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元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祭拜下元水官大帝
下元节举行祈安清醮所束的灯篙

下元节中国节日之一,时间在农历十月十五,是“水官大帝”的生日,相传当天该神会下凡人间为民解厄之日,这天人们会准备香烛祭品拜祀水官大帝,以求平安。因此又称“消灾日”、“谢平安日”、“下元水官节”。

此时,正值农村收获季节,武进一带几乎家家户户用新谷磨糯米粉做小团子,包素菜馅心,蒸熟后在大门外“斋天”。又,旧时俗谚曰:“十月半,牵砻团子斋三官”。原来道教谓是日是“三官”生日,道教徒家门外均竖天杆,杆上挂黄旗,旗上写着“天地水府”、“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消灾降福”等字样;晚上,杆顶挂三盏天灯,做团子需三官。民国以后,此俗渐废,惟民间将祭亡、烧库等仪式提前在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时举行。

有说三界爷(三官大帝)分别是:天官、地官、水官,而其生日分别是:上元节(元宵)、中元节下元节

起源与历史[编辑]

农历十月十五日,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门有三官大帝天官大帝地官大帝水官大帝、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下元节,就是“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阴大帝”的诞生日,亦是为解厄之辰,俗谓是日,水官根据考察,录奏天廷,为人解厄。《中华风俗志》也有记载:“十月望为下元节,俗传水宫解厄之辰,亦有持斋诵经者。”这一天,道观做道场,民间则祭祀亡灵,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号称谢平安。古代又有朝廷是日禁屠及延缓死刑执行日期的规定。

“斋三官”之俗起源甚早。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宫观士庶,设斋建醮,或解厄,或荐亡。”又河北《宣化县新志》:“俗传水官解厄之辰,人亦有持斋者。”可见唐宋时代道教对此已极为重视。而道教诸神之中,“三官”地位颇高,特别是在黎民百姓之中影响较大,其起源乃是土生土长的原始民间信仰中人们对天、地、水的自然崇拜。

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多对应着饮食表达。下元节这天,正值农村收获季节,很多地方人们用新谷磨糯米粉做小团子,包素菜馅心,蒸熟后在大门外“斋天”。因此有俗谚云:“十月半,牵砻团子斋三官。”道教徒家门外均竖天杆,杆上挂黄旗,旗上写着“天地水府”“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消灾降福”等字样。民国以后,此俗渐废,下元节少了一道风景。[1]

对于水官的崇拜,南方比北方流行。据公开资料显示,在常州一带,因其地属江南水乡,农村多种水稻,副业捕鱼捉虾、驶舟航船等等皆与“水”有深厚的缘分,所以农家对“水官生日”特别重视,多于此日“斋三官”(祭祀天官、地官、水官),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而由于“水官解厄”说法的流传,即每逢下元节来临,水官下凡巡查人家善恶,为人们解除灾难,因此,家家户户会张灯结彩,在正厅挂上一对提灯,并在灯下供奉鱼肉水果等物。[2]

习俗[编辑]

在下元节,道观有做道场、安期的安排。在民间则逐渐开始成为一个享祭祖先亡灵、祈求福禄的节日。老北京过去会在这一天为去世的先人烧纸,祭祀祖先。另外,由于“水官解厄”说法的流传,即每逢下元节来临,水管下凡巡查人家善恶,为人门解除灾难,因此,家家户户会张灯结彩,在正厅挂上一对提灯,并在灯下供奉鱼肉水果等物。在水乡常州,诸如种水稻、捕鱼捉虾等农业生产与水有着深厚的关系。所以人们会在下元节这一天“斋三官”(祭祀天官、地官、水官),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至于饮食,下元节也有独特的节令食品。以北京为例,过下元节时,家家户户都要做豆沙包。[3]

祭祀三界公[编辑]

下元节,是民间信仰三官大帝水官洞阴大帝的诞辰。台湾民间俗称“三界公”(台罗:Sam-kài-kong),即掌管三界之神,其地位仅次于玉皇大帝

人们在十月十四的子时便开始祭拜三界公,备妥包括牲礼鲜花素果、绑着红纸的寿面菜碗六碗供品酒菜等神馔,经焚香祭拜、祝祷,掷筊、祭酒三巡后便可烧金撤供。宫庙中的祭祀尤其盛大,祭品须在下元前一周即备妥,当日再由炉主教长道士主祭、祈福。

祭祖奉先[编辑]

焚"金银包"等祭拜祖先亡灵,民间折红绿纸为仙衣,折锡箔为银锭,装入白纸糊的袋中,正面写“谨言冥宝一封、彩衣一身上献某某受纳”,下书“子孙某某百拜”,背面写“某年、某月、某日谨封”,俗称“金银包”,叩拜后焚化。除此以外,还有其他常见的祭拜祖先活动。

修斋设醮[编辑]

下元日也是道教斋法中规定的修斋日期之一。道教认为凡是要仰仗神力的事,如祈福、镶灾、拔苦、谢罪、求仙、延寿、超度亡人等等,皆要修斋。这一天,道观做道场,为民众解厄除困,民众前往道观观祭,并在道观中拜祭下元水官和祖先。

禹庙祭禹[编辑]

水官大帝禹的诞辰日,各地禹庙等大禹纪念场所常有祭祀活动。

节令食俗[编辑]

饮食风俗是节日习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在长期的、众多的节日活动的实践中,形成了独立的、特殊的节令食品,诸如春节吃甜馃咸馃,正月十五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等等,它同其它风俗习惯一样,作为民族的一种共同情感、共同心态。统一着人们的节日行为,对节日的生存、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这一天,人们在家中做糍粑并赠送亲友,蒸麻腐包子等,据说吃麻腐包子是纪念孟姜女千里送寒衣的忠贞气节。北方在下元节的时候吃豆沙包,南方下元节在吃的方面则显得比较的多,有芋子包、糍粑、麻腐包子、米果等。

祈愿神灵[编辑]

除了庙宇的祭祀活动,下元节又溶进了许多农业生产中的祭祀风俗,使其又成为一个祭祀神灵、祈镶灾邪、祈求丰收的农祀节日。福建省莆田一带,下元这天傍晚,各家各户都要在田头祭水神,祈求在干燥的冬季庄稼地滋润,农作物平安过冬。祭祀时,摆上斋品,将香一根根播在田埂上,以示虔诚。每逢下元节来临,水官下降凡间巡查人间善恶,为人们解除灾难。家家户户张灯三夜,在正厅上挂着一对提灯,并在灯下供奉鱼肉水果等。同时还会进行“水色”等户外活动。水,和“水官”有关,色,色彩丰富。一般是扎彩船,在河中巡游。水色由此得名。[4]

参考文献[编辑]

  1. ^ 华政. 孟冬十月 北风徘徊(民俗). 新华网. 新华社. [2021-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2). 
  2. ^ 叶攀. 下元节最初并非民俗节日 农家“斋三官”求风调雨顺.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 [2021-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2). 
  3. ^ 小微. 下元节:来历与道教有关 民间享祭祖先亡灵. 中国日报网. 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 [2021-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2). 
  4. ^ 下元节是什么节 下元节的来历是什么. 历史资料网. 历史资料网. [2021-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