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番茄紅素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番茄紅素
IUPAC名
(6E,8E,10E,12E,14E,16E,18E,20E,22E,24E,26E)-

2,6,10,14,19,23,27,31- Octamethyldotriaconta- 2,6,8,10,12,14,16,18,20,22,24,26,30- tridecaene

識別
CAS編號 502-65-8  checkY
PubChem 446925
ChemSpider 394156
SMILES
 
  • CC(=CCC/C(=C/C=C/C(=C/C=C/C(=C/C=C/C=C(\C) /C=C/C=C(\C)/C=C/C=C(\C)/CCC=C(C)C)/C)/C)/C)C
InChI
 
  • 1/C40H56/c1-33(2)19-13-23-37(7)27-17-31-39(9)29-15-25-35(5)21-11-12-22-36(6)26-16-30-40(10)32-18-28-38(8)24-14-20-34(3)4/h11-12,15-22,25-32H,13-14,23-24H2,1-10H3/b12-11+,25-15+,26-16+,31-17+,32-18+,35-21+,36-22+,37-27+,38-28+,39-29+,40-30+
InChIKey OAIJSZIZWZSQBC-GYZMGTAEBZ
EINECS 207-949-1
ChEBI 15948
性質
化學式 C40H56
莫耳質量 536.873 g·mol⁻¹
外觀 深紅色固體
熔點 172–173 °C
溶解性 無法溶解
若非註明,所有數據均出自標準狀態(25 ℃,100 kPa)下。

番茄紅素lycopene)又稱茄紅素,是植物中類胡蘿蔔素生物合成的一個中間物質[1],分子式 C40H56,屬於四萜,親脂性亮紅色,無維生素A活性。番茄紅素存在於番茄和其它紅色果實與蔬菜中,如:西瓜葡萄柚木瓜胡蘿蔔等。

番茄紅素在人體可能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促進細胞間連接與信號轉導、防癌等多種生理功能[2]。術語 lycopene 源自古希臘語 λύκος(lúkos,wolf)及 περσικών(persikṓn,peach)所構成的番茄舊屬名 Lycopersicon(現稱番茄組)。

色素

[編輯]
純的番茄紅素是紅色的固體

番茄紅素的顏色是由於碳的共軛雙鍵(即單鍵雙鍵交互出現的結構)。其中的雙鍵降低了電子躍昇到高能階所需的能量,使分子吸收更長波長的可見光。[來源請求]番茄紅素吸收大多數的可見光,因此是紅色。

番茄紅素不溶於水,可做為食物色素。多孔材料(包括多數塑膠)很容易被番茄紅素染色。

若紡織品剛剛沾到番茄汁液,可以輕易的清除。但若塑膠被番茄紅素染色,番茄紅素會擴散到塑膠內,無論用熱水、肥皂、清潔劑都無法清除(不過用漂白水可以破壞番茄紅素的結構)。

食物來源

[編輯]
番茄紅素含量表
來源 茄紅素含量 μg/g
番茄 8.8–42
番茄汁 86–100
茄汁(料理用) 63–131
番茄醬 124
西瓜 23–72
葡萄柚 3.6–34
番石榴 54
木瓜 20–53
< 0.1

番茄紅素含量高的水果和蔬菜有番茄、西瓜、葡萄柚、芭樂、木瓜、紅椒。不同品種的番茄和番茄的成熟度也會影響蕃茄中番茄紅素的含量。據統計番茄和各類番茄製品佔了85%的日常生活番茄紅素攝取量。

不同於其他的營養素,例如維生素C,會在烹煮的過程中流失。番茄的食品加工,反而會提高番茄紅素的生物利用度。番茄醬中的番茄紅素的生物利用度比生鮮番茄高了四倍。這是因為番茄紅素不溶於水,但是溶於油,而且緊密地結合在植物纖維裡,所以烹煮、打碎番茄和加入油脂,可以大大提高消化系統吸收番茄紅素的能力。[來源請求]因此加工過的番茄製品像是番茄汁、湯、醬反而有比較高的生物利用度。[3][4][5]

註釋

[編輯]
  1. ^ 番茄红素. 術語在線.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  (簡體中文)
  2. ^ 番茄红素的保健作用及发展前景. 國家食物與營養諮詢委員會. 
  3. ^ 羅英妃. 番茄的茄紅素. 中華民國農業部. 2006-08-24 [2024-0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17) (中文). 茄紅素是為脂溶性的,必須經由油脂烹調而自然釋放出來,才能讓人體有效吸收。 
  4. ^ 康健雜誌廣告企劃. 原來媽媽們都錯了?攝取茄紅素,這樣吃更有效。. 康健雜誌(天下生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20-03-19 [2024-02-17] (中文). 新鮮蕃茄的茄紅素為人體不易吸收的反式茄紅素,但經加熱後其結構會轉化為易被吸收的順式茄紅素。因此專家們建議以攝取蕃茄製品取代生食蕃茄,特別是像蕃茄汁、蕃茄醬這類蕃茄製品,多了破碎、加熱以及搾汁等加工破壞的程序,更能快速釋放茄紅素,吸收的營養價值比直接生食蕃茄高3倍以上。而且茄紅素屬脂溶性,加入油脂一起食用,腸道更容易吸收其營養,吸收率與利用率反而更好。 
  5. ^ 賴易成. 茄紅素要怎麼吃、吃多少才可以防癌?醫師教一口訣秒懂重點. 元氣網. 2023-06-01 [2024-0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17) (中文). 「番茄+油+醋」水煮組萃取出茄紅素含量最高,比「單獨番茄」沙拉組(只吃番茄)高出約 7 倍。 

參考文獻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