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互助客栈/技术
![]() |
發表前請先搜索存档,參考舊討論中的内容可節省您的時間。 |
![]() 存檔 |
---|
2005年 12 月 |
- [请求] 请加紧处理新条目巡查积压和AFC草稿审核积压!
- [公告] 专题名字空間已完成設立並佈署,相關頁面已完成移動,如移動後的頁面有遇到任何技術問題請於此回報。
- [公告] 「XXX (消歧義)」頁面格式共識、限制朝鮮半島用語之適用條文、修改更優秀條目寫作指南、修改「Current」模板及以機器人維護「已逝世超過一個月的人物」分類、為旗幟的使用訂立格式手冊、為Infobox station資訊框增加參數及地域中心方針的政治條文進行事實性修訂已經通過。
- [公告] 国际关系条目命名常规、擬議快速刪除方針條文增修及被永久封鎖用戶的用戶頁的處理方式正在進行公示,如有意見請盡快提出。
- [調查] 互助客栈方針區、条目探讨區及技術區正在就“美國第二夫人”条目命名、死者分类命名、有關姓氏分類的存留事宜及“查证请求”模板用法尋求更廣泛的社群意見,請踴躍參與討論。
- [調查] 互助客栈技術區正在就是否引用韓語維基百科的一些功能做為預設功能暫停公示期,提出適用方案投票以尋求更廣泛的社群意見,請踴躍參與討論。
- [讨论] 互助客栈技術區正在讨论修改CS1系列引文格式模板,引入英文维基百科的新参数并进行本地化处理,欢迎各位参与讨论或协助修改模块
- [討論] 互助客栈方針區正在討論悬挂Blocked user模板之利弊、專題空間相關捷徑與重定向的規範、人物關注度的修訂及建立“元维基用户查核指引”,請踴躍參與討論。
- [討論] 互助客栈技術區正在討論修改Cite journal模板、更改默认回退摘要、統一所有外部資源模板的格式、以模組改寫Namespace pagename模板及使用模块改写Status2模板,請踴躍參與討論。
- [討論] 互助客栈条目探讨區正在討論有關學術出版相關條目之名稱翻譯問題、法国高速铁路相關條目命名方式及修正政治用語警告模板,請踴躍參與討論。
發言更新圖例 |
---|
|
|
|
|
|
特殊狀態 |
已移動至其他頁面 或完成討論之議題 |
手動設定 |
當列表出現異常時, 請先檢查設定是否有誤 |
修改CS1系列引文格式模板[编辑]
原标题为:修改Cite journal模板
如题,英维早已修改此模板,增设/修改了url-status、doi-access、hdl-access、citeseerx、s2cid等参数。提议加入这些参数。为了防止像之前两次讨论一样在无人关注的情况下存档,鄙人加入了不存档模板。--Zhuofan WuCien años de soledad 2020年11月28日 (六) 11:40 (UTC)
- (+)支持,但是有一个(?)疑問:这个修改,需要把对应的模块从英文维基百科重新引进中文维基百科吗?--向前进,朝着胜利的方向 2020年11月29日 (日) 08:35 (UTC)
- 這是遲早要做的,而且應該把全部Cite系列模板都一起翻修過。——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0年11月30日 (一) 01:17 (UTC)
- 强烈支持,并建议尽快解决,目前有大量CS1模板的错误都是由这些参数引起的(尤其是doi-access,url-access和s2cid)另,目前中维的subscription=yes和registration=yes与英维的url-access=subscription和url-access=registration起到的效果是基本一样的,中维的dead-url=no和dead-url=yes与英维的url-access=live和url-access=dead的效果也是一样的,在修改模块时记得合并这两个参数。另外,之前的一次讨论中禁止了title的繁简转换,而quote参数却没有禁止,这次希望能一起处理一下。
现在CS1模板真的缺少维护,很多参数都没有更新,希望这次能彻底翻新一下。--BlackShadowG(留言) 2020年12月2日 (三) 16:02 (UTC)
- (+)支持。應兼容現有及這些新參數(比如兼容dead-url=yes和url-status=dead)。之前在Wikipedia:机器人/作业请求#更正cite_news中的df未知參數也有討論到這個問題。另外,也附議上面提到的禁止quote繁简转换的提議。-Peacearth(留言) 2020年12月12日 (六) 00:29 (UTC)
- (?)疑問。跟本议题关系并不直接:大家看一下条目BNT162里面 Cite_*模板有什么参数问题导致参考资料里有大量红链?是否与最近模板的修改有关?—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Zhenqinli(對話|貢獻)於2020年12月12日 (六) 08:35 (UTC)加入。
- (+)支持,没有s2cid等参数确实麻烦。--ときさき くるみ not because they are easy, but because they are hard. 2021年1月7日 (四) 07:26 (UTC)
- (+)强烈支持:
|url-access=
對於翻譯者真的太麻煩了。--Austin Chang(留言) 2021年1月17日 (日) 05:40 (UTC) - (?)疑問:目前中维和英维的参考模板的参数有什么差别?是否有可能将现有参考模板全部替换为英维版本?--Yining Chen(留言|签名) 2021年2月1日 (一) 08:55 (UTC)
- 不太可能,参数没什么差别,但显示效果差别很大。——BlackShadowG(留言)维基百科20岁生日快乐! 2021年2月1日 (一) 12:05 (UTC)
- (*)提醒:那个…各位只表达支持的话意义不大,得请人来改…现在哪位有着手的意向吗?--安忆Talk 2021年2月1日 (一) 16:34 (UTC)
- 我(+)支持引進,不過也建議順便把說明中文化,我到現在還是不太清楚我到底有沒有用正確還是胡搞瞎搞。 --無心*插柳*柳橙汁 2021年2月6日 (六) 11:42 (UTC)
- (+)支持引進,另外想請問關於不是刊載在期刊上的單篇文章,是要用哪一種cite模板?---Koala0090(留言) 2021年2月7日 (日) 04:51 (UTC)
- 题外
吐槽,cite系列模板的常用参数也是常在乱用的,网页A转载的网站B提供的媒体C刊发的报道,作者是谁、出版者是谁,是web还是news,以及B和A是否原样转载了C的内容。--YFdyh000(留言) 2021年2月7日 (日) 05:05 (UTC)
- 直接引用原始报道即可……--BlackShadowG(留言)维基百科20岁生日快乐! 2021年2月19日 (五) 11:07 (UTC)
- 我举双手双脚(+)支持,如果四个不够我现在就去卤肉店买他几十只猪蹄(+)支持。同时我提议做绝一些,废弃掉dead-url等参数,开机器人进行自动化修改(url-status参数整合了dead-url、subscription等参数)。--Milky·Defer 2021年3月1日 (一) 14:28 (UTC)
CS1移植及反馈[编辑]
這不是投票
囧rz……,CS1模块看起来蛮复杂的诶,现在各位哪位有着手修改的意向吗?——BlackShadowG(留言)维基百科20岁生日快乐! 2021年3月4日 (四) 11:41 (UTC)
- 那个模块看起来超级复杂,真的能在现有基础上修改好吗
囧rz…… --Yining Chen(留言|签名) 2021年3月6日 (六) 15:47 (UTC)
- 2015年12月13日的版本与enwiki的差别很小,zhwiki之后的版本也多是小修改、ep,感觉可以试试。不过相关页面和配置数据我没检查,没准会出现一些难题或bug。--YFdyh000(留言) 2021年3月6日 (六) 16:33 (UTC)
- 已在推进移植,不过还不确定如何测试。--YFdyh000(留言) 2021年3月6日 (六) 20:03 (UTC)
- 移植enwiki最新CS1基本架构完成,进入检查和调试阶段。精通Cite模板或Lua的用户请查阅Module:Citation/CS1提到的页面(比如testcases运行结果),协助检查有问题的地方。最终部署需由管理员或模板编辑员复审确认和提交。相关模板是否需更新我还未了解,文档估计会过时一部分。--YFdyh000(留言) 2021年3月7日 (日) 00:04 (UTC)
- 以模块讨论:Citation/CS1/testcases为例,左侧的“预期”是相应代码用当前正式模板(模块)渲染的结果,“实际结果”则是当前沙盒(移植并更新)的模块渲染的结果。两者代码有差异就会标橙,请自寻文本比对工具观察两者,并反馈哪些需要优化。--YFdyh000(留言) 2021年3月7日 (日) 02:12 (UTC)
- (*)提醒“lay summary”应该翻译成“简明摘要”。——BlackShadowG(留言)维基百科20岁生日快乐! 2021年3月7日 (日) 02:18 (UTC)
- language参数建议维持原位置,不需要提前。——BlackShadowG(留言)维基百科20岁生日快乐! 2021年3月7日 (日) 02:27 (UTC)
- display-authors参数好像有问题。——BlackShadowG(留言)维基百科20岁生日快乐! 2021年3月7日 (日) 02:34 (UTC)
- 那个模块看起来超级复杂,真的能在现有基础上修改好吗
- ['Coauthors'] = {'coauthors', 'coauthor'}参数不了解有多少在用,enwiki那边已经弃用且移除,找回相关代码有点麻烦。如果不多就清理掉算了。
- 加了两个本地的测试样本就曝出3+个问题,建议提供或补充更多复杂、不大常见或重要的本地用法到Module:Citation/CS1/testcases(或本讨论中提及)。帮忙修复自然更好,但请多做注解以免看不懂。
- enwiki弃用的deadurl参数要找回吗,可能大量条目在用,但机器人刷新或许也可。估计得找回。--YFdyh000(留言) 2021年3月7日 (日) 07:01 (UTC)
- dead-url肯定要保留,目前有机器人和编辑工具会把url-access=live和url-access=dead替换成dead-url=no和dead-url=yes,肯定有大量条目使用了dead-url参数。——BlackShadowG(留言)维基百科20岁生日快乐! 2021年3月7日 (日) 07:29 (UTC)
- 应该逐步弃用dead-url。可以在一段时间内暂时保留dead-url,同时解决完相关问题后,再禁用该参数。--Yining Chen(留言|签名) 2021年3月7日 (日) 11:17 (UTC)
- 提醒一句,url-status有四个可用值:live表示可以访问并且能得到正确信息;unfit或usurped表示虽然可以访问,但是已经得不到正确信息(域名过期被他人注册等情况);dead就是无法访问。因而我觉得应当逐步淘汰dead-url,先写个机器人把dead-url=yes/no改成url-status=live/dead;等到全部改完之后,废弃掉这个参数。另外,应该有个机器人处理一下accessdate等由两个单词组成的参数名当中,连接号到底要不要加的问题。 --Milky·Defer 2021年3月7日 (日) 13:32 (UTC)
- 感谢提醒,确实不太了解。已经试过几次,但反向移植url-status参数的代码没能成功,对代码理解不够深。
- 由本地管理员修改InternetArchiveBot的后台配置就能改用url-status参数填入,但当前CS1处于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两个参数都必须兼容。
- CS1各testcases中也注意到许多的格式问题,包括年份位置及格式已改变,参数显示缺失,某些参数顺序改变等。
- Module_talk:Citation/CS1/testcases/dates中提示无效日期的功能好像也因Module:Citation/CS1/Configuration中有某些错误而失效,调了几次还没弄清楚。有技术和时间的维基人还请支援。以及其中有显示缺失。
- accessdate好像英文维基是推荐加-,中文维基相反,我认为不加比较美观方便;用别名兼容就好,方便从enwiki翻译条目。--YFdyh000(留言) 2021年3月7日 (日) 14:39 (UTC)
- 不认为应当以替代dead-url的方式引入url-status;本站作为百科全书,参考文献中附带链接的作用是且仅是为读者提供来源可供查证的出处;无论是网址无法访问还是访问后得不到正确信息,都意味着“无法再向读者提供可供查证的出处”,再行区分恐怕只能起到方便IABot工作的目的;为了IABot工作的便利,将较为简单dead-url=yes/no废弃并强制替换成较为复杂的url-status=live/dead/unfit得不偿失。更何况使用机器人全自动地将dead-url=no替换成url-access=dead是不现实的——人工标注dead-url=no既有可能是url-status=dead,也有可能是url-status=unfit(比如新华网死链基本是这种情形,该网站会定期删除页面,并且404页面直接重定向到首页)。--Antigng(留言) 2021年3月7日 (日) 16:04 (UTC)
- 仔细检阅修改方案后表示(-)強烈反对;这个修改不像是在为本站的模板引入某种功能,而是将本站的模板以英文站的模板取而代之。且不论极高风险模板的修改应该遵循没有坏就不要修的模式——哪怕是一个参数显示位置的变化("Anonymous. Daniel Coit Gilman; Harry Thurston Peck; Frank Moore Colby , 编. The New International Encyclopædia. Dodd, Mead and Company. 1904: 906."更改为"Anonymous (1904). Daniel Coit Gilman; Harry Thurston Peck; Frank Moore Colby (编). The New International Encyclopædia. Dodd, Mead and Company:906.")都应当有明确的社群共识方能进行。此次修改涉及的Module:Citation/CS1/Date_validation/sandbox更是与所需达成的目标完全不相关——这样的修改不仅在实质上禁用了本站过往所允许而英文站不允许的"yyyy-mm"参数格式,还引入了一大堆英文世界特有的日期记录方法如“First Quarter”、“Second Quarter”、“Easter”等。作为中文维基百科,引入这类格式不必说没有意义,就算有意义也要明确的社群共识,逐一讨论才可以放行。如此囫囵吞枣一般将本站过去的共识彻底替代则是从根本上不可行。--Antigng(留言) 2021年3月7日 (日) 16:38 (UTC)
- 修改移植准确说现处在alpha阶段,谈格式变动和采用还为时尚早。本站CS1模块就是从英文站模块移植过来的,2015年12月由Liangent提交的版本与enwiki当时的版本相差无几(有一些本地化调整),后续的变更也都是管理员或编辑请求来调整一些习惯,或者根据英维引入一些新参数,并没有特别独立化的东西,比较源码就能看出来。
- 目标自然是尽量保持现有格式和逻辑,但目前看因为enwiki在五年多来修订了不少地方,导致现有表现存在不少差异和bug——这是预期中的事情,仍需格式优化或变更审定,谈这是为全盘取代和代替共识有点过分,这对所有人没好处。也许您误会了我上面说的需要管理员等协助,我的意思肯定不能自行决定如此大的变更和提交,亦无法提交——因为我不是模板编辑员,且后续修正和完善需许多人协助。关于Module:Citation/CS1/Date_validation/sandbox之事我已撰写并将回应在您的讨论页,可能是一个不慎重导致的误会,以及我不认为机器人应该使用零保护的沙盒页面作为运行基准。中文维基决定拒绝的格式可在后续禁用、警告或者过滤器、机器人修正等多种方式解决。关于对enwiki“常用”参数的兼容,请见此讨论上一节的意见。--YFdyh000(留言) 2021年3月7日 (日) 17:28 (UTC)
- 阁下多虑了。确实,英文维基百科的模板的格式和参数显示位置与中文维基百科有些差异,但中文维基百科的模板长久缺乏维护,很多英文维基百科已经新增的一些对引文明显有益的新参数都没有引入,目前应该解决的是把英文维基百科的多个参数先在sandbox中完成引进,至于参数的本地化处理,在新模版最终使用以前肯定是需要新的社群共识作为基础的。——BlackShadowG(留言)维基百科20岁生日快乐! 2021年3月8日 (一) 11:59 (UTC)
- 现在开始谈 正式 修改还有点早吧,现阶段的主要目标不应该是先处理参数问题,然后再考虑格式吗
囧rz…… --Yining Chen(留言|签名) 2021年3月8日 (一) 12:09 (UTC)
Mediawiki空间的全保护是否有必要[编辑]
如题,在MediaWiki软件调整之后,此空间下的页面均被系统自动加以MediaWiki保护,在没有editinterface
权限(授权给sysop和int-admin)的情况下是无法改动的。但现在除级联保护的特殊情况外,此空间下的有些页面依然被加以全保护,我想这或许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是否应该批量解除此空间下页面的全保护? --安忆Talk 2021年1月28日 (四) 10:29 (UTC)
- 不太明白,可以举个例子么?--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1年1月28日 (四) 11:56 (UTC)
- 您不能編輯全保護的介面頁嗎?-- 2021年1月28日 (四) 12:36 (UTC)
- 不能,其实主要也是因为这个才有此一问。因为除了举例的这个页面,之前也碰到过其他的,等了几天才由其他admin处理掉。因为这个,我当时还去phab问了一下,他们说不再给IA加权限了,理由是怕有人为了得到某权限去申请IA(???)虽然我感觉他这理由不是什么理由…但我也没再穷追猛打问他为什么jawiki有这个权限了。[開玩笑的]--安忆Talk 2021年1月28日 (四) 12:55 (UTC)
我認為MediaWiki保護加上連鎖保護無所謂,但是沒有連鎖保護只留MediaWiki保護即可。-- 2021年1月28日 (四) 18:19 (UTC)- 既然MediaWIki空間的頁面多與介面有關,我認為就不必要全保護了,不然介面管理員也沒辦法更改。其實我原本認為保護只會生效其中一個,那麼如果要採用MediaWiki的連鎖保護,有可能實現嗎?-- 2021年1月28日 (四) 18:19 (UTC)
- “采用MediaWiki的连锁保护”是什么意思呢?现在Mediawiki空间下某页面有全保护都是为了使嵌入那个页面的模板或模块形成级联(比如Template:Namespace_pagename表面上是半保护,但因为它被嵌入到了全保护页面而形同全保护)。我认为即便真的需要全保护,这个全保护也是应该去对那些模板和模块做的,而不是对Mediawiki空间下的页面。--安忆Talk 2021年1月29日 (五) 05:12 (UTC)
- @AnYiLin:IA是什麼?-- Sunny00217 2021年1月29日 (五) 05:00 (UTC)
- 是Interface Admin的缩写。--安忆Talk 2021年1月29日 (五) 05:04 (UTC)
- 居然沒注意到是捷徑
囧rz……-- Sunny00217 2021年1月30日 (六) 12:52 (UTC)
- 居然沒注意到是捷徑
- 是Interface Admin的缩写。--安忆Talk 2021年1月29日 (五) 05:04 (UTC)
- 不能,其实主要也是因为这个才有此一问。因为除了举例的这个页面,之前也碰到过其他的,等了几天才由其他admin处理掉。因为这个,我当时还去phab问了一下,他们说不再给IA加权限了,理由是怕有人为了得到某权限去申请IA(???)虽然我感觉他这理由不是什么理由…但我也没再穷追猛打问他为什么jawiki有这个权限了。[開玩笑的]--安忆Talk 2021年1月28日 (四) 12:55 (UTC)
- 啊,意思是说MediaWiki空间本身已经只有管理员和界面管理员能编辑,但某些页面却又加了一个全保护在上面?这样的话,我觉得不是特殊情况,没有必要再加一层保护--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1年1月29日 (五) 07:19 (UTC)
- MediaWiki空間下的連鎖保護全部都是我做出的,所以我前來說明理由。MediaWiki空間下的頁面由系統直接施加全保護,只有管理員能編輯,而為了防止透過修改嵌入模板而導致實質上非管理員更動介面,根據保護方針所有嵌入的模板都應該全保護,而為了方便自動保護嵌入的模板,可以使用系統的「連鎖保護」功能,連鎖保護在以前與分別保護所有嵌入模板無異;然而新增介面管理員(IA)之後,IA也可以編輯MW空間的訊息,若使用連鎖保護將導致IA無法編輯該等MW頁面,故AnYiLin才建議應採取分別保護的方式。--Xiplus#Talk 2021年1月30日 (六) 07:31 (UTC)
連鎖保護 | 分別保護 | |
---|---|---|
IA能否編輯MediaWiki:Foo | 否 | 能 |
IA能否編輯Template:Bar | 否 | 否(除非為模板保護且IA同時為模板編輯員) |
優點 | 修改介面時,不用檢查哪些嵌入需保護/解除保護 | IA可以編輯MW頁面 |
缺點 | IA不能編輯MW頁面 | 需檢查哪些模板要保護 |
- 提供上表比較兩種方法的差異,以上假設MediaWiki:Foo中嵌入了Template:Bar,且個別模板的保護是全保護。因此我認為連鎖保護對於嵌入模板的保護/解除保護相當方便的優點,與介面管理員無法編輯單一個MW頁面的缺點權衡,所以我之前採取了連鎖保護的方案。--Xiplus#Talk 2021年1月30日 (六) 07:48 (UTC)
- @Xiplus:我认为IA可以编辑Mediawiki空间下的页面是一个合理的预期;但如果“需检查哪些模板要保护”工作量很大的话,保持现状也可。其实我最开始是想能否在技术上给予IA在Mediawiki空间下无视任何保护编辑页面的权限,但后在元维基上看到一表,上面列有多次提出但无效的提案,其中有一项就是给IA以XX权限,所以我只好转到这里看看能否从保护页面本身着手,并提出对模板模块分别保护的建议。--安忆Talk 2021年1月30日 (六) 08:21 (UTC)
- 我是覺得有此情況的介面訊息其實不多,不過我已經在準備自動保護的機器人了。--Xiplus#Talk 2021年1月30日 (六) 08:46 (UTC)
- 这个问题或许可以采用c:Commons:Auto-protected files的这种方式进行保护?--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1年1月30日 (六) 12:16 (UTC)
- 好主意,已經編寫機器人並產生列表Wikipedia:被連鎖保護的項目/嵌入在MediaWiki命名空間。--Xiplus#Talk 2021年1月31日 (日) 10:54 (UTC)
- 这个问题或许可以采用c:Commons:Auto-protected files的这种方式进行保护?--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1年1月30日 (六) 12:16 (UTC)
- 我是覺得有此情況的介面訊息其實不多,不過我已經在準備自動保護的機器人了。--Xiplus#Talk 2021年1月30日 (六) 08:46 (UTC)
- @Xiplus:我认为IA可以编辑Mediawiki空间下的页面是一个合理的预期;但如果“需检查哪些模板要保护”工作量很大的话,保持现状也可。其实我最开始是想能否在技术上给予IA在Mediawiki空间下无视任何保护编辑页面的权限,但后在元维基上看到一表,上面列有多次提出但无效的提案,其中有一项就是给IA以XX权限,所以我只好转到这里看看能否从保护页面本身着手,并提出对模板模块分别保护的建议。--安忆Talk 2021年1月30日 (六) 08:21 (UTC)
- 所以技術上不可能搞個模板連鎖保護嗎www???-- Sunny00217 2021年1月30日 (六) 12:54 (UTC)
- 技术上可以,但是注意编辑被连锁保护的页面本身(不含引用的模板)要protect权限。--GZWDer(留言) 2021年2月2日 (二) 19:02 (UTC)
- 給IA編輯模板保護的頁面就好,他們會選上也算是精通這類東西。不過短期不可能搞-- Sunny00217 2021年2月11日 (四) 14:34 (UTC)
- @Sunny00217:就算长期估计也不行,m:Limits_to_configuration_changes:
Grant Interface admins other permissions: ...Granting other rights to this group may encourage wikis to grant this right when their intention is different
,此讨论最开始也有提到。--安忆Talk 2021年2月15日 (一) 18:04 (UTC)
- @Sunny00217:就算长期估计也不行,m:Limits_to_configuration_changes:
- 給IA編輯模板保護的頁面就好,他們會選上也算是精通這類東西。不過短期不可能搞-- Sunny00217 2021年2月11日 (四) 14:34 (UTC)
- 技术上可以,但是注意编辑被连锁保护的页面本身(不含引用的模板)要protect权限。--GZWDer(留言) 2021年2月2日 (二) 19:02 (UTC)
更新{{Expand language}}[编辑]
已经写好了修改{{Expand language}}草稿:Template:Expand_language/sandbox,由于该模板受到了模板保护,因此根据方针来寻求一下共识。
本次修改内容总共有一下几点:
- 除了首行文字其它内容均折叠显示,加入了“如有可能,请使用外文条目中提供的参考资料查证内容。”这句提醒。
- 可以通过检测来源页面来生成推荐的可复制的编辑摘要(主要是因为现在编者翻译页面时经常忘记在编辑摘要注明来源,修改后可以直接复制,会方便不少)
- 修改
|status=
参数的用法,如果填入|status=GA
或|status=FA
等,会在来源条目的链接旁边生成「()」或「(
)」,可以提醒编者来源条目的质量很高;如果填入
|status=1
等其它值,则来源条目的链接旁边生成「(高品质条目)」(其实识别来源条目是GA还是FA这件事本来想直接从wikidata调用的,不过没找到方法……)
主要修改内容就是这些,还请各位能帮忙检查,希望有权限的朋友能帮助修改,谢谢!——BlackShadowG(留言)维基百科20岁生日快乐! 2021年1月31日 (日) 15:06 (UTC)
- 在T:multiple issues中表现如何?--安忆Talk 2021年1月31日 (日) 15:35 (UTC)
- 见下方Pseudo Classes提供的测试结果——BlackShadowG(留言)维基百科20岁生日快乐! 2021年2月1日 (一) 01:42 (UTC)
- 虽或许有用,个人觉得维护模板中列出<code>有点丑,一长串网址也是,需要在编辑摘要中修改两处(条目名和title参数)感觉容易出错,即使能自动填入也很长而不美观。不喜欢展开前只有一行(像是在{{multiple issues}}中)、展开后很多行的感觉,折叠状态感觉很压抑。当前版本的版式有什么问题吗?--YFdyh000(留言) 2021年1月31日 (日) 15:58 (UTC)
- (:)回應@YFdyh000:那一长串网址已经改成了内部链接,长度也减少了不少;建议的编辑摘要中会根据语言代码生成对应页面的内链,一般来说可以直接复制不需要修改,除非没有填入语言参数,这种情况下会默认生成en的内链;修改的主要原因是在于目前有太多编者翻译条目时不根据版权要求写编辑摘要,即使写了也有很多写的不标准,修改后可以直接复制,会方便不少。——BlackShadowG(留言)维基百科20岁生日快乐! 2021年2月1日 (一) 01:42 (UTC)
- @BlackShadowG:顯示有問題,編輯摘要不支援外部連結,請多使用en:Special:PageHistory代替(語言代碼自選)。-- 2021年1月31日 (日) 16:09 (UTC)
- @Pseudo Classes:感谢阁下提醒,已经改成了链接至Special:PageHistory的内部链接。——BlackShadowG(留言)维基百科20岁生日快乐! 2021年2月1日 (一) 01:42 (UTC)
- (模板示例可見Template:Expand language/testcases)我是覺得維護模板不要太俏麗。典範和優良條目也像“高品質條目”那樣文字表示就OK;畢竟無論是條目還是其他維護模板,都沒有在文字中間(不是開頭)加圖示的習慣。而且維護模板自己都在文字中夾圖片;雖然可以說模板不是正文,但這樣在條目里出現,會不會給新編輯帶來說一套、做一套的不好印象?(以及不當吸引讀者注意力;而且單說問題模板,藍色配色的expand language也是最輕的問題,卻可能比其他嚴重問題模板引人注目)另一方面,對老手來說圖標和文字沒差;但對新手來說,典範條目這樣文字書寫似乎更直白一些。--洛普利宁 2021年2月1日 (一) 14:53 (UTC)
- @Lopullinen:感谢阁下提醒,我本来是觉得用图标比文字更省空间,不过正如阁下所言,这会产生格式手册和新手理解的问题,因此我将其改成了直接在链接文字中显示,例如“英文维基百科对应典范条目”。不知阁下是否满意呢?至于配色问题我没想到很好的解决方法,毕竟Expand Language模板的用途与其他模板不同,是为了建议编者翻译条目,而不是像其他模板消息一样指出条目中的问题,没法用同样的颜色,另外估计社群也习惯于这一配色了吧。——BlackShadowG(留言)维基百科20岁生日快乐! 2021年2月2日 (二) 02:24 (UTC)
- @BlackShadowG:讀起來不太通順,假設有三個語言的條目可供參考,就會變成「此條目可參照A維基百科對應條目、B維基百科對應條目和C維基百科對應條目來擴充」。此外,我認為不用特別標示高品質條目,參照條目是否為高品質不會影響擴充程序。-- 2021年2月2日 (二) 05:22 (UTC)
- @Lopullinen:感谢阁下提醒,我本来是觉得用图标比文字更省空间,不过正如阁下所言,这会产生格式手册和新手理解的问题,因此我将其改成了直接在链接文字中显示,例如“英文维基百科对应典范条目”。不知阁下是否满意呢?至于配色问题我没想到很好的解决方法,毕竟Expand Language模板的用途与其他模板不同,是为了建议编者翻译条目,而不是像其他模板消息一样指出条目中的问题,没法用同样的颜色,另外估计社群也习惯于这一配色了吧。——BlackShadowG(留言)维基百科20岁生日快乐! 2021年2月2日 (二) 02:24 (UTC)
為Infobox station資訊框增加參數[编辑]
-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小什字 Xiaoshizi | ||||||||||||||||||||||||||||||||||||||||
---|---|---|---|---|---|---|---|---|---|---|---|---|---|---|---|---|---|---|---|---|---|---|---|---|---|---|---|---|---|---|---|---|---|---|---|---|---|---|---|---|
营运信息 | ||||||||||||||||||||||||||||||||||||||||
|
沙坪坝 Shapingba | |||||||||||||||||||||||||||||||||||||||||||
---|---|---|---|---|---|---|---|---|---|---|---|---|---|---|---|---|---|---|---|---|---|---|---|---|---|---|---|---|---|---|---|---|---|---|---|---|---|---|---|---|---|---|---|
|
見Template talk:Infobox station#編輯請求 2021-02-03,patch見Template:Infobox station/sandbox。由於Wikipedia:保護方針#使用和处理编辑请求有規定為受模板保護的模板增加參數和將受模板保護的模板的功能使用模組改寫要在互助客棧技術區或條目探討區詳細討論,故將編輯請求轉至此。SANMOSA SPQR 2021年2月10日 (三) 02:23 (UTC)
- 将原讨论页的示例移动到了此处,现有两种不同的样式:前一种避免了整个section分离,但似乎不太合格式;后一种拆分后挪到了“服务”一栏后面。另,@Sanmosa,原本模板里的
rowcellstyle173
和data174
应该是配套的但是被误植了不同的编号,能否拜托统一173
?——David Xuang (contact me) 2021年2月11日 (四) 03:14 (UTC) - @David Xuang:我個人認為可以待屆時連同你原本的編輯請求一同進行,已修改沙盒內容。SANMOSA SPQR 2021年2月12日 (五) 07:07 (UTC)
- 公示此編輯請求7日。SANMOSA 誓山海而長在,似日月而無休 2021年2月20日 (六) 02:15 (UTC)
- 首末車加那麼多幹甚麼?還加節假日?WP:NOT,維基百科不是不經篩選的資料收集處。--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 2021年2月26日 (五) 00:10 (UTC)
首班 | 末班 | |||
---|---|---|---|---|
往科学城 | 06:50 | 23:51 | ||
往韦家碾 | 06:19 | 22:59 |
TEST Test | |
---|---|
首末班车 | |
Hello, thank you, thank you very much! |
- 本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手机版首页标题问题[编辑]
手机版首页标题(注:这里指的是“<title>”标签设定的标题)显示为“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正常应该是“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留言) 2021年2月10日 (三) 04:35 (UTC)
In lang模块[编辑]
{{In lang}}模板中显示Module:In lang错误(模板固定链接:Special:PermanentLink/63906340,模块固定链接:Special:PermanentLink/63906389),有办法能够修复吗?感谢。--Yining Chen(留言|签名) 2021年2月12日 (五) 02:07 (UTC)
- 粗看了一下是Module:Lang没有同步英文维基的版本,缺少
name_from_tag
这个函数。要更新的话最好还是走 ep 流程。 --砜中嘌呤的白磷萃取 打谱 2021年2月12日 (五) 03:24 (UTC)- 感谢。已提交至Module_talk:Lang。--Yining Chen(留言|签名) 2021年2月12日 (五) 08:59 (UTC)
现在输出的是语言的英文名称,是否需要改成中文?——BlackShadowG(留言)维基百科20岁生日快乐! 2021年2月28日 (日) 13:52 (UTC)
- 应该要。现在沙盒版本里的语言名称已经被汉化了,把开头的 In 改掉就行。不过我想问,这个模板和{{ja icon}}之类是不是重复了?英文版没有后者。 --砜中嘌呤的白磷萃取 打谱 2021年3月3日 (三) 03:58 (UTC)
- @WhitePhosphorus:xx icon一类的模板在英文版是因为与本模板重复被删除了,我觉得这个模板不会重复且很有必要,因为使用xx icon一类的模板一次只能标记一种语言,如果网页有多种语言的话就得使用多个xx icon模板标记,这样的效果很不好,比如中文、英文和日文网页用xx icon模板标记会成为这样:(中文)(英文)(日語),而本模板可以兼容多个语言参数,希望将来本模板的显示效果可以与cite web模板的language参数一样,用于标记多语言的网页,如下:示例 (中文、英语及日语).。——BlackShadowG(留言)维基百科20岁生日快乐! 2021年3月4日 (四) 11:34 (UTC)
- 管理员可以先处理Module_talk:Lang的编辑请求。--Vozhuowhisper 2021年3月3日 (三) 11:02 (UTC)
新建的条目名称包含标点符号[编辑]
-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我准备新建几个中文期刊杂志的条目,但是因为有冒号,括号,不知如何命名。比如:
- 括号: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金属加工(冷加工)、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课堂内外(初中版);
- 冒号:中国科学:数学、中国科学:地球科学、光:科学与应用、东方宝宝:保育与教育;
- 汇总了各种情况的缝合怪: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A辑:应用物理与工程、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 有的杂志除了中文版就是英文版,这种情况或许可以勉强合在一个条目,忽略后面的括号。不过学报的中英文内容貌似完全不一样吧。
- 但是像大学学报的自然科学版与社会科学版内容完全不一样,或者行业杂志,像《金属加工》杂志分成了冷加工与热加工两类,互相之间没有关系。条目名称必须要带括号,这种情况下一定要用半角括号吗?(Wikipedia:命名常规#括号的使用)
- 期刊名称里冒号与括号类似,不能省略,条目名称使用冒号的时候应该是全角冒号(:)还是半角的冒号(:)?我没有找到使用方法。
--ClayM300(留言讨论🧐) 2021年2月16日 (二) 05:31 (UTC)
- 可以参考Wikipedia:命名常规#括号的使用。 AHEXP(留言) 2021年2月16日 (二) 05:41 (UTC)
- 1. 不能省略括号吗。发布方和其他文章介绍是否始终用括号形式。2. 不是消歧义不应该用半角括号吧。3. 半角冒号是否有技术问题,且出版一般是用全角标点吧。--YFdyh000(留言) 2021年2月16日 (二) 05:42 (UTC)
- 建议移动到Wikipedia:互助客栈/条目探讨。--安忆Talk 2021年2月22日 (一) 10:59 (UTC)
- 本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以隨機用字模式閱讀頁面的小工具?[编辑]
关于分类时使用的变体与分类页面名称不同造成页面分类丢失的问题[编辑]
已知:条目在应被归入的分类创建前,使用与分类页面名称不同的变体添加分类,在分类页面创建后即使编辑刷新,条目也不会显示在分类页。详见phab:T274048
我在发现这个问题后,自行在本地测试并最终提交了补丁。但是该task至今无人回应和review,我不熟悉那边的工作流程,有无管理员能帮忙推进一下,谢谢。
我曾打算在这边运行统计程序,但是分类计数错误实在是太多了,跑了近1个小时后裂开了,我的代理没撑住。
--Func86(留言) 2021年2月17日 (三) 04:59 (UTC)
是否引用韓語維基百科的一些功能[编辑]
之前逛了逛韓語維基百科(如下截圖),發現側邊導航欄可以關閉,讓條目閱覽的時候可以有更寬的空間,另外亦有在右下角設置「返回最上方」的按鈕,讓使用者可以快速點選到最上方再選取目錄的章節,以省去重整頁面後因網址的錨點重複跳轉至同章節,不知道大家覺得如何?
--🍫巧克力~✿ 2021年2月18日 (四) 13:53 (UTC)
- 本地已有类似后者的小工具(返回页顶)。--安忆Talk 2021年2月18日 (四) 13:56 (UTC)
- 实在喜欢的话可以
mw.loader.load('//ko.wikipedia.org/wiki/%EB%AF%B8%EB%94%94%EC%96%B4%EC%9C%84%ED%82%A4:Gadget-scrollUpButton.js?action=raw&ctype=text/javascript');
--安忆Talk 2021年2月18日 (四) 13:58 (UTC)
- 实在喜欢的话可以
- 感觉不错,很有设计感,不反对默认启用。可惜前者在Timeless皮肤下没效果。返回页顶个人需求不大,不过这个设计的很好看、好像不碍事,赞成引入乃至默认启用。另外,个人赞成将更多实用的用户脚本引入为站内小工具,或整理和列出介绍。如Wikipedia:小工具商店,想过整理和扩充,但拖延症发作中。--YFdyh000(留言) 2021年2月18日 (四) 14:21 (UTC)
- timeless我有一段残破的
var dom1=document.getElementById('mw-site-navigation'),dom2=document.getElementById('mw-related-navigation');if(!/(Android|iPhone|Mobile)/i.test(navigator.userAgent)&&(dom1||dom2)&&mw.config.get('skin')==='timeless'){var css=function(value){if(dom1)dom1.style.display=value;if(dom2)dom2.style.display=value};window.setInterval(function(){window.scrollY<window.innerHeight?css('block'):css('none')},10)}
。--安忆Talk 2021年2月18日 (四) 15:20 (UTC)
- timeless我有一段残破的
- 返回页面已有:Wikipedia:维基百科工具/返回页顶。折叠目录我觉得萌百那个不错(https://zh.moegirl.org.cn/MediaWiki:Gadget-float-toc.js )。 我自用一个集成“返回页顶”和“固定左边空栏的隐藏目录”的(User:Cwek/myTOCv2.js,只适配到经典Vector皮肤)。——Sakamotosan路过围观杯弓蛇影 | 避免做作,免敬 2021年2月19日 (五) 07:18 (UTC)
- 韩维那个返回页顶观感比较好(平滑滚动、渐隐效果什么的);萌娘那个版权好像不兼容?(这方面不太了解)。--安忆Talk 2021年2月19日 (五) 09:17 (UTC)
- 萌百版可以尝试改写一部分代码玩玩。——Sakamotosan路过围观杯弓蛇影 | 避免做作,免敬 2021年2月19日 (五) 10:10 (UTC)
- @AnYiLin:可以跟作者談,他們願意下放到CCBYSA3.0就可以了-- Sunny00217 2021年2月21日 (日) 00:36 (UTC)
- 萌百版可以尝试改写一部分代码玩玩。——Sakamotosan路过围观杯弓蛇影 | 避免做作,免敬 2021年2月19日 (五) 10:10 (UTC)
- 韩维那个返回页顶观感比较好(平滑滚动、渐隐效果什么的);萌娘那个版权好像不兼容?(这方面不太了解)。--安忆Talk 2021年2月19日 (五) 09:17 (UTC)
- 要是引入韩语维基的小工具的话,建议在中文维基fork一份。韩语维基是early adopter wiki,在未来可能会出现不兼容的问题。--Steven Sun(留言) 2021年2月19日 (五) 12:25 (UTC)
- (看到這裡才想起自己曾經fork過)啊這不就是基金會要的效果嗎(新版記得就有類似功能)?-- Sunny00217 2021年2月21日 (日) 00:36 (UTC)
- (+)支持。(&)建議把返回顶部键改一下,让它更符合中文维基百科的整体风格;我觉得萌娘百科的浮动目录功能(这个:
mw.loader.load('https://zh.moegirl.org/index.php?title=User:850710247liu/js/FloatToc.js&action=raw&ctype=text/javascript');
)更加有必要。不会吧不会吧,不会真的有人连新版Vector都不用吧?!-- Ken418·CHANGE 2021年2月26日 (五) 15:08 (UTC)- 会有哦
——Sakamotosan路过围观杯弓蛇影 | 避免做作,免敬 2021年2月27日 (六) 08:36 (UTC)
- 会有哦
若無特別意見,現就引入韓語維基該兩個小工具作為預設小工具進行。--🍫巧克力~✿ 2021年2月26日 (五) 14:03 (UTC)
公示,時間至2021年3月5日14:03 (UTC)止
- 那个回到页面顶端的浮动按钮会在页面最底端的位置挡住“powered by mediawiki”按钮,建议引入时稍微调整一下其位置。--Milky·Defer >元宵快乐 2021年2月27日 (六) 10:41 (UTC)
- @MilkyDefer:已处理此问题。--安忆Talk 2021年3月1日 (一) 09:14 (UTC)
- 先問是哪位介管要處理此事?User:AnYiLin嗎?--Xiplus#Talk 2021年2月27日 (六) 11:40 (UTC)
- 我反對預設啟用返回頁頂,已經現存一個預設啟用的返回頁頂小工具,預設啟用兩個相近功能的小工具不必要地佔用畫面,啟用一個就好(換成預設啟用新的也是一種方案)。--Xiplus#Talk 2021年2月27日 (六) 12:05 (UTC)
根據上述意見,暫停公示時間,待下列方案進行表決完以後,再繼續公示,投票時間至2021年3月7日 (日) 04:34 (UTC)止。--🍫巧克力~✿ 2021年2月28日 (日) 04:34 (UTC)
以下方案不设置“不引用此小工具”选项,一是因为在“引用但不启用”和“不引用”这两种情况下用户所看到的效果是一样的,二是因为先前讨论中也没有反对引用的意见。--安忆Talk 2021年2月28日 (日) 06:15 (UTC)
- 我认为放入小工具的脚本应该是至少是非常多人使用,或者因一些技术原因不得不放入进去的。--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1年3月1日 (一) 07:26 (UTC)
- 放进去才会有人用。--安忆Talk 2021年3月1日 (一) 09:18 (UTC)
- 我認同Shizhao,對於新的小工具,應該是自行試用過後,有X名使用者表明願意開啟該小工具才應放入小工具(X為一個不大不小合理的數字),放入小工具卻沒人使用的結果應是不樂見的。--Xiplus#Talk 2021年3月1日 (一) 11:08 (UTC)
- 以scrollUpButton举例,虽然在此讨论期间只有四位用户加入它(我在站内搜到后列出的结果),但别忘了关注这种话题的编者本来就不多。四个人或许是有点不够,但它是我站默认小工具,每天也有几千用户使用,这样基数总会够了。
- 我还是持“放进去才会有人用”这个观点,您说为什么现在的移动APP时不时就在首页弹窗、换软件图标,还不是因为这样做才会让更多的人知道原来它们新加了xx功能;换到这里,达到一定基数的前提是得有更多人知道,所以要不要把这个讨论放到ASN,这样才能广为人知。很多人连参数设置都不一定细看,给什么用什么,对其他的保持原样,更别提自己去到处找一段代码再把它放进特定位置去“自行试用”。--安忆Talk 2021年3月1日 (一) 11:52 (UTC)
- 我認同Shizhao,對於新的小工具,應該是自行試用過後,有X名使用者表明願意開啟該小工具才應放入小工具(X為一個不大不小合理的數字),放入小工具卻沒人使用的結果應是不樂見的。--Xiplus#Talk 2021年3月1日 (一) 11:08 (UTC)
- 放进去才会有人用。--安忆Talk 2021年3月1日 (一) 09:18 (UTC)
- @AnYiLin:能否多加一個直接跳到底部的按鈕?在條目評選頁面先直接跳到底部然後回上看看有哪些新的投票應該很常用。(如果加了這個我會把舊的工具退役)--街燈電箱150號 開箱維修 抄錶 檢驗證明 2021年3月2日 (二) 17:26 (UTC)
侧边栏小工具[编辑]
请从以下方案中选择一项
方案一:默认启用此小工具[编辑]
- (+)支持。--安忆Talk 2021年2月28日 (日) 05:32 (UTC)
- (+)支持。--🍫巧克力~✿ 2021年2月28日 (日) 05:49 (UTC)
- (+)支持。--Air7538(留言) 2021年2月28日 (日) 14:25 (UTC)
- (+)支持。--Milky·Defer 2021年3月1日 (一) 06:47 (UTC)
- (+)支持--BlackShadowG(留言)维基百科20岁生日快乐! 2021年3月6日 (六) 02:42 (UTC)
- (+)支持-- Ken418·CHANGE 2021年3月6日 (六) 10:47 (UTC)
方案二:仅引用此小工具以供用户自行开启[编辑]
- 没有必要默认开启--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1年3月1日 (一) 02:57 (UTC)
- 先供登录用户试用,大部分人觉得OK再默认启用。--Lt2818(留言) 2021年3月1日 (一) 04:13 (UTC)
- 提供用户自行选择,毕竟有些用户也有自己一套的工具实现。——Sakamotosan路过围观杯弓蛇影 | 避免做作,免敬 2021年3月1日 (一) 05:56 (UTC)
方案三:对读者(匿名用户)默认开启,对注册用户默认不开启,供其自行选择[编辑]
- 既然引入该工具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条目文字的显示面积而隐去侧边栏,可以想见该工具对不需要侧边栏的读者(绝大部分为未登录用户)帮助最大;而对于已经熟悉侧边栏功能形成路径依赖、需要频繁用到相应工具(如链入页面)维护站务、已有其它工具提供类似功能的注册用户而言,则不宜默认开启。--Antigng(留言) 2021年3月1日 (一) 11:32 (UTC)
- @Antigng:就我所知這應該是不可能的,您是否能提供技術文件說明如何配置呢?--Xiplus#Talk 2021年3月1日 (一) 11:49 (UTC)
- 判断是否是匿名用户就好了。--安忆Talk 2021年3月1日 (一) 11:56 (UTC)
- 在MediaWiki:Gadgets-definition中判斷?--Xiplus#Talk 2021年3月1日 (一) 12:05 (UTC)
|rights=autoconfirmed
,意外的简单,虽然会显示成“不受基于IP的速率限制”。--安忆Talk 2021年3月1日 (一) 12:17 (UTC)- 那麼這個小工具就永遠不會給匿名用戶使用。--Xiplus#Talk 2021年3月1日 (一) 12:18 (UTC)
- 是这样。那就引入另一个默认启用且隐藏的小工具B。A是实际脚本,B用来判断是否匿名和A是否被启用,进而加载A。--安忆Talk 2021年3月1日 (一) 12:23 (UTC)
- 我嘗試實作到一半才發現額外小工具B是多此一舉,如果在腳本B透過mw.loader來載入A,不如寫在common.js。--Xiplus#Talk 2021年3月1日 (一) 12:33 (UTC)
- common.js已经够乱了,[開玩笑的]不想往common.js塞东西。先后判断下
mw.user.isAnon()
和mw.user.options.get('gadget-CollapsibleSidebar')
就好。--安忆Talk 2021年3月1日 (一) 12:41 (UTC)- 不需要mw.user.options,匿名使用者不可能opt in小工具。--Xiplus#Talk 2021年3月1日 (一) 12:57 (UTC)
- 确实,直接
mw.user.isAnon() ? mw.loader.load(A) : return
就好了,是我想多了。mw.user.isAnon()
可以换成mw.config.get('wgUserId') === null
,省着加载user库。--安忆Talk 2021年3月1日 (一) 13:08 (UTC)- @AnYiLin:MediaWiki:Group-user.js? 2021年3月8日 (一) 06:27 (UTC)
- Mw:Manual:User group CSS and JavaScript。 2021年3月8日 (一) 06:29 (UTC)
- 确实,直接
- 不需要mw.user.options,匿名使用者不可能opt in小工具。--Xiplus#Talk 2021年3月1日 (一) 12:57 (UTC)
- common.js已经够乱了,[開玩笑的]不想往common.js塞东西。先后判断下
- 两个小工具是为了方便“选择退出”,以及允许为注册用户默认关闭吧(但这样新用户体验会不一致)。--YFdyh000(留言) 2021年3月1日 (一) 12:43 (UTC)
- 我嘗試實作到一半才發現額外小工具B是多此一舉,如果在腳本B透過mw.loader來載入A,不如寫在common.js。--Xiplus#Talk 2021年3月1日 (一) 12:33 (UTC)
- 是这样。那就引入另一个默认启用且隐藏的小工具B。A是实际脚本,B用来判断是否匿名和A是否被启用,进而加载A。--安忆Talk 2021年3月1日 (一) 12:23 (UTC)
- 那麼這個小工具就永遠不會給匿名用戶使用。--Xiplus#Talk 2021年3月1日 (一) 12:18 (UTC)
- 在MediaWiki:Gadgets-definition中判斷?--Xiplus#Talk 2021年3月1日 (一) 12:05 (UTC)
- 判断是否是匿名用户就好了。--安忆Talk 2021年3月1日 (一) 11:56 (UTC)
- 我提醒一句,工具开启之后就是在侧边栏多一个隐藏按钮。注册用户不按下这个按钮这个边栏就不会隐藏。因而「形成了路径依赖」、「要用到相应工具」的理由不能成立——你不点不就完事了--Milky·Defer 2021年3月7日 (日) 13:35 (UTC)
- @Antigng:就我所知這應該是不可能的,您是否能提供技術文件說明如何配置呢?--Xiplus#Talk 2021年3月1日 (一) 11:49 (UTC)
返回顶部小工具[编辑]
请从以下方案中选择一项
方案一:默认启用此小工具,并取代旧有返回页顶链接小工具[编辑]
- (+)傾向支持。--🍫巧克力~✿ 2021年2月28日 (日) 05:50 (UTC)
- (+)支持。--安忆Talk 2021年3月1日 (一) 08:09 (UTC)
- (+)支持--街燈電箱150號 開箱維修 抄錶 檢驗證明 2021年3月3日 (三) 02:14 (UTC)
- (+)支持-- Ken418·CHANGE 2021年3月6日 (六) 10:47 (UTC)
- (+)支持。——BlackShadowG(留言)维基百科20岁生日快乐! 2021年3月7日 (日) 09:51 (UTC)
方案二:默认启用此小工具,但保留旧有返回页顶链接小工具以供用户选择[编辑]
方案三:引用此小工具,同时保留旧有返回页顶链接小工具,但均不默认启用[编辑]
方案四:引用此小工具,默认启用旧有返回页顶链接小工具[编辑]
方案五:引用此小工具并取代旧有返回页顶链接小工具,但不默认启用[编辑]
- 这只是小众需求,没有必要默认开启--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1年3月1日 (一) 02:59 (UTC)
- 返回页顶用键盘即可。界面上的冗余元素越少越好。--Lt2818(留言) 2021年3月1日 (一) 04:13 (UTC)
- 2021年3月8日 (一) 06:25 (UTC)
意见表决截止至昨天, 12:34 (UTC+8),侧边栏小工具:方案一支持者6人,方案二3人,方案三1人;返回顶部小工具:方案一支持者4人,方案五2人。取多数,即“默认启用侧边栏小工具”、“默认启用返回顶部小工具,并取代旧有返回页顶链接小工具”。附知提案人。--安忆Talk 2021年3月8日 (一) 10:45 (UTC)
{{Namespace pagename}}输出英文原文的问题[编辑]

最近浏览一些条目及创建条目时,经常看到“由于受到破坏,依据方针,本Article已获半保护”“维基百科目前还没有与上述标题相同的Projectpage”等。经排查,我认为该问题与{{Namespace pagename}}近期因应“伪名字空间”的变更有关,希望社群能予以修正,谢谢。--悔晚齋(臆語) 2021年2月19日 (五) 05:51 (UTC)
- 並不是因為加入偽名字空間導致。這是語言變種zh(不轉換)的#default值。—- ナナチ果物プリン🐰🥭🍮(宇帆·☎️·☘️) 2021年2月19日 (五) 06:11 (UTC)
- 但我的界面语种是zh-Hans-CN,也就是有转换。--悔晚齋(臆語) 2021年2月19日 (五) 06:13 (UTC)
- (▲)同上。--安忆Talk 2021年2月19日 (五) 06:14 (UTC)
- (?)疑問 @AnYiLin:模板快取是否會影響
{{int:Conversionname}}
在{{#if}}
的識別?—- ナナチ果物プリン🐰🥭🍮(宇帆·☎️·☘️) 2021年2月19日 (五) 06:25 (UTC)- 不會的。-- 2021年2月19日 (五) 09:38 (UTC)
- (※)注意問題應與偽名字空間無關,不要亂猜。這純粹是語種辨識上可能需要調整的問題。—- ナナチ果物プリン🐰🥭🍮(宇帆·☎️·☘️) 2021年2月19日 (五) 06:22 (UTC)
- 这个可不可以改为根据内容变种变换呢?因为其他的内容在我的印象里很多都不是根据界面语言变换的,只有一个名字空间显示英文感觉很突兀。--LaMagiaaa(留言) 2021年2月19日 (五) 09:56 (UTC)
- @LaMagiaaa:現在就已經是根據語言變種轉換了啊,現在會出現英文純粹只是因為設定為不轉換時、或牽扯到不轉換、或有用戶在兩種語言設定中其中一種選擇不轉換...等zh(牽扯到有任何一丁點關於非zh-hans非zh-hant非zh-cn非非zh-hk非zh-xx等)有些bug ,切勿隨意猜測模糊焦點。目前正在調查此bug 發生原因。—- ナナチ果物プリン🐰🥭🍮(宇帆·☎️·☘️) 2021年2月19日 (五) 21:42 (UTC)
- 另外,由於技術限制,用於介面的文字無法使用-{}-字詞轉換記號,故只能使用前文提到的解析器函數/魔術字。—- ナナチ果物プリン🐰🥭🍮(宇帆·☎️·☘️) 2021年2月19日 (五) 21:49 (UTC)
- @A2569875:内容变体和界面变体还是不一样的。这个问题&variant=zh-tw&uselang=zh-cn的情况下,上方显示为zh-cn。但我希望可以根据variant改变此内容。我对这方面确实不了解,不知道哪一个MediaWiki界面是此内容,但我认为应该存在。另您下方所述zh语言变种问题,既然现在的方案跟随界面语言,而界面语言zh为简体,如果没有环境差异,我认为可以设置为和简体一致。--LaMagiaaa(留言) 2021年2月20日 (六) 04:36 (UTC)
- 說不定可以哦,這些語法。但不確定variant在哪個間斷給定,如果不是在解析期可能無效。以下測試
{{int:lang}}
→「zh」;{{int:Conversionname}}
→「zh」,&variant=zh-tw&uselang=zh-cn、&variant=zh-cn&uselang=zh-tw。解析器:{{#ifeq:{{int:lang}}|zh|設置失敗|設置成功}}
→「設置失敗」{{#ifeq:{{int:Conversionname}}|zh|設置失敗|設置成功}}
→「設置失敗」{{#ifeq:{{int:lang}}|zh-cn|上海|澎湖}}
→「澎湖」{{#ifeq:{{int:Conversionname}}|zh-cn|上海|澎湖}}
→「澎湖」{{#ifeq:{{int:lang}}|zh-tw|上海|澎湖}}
→「澎湖」{{#ifeq:{{int:Conversionname}}|zh-tw|上海|澎湖}}
→「澎湖」
- -- ナナチ果物プリン🐰🥭🍮(宇帆·☎️·☘️) 2021年2月21日 (日) 09:02 (UTC)
- 好吧,不行,沒有吃到variant。-- ナナチ果物プリン🐰🥭🍮(宇帆·☎️·☘️) 2021年2月21日 (日) 09:06 (UTC)
- 要花點時間找找Special:AllMessages有無合用的,或研究看看叫介面管理員造個新的專門偵測variant的MediaWiki:頁面可不可行。-- ナナチ果物プリン🐰🥭🍮(宇帆·☎️·☘️) 2021年2月21日 (日) 09:11 (UTC)
- 說不定可以哦,這些語法。但不確定variant在哪個間斷給定,如果不是在解析期可能無效。以下測試
- @LaMagiaaa:跟mw:Topic:W3sj4umyrwirt7yf一樣,技術限制,不可能。如果說你要在有啟用轉換的地方使用,還是要搭配轉換標籤和
{{NoteTA}}
-- Sunny00217 2021年2月21日 (日) 00:39 (UTC)- @Sunny00217:所以如果一定要用界面语言的话,是否应该有翻译呢?因为使用此模板的页面似乎很少支持英语,而且名字空间别称是依照内容变体设置的,与界面语言无关。而现行英语版本却并不会在类似于MediaWiki:Noarticletext/en等地显示。既然名字空间的别称并非依照界面语言变化,则此种设置实不合理。
- 而此类界面语言设置,注册后似乎默认即为zh,不知是否有环境差异。尽管变种不转换会有提示,但界面语言没有提示,而且既然默认显示简体,就会有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不会变更此设置。这种更改了内容变种,但并未更改界面语言的情况,更会觉得英文表记很突兀。此种情况下,是否可以直接引用名字空间的现在显示的别称呢?如果不可以,则是否应该类似界面语言,与中文简体统一呢?--LaMagiaaa(留言) 2021年2月21日 (日) 05:36 (UTC)
- @LaMagiaaa:記得在中文維基百科註冊介面語言預設就是註冊時用的語言,但到底是不是我也不知道,況且如果用繁體用zh會很怪,所以我們一定會改。至於介面那個或許可以提案寫警告,因為有繁簡混雜的問題。然後抱歉第一個問題我不是很能理解,是指哪個?第二個我認為可以。-- Sunny00217 2021年2月21日 (日) 06:51 (UTC)
- @Sunny00217:我其实是在说类似“项目页面”、“条目”那个标签,不过这个和现行模板翻译方法不同,如果可以正确调用名字空间现在的显示(类似于User:在各内文变种的变化),我认为可以直接调用。
- zh确实不适合繁体使用者,所以这个问题可能在相关语言并不常见。至于写警告,我认为确实有必要进行一次讨论。--LaMagiaaa(留言) 2021年2月21日 (日) 07:18 (UTC)
- @LaMagiaaa:記得現在NSPN是使用那個(Project->計畫頁面)的翻譯方式,不是引用他。如果是指標題的轉換版本(Wikipedia->維基百科)的話實現是
{{NS}}
-- Sunny00217 2021年2月21日 (日) 08:51 (UTC)- @Sunny00217:我只是在想如果直接引用的话是否会更简单一些,不能做到或者实现复杂的话还是应该考虑修改翻译方法。--LaMagiaaa(留言) 2021年2月21日 (日) 09:42 (UTC)
- @LaMagiaaa:可以,用
{{int:}}
,判斷用甚麼語言的方式就是用這個,但我個人是覺得不怎麼好用。-- Sunny00217 2021年2月21日 (日) 10:38 (UTC)
- @LaMagiaaa:可以,用
- @Sunny00217:我只是在想如果直接引用的话是否会更简单一些,不能做到或者实现复杂的话还是应该考虑修改翻译方法。--LaMagiaaa(留言) 2021年2月21日 (日) 09:42 (UTC)
- @LaMagiaaa:記得現在NSPN是使用那個(Project->計畫頁面)的翻譯方式,不是引用他。如果是指標題的轉換版本(Wikipedia->維基百科)的話實現是
- @LaMagiaaa:記得在中文維基百科註冊介面語言預設就是註冊時用的語言,但到底是不是我也不知道,況且如果用繁體用zh會很怪,所以我們一定會改。至於介面那個或許可以提案寫警告,因為有繁簡混雜的問題。然後抱歉第一個問題我不是很能理解,是指哪個?第二個我認為可以。-- Sunny00217 2021年2月21日 (日) 06:51 (UTC)
- @A2569875:内容变体和界面变体还是不一样的。这个问题&variant=zh-tw&uselang=zh-cn的情况下,上方显示为zh-cn。但我希望可以根据variant改变此内容。我对这方面确实不了解,不知道哪一个MediaWiki界面是此内容,但我认为应该存在。另您下方所述zh语言变种问题,既然现在的方案跟随界面语言,而界面语言zh为简体,如果没有环境差异,我认为可以设置为和简体一致。--LaMagiaaa(留言) 2021年2月20日 (六) 04:36 (UTC)
- 另外,由於技術限制,用於介面的文字無法使用-{}-字詞轉換記號,故只能使用前文提到的解析器函數/魔術字。—- ナナチ果物プリン🐰🥭🍮(宇帆·☎️·☘️) 2021年2月19日 (五) 21:49 (UTC)
- @LaMagiaaa:現在就已經是根據語言變種轉換了啊,現在會出現英文純粹只是因為設定為不轉換時、或牽扯到不轉換、或有用戶在兩種語言設定中其中一種選擇不轉換...等zh(牽扯到有任何一丁點關於非zh-hans非zh-hant非zh-cn非非zh-hk非zh-xx等)有些bug ,切勿隨意猜測模糊焦點。目前正在調查此bug 發生原因。—- ナナチ果物プリン🐰🥭🍮(宇帆·☎️·☘️) 2021年2月19日 (五) 21:42 (UTC)
- (※)注意要修復此問題時,會牽扯到另一問題:當設定為default的zh狀態時,到底要顯示繁體還是顯示簡體?—- ナナチ果物プリン🐰🥭🍮(宇帆·☎️·☘️) 2021年2月19日 (五) 21:54 (UTC)
- 不轉換根據fallbackList是zh-hans-- Sunny00217 2021年2月21日 (日) 00:48 (UTC)
- 既然這裡扯到NSPN了直接在這裡再貼一次:Template_talk:Namespace_pagename#以模块改写Namespace_pagename模板-- Sunny00217 2021年2月21日 (日) 06:54 (UTC)
- 原本的模板結構太亂,也不易修繕。 不如在這邊討論直接用LUA重寫。 首先要先研究LUA如何正確地讀取到語言變種。-- ナナチ果物プリン🐰🥭🍮(宇帆·☎️·☘️) 2021年2月21日 (日) 08:45 (UTC)
- 目前Module:Namespace pagename的方法可以參考Module:Namespace#L-13-- Sunny00217 2021年2月21日 (日) 08:53 (UTC)
- #(續)以模組改寫Namespace_pagename模板有相關討論展開-- ナナチ果物プリン🐰🥭🍮(宇帆·☎️·☘️) 2021年3月3日 (三) 07:36 (UTC)
关于{{Wayback}}模板[编辑]
-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目前IAbot在为大量未失效的链接存档,存档的方式是在链接后方加入{{wayback}}模板,例如:
会被存档为
同一行出现两个链接,很容易使不熟悉维基百科的读者感到困惑,同时,如果在ref标签中存档,也会打乱标准的引文格式。故建议在该模板两端加入括号,该括号可通过使用|np=
或|title=
关闭。
模板沙盒:Template:Wayback/sandbox,测试样例:Template:Wayback/testcases
————BlackShadowG(留言)维基百科20岁生日快乐! 2021年2月19日 (五) 11:29 (UTC)
- 补充说明,使用
|title=
参数后隐藏括号是因为,机器人不会填写|title=
参数,因此若使用此参数则表示该模板是由编者加入的,编者使用该模板时肯定会注意此类问题,因此不需要自动在首尾加入括号。--BlackShadowG(留言)维基百科20岁生日快乐! 2021年2月19日 (五) 11:36 (UTC)- @BlackShadowG:前面用全形,後面用半形
囧rz……-- Sunny00217 2021年2月21日 (日) 00:50 (UTC)
已修复--BlackShadowG(留言)维基百科20岁生日快乐! 2021年2月21日 (日) 06:21 (UTC)
- @BlackShadowG:前面用全形,後面用半形
- 看起来目前已经没有什么新意见了,且该模板的显示问题会影响大量页面,应快速完成修正为宜,故根据雪球法则
直接开始
公示7日--BlackShadowG(留言)维基百科20岁生日快乐! 2021年2月25日 (四) 12:10 (UTC)
- 公示期已结束,已提出编辑请求,等待模板编辑员进行修改。——BlackShadowG(留言)维基百科20岁生日快乐! 2021年3月4日 (四) 11:46 (UTC)
- 本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就多項社群共識設立過濾器警告[编辑]
建議根據2016年9月、2019年11月和2020年6月、2021年2月等社群共識設立編輯過濾器。這些共識持續被違反,設立過濾器警告及標記能方便其他編者協助維護社群共識。此可合併入過濾器241或各自分設新過濾器。
- 2016年9月有關收錄傳主參與綜藝節目列表的社群共識:可查找編輯章節名稱是否符合「綜藝」、「節目」等字眼,並給予以下警告訊息:
- 2019年11月和2020年6月有關傳主親屬及子女個人資訊的共識:類似過濾器241,檢查模板參數。
- 2021年2月有關限制收錄傳主不符合關注度指引的單一產品代言:類似綜藝節目的過濾器,查找章節名稱是否符合「代言」字眼。
以上。--LuciferianThomas.留言 2021年2月20日 (六) 02:20 (UTC)
- 要不要到Wikipedia:防滥用过滤器/过滤器请求?--安忆Talk 2021年2月20日 (六) 05:35 (UTC)
- 那邊好像比較少人看到,這邊比較多人看到,我傾向於有共識了再移過去。--LuciferianThomas.留言 2021年2月20日 (六) 11:56 (UTC)
- 各項請提供5筆編輯作為範例,警告訊息請在草稿編寫後供管理員移動。--Xiplus#Talk 2021年2月27日 (六) 12:41 (UTC)
#Redirect[编辑]
請求加入繁體中文別名#重新導向
。--114.24.27.38(留言) 2021年2月21日 (日) 13:43 (UTC)
- 這可以報phab-- Sunny00217 2021年2月22日 (一) 09:06 (UTC)
- @Sunny00217:所以現在有人報嗎?--111.241.118.101(留言) 2021年2月25日 (四) 03:01 (UTC)
- 没有。看到配置中有"重新導向"都准备报bug了,仔细研究发现好像是特殊:重新導向之类的。文件内现有14处重定向,3个重新導向,是否都需要补全以平等化。--YFdyh000(留言) 2021年2月25日 (四) 03:43 (UTC)
- @YFdyh000:那個刪了可能會有連結壞死耶...-- Sunny00217 2021年2月25日 (四) 10:07 (UTC)
- @YFdyh000:期待您在Phabricator的報告。--210.61.119.85(留言) 2021年2月25日 (四) 11:10 (UTC)
- 没有。看到配置中有"重新導向"都准备报bug了,仔细研究发现好像是特殊:重新導向之类的。文件内现有14处重定向,3个重新導向,是否都需要补全以平等化。--YFdyh000(留言) 2021年2月25日 (四) 03:43 (UTC)
更新logo[编辑]
现在桌面版上,中文版的logo在高清屏幕下明显比英文版的模糊,是否应该修一下?另外,发现桌面版在手机上的logo是svg的,但在电脑上却是png的,不知道这是出于什么考虑做出的这一设置?--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1年2月22日 (一) 12:53 (UTC)
- 建议直接用svg。Internet Explorer 9及以上均支持svg作为background-image。针对Windows系统差劲儿的渲染,可以考虑给logo加大10-20px(就像这次的新年logo一样)。--安忆Talk 2021年2月22日 (一) 13:34 (UTC)
- Windows的彩現是差勁,不過這次不背鍋吧哈哈,純屬躺著也中槍。我也同樣建議用SVG等向量圖取代現有位圖,不過有點好奇遲遲不換的原因是啥,是擔憂不適當縮放下的走樣和相容性?另外就是我之前提的順帶做個SVG分離字元和標誌的吧,然後以後改標誌統一方便也清晰。對我回覆還請勞煩ping一下我,不然我大概會忘了看這邊的討論。--Роу Уилсон Фредериск Холм(留言) 2021年2月22日 (一) 18:40 (UTC)
統一所有外部資源模板的格式[编辑]
先前討論曾經將所有社交網絡連結模板語句及外部連結位置統一,然而經盤查後發現此舉讓所有社交網絡連結模板與所有其他的外部資源模板的格式出現差異,不便維護,因此現擬議重新將所有一般性外部資源模板(包括所有社交網絡連結模板)的格式統一,格式如下所示。先前討論的結果也將會因此失去效力。SANMOSA 誓山海而長在,似日月而無休 2021年2月24日 (三) 06:30 (UTC)
- 格式1:
“ | [URL 某人]在[[某網站]]上的(頁面) | ” |
- 補充:格式2:
“ | [[某網站]]上的[URL 某人] | ” |
- “頁面”兩字將視乎相關模板的實際用詞而變成該等模板的原有對應用詞。SANMOSA 誓山海而長在,似日月而無休 2021年2月24日 (三) 06:30 (UTC)
- 1. 此句式可能不那么中文,有一点翻译腔。2. 或理解为管控的专页,但豆瓣、IMDb等信息页不如此。3. 或许格式更整齐,如果标题长度相同。4. 会更冗长或重复,A在新浪微博上的页面/A在新浪微博上的微博/A在新浪微博上的微博客/???,且第一种表达更广义,可能被滥用。--YFdyh000(留言) 2021年2月24日 (三) 07:21 (UTC)
- @YFdyh000:(1)這是本地很常用的格式,我自己看的話是不覺得有甚麽問題。(2)如上所述,“頁面”兩字將視乎相關模板的實際用詞而變成該等模板的原有對應用詞,實際格式也未必跟上面的格式完全一樣,可能還是有些調整,但固定的是標題長度還有URL的位置。就{{IMDb name}}而言,“某人在互聯網電影資料庫(IMDb)上的資料”不變,變的是URL的位置只剩下“某人”。(4)同(2),實際格式也未必跟上面的格式完全一樣,可能還是有些調整,就新浪微博而言,“A在新浪微博”我覺得還算是同一種格式,因為我最主要在意的是URL的位置。(5)我再追加另一種格式好了,也放在上面。SANMOSA 誓山海而長在,似日月而無休 2021年2月24日 (三) 10:57 (UTC)
- 那视频呢,比如{{youtube}}该如何修改。——BlackShadowG(留言)维基百科20岁生日快乐! 2021年2月24日 (三) 11:20 (UTC)
(續)以模組改寫Namespace pagename模板[编辑]
承上次討論,現時Module:Namespace pagename應已完善,因此重提以模組改寫Template:Namespace pagename一事。修改方案見此。依Wikipedia:保護方針#需讨论达成社群共识,將模板的功能使用模塊改寫須在此詳細討論後才可提出編輯請求,故將此項請求重新交至此以供討論。SANMOSA 誓山海而長在,似日月而無休 2021年2月25日 (四) 02:12 (UTC)
- @Sanmosa:留意這個討論#{{Namespace pagename}}输出英文原文的问题,可能還有東西沒有完善。-- ナナチ果物プリン🐰🥭🍮(宇帆·☎️·☘️) 2021年2月25日 (四) 03:24 (UTC)
- @A2569875:我建議先測試Template:Namespace pagename/sandbox在該方面的運行上會不會出現同樣的問題,如果會的話,那就直接請上面參與討論的人一起討論如何修正Module。SANMOSA 誓山海而長在,似日月而無休 2021年2月25日 (四) 09:24 (UTC)
将Status2模板更换为使用模块实现[编辑]
如题。本人希望能够将Status2更换为使用模块实现。理由:更易维护,结构更清晰,且在日后若需添加更多选项时更方便。因此,希望能够将该模板更换为使用模块实现。模板更改后的效果:Template:Status2/sandbox,模块位置:Module:Status。根据Status2模板说明页上的说明,现在此通知一名机器人作者(另一名机器人作者已确认该修改不会对机器人造成影响):@Xiplus。感谢。--Yining Chen(留言|签名) 2021年2月25日 (四) 03:18 (UTC)
(~)補充:若机器人作者确认不会造成影响或会造成影响但有解决方案,希望能够根据WP:IAR立即更换,而不进行7日的公示。--Yining Chen(留言|签名) 2021年2月25日 (四) 03:24 (UTC)
- 挺好的,不过为什么混用布尔值、数字和字符串…--安忆Talk 2021年2月25日 (四) 03:33 (UTC)
- 上次不经充分讨论就直接公示并更换的结果就是有用户因此被部分封禁了一年,希望这次您可以慎重一点。--东风(留言) 2021年2月25日 (四) 03:37 (UTC)
- @Xiplus:把Template:Status2移動至Template:Status(已騰空頁面並處理連入)會影響bot讀取嗎?如果不影響的話,我建議同時進行移動操作,並將站内所有前者的連結全部換成後者(經bot)。SANMOSA 誓山海而長在,似日月而無休 2021年2月25日 (四) 03:38 (UTC)
- 會。另您是想要不留重新導向嗎?--Xiplus#Talk 2021年2月25日 (四) 03:44 (UTC)
- @Xiplus:我傾向不留,但留也不是不可以。如果會影響bot讀取,哪些bot需要修改?SANMOSA 誓山海而長在,似日月而無休 2021年2月25日 (四) 03:46 (UTC)
- @Xiplus:另外一個做法是如果可以確認Template:Status2/sandbox可以完全兼容Template:Status2的功能,我直接把Template:Status2/sandbox的内容寫進Template:Status的空間内,然後Template:Status2變成棄用模板,但不太推薦這樣做,因為最後還是要把很多頁面預設使用的模板變成Template:Status。SANMOSA 誓山海而長在,似日月而無休 2021年2月25日 (四) 04:09 (UTC)
- 最好問問Jimmy Xu,bot-directive-archiver那樣寫是否可以。--Xiplus#Talk 2021年2月25日 (四) 04:20 (UTC)
- @Xiplus:我傾向不留,但留也不是不可以。如果會影響bot讀取,哪些bot需要修改?SANMOSA 誓山海而長在,似日月而無休 2021年2月25日 (四) 03:46 (UTC)
- 會。另您是想要不留重新導向嗎?--Xiplus#Talk 2021年2月25日 (四) 03:44 (UTC)
- 我再額外從元維基的meta:Template:Status引入了幾組參數到Module:Status裏,使用sandbox運作測試後,確認沒有運行上的問題。SANMOSA 誓山海而長在,似日月而無休 2021年2月25日 (四) 03:58 (UTC)
- 原來一年前寫的不知道在幹嘛的也有人提編輯請求,
草-- Sunny00217 2021年2月25日 (四) 10:11 (UTC)
- (?)疑問:能否将Template:StatusBRFA与Template:Status2合并?它们都是用模块实现的。--Yining Chen(留言|签名) 2021年2月27日 (六) 12:25 (UTC)
- 應該模組的部分可以合併寫在一起,但模板合併...難不成又要向
{{delh}}
這樣?-- Sunny00217 2021年3月1日 (一) 04:57 (UTC) - @Yining Chen:前者牽涉分類,這模組不太好合併。SANMOSA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2021年3月6日 (六) 14:42 (UTC)
- 應該模組的部分可以合併寫在一起,但模板合併...難不成又要向
- 现在可以更换了吗?--Yining Chen(留言|签名) 2021年3月3日 (三) 12:54 (UTC)
技術上能否做到監視用戶的編輯[编辑]
就是在監視列表內加入某些自己感興趣的用戶的編輯記錄,比如A每做出一筆編輯,自己的監視列表內就會顯示這筆編輯。--Googol19980904(留言) 2021年2月25日 (四) 14:19 (UTC)
- 容易用来进行維基跟蹤,所以不应提供这样的功能。--Lt2818(留言) 2021年2月25日 (四) 15:31 (UTC)
- 理论上可以通过RSS监控,但我认为这么干是不好的。理由同上。--痛心疾首 2021年2月26日 (五) 00:47 (UTC)
- 个人监视列表需要相应用户的令牌,除非是泄漏了。——Sakamotosan路过围观杯弓蛇影 | 避免做作,免敬 2021年2月26日 (五) 01:13 (UTC)
- mw没有现成的功能,但通过跟踪最近编辑有类似效果,有些第三方工具可以做到(主要搞反破坏的)。——Sakamotosan路过围观杯弓蛇影 | 避免做作,免敬 2021年2月26日 (五) 01:13 (UTC)
- phab:T2470--GZWDer(留言) 2021年2月26日 (五) 23:58 (UTC)
繁簡重定向問題[编辑]
如果一個繁體標題已有條目,而簡體標題重定向至其他條目,例如已有條目蘋果,但是苹果被重定向至水果,那會有機器人讓簡體標題指向繁體條目嗎?還是這一過程要人工干預。--Googol19980904(留言) 2021年2月27日 (六) 09:05 (UTC)
- 還是需要人工修改簡體重定向吧?-- 本人該補完2019年台鐵各站旅客人次了,有事按「此」留言 2021年2月27日 (六) 10:40 (UTC)
- 因為我不清楚,所以來問一下。--Googol19980904(留言) 2021年2月27日 (六) 12:45 (UTC)
- 似乎没有。本人的一项任务仅处理往诸如“苹果”到“蘋果”的重定向页面中加入{{繁简重定向}}模板,而且因对本站服务器压力过大目前已很少运行--Antigng(留言) 2021年2月28日 (日) 12:10 (UTC)
Tech News: 2021-09[编辑]
维基媒体技术社群现在发布最新的技术新闻。请告知其他用户这些更改;不是所有的更改都会对您造成影响。技术新闻有提供其它语言的翻译版本。
近期變更
- 使用Growth team tools的wiki现在可以在任意頁面上通过魔术字来显示新用户指导者的用户名,这可用于欢迎消息或用户框。
- VideoCutTool的新版本现已推出。它可以对视频进行剪辑、裁剪、消音和画面旋转。该项目的创立始于开发人员推广项目。
問題
- 工作队列出现了一些问题,这意味着一些功能的更改没有被保存,大量信息发送被推迟。这对wiki上的编辑没有影响。 [1]
- 在最新版本的Firefox和Safari中,一些用户可能无法自动登录到自己的账户。 [2]
本週後期變更
2021年3月1日 (一) 19:08 (UTC) —以上未加入日期時間的留言是于2021年3月2日 (二) 00:14 (UTC)之前加入的。
(可能是早就有人报过phab的老bug)移动版用户贡献没有Flow的编辑记录[编辑]
如题,比如Special:Contributions/161.81.47.102,此IP的用户贡献全部出自知识问答,在桌面版中所有的用户贡献均可以正常显示,而到了移动端就成了空白。--忒有钱🌊塩水あります🐳(留言) 2021年3月1日 (一) 20:10 (UTC)
- phab:T158612--YFdyh000(留言) 2021年3月1日 (一) 21:17 (UTC)
WP:POPUP,nostalgia模式下部分链接错误[编辑]
popupStructure='nostalgia';
悬停例如Talk:沙盒,动作链接之“条目|编辑”指向了(条目):沙盒页面。MediaWiki:Gadget-popups.js及enwiki的脚本中,没找到原因。'<b><<article|shortcut=a>></b>|<<editArticle|edit>>'
部分。
此外,第一行的“编辑|新”,站内翻译建议改成“编辑|新讨论”。当前脚本中没有其他文本用'new'。--YFdyh000(留言) 2021年3月4日 (四) 21:22 (UTC) --YFdyh000(留言) 2021年3月4日 (四) 21:22 (UTC)
- 开启Twinkle时
mw.config.get('wgFormattedNamespaces')[0]
为"(条目)"
,正常应为空串。关闭Twinkle后问题消失。--Lt2818(留言) 2021年3月5日 (五) 17:03 (UTC) - 已解決?--Xiplus#Talk 2021年3月6日 (六) 07:38 (UTC)
High-use模板相关[编辑]
Template:High-use在英文维基已用Lua模块重写,是否该跟进。英文维基现在是使用机器人(User:Ahechtbot/transclusioncount.py)更新统计数据到/data子页,对文档页的修改会少一些。@Xiplus:与您的User:A2093064-bot/task/35相关。
此外,遇到一个bug,使用此版本预览于模块:Citation/CS1,提供的沙盒和测试样例链接是错误的,用enwiki的最后模版源码也未调好。--YFdyh000(留言) 2021年3月7日 (日) 00:50 (UTC)
- 看起來好多了,我想先產生27個data頁看看結果。--Xiplus#Talk 2021年3月7日 (日) 02:03 (UTC)
- @YFdyh000:機器人都準備好了,下一步呢?--Xiplus#Talk 2021年3月9日 (二) 02:20 (UTC)
- @Xiplus:鉴于Wikipedia:模板編輯員提到“将模板的功能使用模块改写。”需有社群共识,在将现有1200余条嵌入的Template:High-use改为使用模块前可能需要在此或另开题公示。完毕后更新模板、模板文档,然后清理影响显示结果的传入参数。--YFdyh000(留言) 2021年3月9日 (二) 02:28 (UTC)
Template:Hang on模板改成Commons的「轉提刪除討論」探討[编辑]
有鑑於Hang on模板仍不直覺,且發現隔壁棚的共享資源有「轉提刪除討論」的機制,因此希望能探討該機制部署於維基百科的可行性。臺灣杉在此發言 (會客室) 2021年3月8日 (一) 03:18 (UTC)
- 進一步說明:按下「轉提刪除討論」後,會直接進入提刪的編輯畫面,並預設內容為「原先被提出CSD XX快速刪除」等類似詞語,反對者可以自行再留言反對理由。臺灣杉在此發言 (會客室) 2021年3月8日 (一) 03:26 (UTC)
- 是指多了底下那兩個按鈕嗎? 2021年3月8日 (一) 06:08 (UTC)
- @Taiwania Justo:我沒有看到這兩個按鈕,這是個需要自行開啟的小工具嗎?--Xiplus#Talk 2021年3月8日 (一) 10:48 (UTC)
Tech News: 2021-10[编辑]
维基媒体技术社群现在发布最新的技术新闻。请告知其他用户这些更改;不是所有的更改都会对您造成影响。技术新闻有提供其他语言的翻译版本。
近期變更
- 孟加拉语维基百科现已启用章节翻译。它能帮助移动版编者翻译条目章节。稍后它将会出现在更多维基。初期部署的是条目数较少且活跃的维基。你可以对它进行测试和留下反馈。
- 标记修订版本现在给予管理员复核权限。 [3]
- 用户在Twitter中链接维基百科的一篇条目时,现在将显示这篇条目的预览。 [4]
问题
- 很多图形有JavaScript错误。图形编辑者可以在编辑图形后用浏览器的开发者控制台检查对图形。 [5]
本週後期變更
MediaWiki新版本將於3月9日部署至測試維基及MediaWiki.org,於3月10日部署至非維基百科站點及部分维基百科,並於3月11日部署至所有站點,參見日曆。
- 新建讨论工具将很快在大多数维基百科上成为一个新的讨论工具测试功能。它的目的是让新建讨论更容易。 [6]
未來更新
- 为让使用模板更容易,将进行一系列更改。部分变更将在3月于第一批批维基中出现。其余变更则将在6月于第一批维基上出现。这既是为了那些使用模板的人,也是为了那些创建与维护模板的人。您可以在此阅读更多信息。
- 参考文献预览将于3月17日成为部分维基的默认功能,它们将与页面预览共享同一个设置。如果您偏好Reference Tooltips或Popups小工具,仍继续使用,参考文献预览在这种情况下将不会显示。 [7][8]
- 基于较新JavaScript函数的功能在Internet Explorer 11中将无法使用。Internet Explorer是一个老旧的浏览器,它不能与现代的JavaScript编写方式共存。当前在Internet Explorer 11中能用的东西不会变。您可以在此阅读更多信息。
2021年3月8日 (一) 17:51 (UTC)
請求評論骨架完成,並討論機器人引進作業[编辑]
各位使用者您好,RFC的主要說明頁面骨架大致建立完成,剩下的頁面與系統功能無關,因此可以進行準備工作。
目前要討論的是引入兩個機器人,User:Legobot以及WP:FRS的機器人。前者是RFC的主要核心機器人,屬於全域機器人,需提出引入中文維基百科,可能還需要額外進行本地化處理;後者則是FRS運作的主要機器人,屬於本地機器人,要進行修改、調整及測試。以上。臺灣杉在此發言 (會客室) 2021年3月9日 (二) 05:31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