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互助客栈/技术/存档/2007年3月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用户名更改可能导致的身份问题

我发现在当前的机制下,更改用户名功能有一个漏洞,可能导致身份混淆甚至盗用的问题。

假设现在有个人叫Computor,有一个“User:Computor”账号,要求改名成“User:用户A”。改名成功后,原来的用户名(即User:Computor)就被释放,可以被任何人重新注册。结果,“User:Computor”和“User:用户A”一同在维基上活动,Computor的身份很容易就被重新注册“User:Computor”的不明人士盗用了,因为虽然他的账号变成了“User:用户A”,但在维基上人人都以为“User:Computor”是他。

另外这也令现在Wikipedia:更改用户名的运作有变。本来,如果新用户名(即User:用户A)已经被注册,改名就不能进行。但是现在可以双重改名:首先“User:用户A”改成“User:用户B”,“User:Computor”再改成“User:用户A”,改名就可以成功了。这样Wikipedia:更改用户名的程序,可能需要修改来配合。 这些情况,希望大家留意。--Computor 18:39 2007年2月26日 (UTC)

(?)如果原先的名字做了重定向的话还是能被注册吗?--百楽兎 01:41 2007年2月27日 (UTC)
不会吧?我一直认为原先的用户名仍然能够使用呢--百無一用是書生 () 02:15 2007年2月27日 (UTC)
我昨天已经实验过,成功注册了某管理员的从前的用户名(以F开头,该名字已经列于Wikipedia:更改用户名)。很多人以为原来的用户名还存在,其实是因为用户页重定向了,没有变成红字,然而只要用POPUP指著旧的签名,在“用户”栏中查“用户贡献”,就会发现系统已经没有旧名的记录,证明旧的名字已经从用户清单中移除。何况有些人的旧页根本没有重定向,比如华德禹君的原名User:海豚爱上胶,就更明显了。--Computor 02:37 2007年2月27日 (UTC)
您指的是User:费勒姆User:Flamelai吗?那不是很危险?
--Isnow 15:33 2007年2月28日 (UTC)
正是。Flamelai现在是我注册的,用以暴露这个危机。我已经再提出改名,但不知什么时候又会有别有用心的人再注册Flamelai这个用户名。大家关注了,目的就达到了。--Computor 20:15 2007年2月28日 (UTC)

我倒认为,原名释放出来没什么不好。欲改名的用户应当承担这样的风险,做好心理准备,权衡是否应当改名。再或者就是改名后改名者先行注册旧名“霸占”着。至少这个负担不应再丢给开发人员。当然,维基应当文字说明改名存在这样的风险。— fdcn  talk  2007年2月27日11:40 (UTC+8 2月27日19:40)

若是管理员,问题更明显。Stewart~恶龙 15:26 2007年3月2日 (UTC)
管理员应当避免改名,如果改名,该管理员有义务在Wikipedia:申请成为管理员/×××的存档中加醒目注释,并在相关名单(如Wikipedia:管理员名单等)中加以更正。因为,带来的麻烦主要的还是针对该管理员自身。— fdcn  talk  2007年3月2日16:07 (UTC+8 3月3日00:07)
真伤脑筋,记得在有关用户名的页面有句话(不记得是那一页了)说“维基百科的用户名不是刻在石头上的”,看来管理员除外。--Charlotte1125 16:10 2007年3月2日 (UTC)

时常飘浮不定的Category栏

如图:[1]所示,载入页面后Category栏不在正确位置上,是否可以利用CSS来控制这个问题?这一栏位的class对应到main.css中的#catlinks。--百楽兎 15:36 2007年2月28日 (UTC)

这个问题我也经常遇到,不知是不是某些特定浏览器的问题?我是IE--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3:41 2007年2月28日 (UTC)
我用火狐,没问题。但是文字比较不圆润好看:(--陋室(亭中茶话) 11:05 2007年3月5日 (UTC)
在Fx下,我没有遇到这个问题。--64.79.197.220 18:51 2007年3月7日 (UTC)

注释和参见

在部分条目(如台北捷运)当中,注释和参见堆积如山,且同样是用<ref>,不知道有没有可能将两者分离--苍空 翔 有事点我 14:18 2007年3月5日 (UTC)

关于编辑工具的安排

我接到User:Stewart的一个询问,把其中关于编辑工具方面的列在这:

  1. 我目前在1280*1024的电脑萤幕上看,编辑工具按钮中“条目内容属性”和“外语标明”都升了上第一行,很不方便。可有解决方法?
  2. 另外,注释用回了ICON会不会使新手混乱?
  3. 签名可以用回以前的三种吗?! “~~~”、“~~~~”和“~~~~~”。

其实,不仅仅这几个方面,比如哪些按钮应当增加、哪些按钮应当删除、按钮的顺序安排、是以按钮还是以下拉选单方式等,在这里想请大家表达看法,毕竟使用是大家使用,取得大家的授权,做了改动也不怕被人说成“无法无天”和“丑陋”的。:)

请满足以下的一些要求:

  1. 按钮与选单仅分布在前二行,以1024的分辨率为主。第三行的符号暂不动。
  2. 尽可能的相似功能的按钮排在一起。
  3. 使用频度大的应置前,反之亦然
  4. 下拉选单的操作比按钮要啰嗦,尽可能安排使用频度低的功能。

 fdcn  talk  2007年2月7日08:02 (UTC+8 2月7日16:02)

建议

维护相关的按钮不要增加,例如删除投票等--百無一用是書生 () 08:19 2007年2月7日 (UTC)

我觉得(+)支持(-)反对(=)中立(►)移动完成等按钮使用率颇高。Stewart~恶龙 09:20 2007年2月25日 (UTC)
请书生陈述一下不能增加维护按钮的理由。— fdcn  talk  2007年2月25日11:33 (UTC+8 2月25日19:33)
另外建议保护,不是说“使用率过高”的模板都应当视为高风险模板?十文字隼人 07:56 2007年3月6日 (UTC)

我已经开始习惯现在的配置了。--百楽兎 06:39 2007年2月9日 (UTC)

【LRM】是不是很少人使用?!Stewart~恶龙 09:20 2007年2月25日 (UTC)
但这个不可缺少,暂时还找不到更合适的地方放置。— fdcn  talk  2007年2月25日11:33 (UTC+8 2月25日19:33)

「-{」和「}-」很常使用,希望加入。Stewart~恶龙 09:25 2007年2月25日 (UTC)

夜在“维基常用”吧,可与①−{}− ②−{A|}− ③−{T|}− ④{{subst:}}位置对调。Stewart~恶龙 14:32 2007年2月28日 (UTC)
在符号录入的维基常用中加入。— fdcn  talk  2007年2月25日11:33 (UTC+8 2月25日19:33)
①−{}− ②−{A|}− ③−{T|}− ④{{subst:}}
这四个我个人用得颇多,不知大家是否一样?Stewart~恶龙 04:23 2007年2月27日 (UTC)
才发现,Template:Edittools中无法加入−{}− −{A|}− −{T|}−,改在参考文献区后,三个签名移入Template:Edittools中。 fdcn  talk  2007年3月3日21:26 (UTC+8 3月4日05:26)
加入{{noteT}}、{{noteA}}、{{refTA}}如何?--Isnow 21:41 2007年3月3日 (UTC)
还好,用一古怪的方法方把−{}− −{A|}− −{T|}−加入Template:Edittools中。你说的模板暂放在“参考文献区”按钮后吧。— fdcn  talk  2007年3月3日22:19 (UTC+8 3月4日06:19)
AT标签的第一个-号后多了一个LRM字元,会导致AT标签失效。--百楽兎 13:24 2007年3月5日 (UTC)
不可能吧?!虽然在Template:Edittools里有LRM符,但系统生成编辑工具时已过滤掉了,我当时检查过的生成的HTML和JS,并且也已试验过没问题。请问你插入后有这个LRM吗?— fdcn  talk  2007年3月6日14:52 (UTC+8 3月6日22:52)
经你这么一说,我发现插入后IE6会有LRM,但Fx没有。--百楽兎 15:14 2007年3月6日 (UTC)

沮丧,我再看看有无其它办法了。— fdcn  talk  2007年3月7日10:40 (UTC+8 3月7日18:40)

标点符号的名称及用法1

请问以下几个全型符号的名称及用法是?!

  1. “”(简体引号?)
  2. ‘’(简体引号?)
  3. 《》(双书名号?较常用?)
  4. 〈〉(单书名号?用处?)
  5. 【】(方头括号?用处?)
  6. 〔〕(六角括号?用处?)
  7. 〖〗(方头括号?用处?)
  8. ~(浪纹?连接号?用处?)

希望能修改Template:Edittools的注释,以方便新手。(其实“”和“”显示出来不是一样吗?)Stewart~恶龙 09:25 2007年2月25日 (UTC)

双书名号《》我都用于书名,单书名号〈〉我都用于篇名。WiDE 写于世界时间 10:39 2007年2月25日 (UTC)
“单书名号〈〉我都用于篇名”可定为使用常规吗?!Stewart~恶龙 04:16 2007年2月27日 (UTC)
作品名称也是用双书名号,《龙猫》等等。--RalfX) 12:59 2007年3月12日 (UTC)
标点符号条目,其中“”对应于“”,‘’对应于‘’,两者在不转换下显示出来不一样。— fdcn  talk  2007年2月25日11:33 (UTC+8 2月25日19:33)
标点符号条目中说是简体版的引号,当真?使用情况如何?!Stewart~恶龙 04:16 2007年2月27日 (UTC)
呵呵,当然当真。都是标准,在简体里自然使用极普遍了。— fdcn  talk  2007年2月27日11:33 (UTC+8 2月27日19:33)
内地是“” = 单引号 ; ‘’ = 双引号?Stewart~恶龙 14:32 2007年2月28日 (UTC)
准确地说,是“”(内地就叫双引号)=「」(单引号),而‘’(内地就叫单引号)=『』(双引号):
  • 简体:先用双引号“ ”,内部如需再引用,再用单引号‘ ’,若再需引用,使用双引号“ ”,以此类推。直排仍保持双引号在外,改用『』和「」。
  • 繁体:先用单引号「」,内部如需要引用,再用双引号『』。
 fdcn  talk  2007年3月3日21:03 (UTC+8 3月4日05:03)

请问若是引用原本就有引文的文句时要怎么处理--苍空 翔 有事点我 14:11 2007年3月5日 (UTC)

指引号内需要加引号?单引号内便用不是双引号吧!不是吗?不知有没有误会你的意思。Stewart~恶龙 23:22 2007年3月11日 (UTC)

标点符号的名称及用法2

再问一次,〈〉单书名号的用处为用于篇名、章节可定为使用常规吗?Stewart~恶龙 23:22 2007年3月11日 (UTC)
【】和〖〗这两种方头括号一般用在什么地方?有指引吗?Stewart~恶龙 23:22 2007年3月11日 (UTC)
〔〕六角括号又适合于哪些地方?Stewart~恶龙 23:22 2007年3月11日 (UTC)
看来得有专门研究这些的来回答,我不是做这方面的,说的不准确。我只知道,单书名号还是较常见的,通常是书名本身还嵌套其它书名的情况。剩下的三个我没看过有标准提及,不过,【】和〖〗经常在古书籍中看到,似乎用于诗名词牌名等。〔〕六角括号我不记得看过有用的,既然在unicode中出现,应当还是有其用途的,应当有专业人士了解这些吧。作为工具栏,先做到提供这些就可以了,具体使用由应用和了解它的人来运用。— fdcn  talk  2007年3月12日12:45 (UTC+8 3月12日20:45)

想架个MediaWiki来玩看看, 可是

PHP与MySQL应该都装好并设定好了 可是 http://127.0.0.1/wiki/config/index.php 却这样? 那还少装了什么? 我装在IIS上

Please include all of the lines below when reporting installation problems.

  • PHP 5.2.1 installed
  • Found database drivers for: MySQL
  • PHP server API is isapi; using ugly URLs (index.php?title=Page_Title)
  • Have XML / Latin1-UTF-8 conversion support.
  • PHP's memory_limit is 128M. If this is too low, installation may fail!
  • Have zlib support; enabling output compression.
  • APC installed
  • GNU diff3 not found.
  • Found GD graphics library built-in, image thumbnailing will be enabled if you enable uploads.
  • Installation directory: D:\player\PhpWeb\MediaWiki
  • Script URI path: /wiki
  • Environment checked. You can install MediaWiki.
Something's not quite right yet; make sure everything below is filled out correctly.

P1ayer 04:23 2007年3月6日 (UTC)

    • 没事, 架好了, 原来不能用"MediaWiki" 当Wiki的名称, 改名后就架起来了; 可是编辑时的工具列, 少了很多东西耶...P1ayer 05:46 2007年3月6日 (UTC)
您装哪一版的MediaWiki呢?--Ellery 07:12 2007年3月7日 (UTC)
依照那部电脑的设定,可能装了的是1.9版。但是最新的是1.10alpha SVN版了。--Shinjiman 10:59 2007年3月7日 (UTC)
  • wikipedia(sourceforge.net) 没看到有CVS或SVN版的下载点? 同时,自己架的Wiki除了会员注册卡在SMTP没过以外,就算用# WikiSysop账号进去,也不能储存任何的Wiki内容?
Sorry! We could not process your edit due to a loss of session data. Please try again. If it still doesn't work, try logging out and logging back in. 
P1ayer 01:55 2007年3月12日 (UTC)
SVN版并不是在SF上下载的,请参看mw:Download from SVN。--Shinjiman 03:00 2007年3月12日 (UTC)

条目信息框模板

请问条目信息框模板(infobox templates)为什么要另附说明子页面?我指的是这些后附"/doc"的模板页面,为什么不能利用noinclude功能直接在模板页面填写指导资讯?补充:相关模板还有{{Template doc page transcluded}}、{{Template doc page transcluded/doc}},当中又有所谓“替换引用页面”,十分混乱。-- tonync (talk) 19:42 2007年3月8日 (UTC)

不仅仅条目信息框模板,所有模板都应采用把说明放在/doc子模板页面下。具体可以看Wikipedia:模板文件模式。— fdcn  talk  2007年3月9日05:08 (UTC+8 3月9日13:08)
依照Wikipedia:页面保护方针

保护一些"系统管理"页面,包括许多编辑用的模版,例如删除告示、小作品模版等

所延伸出的指引Wikipedia:高风险模板en:Wikipedia:High-risk templates),Wikipedia:模板文件模式是为了达成这些保护措施所设立的办法。--RalfX) 07:40 2007年3月9日 (UTC)
开始有些理解。我总是认为,引入新页面和制度的人有义务完成相关说明页面作解释,因此请RalfX尽快完成翻译页面,也谢谢Fdcn的参与协助。(参考:页面至今的翻译进度)-- tonync (talk) 08:05 2007年3月11日 (UTC)
大致上翻好了,希望有人能帮忙校对。另外有些文意不懂的地方也请协助帮忙。--RalfX) 10:14 2007年3月13日 (UTC)

“transcluded/doc”的方法开了个后门给人改模板,只要有 </noinclude> 开头,便可用来搞破坏。这个方法真不知是谁想出来的--Hello World! 15:06 2007年3月11日 (UTC)

是不是说“transcluded/doc”也不安全?那就取消这种推荐格式吧。--Isnow 15:29 2007年3月11日 (UTC)
能够详细说明问题在哪吗?因为这种方式在英文版和日文版都推行已久。--RalfX) 15:37 2007年3月11日 (UTC)
transcluded/doc的原理是,在原有模板中用<noinclude>{{template/doc}}</noinclude>,藉以开放部分地方予人修改,而这些修改的地方会被noinclude包住,不会影响template的外观。但试想想,如果transcluded/doc内有个</noinclude>,会怎么办?!(有空时才示范,现在很累ZZzz)--Hello World! 15:41 2007年3月11日 (UTC)
你说的情况是不存在的,模板机制是以一个页面为单位解析noinclude和includeonly,这是先于它的内嵌模板的,并不存在把所有transcluded模板(无论嵌套多少)展开后再解析noinclude和includeonly。这样,我建立了User:Fdcn/tlUser:Fdcn/tl/doc,我在这里应用了{{User:Fdcn/tl}},你可以看到,并没有出现破坏者期望出现的“破坏成功。”文字。
这里是代码{{subst:#if:|
{{subst:!}} 1

}}{{subst:#if:|

{{subst:!}} 2

}}{{subst:#if:|

{{subst:!}} 3

}}{{subst:#if:|

{{subst:!}} 4

}}

其实,很多与模板机制相关的解析都是类似的,比如参数解析:著名的{{!}}并不会形成参数分界,而是产生一个|字符— fdcn  talk  2007年3月11日15:50 (UTC+8 3月11日23:50)
我倒觉得有</noinclude>不会有问题耶。我来实验看看。--Jnlin讨论) 15:46 2007年3月11日 (UTC)
没有问题,可以看User:Jnlin/Test3,它包含了User:Jnlin/Sandbox,而User:Jnlin/Sandbox又在noinclude里面包含了User:Jnlin/Test2,而User:Jnlin/Test2里面一开始就是</noinclude>。--Jnlin讨论) 15:51 2007年3月11日 (UTC)

关于注释字体大小修改

  • 关于MediaWiki:Common.css,references-small是以90%显示出来的字体大小,但显示出来的字却有点不好看,建议改成89%。Msnox 06:35 2007年3月11日 (UTC)
    • 为什么把90%改成89%会使字体变得好看?--Hello World! 12:02 2007年3月11日 (UTC)
      • 台湾繁体中文显示时,如在90%下文字会变的有点难看不清晰,但如在89%下显示时字型会较清晰好看。Msnox 20:25 2007年3月11日 (UTC)
        • 请问阁下是用什么浏览器呢?--Shinjiman 03:42 2007年3月13日 (UTC)
          • 我平时都使用“IE6.0,台湾繁体中文”,在IE6.0下观看时会文字不清晰,之后我下载使用Mozilla Firefox观看时文字却不会不清晰。经本人测试发现使用89%后IE6.0版会显示较清晰的文字。Msnox 08:25 2007年3月13日 (UTC)

FireFOX跟IE看起来不一样哩

我一直都是用FireFOX编辑,今天到公司用IE,才发现FireFOX跟IE的显示结果不一样,原本我在“1995年电影列表”预设好一个版面的行宽,到IE下却变两行,注释分栏跟变色特效也没有啦,伤脑筋呢,给他气馁了一下下,我记得以前看杂志,好像是说微软不支援HTML标准语法的关系吗?WiDE 写于世界时间 11:58 2007年3月11日 (UTC)

MSIE的预设字体是大一个字号的(微软标奇立异硬是要与标准不符)--Hello World! 12:06 2007年3月11日 (UTC)
原来如此,那只好放大调整一下了,可惜有的资料太满,在FireFOX下缩小一级刚刚好,到了IE硬是变成两行。原本我还有用<center>让表格显示在版面中央,没想到,到了IE却变成所有内容一律置中(FireFOX下表格里的文字是不受影响的),搞得我只好拿掉这一行指令。WiDE 写于世界时间 12:38 2007年3月11日 (UTC)
把表格置中,正确的语法应为 table style="margin:auto" --Hello World! 12:52 2007年3月11日 (UTC)
...我...不会用...你能不能到“1995年电影列表”找一个表格示范给我看...冏...送佛送上西嘛,呵。WiDE 写于世界时间 13:02 2007年3月11日 (UTC)
“注释分栏跟变色特效”应用的是CSS3的标准,IE对W3C的标准一向支持不力。这里仅要求所有浏览器都能正常阅读,所以不会为了IE也有这样的特殊显示效果做额外代码的。— fdcn  talk  2007年3月11日13:24 (UTC+8 3月11日21:24)
幸好我一早就投靠Fx系。WiDE 写于世界时间 13:29 2007年3月11日 (UTC)
你的页面我给你改了。请以后不要用<center>和align="center",它们不符合XHTML标准,可以用style="margin: auto;"和style="text-align: center;"代替。— fdcn  talk  2007年3月11日13:45 (UTC+8 3月11日21:45)
谢谢!我了解了!其实HTML我也不是很懂(我上课都在打瞌睡呀),这些表格都是去“参考”来的,呵呵。WiDE 写于世界时间 13:52 2007年3月11日 (UTC)

Template:圣经名称

刚刚建成了Template:圣经名称,但不知为何中间英语的那一部分总是显示错误。 :-( --石添小草 04:36 2007年3月12日 (UTC)

已修复,多了两个看不见的【LRM】符,你有点过编辑工具栏的这个插入符吗?也许应当将它从编辑工具栏移到不明眼的地方。— fdcn  talk  2007年3月12日05:34 (UTC+8 3月12日13:34)
原来如此。我原来把它放在希伯来文的部分。不过我把内容找到另一个可以看到控制码的编辑器时,却看不到那些mark,我以为没有了。麻烦你。--石添小草 06:42 2007年3月12日 (UTC)

什么时候维基百科的编辑器也可以所见即所得?

如题,对于编辑表格一类真的很麻烦。--双木不双(留言榜) 13:54 2007年3月12日 (UTC)

我记得英文维基有用户写过一个把word文件转变成为维基格式的插件,但相信你要在网上找一找。--石添小草 03:09 2007年3月13日 (UTC)

google分析工具

不知道能否使用google分析工具来统计wikipedia的一些统计数据?--百無一用是書生 () 07:41 2007年1月26日 (UTC)

应该可以,可以试试类似导入导航Popup的语法将google给的那段js代码放到MediaWiki:Common.js。--Isnow 08:37 2007年1月26日 (UTC)
我加到了MediaWiki:copyrightMediaWiki:Common.js上使用,google无法检测到。--百無一用是書生 () 15:00 2007年1月26日 (UTC)
google分析已经工作了。果然有一些很有趣的东西。snowyowls已经发现了一些[2]。如果有人想要查看,请告诉我你的gmail地址。但是使用google分析可能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安全性。还有就是google分析无法完全公开化,这对于wikipedia的开放精神来说有所违背。如果大家认为使用第三方的google分析工具可能有损wikipedia的话,我会过一阵子撤掉相应的代码。--百無一用是書生 () 12:49 2007年1月30日 (UTC)
我觉得这个很棒也,即使没办法无全公开化,也可以定期作一些数字分析公布,我们实在蛮缺乏对于读者这方面的数字的。对了问一下结果是怎么样让google找到代码的啊?--ffaarr (talk) 08:23 2007年1月31日 (UTC)
即使不能做到完全公开,定期由管理员发布数据也是可以接受吧。况且这是测试版,数据未必准确,大家可以参考一下便算了,不用过分认真。 -- Kevinhksouth (Talk) 15:08 2007年1月31日 (UTC)
我已经向google去信反映了这个问题,他们回信说已经向开发工程师反映了我的建议。但是不知道将来是否可以完全公开浏览分析报告。另外,关于代码,我是加在了MediaWiki:copyright这里--百無一用是書生 () 06:02 2007年2月2日 (UTC)
MediaWiki:copyright中应加上“本页导入Google分析语法,如有意见或建议请连络这里”之类的醒目提示。因为将浏览记录导向第三方可能有侵犯使用者隐私之虞,而且不熟悉WP的使用者可能根本不晓得有添加这个分析也无从表示意见。--百楽兎 04:17 2007年2月3日 (UTC)
已经根据百楽兔的意见加上提示--百無一用是書生 () 06:47 2007年2月5日 (UTC)
感谢书生兄采纳,不过我的意思是那句话要显示出来让大家知道(不是注解),以尽告知义务。--百楽兎 14:42 2007年2月5日 (UTC)
在页脚显示这个提示是否恰当呢? --百無一用是書生 () 01:34 2007年2月26日 (UTC)
我认为这个third part工具牵涉到浏览者隐私权的问题,有必要以显目提示知会所有浏览者。原则上这个引用应办投票后实施才对。--百楽兎 05:43 2007年2月26日 (UTC)
  • 如在百科内容的恰当性上不能以醒目方式提示维基浏览者,本人在此请求撤除该google分析工具语法。--百楽兎 01:46 2007年3月4日 (UTC)
隐私应该不会侵犯,该工具只给出来自某个地区和某ISP的访问量等数据,具体IP不做统计。--百無一用是書生 () 02:57 2007年3月5日 (UTC)
Google一定掌握了浏览者IP才能做那些分析,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Google所掌握的资讯的一小部分,未经同意将维基百科浏览者资讯提供给第三方业者已违反wikimedia:隐私政策,遑论未尽告知义务尤甚。--百楽兎 10:33 2007年3月5日 (UTC)
其实原来wikipedia的统计比Google做得更厉害,所有的浏览者的IP都可以公开查到的,只是后来由于访问量太大,wikipedia自己的统计有些无力应付才停掉的。你说的隐私政策,是指泄漏用户的IP(也就是把IP和用户名对应起来),这个google是完全做不到的。如果还是有疑虑的话,我过两天会撤掉代码--百無一用是書生 () 06:35 2007年3月7日 (UTC)
同意白楽兔的说法。:)-- 06:45 2007年3月7日 (UTC)
  • 个人意见,只要有足够的带宽与主机放的话 (phpMySQL),应该可以做到比Google还更好的分析程式,只是带宽与主机的钱,谁要出啊?如果有钱扩充做游览者分析的功能的话,还不如改善Wiki百科现有的带宽与主机,或许还比较实用... P1ayer 12:13 2007年3月8日 (UTC)
  • (!)意见:此案已经过了很多天都没有进展 :( --百楽兎 03:42 2007年3月14日 (UTC)
已经删除相关代码--百無一用是書生 () 11:44 2007年3月20日 (UTC)
thanks--百楽兎 05:22 2007年3月23日 (UTC)

建议新技术的发展

各位要说这是针对最近某个频生纠纷的现象所发表的感想也罢,不过我是认真地想要询问是否有办法在维基百科上发展如此的选项工具——能在个人参数设定中设定‘自动隐藏某特定用户编辑的文章版本’,就像是聊天软件中的封锁名单之类的选择性功能呢?--泅水大象 讦谯☎ 08:13 2007年3月13日 (UTC)

  • SElephant, 此做法似乎不适合维基,亦违反 Larry Singer 提出 NPOV 之兼容并包精神。
  • 元维基上有m:Meta:Language selectm:Template:Ls隠藏多语翻译之功能,但似不合你的要求。
  • “聊天软件”:已有人试写 m:LiquidThreads 程序,但据闻仍甚粗糙,不适合运行。---Hillgentleman | | 2007年3月13日( 二 ), 09时07分58秒.
个人的“洁版”wp?实在难以想象一个没有异议、没有讨论、不需要共识的维基百科会是什么样。这种鸵鸟式的过滤工具可能毁掉整个维基社区和维基百科。讨论过度是一回事,回避讨论和交流是另一回事,不能因噎废食。--Alexcn 10:09 2007年3月13日 (UTC)
我想各位是没看懂我话中所带的弦外之音。对于向来喜欢半路插嘴管人闲事的我来说,怎可能真的提倡一个回避讨论跟交流的维基百科呢?我只是有感于有些人发表意见的态度与其说是讨论,不如说是‘教训’别人,只有别人听话的份儿却从没考虑过去接受别人的意见,完全欠缺寻找共识的可能性。像这样的发言方式与其费功夫去参与争吵(基本上我不认同这样的发言态度叫做讨论),不如彻底眼不见为净。维基百科的政策,对于没有严重违规的人来说是不能采取封锁的,那么,至少看讨论的人有权利,跳过这些伤眼睛却没任何意义的纷乱吧?--泅水大象 讦谯☎ 13:33 2007年3月13日 (UTC)
鉴于前阵子的经验,对方不认识我却可以直指我“素质不好”,让我觉得倍受侮辱,偏偏这样还不能叫“人身攻击”,无法可管,有时候真希望这里有“黑名单”过滤功能。当然我了解这种功能对维基整体没有好处,只好自己假装视而不见,绝不回应该员攻击性的言论,也希望大家对那种不愉快的对话完全不要理睬,只回应有建设性的讨论,恶文不推,恶人自退。WiDE 写于世界时间 15:35 2007年3月13日 (UTC)
(+)支持--winertai 07:20 2007年3月16日 (UTC)

关于新手的问题

commons:Commons:常见问题解答#技术问题(也可以看英文版)说,注册未满4天的用户,不能移动条目和上传同名图像的新版本。估计这是为了防止破坏,以及防止新人不熟悉用法,而造成争论和无心的破坏。但是似乎中文wikipedia还没有激活这个功能吧?各位怎么看?--百無一用是書生 () 08:04 2007年3月15日 (UTC)

  • 强烈(+)支持。其中防止新手移动的提议,很久之前我已提及过了,但一直取不到社群的共鸣。希望大家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也请说出你的意见。 -- Kevinhksouth (Talk) 15:52 2007年3月15日 (UTC)
  • 一直不知道这一情况,刚才测试了一下确实没开通。我估计开发人员需要社群的通过共识吧。那么,这里我也(+)支持。— fdcn  talk  2007年3月15日16:33 (UTC+8 3月16日00:33)
  • 忘了哪边曾经有过讨论,当然(+)支持。--RalfX) 17:34 2007年3月15日 (UTC)
  • 是不是也包括IP用户?-下一次登录 |于2007年3月16日04:11留言
呵呵,下一次登录看来被大家绕晕了,IP用户没有上传图像和移动页面的功能--百無一用是書生 () 14:07 2007年3月16日 (UTC)

跑题一下,差不多一年前有人建议暂时不让IP用户创建新条目时,提的也是‘英文版也是如此如此’,要是有一天英文版开放这些功能了,中文版这些‘因为英文版禁所以我也要禁’的功能是自动跟着解禁还怎样?67.103.245.50 21:29 2007年3月16日 (UTC)

我是不赞同限制太多,新用户或IP一样可以创建新条目,移动当然不行了。因为风险很高。--陋室茶话献曝工具与关注 04:06 2007年3月18日 (UTC)

另一方面,我也留意到一些语言的维基百科强制IP用户及新用户必须使用预览功能,可以与以上改动一并考虑。 -- Kevinhksouth (Talk) 07:03 2007年3月18日 (UTC)

强制IP用户及新用户必须使用预览功能,似乎管理员就可以修改吧?--百無一用是書生 () 11:09 2007年3月18日 (UTC)
可以吗?我的意思是在按“显示预览”按钮之前,“保存此页”按钮是按不到的。 -- Kevinhksouth (Talk) 12:58 2007年3月19日 (UTC)

谁才能编缉宣告内的里程碑

在里程碑内数据严重滞后,又不能如元维基的里程碑表格即使是ip用户也能编缉的,想修改也改不了。--Onon1982053106:08 2007年3月18日 (UTC)

Template:维基百科各语言条目里程碑似乎并无任何保护,理论上IP用户也能编辑。 -- Kevinhksouth (Talk) 07:00 2007年3月18日 (UTC)
原来在Template:改,我以为按里程碑上的编辑后改,谢谢。--Onon1982053107:25 2007年3月18日 (UTC)

bug:特条计数器

特条计数器出现bug了.用手指着数了一遍,95条.然而计数器显示96条.希望能解决这个问题. Burea Acupotter'n TALK? 07:13 2007年3月18日 (UTC)

已更正了。这不是Bug,因为这个计数器是人手更新的。多了1条的原因可能是有特色条目被撤销但未更新数字。 -- Kevinhksouth (Talk) 07:27 2007年3月18日 (UTC)
有办法做一个自动的计数器吗?英文版是怎么做的? Burea Acupotter'n TALK? 07:36 2007年3月18日 (UTC)
先说一声对不起,特条计数器我数错了,数成了96,实在不好意思。目前这个还没有办法自动计数,英文版也是手工统计的(或许可以借助bot来计数更新)--百無一用是書生 () 11:14 2007年3月18日 (UTC)
终于找出来了,少了圣神修院,已经修正,总共95个特色条目--百無一用是書生 () 15:14 2007年3月18日 (UTC)

关于上传文件

我有个想法:在左侧导航栏中,用上传自由版权图像来代替上传文件的位置,上传文件不出现在左侧导航栏中,如果要把文件上传到本地,则可以到特殊页面使用上传文件的功能。

我的这个想法是因为,本地上传的图片有太多的版权问题,而目前社群中对著作权非常了解的人又没有几个。而且图片的合理使用对wikipedia始终是一个不知何时会爆炸的炸药筒,因为合理使用很难判断是否在合理的限度内,还是侵犯了著作权。wikipedia即使有免责声明,用户自责,但是仍然很难避免遭遇起诉的事情,任何的诉讼风险所带来的大量经济损失(即使胜诉或者撤诉,也会耗费很多金钱)对wikipedia而言都很难承受得起。此外,对于非自由版权图像,一旦有可用的自由版权图像,非自由的图像就会被删除。

以我的建议而言,这样可以提高本地上传文件的难度(尤其对新手而言,在本地上传文件提高了门槛),减少了每天上传的大量侵权图片,也减少了甄别是否算作合理使用的工作。此外,在commons有世界各地对著作权很了解的很多参与者在帮忙检查上传到那里,声称是自由版权的图片是否自由(因为各国版权法的规定不一样)。而且营造一部尽量版权自由的百科全书也是wikipedia的目标(请记住,我们是要把知识传达给地球上的每一个人,这包括了大多数无法上网的人),因此大量非自由版权图像的存在,也阻碍了知识的自由传播。而且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各语言wikipedia不采纳合理使用的图像。虽然中文版还可以使用非自由图像,但是我门应该朝着不采纳合理使用图像的目标前进。希望我建议的增加本地上传文件的门槛是我们朝这个目标努力的第一步。

如果大家能够采纳我的这个建议,希望接下来我们就可以迈出第二步:全面检视我们的合理使用图像的政策,对于著作权疑虑较大的合理使用剔除出wikipedia,收紧我们的合理使用方针。(当然这是后话)--百無一用是書生 () 14:49 2007年3月18日 (UTC)

目前在中文维基还不可能达成禁止合理使用,所以,我(+)支持书生的提议,增加本地上传的门槛。本地屏蔽上传文件倒还好办,上传自由版权图像直接进入的是英文界面,是不是门槛也太高了?
需要做的是,commons:MediaWiki:Uploadnologintext/zh中文页面建立,需shizhao来进行。我在这里可以做的只是将MediaWiki:Sidebar加入uselang=zh参数。— fdcn  talk  2007年3月18日15:40 (UTC+8 3月18日23:40)
(+)支持,让维基成为真正自由而免费的百科全书。--Gakmo (Talk) 18:01 2007年3月18日 (UTC)
  • (+)支持:虽然我认为适度的合理使用图片还是有其必要性,但是,我支持提升其难度减少不熟悉此间政策的新手太过频繁地上传版权宣告不明的图片。--泅水大象 讦谯☎ 18:09 2007年3月18日 (UTC)
  • (+)支持:意见同上,适度利用合理使用图片可避免全部都文字而让人有枯燥的感觉。建议日后只保留一些争议相对较小的合理使用图片,例如{{logo}}。以及限制每条目内使用合理使用图片的数目(曾看过有的歌手条目连唱片列表都附上每张唱片封面似乎夸张了些)。--Ellery 00:50 2007年3月19日 (UTC)
我已经在导航栏隐藏了本地上传。本来想用上传自由版权图像替换本地上传,但是研究了半天还是不知道如何实现:( 现在如果上传本地文件需要到特殊页面--百無一用是書生 () 08:44 2007年3月19日 (UTC)

可以让控制码显示出来吗?

现时有时在编辑条目时,由于在内文中夹杂了控制码,使条目在显示时出了问题。想问问:有没有办法可以让控制码在编辑的视窗中显示?-~石添小草 15:58 2007年3月18日 (UTC)

在编辑时控制码的情况很多吗?除了几个rtl的外语标明外,是很少的。
有部分文字编辑器软件是可以看到的,比如Notepad++。在这里讨论到的工具也能看到控制码。— fdcn  talk  2007年3月19日05:45 (UTC+8 3月19日13:45)

MediaWiki的界面翻译

现在检视原始档时开头会出现:

This page has been locked to prevent editing.

You can view and copy the source of this page:

字样,例如这一页,希望有权限的管理员能进行翻译,谢谢。--百楽兎 03:24 2007年3月19日 (UTC)

done.— fdcn  talk  2007年3月19日05:13 (UTC+8 3月19日13:13)
thanks--百楽兎 01:00 2007年3月20日 (UTC)

是否可能在历史页面中查看增减字节数

就如同在“最近更改”中一样?-下一次登录 2007年3月22日06:40留言

我也很希望有这个功能,这样对哪个版本是重大修改能更快识别,需要向开发人员请求新增这个功能。--百楽兎 05:21 2007年3月23日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