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程硯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程硯秋
個人資料
玉霜(後改御霜)
出生1904年1月1日
 大清直隸省順天府
逝世1958年3月9日(1958歲—03—09)(54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
死因心肌梗塞
民族滿族
國籍 大清(1904-1912)
 中華民國(1912-1928)
 中華民國(1928-1949)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1958)
政黨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

程硯秋(1904年1月1日—1958年3月9日),又名承麟藝名菊儂,後改艷秋玉霜,後改御霜,男,滿洲正黃旗人,原姓氏李氏索綽絡氏兩種說法[1]:5—6,生於北京,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家。「四大名旦」之一,青衣程派創始人。曾任北平中國戲曲音樂學院副院長。

藝名

[編輯]
程硯秋(右)與梅蘭芳(左)

旗人習俗稱名不稱姓。程硯秋最早的官名是承麟[2]:10。恩師羅癭公把「承」改為漢姓「程」。最初藝名是程菊儂。1918年,改為程艷秋玉霜,後改御霜[1]:5,取意於「艷於秋者厥為菊」,後改藝名為程硯秋,取意「硯田勤耕秋為收」。

生平

[編輯]

光緒二十九年農曆十一月十四日(1904年1月1日)酉時,程硯秋生於北京城的一個旗人家庭,出生地即其家族的祖宅[1]:6——德勝門正黃旗界、後海南沿的小翔鳳胡同官房[2]:10。曾祖父阿昌阿,曾祖母王氏。祖父、祖母姓名不詳。母親托氏是父親榮壽[1]:6(或稱榮福公)的繼室,共生育十一位子女,僅他和三位哥哥存活[2]:10。大哥承厚(後改名程子明),二哥承和(後改名程佐臣),三哥承海(後名程麗秋)。妻子果素瑛轉述其母托氏的說法,程硯秋家族原姓李,祖籍在吉林長白山張次溪等人則考證,程硯秋為乾隆朝英和五世孫,即姓索綽絡氏。妻子果素瑛提及其父榮壽與榮福、榮祿同輩[1]:5—6。或稱,其家族與晚清重臣榮祿同族同根[3]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父親榮壽逝世[1]:6。家庭逐漸陷入貧困。經過十幾次搬家後,母親托氏帶著年幼的程硯秋和三子承海,定居於南城的天橋東大市[2]:10,已進入赤貧狀態[1]:6。程硯秋僅在五、六時上過一年私塾,因家貧被迫輟學[1]:9。當時,人們認為成為戲曲演員能掙錢,「唱紅了成了『角兒』,更能掙大錢」,故程硯秋「賣身學戲」,簽定九年的契約,投入武旦榮蝶仙門下學京劇[2]:10。時年6歲[3]

程硯秋登台後受到羅癭公賞識。少年發育時,因變「倒了倉」。羅癭公為此向張嘉璈借600塊現洋,為程硯秋贖身提前出師,離開榮蝶仙門下[2]:10。羅癭公安排下,喬蕙蘭教其崑曲,九陣風閻嵐秋教武工和大小五套刀槍把子[1]:9。又分別拜師梅蘭芳及梅蘭芳的老師王瑤卿學習京劇[2]:10。程嗓音條件並不好,但是在王瑤卿的指點下,發展成了婉轉深沉的程派唱腔。1922年18歲首次到上海演出,引起轟動。

1924年,金仲蓀開始從事編劇工作,專為程硯秋作劇。1930年,延聘名畫家邵逸軒君,教授繪畫,用功極勤,曾一日而書五福,畫三幅。同年,創辦中華戲曲專科學校[3]

1932年1月,程硯秋與焦菊隱赴法國考察戲劇。程硯秋是一位愛國藝術家,他曾演愛國戲劇《亡蜀鑒》(川劇也有該劇,名為《江油關》),但很快遭到國民政府禁演。抗日戰爭期間,他在北京通過義演為抗日捐款,並且拒絕為日本人唱戲,但最終由於被迫害,無法繼續演出,所以程硯秋回鄉務農直到戰爭結束。

1953年,程硯秋任中國戲曲研究院副院長,1954年當選為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195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入黨介紹人為周恩來賀龍[4]),1958年3月9日20時20分,程硯秋因患心肌梗塞於北京逝世[5]

程硯秋所演的戲,大多數為悲劇,如《荒山淚》《春閨夢》《文姬歸漢》等,只有《鎖麟囊》有一個大團圓的結局。程硯秋晚年最後一部戲是《英台抗婚》。中年後兼致力於戲曲理論研究,對舞台藝術和劇種源流等有所論述,編為《程硯秋文集》。

劇目

[編輯]

程硯秋所演的劇目有《梨花記》、《花舫緣》、《紅拂傳》、《玉鏡台》、《風流棒》、《鴛鴦冢》、《賺文娟》、《玉獅墜》、《青霜劍》、《亡蜀鑒》、《金鎖記》、《碧玉簪》、《聶隱娘》、《梅妃》、《沈雲英》、《文姬歸漢》、《斟情記》、《朱痕記》、《荒山淚》、《春閨夢》、《費宮人》、《鎖麟囊》、《女兒心》、《馬昭儀》等。其中《荒山淚》被拍成電影。

軼事

[編輯]

程硯秋在1930年代,除日常工作外,每星期有三天與夫人一起學習法文,另平日常以書畫創作自娛。

其演唱的《文姬歸漢》唱段曾在文革期間「琴箏瑟改革小組」下的京劇唱腔器樂化工作中,由項斯華移植為古箏曲。[6]

程硯秋曾收藏一床明代的仲尼式古琴「浣塵」,該琴現藏於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7]

家庭

[編輯]

1920年,梅蘭芳妻子王明華,即是程硯秋的師娘,向程硯秋介紹京劇青衣果湘琳和余素霞的長女[1]:12—13。余素霞是余叔岩的姐姐[1]:15,與王明華有親戚關係。果湘琳夫婦看過程硯秋後。王明華又將提親對象改為二女兒果秀英,余素霞沒有同意[1]:12—13

1921年2月,羅癭公與梅家再次撮合程硯秋與果秀英。那時提親,並不讓提親對象相見。程硯秋被帶到一家列有果家全家福照片的照相館,程硯秋看了照片覺得很好。余素霞提出若兩人成婚,小夫婦、程母托氏與程家兄弟分家單過。程硯秋答應余素霞要求後,與果秀英的婚事才成[1]:13—14

1923年4月9日,梅蘭芳、王明華夫婦為媒,舉行訂婚儀式。1923年4月26日(農曆三月十一日),程、果二人舉行結婚典禮[1]:4,18,羅癭公為秀英更名作果素瑛。

程硯秋有三子一女,長子程永光,次子程永源,幼子程永江,女兒程慧貞。程硯秋因自身經歷,不許子孫後代學戲[8]。女婿陶漢祥學生、程派傳人孟憲鎔[9]所述,陶漢祥父親和程硯秋是好友,由於程硯秋未讓兒子學戲,於是就招陶漢祥為婿。程慧貞與陶漢祥在1953年離婚[10]:104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果素瑛. 往事追忆——记砚秋生平.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 (編). 《文化史料丛刊》第一辑. 中國·北京市: 文史資料出版社(現名:中國文史出版社). 1980 [2023-06-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09) (簡體中文).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程永江. 《我的父亲程砚秋》. 各界 (陝西省西安市: 政協陝西省委員會辦公廳). 2010, (2010年第12期): 10—11 [2023-06-09]. ISSN 1007-3906 (簡體中文). 
  3. ^ 3.0 3.1 3.2 谷立立. 天妒英才程砚秋. 人民網,來源:2017年第5期《環球人物》. 2017-03-01 [2023-06-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09) (簡體中文). 
  4. ^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周恩來研究組 (編). 周恩来画传.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6.1: 257. ISBN 7-220-07013-6 (中文). ……周恩來看後,要賀龍給文化部副部長周揚寫信,說明兩人同意做程硯秋的入黨介紹人,請文化部黨委研究…… 
  5. ^ 京剧艺术家程砚秋病逝. 人民日報. 1958年3月11日: 第1版. 
  6. ^ 王英睿.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文革期間的箏樂藝術〉. 《中國音樂學》. 2009, (1): 43-48 [2021-09-19]. ISSN 1003-0042. doi:10.14113/j.cnki.cn11-1316/j.2009.01.0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17). 一些由項斯華用箏移植的傳統京劇唱段,如《文姬歸漢》、《捉放宿店》、《臥龍弔孝》、《消遙津》等也極為出色,尤其是模仿「程(硯秋)派」唱腔的「《文姬歸漢》一曲,作者演奏時充分施展了典雅、柔麗、細膩、含蓄的演奏技法,右手彈撥的單音,音色圓潤,左手恰如其分地把握起、收、回、落、輕、重、快、慢等,把唱腔若斷若續、如泣如訴的效果,表現的淋漓盡致。1975年,歡迎尼克森訪華晚會上,她演奏的該曲,倍受讚譽。 
  7. ^ 嚴曉星. 《近世古琴逸話》. 〈戲曲大家與琴〉 (北京: 中華書局). 2013: 118. ISBN 9787101095715. 
  8. ^ 記者:柯立. 程砚秋遗训鲜为人知——子孙后代永不从艺. 新浪網,來源:漢網. 2003-12-11 [2023-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09) (簡體中文). 
  9. ^ 記者:劉莉莉. 九旬高龄“天津旦角之母”孟宪瑢:将京剧当做一门知识来学习并实践. 津雲,來源:天津日報. 2022-07-15 [2023-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09) (簡體中文). 
  10. ^ 柴俊為、劉誼影整理. 《梨园旧事一一京剧票友(七)》. 紫禁城 (北京市: 故宮博物院). 2011, (2011年第6期): 100—105 [2023-06-10]. ISSN 1003-03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09) (繁體中文).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