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古藏語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近古藏語
區域西藏北尼泊爾
年代11~19世紀
語系
早期形式
中古藏語
  • 近古藏語
文字藏文字
語言代碼
ISO 639-3xct
語言學家列表xct
Glottologclas1254[1]

近古藏語[2](英語:Middle Tibetan[3]:103),又稱古典藏語Classical Tibetan),語言學上對藏語的分類方法之一,它目前是一種書面語,為藏文寫作的根據。816年赤德松贊統治時期,發展出藏文,在書寫文字出現之後,中古藏語被重新標準化,形成現在所知的近古藏語。近古藏語受到印度語言,特別是梵文的影響。發音正寫法與中古藏語接近,但在文法部份則依不同區域出身的寫作者,產生了各種不同變化形態。

中古藏語時期結束後,近古藏語在10世紀與12世紀間形成,成為現代標準藏語的前身。藏文與近古藏文同時發展,有很高的保守性,藏文仍然以近古藏語為根據。在現代,已經少人使用近古藏語,但是近古藏語成為一種書面語後,仍然保留至今。

名詞[編輯]

名詞短語的結構[編輯]

使得名詞形容詞主格化的短語需要用 — pa 或 ba, 以及 ma —。

  • 陽性詞用 po 或 bo,陰性詞用 mo,以分辨詞的性別。

在需要表明複數的時候,加 -rnams。需要表明複數的集體性質時,用 -dag。此二語素可以一同使用(比如 rnams-dag 「數人組成的團體」,以及 dag-rnams 「數個團體」)。[4]

[編輯]

古典藏語的書面語有十個[5]

  • 通格(Absolutive):沒有語素表示
  • 屬格 (genitive) :གི་ -gi、 གྱི་ -gyi、ཀྱི་ -kyi、འི་ -i、ཡི་ -yi
  • 施事格(Agentive):གིས་ -gis、གྱིས་ -gyis、ཀྱིས་ -kyis、ས་ -s、ཡིས་ -yis
  • 方位格 (Locative) :ན་ -na
  • 向格(Allative) :ལ་ -la
  • 終格(Terminative): རུ་ -ru、སུ་ -su、ཏུ་ -tu、དུ་ -du、ར་ -r
  • 隨伴格(Comitative) :དང་ -dang
  • 離格 (Ablative):ནས་ -nas
  • 出格(Elative):ལས་ -las
  • 比較格(Comparative):བས་ -bas

為了表示格,會在整個名詞短語,而非單獨的單詞後綴加, 即 Gruppenflexion

傳統的西藏語法學家並不區分十個格,而是按照梵語傳統劃分為八個格,剔除 (-dang-bas)。

代詞[編輯]

有人稱代詞、指示代詞、疑問代詞和反身代詞代詞,以及一個與「1」關聯的不定冠詞[6]:919

人稱代詞[編輯]

近古藏語代詞系統通過Milarepa rnam thar展現。[7]

人稱 單數 複數
1 ང་ nga ངེད་ nged
1 + 2 རང་རེ་ rang-re
2 ཁྱོད་ khyod ཁྱེད་ khyed
3 ཁོ་ kho ཁོང་ khong

法語類似,第二人稱複數「你們」(ཁྱེད་ khyed)可被用作敬語形式的第二人稱單數「您」。[7]

動詞[編輯]

動詞不因人稱或數發生屈折。形態學上,共可分出4種動詞詞幹,受梵語語法術語影響的藏語語法學家分別稱它們為「現在時」(lta-da)、「過去時」('das-pa)、「將來時」(ma-'ongs-pa)和「祈使時(祈使語氣)」(skul-tshigs),不過這些詞幹的精確語義仍有爭議。所謂「將來時詞幹」表示的並不是真正的將來時,而是表達必要或義務。

大部分藏語動詞都能被分為兩類,含蓄或明確地表達施事的、通過工具格助詞(kyis等)標記句子的,以及表達不含施事的動作的名詞。藏語語法學家分別將這兩類稱為tha-dad-pa和tha-mi-dad-pa。雖然這兩個類別看上去和現代句法學所指的及物與否相重疊,但大部分現代藏語語法學者選擇用「(非)義務性」指它們,這是基於藏語文獻的描述。大多數非義務性動詞缺乏祈使時詞幹。

屈折[編輯]

許多動詞表現出詞幹的4種元音交替,現在時的a或e在祈使語氣中變為o,如byed、byas、bya、byos(「做」),現在時的e在將來時和過去時變為a(len、blangs、blang、longs「取」);有些動詞現在時的i變為其他詞幹的u('dzin、bzung、gzung、zung「取」)。另外,動詞詞幹還能通過添加的詞綴的不同來區分,如sgrub(現在時)、bsgrubs(過去時)、bsgrub(將來時)、sgrubs(祈使語氣)。用-s後綴時,一般是過去時或祈使語氣,對於特定動詞來說,特定的前綴比較沒有規律;其中一個規律是過去時詞幹b-和將來時的g-的交替,這條規則並不普適。[8]

含義 現在時 過去時 將來時 祈使語氣
བྱེད་ byed བྱས་ byas བྱ་ bya བྱོས་ byos
ལེན་ len བླངས་ blangs བླང་ blang ལོངས་ longs
འཛིན་ 'dzin བཟུངས་ bzungs གཟུང་ gzung ཟུངས་ zungs
達到、完成 སྒྲུབ་ sgrub བསྒྲུབས་ bsgrubs བསྒྲུབ་ bsgrub སྒྲུབས་ sgrubs

只有少量動詞有4種完整變化。有些動詞只有一種形態。這一缺陷無論在古時書面語中,還是在現代方言中,均由助詞或後綴補充。[6]:920

否定[編輯]

動詞的否定可通過兩個前置助詞mi和ma實現。mi用於現在時和將來時詞幹;ma用於過去時詞幹;祈使時詞根無法變成否定祈使(即禁止)。此外,否定狀態動詞med「不存在,沒有」與肯定狀態動詞yod「存在,有」對應。

敬語[編輯]

如名詞一樣,藏語動詞也有一套複雜的敬語系統。因此,許多日常生活中的動詞都有個相當不同的高級說法,如lta「看」,敬語gzigs;byed「做」,敬語mdzad。如果並不存在這麼個敬語專用的高級說法,一般的派生是將標準動詞詞幹和適當的通用敬語詞幹,如mdzad,相結合。

另見[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1. ^ Hammarström, Harald; Forkel, Robert; Haspelmath, Martin; Bank, Sebastian (編). Classical Tibetan. Glottolog 2.7. Jena: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cience of Human History. 2016. 
  2. ^ 益西. 藏语历史的分期与各期语音特征. 《西藏研究》. 1993年, 01期 (中文(中國大陸)). 
  3. ^ Roy Andrew Miller. Studies in the Grammatical Tradition in Tibet (英語). 
  4. ^ Hahn 2003
  5. ^ Hill 2012
  6. ^ 6.0 6.1 Waddell & de_Lacouperie 1911.
  7. ^ 7.0 7.1 Hill 2007
  8. ^ Hill 2010

延伸閱讀[編輯]

  • Beyer, Stephen, 1992. The Classical Tibetan language. 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Reprint 1993, (Bibliotheca Indo-Buddhica series, 116.) Delhi: Sri Satguru.
  • Hahn, Michael, 2003. Schlüssel zum Lehrbuch der klassischen tibetischen Schriftsprache Marburg : Indica et Tibetica Verlag
  • Hill, Nathan W. (2007) 'Personalpronomina in der Lebensbeschreibung des Mi la ras pa, Kapitel III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Zentralasiatische Studien, 36. pp. 277–287.
  • Hill, Nathan W. (2010) 'Brief overview of Tibetan Verb Morpholog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 Lexicon of Tibetan Verb Stems as Reported by the Grammatical Tradition. Munich: Bayerische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 (Studia Tibetica) pp. xv-xxii.
  • Hill, Nathan W. (2012) 'Tibetan -las, -nas, and -ba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Cahiers de Linguistique Asie Orientale, 41 (1). pp. 3–38.
  • Hodge, Stephen, 2003. An introduction to classical Tibetan. Bangkok: Orchid Press
  • Schwieger, Peter, 2006. Handbuch zur Grammatik der klassischen tibetischen Schriftsprache. Hall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Tibetan and Buddhist Studies GmbH.
  • skal-bzhang 'gur-med, 1992. Le clair miroir : enseignement de la grammaire Tibetaine (trans.) Heather Stoddard & Nicholas Tournandre, Paris : Editions Prajna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