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化鋰
外觀
此條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關主題的編者參與及協助編輯。 (2015年12月14日) |
氰化鋰 | ||
---|---|---|
| ||
IUPAC名 Lithium cyanide | ||
識別 | ||
CAS號 | 2408-36-8 | |
ChemSpider | 68007 | |
UN編號 | 1935 | |
性質 | ||
化學式 | LiCN | |
莫耳質量 | 32.96 g·mol⁻¹ | |
外觀 | 白色固體 | |
折光度n D |
無數據 | |
危險性 | ||
NFPA 704 | ||
相關物質 | ||
相關化學品 | 氰化鈉 氰化鉀 氰化銣 氰化銫 | |
若非註明,所有數據均出自標準狀態(25 ℃,100 kPa)下。 |
氰化鋰是氰化物的一種,為白色結晶粉末或塊狀固體,毒性極強,化學式為LiCN。
由於氰化鋰產生的鋰離子[1][2][3] 和氰基離子都有毒,所以毒性比氰化鈉更強。它吸濕而帶有苦杏仁味,能否嗅出與個人的基因有關。
氰化鋰強烈水解生成氰化氫,水溶液呈強鹼性。可用於電鍍、製造農藥及有機合成用途,但使用頻率低於氰化鈉。洩露至自然界中的氰化鋰會對生物造成嚴重損害,人吞食0.1g氰化鋰不到一分鐘內失去知覺,毒理參見氰化物中毒、氰化鈉。
制備
[編輯]- HCN + LiOH → LiCN + H2O
氨基鋰和碳反應也能製得:
- LiNH2 + C → LiCN + H2
參考資料
[編輯]- Greenwood, N. N.; Earnshaw, A. Chemistry of the Elements 2nd. Oxford:Butterworth-Heinemann. 1997. ISBN 0-7506-3365-4.
- An SCF potential energy surface for lithium cyanide R. Essers, J. Tennyson and P. E. S. Wormer Received 14 April 1982. Available online 17 December 2001.
- ^ Talbott J. H. Use of lithium salts as a substitute for sodium chloride. Arch Med Interna. 1950, 85 (1): 1–10. PMID 15398859.
- ^ L. W. Hanlon, M. Romaine, F. J. Gilroy. Lithium Chloride as a Substitute for Sodium Chloride in the Diet.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1949, 139 (11): 688–692.
- ^ Case of trie Substitute Salt. TIME. 28 Feb 1949 [2011-08-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04).
這是一篇關於無機化合物的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