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研究
東亞研究(英語:East Asian studies),也稱東亞學[1][2],是一個獨特的跨學科學術領域和區域研究的類別,旨在促進對東亞過去與現在的廣泛人文理解和社會科學研究,包括東亞文化、語言、歷史、經濟、社會和政治制度等,是亞洲研究的一部分。
概況
[編輯]在北美和西方世界的大學中,東亞人文學科的研究傳統上設在東亞語言和文明或文化(East Asian Language and Civilization, EALC)系,開設漢語言文學和日本語言文學專業,有時還開設韓語言文學專業。例如哥倫比亞大學東亞語言文化系及韋瑟黑德東亞研究所(Weatherhead East Asian Institute, WEAI)[3]、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4]、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東亞研究所[5]及東亞語言與文化系、芝加哥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6]及東亞研究中心[7]、耶魯大學東亞語言文學系[8]等。[9]另一方面,東亞研究項目通常是跨學科中心,匯集了來自各個部門和學校的文學學者、經濟學家、歷史學家、人類學家、社會學家、政治學家等,以促進共同感興趣的教學項目、會議和講座系列。東亞研究中心還經常開設跨學科的東亞研究本科和碩士學位課程。
歷史
[編輯]北美
[編輯]在美國各地的大學,1960年代反對越南戰爭運動的背景中,青年師生批評東亞研究的學科建制是與美帝國主義同謀。他們指責日本被奉為非革命現代化的典範,導致東亞研究專注於現代化理論以避免革命。
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許多東亞研究學者受到愛德華·薩義德1978年的著作《東方主義》的啟發,而另一些評論家則從定量或理論社會科學的角度,批評區域研究特別是東亞研究,是無定形的,缺乏嚴謹性。[10]
批評也來自政治光譜的另一端。拉蒙·H·邁爾斯(Ramon H. Myers)和托馬斯·A·梅茨格(Thomas A. Metzger)是來自保守派的胡佛研究所的兩位學者,他們指責「『革命』範式越來越蓋過了『現代化』範式」,並且「這種謬誤已成為許多關於中國近現代史的寫作的組成部分,抹黑或忽視中國近現代史上的其他因素。」[11]
歐洲
[編輯]在歐洲,著名東亞學家主要在英國、德國、荷蘭、法國、瑞典和義大利的大學擔任教授。最近的出版物也表明「北歐國家在東亞研究領域提供了一些獨特的貢獻」。[12]
在英國,東亞研究的研究題目主要集中於近代東亞歷史、文學、社會等等。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等等著名學府均有開設東方研究學院。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 University of London)是英國專門研究東亞研究的學府。此外,愛丁堡大學、錫菲大學等等學府設有東亞研究系以及相關本科、碩士,以及博士課程。
北歐國家開設東亞研究系所的院校包括斯德哥爾摩大學(亞洲及中東研究系)、奧斯陸大學。此外,隆德大學、烏普薩拉大學、哥本哈根大學等等學府均有開設於東亞研究相關課題的課程及研究。
德語世界的東亞研究機構有波鴻魯爾大學東亞研究院[13]、杜伊斯堡-埃森大學東亞研究系[14]、海德堡大學東亞研究系[15]、慕尼黑大學東亞研究中心、萊比錫大學東亞系[16]、維也納大學東亞研究系[17]、柏林自由大學東亞研究研究生院[18]、柏林洪堡大學東亞研究系[19]、科隆大學東亞研討會[20]、波恩東亞研究院[21]、蘇黎世大學亞洲與東方研究院等。
法語世界的東亞研究機構有巴黎狄德羅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22]、法國國立東方語言文化學院[23]、社會科學高等學院[24]、巴黎政治學院、日內瓦大學[25]等。
東亞
[編輯]19世紀末至20世紀前半期,日本為籌備「大東亞戰爭」和「大東亞共榮圈」,建立了以「東亞」為名的多個研究機構,產出了不少「東亞研究」論著。1945年後,戰前一大批帶有「東亞」印記的研究機構或被解散或被改制,學者大都避諱「東亞」一詞,代以「漢字文化圈」「中華文化圈」「儒教文化圈」等提法。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日本戰後經濟奇蹟的背景下,日本東亞研究又有新的發展。[26]
北京大學元培學院與東京大學開設東亞研究聯合學位。[27]山東大學威海校區設有東北亞學院(原韓國學院)和東北亞研究中心[28]。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East Asian Institute, EAI)成立於1997年4月,繼承自東亞政治經濟研究所(IEAPE)和1983年由吳慶瑞成立的東亞哲學研究所(IEAP)。[29]馬來亞大學開設有東亞研究學系,由原日本研究項目升格而成。[30]
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成立於1968年,由國立政治大學與中華民國國際關係研究所合作開辦,進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東亞區域研究。[31]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開設有東亞學系,由原由「東亞文化暨發展學系」及「國際漢學研究所」整合。[32]
子領域
[編輯]中國學(Sinology):專門研究中國、中國歷史、中國文化、中國文學和漢語的子領域。
日本學(Japanology):專門研究日本、日本文化、日本歷史、日本文學和日語的子領域。1872年,歐內斯特·薩托(Ernest Satow)和弗雷德里克·維克多·狄金斯(Frederick Victor Dickins)等人在橫濱創立了日本亞洲學會,這是日本研究作為一門學科發展的重要事件。
韓國學(Koreanology):專門研究韓國、韓國文化、韓國歷史、韓國文學和韓國語言的子領域。韓國學一詞在1940年代首次開始使用,但直到1970年代韓國在經濟上崛起,才得到廣泛普及。1991年,韓國政府成立韓國國際交流財團以促進世界範圍內的韓國學。
蒙古學:專門研究蒙古、蒙古文化、蒙古文學和蒙古語言的子領域。蒙古研究有時被視為東亞研究的子領域,但也被視為內亞研究的子領域。美國蒙古研究中心成立於2002年。
臺灣學 (Taiwanology):是涉及臺灣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研究的區域研究或東亞研究的子領域。它包括臺灣語言、文化、歷史、文學、藝術、音樂和科學等領域的研究。
另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川原秀城; 王雯璐. 理文兼修的东亚学——日本学者川原秀城访谈录 - 中国知网. 國際漢學. [2022-10-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31).
- ^ 王建平,史國強.費正清在哈佛:東亞學在美國的機構化進程[J].社會科學輯刊,2001(04):117-121.
- ^ Weatherhead East Asian Institute. weai.columbia.edu. [2022-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21).
- ^ East Asian Languages and Civilizations. ealc.fas.harvard.edu. [2022-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01) (英語).
- ^ IEAS HOME | Institute of East Asian Studies. ieas.berkeley.edu. [2022-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05).
- ^ Home Page | Department of East Asian Languages and Civilizations. ealc.uchicago.edu. [2022-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07).
- ^ The Center for East Asian Studies |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ceas.uchicago.edu. [2022-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19).
- ^ Welcome | East Asia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 eall.yale.edu. [2022-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28).
- ^ East Asia. 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 [2022-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01) (美國英語).
- ^ Judith Farquhar, James Hevia, "Culture and Postwar American Historiography of China," positions 1.2 (1993): 486-525; Andrew Gordon, 「Rethinking Area Studies, Once More」 The Journal of Japanese Studies 30. 2, (Summer 2004): 417-429.
- ^ "Sinological Shadows: The State of Modern China Stud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Spring 1980): 87-114, quote at p. 89.
- ^ Hebert, David.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on Translation, Education, and Innovation in Japanese and Korean Societies. New York: Springer. 2018 [2022-10-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19). ISBN 9783319684321, p.13
- ^ Ruhr-Universität Bochum - Fakultät für Ostasienwissenschaften. www.ruhr-uni-bochum.de. [2022-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01).
- ^ NEWS · AKTUELLES. www.uni-due.de. [2022-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01).
- ^ Ostasienwissenschaften - Universität Heidelberg. www.uni-heidelberg.de. [2022-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25).
- ^ Universität Leipzig: Ostasiatisches Institut. www.gkr.uni-leipzig.de. [2022-1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04) (英語).
- ^ Institut für Ostasienwissenschaften. ostasien.univie.ac.at. [2022-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01) (德語).
- ^ Graduate School of East Asian Studies. www.geas.fu-berlin.de. 2011-05-28 [2022-1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06) (英語).
- ^ luederst. Department for East Asian Studies. Website des Institutes für Asien- und Afrikawissenschaften der Humboldt-Universität zu Berlin. [2022-1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26) (英語).
- ^ China-Studien. chinastudien.phil-fak.uni-koeln.de. [2022-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03).
- ^ ostasien-institut.com – Ostasien-Institut e.V. Bonn (OAI). ostasien-institut.com. [2022-1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03).
- ^ Présentation des cour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sur le site de Paris-Diderot
- ^ Présentation des cour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sur le site de l'INALCO
- ^ Site de l'EHESS. [2022-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01).
- ^ Site de l'université de Genève. [2022-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 ^ 王明兵. 推进我国东亚研究的思考. 光明日報. 2022年8月22日: 第14版.
- ^ 2021年“东亚研究”联合项目招生简章. [2022-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03).
- ^ 山东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 dby.wh.sdu.edu.cn. [2022-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31).
- ^ Profile and Objectives – NUS East Asian Institute. [2022-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01) (美國英語).
- ^ Faculty of Arts And Social Sciences. fass.um.edu.my. [2023-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11).
- ^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歷史沿革. eastasia.nccu.edu.tw. [2022-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01) (中文(臺灣)).
-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東亞學系 - 系所簡介. www.deas.ntnu.edu.tw. [2023-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23).
- ^ East Asian Studies Department. en-humanities.tau.ac.il. [2023-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19) (美國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