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河川袭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河川袭夺(抢水)

河川袭夺是一个地理学上的名词,指在河流发育的过程中,相邻的两条河由于侧蚀向源侵蚀的关系,“低位河”越过分水岭抢夺“高位河”上游集水区的现象,简称袭夺。袭夺高位河的低位河称为“袭夺河”,被袭夺的高位河上游称为“改向河”,剩余失去源水的高位河河段则称为“断头河”。

发生条件

[编辑]

两条河间要发生河川袭夺现象,必须要有三个初始条件:

  1. 两条河川间的距离不能太远。
  2. 其中一条河川的侧蚀或向源侵蚀强烈。
  3. 必须一条为高位河、另一条为低位河

过程

[编辑]
  1. 低位河主流或支流向源侵蚀或侧蚀至与高位河分界的分水岭。
  2. 侵蚀位置的分水岭产生断崖并造成岩块崩塌。
  3. 侵蚀越过原本的山棱线使得山棱线下降并改变。
  4. 侵蚀位置的分水岭消失,高位河上游河水改流入低位河形成河川袭夺。

影响

[编辑]

袭夺河因流量增加,改向河因侵蚀基准下移,侵蚀力皆增强而产生峡谷河阶,并出现回春作用。断头河则因失去集水区,呈现谷大水小的“无能河”情形,容易发生堆积,部分断头河因河道平缓产生埤塘,例如台湾宜兰双连埤[1],而其支流汇入处则容易形成冲积扇。改向河与断头河的旧河床形成新的分水岭,称之为“风口”。由于集水区河道改变使得下游水源分配发生变化,对于用水量较大产业如农业、居民饮用水以及河道运输造成冲击,抢水河下游水量增加有利发展,断头河下游则减少供水。

实例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网页:邓国雄,《双连埤的河川袭夺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荒野保护协会[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06.8.7
  2. ^ 图书:庄展鹏、黄盛璘,《台北地质形成史》,远流出版公司[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台北地质之旅》,22-25页,1996.11.15再版 ISBN 957-32-1280-3
  3. ^ 网页:赖进贵、余俊青、高传棋、谢品华、郭俊麟、王韦力,《淡水河的形成过程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1-03-05.》,台湾大学,《淡水河溯源数位博物馆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1-10-05.》,1998-1999
  4. ^ 新闻:谢介裕,《河川袭夺 荖浓溪可能断头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1-10-17.》,自由时报,生活版,2007.2.13
  5. ^ 经济部水利署网站历史新闻水利署今(13)日郑重表示“河川袭夺系属水文自然现象影响南部用水甚微”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6-03-04.

相关条目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