车提过。--Wrightbus ~威巴士~ (お客様サービスセンター) 18:34 2006年10月5日 (UTC)
本人之前也提及过,“电车”去称呼动力分散式的电动铁路车辆,并非日本专用,中文亦是如此,即使用中文去解释亦没有错误,“列车”虽则亦不是错误,只不过过分地广泛,未能突显车辆类别。本人绝对不会不顾一切,将日文词汇原封不动变成中文,君那有见本人用“气动车”来称呼柴油引擎驱动的铁路车辆呢?
“特急”、“急行”和“高峰时间”等,确实是日本词汇,不能照搬到中文去,“通勤”则不是日本专用的词汇,照用也可以。--Kenneth Tsang 17:46 2006年10月11日 (UTC)
就“‘电车’去称呼动力分散式的电动铁路车辆,并非日本专用,中文亦是如此”这句,中国一早已有“动车组”这称呼了,随着中港两地交流,“动车组”也进入香港BBS中,不少香港车迷确也称EMU为“动车组”。----Wrightbus ~威巴士~ (お客様サービスセンター) 22:17 2006年10月11日 (UTC)
“动车组”在中国的解释而言,不一定要是电力作能源列车,以柴油作能源的列车,也可以是动车组,而且动力集中式的,只是车厢编组固定的诸如蓝箭列车,也可称作动车组。所以,唯有“电车”是最适合的了,因为中文维基不单止是香港人才看,任何懂看中文的人也会看,不能够只以香港为出发点。--Kenneth Tsang 08:10 2006年10月12日 (UTC)
用柴油动力的动车组其实系有一个学名:内燃动车组。当中内燃已充分说明了有关动车组是使用内燃引擎的动车组。以此推论落去,阁下的‘唯有“电车”是最适合的了’一站显然是站不住脚的。--stevency 17:46 2006年10月17日 (UTC)
看到了Talk:九铁SP1900型电车的讨论,既然九铁官方也将之称为“电动列车”,根据名从主人的原则,我认为应使用“电动列车”。而且称为“电动列车”既有“以电力作动力能源”的意思,又不会和路面电车(Tram)产生混淆,更符合中文使用习惯。 -- Kevinhksouth (Talk) 11:04 2006年10月12日 (UTC)
中文维基并不是只为九铁而设,世界亦非只有九铁才有“电动列车”,而且九铁方面的用词,亦非每次相同,“电车”、“电动列车”、“电动客车”和“电化列车”等词,也有使用过,所以不能以此作准。事实上,路面电车跟重铁电车,本来是相同的东西。--Kenneth Tsang 18:12 2006年10月12日 (UTC)
路面电车跟重铁的电联车(EMU)在理论上出发,已是截然不同的东西:路面电车系其与他连结性并不如电联车般多样化。--stevency 18:32 2006年10月16日 (UTC)

但中文维基却是为“中文”而设。一种语文,除了在字面上的解释争辩,还得看其实际使用习惯。好像香港绝大部分人在【中文语境】里,包括不少铁路迷,都直接以“电车”来指tram,以“列车”来指铁路列车之时候,还强辩“电车”在字面上也可以铁路列车,是漠视中文里的实际使用情况,与人们脱节。其实维基的命名常规中,大家都同意“使用中文”、“使用事物的常用名称”、“不要和其他的人或物的名称冲突”等方向。我们应该因为一些人对某些【日文语境】里的词汇有特别喜好,而放弃这个原则吗?--小狼 15:32 2006年10月15日 (UTC)

高雄中央公园轻轨列车
另外这问题也不单是香港问题。根据Talk:动力分散式User:泅水大象的发言,在台湾,电车他是指路面的列车,那是一种采用轻轨的列车,我自己的理解来看似乎有点像香港列车和香港轻铁之间。因此“电车”在台湾也不是指铁路列车。--小狼 15:42 2006年10月15日 (UTC)
“电车”一词是百份百中文,根日文没有任何关系。--Kenneth Tsang 19:14 2006年10月15日 (UTC)
你这样确实是取巧。“电车”一词是中文,可是指的却是路面列车。例如近代诗人马朗的新诗,里面的“电车”都是上海或香港的路面电车。可见在【中文语境】里,“电车”是指路面列车。我看过在中文里使用“电车”来指称电联车的,全都是与日文语境有关,例如一些本身喜欢日本铁路的铁路迷,又或者执著硬译、认为这才忠于原文的一些日本动漫、日剧翻译。这种情况,并不算是纯正的【中文语境】。--小狼 14:01 2006年10月16日 (UTC)
可参考伪友一文,可见日文和中文同样出现的词语,会有截然不同的意思。例如日文的“汽车”,就是中文的“蒸汽火车”。现在对任何中文使用者说“汽车”,不知哪个会联想到“蒸汽火车”的意思呢? -- Kevinhksouth (Talk) 09:21 2006年10月17日 (UTC)

所有香港的电动列车应以“列车”一词命名(投票)

由于大家已经就这个话题讨论多时,还未有结果,我建议以投票方式解决,题目是所有香港的电动列车应以“列车”一词命名(例如:九铁1900型列车),在香港岛北岸的电车除外 -- Railhk0512 14:44 2006年10月15日 (UTC)

支持

  • (+)支持,由于香港及其他使用中文的地方一般是以“列车”(Train)一词代表在专用铁路行驶的铁路车辆,而“电车”(Tram)一词一般是指在路面上行驶的铁路车辆,所以我反对“电车”(Tram)一词代表在香港的铁路车辆(路面上行驶的电车除外) -- Railhk0512 14:44 2006年10月15日 (UTC)
  • (+)支持,中文维基用的就是中文,而不是貌似中文的日文。使用中文,就得符合中文的习惯用法,应合中文语境里所使用的词汇。同时,纵然个别编写者对某些词汇的辩解,未必不通,但维基也应尊重一般人使用的中文词汇,这才能使大家便于使用维基,不致于误解,也只有这样才符合维基的命名常规。--小狼 15:17 2006年10月15日 (UTC)
  • (+)支持 "电动列车"还可以, "电车"肯定不行. --Johnson Lau 15:38 2006年10月15日 (UTC)
  • (+)支持,日语才把重轨EMU称为“电车”,中文地域确非这样,“中文名优先”是条目命名准则。--Wrightbus 17:44 2006年10月15日 (UTC)
  • (+)支持,原因之前我已说过,在此不赘。 -- Kevinhksouth (Talk) 07:14 2006年10月16日 (UTC)
  • (+)支持!其实,“列车”与“电车”都是中文词语,而“电车”都是中文与日文的词语。日文的“电车”是指铁路上行走的载货或载客的电动车辆,即electric train。中文的“电车”指载货或载客的电动车辆,作为公共交通工具行驶于都市之中。分有轨和无轨两种。可见,两者意义上有分别。另一方面,“列车”都是中日两地的词语,指机头带动车厢,连挂成一列的火车,即train[1][2]理论上,从连接方式来看,我们不能把香港电车有限公司的电车当作“列车”。轻铁九铁(东铁、西铁、马铁)、地铁山顶缆车则皆属于“列车”。从动力来看,全部皆属于“电车”。可是,香港人的习惯倾向以连接方式来作分类。根据香港事物以香港书面语习惯命名为原则。即除香港电车有限公司的电车外,全部香港的电动列车应以“列车”一词命名。--小为 10:31 2006年10月16日 (UTC)
    • 叮叮”都曾经试过两卡一齐行走,双层拖单层,怎会不是列车?很多地方的重铁,也会只有一卡独立行走的。--Raytsuiyumi 16:42 2006年10月16日 (UTC)
的确,当年两卡的时期系可以用列车相称,但要留意的是单层车卡并不像MU般拥有一点控制全组动力的装置。而电车本身亦只系由机车底盘改造出来的载客车辆。--stevency 18:26 2006年10月16日 (UTC)
File:Emu-Girls.jpg
台湾乘搭“电车”的告示板
本人不太清楚什么是MU,只知道“叮叮”是以电力推动,才被称为“电车”,今时今日无论地铁还是九铁,全部列车也是电气化,用“电车”来称呼亦不见得不妥当。--Raytsuiyumi 19:43 2006年10月16日 (UTC)
我曾经提议过用“电联车”去称呼EMU,因这词包括“重轨+电车”两者的意思,但个别站友却认为“这个名称太台湾味道了”。Wrightbus 02:14 2006年10月16日 (UTC)
我不能够太肯定“电联车”的念意,因为在香港也没有听过说这个词语,我相信也可以研究一下是否用这个词言,之不过若果大家要用强迫的方式去肆意改名题目原名,正如Kenneth Tsang所言,必定引起原作者不满,始终文章是原作者的心血。--Raytsuiyumi 04:56 2006年10月17日 (UTC)
电联车中的“联”字的真正意思是什么?这正是此名词系有其含糊之处。反而“电动车组”一词则能够清楚说明EMU的真正含意:电动列车的组合。--stevency 16:16 2006年10月17日 (UTC)
维基每天都有被删除的文章,包括以前那些“杨妙玉”的,可都说是作者的心血!因为作者确是用心地写它出来!但这是作者的心血,就代表可以容许违反事实的、错误的东西存在?Raytsuiyumi对“电车”的解释,从字面上说不可以指你不对。问题是,人们实际使用、人们对这词的理解,确实如此吗?如果我们做一个街头调查,问人家讲出“喺沙田有冇电车答”同“喺沙田有冇火车/铁路列车答”,就知道为何说用“电车”是不妥、是错误!--218.189.39.198 08:41 2006年10月17日 (UTC)
况且现在不是说用“电车”必然完全不许可,也不是说用“电车”的例子必然是零。问题是,众里寻它找到一两帧用“电车”的照片、一两个说“电车”来指列车的人;比起各铁路公司千千万万个用“列车”、“电联车”等词指它,用“电车”指路面交通工具的例子,那一种说法,既不错误、不会引起混淆,同时也符合维基命名常规,具有普及性?答案当是“电车”称路面的,“列车/火车/电联车”称铁路的那种。--218.189.39.198 09:24 2006年10月17日 (UTC)
电联车的确是台湾台铁在用的,从EMU400开始创立“通勤电联车”车种,不过内部正式名称是“电车组”--苍空 翔 有事找我 2008年9月1日 (一) 20:30 (UTC)
  • (+)支持,使用一个大scope来函括并无不当。--stevency 18:26 2006年10月16日 (UTC)
照你这样说,不如使用“九铁SP1900型车”做题目名称,更加简单,那些肯定是车,够盖括,不会有错。--Raytsuiyumi 05:02 2006年10月17日 (UTC)
我个人是采用“九铁SP1900型电动列车组”或“九铁世纪列车”于专门文章之中。以免除任何烦杂之处。
另外,系铁路学上,“列车”就足以证明了其在华话地区的广泛性。我睇唔到有什么问题。--stevency 16:10 2006年10月17日 (UTC)
  • (+)支持,香港条目名称应该跟从香港人用字习惯(口语除外)。--minghong 05:40 2006年10月17日 (UTC)
  • (+)支持,可能,电车才是对这类事物的正确称呼,但是这不是一本“铁迷百科”,这是一本给大众一起使用的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应以大众普遍所理解和使用的为主,这个在命名常规中,“使用事物的常用名称”一点已经清楚说明。Kenneth Tsang说“大石掷死蟹”。我认为,如果这只蟹有问题,该掷!其实这类在命名常规中指定了的问题,语文常识的问题,还用得着花大家这么多的时间去搞吗?-小薯饼讨论页) 16:39 2006年10月17日 (UTC)
  • (+)支持 --kknews - 羞见红字现于社区也 16:09 2006年10月19日 (UTC)
  • (+)支持--沙田友 17:36 2006年10月21日 (UTC)
  • (+)支持 Chanueting 14:46 2007年1月30日 (UTC)

反对

  • (-)反对,既然有人要选择“大石掷死蟹”的办法来解决问题,而不能像“肥萨橙铁道”般以理服人,透过讨论来寻求共识,本人也没有办法。纵使投票获通过,不代表可以说服本人。--Kenneth Tsang 19:08 2006年10月16日 (UTC)
    • (!)意见,你可以这样试试,找一些不在港岛工作居住的普通香港人,问他们一个问题:"(粤语)你多唔多搭电车?"言语间不要解释什么是电车,我可以肯定绝大部分都会答很少;然后再问:"咁你多唔多搭地铁同火车?",你便会得到完全不同的答案。你便可以知道港人心目中什么是"电车"。--Johnson Lau 05:47 2006年10月17日 (UTC)
    • Kftsang兄请息怒,这个投票也是先有以上的争拗及讨论才发起,其性质已与“肥萨橙铁道”的讨论页相同,并非去“大石掷死蟹”。还有,丘吉尔曾经说过,在不能以讨论达成共识的情况下,一定要用“公投”去解决,纵使“民主”是最坏的解决途径。--Wrightbus ~威巴士~(お客様サービスセンター) 06:50 2006年10月17日 (UTC)
    • 我认为不是“大石压死蟹”,而是有人不肯承认众人皆知的常识,偏执于自己对某个词汇的僻好,更拒绝面对大众。--218.189.39.198 08:41 2006年10月17日 (UTC)
      • “列车”又真确跟“电车”﹝原作者的原意﹞不相同,因为列车不一定是电力推动,单用“电车”一词,因为不是每个香港人也对铁路有研究,未必所有地道香港人,知道是“电车”是“列车”的一种。我相信原作者想表达“电车”是用电力推动的含意﹝希望没有猜测错误﹞,不如使用“电动列车”或“电联车”之类词语,总好过使用“列车”,希望原作者能够接受。--Raytsuiyumi 17:28 2006年10月17日 (UTC)
  • (-)反对,以一般人来说,电车一词未必只解作叮叮那么简单 --Zto500le 15:41 2006年10月19日 (UTC)
  • (-)反对,认为所有香港人的习惯,电车一定是香港电车,未免太一厢情愿了。--Dennistrident 13:49 2006年10月21日 (UTC)
  • (-)反对,没有选择不能为人所接受。--Ray Tsui 05:44 2006年11月13日 (UTC)

中立

  • 有关‘中文维基用的就是中文,而不是貌似中文的日文。’,这里我要说一下,现在中文很多词都是由日本汉字那里来的,所以我不知你的“貌似中文的日文”定义是什么?根据日制汉语经济学是貌似中文的日文,严复用的是“计学”,现在那一个比较多中文人使用?电话是日本人造的汉语词,用来意译英文的叮telephone。当初中国人对这个英文词采取了音译,译作“德律风”。在一段时期内,“电话”和“德律风”两种叫法通用。鲁迅当时于信中说到“电话”时,特意注释道:“以电气传达言语,中国人译为‘德律风’,不如电话之切。” 其他还有如自然民族宗教科学技术哲学民主、宗旨、权力、义务、继承、取消、手续、积极、消极、广告、自由、质量 这些都是源自日文,是貌似中文的日文。有兴趣看更多的可以看看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问题。--Onsf 18:45 2006年10月15日 (UTC)
    • 上述日文词汇已经融入中文世界,不能和“电车解作任何电动车辆”这个例子混为一谈。况且那篇文章所声称的没有注明资料来源,是否全为和制汉语值得商榷。-- tonync (talk) 20:04 2006年10月15日 (UTC)
      • 根据我查中文词典所得的结果:

电车:用电做动力的公共交通工具,电能从架空的电源线供给,分无轨和有轨两种。

这是中文词典不是日文词典(大陆的),无法看出原作者使用电车在那一点不是合理的中文名称!--Onsf 19:03 2006年10月15日 (UTC)
很明显这是指港岛的有轨路面电车和广州的无轨电车. 恕我无知, 似乎世界上没有无轨多车卡的"电车"?--Johnson Lau 11:04 2006年10月16日 (UTC)
同意,本人现在用的是中文而不是日文,“电车”一词亦是中文,所以不存在任何问题,不明白为人可有人硬要“电车”只能代表路面上的轻轨电车,有问题亦只是误解而已。既然根本没有问题,本人亦不支持以投票解决问题。--Kenneth Tsang 19:10 2006年10月15日 (UTC)
这样有点断章取义。电车的确是中文词汇,但中文的语义一般限指港岛沿岸的那种,凭日常生活习惯就知道。九广铁路那类是“电气化火车”、“列车”,中文并没有简称为“电车”的习惯。查九铁网站根本没有电车称谓,一般作列车火车。-- tonync (talk) 20:04 2006年10月15日 (UTC)
条目既不是从日文翻译过来,原作者亦非日本人,原作者母语亦是中文,使用既亦是中文,网站搜寻结果,亦不能够代表一切,即使电影“电车男”,亦没有被片商译成“列车男”或其他名字,已经明显表示“电车”在香港是通用的。--Kenneth Tsang 05:24 2006年10月16日 (UTC)
文艺作品归文艺作品,香港媒体也不把在地铁干犯风化案者称为“电车痴汉”、“电车色狼”之类。--Wrightbus ~威巴士~(お客様サービスセンター) 05:58 2006年10月16日 (UTC)
说起“电车男”,大部分香港人第一次接触到这个名称时,第一印象中都是误将故事背景联想到路面电车而非火车。 -- Kevinhksouth (Talk) 07:14 2006年10月16日 (UTC)
我一直都是这样以为--Johnson Lau 11:03 2006年10月16日 (UTC)
还有“电车男”本为某网友的网名,香港人把“电车男”作为“御宅族”的代名词,与铁路术语毫无关连。--Wrightbus ~威巴士~(お客様サービスセンター) 12:40 2006年10月16日 (UTC)
电车男的故事是始于香港人所讲的列车,怎会和铁路术语无关?如果这是一个香港故事,可能会叫做"地铁男", "火车男", 但肯定不会是"电车男"--Johnson Lau 12:52 2006年10月16日 (UTC)
“电车男”这个已成特别名词,今天网络发达,许多以汉字出现的非中文字,常会未经翻译就被人广泛讨论,以致词语以非符答中文意思的样子出现。一些自行翻译动漫、日剧的网友喜欢硬译,认为这才原汁原味。可是也有翻译人批评“电车”译“电车”是错的。可见“电车男”这词只一个本身有问题的例子,不代表以“电车”称呼EMU备受接受,香港人们日常也是说“电车”指tram,说“列车”(或依其所属公司/线路,说“地铁”、“火车”、“东铁”、“西铁”、“马铁”)指铁路列车。两铁的广播也是说“列车即将开出,请勿站近黄线”而非“电车即将开出…”。整场讨论中,我看到,只是有一个人坚持执迷不悟,脱离中文环境的、人们生活的实际用词,而强行坚持辩解。--小狼 14:01 2006年10月16日 (UTC)
“电车”给人的感觉,是用电力驱动的车,“叮叮”系电车的一种,不会只有“叮叮”才能叫电车,地铁和电气化火车也是用电来驱,叫“电车”不见得有不妥。--Raytsuiyumi 18:14 2006年10月16日 (UTC)
前面的人也说过了,谈论一个词词在一种语文里的意义,不能只看字面强辩,而要看实际语境、人们的用法。且做一个街头调查,问人家讲出“喺沙田有冇电车答”同“喺沙田有冇火车/铁路列车答”,就知道为何说用“电车”是不妥!--218.189.39.198 08:41 2006年10月17日 (UTC)
的确有人因为看过了“电车男”,对“电车”一词有重新解释,将电动的铁路列车也视为“电车”,字词的解释,根本不是埋在石头里的,会跟随时间和文化的交流而改变。当然,直至目前为止,将“电车”视为重铁电动列车的人,为数有限,固此,本人倾向用附有“电”字的词语,取代“电车”一词,而非只用太笼统的词语“列车”。--Raytsuiyumi 18:44 2006年10月17日 (UTC)
  • 想必大家对MU(multipule unit)的认识有点不足了,在此在下想为大家来个导引。MU的真义其实系在于其“一点(头尾两端的其中一端)控制全组”的能力。如果做唔到呢点的话系不能称为MU的。例一:香港岛的电车并不能控制其被连结车的动力系统,所以严格上佢只系一种可以载人的机车(locomotive)。〈大家有幸翻查当年历史的话,可以发现电车公司系向英国的Brush机车公司购入窄轨机车底盘及电机控制部分到港,车身则是本地制作〉例二:轻铁车辆的基本设计是以一卡为MU,系必要可以连结更多的车卡,并由先头车控制全组的动力系统,所以可以将轻铁车辆称为EMU。例三:X2000的车辆由于系固定编组,没有了机头部分就不能行走;但先头客车仍可以控制全编组的行走,故仍可称为MU。(瑞士国内有与X2000九龙端同样的操控用客车,但由于其编组的可变性对比常见的MU:如X2000为强,故不能将有关列车称为EMU)例四:九广通的客车部分如果没有机车的牵引是毫无行动能力的,所以九广通的车厢只是客车。--stevency 18:21 2006年10月16日 (UTC)

拉票行为是否合理?

User talk:Raytsuiyumi见到Kenneth Tsang的拉票。其实,本来如果任何人肯接受理性事实,肯面对人们(包括普罗大众,包括铁路迷,包括有关铁路的公司等)日常如何使用争议中的词汇,这的确是可从从讨论解决而不必投票。但有人执意力排众议,认为自己的看法是精英、权威,才引致投票之举,以示大家对这问题的认知。本以为讨论、投票的朋友是自己有兴趣过来,更看到这问题的中立。可惜刚看到唯一力排众议的Kenneth Tsang原来对Raytsuiyumi拉票,这种做法,能反映大家对这问题的认知,还是会渗入了人情或网际人情上之考虑?如果是后者,岂非有违投票来解决问题之意?--218.189.39.9 08:53 2006年10月17日 (UTC)

  • 选举拉票是正常不过,对方并没有给予任何利益予本人,我亦没答应过一定投(+)支持(-)反对票。--Raytsuiyumi 17:37 2006年10月17日 (UTC)
  • 言则没有拉票行为的选举,即近似一言堂式的决议方式是为WP的未来健康的模式么?--stevency 17:53 2006年10月17日 (UTC)
  • 没有人说一言堂,如果要一言堂就不会在众声喧哗地讨论。但大家是自发参与讨论和投票,不应该是“有人反对我的意见所以我‘班马’”。--218.189.39.9 05:52 2006年10月20日 (UTC)

有关投票选择

(!)意见除了“电车”或“列车”之外,便没有其他选择,很难令人决定应该投(+)支持还是(-)反对票,应该加入其他词语包括“电动列车”和“电联车”等,由大家投票。--Raytsuiyumi 17:37 2006年10月17日 (UTC)

  • 见解相同。学术名称亦非全都是“非黑即白”的,适当地保留有关的变种,如:电动列车、电动车组或电联车等亦应给予适当的考虑和讨论空间。--stevency 17:53 2006年10月17日 (UTC)
    • 英雄所见略同,没有选择的空间,只会发生流血事件,难以令人妥协。--Ericng 06:18 2006年10月18日 (UTC)
      • 我想最明显的、最具争议性的问题在于“电车”一词。大家主要是反对用“电车”这个绝大多数人、绝大多数情况都是指Tram的词,去称呼Train。大家投票时,主要投的是否“应否用‘电车’”这一点?对我来说,我觉得用“火车”、“列车”、“电动列车”、“电联车”,都比“电车”正确。--小狼 14:58 2006年10月18日 (UTC)
        • 其实回想起来,我也发现上面的投票将重点放错了。既然大部分人的共识是反对使用“电车”,我觉得投票应该只问赞成还是反对使用“电车”,得出结果后,才再斟酌应该使用哪个中文词汇。 -- Kevinhksouth (Talk) 16:29 2006年10月18日 (UTC)
          • 电车不一定等如“Tram”,中文一向可以用字面解释,现在只不过是使用习惯的问题,而且,投票亦确实指明用“列车”取代“电车”,没有指出可用其他词语取代。现在原作者也已同意用其他词语代替“电车”,相信已问题已不难解决。--Ray Tsui 16:33 2006年10月18日 (UTC)
            • 虽然“电车”的确不一定等于“Tram”,但当我们的文字、语言,有百分之九十多都是“电车等于Tram”时,“电车不等于Tram”反成了特殊用法,须小心使用并加以说明。随意把特殊用法当成普通词汇,极易令人误解与混淆。这便并不只是‘习惯’而已,而是你能否准确传意、有效传意的问题。百科全书用词,不应令人混淆冯京与马凉。用“电车”一词确有问题,站在百科全书的传意角度,这点是无容辩驳的。--小狼 22:28 2006年10月18日 (UTC)
          • 可能有点马后炮的成分,但深究起来,有关投票问题的问法其实系咪有一些偏颇的成分,最终达至是次“大石压死蟹”式争论呢?要避免再有同样事情,我认为发起投票者应该要尽自己能力范围的本事去确保设问的中立性,以避免言词间的误会。--stevency(お问い合せ窗口) 18:01 2006年10月18日 (UTC)
        • 我相信系宜个moment的民意已经将你所指出的重点,即“应否用‘电车’形容tram”一点清楚地形容出来了。--stevency(お问い合せ窗口) 17:47 2006年10月18日 (UTC)
  • 我想呢个时机都应该要warp up成件事了。就让拙笔作个开头以供大家找出共识:
提议将港岛电车以外的“使用外部电力作推动源之可连结式铁路车辆组合”,在英语圈中亦被称作EMU,可以跟随自己的意愿下任意使用以下其中一个phrase:“列车”、“电动列车”、“电联车”或其他与上述引号定义相乎的字词。
如果有人感到上句有如法例咁麻烦的话,在此我先作出道歉。亦欢迎就以上提议进行讨论。--stevency(お问い合せ窗口) 17:47 2006年10月18日 (UTC)
    • 本人也经在原作者Kenneth Tsang的同意下,将“电车”字眼改为“电动列车”,相信问题已经解决。既然原作者也算是作出妥协,相信这个投票现在应该终结。--H Y Ng Eric 17:57 2006年10月18日 (UTC)
      • 咁奇怪?H Y Ng Eric(Ericng)贡献历史显示你15日才首次编辑,还是错误的,18日就已着手修改相关的“‘电’车”条目,都声称是得原作者同意,但你的讨论页仍空空如也。连在Kenneth Tsang的留言页中也不见你留言。你是如何取得原作者同意的?还是只是一个马甲,在群情汹涌不得不改时,坚持仍然竖立“原作者权威”?--218.189.39.198 06:58 2006年10月19日 (UTC)
        • 似乎H Y Ng EricKenneth Tsang…是没看到这里,还是不肯回应?--218.189.39.198 05:58 2006年10月20日 (UTC)
        • 为什么有人明明这么踊跃地发言想要别人依他的,但问及他要他解释时就不影踪?--218.189.39.198 07:44 2006年10月21日 (UTC)
          • 即使是当时人为了寻求支持者而拉拢其他人,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投票制度本身是容许拉票的。--Dennistrident 13:47 2006年10月21日 (UTC)
            • 本人不否认号召其他人支持自己,可是这又有什么问题,本人是号召而非贿赂,而是亦非每个人也能成功给本人号召。--Kenneth Tsang 17:27 2006年10月21日 (UTC)
              • 是不是回错了地方?说应否拉票的似乎是在上方,这里说的是“某ID是否马甲”。--小狼 06:33 2006年10月22日 (UTC)
                • 我对有人游花园不肯回答"该两个账号是否马甲"问题感到不满,这是诚心的讨论,还是只是输打赢要?--218.189.39.198 04:13 2006年10月27日 (UTC)
      • 两个问题:所谓的“终结”能否避免下一次同类事件的发生呢?个人的“妥协”又能否成为大众的共识呢?如果可以的话,那上部分的众多回应又如何解释呢?难道要讲成参与者多事干?!--stevency(お问い合せ窗口) 18:06 2006年10月18日 (UTC)
        • 个人认为,发生这个问题,除了原作者当初的相当“坚持”外,投票发起者发起了“非生即死”的投票,某程度上亦要负上一定责任。--H Y Ng Eric 18:28 2006年10月18日 (UTC)
          • 投票的选项应列出“列车”外的其他选择,或者只把投票集中在“应否用电车”而不作“电车/列车”二选会更好。但,现在马后炮倒容易,投票当下,讨论确实陷入僵局中。要把问题尽快解决,我同意使用投票,匆忙间设立的投票虽有不足,但我不认为是主要的责任所在,因它只是“讨论僵局”的果。真正的责任,在于:本来凭讨论可以解决这事,现在因有人执意反对常识,坚持以一己的解释,取代大家对命名的共识,只排斥其他众多意见而不从讨论中作交流。于是,“讨论僵局”形成了,这才是主要责任所在、才是事件的肇因。这亦是各维基人以后应引以为戒,尽力避免的地方:编写条目应虚心广纳不同意见,不要执于一己偏见,只顾排斥他人,自视为“权威”、“精英”(引自上方讨论中的说法)。--小狼 22:16 2006年10月18日 (UTC)
            • 本人所创见是条目,有不少也已经给其他人更改了题目名称,若然本人真的那么自视“权威”和“精英”,根本不会容许任何题目名称遭变动,自动列车运转装置肥萨Orange铁道九铁Loko 2000电力机车等多不胜数的条目﹝上述题目名题乃原名﹞,也不会容许人更改至最新的题目名称。
          • 之前有板友已经提及过,本人根本没有说过非用“电车”不可,只是要找一个可以代表到相同意思的词语才可以,“列车”根本没有“电”的意思,只是有人坚持非用“列车”不可之余,更在讨论未完结之前﹝应该是讨论还未开始﹞,已经先行肆意更改条目,令人极度不满,完全不尊重原创。
          • 反观一些板友诸如Wrightbus兄,真正表示出想解决问题诚意,并没有像某些板友般“煽风点火”。--Kenneth Tsang 06:10 2006年10月19日 (UTC)
            • 可能你看不见你自己之前有几执著,如何坚持要用电车,更声称反对声音和投票是“大石压死蟹”。(你那反对票的发言,也是你刚才才删去的。你声称“纵使投票获通过,不代表可以说服本人”是说得如何强硬。)在你眼中“蟹”是你执著要用的“电车”、“大石”是其他声音,但在其他人眼中,则是你这大石,压死了“蟹”(即:事实、正解的词汇)。
            • 电车在正常情况都指Tram,用来指Train可谓绝无仅有,其他人视为旧版本写错字直接改,很正常。而且咁多关于列车的题目都有这种直接修改,可以知道大家平日只会视这样用是“错”,而不认为须要争议。当他们修正错误后,却被多次改回错误的,咁自然令人愤怒。如果责任出在你用了一般人认为错的字,别人改了后,应由你主动提出解释,而且在争议完结前应先用符合一般人习惯的版本。不要视它为拖延期。现在这番争议结束,不用“电车”已成共识。所有有关列车的条目,都应作出主动修改。--218.189.39.9 06:40 2006年10月19日 (UTC)
              • 我以前也曾有一段时间属于“愤青”,但自从加入wikipedia以来,至今已成为一“温和派”。只要顺利deal with这些问题,我就更有资格做“和事佬”。--Wrightbus 14:45 2006年10月19日 (HKT)
                • 看过Talk:肥萨橙铁道,发现像User:Kftsang hk在讨论中也一直表现执著,宁可违反维基的共识和做法,维持了一个月以上的时间才肯妥协。但违反维基命名叫法的“肥萨Orange铁道”最起码没有歧异,不会令人以为说别的东西。不过现在以“电车”来指“(电动)列车/电联车”,完全违反人们对这两词语的正常理解,导致明显的误导,违反常识。因此不得不从速解决。--218.189.39.198 07:05 2006年10月19日 (UTC)
                  • 看过有关讨论,原作者主要执著于Orange和橘子并非相同东西,认为不能以橘子取代Orange,原作者亦有提出反建议用“橙”字代替Orange,经过其他人引证Orange的中文解释确是橙才对,才得到最终得到共识。--Dennistrident 10:55 2006年10月19日 (UTC)
                    • “肥萨Orange铁道”虽不合命名常规,但不致于令人误会,把冯京当马凉。所以慢慢讨论一个最佳译法,没问题。可是弃“(电动)列车/电联车”而用“电车”,就是令绝大部分人把冯京当马凉,这不是“这样说好些”的问题,而可直接视为会混淆人的错误,应从速更正。问题是有人执意不肯更正,坚持自己令人混淆的用词,把人家修正还原后还骂人家“大石压死蟹”。这才是这事白热化的祸因。既然有客观证据、字词在事实上的运用,任何讨论者、参与者就应主动依从。才可以避免同类事件再发生。--218.189.39.198 05:58 2006年10月20日 (UTC)

抗议电车派无视事实

  • 似乎维基有一些坚持违背一般人的用词解释和常识的人,以电车去称呼电动列车,即使经过之前的讨论和投票,口说有了共识了,背地里还是阳奉阴违,在一些条目搞小动作。好像User:Ericng,自11月起把许多在香港里的、名字里有“电动列车”的条目,一一改为“电车”(请见他的贡献)。如果他有尊重维基大家的讨论和表决,这种行为是不是明显的不当?!--218.189.39.198 08:35 2006年11月10日 (UTC)
  • 还有,之前我询问User:Ericng,为什么他可以在看不到有入任何与原作者(User:Kftsang hk)的交流,并且在刚成为维基人数天以内之时,就可以声称“得原作者同意”改回电车,问他是否马甲。目前两人都没有回应。那么,是不是真的要提防那些,甫申请就编辑电车条目的维基人?--218.189.39.198 08:35 2006年11月10日 (UTC)
    • 荒谬之为,理应向管理员请求保护,以免发生编辑战,容后方可处理。--Mtrkwt 09:13 2006年11月10日 (UTC)
    • 不过我觉得User:Ericng他把香港里的轻铁“电动列车”的条目,一一改为“电车”,是有理由的,因为香港的轻铁系统本身也是由电车系统组成,而本身在澳洲的同类系统,他们也是叫作电车的。--NEO (talk) 10:46 2006年11月10日 (UTC)
      • 但在作出大量的改动前也应该协调一下,尤其是刚刚已达成共识时。--恶德神父 10:54 2006年11月10日 (UTC)
      • 恶德神父说得对。而且之前的讨论中已说明,不是说轻铁或其他铁路系统不用电,而是“电车”在港、台等地一般常识中已是对路面电车的专指,(如香港电车),这点已在之前彻底讨论透了,再擅自违反共识来更改,协调讨论一下都没有,这就太不光明磊落。而且明确指出轻铁是电动列车而不是电车,是把条目内容向人说得更清楚。我同意请求保护,以免编辑战。--小狼 14:00 2006年11月10日 (UTC)
  • 已根据共识而作出修正,如有编辑战的话将会保护条目。--minghong 11:01 2006年11月11日 (UTC)
  • 现在又有人擅自把“XX电动列车”改为“XX电车”了,看来保护条目实在无可避免。--Moonian♨一盅两件贡献 主要 全部 04:29 2006年11月12日 (UTC)
删除在电车条目中,依照共识和讨论结果来重写的内容。他在更改历史中声称‘硬指出版商或漫画迷“哈日”,不加思索来翻译名字,乃没有根据的指控’所以删去,但事实上他删去的部分并没有“哈日”或“不加思索”的指责,而只是客观地指出中、日文里的电车意思不同,属假等义,而部分硬译译作里的电车,是依日文意思而非中文意思。(可见条目的历史比较)
把一大堆“xx电动列车”条目的名字及内文里所有“电动列车”,都改成“电车”。
    • 现在我认为事态已很严重,应当以未改为电车时的版本,然后进行保护条目。--小狼 04:58 2006年11月12日 (UTC)
    • 这个人可能是日本动漫迷,什么都跟着日本动漫走…--NEO (talk) 05:03 2006年11月12日 (UTC)
      • 若真的是,那么我也是日本动漫迷,他这种行径简直令我也觉得丢假!--小狼 14:48 2006年11月12日 (UTC)
  • 已保护九铁川崎电动列车九铁Goninan电动列车,以防止频繁的移动。--encyclopedist (对话页) 05:21 2006年11月12日 (UTC)
    • 请问可以同时保护电车九铁Comeng电动列车吗?它们所受的破坏与九铁川崎电动列车九铁Goninan电动列车一样。谢谢管理员。^^~ --小狼 05:25 2006年11月12日 (UTC)
    • 已保护。--minghong 05:37 2006年11月12日 (UTC)
      • User:EricngUser:Hkmyhome都是新账户,大家都是一来到就编辑电车,以及许多关于电动列车的条目,手法用语等都和User:Kftsang hk一样,所以我怀疑他们是马甲(傀儡),尤其是User:Ericng可以在看不到有入任何与原作者(User:Kftsang hk)的交流,并且刚成为维基人,就可以声称“得原作者同意”改回电车,除非他们是两个私下立场很一致的好友,发生电车争议时由User:Kftsang hkUser:Ericng来"撑",不然的话如果大家都只是在维基这平台,而又不是马甲,那么是解释不到的。--218.189.39.9 09:20 2006年11月12日 (UTC)
        • 我又不明白,为何你又会常常不登入来讨论呢?--Ray Tsui 05:53 2006年11月13日 (UTC)
          • 我现时住这里,电脑不是我一个用的,是几个人合用的。但问题是,既然有关人士已看过这里,有些也作过回应,为什么总要很多次回避不去作答马甲的问题? 在这情况下是不是可以要求管理员作IP等技术方面的查核?--218.189.39.198 11:23 2006年11月18日 (UTC)
        • User:Kftsang hk在日文维基编辑过《富爸爸穷爸爸》作者清崎的条目,而Hkmyhome也于本板编辑过《富爸爸穷爸爸》,两个userid同被其他板友指为“电车派”,如果是马甲,这会不会是巧合呢? 我也担心Kftsang会变成另一个User:Yaohua2000。--Wrightbus ~威巴士~ (お客様サービスセンター) 14:34 2006年11月12日 (UTC)
          • 我也翻查他们的贡献历史,发现User:Kftsang hk不久前编辑过日文版的清崎,User:Hkmyhome也不久前编辑过中文版的清崎。而他们与User:Ericng三个账号,都不断编辑电车电动列车的条目,并且都是不断把电动列车改为电车,即使经过了讨论有了共识,这三个账号仍轮流来继续这行为。--小狼 14:48 2006年11月12日 (UTC)
  • 上述的“条目移动”问题并未波及到重轨车辆,仅限于九广轻铁车辆,应该只是轻轨车辆名称争拗问题。我个人观点认为,虽然英文版有将之称为Tram,但九铁方面是将之称为LRV,并未见称之为“电车”,而且是会以两辆动车连挂行走,符合动车组(EMU)的规范,且这些车辆乃采用重铁使用的标准轨,不符合“路面电车”的规范,这种“半重轨”车辆我认为不应单称为“电车”。--Wrightbus ~威巴士~ (お客様サービスセンター) 15:01 2006年11月12日 (UTC)
    1. 我所见相同,只是轻铁或轻轨电车出现问题,其他重铁条相根本没有被更改过,看来似乎有人小事化大,想将事情严重化。事实上,某些人理应注意自己的态度。--Ray Tsui 06:01 2006年11月13日 (UTC)
  • 我对铁路的认识不算很深,只不过没理由将轻铁视为火车,怎说也说不通,轻铁站也叫Stop,轻铁本身也叫Tram,轻铁也会在马路上跟其他汽车共用路面,而且世界上都不只香港才有轻铁,难以认同将轻铁视为火车﹝所谓既电动列车﹞。--

还有,以前香港电车也有试过两卡一起行走。 Hkmyhome 17:55 2006年11月12日 (UTC)

    • 香港的轻铁,没有保安装置,没有高速护轮轨,驾驶室和控制杆,亦是轻铁设计,外型亦是典型轻铁样子,唯一不跟路面电车﹝Tram﹞不同的,只是并非使用下车付款的收费模式,所以无论如何,轻铁绝对谈不上是重铁。当然,轻铁绝对是电动列车,亦是EMU,所以电动列车这名字并不算错误,香港岛的电车和缆车,同样可称为列车。
    • 本人只是说明两者的分别,并非对有关的题目名称有任何意见,因为本人已开始对中文维基心淡,固此,使用什么条目名称,由大家去决定吧,如非必要,本人应该不会再创建或修改任何条目。--Kenneth Tsang 18:38 2006年11月12日 (UTC)
      • 其实所谓的共识,也是因为原作者同意将电车改为电动列车,综观第一次的讨论,所讨论的又的确是大家常说的“火车”或重铁,而不是轻铁或电车类,所以我认为跟轻铁有关的条目命名问题﹝电车改为电动列车﹞,需要另外讨论,不能否以第一次的讨论作为轻铁有关条目的结论。亦即是话,在讨论有共识前,应该维持以“电车”为名称才正确,直至得到共识为止。--Ray Tsui 05:53 2006年11月13日 (UTC)
        • 看来还是发起投票,决定将之称为“电动列车”、“电车”、还是“轻轨电车”。似乎叫“电动列车”又有点不恰当,让人以为它是与东铁、西铁相同的“重”铁车辆;叫“电车”又会让人认为它是“轻”的路面电车。因此问题是如何称呼这些“中”车。--Wrightbus ~威巴士~ (お客様サービスセンター) 10:00 2006年11月13日 (UTC)
        • 刚刚发现到,香港运输署网页有称轻铁为新界西地区“提供电车服务”。[3]--Wrightbus ~威巴士~ (お客様サービスセンター) 10:03 2006年11月13日 (UTC)
          • 虽然轻铁系统本身也是电车系统,不过也有很多地方是和基本的电车不同,所以还是归纳电动列车好些。--NEO (talk) 11:19 2006年11月13日 (UTC)
            • 对轻铁的条目命名,我个人是不同意用“电车”的,纵然它的系统比火车较似电车,但也确有不同(例如不少轻铁路段有专用的标准轨,其他车辆不能使用该段路面),而且在一般人认知中轻铁与电车确是两样东西(在讨论中我和许多人说的,不限于‘重铁’与“电车”,而是指出凡是电车以外,都不应以“电车”命名。反而确实的叫法是其次)。至于轻铁有列车性质而且也用电,叫作“电动列车”起码不是错误。如果认为不好,我提议不如直接叫“轻铁列车”甚至“轻铁车辆”就好。
            • 至于新一轮争议,我同意是有人有态度问题,是有人在其他用户都认为这样有问题,包括违反一般人认知或违反共识时,仍不断要把条目编辑成自己所认为的样子。我并不是说那人背后一定毫无道理、毫无可取之处,可能在谈论后,条目可达致既不违反正确的常识,也能从中汲纳一些可取的东西。但在讨论未解决前,应以合乎大众常识的,不标奇立异的为准,而不是以一己之见的为准。这是维基向来的做法。有人指责对维基心淡前,应先弄清楚自己的态度。现在导致编辑战,而且更有涉嫌马甲的指责,我认为绝对是严重问题。--小狼 13:16 2006年11月13日 (UTC)
              • 似乎你的态度是最尖锐和恶劣,这是纵观所讨论得出的结果。 --61.92.210.131 18:37 2006年11月14日 (UTC)
                • 我是尖锐,但尖锐不等于恶劣,我只是指出维基本来大家都依从的做法,以及有人违反了什么,以致这个问题形成。以前我也遇过编辑争议问题,自己也做过想改动的一方和不认同别人所作之改动的一方,也见过其他维基人做过。但大家都绝对没有我上述所指出有问题的方法和态度。而这次的事,我看到的正正是有人坚持用上述那种方法和态度。--小狼 14:44 2006年11月15日 (UTC)
                  • 我并唔同意你只是尖锐咁简单,而是态度也有问题,并不是说你闹人或讲粗口,而是令人觉得你有单打之嫌。当然,感觉可以因人而异,你可能敏感到低而唔感觉这系问题,但至少我感觉到,亦唔排除当时人都感觉到,更肯定不只我感觉到,看看上文有边位说了“小事化大”便知道了。--61.92.210.131 11:00 2006年11月16日 (UTC)
                    • 我不是单打,是不点名批评。不点名的原因,是希望把重点放在所批评的行为身上,不论哪个人,总之做出那种行为,我认为确实应尖锐地指出来。而我正如之前所述,绝对不wikipedia talk认为这种问题是“小事”,而是大事。因为该行为,正破坏著在这里大家的做法和共识,破坏了一个本来互相平等地讨论、交流的氛围。--小狼 12:34 2006年11月16日 (UTC)
                      • 问题你在Wikipedia talk:香港维基人报告板#反对以“电车”称呼香港的电动列车之前,言论都已经系咁,而你自已宜家也讲明系不点名批评,即系有影射成分,但系又话系对事不对人,如果你本身真系为了对事不对人,明显地系非常差的方式,都系果句,唔至我看落去觉得系咁样。--61.92.210.131 17:06 2006年11月16日 (UTC)
                        • 我之前言论已是这样,因我之前也看到这问题。而有类似言论,指出那种做法是不当的人,也不只我一个。如果将错误行为描述出来,对你来说是视为影射,那么希望你能建议高明的方法,能够指出和批评有问题的行为,又不会被你视为影射和恶劣,让在下学习学习。--小狼 19:03 2006年11月16日 (UTC)
                          • 看看你又确实出现很大问题,支持不用电词一词的人应该不只你,但是似乎只你有被感觉到有问题﹝可能有其他人但肯定不是全部﹞,所以你都要好好反省一下,很多时无论自己立场有几好,自已态度会大大影响对方观感,老实讲,大家来到维基都只是义工,其实是用自已宝睂时间为他人作出贡献,遇上对方立场同自己同,应该细心解释自己的立场,而不是说对方怎样愚春、坚持和固执,惹来别人的反感,亦无助于解问题。--203.186.232.120 05:56 2006年11月17日 (UTC)
                            • 再看清楚user talk:kftsang_hkUser talk:wrightbus,大家也会发现user:kftsang_hk在得郅user:wrightbus通知后,先知道电车的命名问题,已经讨论得如火如涂。可能对方之前完全不知道有人讨论这个问题。--203.186.232.120 06:06 2006年11月17日 (UTC)
                              • 这次讨论不是我发起的,我亦没说有人“愚蠢”,但我确有指某些行为是“执于一己见解”,坚持把条目还原成自己看法,而不是还原成合符常识/共识的看法。但说相同言论的人确不只我,有人的批评比我更激烈。上方朋友的意思是,日后即使有人有这样问题,经过指出正面的做法但他仍不依时,也不要指责那种错误做法吗?因为我以为指出正面做法但别人不理会时,那么指出他做法在哪儿有错,可以令他自己和别人意识到问题的重点。不知楼上的朋友有没talk页面?可以向你交流交流。--小狼 15:45 2006年11月17日 (UTC)
                • 上次提出投票解决纷争的User:Railhk0512也被指责,今次User:Syaoran有份把破坏了的条目还原,和由他负责正式提出保护页面既要求,被user:kftsang_hk指责是必然的!事件由谁人态度有问题开始,众目所见。本来这事好地地的,但在已足够多资讯指出user:kftsang_hk是错误后,他和他的怀疑马甲继续这样破坏,而不是先提出讨论,令人生气是自然不过!如果学上面小狼说,从此"即使有人有这样问题,经过指出正面的做法但他仍不依时,也不要指责那种错误做法",根本是扼杀言论自由,遮闭了真正问题,令人不知道/不肯面对!还有,User:Raytsuiyumi话"其实所谓的共识,也是因为原作者同意将电车改为电动列车"是不可信的,如果原作者执意只相信错误的东西,但除了他和他的马甲/他所班的马外,其他人都看到这有问题,一样可以构成共识。好像删除虚构人物杨妙玉时,原作者多次坚持这是真人,难道也要等原作者同意才能取得共识?这是很荒谬的!--218.189.39.198 11:23 2006年11月18日 (UTC)
                  • 不是本人一早已经表示支持那些重铁电动车辆以“电动列车”来命名吗?轻轨车辆,本人已表示没有意见,亦只曾一次地改过“九铁Comeng电车”的题目名称,另本人亦表示对目关题目名称,没有任何意见或兴趣,大家自由去表决吧。此外,本人找些朋友来关注﹝所谓既“班马”﹞,亦已经是上次的讨论,今次讨论并没有找任何人支持自己,因为本人没有意见亦没有兴趣。那些所谓的“马仔”,亦非每个人也投支持票。--Kenneth Tsang 16:02 2006年11月18日 (UTC)
                  • 我不是一个小气的人,如果是有理的指责/批评我是会接受的。而根据Wikipedia:投票指引,上次的投票的确是有很多问题的。根本不能够成为一个正式的投票。这二个的讨论中,我相信均有马甲﹝或是即Kenneth Tsang所指既“班马”﹞的出现,而根据维基的方针,而不希望有部分缺乏维基知识和经验的人因朋友的要求而影响维基的运作,请Kenneth Tsang注意的。我都支持使用“轻铁车辆”来代表香港的轻铁列车 -- Railhk0512 14:58 2006年11月20日 (UTC)
  • 大家足够了!根本上《香港政府部门常用辞汇》中,所谓电车不是指TrainVehicleElectric Multiple Unit(电气化列车)或是electrically-powered passenger vehicle(电动载客车辆)
即是大家所说的电车根本不合乎香港情况,理应使用电气化列车电动载客车辆等字眼。而轻铁条目更有专有名词为light rail vehicle(轻铁车辆)电车只是指类似香港电车(Tram)的路面电车。
至于运输署网页的电车,原因是在1976年的屯门新市镇规划文件中列明,屯门及元朗需兴建一条类似Tramway的铁路系统(明显地英文版是使用Tramway)。而在《香港政府部门常用辞汇》中,Tramway是概括指任何缆车轨道,即是我们俗称上的电车,并不是单指类似香港电车(Tram)的电车这么狭义的思想。小弟又参考《西北铁路附例》,有关条文由是使用vehicle of the North-west Railway(西北铁路车辆)即是以电车称作轻铁车辆是过时及没有意义的。--Mtrkwt 13:21 2006年11月13日 (UTC)
除非涉及法律,否则不会有什么人叫“西北铁路车辆”,另外亦不要忘记,轻铁不是香港专有的,以前有片段介绍过,轻铁系统是由澳洲引由,澳洲墨尔本的轻铁,经常与汽车共用马路,更像香港岛电车一样,上下车门有梯级的。--Hkmyhome 19:06 2006年11月13日 (UTC)
这样又如何?你是指澳洲墨尔本的轻铁,我是指香港新界西北的九广轻铁,两者是不同地方的条目,故然有不同条目处理方法,难为我倒要迁就墨尔本的轻铁情况,而要把有香港法律条文支持的香港的轻铁视作墨尔本的轻铁处理?未免太不合理。--Mtrkwt 10:19 2006年11月14日 (UTC)
还有,有去过香港岛的话,会知道小心电车和小心轻铁的路牌,是一模一样的。--Hkmyhome 19:09 2006年11月13日 (UTC)
以法律角度来说,所谓的小心电车小心轻铁的标志一样是因为在《道路交通条例》中是使用相同的条文及相同警告标志,而条文中明显是分开了“西北铁路车辆”及“电车”。而该标志在法律上的名称是“前面有西北铁路车辆或电车”,并不是两个不同警告标志,又可证明九广轻铁香港电车根本是两回事。--Mtrkwt 10:19 2006年11月14日 (UTC)
我谂不会太多香港人,了解什么是西北铁路车辆,将轻铁当作列车,似乎不是太恰当,轻铁多数情况下也是一卡行走,其实确实跟电车差不多。只不过电车并没有那么先进,只用电车两字又不太符合。--61.92.210.131 18:42 2006年11月14日 (UTC)
你一定很少去外国旅行,外国电车外型和设计,跟香港轻铁没有分别,甚至外型比香港轻铁更前卫,视电车为落后和古老的代表,只会令人觉得自己是井底之蛙。叫轻铁做列车,我不敢说是错,只觉得太奇怪了。--Dennistrident 09:37 2006年11月15日 (UTC)
如果这是井底之蛙,相信有不少人这把缆车称作吊车的人更是古老的代表。(没有国际化视野吗?是井底之蛙吗?不是,因为这根本是错误。)的确,电车会使人误解为Tramway,并不是的轻铁的原意,而明显地英文维基的Light rail也是指"Light rail is the modern version of the tram (British English) or streetcar or trolley (American English) in many locales, although the term is most consistently applied to modern or modernised tram or trolley operations employing features more usually associated with metro or subway operations, including exclusive rights-of-way, multiple unit train configuration and signal control of operations.",这里不但解释了轻铁是现代化的文词,连轻铁根本成为地下铁路设计模式,根本以列车无异(而且文中亦有提及light rail vehicles一词,不是用trams的)。相信这足以解释井底之蛙的正是落后的人,因为这根本是落后。--Mtrkwt 14:00 2006年11月15日 (UTC)
刚看过资料,澳洲轻铁也是用开放式收费系统,香港的轻铁是由澳洲供应的。--203.186.232.120 12:06 2006年11月15日 (UTC)
有冇相可以看?--61.92.210.131 12:21 2006年11月15日 (UTC)
这里有数张可以看。--Shinjiman 16:04 2006年11月15日 (UTC)
  • 原来是香港电车的不思进取,令人误会电车是古老既物种。--61.92.210.131 11:00 2006年11月16日 (UTC)

现在有以下的情况:

有人想用“电车”,但不少人反对,有理据地指出使用电车的问题。
有人想用“铁路列车”,但也有人反对,亦说出他反对的理据。
有人(Mtrkwt、小狼)说过可用“轻铁车辆”,暂时我看不到有人反对。

若是这样的话,使用“轻铁车辆”似乎是大家都接受的选择。不知各位同不同意?--小狼 14:44 2006年11月15日 (UTC)

我则没有所谓,其实三个轻铁也可以归纳,不过始终轻铁和传统电车有很多不同之处,所以余下两个的比较好。--NEO (talk) 14:49 2006年11月15日 (UTC)
其实有没有较专业的人可以讲出电车是定义?--203.186.232.120 15:58 2006年11月15日 (UTC)
尽管是专业的人士,也是没法为电车下了一道明确的定义,因为各个地方均对“电车”早已下了不同的定义,而且他的定义实在太广泛。不过广义来说,只要任何以电为动力,行驶于都市中的公共交通工具,均可称为“电车”。不过对“轻铁”的定义反而大同小异,凡是任何设有架空电缆等基本设备的铁路系统,并以“电车”运行方式为基础,所有在城市中运行的中客量铁路系统。
其实说“轻铁”为“电车”是没有错误,不过总是有点古旧及不合时宜,因为“轻铁”不是与“电车”完全相等。(正如苹果是生果的一种,我们可以把苹果视作生果,但我不可以把生果视作苹果,反正现在有专有的名词,所以我们甚少会将“苹果”说成“生果”,而直接称作“苹果”)--Mtrkwt 09:02 2006年11月16日 (UTC)

抗议电车派无视事实(2)

move from Wikipedia talk:香港維基人佈告板
  • 名称方面,我会投票“轻轨电车”。--Wrightbus ~威巴士~ (お客様サービスセンター) 11:40 2006年11月16日 (UTC)
    • 那么是否应现在设立投票,选项包括“轻铁车辆”、“轻轨电车”?--小狼 12:34 2006年11月16日 (UTC)
      • 小弟不会对“轻轨电车”完全反对(因为这不是错误),不过小弟觉得“轻轨电车”有点未能表达九广轻铁的车辆,而且问题终在“电车”二字,不太合适。反而用“轻轨车辆” 小弟还可考虑一下,综合其他中文地区,轻轨车辆不会造成任有词义表达不清问题,不过对香港轻铁来说,终是“轻铁车辆”较好。--Mtrkwt 14:22 2006年11月16日 (UTC)
        • 用轻轨电车似乎唔错,因为只系用电车两个字,唔少香港人都会觉得电车系落后既野,有格格不入既感觉,虽然现在我都认为轻铁真系属于电车。条目都讲明系九广轻铁,不觉得会表达唔到。--61.92.210.131 17:06 2006年11月16日 (UTC)
          • 小弟突然发现(要先收回之前的话),如果我们是把“轻轨车辆”及“轻铁车辆”视作为light rail vehicles,明显地使用“轻轨电车”一定是错误,因为这样我们又做了个坏榜样,胡乱地把vehicles与trams混作一谈。--Mtrkwt 17:23 2006年11月16日 (UTC)
          • 即是,使用“电车”是没有错误,不过是不太合适(麻烦大家要在香港条目使用的,请回去粤语维基当作俗语使用),而使用“轻轨电车”,必定是错误。(什么是light rail trams?light rail = tramways;trams = tramcar = light rail vehicles;可是light rail trams≠light rail vehicles)电车早包含的铁路类型及车辆的含义,如果我们使用轻轨电车,究竟你想表达什么?--Mtrkwt 17:36 2006年11月16日 (UTC)
            • 纵观各种证据,我也同意,用电车或含有电车的字来指轻铁,不一定错误,但肯定不是最佳的选择。我投票的话,仍会赞同“轻铁车辆”或“轻轨车辆”。--小狼 19:03 2006年11月16日 (UTC)
              • 万叶线 MLRV1000型超低地台电车
                万叶线的MLRV1000型电车,MLRV是指Light Rail Vehicle,所以电车和轻铁车辆,理论上是相同的东西。--203.186.232.32 05:50 2006年11月22日 (UTC)
                • 这只不过是相似,并不是相同,而且阁下提出的是日本的例子,根本不明白香港对轻铁车辆的定义。(为何阁下仍坚持使用日本语的方式作解释呢?在中文角度是不同的)--Mtrkwt 10:34 2006年11月23日 (UTC)
                • 现在是不是应该弄个有效的投票作决定?而且应否限制要已注册和注册了多久的维基人才能投票?--小狼 18:58 2006年11月22日 (UTC)
                  • 马甲又好,马仔又好,现在只是讨论,不是投票,所以,限制是没有意义的。至于投票,如果仍然未达到共识,同意去搞,但不应该设限,而且原作者已经表示没有任何意见,相信内部讨论已可达成共识。--203.186.232.32 19:41 2006年11月22日 (UTC)
                    • 而且这个只是报告板,讨论的地方,虽然上次投票结果是赞城多过反对,投票始终是象征意义而非实际意义,当初重铁项目成功易名,关键是原作者是否达成共识。--203.186.232.32 20:30 2006年11月22日 (UTC)
                      • 问题关键是,究竟我们有没有为公众诠释错误,而不是原作者是否达成共识。维基是有责任为公众提供一个正确信息,不是把胡乱不通顺、非本地的言语引进维基。--Mtrkwt 10:34 2006年11月23日 (UTC)
                        • 同意。可以肯定的是,若这里用“电车”,虽不至于像在电动列车/电联组/重铁处用电车般错误,但对大众仍是有诠释上的误导问题,令人以为是别的东西。既然用“轻铁车辆”或“轻轨车辆”这样的词汇,既不引致误会,又是使用正确、指涉正确,哪么我们为何不用?至于原作者问题,我真的很奇怪,为何特别在这个讨论中,被如此的强调。使用得对或错,会或不会造成误会,这些都是客观可见的东西,不是原作者坚持与否就可以。--小狼 15:46 2006年11月30日 (UTC)
  • 小弟参考过共和媒体刚出版的《铁路系统技术入门》及九铁在1992年出版的《轻铁指南》,发现书籍有关内容主要是使用轻铁车辆,并不是使用“电车”。相信这里可以充分证明“轻铁车辆”(港澳)或“轻轨车辆”(中台)为较合宜的选择。小弟亦同意User:Syaoran的意见。--Mtrkwt 13:18 2006年12月1日 (UTC)

条目命名公投

小弟在此质疑,在毫无方向下发起投票,事情只会重蹈覆辙,出现文法不清,毫无意义的条目命名结局。此外,此投原根本并无没有进一步的指示、意义(这投票内容也是未经完全咨询的),小弟建议立即中止这些没有作用的意见,尊重现时讨论。--Mtrkwt 16:38 2006年11月23日 (UTC)
投票已暂时终止。--Wrightbus ~威巴士~ (お客様サービスセンター) 19:53 2006年11月23日 (UTC)
那么这个纷争算是解决了么?--84denniswong 07:53 2006年11月29日 (UTC)
要解决,就要有一个共识,然后依此修正条目。--小狼 15:46 2006年11月30日 (UTC)

没有人跟进了?

现在讨论似乎已完结,算不算有了共识呢?同时,是否没有人跟进了?--小狼 11:50 2007年3月22日 (UTC)

    • 共识当然是没有达成,同时亦不代表本人同意,只是本人已没有意思再讨论下去,本人亦不会再动手移动任何铁路相关的条目,因为本人明白,在维基作出贡献,没有报酬也不是最大问题,吃力不讨好才是最大问题,本人之前也决定捐款给维基,幸好本人发现维基百科并没有公信力,因为停止了无谓的捐款。虽然本人没会动手移动铁路相关条目,但本人无法干涉其他人的行为。--Kenneth Tsang (留言) 2008年6月23日 (一) 13:27 (UTC)

为什么“电车”again??

移動自Wikipedia talk:香港維基人佈告板/2007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