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君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9年3月29日) |
昌平君 | |||||||||||||
---|---|---|---|---|---|---|---|---|---|---|---|---|---|
統治 | 前223年 | ||||||||||||
出生 | 前271年 | ||||||||||||
逝世 | 前223年 | ||||||||||||
| |||||||||||||
政權 | 楚國 |
昌平君(前271年—前223年),羋姓,熊氏,名啟[1][2],出身楚國公族,是楚太子熊完(楚考烈王)與秦國公主(秦昭襄王的庶出女兒)所生,在秦國為官,後秦國滅楚,昌平君出奔還楚,被項燕立為楚王反秦,前223年被秦國大將王翦、蒙武所敗,陣亡。
簡介
[編輯]前272年,楚太子熊完與春申君黃歇為質於秦國。前271年,娶秦昭襄王的庶出女兒,生昌平君。前263年,楚太子熊完拋妻棄子與春申君逃亡歸楚,昌平君為華陽夫人撫養。前249年,昌平君的表哥秦莊襄王,封昌平君為官。
前246年,秦王政立其為御史大夫,與相國呂不韋輔政。前238年,昌平君與呂不韋受命平定嫪毐之亂。
前226年,秦王政武力鎮壓反秦的新鄭韓國遺民,將居住在郢陳的韓王安處死。秦王政將昌平君差至陳郢(淮陽)以安撫楚民。前225年,李信率兵20萬攻楚,昌平君即與楚將項燕聯合反攻郢陳。前224年,王翦領六十萬大軍滅楚,克楚都壽春、圍郢陳、俘虜楚王負芻、克郢陳。前223年,昌平君接受項燕擁戴為楚王。不久,楚軍被王翦、蒙武全殲於蘄縣。昌平君戰死,項燕自殺,楚徹底滅亡。
前209年陳勝、吳廣在蘄縣大澤鄉(今安徽宿州)發動大澤之變,國號「張楚」。前208年,陳勝被秦少府章邯打敗。逃亡時,被部下莊賈刺殺。楚國舊貴族項梁、項羽擁立昌平君的堂叔熊心,又稱楚懷王,楚國復國。
事跡年表
[編輯]秦王政九年(公元前238年):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王政命令呂不韋、昌平君和昌文君發兵平定嫪毐。[3]
這是昌平君事跡最早的記載。司馬貞《史記索隱》據「令相國昌平君、昌文君發卒攻毐」,解釋道昌平君是楚國公子,在秦國當官,秦王立他為相。[4]學者胡正明《「丞相啟」即昌平君說商榷》則認為,呂不韋擔任相國直至秦始皇十年,秦國不可能同時設兩個相國,故昌平君率兵平叛時,未為秦相;司馬貞的理解是對史記文字的句讀有誤,應為「相國、昌平君、昌文君」;秦國將相國和丞相明確區分,馬非百《秦集史·丞相表》及李開元以為秦國曾同時以呂不韋和昌平君為左右丞相、呂不韋罷相後昌平君獨相的推測也無證據,也就不能證明昌平君曾經拜相,也就不能證明「丞相啟」就是昌平君或昌平君名啟。田餘慶《說張楚——關於「亡秦必楚」問題的探討》亦認同。由於昌平君事跡模糊,《史記及注釋綜合引得》甚至將平定嫪毐的昌平君和被立為荊王的昌平君分為二人。郭沫若《十批判書·呂不韋與秦王政批判》懷疑「相國昌平君」是「相國呂不韋」的別稱或誤寫,被田餘慶否定,因《史記》、秦簡多次出現在呂不韋去世多年後仍在活躍的昌平君,不可能都是誤寫。
秦王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前韓國首都新鄭反叛秦國,昌平君前往前楚國故都郢陳。[5]
睡虎地秦簡《編年紀》記載,韓王安死,昌平君居住在韓王的所在,有死士屬。
綜合以上史料和歷史背景,韓國於數年前為秦國所滅,而韓王安在前227年(秦王政二十年)被轉移到為秦國攻占的楚國故都郢陳,而前226年新鄭反秦,為韓國滅亡的餘波。秦王派昌平君赴郢陳穩定局勢,也是要用其楚國公子的特殊身份來安撫當地楚人。
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
《史記·王翦列傳》記載,當年秦國李信等將兵二十萬討伐楚國,朝東南方向深入楚國腹地,攻擊平輿和寢,大勝楚軍,兵鋒指向楚國首都壽春。然而此時位於秦軍戰線後方的郢陳爆發了反秦叛亂,東進伐楚進展順利的李信被迫掉頭西向鎮壓叛亂。與李信對峙的楚軍緊跟秦軍西進,突襲並大破李信軍,秦軍敗走。楚軍繼續西進,引發秦王的憂慮。
郢陳久為秦國所占,田餘慶推測,前225年郢陳叛秦事件,關鍵在當時居郢陳的秦國大臣昌平君身上。昌平君以其楚國公子身份在秦軍後方發動反秦叛亂,使郢陳附近一帶原楚地的人民和原韓國的人民響應叛亂;雖然在李信回軍後,郢陳一度被秦軍奪回,但最終楚軍擊敗了秦軍,不僅收復了楚國故都郢陳為中心的失地,楚軍更趁勢西進深入至原韓國境內。秦王驚恐,因而啟用王翦。
秦王政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王翦以六十萬人伐楚國,取得郢陳以南至平輿,俘虜楚王負芻,秦王政親往郢陳坐鎮督軍。楚國的將軍項燕立昌平君為楚王,於淮南繼續反秦。[6]
睡虎地秦簡《編年紀》記載,當年秦國征發大軍攻楚國。四月,與昌平君一樣同為楚國公子而仕於秦的昌文君死。
《史記·六國年表》記載,當年楚將項燕自殺,秦滅楚。這記載與《史記·秦始皇本紀》和《史記·王翦列傳》所記載的滅楚年份在秦王政二十四年不同。
秦王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軍最終擊敗楚軍,昌平君戰死,項燕自殺。楚國滅亡。[7]
而《史記·王翦列傳》記載,王翦在決戰中擊敗楚軍,殺項燕而俘虜楚王負芻。這與《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的楚王負芻被俘後,項燕再擁立昌平君為楚王,繼而項燕兵敗自殺的事件順序不同。
昌平君身份之謎
昌平君為羋啟的說法取自於上世紀80年代的發現,人們在天津的廢金屬回收站發現的一件秦國青銅戈,其上刻寫「十七年,丞相啟、狀造,郃陽嘉,丞兼,庫(?),工邪。」,並結合史料中人物時間的分析而得出的結論,其分析是十分嚴謹的,至少當時是完全說的通的,直至里耶秦簡出土後,一條記錄的出現徹底推翻了這種說法,秦簡中記錄「廿五年……二月癸丑,丞相啟移南郡假守主」,而昌平君已在秦始皇二十四年兵敗身亡。故昌平君並非丞相啟。由此而來帶來另一個問題,丞相啟又是何人?為什麼關於他的記錄也是少之又少?
年表基本根據田餘慶的文章《說張楚-關於「亡秦必楚」問題的探討》,見田餘慶:《秦漢魏晉史探微》,中華書局1993年。此處轉引自陳蘇鎮、張帆編:《中國古代史讀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第175頁。
影視作品
[編輯]註腳
[編輯]- ^ 本條目主要依據李開元《末代楚王史跡鉤沉》及《秦謎》編寫
- ^ 田鳳嶺、陳雍《新發現的「十七年丞相啟狀」戈》,《文物》1986年第3期
- ^ 《史記·秦始皇本紀》:長信侯毐作亂而覺,矯王御璽及太后璽以發縣卒及衛卒、官騎、戎翟君公、舍人,將欲攻蘄年宮為亂。王知之,令相國昌平君、昌文君發卒攻毐。戰咸陽,斬首數百,皆拜爵,及宦者皆在戰中,亦拜爵一級。毐等敗走。
- ^ 《史記索隱》:昌平君,楚之公子,立以為相,後徙於郢,項燕立為荊王,史失其名。
- ^ 《史記·秦始皇本紀》:二十一年,王賁攻(薊)[荊]。乃益發卒詣王翦軍,遂破燕太子軍,取燕薊城,得太子丹之首。燕王東收遼東而王之。王翦謝病老歸。新鄭反。昌平君徙於郢。
- ^ 《史記·秦始皇本紀》:二十三年,秦王復召王翦,彊起之,使將擊荊。取陳以南至平輿,虜荊王。秦王游至郢陳。荊將項燕立昌平君為荊王,反秦於淮南。
- ^ 《史記·秦始皇本紀》:二十四年,王翦、蒙武攻荊,破荊軍,昌平君死,項燕遂自殺。
前任: 兄或侄楚王負芻 |
楚國君主 前223年—前223年 |
繼任: 楚國滅亡 (堂叔楚義帝復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