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李學勤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條目里程碑
日期事項結果
2019年8月31日同行評審已評審
新條目推薦
本條目曾於2019年3月10日登上維基百科首頁的「你知道嗎?」欄位。
新條目推薦的題目為:
同行評審本條目已經由維基百科社群同行評審並已存檔,當中或有可以改善此條目的資訊。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丙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傳記專題 (獲評丙級中重要度
這個條目屬於傳記專題的一部分,用於整理和撰寫維基百科中的人物條目。歡迎任何感興趣的參與者加入這個專題參與討論
 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丙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中重要度
工作組圖標
本條目由科學家傳記工作組(標記為未知重要度)提供支援。
北京專題 (獲評丙級中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北京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北京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丙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中重要度
考古學專題 (獲評丙級中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考古學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考古學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丙級  根據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丙級
   根據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中重要度

無標題[編輯]

有人認為李學勤: 多數學者給予較高評價。 走出疑古得到了學術界的很多支持,也招致部份人的反對,但總體上,學術界已經普遍認為:1920年代疑古過度,是一種逆向民族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的表現。 他所提出的殷墟甲骨分期「非卦辭說」與「兩系說」,是影響力較大的觀點。

關於李學勤主持的夏商周斷代工程,有人認為: 其研究方法和結果存在一些爭議。政府出資資助學術工程本來就是世界各國的通行做法,單純以此抨擊該工程屬於偏見。 在中小學教學過程中,需要有一個大體的歷史框架,不可能將各種觀點都呈現給中小學生,中國的教科書只不過是選取了該工程作為歷史教材的框架進行教授,並不等於該工程就定於一尊。 關於夏商周的歷史學術界一直持續研究中,只是這些論文都發表在專業學術刊物上,普通民眾並不知曉,事實上,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中搜索「夏商周斷代工程」,可以查詢到許多近年來探討夏商周歷史的新觀點。 李學勤本人也曾表示該工程並非最終結果,必然會隨著考古的進一步深入而修正。

求證: 李澤厚曾稱其為目前大陸學界第一人[來源請求]—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白骨青灰對話貢獻)於2019年2月25日 (一) 01:57 (UTC)加入。[回覆]

你把我寫的這一段移出來,可是恢復的那一段也有很多觀點並未引用文獻,那個版本顯然極富偏見,片面強調「中國政府的強制力」,我只不過修改得比較中立一點,並不是「我的囉嗦話」,我也並沒有袒護李學勤,裡面李學勤坑陳夢雷等人的觀點我並沒有改動Dreamer in Utopia留言2019年2月26日 (二) 11:06 (UTC)[回覆]

我沒有說你不可以改完再挪進去。首先要尊重先前已經在那裡的文章,能加段落的加,不能加的穿插在原文中。像你這樣鬼鬼祟祟只知道拿你的話抹別人的話從而李代桃僵,可是之前的版本說了一堆膜拜李學勤的廢話硬是不知道用「能力」這個詞,你怎麼不自己看見?以前的版本片面的更厲害,講的是李學勤在利用煽動中國媒體。大陸的媒體,想你自己知道。你覺得這個鍋該李學勤背還是該中國媒體背?還不如讓中國政府背算了,所有的課題都是中國政府給他的,他說的話都占據所有頭條了還不叫作強制灌輸。你那觀點不叫中立,叫只能你的觀點是主流觀點,不然怎麼「一些」上來就改成「多數」?我不是管理者,我只是作為維基用戶很生氣,雁過留聲,有人到此一游後,文筆越來越差,邏輯越來越混,膜拜越來越無腦。陳夢家和陳夢雷差幾百年也能被你搞混 白骨青灰留言2019年2月27日 (三) 10:02 (UTC)[回覆]

堅決反對亂扣「不文明」的帽子,因為沒有污穢沒有惡意,您指我「不文明」屬於另一類熟練誣陷。您祈求的原諒不能夠得到。您必須找另一個合適的措辭,方可刪除。此文固非我所必須堅持,而文明與否固當持公正。君言有過當處,竊以為君之不公允,較在下是否真不文明,更是不得避重而就輕。白骨青灰留言2019年3月1日 (五) 04:29 (UTC)[回覆]

與白骨青灰商榷[編輯]

@白骨青灰閣下:

  1. 、百科全書式學者的讚譽不是出自唁電,而是傳主生前就有,參見《李學勤:揭開夏商周斷代之謎》2004年的報導。
  2. 、李學勤是否「自稱」師從金岳霖。《著名歷史學家李學勤先生口述歷史——童年與求學》有記者於玉蓉問「到了清華哲學系之後,您就師從金岳霖先生?」,李學勤的回答是「作為一個大一新生,很難說我是誰的學生」

--苞米() 2019年3月10日 (日) 06:13 (UTC)[回覆]

戰國文字學科奠基人,這個正在查證,已經發現:

  1. 、清華新聞網2012年報導《李學勤做客新人文講座主講「文化傳承與創新」系列首講
  2. 、香港浸大2012年給李學勤的簡介http://www.hkbu.edu.hk/sch/about/honlist/2012_hondoc_LiXueqin.jsp

另外,還找到2019年香港商報網《《出土戰國文獻字詞集釋》歷15年編撰出版》稱何琳儀曾於2003年稱王國維是戰國文字學科奠基人--苞米() 2019年3月10日 (日) 06:18 (UTC)[回覆]

白骨青灰已被屢次警告,見Wikipedia:當前的破壞/存檔/2019年3月#白骨青灰(討論 · 貢獻 · 封禁日誌)Zanhe留言2019年3月10日 (日) 18:53 (UTC)[回覆]

新條目推薦討論

在候選頁的投票結果
  • 哪一位中國歷史學家曾提出「走出疑古時代」的口號,並曾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所長、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主任等職?
    李學勤條目由Baomi討論 | 貢獻)提名,其作者為Baomi討論 | 貢獻),屬於「biography」類型,提名於2019年3月6日 13:34 (UTC)。
    • (+)支持合格。這個垃圾條目總算有人修好了。Fire Ice 2019年3月6日 (三) 14:25 (UTC)[回覆]
    • (+)支持合格--Shwangtianyuan 呼籲孟晚舟早日釋放 2019年3月6日 (三) 16:22 (UTC)[回覆]
    • (+)支持 符合標準,感謝貢獻。這個條目之前被某位新用戶加入不中立、帶個人觀點的內容,好在Baomi君及時去編修--風雲北洋Talk 2019年3月7日 (四) 08:20 (UTC)[回覆]
    • (+)支持,符合標準。在編輯戰里根本解決問題就是不扯犢子不拍球,直接寫出新高度,戰鬥的藝術🌜山西特產批發零售™️🌽🌶️🍎🍠🐓🐐留言2019年3月7日 (四) 14:30 (UTC)[回覆]
    • (+)支持,符合DYK標準。既然社群愛看抒情,不愛討論怎麼解決問題,那我也抒一把。只有切實提高條目質量,才是切實解決編輯戰的方法;只有把條目寫到質量合格才稱得上拯救。做好了編輯,自然沒有戰。如果有人對評審過的內容進行修改導致質量下降到不符合評審標準,是可以直接回退的,所以評審本身是對條目質量的一種保護;然而如果評審本身就是在走過場,人情票滿天飛,投反對票被人藉機造謠中傷,導致評審結果缺乏可信性,那就是對維基百科本身的傷害。 --Ujui Uju Mandan留言2019年3月8日 (五) 08:17 (UTC)[回覆]
    • (+)支持,符合標準。評審手法如果有問題,那做什麼都沒有用。維基百萬條,文明第一條。口吐蓮花來,社群兩行淚。--雲間守望 2019年3月8日 (五) 11:29 (UTC)[回覆]

同行評審(第一次)[編輯]

李學勤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評審期:2019年8月1日 (四) 01:25 (UTC) 至 2019年8月31日 (六) 01:25 (UTC)
下次可評審時間:2019年9月7日 (六) 01:26 (UTC)起

之前的人物條目錄,打算申請優良,懇請大家斧正苞米()💴 2019年8月1日 (四) 01:25 (UTC)[回覆]

  • 學術成就和學術上的爭議內容偏弱。--如沐西風留言2019年8月18日 (日) 17:33 (UTC)[回覆]
  • 苞米兄,我始終覺得,您寫的條目過於摞資料。比如「社會職務」的部分就很典型。至於生平里「他的家教是一個靳姓女教師,大約教了兩年時間」更是完全可以刪掉的冗餘信息。再比如這一段:

1995年12月,李學勤任國家「九五」科技攻關重點項目「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1996年6月,「夏商周斷代工程」正式啟動,同年春,李學勤任「夏商周斷代工程」專家組組長。2000年9月,「夏商周斷代工程」通過驗收……

完全可以寫為:

1996年,國家「九五」科技攻關重點項目「夏商周斷代工程」啟動,李學勤為該項目的首席科學家、專家組組長。

生平、職務、榮譽都太繁。至於「學術活動」(嚴格來說寫成「學術貢獻」更好),則太簡。一個「百科全書式」的學者,那麼多職務,那麼多榮譽,究竟做出了什麼具體貢獻,在文中居然找不到。就一個反對疑古,還只是思想上的大方向,而非具體成果。我認為,李學勤的訃告中學術貢獻的一段,無論是內容上還是寫法上,都值得參考:

他長期致力於中國古代文明的研究,在多學科領域都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引領和推進了中國古代史、考古學、古文字學等多學科的發展。在甲骨學研究方面,他建立了殷墟甲骨「兩系說」的分期理論,發展了「非王卜辭」的研究,並首先鑑識出西周甲骨文,對甲骨學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在青銅器研究方面,他從「形制、紋飾、銘文、字體、功能、組合和鑄造工藝」等方面開展綜合性研究,尤其重視新出青銅器資料的考釋和研究工作,推進了商周年代學的建立和商周史研究的發展。在戰國文字研究方面,他率先提出戰國文字「五系說」,推進了這一古文字分支學科的形成和發展。在簡帛研究方面,他參加了馬王堆帛書、定縣漢簡、張家山漢簡的整理,並主持了睡虎地秦簡、五一廣場東漢簡等多種珍貴出土文獻的整理研究工作,尤其是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的收藏、保護、整理和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李學勤先生具有寬廣的國際學術視野和高度的理論創新精神,提出了「重新估價中國古代文明」「走出疑古時代」等學術主張,倡導開展比較考古學和比較文明史研究、國際漢學研究和重寫學術史,在學術界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條目中未提及清華簡,絕對是有問題的。)
以上。感謝您對重要中國學者條目的原創貢獻。祝編安。共勉之。——三獵留言2019年8月20日 (二) 11:38 (UTC)[回覆]
「李學勤被認為是戰國文字學科的奠基人,曾參加過馬王堆漢墓帛書、銀雀山漢簡、定縣漢簡、雲夢秦簡、張家山漢簡等的整理。」有時候真好奇DYK投票者有沒有讀過一遍條目……——三獵留言2019年8月20日 (二) 18:12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