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幼稚園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新導向自幼兒園
「幼稚園」的各地常用名稱
中國大陸幼兒園、幼稚園[註 1]
臺灣幼稚園[註 2]、幼兒園[註 3]
港澳幼稚園[註 4]
星馬幼稚園、幼兒園
日韓漢字幼稚園
阿富汗一所幼稚園

幼稚園,又稱幼兒園,是給學齡前英語Preschool兒童的培育設施,屬於一種學前教育機構。在部分地區,幼稚園是國民教育學制的一部分。兒童在幼稚園學習適合他們年齡的生活環境知識經驗及生活常識,以及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等。

歷史

[編輯]

英國

[編輯]

1816年,歐文在蘇格蘭紐蘭納克所辦的幼兒學校為最早。

英國幼稚園

德國

[編輯]

1837年,福祿貝爾德國施瓦本公國巴特布蘭肯堡創辦一所遊戲活動機構。1840年起名幼稚園德語為「Kindergarten」,意為「孩子的庭園」,這是世界上第一所幼稚園。

美國

[編輯]

美國的第一所幼稚園在1838年由福祿貝爾的學生Louisa Frankenberg在俄亥俄的哥倫布創辦。另一所早期幼稚園是1856年Schurz夫人在威斯康星州Dodge 縣水鎮建立的,1873年改為公立。

中國大陸

[編輯]
  • 1898年2月,英國基督教長老公會牧師韋玉振福建廈門鼓浪嶼傳教,其夫人韋愛莉隨同前來,夫婦二人在鼓浪嶼鼓新路35號牧師樓創辦了家庭式幼稚班——「憐兒班」;同年,憐兒班改為幼稚園,招收基督徒子女。這是文獻記載中國最早的幼稚園。
  • 1903年1月,清政府頒布了《奏定蒙養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明文規定「以蒙養院輔助家庭教育」,標誌著中國官方開始創辦幼稚園制度。
  • 1922年11月,北洋政府教育部公布《學校系統改革令》,改「蒙養院」為「幼稚園」。
  • 195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委託北京師範大學編寫《幼稚園教育工作指南》,從此中國大陸地區絕大多數「幼稚園」都改名為「幼兒園」。有學者認為改變名稱是因為當年普遍認為通俗語言的「幼兒園」比相對複雜難寫難懂的「幼稚園」更容易為廣大民眾接受。
  • 文革時期,部分地區曾將幼稚園稱為「育紅班」。

台灣

[編輯]
  • 臺灣第一所幼稚園設立於日治時期1897年12月1日。起因為臺南市教育會蔡夢熊赴日考察,發現日本已有幼兒教育,故在返台後邀請台籍、日籍有力人士,在祀典武廟六和堂開辦「關帝廟幼稚園」。學生主要皆為仕紳富豪官宦的子女,男孩占2/3,但因缺乏師資及經費,1900年10月關閉,此後臺灣各地私立幼稚園亦多重蹈覆轍。
  • 新竹市立新竹幼稚園是台灣唯一開業至今的幼稚園(1923年8月15日成立於北門街334號)。
  • 1905年3月14日,臺灣總督府公佈「私立幼稚園規程」、1921年總督府公佈「公立幼稚園規程」,才使臺灣幼兒教育步上軌道。
  • 馬英九政府於2011年公布《幼兒教育及照顧法》,並自2012年1月1日起正式啟動幼托整合,統一以「幼兒園」取代原先以教育為主體的「幼稚園」以及以托育為主體的「托兒所」。大眾一般還是稱為「幼稚園」。

各地幼兒教育體系

[編輯]

澳洲

[編輯]

新南威爾斯州小學的第一年稱為幼稚園。

中國大陸

[編輯]

中國大陸,幼稚園招收3-5歲的兒童,進行初步的教育,但以遊戲為主。由於在中國大陸,許多家庭夫妻雙方都參加工作,所以也有招收1-3歲兒童的托兒所。由於小學控制入學年齡,一般小學和幼稚園也辦學前班,招收5歲以上但不到6周歲入學年齡的兒童,作為適應學校生活的過渡。

幼稚園在城市已經基本普及,農村正在開始普及,有很大的需要要求。私立幼稚園也大量的建立,目前外資投資也看好這種專案,新加坡香港的投資家開始在中國大陸建設幼稚園。

中國大陸的幼稚園基本都是全日制的,包括三餐;還有全托的(包括夜宿,每周接回家一次)。國家對幼稚園有評定標準,有專門的幼兒師範大學本科專業和專科學歷,培養幼兒教師。幼稚園教師原來基本都為女性,但近些年也開始有男性進入幼兒教師領域。

香港

[編輯]

香港幼稚園是3-6歲兒童所接受的非強制性教育,主要以私營模式營辦的幼稚園提供,所以需要繳交學費。但在2021至2022學年,本地三至五歲兒童幾乎全部就讀幼稚園,人數約為156,000人。幼稚園有高班、低班及幼兒班課程,而現時大部分幼稚園只提供半日制,也有部分同時開辦全日制課程。

2023年,全港約有 1,040 所幼稚園,其中以九龍塘區的幼稚園競爭最為激烈。

N 班/學前班 在踏入幼稚園前,不少家長亦會考慮應否讓孩子入讀「N班」(又稱幼兒預備班/ Pre-Nursery/學前班/兩歲班)。家長的考慮點包括孩子的發展能力:若孩子還未學會母語,加入需學習第二語言的N班,可能會出現學習困難;N班的另一作用是讓孩子提早學習群體相處技巧、社交能力、獨立性和語言能力等,家長需視乎孩子需要決定是否報讀;N班亦可以讓孩子有不同的學習體驗,若家長平時較為忙碌,不能經常帶孩子到處游覽體驗,N班完整的課程更能帶領孩子擴闊視野。

托兒所/育嬰園 托兒所,又稱育嬰院,香港的托兒服務要視乎孩子的年齡,一般兩歲以下都會為小朋友選擇托嬰服務,育嬰院會針對嬰兒的需要提供相應服務,例如洗寶寶衫、幫助寶寶戒奶加固等。而托兒服務就針對兩歲至九歲的小朋友,照顧這個階段的小朋友一般會更重視接送上學、學興趣班、做功課、學習日常基本禮儀等。

法國

[編輯]

法國,幼稚園叫做école maternelle,目前幾乎所有兒童都參加學習。是國民教育部規定的一個正式教育階段。

德國

[編輯]

幼稚園在德國不是實際學校系統的一部分。

印度

[編輯]

印度,幼稚園分為兩段- 低級幼稚園(LKG)和高級幼稚園(UKG)。一上完高級幼稚園,孩子進入小學一年級。幼稚園多數是私立的。2歲到2歲半的孩子進入托兒班(幼稚園的一部分)。

南韓

[編輯]

韓國,孩子通常在5歲進入幼稚園(韓文: 유치원,讀作"Yoo-chi won"),7歲前離開進入小學。幼稚園一般有三個年齡班。

北美

[編輯]

北美幼稚園通常是初級學校K-12教育系統的一部分。幼稚園放在正規教育的第一年。在安大略威斯康星幼稚園分為兩級:初級幼稚園和高級幼稚園(JK and SK)。不像法國,幼稚園在安大略法語中稱為la maternelle

孩子上完幼稚園就進入一年級。

英國

[編輯]
北韓幼稚園

注釋

[編輯]
  1. ^ 在廣東,口語上亦稱作幼稚園。
  2. ^ 自古以來稱幼稚園,1981年~2013年的「幼稚教育法」明定「幼稚園」。現在一般口語也常用「幼稚園」
  3. ^ 馬英九政府在2011年制定「幼兒教育及照護法」,把幼稚園的正式名稱改稱「幼兒園」。
  4. ^ 在香港也有「幼兒園」一詞,但指「托兒所」。詳見香港學前教育條目。

延伸閱讀

[編輯]
  • Cryan, J. R., Sheehan, R., Wiechel, J., & Bandy-Hedden, I. G. (1992):全日制幼稚園的成功結果:幾年以後更確定的行為和增長的成就。(童年早期研究季刊, 7(2),187-203. EJ 450 525)
  • Elicker, J., & Mathur, S. (1997):他們整天在做什麼?全日幼稚園的綜合評價.(童年早期研究季刊, 12(4), 459-480. EJ 563 073)
  • Fusaro, J. A. (1997):全日制幼稚園學生成就的效果:meta-分析.(兒童研究雜誌, 27(4), 269-277. EJ 561 697)
  • Greer-Smith, S. (1990). 全日幼稚園學生的學術成就的效果.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加州聖拉斐爾的多明我大學。ED 318 570.
  • Gullo, D. F. (1990). 家庭環境的改變:牽連全日幼稚園發展(幼兒, 45(4), 35-39. EJ 409 110)
  • Hough,D.,& Bryde,S. (1996年4月)。全日幼稚園學生成就和影響的效果。(美國教育研究協會,紐約. ED 395 691)
  • Housden, T., & Kam, R. (1992):全日幼稚園:研究摘要。加州Carmichael:聖胡安學區. ED 345 868.
  • Karweit, N. (1992):幼稚園經驗。(教育領導, 49(6), 82-86. EJ 441 182)
  • Koopmans, M. (1991):全日制幼稚園看護成就效果縱向研究(新澤西州紐瓦克:紐瓦克教育Board. ED 336 494)
  • Morrow, L. M., Strickland, D. S.,和Woo, D. G. (1998):半日制和全日制幼稚園的讀寫教學.紐瓦克, DE: 國際閱讀協會. ED 436 756.
  • Olsen, D., & Zigler, E. (1989):全日幼稚園運動評估。(童年早期研究季刊, 4(2), 167-186. EJ 394 085)
  • Puleo, V. T. (1988). A review and critique 全日制幼稚園研究. (初等學校雜誌, 88(4), 427-439. EJ 367 934)
  • Towers, J. M. (1991)。Attitudes 朝向全日制,每日幼稚園.今日兒童, 20(1), 25-28. EJ 431 720.
  • West, J., Denton, K., & Germino-Hausken, E. (2000).美國幼稚園 [Online].華盛頓:國家教育Statistics中心. Available: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01208023947/http://nces.ed.gov/pubs2000/2000070.pdf.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