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核武器條約
Treaty on the Prohibition of Nuclear Weapons | |
---|---|
![]() 締約國 簽署國 不參加國 | |
類型 | 軍備控制、核裁軍 |
簽署日 | 2017年9月20日 |
簽署地點 | ![]() |
蓋章日 | 2017年7月7日 |
生效日 | 2021年1月22日 |
生效條件 | 50國批准 |
簽署者 | 86 |
締約方 | 52 |
保存處 | ![]() |
語言 | 阿拉伯語、漢語、英語、法語、俄語及西班牙語 |
收錄於維基文庫的條約原文 | |
![]() |
《禁止核武器條約》(英語:Treaty on the Prohibition of Nuclear Weapons,縮寫TPNW),是2017年開始談判的旨在全面禁止核武器的開發、製造、擁有及使用等行為的國際條約,於2017年7月7日通過。截至2020年10月24日,已有50個締約國家及地區批准或加入該條約,條約於2021年1月22日生效。該條約是第一個將核武器定性為非人道且違法的國際條約。
內容[編輯]
《禁止核武器條約》最早是在2007年由哥斯大黎加、馬來西亞共同向聯合國提交的提案。其類似於《禁止生物武器公約》(BWC),不設核查機制,意即僅希望「禁止核武器的擁有、研發、儲存、轉移、試驗,或是威脅使用」,讓核武器「完全非法化」,直接規定任何核武器均違反國際人道主義法。該條約將參照《渥太華公約》和《國際禁止集束炸彈公約》,要求各國銷毀所持有的核武器。所以該提案與此前的各種核裁軍條約以及《核不擴散條約》、《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完全不同[1]。
《禁止核武器條約》草案中將寫入禁止使用核武器等內容,這會影響以核威懾力為核心的國際安全體系。所以主要擁核國家強烈反對並堅決抵制《條約》的制定,其他擁核國家隨之也不參與《條約》的制定。
歷史[編輯]

2016年10月27日,聯合國大會第一委員會(裁軍與國際安全委員會)以126票贊成,38票反對,16票棄權的結果通過了規定2017年啟動《禁止核武器條約》談判的決議案。該決議案由奧地利、墨西哥、巴西、愛爾蘭、南非等非擁核國主導提出。決議案表達了對因為使用核武器而導致人道毀滅的擔憂,規定各國為制定旨在禁止核武器且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文件而談判。該決議案規定,《條約》的談判於2017年3月27日至31日、6月15日至7月7日在紐約採用少數服從多數等聯合國大會規則展開,非政府組織(NGO)及公民社會也將參加[2][3]。
在此次表決中,以開發中國家為主的123個國家表示贊成。表示反對的38個國家中包括了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等主要擁核國家。北約28個成員國中僅荷蘭棄權,其他27國全部表示反對。歷史上唯一曾遭核武器攻擊的國家日本也表示反對。非擁核國家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等也表示反對。表示棄權的16個國家中包括中國、印度、巴基斯坦等擁核國家[1][2][4]。
- 美國就《條約》指出,該條約生效前便會對美國的核威懾力「造成直接影響」,並且條約的非締約國也會受到影響,條約將「妨礙實際的核裁軍」[2][3][5]。
- 北約及日本、澳大利亞等美國的同盟國,在美國的呼籲下共同反對該條約的制定[2][3]。2016年時,美國致信北約各國,強烈要求對規定啟動談判的聯合國大會決議案投反對票和不參加談判[6]。日本原先推動該條約頗為積極,但在美國的壓力下最終連相關談判都未參加[7]。
- 俄羅斯由於美國反對該條約,也絕不希望因為該條約而減損自身核實力[5]。
- 英國、法國作為核武器數量較小的國家,更不會在美國、俄羅斯這兩個擁有最多核武器的國家都未讓步的前提下表態[5]。
- 朝鮮人民民主主義共和國在2016年10月27日的表決中投了贊成票。2017年3月24日,朝鮮外務省發言人表示,鑑於美國2017年將戰略武器大規模引入朝鮮半島,並實施聯合軍演,朝鮮必須強化以核武力為中樞的自衛性國防力量,因此朝鮮決定不參加《條約》談判[8]。
-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2017年3月20日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中國將不參加《條約》談判,但中方堅定支持最終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核武器的立場沒有改變,願與各方保持溝通,繼續為建立無核武器世界而努力。中國也是最後一個表態的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至此五個常任理事國均表示不參加該談判[5]。
2017年2月中旬,為啟動該條約的談判而舉行了籌備會議,中國等國家參加了籌備會議[1][5]。
2017年3月27日至31日,《禁止核武器條約》談判第一階段會議如期在紐約聯合國大廈舉行。沒有任何一個擁核國家參加談判[1]。
2017年7月6日,反對《禁止核武器條約》的美國政府高官以回覆哈薩克斯坦駐聯合國代表邀請函的形式,向日本、澳大利亞、以色列以及參加談判的新加坡、荷蘭等友好國家和同盟國政府相關人士發出郵件,要求上述各國缺席該相關會議,郵件中明確稱「美國對有關《條約》的一切活動均不參加。希望友好國家和同盟國也不要參加該會議」,「美國的立場不會改變」[6]。
2017年7月7日,《禁止核武器條約》談判第二階段會議以122票贊成、1票反對(荷蘭)、1票棄權(新加坡)通過了該條約,這是歷史上第一次通過在全球範圍內禁止核武器的條約,包括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在內的所有擁核國家全部缺席[6][9]。
2017年7月11日,哈薩克斯坦駐聯合國代表處主辦討論談判結果的相關會議,聯合國裁軍辦公室官員和推進《禁止核武器條約》制定的南非、巴西、愛爾蘭大使等出席,主要議題是制定《條約》的談判[6]。
2017年8月,瑞典外交大臣瓦爾斯特倫表示將簽署該條約。2017年8月29日,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致信瑞典國防大臣胡爾特奎斯特,威脅稱瑞典一旦簽署該條約,則無論在和平或危機時期,瑞典均可能無法自美國獲取足夠的軍事支持[7]。該條約於2017年9月20日開放簽署。
2018年10月29日,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中國、俄羅斯、法國、英國、美國)發表聯合聲明,明確反對《禁止核武器條約》。聲明表示五大國希望能建設一個無核武器的世界,但現有的《禁止核武器條約》激進而不切實際,五大國不會遵守這一條約[10][11]。
2020年10月26日,宏都拉斯加入《禁止核武器條約》,成為加入該條約的第50個國家及地區[12],達成了50個國家及地區簽署的條約達成條件,這意味著條約將於自第50個簽署者的90天後,即2021年1月22日起生效[13]。
2021年1月22日,《禁止核武器條約》正式生效,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發表聲明稱其為「邁向無核武器世界的重要一步」。古特雷斯聲明中讚揚批准該條約的國家,並對民間社會在推動條約談判和生效中的重要作用表示歡迎。並稱《禁止核武器條約》總體上也「強烈顯示了對多邊核裁軍的堅定支持」,表示消除核武器仍然是聯合國裁軍的最高優先事項,呼籲所有國家共同努力,推動集體安全[14]。
2022年1月3日,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中國、俄羅斯、法國、英國、美國)發表了五個核武器國家領導人關於防止核戰爭與避免軍備競賽的聯合聲明[15]。
核武器 |
---|
![]() |
![]() |
締約或批准國家[編輯]
截至2021年1月22日[update], 86個國家已簽署,52個已批准或加入此條約。[16]
國家 | 簽署日 | 批准/加入 | 備註 |
---|---|---|---|
![]() |
2017年9月20日 | ||
![]() |
2018年9月27日 | ||
![]() |
2018年9月26日 | 2019年11月25日 | |
![]() |
2017年9月20日 | 2018年5月8日 | |
![]() |
2017年9月20日 | 2019年9月26日 | |
![]() |
2020年2月6日 | 2020年5月19日 | |
![]() |
2018年9月26日 | 2020年12月11日 | |
![]() |
2018年4月16日 | 2019年8月6日 | |
![]() |
2019年9月26日 | 2020年7月15日 | |
![]() |
2017年9月20日 | ||
![]() |
2018年9月26日 | ||
![]() |
2017年9月20日 | ||
![]() |
2019年1月9日 | 2021年1月22日 | |
![]() |
2017年9月20日 | ||
![]() |
2017年9月20日 | ||
![]() |
2018年8月3日 | ||
![]() |
2018年9月4日 | 加入 | |
![]() |
2017年9月20日 | ||
![]() |
2017年9月20日 | ||
![]() |
2017年9月20日 | ||
![]() |
2017年9月20日 | 2018年7月5日 | |
![]() |
2017年9月20日 | ||
![]() |
2017年9月20日 | 2018年1月30日 | |
![]() |
2019年9月26日 | 2019年10月18日 | |
![]() |
2018年6月7日 | ||
![]() |
2017年9月20日 | 2019年9月25日 | |
![]() |
2017年9月20日 | 2019年1月30日 | |
![]() |
2017年9月20日 | 2020年7月7日 | |
![]() |
2017年9月20日 | 2018年9月26日 | |
![]() |
2017年9月20日 | ||
![]() |
2019年9月26日 | ||
![]() |
2017年9月20日 | ||
![]() |
2018年9月26日 | ||
![]() |
2017年9月20日 | 2017年9月20日 | |
![]() |
2017年9月20日 | 2017年9月20日 | |
![]() |
2017年9月20日 | 2020年10月24日 | |
![]() |
2017年9月20日 | ||
![]() |
2017年9月20日 | 2020年8月6日 | |
![]() |
2017年12月8日 | 2020年10月23日 | |
![]() |
2018年3月2日 | 2019年8月29日 | |
![]() |
2017年9月20日 | 2019年9月26日 | |
![]() |
2017年9月21日 | 2019年9月26日 | |
![]() |
2019年9月26日 | 2020年6月6日 | |
![]() |
2017年9月20日 | ||
![]() |
2017年9月20日 | ||
![]() |
2017年9月20日 | ||
![]() |
2017年9月20日 | ||
![]() |
2017年9月20日 | 2020年9月30日 | |
![]() |
2019年9月26日 | 2019年9月26日 | |
![]() |
2020年8月25日 | 2020年9月21日 | |
![]() |
2017年9月20日 | 2018年1月16日 | |
![]() |
2020年8月18日 | ||
![]() |
2018年9月26日 | ||
![]() |
2017年12月8日 | 2020年3月20日 | |
![]() |
2019年11月22日 | 2020年10月23日 | |
![]() |
2017年9月20日 | ||
![]() |
2017年9月20日 | 2018年7月31日 | |
![]() |
2017年9月22日 | 2018年7月19日 | |
![]() |
2020年12月9日 | ||
![]() |
2017年9月20日 | 2020年8月6日 | |
![]() |
2020年8月6日 | 加入 | |
![]() |
2017年9月20日 | 2018年5月3日 | |
![]() |
2017年9月20日 | 2018年3月22日 | |
![]() |
2017年9月20日 | 2019年4月11日 | |
![]() |
2017年9月20日 | 2020年1月23日 | |
![]() |
2017年9月20日 | ||
![]() |
2017年9月20日 | ||
![]() |
2019年9月26日 | 2020年8月9日 | |
![]() |
2017年9月20日 | 2018年9月26日 | |
![]() |
2017年9月20日 | 2018年9月26日 | |
![]() |
2017年9月20日 | ||
![]() |
2017年9月20日 | 2019年2月25日 | |
![]() |
2018年9月27日 | 2019年1月23日 | |
![]() |
2017年12月8日 | 2019年7月31日 | |
![]() |
2018年9月26日 | ||
![]() |
2020年7月22日 | ||
![]() |
2019年9月26日 | ||
![]() |
2017年9月20日 | 2017年9月20日 | |
![]() |
2018年9月26日 | ||
![]() |
2019年9月26日 | 2019年9月26日 | |
![]() |
2017年9月20日 | ||
![]() |
2017年9月20日 | 2020年10月12日 | |
![]() |
2017年9月20日 | 2018年7月25日 | |
![]() |
2017年9月20日 | 2018年9月26日 | |
![]() |
2017年9月20日 | 2018年3月27日 | |
![]() |
2017年9月22日 | 2018年5月17日 | |
![]() |
2019年9月26日 | ||
![]() |
2020年12月4日 | ||
總數 | 86 | 52 |
* 聯合國非會員國觀察員[17]
參考文獻[編輯]
![]() |
維基文庫中相關的原始文獻:禁止核武器條約 |
- ^ 1.0 1.1 1.2 1.3 荀越.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沒有核國家參加的禁核條約會議在聯合國舉辦. 觀察者網. 2017-03-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16).
- ^ 2.0 2.1 2.2 2.3 聯合國通過決議案 禁止核武條約談判明年啟動. 聯合早報. 2016-10-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16).
- ^ 3.0 3.1 3.2 禁核条约谈判启动:核大国全部缺席,谈判意义何在. 澎湃新聞. 2017-03-28 [2017-03-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9).
- ^ Full voting result on UN resolution L.41. ican. 2016-10-27 [2017-03-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30).
- ^ 5.0 5.1 5.2 5.3 5.4 专家:禁止核武条约谈判 为啥五大国都不参加. 新浪. 2017-03-21 [2017-03-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0).
- ^ 6.0 6.1 6.2 6.3 快讯!联合国通过全球禁止核武器条约 会议无核国家参加. 觀察者網. 2017-07-07 [2017-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1).
- ^ 7.0 7.1 美防长致信瑞典防长公然施压:不得签署《禁止核武器公约》. 澎湃新聞. 2017-09-04 [2017-09-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8).
- ^ 不参加联合国禁止核武器条约谈判. 鳳凰網. 2017-03-26 [2017-03-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7).
- ^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to Negotiate a Legally Binding Instrument to Prohibit Nuclear Weapons, Leading Towards their Total Elimination, 27 April to 22 May 2015. www.un.org. [2017-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22) (英語).
- ^ 中俄美法英突然“团结”一致,发表共同声明!. 環球時報. 2018-10-29 [2020-12-23].
- ^ P5 Joint Statement on the Treaty on the Non-Proliferation of Nuclear Weapons. GOV.UK. 2018-10-24 [2019-0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5).
- ^ 奥地利称洪都拉斯的缔约让《禁止核武器条约》即将生效,俄媒:但五常不同意. 騰訊新聞. 2020-10-25 [2021-0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31).
- ^ 藤原學思. 《核武器禁止条约》2021年1月起生效 50个国家及地区已签署. 朝日新聞中文網. 2020-10-26 [2020-1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25) (中文).
- ^ Guterres hails entry into force of treaty banning nuclear weapons. UN News. 2021-01-22 [2021-0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4) (英語).
- ^ 五个核武器国家领导人关于防止核战争与避免军备竞赛的联合声明. [2022-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04).
- ^ Chapter XXVI: Disarmament – No. 9 Treaty on the Prohibition of Nuclear Weapons. United Nations Treaty Collection. 2019-07-06 [2017-09-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06).
- ^ Non-member States. United Nations. [2020-10-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23) (美國英語).
外部連結[編輯]
- UN website of the conferenc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International Campaign to Abolish Nuclear Weapons page on the treaty negotiation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Campaign page for a nuclear ban treaty, with live blog of the conferenc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