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李靖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李靖
李靖
清殿藏本李靖畫像
時代北周
藥師
封爵衛國公
出生天和六年(571年)
宜州建忠郡三原縣(今陝西省咸陽市三原縣
逝世貞觀二十三年
649年7月2日(649歲—07—02)(78歲)
諡號景武
墓葬唐昭陵
親屬
父親李詮
母親韓氏
兄弟兄:李端
弟:李敳、李客師、李正明
李德謇、李德獎
其他親屬祖:李崇義
舅:韓擒虎

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藥師雍州三原縣(今陝西省咸陽市三原縣東北)人,祖籍隴西郡狄道縣(今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出自隴西李氏定著四房之一的丹楊房,初名將,是唐朝文武兼備的軍事家。後封衛國公,世稱李衛公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他的舅舅韓擒虎隋滅南陳的名將,對這個外甥最為賞識。

生平

[編輯]

早年

[編輯]
李靖

李靖年輕時姿貌瑰偉。隋煬帝時代,年僅26歲的李靖就擔任長安功曹(掌管人事,相當於縣府人事主任)。不久雍州舉行科舉考試,他考中及第,被任命為汲縣安陽三原三縣縣令,考績連續被評為最優,深獲尚書左僕射(左相)楊素吏部尚書牛弘的賞識。大業末年,李靖被派往北方前線,調任馬邑郡丞,在李淵帳下和突厥作戰。與李淵相處後,李靖發現他有「四方之志」(即擁兵自立之意圖),於是偽裝成囚徒,並前往江都,準備向隋煬帝密告。結果走到長安的時候,因兵荒馬亂不能前行,滯留在那裏。李淵自晉陽起兵後,迅速攻下長安,李靖被俘。臨斬前,李靖大叫:「您興起義兵,本是為了天下,除去暴亂,怎麼不欲完成大事,而以私人恩怨斬殺壯士呢?」李世民勸父親赦免李靖,並將其召入幕府,充做三衛。

投效李唐

[編輯]

隋末蕭銑趁亂割據在江陵一帶,地盤廣大,南到交趾,北到漢水,西達三峽,東及九江。武德四年(621年),李靖向唐高祖獻上平滅蕭銑的十策。唐高祖採納後,任命李孝恭為夔州總管,李靖為行軍總管兼攝孝恭行軍長史,大造戰艦,訓練水軍。唐高祖以李孝恭未更戎旅,將三軍之任委託給李靖。唐軍自夔州(今四川奉節東)順江東下,以廬江王李瑗出襄州(今湖北襄陽),黔州刺史田世康出辰州(今湖南沅陵),黃州總管周法明出夏口(今漢口)。李孝恭接受李靖乘水漲敵懈、迅速進軍江陵的建議,親率戰艦二千多艘順江而下,直搗腹心,攻克荊門(今湖北宜都西北)、宜都(今屬湖北),進抵夷陵(今湖北宜昌)。蕭銑部將文士弘率精兵數萬屯清江(今清江入長江口),前來救援。

九月,唐高祖下令大舉進攻蕭梁。下詔發巴、蜀兵,以趙郡王李孝恭為荊湘道行軍總管,統十二總管,自夔州順流東下;以廬江王李瑗為荊郢道行軍元帥,出襄州道,黔州刺史田世康出辰州道,黃州總管周法明出夏口道,擊蕭銑

貞觀元年(627年),官拜刑部尚書,賜封四百戶。貞觀二年(628年),兼任檢校中書令。貞觀三年(629年),轉任兵部尚書。

夜襲陰山

[編輯]
《說唐演義全傳》插圖,李藥師

唐初,東突厥為最大邊害。貞觀三年(629年),以李靖為總指揮「定襄道行軍大總管」,分六路進攻突厥,次年寒冬冒雪抵達朔州。貞觀四年(630年)正月,李靖率三千精騎,趁黑夜攻下頡利可汗的牙帳所在地定襄,頡利北撤鐵山。李靖趁勝追擊,以一萬精兵趁夜襲擊陰山,斬義成公主,俘虜頡利可汗,東突厥自此平定。太宗說:「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名書竹帛。卿以三千輕騎,深入虜庭,克復定襄、威振北狄,實古今未有。」封李靖為代國公。此戰實為李靖軍事生涯成就最高的戰役。

晚年

[編輯]
李靖肖像

貞觀八年(634年),西北吐谷渾慕容伏允犯境。李靖主動請纓,太宗即任命李靖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統帥唐帝國與西域諸國(如突厥契苾)聯軍征討吐谷渾。慕容伏允火燒荒野,盡毀草原,以為唐軍不會追擊。李靖採納侯君集之議,分兵兩道追殲,親率李大亮等部由北道切斷其通往祁連山的退路,並迂迴至其首府伏俟城(今青海湖西),李道宗等部由南道追截南逃的吐谷渾軍。南道唐軍歷經無人之境二千餘里,於烏海(今青海苦海)大破伏允部。貞觀九年(635年),李靖在積石山(今青海阿尼瑪卿山)追至且末(今屬新疆),大敗吐谷渾軍。伏允部下不堪唐軍追擊,殺伏允。伏允之子大寧王慕容順斬天柱王,率部降唐,其國土遂盡歸唐朝。貞觀十一年(637年),改封為衛國公。

貞觀十九年(645年),唐太宗征討高句麗,李靖初以病作拒,唐太宗以司馬懿年老卻能立勳曹魏比喻後,李靖於是答應跟從出發,但至相州時因病重無法前進。駐驆山之戰,高句麗與靺鞨聯兵,江夏王李道宗認為高句麗傾國抗唐,平壤防守必然虛弱,於是建議請五千精兵親自征討,定能使數十萬之眾不戰而降,唐太宗並未接納。後來,軍隊受困處於劣勢,唐太宗向李靖詢問原因,李靖稱江夏王早已解答過,太宗聽後連忙安撫在旁的李道宗。[1]

貞觀二十一年(647年),李靖應唐太宗召,商議討伐高句麗,並自請率兵,唯太宗以其年老而未許。貞觀二十三年(649年)病卒,享壽七十九,諡號為景武,陪葬昭陵。李靖墓「制如衛(青)、霍(去病)故事,起冢象鐵山、積石山,以旌奇功。」遠看作三丘,中間為圓錐形,兩旁平面作長方形,東斷西連,與李勣墓三丘平面作倒「品」字形不同。

其他

[編輯]

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的記載,李靖出自隴西李氏丹楊房[2],然而《中說》卻記載李靖屬於趙郡李氏[3]

家族

[編輯]

曾祖

[編輯]
  • 李懽,北魏河秦二州刺史、杜縣公

祖父

[編輯]
  • 李崇義,北周廣和復硤殷五州刺史、永康威公

父母

[編輯]
  • 李詮,隋朝開府儀同三司、趙郡太守、定襄道總管、永康襄公
  • 河南韓氏,北周使持節、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都督中徐虞洛四州諸軍事、中州刺史、新義威公韓雄之女

兄弟姐妹

[編輯]
  • 李端,字藥王,隋朝大將軍、永康公
  • 李敳,唐朝利州總管府司馬
  • 李客師,唐朝左右驍衛將軍、幽州都督、丹陽郡公
  • 李正明,唐朝左驍衛、右屯衛、左衛將軍、蘭夔原靈四州都督、金紫光祿大夫、上柱國、永康公

子女

[編輯]

孫子

[編輯]
  • 李友謙,李德獎之子,唐朝秦州司馬、衛國公
  • 李處葉,清陽縣令。其女李芳嫁左衛翊衛裴某

曾孫

[編輯]
  • 李齊賢,李友謙子,唐朝太子家令寺丞、衛國公

玄孫

[編輯]
  • 李浚,李齊賢子,嘉州刺史、衛國公。有子四人,李士方、李直方、李知方、李式方
  • 李湜
  • 李汗
  • 李沅,兼殿中侍御史

五世孫

[編輯]

著作

[編輯]

李靖碑

[編輯]

《李靖碑》,全稱《大唐故尚書右僕射特進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贈司徒并州都督衛景武公之碑並序》,亦稱《衛景武公碑》。許敬宗撰,王知敬正書。此碑為昭陵陪葬碑之一。今在陝西醴泉縣昭陵。唐顯慶三年(658年)五月刻。共39行,每行82字。王知敬,河內人,善隸草,宋趙明誠《金石錄》稱「其書有虞書之舒放,歐書之謹嚴,褚書姿媚,備美三家,婀娜剛健」,是初唐碑版書中的精品。

大唐故尚書右僕射特進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贈司徒并州都督衛景武公碑(並序)
侍中高陽郡開國公許敬宗撰


  有唐建極,將事補天,物色異人,營求國器。采六奇於楚將,而疆宇廓清;探九賾於商賢,而彝倫式敘。若乃西戡建木,東剪(闕二十九字)者,其有景武公乎!公諱靖,字藥師,隴西成紀人也。源夫龍德在躬,法混成而謂道;猿靈象臂,縱飲羽以窮神。譬諸吞乙皇靈,由其錫慶;〇〇擾龍,(闕二十六字)若水〇〇〇國〇梓,靈源所漸,美地冠於神洲;國諜攸章,茂緒光於列代。蓋以被於金石,無俟一二詳焉。曾祖懽,後魏河秦二州刺史,杜縣開國公。(闕二十五字)開府儀同、大將軍、廣、和、復、硤、殷五州刺史、永康縣公(祖崇義,後魏殷州刺史、永康公)。中南降靈,材高文梓;關西出將,氣蓋削成。遊刃六條,理棼絲而有緒;擁旄千里,〇〇敵以銷鋒。(闕二十五字)贈使持節都督六州諸軍事、荊州刺史(父詮,隋趙郡守)。綺歲權奇,慕成慶之高義,弱齡耿介,服子路之嘉言。竟能縶馬埋輪,自立〇〇之譽;走魂裂膚,以表知己之〇。公心(闕三十二字)以納方邵於胸中,躪趙辛於跨下,豈非帝錫賢弼,以祚聖人?比夫文成作師,用康漢道,滋泉入繇,寔沃〇心。生明〇之〇〇,〇〇外之(闕三十字)行事,咸施可久。謀而後動,智越老成;寬而納眾,量含多士。數召與語,嘉其志氣。每商榷通變,靡究端涯,〇嘆久之。(闕三十八字)之可畏矣。年十有六,長安令調為功曹。蓋以望表黃圖,光膺禮賁,英標赤縣,不謝弓招。俄而雍州引升賓貢,擢策高第。(闕三十二字)縣分崩。次骨嚴科,濫加端士,天倫之長,竟被凝脂。由是除公為汲縣令,歷安陽、三原,考績連最。於時寰中萬宇,並厲秋(闕三十九字)設地險而分疆。公乃以德安邊,長城弛柝,運奇料敵,合境無塵。於時黿鼉為梁,久盤澤國,盜驪窮轍,留滯水鄉。公(闕三十四字)代〇〇〇條而渙汗。流湯之旅,猶未倒戈;漸臺之眾,尚嬰窮壘。故知元天覆構,非斷鰲之所持;巨壑騰波,豈精衛之能填。公〇〇有〇,不以(闕三十四字)引居周衛,申之以心膂。太宗地居帝子,冥應寶圖。則哲欽明,內韞知臣之鑑;推心通夢,預納投〇之謀。耀(闕三十六字)耶溪赤堇,守江塹以誰訶。由是命公撫寧荒憬,建旄直指,進次夔州,招集遺黎,將申問罪。銑徒再肇,跨有群蠻,利盡沉黎,〇〇邁〇。(闕三十一字)公〇止,授以兵權,慰勉痍傷,人皆拔拒,奮揚衰怠,發並衝冠,孤城掩扉,已經二載。能勝兵者,裁八百人,夜赴賊營,乘其不意,蕩平三〇。(闕三十三字)揚塵翳景,我師既戡,人皆色變。公徐撝馬策而謂眾云:「賊擾且囂,是其怯也,及未成列,可以薄之。」分二百人,蔽山而出。公方(闕三十一字)阻,於是清定。因請孝恭進圖蕭銑,詔授行軍總管,便事首途。於時八月涼秋,稻水湊荊門之厄;二江行潦,暮雨〇五嶺之〇舡。(闕三十四字)即〇其巢,勢若疾雷,敵必無備。遠徵不可以應速,近召未足以成軍,計日就擒,此兵家之上策也。」由是決計躬為先鋒,迅〇〇〇,倏(闕三十字)城〇〇〇之爭搏,救其懸命,處死地以圖山,先犯後軍。王師遂恧,賊爭虜掠,散地交馳。公親率前茅,射虛而進,擒其偽帥。由是倒戈(闕三十六字)江,撫循嶺外,承制選補,百越率從。敕授嶺南道安撫大使、檢校桂州總管。東漸閩區,南逾象浦,雕題鑿齒,並〇淳風;斷髮文身,盡〇弘德。(闕二十九字)烈霆霓。分糒投醪,惠深時雨。玉桴括野,候玉弩以馳威;金鐲乘飆,指金陵而振旅。僵短狐於洞澤,則漵浦〇流,斬長蛇(闕三十三字)。太宗統極,寵渥增隆,徵拜刑部尚書,參圖國政,別食邑四百戶,仍以本官行太子左衛率。未幾,轉兵部尚書。再踐〇〇,〇參百揆而(闕三十字)八〇俱遠。若乃旄頭上列,星野於是分區;大沙下布,地脈因而致絕。謂天驕子,代蹙中原,隨氏季年,長圍扆〇,自茲厥後,遂失榆中。由是命公(闕二十八字)無復;引弓超忽白登,不聞吟鏑。公乃輕齎畢景,隨飛雪而長驅;勒騎通霄,箕遺風而遠襲。奄逾高闕,勢若飆馳,潛襲虜庭,倏如天降。(闕三十字)六〇之功,是稱翳賴,進封代國公,增邑三千戶,加位左光祿大夫,餘官如故。曩代和戎,賞褒舞佾,昔人出塞,加號冠軍。以彼方今,曾何(闕三十字)率,〇〇尚書右僕射。當權執憲,象雨露之無私;緯俗經邦,法岳瀆之為紀。遠清邇晏,畫一之道無差;翊政還醇,登三之化斯在。〇〇深(闕三十四字)上不能抑,下詔從之。加授特進,許其閒逸。散金之賞,擬跡疏公;松子之歡,比肩張傅。安車弘大隱之義,杖國協〇〇之〇。(闕三十三字)。 太宗憫茲視肉,瘧彼遊魂,乃詔徵公為西海道行軍總管。於是撝羽申令,立表即戎,懸旌鄯善之阿,酣戰崑崙之表。(闕三十六字)公彼有慚德,改封衛國公,授濮州刺史。疇茯爵邑,子孫承嗣。太山如礪,信誓之文不渝;鏤鼎傳銘,世祿之猷方永。皇情眷(闕三十六字)詔曰:「儀比台階,允歸時望,位參袞職,必俟茂勛。是以漢之鄧騭,垂芳於往載;晉之鄭袤,著美於當時。特進衛國公靖,器宇〇〇,風神〇遠,(闕二十九字)職居端副,志在奉上,知無不為。葉贊之道既彰,止足之風彌遠。自違朝寵,仍屬沈疴,攝養私第,炎涼亟改。言念庸〇,無忘(闕三十七字)職事,望重台槐。職雕神化,追蹤昭伯,勝映前猷,繼美叔林,儀形當代。庶將乞言膠序,相禮雲亭,天不逨留,俄從化往。以貞觀廿三年五月十八日(闕二十二字),詔贈司徒、使持節都督並汾箕嵐四州諸軍事、并州刺史,給東園秘器,班劍卌人,羽葆鼓吹,凶事所須,並命優厚,賜塋於昭陵。(闕二十九字)諡曰景武公,禮也。惟公才膺衡石,契合休明,受律九天之上,收功四維之表。洞庭狼顧,翦不崇朝。惟楊蟻徒,擒如拾芥。(闕三十四字)生靈。巨川始濟,東流遽閱;揭日未淹,西嵫已晦。將軍從驃之客,望祁山而慟懷,丞相開閤之賓,對佳城而掩泣。乃與家臣室老,追述德音。(下闕)
猗歟茂族,同源帝先。郁雲標隴,切漢分川。〇床攸出,金輿在旃。洪基誕聖,末派生賢。
秦州忠烈,執羈從〇。〇〇誓〇,〇芬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
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達變,在〇〇通。顧盼揚采,鼓動生風。惟皇作極,求賢委政。
軒後順風,有虞申命。在我明辟,道包前聖。擬漢藩荊,如周引鄭。〇宮南紀,九(闕三十五字)
智繳大風,威殲擊齒。夷波海澨,廓氛江汜。昏昏鹿塞,淼淼雞田。編穹浹野,蘊脊蒸天。
受律橫奮,電掃雲褰。垂衣削衽,截翰(闕三十二字)明明。
〇〇著績,溢宇騰聲。壑舟潛徙,國棟俄傾。托辰沈曜,愛景韜精。朝念明謨,哀深詔葬。
士思令范,緬懷宗匠。晉原不作,峴山徒望。(下闕)。

藝術形象

[編輯]

文藝作品中的李靖

[編輯]

影視作品

[編輯]
年份 國家/地區 劇名 性質 演員
1976  英屬香港 隋唐風雲 電視劇 何文匯
1984  英屬香港 決戰玄武門 電視劇 劉江
1987  英屬香港 大運河 電視劇 歐瑞偉
1994 臺灣/ 中國大陸 唐太宗李世民 電視劇 劉乃藝
1995  英屬香港 隋唐群英會 電視劇 譚耀文
1996 臺灣/ 中國大陸 游龍驚鳳 電視劇 邢岷山
1996 中國大陸 隋唐演義 電視劇 呂一丁
2004  香港 大唐雙龍傳 電視劇 歐瑞偉
2006 中國大陸 風塵三俠之紅拂女 電視劇 霍建華
2006 中國大陸 開創盛世 電視劇 劉滌非
2006 中國大陸 貞觀之治 電視劇 吳堅
2006 中國大陸 薛仁貴傳奇 電視劇 王繪春
2006  南韓 淵蓋蘇文 電視劇 金應錫(김응석)
2007 中國大陸 貞觀長歌 電視劇 畢海峰
2013 中國大陸 隋唐演義 電視劇 管羽
2013 中國大陸 隋唐英雄 1 & 2
隋唐英雄 3 & 4
電視劇 張栩
2021 中國大陸 長歌行 電視劇 田峻丞
待播 中國大陸 天下長安 電視劇 陳之輝

延伸閱讀

[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閱讀此作者作品維基共享資源閱覽影像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舊唐書·卷67》,出自劉昫舊唐書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新唐書·卷093》,出自《新唐書

參考資料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隋唐嘉話·卷上》太宗將征遼,衛公病不能從,帝使執政以起之,不起。帝曰:「吾知之矣。」明日駕臨其第,執手與別,靖謝曰:「老臣宜從,但犬馬之疾,日月增甚,恐死於道路,仰累陛下。」帝撫其背曰:「勉之,昔司馬仲達非不老病,竟能自強,立勳魏室。」靖叩頭曰:「老臣請轝病行矣。」至相州,病篤不能進。駐蹕之役,高麗與靺羯合軍,方四十里,太宗望之有懼色。江夏王進曰:「高麗傾國以抗王師,平壤之守必弱,假臣精卒五千,覆其本根,則數十萬之眾,可不戰而降。」帝不應。既合戰,為賊所乘,殆將不振,還謂衛公曰:「吾以天下之眾,困於蕞爾之夷,何也?」靖曰:「此道宗所解。」時江夏在側,帝顧之,道宗具陳前言,帝悵然曰:「時匆遽不憶也。」駐蹕之役,六軍為高麗所乘,太宗命視黑旗―英公之麾也,候者告黑旗被圍,帝大恐。須臾復曰圍解,高麗哭聲動山谷,勣軍大勝,斬首數萬,俘虜亦數萬。
  2. ^ 《新唐書·卷七十二·表第十二》:隴西李氏定著四房:其一曰武陽,二曰姑臧,三曰燉煌,四曰丹楊。宰相十人。武陽房有迥秀;姑臧大房有義琰、蔚、揆、逢吉;丹楊房有靖、昭德;又有道廣、元紘、晟。
  3. ^ 《中說·附錄》:河南董常,太山姚義,京兆杜淹,趙郡李靖,南陽程元,扶風竇威,河東薛收,中山賈瓊,清河房玄齡,巨鹿魏徵,太原溫大雅,潁川陳叔達等,咸稱師北面,受王佐之道焉。

參看

[編輯]
前任:
杜如晦
唐朝尚書右僕射
630年-634年
繼任:
溫彥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