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武侯祠
武侯祠 |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 |
地址 | 四川省成都市 |
坐标 | 30°38′53.9″N 104°2′49.3″E / 30.648306°N 104.047028°E |
分类 | 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 |
时代 | 清 |
编号 | 1-119 |
认定时间 | 1961年3月4日 |
成都武侯祠,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南门武侯祠大街,是中国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庙,由武侯祠、汉昭烈庙及惠陵组成,人们习惯将三者统称为武侯祠。成都武侯祠始建于公元223年修建惠陵(刘备的陵寝)之时,其中武侯祠(诸葛亮的专祠)建于唐以前,初与祭祀刘备(汉昭烈帝)的汉昭烈庙相邻,明朝初年重建时将武侯祠并入,形成了君臣合祀,祠堂与陵园合一的格局。除惠陵以外现存祠庙主体建筑为1672年清康熙年间复建。1984年成立成都武侯祠博物馆,2008年被评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现分为三国历史遗迹区(又称文物区,由汉昭烈庙、武侯祠、惠陵、三义庙等组成)、西区(以刘湘陵园为主体)、锦里民俗区三大部分,面积15万平方米[1]。2006年武侯祠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全中国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2]。
历史
[编辑]惠陵、汉昭烈庙始建于蜀汉章武三年(223年),武侯祠由成汉李雄(303—334年在位)所建,最初位于成都少城。南北朝时武侯祠迁入。明初时惠陵、汉昭烈庙、武侯祠合并,并将刘备、诸葛亮合祀一殿,蜀人习惯将三者统称为武侯祠。明末流寇张献忠据成都时,将武侯祠拆毁。现存的建筑是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所建。
民国十一年(1922年),川军临时总司令刘成勋在成都耆老劝说下,筹款修缮祠庙,并在刘沅更换的大庙大门匾“汉昭烈帝庙”上,增加题跋,变成“献 汉昭烈帝庙 四十八代裔孙刘成勋”,以刘备之后自诩。[3] 1949年后,其刻铭被裁去,只留下“汉昭烈帝庙”五字。
1952年,武侯祠维修后开放游览[4]。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将武侯祠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1973年,成都武侯祠文物保管所成立,1984年改建为成都武侯祠博物馆[1][4]。1998年,三义庙被整体迁建至武侯祠内[6]。2003年,南郊公园并入[1]。2016年9月,全国三国文化研究中心在武侯祠挂牌成立[7]。
建筑
[编辑]武侯祠分为前后两殿,形成昭烈庙(昭烈殿、刘备殿)在前,武侯祠(忠武殿、诸葛亮殿)在后,前高后低的格局。东西偏殿中有关羽、张飞塑像。东西两廊分别为文武廊房,塑有文武官雕像28座,殿内外还有许多匾联,其中以清赵藩的攻心联最为著名:“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武侯祠大门后柏丛中有6块石碑,由唐宰相裴度撰文、柳公绰书写、石匠鲁建刻字,为后世称为“三绝碑”。武侯祠内柏树众多,气氛庄严、肃穆。
-
汉昭烈庙大门
-
刘备殿
-
刘备殿中的刘备塑像
-
刘备殿中的关羽塑像
-
刘备殿中的张飞塑像
-
武将廊中的赵云塑像
-
武将廊中的马超塑像
-
武将廊中的黄忠塑像
-
三绝碑
-
诸葛亮殿
-
诸葛亮塑像
-
惠陵山门
-
惠陵封土
-
诸葛庐
-
红墙竹影
参考文献
[编辑]- ^ 1.0 1.1 1.2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 [2023-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02).
- ^ 这里,将是学习三国文化的最佳圣地. 四川日报. 2018-10-10 [2023-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02) –通过新华网.
- ^ 导览及展览. www.wuhouci.net.cn. [2023-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20).
- ^ 4.0 4.1 曾朝述主编. 成都经济年鉴·1987. : 329. CNKI N2006120050001665.
- ^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1961-03-04 [2020-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4).
- ^ 武侯祠缺字对联,有游客建议补全,专家:应遵循“修旧如旧”. 红星新闻. 2023-06-13 [2023-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02) –通过凤凰新闻 (中文).
- ^ “全国三国文化研究中心”在成都挂牌成立. 中国新闻网. 2016-09-18 [2023-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02).
外部链接
[编辑]-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OpenStreetMap上有关成都武侯祠的地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