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滿洲八旗都統列表
外观
以下列出清朝八旗滿洲都統任職者,包括民國時期任職者。
鑲黃旗滿洲都統(固山額真)
[编辑]都統 | 氏族 | 任職日期 | 任職日期 (西元) |
卸任日期 | 卸任日期 (西元) |
署任 | 備註 |
---|---|---|---|---|---|---|---|
達爾漢 | 郭络罗氏 | 天命十一年九月丁丑 | 1626年10月27日 | [清史稿 1] | |||
拜音圖 | 宗室 | 順治元年正月 | 1644年 | 順治八年 | 1651年 | [八旗通志 1] | |
陳泰 | 鈕祜祿氏 | 順治九年三月己丑 | 1652年4月25日 | 順治十三年正月甲戌 | 1656年 | [八旗通志 1] [新清史 1] | |
卓布泰 | 瓜爾佳氏 | 順治十三年二月甲戌 | 1656年3月20日 | 順治十七年八月辛亥 | 1660年10月2日 | [清史稿 2] [清史稿 3] | |
穆里瑪 | 瓜爾佳氏 | 順治十七年八月辛亥 | 1660年10月2日 | 康熙八年五月己未 | 1669年6月25日 | [清史稿 3] [八旗通志 1] [新清史 2] | |
喇哈達 | 鈕祜祿氏 | 康熙八年五月己未 | 1669年6月25日 | 康熙二十四年十月己亥 | 1685年11月8日 | [清史稿 4] [國立故宮 1] [新清史 2] [新清史 3] | |
瓦岱 | 鈕祜祿氏 | 康熙二十四年十月己亥 | 1685年11月8日 | 康熙三十一年十一月庚戌 | 1692年12月12日 | [清史稿 5] [新清史 3] [新清史 4] | |
阿靈阿 | 鈕祜祿氏 | 康熙三十一年十一月庚戌 | 1692年12月12日 | 康熙三十三年十二月甲辰 | 1695年1月31日 | [清史稿 6] [新清史 4] [新清史 5] [國立故宮 2] | |
席特庫 | 覺羅 | 康熙三十三年十二月甲辰 | 1695年1月31日 | 康熙三十七年七月庚子 | 1698年9月2日 | [新清史 5] [新清史 6] | |
追封睿親王蘇爾發 | 宗室 | 康熙三十七年七月庚子 | 1698年9月2日 | 康熙三十九年五月戊申 | 1700年7月2日 | [實錄 1] [新清史 6] [新清史 7] | |
魯伯赫 | 康熙三十九年五月戊申 | 1700年7月2日 | 康熙四十年十月戊午 | 1701年11月4日 | [新清史 7] [新清史 8] | ||
特克新 | 宗室 | 康熙四十年十月戊午 | 1701年11月4日 | 康熙四十五年十月丁未 | 1706年11月27日 | [新清史 8] [新清史 9] | |
迓圖 | 康熙四十五年十月丁未 | 1706年11月27日 | 康熙五十年十一月壬辰 | 1711年12月16日 | [新清史 9] [新清史 10] | ||
阿喇納 | 伍弥氏 | 康熙五十年十一月壬辰 | 1711年12月16日 | 康熙六十一年九月 | 1722年10月 | [新清史 10] [八旗通志 2] | |
履懿親王允祹 | 宗室 |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戊子 | 1722年12月14日 | 雍正元年五月丙申 | 1723年6月20日 | [清史稿 7] [宗譜 1] [宗譜 2] [新清史 11] [新清史 12] [國立故宮 3] | |
已革裕親王保泰 | 宗室 | 雍正元年五月丙申 | 1723年6月20日 | 雍正元年九月癸巳 | 1723年10月15日 | [宗譜 3] [新清史 12] [新清史 12] | |
蘇克諄 | 雍正元年九月癸巳 | 1723年10月15日 | 雍正二年五月壬戌 | 1724年7月10日 | [新清史 12] [新清史 13] | ||
那敏 | 納喇氏 | 雍正二年五月壬戌 | 1724年7月10日 | 雍正二年十一月丙午 | 1724年12月21日 | [清史稿 8] [新清史 13] [新清史 14] | |
額爾錦 | 雍正二年十一月丙午 | 1724年12月21日 | 雍正三年六月癸未 | 1725年7月26日 | [新清史 14] [新清史 15] | ||
查郎阿 | 納喇氏 | 雍正三年 | 1725年 | 是 | [清史稿 9] [國立故宮 4] | ||
佛倫 | 覺羅 | 雍正三年六月癸未 | 1725年7月26日 | 雍正四年二月乙亥 | 1726年3月15日 | [新清史 15] [新清史 16] | |
鄂善 | 雍正四年二月乙亥 | 1726年3月15日 | 雍正六年四月甲申 | 1728年5月12日 | [實錄 2] [新清史 16] [新清史 17] | ||
陳泰 | 董鄂氏 | 雍正六年四月甲申 | 1728年5月12日 | 雍正八年八月 | 1730年 | [新清史 17] [八旗通志 2] | |
三泰 | 雍正八年八月 | 1730年 | 雍正九年六月己未 | 1731年7月31日 | [八旗通志 2] [新清史 18] | ||
博爾屯 | 雍正九年六月己未 | 1731年7月31日 | 雍正十年九月庚戌 | 1732年11月13日 | [新清史 18] [新清史 19] | ||
青保 | 雍正十年九月庚戌 | 1732年11月13日 | 雍正十一年二月丙辰 | 1733年3月19日 | [新清史 19] [新清史 20] | ||
鄂勒泰 | 雍正九年四月 | 1731年 | 雍正十三年六月 | 1733年 | 是 | [八旗通志 2] | |
保明 | 雍正十一年二月丙辰 | 1733年3月19日 | 雍正十二年七月戊戌 | 1734年8月23日 | 是 | [新清史 20] [新清史 21] | |
邁祿 | 雍正十二年七月戊戌 | 1734年8月23日 | 雍正十三年正月 | 1735年 | [新清史 21] [八旗通志 2] | ||
查爾泰 | 雍正十三年九月甲辰 | 1735年10月23日 | 乾隆元年九月癸卯 | 1736年10月16日 | [新清史 22] [新清史 23] | ||
訥親 | 鈕祜祿氏 | 乾隆元年九月癸卯 | 1736年10月16日 | 乾隆三年八月己丑 | 1738年9月22日 | [清史稿 10] [中央研究 1] [新清史 23] [新清史 24] | |
都賚 | 乾隆三年八月己丑 | 1738年9月22日 | 乾隆五年二月辛巳 | 1740年3月7日 | [清史稿 11] [中央研究 2] [新清史 24] [新清史 25] | ||
和恭親王弘晝 | 宗室 | 乾隆五年二月辛巳 | 1740年3月7日 | 乾隆三十五年七月丙寅 | 1770年9月11日 | [宗譜 4] [中央研究 3] [新清史 25] [新清史 26] | |
博爾屯 | 乾隆七年七月 | 1742年 | 乾隆九年十一月 | [八旗通志 1] | |||
明安 | 乾隆十二年 | 1747年 | [中央研究 4] | ||||
諴恪親王允祕 | 宗室 | 乾隆三十五年七月丙寅 | 1770年9月11日 | 乾隆三十八年十月丙午 | 1773年12月4日 | [實錄 3] [新清史 26] [新清史 27] | |
舒赫德 | 舒穆魯氏 | 乾隆三十八年十月丙午 | 1773年12月4日 | 乾隆四十二年四月癸亥 | 1777年6月3日 | [國立故宮 5] [新清史 27] [新清史 28] | |
永貴 | 拜都氏 | 乾隆三十九年十一月 | 1774年 | 是 | [中央研究 5] | ||
誠密郡王弘暢 | 宗室 | 乾隆四十年 | 1775年 | 是 | [宗譜 5] [實錄 4] | ||
福隆安 | 富察氏 | 乾隆四十二年四月癸亥 | 1777年6月3日 | 乾隆四十二年十月戊戌 | 1777年11月5日 | [新清史 28] [新清史 29] | |
阿桂 | 章佳氏 | 乾隆四十二年十月戊戌 | 1777年11月5日 | 嘉慶二年三月癸亥 | 1797年4月19日 | [新清史 29] [中央研究 6] [新清史 30] | |
德福 | 伊爾根覺羅氏 | 乾隆四十六年 | 1781年 | 乾隆四十六年 | 1781年 | 是 | [中央研究 7] |
怡恭親王永琅 | 宗室 | 乾隆五十一年三月 | 1786年 | 乾隆五十二年三月 | 1787年 | 是 | [宗譜 6] [宗譜 7] |
和珅 | 鈕祜祿氏 | 嘉慶二年三月癸亥 | 1797年4月19日 | 嘉慶四年正月庚申 | 1799年2月7日 | [中央研究 8] [新清史 30] | |
成哲親王永瑆 | 宗室 | 嘉慶四年正月庚申 | 1799年2月7日 | 嘉慶二十四年五月乙酉 | 1819年7月16日 | [宗譜 8] [宗譜 9] [中央研究 9] [新清史 31] | |
英和 | 索綽絡氏 | 嘉慶二十四年五月乙酉 | 1819年7月16日 | 道光七年七月癸亥 | 1827年9月10日 | [國立故宮 6] [新清史 31] [新清史 32] | |
定端親王奕紹 | 宗室 | 嘉慶二十四年九月 | 1819年 | 是 | [宗譜 10] | ||
定端親王奕紹 | 宗室 | 道光七年七月癸亥 | 1827年9月10日 | 道光十六年十月 | 1836年11月28日 | [宗譜 11] [宗譜 12] [奏摺 1] [中央研究 10] [新清史 32] | |
穆彰阿 | 郭佳氏 | 道光十六年十一月庚子 | 1836年12月28日 | 咸豐元年正月己丑 | 1851年2月2日 | [國立故宮 7] [新清史 33] [新清史 34] | |
定敏親王載銓 | 宗室 | 道光十八年 | 1838年 | 道光二十五年 | 1845年 | 是 | [實錄 5] [實錄 6] |
恩桂 | 宗室 | 道光二十六年 | 1846年 | 是 | [國立故宮 8] | ||
順承勤郡王春山 | 宗室 | 道光三十年 | 1850年 | 是 | [實錄 7] | ||
惠端親王綿愉 | 宗室 | 咸豐元年正月己丑 | 1851年2月2日 | 同治三年七月庚子 | 1864年8月3日 | [奏摺 2] [中央研究 11] [新清史 34] [新清史 35] | |
瑞常 | 石爾德特氏 | 咸豐十年 | 1860年 | 是 | [國立故宮 9] | ||
文祥 | 瓜爾佳氏 | 咸豐十一年 | 1861年 | 是 | [國立故宮 10] | ||
德全 | 烏札庫氏 | 咸豐十一年 | 1861年 | 是 | [國立故宮 11] | ||
全慶 | 葉赫那拉氏 | 咸豐十一年 | 1861年 | 是 | [國立故宮 12] | ||
勝保 | 蘇完瓜爾佳氏 | 咸豐十一年 | 1861年 | 同治元年 | 1862年 | [清史稿 12] [國立故宮 13] | |
惇勤親王奕誴 | 宗室 | 同治三年四月 | 1864年 | 是 | [宗譜 13] [中央研究 12] | ||
惇勤親王奕誴 | 宗室 | 同治三年七月庚子 | 1864年8月3日 | 光緒十五年正月丁卯 | 1889年2月20日 | [新清史 35] [新清史 36] | |
崇綸 | 許氏 | 同治十三年 | 1874年 | 是 | [國立故宮 14] | ||
貝勒銜敏恪貝子載容 | 宗室 | 光緒元年 | 1875年 | 是 | [實錄 8] | ||
禮恪親王世鐸 | 宗室 | 光緒元年 | 1875年 | 是 | [實錄 9] | ||
郡王銜貝勒奕絪 | 宗室 | 光緒七年 | 1881年 | 光緒七年 | 1881年 | 是 | [中央研究 13] |
慶密親王奕劻 | 宗室 | 光緒十五年正月丁卯 | 1889年2月20日 | 光緒二十九年三月壬申 | 1903年4月14日 | [宗譜 14] [新清史 36] [新清史 37] | |
那彥圖 | 博爾濟吉特氏 | 光緒二十九年三月庚午 | 1903年4月14日 | 民國年間 | [實錄 10] [奏摺 3] [新清史 37] [日報 1] |
正黃旗滿洲都統(固山額真)
[编辑]都統 | 氏族 | 任職日期 | 任職日期 (西元) |
卸任日期 | 卸任日期 (西元) |
署任 | 備註 |
---|---|---|---|---|---|---|---|
納穆泰 | 舒穆祿氏 | 天命十一年九月丁丑 | 1626年10月27日 | 天聰四年 | 1630年 | [清史稿 1] [國立故宮 15] | |
譚泰 | 舒穆祿氏 | 天聰九年 | 1635年 | 順治三年正月 | 1646年 | [國立故宮 16] [八旗通志 2] [新清史 38] | |
圖賴 | 瓜爾佳氏 | 順治三年二月甲申 | 1646年3月23日 | 順治四年六月甲戌 | 1647年7月6日 | [新清史 38] [新清史 39] | |
何洛會 | 順治四年六月甲戌 | 1647年7月6日 | 順治五年三月己酉 | 1648年4月6日 | [新清史 39] [新清史 40] | ||
譚泰 | 舒穆祿氏 | 順治五年三月己酉 | 1648年4月6日 | 順治八年八月 | 1651年 | [新清史 40] [八旗通志 2] | |
伊爾德 | 舒穆祿氏 | 順治八年十一月戊戌 | 1652年1月5日 | 順治十八年 | 1661年 | [新清史 41] [新清史 42] | |
孫達哩 | 魯布哩氏 | 順治十二年 | 1655年 | [雜史 1] | |||
圖海 | 馬佳氏 | 順治十八年十月 | 1661年 | 康熙六年二月 | 1667年 | [八旗通志 2] | |
廣泰 | 康熙八年三月 | 1669年 | 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庚辰 | 1682年3月10日 | [八旗通志 2] [新清史 43] | ||
巴渾德 | 舒穆祿氏 | 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庚辰 | 1682年3月10日 | 康熙二十七年六月丁未 | 1688年7月3日 | [新清史 43] [新清史 44] | |
喀岱 | 康熙二十七年六月丁未 | 1688年7月3日 | 康熙三十年十月癸巳 | 1691年12月1日 | [新清史 44] [新清史 45] | ||
巴渾德 | 舒穆祿氏 | 康熙三十年十月癸巳 | 1691年12月1日 | 康熙四十年九月壬子 | 1701年10月29日 | [新清史 46] | |
鄂飛 | 宗室 | 康熙四十年九月壬子 | 1701年10月29日 | 康熙四十一年九月辛酉 | 1702年11月2日 | [新清史 46] [新清史 47] | |
齊世 | 康熙四十一年九月辛酉 | 1702年11月2日 | 康熙四十四年九月甲申 | 1705年11月9日 | [新清史 47] [新清史 48] | ||
孫渣濟 | 孫氏 | 康熙四十四年九月甲申 | 1705年11月9日 | 康熙五十五年五月乙酉 | 1716年7月15日 | [新清史 48] [清史稿 13] | |
巴賽 | 宗室 | 康熙五十五年十月戊戌 | 1716年11月25日 | 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丙寅 | 1723年1月21日 | [新清史 49] [新清史 50] | |
馬爾薩 | 瓜爾佳氏 | 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丙寅 | 1723年1月21日 | 雍正三年正月丙辰 | 1725年3月1日 | [新清史 50] [新清史 51] | |
常雲 | 雍正三年正月丙辰 | 1725年3月1日 | 雍正五年正月丙申 | 1727年1月30日 | [新清史 51] [新清史 52] | ||
查克旦 | 博爾濟吉特氏 | 雍正五年正月丙申 | 1727年1月30日 | 雍正十二年四月癸亥 | 1734年5月20日 | [新清史 52] [新清史 53] | |
伊禮布 | 覺羅 | 雍正六年十月丙申 | 1728年11月20日 | 雍正九年 | 1731年 | 是 | [新清史 54] [實錄 11] |
莊恪親王允祿 | 宗室 | 雍正十年八月己卯 | 1732年10月13日 | 是 | [新清史 55] | ||
法喀 | 雍正十二年四月癸亥 | 1734年5月20日 | 雍正十二年六月丙寅 | 1734年7月22日 | [新清史 53] [新清史 56] | ||
章格 | 宗室 | 雍正十二年六月丙寅 | 1734年7月22日 | 雍正十三年九月丁酉 | 1735年10月16日 | [新清史 56] [實錄 12] [新清史 57] | |
恭恪貝勒品級弘昇 | 宗室 | 雍正十三年九月丁酉 | 1735年10月16日 | 雍正十三年十一月 | 1735年 | 是 | [新清史 57] |
恭恪貝勒品級弘昇 | 宗室 | 雍正十三年十一月 | 1735年 | 乾隆二年十月 | 1738年 | [八旗通志 2] [八旗通志 3] | |
平敏郡王福彭 | 宗室 | 乾隆二年十月 | 1737年 | 乾隆十三年十一月癸亥 | 1749年1月1日 | [中央研究 14] [新清史 58] | |
查克旦 | 博爾濟吉特氏 | 乾隆五年正月 | 1740年1月30日 | 是 | [八旗通志 3] | ||
瞻岱 | 納喇氏 | 乾隆六年正月 | 1741年 | 乾隆六年正月 | 1741年 | 是 | [八旗通志 3] |
莊恪親王允祿 | 宗室 | 乾隆十三年十一月癸亥 | 1749年1月1日 | 乾隆三十年十一月甲戌 | 1765年12月14日 | [新清史 58] [新清史 59] | |
託恩多 | 孫氏 | 乾隆三十年十一月甲戌 | 1765年12月14日 | 乾隆三十三年十二月庚申 | 1769年1月13日 | [新清史 59] [新清史 60] | |
託庸 | 富察氏 | 乾隆三十三年十二月庚申 | 1769年1月13日 | 乾隆三十八年九月辛巳 | 1773年11月9日 | [雜史 2] [新清史 60] [新清史 61] | |
馮英廉 | 馮氏 | 乾隆三十八年九月辛巳 | 1773年11月9日 | 乾隆四十八年七月乙卯 | 1783年8月23日 | [新清史 61] [新清史 62] | |
克勤莊郡王雅朗阿 | 宗室 | 乾隆四十八年七月乙卯 | 1783年8月23日 | 乾隆五十九年二月壬戌 | 1794年3月5日 | [新清史 62] [新清史 63] | |
怡恭親王永琅 | 宗室 | 乾隆五十九年二月壬戌 | 1794年3月5日 | 嘉慶五年十一月乙酉 | 1800年12月22日 | [宗譜 15] [新清史 63] [新清史 64] | |
永貴 | 拜都氏 | 乾隆年間 | 是 | [中央研究 15] | |||
紀山 | 乾隆年間 | 是 | [中央研究 16] | ||||
布彥達賚 | 鈕祜祿氏 | 嘉慶五年十一月乙酉 | 1800年12月22日 | 嘉慶六年正月壬午 | 1801年2月17日 | [新清史 64] [新清史 65] | |
慶桂 | 章佳氏 | 嘉慶六年正月壬午 | 1801年2月17日 | 嘉慶十八年九月甲申 | 1813年10月14日 | [新清史 65] [新清史 66] | |
莊襄親王綿課 | 宗室 | 嘉慶十八年九月甲申 | 1813年10月14日 | 道光六年二月戊辰 | 1826年3月24日 | [新清史 66] [新清史 67] | |
儀慎親王永璇 | 宗室 | 嘉慶年間 | 是 | [中央研究 17] | |||
禧恩 | 宗室 | 道光六年二月戊辰 | 1826年3月24日 | 道光十八年閏四月丁酉 | 1838年6月18日 | [新清史 67] [新清史 68] | |
鄭慎親王烏爾恭阿 | 宗室 | 道光十年 | 1830年 | 是 | [實錄 13] | ||
松筠 | 瑪拉特氏 | 道光十年 | 1830年 | 是 | [國立故宮 17] | ||
文孚 | 博爾濟吉特氏 | 道光十一年 | 1831年 | 是 | [國立故宮 18] | ||
已革二等輔國將軍奕經 | 宗室 | 道光十八年閏四月丁酉 | 1838年6月18日 | 咸豐二年九月辛亥 | 1852年10月16日 | [新清史 68] [新清史 69] | |
穆彰阿 | 郭佳氏 | 道光二十年 | 1840年 | 是 | [國立故宮 19] | ||
賽尚阿 | 阿魯特氏 | 道光二十二年 | 1842年 | [國立故宮 20] | |||
睿僖親王仁壽 | 宗室 | 道光二十六年 | 1846年 | 是 | [實錄 14] | ||
阿勒清阿 | 博爾濟吉特氏 | 道光三十年 | 1850年 | 是 | [國立故宮 21] | ||
樂斌 | 覺羅 | 咸豐二年 | 1852年 | 是 | [國立故宮 22] | ||
裕誠 | 佟佳氏 | 咸豐二年 | 1852年 | 是 | [國立故宮 23] | ||
貝子銜奉恩鎮國恪慎公奕湘 | 宗室 | 咸豐二年九月辛亥 | 1852年10月16日 | 咸豐四年九月癸未 | 1854年11月7日 | [宗譜 16] [新清史 69] [新清史 70] | |
已革怡親王載垣 | 宗室 | 咸豐三年四月己亥 | 1853年6月1日 | 是 | [新清史 71] | ||
恭忠親王奕訢 | 宗室 | 同治三年七月庚子 | 1864年8月3日 | 咸豐五年七月壬午 | 1855年9月2日 | [新清史 70] [新清史 72] | |
裕誠 | 佟佳氏 | 咸豐五年七月壬午 | 1855年9月2日 | 咸豐八年五月戊子 | 1858年6月24日 | [新清史 72] [新清史 73] | |
惇勤親王奕誴 | 宗室 | 咸豐八年五月戊子 | 1858年6月24日 | 同治三年七月庚子 | 1864年8月3日 | [新清史 73] [新清史 35] | |
奉恩輔國公載岱 | 宗室 | 咸豐十一年三月 | 1861年 | 是 | [宗譜 17] | ||
恭忠親王奕訢 | 宗室 | 同治三年七月庚子 | 1864年8月3日 | 同治四年三月乙巳 | 1865年4月5日 | [新清史 35] [新清史 74] | |
醇賢親王奕譞 | 宗室 | 同治四年三月乙巳 | 1865年4月5日 |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癸未 | 1875年1月21日 | [新清史 74] [新清史 75] | |
全慶 | 葉赫那拉氏 | 同治七年 | 1868年 | 是 | [國立故宮 24] | ||
貝勒銜敏恪貝子載容 | 宗室 | 同治九年 | 1870年 | 同治十三年 | 1874年 | 是 | [中央研究 18] |
景壽 | 富察氏 |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癸未 | 1875年1月21日 | 光緒十五年六月乙未 | 1889年7月18日 | [新清史 75] [新清史 76] | |
英桂 | 赫舍里氏 | 光緒二年 | 1876年 | 是 | [國立故宮 25] | ||
郡王銜恭勤貝勒載治 | 宗室 | 光緒二年十二月 | 1876年 | 是 | [宗譜 18] | ||
怡端親王載敦 | 宗室 | 光緒八年九月 | 1882年 | 是 | [宗譜 19] | ||
瑞聯 | 宗室 | 光緒八年 | 1882年 | 是 | [國立故宮 26] | ||
恩承 | 葉赫那拉氏 | 光緒九年 | 1883年 | 是 | [國立故宮 27] | ||
郡王銜貝勒奕絪 | 宗室 | 光緒十四年 | 1888年 | 是 | [實錄 15] | ||
禮恪親王世鐸 | 宗室 | 光緒十五年六月丁酉 | 1889年7月20日 | 民國年間 | [新清史 77] | ||
崑岡 | 宗室 | 光緒十六年 | 1890年 | 是 | [實錄 16] | ||
慶密親王奕劻 | 宗室 | 光緒二十四年 | 1898年 | 是 | [實錄 17] |
正白旗滿洲都統(固山額真)
[编辑]都統 | 氏族 | 任職日期 | 任職日期 (西元) |
卸任日期 | 卸任日期 (西元) |
署任 | 備註 |
---|---|---|---|---|---|---|---|
喀克篤禮 | 天命十一年九月丁丑 | 1626年10月27日 | [清史稿 1] | ||||
阿山 | 伊尔根觉罗氏 | 順治元年正月 | 1644年 | 順治三年正月 | 1646年 | [八旗通志 1] | |
阿濟格尼堪 | 他塔喇氏 | 順治五年三月 | 1648年 | 順治七年四月 | 1650年 | [八旗通志 1] [清史稿 14] | |
額克親 | 宗室 | 順治七年八月戊子 | 1650年9月2日 | 順治八年二月庚子 | 1651年3月13日 | [八旗通志 1] [新清史 78] [新清史 79] | |
巴哈納 | 覺羅 | 順治八年二月庚子 | 1651年3月13日 | 康熙五年十一月 | 1666年 | [八旗通志 1] [新清史 79] [實錄 18] [國立故宮 28] | |
宜理布 | 他塔喇氏 | 康熙七年九月丙午 | 1668年10月15日 | 康熙十七年五月 | 1678年 | [八旗通志 1] | |
光泰 | 康熙八年三月丁巳 | 1669年4月24日 | 康熙十九年四月辛酉 | 1680年4月30日 | 是 | [新清史 80] [新清史 81] | |
賚塔 | 那穆都魯氏 | 康熙十九年四月辛酉 | 1680年4月30日 | 康熙二十三年十一月丁亥 | 1684年12月31日 | [新清史 81] [新清史 82] | |
瑪哈達 | 佟佳氏 | 康熙二十三年十一月丁亥 | 1684年12月31日 | 康熙二十六年八月戊申 | 1687年9月8日 | [清史稿 15] [新清史 82] [新清史 83] | |
阿密達 | 他塔喇氏 | 康熙二十六年八月戊申 | 1687年9月8日 | 康熙三十一年三月乙丑 | 1692年5月1日 | [新清史 83] [新清史 84] | |
阿席坦 | 康熙三十一年三月乙丑 | 1692年5月1日 | 康熙三十六年十二月丁卯 | 1698年2月1日 | [新清史 84] [新清史 85] | ||
董額 | 宗室 | 康熙三十六年十二月丁卯 | 1698年2月1日 | 康熙四十一年三月癸未 | 1702年3月29日 | [新清史 85] [新清史 86] | |
崇古禮 | 康熙四十一年三月癸未 | 1702年3月29日 | 康熙五十五年十一月 | 1716年12月24日 | [新清史 86] [新清史 87] | ||
和禮 | 康熙五十五年十一月 | 1716年12月24日 | 康熙五十八年六月甲辰 | 1719年7月19日 | [新清史 87] [新清史 88] | ||
已革貝勒滿都護 | 宗室 | 康熙五十八年六月甲辰 | 1719年7月19日 | 雍正元年十月癸酉 | 1723年11月24日 | [新清史 88] [新清史 89] | |
拉錫 | 圖伯特氏 | 雍正元年十月癸酉 | 1723年11月24日 | 雍正四年八月乙亥 | 1726年9月11日 | [新清史 89] [新清史 90] | |
常在 | 雍正二年三月己卯 | 1724年3月29日 | 雍正二年閏四月庚辰 | 1724年5月29日 | 是 | [新清史 91] [新清史 92] | |
佛倫 | 覺羅 | 雍正二年閏四月庚辰 | 1724年5月29日 | 雍正三年九月癸丑 | 1725年10月24日 | 是 | [新清史 92] [新清史 93] |
阿齊圖 | 雍正三年九月癸丑 | 1725年10月24日 | 雍正四年六月庚辰 | 1726年7月18日 | 是 | [新清史 93] [新清史 94] | |
圖納 | 雍正四年六月庚辰 | 1726年7月18日 | 是 | [新清史 94] | |||
佛保 | 雍正四年六月庚辰 | 1726年7月18日 | 是 | [新清史 94] | |||
伍格 | 雍正四年八月乙亥 | 1726年9月11日 | 雍正五年正月丙申 | 1727年1月30日 | [新清史 90] [新清史 52] | ||
睦森 | 雍正五年正月丙申 | 1727年1月30日 | 雍正十一年二月丙辰 | 1733年3月19日 | [新清史 52] [新清史 20] | ||
拉錫 | 圖伯特氏 | 雍正九年 | 1731年 | 是 | [國立故宮 29] | ||
查爾泰 | 雍正十一年二月丙辰 | 1733年3月19日 | 雍正十二年正月辛丑 | 1734年2月27日 | [新清史 20] [新清史 95] | ||
佛標 | 雍正十二年正月辛丑 | 1734年2月27日 | 乾隆元年 | 1736年 | [新清史 95] | ||
平敏郡王福彭 | 宗室 | 乾隆元年 | 1736年 | 乾隆二年 | 1737年 | [國立故宮 30] | |
和恭親王弘晝 | 宗室 | 乾隆四年八月甲午 | 1739年9月22日 | 乾隆五年二月辛巳 | 1740年3月7日 | 是 | [新清史 96] [新清史 25] |
慎靖郡王允禧 | 宗室 | 乾隆五年二月辛巳 | 1740年3月7日 | 乾隆十七年十一月己未 | 1752年12月7日 | [新清史 25] [新清史 97] | |
德敏 | 乾隆九年 | 1744年 | 是 | [實錄 19] | |||
諴恪親王允祕 | 宗室 | 乾隆十七年十一月己未 | 1752年12月7日 | 乾隆三十五年七月丙寅 | 1770年9月11日 | [新清史 97] [新清史 26] | |
范時綬 | 乾隆二十三年 | 1758年 | 乾隆二十四年 | 1759年 | 是 | [國立故宮 31] | |
努三 | 瓜爾佳氏 | 乾隆三十五年七月丙寅 | 1770年9月11日 | 乾隆三十八年十月戊子 | 1773年11月16日 | [新清史 26] [新清史 98] | |
舒赫德 | 舒穆魯氏 | 乾隆三十八年十月戊子 | 1773年11月16日 | 乾隆三十八年十月丙午 | 1773年12月4日 | 是 | [新清史 98] [新清史 27] |
福隆安 | 富察氏 | 乾隆三十八年十月丙午 | 1773年12月4日 | 乾隆四十二年四月癸亥 | 1777年6月3日 | [新清史 27] [新清史 28] | |
豐昇額 | 鈕祜祿氏 | 乾隆四十二年四月癸亥 | 1777年6月3日 | 乾隆四十二年十月戊戌 | 1777年11月5日 | [新清史 28] [新清史 29] | |
福隆安 | 富察氏 | 乾隆四十二年十月戊戌 | 1777年11月5日 | 乾隆四十九年三月丙戌 | 1784年3月21日 | [新清史 29] [新清史 99] | |
復興 | 瓜爾佳氏 | 乾隆四十八年 | 1783年 | 是 | [國立故宮 32] | ||
和珅 | 鈕祜祿氏 | 乾隆四十九年三月丙戌 | 1784年3月21日 | 嘉慶二年三月癸亥 | 1797年4月19日 | [新清史 99] [新清史 30] | |
永貴 | 拜都氏 | 乾隆年間 | 是 | [中央研究 19] | |||
章格 | 宗室 | 乾隆年間 | [實錄 20] | ||||
福長安 | 富察氏 | 嘉慶二年三月癸亥 | 1797年4月19日 | [新清史 30] | |||
定恭親王綿恩 | 宗室 | 嘉慶四年正月 | 1799年 | 嘉慶二十四年十二月丙午 | 1820年2月2日 | [宗譜 20] [新清史 100] | |
肅恭親王永錫 | 宗室 | 嘉慶二十四年十二月丙午 | 1820年2月2日 | 道光元年八月己卯 | 1821年8月28日 | [新清史 100] [新清史 101] | |
布彥達賚 | 鈕祜祿氏 | 嘉慶年間 | 是 | [清史稿 16] | |||
恭阿拉 | 鈕祜祿氏 | 嘉慶年間 | 是 | [中央研究 20] | |||
成寬 | 宗室 | 嘉慶年間 | 是 | [中央研究 21] | |||
托津 | 富察氏 | 道光元年八月己卯 | 1821年8月28日 | 道光十一年 | 1831年 | [新清史 101] [國立故宮 33] | |
文孚 | 博爾濟吉特氏 | 道光十一年 | 1831年 | 道光十六年五月戊戌 | 1836年6月29日 | [國立故宮 34] [新清史 102] | |
惇恪親王綿愷 | 宗室 | 道光十六年五月戊戌 | 1836年6月29日 | 道光十八年五月戊辰 | 1838年7月19日 | [新清史 102] [新清史 103] | |
已革二等鎮國將軍奕紀 | 宗室 | 道光十八年五月戊辰 | 1838年7月19日 | 道光二十年正月己酉 | 1840年2月20日 | [新清史 103] [新清史 104] | |
惠端親王綿愉 | 宗室 | 道光二十年正月己酉 | 1840年2月20日 | 咸豐元年正月己丑 | 1851年2月2日 | [新清史 104] [新清史 34] | |
穆彰阿 | 郭佳氏 | 道光二十四年 | 1844年 | 是 | [國立故宮 35] | ||
薩迎阿 | 鈕祜祿氏 | 咸豐元年正月己丑 | 1851年2月2日 | 同治元年六月癸酉 | 1862年7月18日 | [清史稿 17] [新清史 34] [新清史 105] | |
順承勤郡王春山 | 宗室 | 咸豐元年 | 1851年 | 是 | [實錄 21] | ||
裕誠 | 佟佳氏 | 咸豐二年 | 1852年 | 是 | [國立故宮 36] | ||
花沙納 | 烏米氏 | 咸豐六年 | 1856年 | 咸豐七年 | 1857年 | 是 | [國立故宮 37] |
桂良 | 瓜爾佳氏 | 咸豐七年 | 1857年 | 咸豐八年 | 1858年 | 是 | [國立故宮 38] |
瑞常 | 石爾德特氏 | 咸豐八年 | 1858年 | 咸豐八年 | 1858年 | 是 | [國立故宮 39] |
成恭郡王載銳 | 宗室 | 咸豐八年 | 1858年 | 是 | [實錄 22] | ||
劉鉦 | 咸豐十年 | 1860年 | 是 | [國立故宮 40] | |||
僧格林沁 | 博爾濟吉特氏 | 同治元年六月癸酉 | 1862年7月18日 | 同治四年四月戊子 | 1865年5月18日 | [新清史 105] [實錄 23] | |
寶鋆 | 索綽絡氏 | 同治元年 | 1862年 | 是 | [國立故宮 41] | ||
明慶 | 德敦氏 | 同治四年 | 1865年 | 是 | [國立故宮 42] | ||
穆隆阿 | 佟佳氏 | 同治四年 | 1865年 | 是 | [中央研究 22] | ||
英元 | 宗室 | 同治十三年 | 1874年 | 是 | [國立故宮 43] | ||
恭忠親王奕訢 | 宗室 | 同治年間 | 是 | [中央研究 23] | |||
伯彥訥謨祜 | 博爾濟吉特氏 | 光緒十年三月庚寅 | 1884年4月10日 | 光緒十七年十一月甲子 | 1891年12月4日 | [實錄 24] [新清史 106] [新清史 107] | |
奎潤 | 宗室 | 光緒十三年 | 1887年 | 是 | [國立故宮 44] | ||
容貴 | 蘇完呢瓜爾佳氏 | 光緒十六年 | 1890年 | 是 | [國立故宮 45] | ||
克勤誠郡王晉祺 | 宗室 | 光緒十七年十一月甲子 | 1891年12月4日 | 光緒二十六年二月丙子 | 1900年3月4日 | [新清史 107] [新清史 108] | |
符珍 | 蘇完呢瓜爾佳氏 | 光緒二十六年二月己卯 | 1900年3月7日 | 光緒二十七年 | 1901年 | [新清史 109] [國立故宮 46] | |
溥興 | 宗室 | 光緒二十九年 | 1903年 | 是 | [國立故宮 47] | ||
貝子溥倫 | 宗室 | 宣統元年十二月 | 1909年 | [宗譜 21] | |||
貢桑諾爾布 | 烏梁海氏 | 民國元年四月 | 1912年 | 民國十一年 | 1922年 | [論文 1] | |
塔旺布魯克札勒 | 民國十二年二月 | 1923年 | [論文 1] |
正紅旗滿洲都統(固山額真)
[编辑]都統 | 氏族 | 任職日期 | 任職日期 (西元) |
卸任日期 | 卸任日期 (西元) |
署任 | 備註 |
---|---|---|---|---|---|---|---|
和碩圖 | 天命十一年九月丁丑 | 1626年10月27日 | [清史稿 1] | ||||
喀刺 | 覺羅 | 順治元年正月 | 1644年 | 順治二年正月 | 1645年 | [八旗通志 1] | |
杜雷 | 順治二年正月 | 1645年 | 順治九年正月 | 1652年 | [八旗通志 1] | ||
噶達渾 | 順治九年九月辛巳 | 1652年10月14日 | 順治十四年四月乙酉 | 1657年5月25日 | [新清史 110] [八旗通志 1] [新清史 111] | ||
濟席哈 | 富察氏 | 順治十四年四月乙酉 | 1657年5月25日 | 康熙元年七月 | 1662年 | [新清史 111] [八旗通志 1] | |
巴爾布 | 覺羅 | 康熙元年九月辛卯 | 1662年11月1日 | 康熙十八年五月 | 1679年 | [新清史 112] [八旗通志 1] | |
噶褚哈 | 康熙六年三月乙酉 | 1667年4月3日 | 是 | [清史稿 13] | |||
希福 | 赫舍里氏 | 康熙十八年六月己卯 | 1679年7月23日 | 康熙二十一年十一月己巳 | 1682年12月24日 | [新清史 113] [新清史 114] | |
噶爾漢 | 納喇氏 | 康熙二十一年十一月己巳 | 1682年12月24日 | 康熙二十二年三月己巳 | 1683年4月23日 | [新清史 114] [新清史 115] | |
彭春 | 棟鄂氏 | 康熙二十二年三月己巳 | 1683年4月23日 | 康熙三十年十月 | 1691年 | [新清史 115] [八旗通志 1] | |
伊勒慎 | 佟佳氏 | 康熙三十年十一月 | 1691年 | 康熙三十一年三月 | 1692年 | [八旗通志 1] | |
希福 | 赫舍里氏 | 康熙三十一年四月庚辰 | 1692年5月16日 | 康熙三十三年五月辛亥 | 1694年6月6日 | [新清史 116] [新清史 117] | |
紀爾他布 | 禮佳氏 | 康熙三十三年五月辛亥 | 1694年6月6日 | 康熙三十四年正月丁亥 | 1695年3月9日 | [新清史 117] [八旗通志 2] [新清史 118] | |
護巴 | 康熙三十四年正月丁亥 | 1695年3月9日 | 康熙三十四年十二月己酉 | 1696年1月13日 | [新清史 118] [新清史 119] | ||
齊世武 | 佟佳氏 | 康熙三十四年十二月己酉 | 1696年1月13日 | 康熙四十一年九月辛酉 | 1702年11月2日 | [新清史 119] [新清史 47] | |
嵩祝 | 赫舍里氏 | 康熙四十一年九月辛酉 | 1702年11月2日 | 康熙五十年十月庚午 | 1711年11月24日 | [新清史 47] [新清史 120] | |
碩鼐 | 康熙五十年十月庚午 | 1711年11月24日 | 康熙五十一年十月辛未 | 1712年11月19日 | [新清史 120] [新清史 121] | ||
普奇 | 宗室 | 康熙五十一年十月辛未 | 1712年11月19日 | 康熙五十四年十二月戊辰 | 1715年12月31日 | [新清史 121] [新清史 122] | |
圖思海 | 康熙五十四年十二月戊辰 | 1715年12月31日 | 雍正元年十月庚申 | 1723年11月11日 | [新清史 122] [新清史 123] | ||
德普 | 宗室 | 雍正元年十月庚申 | 1723年11月11日 | 雍正三年二月乙酉 | 1725年3月30日 | [新清史 123] [新清史 124] | |
蘇丹 | 富察氏 | 雍正三年二月乙酉 | 1725年3月30日 | 雍正七年七月 | 1729年 | [新清史 123] [八旗通志 2] | |
德成 | 兆佳氏 | 雍正七年八月辛酉 | 1729年10月11日 | 雍正九年正月 | 1731年 | [新清史 125] [新清史 124] | |
富昌 | 雍正九年正月 | 1731年 | 雍正九年正月 | 1731年 | 是 | [八旗通志 2] | |
莊恪親王允祿 | 宗室 | 雍正九年正月甲申 | 1731年2月26日 | 雍正十年七月乙酉 | 1732年8月20日 | [新清史 124] [新清史 126] [八旗通志 2] | |
馬喇 | 富察氏 | 雍正十年二月 | 1732年 | 雍正十年七月 | 1732年 | 是 | [八旗通志 2] [國立故宮 48] |
傅泰 | 雍正十年七月乙酉 | 1732年8月20日 | 雍正十一年八月 | 1733年 | [新清史 126] [八旗通志 2] | ||
順承恪郡王熙良 | 宗室 | 雍正十年七月 | 1732年 | 雍正十一年七月 | 1733年 | 是 | [八旗通志 2] |
馬理善 | 雍正十一年八月 | 1733年 | 雍正十三年二月己未 | 1735年3月12日 | [八旗通志 2] [新清史 127] | ||
盛安 | 那拉氏 | 雍正十一年十一月 | 1733年 | 雍正十二年九月 | 1734年 | 是 | [八旗通志 2] |
憲德 | 西魯特氏 | 雍正十二年九月 | 1734年 | 雍正十二年十二月 | 1734年 | 是 | [清史稿 18] [八旗通志 2] |
阿揚阿 | 覺羅 | 雍正十三年二月己未 | 1735年3月12日 | 雍正十三年五月戊辰 | 1735年7月19日 | [新清史 127] [新清史 128] | |
王常 | 雍正十三年五月戊辰 | 1735年7月19日 | 乾隆元年四月甲戌 | 1736年5月20日 | [新清史 128] [新清史 129] | ||
簡勤親王奇通阿 | 宗室 | 乾隆元年四月甲戌 | 1736年5月20日 | 乾隆十五年二月 | 1760年 | [新清史 129] [八旗通志 3] | |
永常 | 董鄂氏 | 乾隆十五年二月 | 1760年 | 乾隆十五年二月 | 1760年 | [八旗通志 3] | |
簡勤親王奇通阿 | 宗室 | 乾隆十五年二月 | 1760年 | 乾隆二十八年七月辛酉 | 1763年8月14日 | [八旗通志 3] [新清史 130] | |
阿桂 | 章佳氏 | 乾隆二十八年七月辛酉 | 1763年8月14日 | 乾隆三十三年七月甲寅 | 1768年9月9日 | [清史稿 19] [新清史 130] [新清史 131] | |
色克慎 | 乾隆三十年 | 1765年 | 乾隆三十三年 | 1768年 | 是 | [中央研究 24] [實錄 25] | |
官保 | 烏雅氏 | 乾隆三十三年七月甲寅 | 1768年9月9日 | 乾隆四十一年正月戊子 | 1776年3月5日 | [新清史 131] [新清史 132] | |
阿桂 | 章佳氏 | 乾隆四十一年正月戊子 | 1776年3月5日 | 乾隆四十二年六月丙辰 | 1777年7月26日 | [清史稿 20] [新清史 132] [新清史 133] | |
莊慎親王永瑺 | 宗室 | 乾隆四十二年六月丙辰 | 1777年7月26日 | 乾隆五十三年二月甲辰 | 1788年3月18日 | [新清史 133] [新清史 134] | |
福長安 | 富察氏 | 乾隆五十三年二月甲辰 | 1788年3月18日 | 乾隆五十九年四月癸酉 | 1794年5月15日 | [新清史 134] [新清史 135] | |
德明 | 溫都氏 | 乾隆五十九年四月癸酉 | 1794年5月15日 | 乾隆六十年九月己巳 | 1795年11月2日 | [新清史 135] [新清史 136] | |
儀慎親王永璇 | 宗室 | 乾隆六十年九月己巳 | 1795年11月2日 | 嘉慶二十四年七月壬戌 | 1819年8月22日 | [新清史 136] [新清史 137] | |
明福 | 乾隆年間 | 是 | [中央研究 25] | ||||
拉布敦 | 棟鄂氏 | 乾隆年間 | 是 | [雜史 3] | |||
永貴 | 拜都氏 | 乾隆年間 | 是 | [中央研究 26] | |||
松筠 | 瑪拉特氏 | 嘉慶二十四年七月壬戌 | 1819年8月22日 | 嘉慶二十四年九月壬戌 | 1819年10月21日 | [新清史 137] [新清史 138] | |
賽沖阿 | 赫舍里氏 | 嘉慶二十四年九月壬戌 | 1819年10月21日 | 道光二年五月癸巳 | 1822年7月8日 | [新清史 138] [新清史 139] | |
已革奉恩輔國公奕灝 | 宗室 | 嘉慶二十四年十二月 | 1819年 | 是 | [宗譜 22] | ||
索特那木多布齋 | 博爾濟吉特氏 | 道光二年 | 1822年 | [實錄 26] | |||
定端親王奕紹 | 宗室 | 道光二年五月癸巳 | 1822年7月8日 | 道光七年七月癸亥 | 1827年9月10日 | [新清史 139] [新清史 32] | |
賽沖阿 | 赫舍里氏 | 道光七年七月癸亥 | 1827年9月10日 | 道光十八年正月乙亥 | 1838年1月27日 | [新清史 32] [新清史 140] | |
禧恩 | 宗室 | 道光十年 | 1830年 | 是 | [國立故宮 49] | ||
僧格林沁 | 博爾濟吉特氏 | 道光十七年 | 1837年 | 是 | [實錄 27] | ||
睿僖親王仁壽 | 宗室 | 道光十八年正月乙亥 | 1838年1月27日 | 同治元年二月庚申 | 1862年3月7日 | [中央研究 27] [新清史 140] [新清史 141] | |
定敏親王載銓 | 宗室 | 道光二十五年 | 1845年 | 是 | [實錄 28] | ||
全慶 | 葉赫那拉氏 | 道光三十年 | 1850年 | 咸豐五年 | 1855年 | 是 | [國立故宮 50] |
祿普 | 宗室 | 咸豐元年 | 1851年 | 是 | [國立故宮 51] | ||
賽尚阿 | 阿魯特氏 | 咸豐十一年 | 1861年 | 是 | [國立故宮 52] | ||
恭忠親王奕訢 | 宗室 | 同治元年二月庚申 | 1862年3月7日 | 同治三年七月庚子 | 1864年8月3日 | [新清史 141] [新清史 35] | |
醇賢親王奕譞 | 宗室 | 同治三年七月庚子 | 1864年8月3日 | 同治四年三月丙午 | 1865年4月6日 | [新清史 35] [新清史 142] | |
豫慎親王義道 | 宗室 | 同治四年三月丙午 | 1865年4月6日 | 同治七年閏四月丙辰 | 1868年5月30日 | [中央研究 28] [新清史 142] [宗譜 23] | |
明慶 | 德敦氏 | 同治四年 | 1865年 | 是 | [國立故宮 53] | ||
景壽 | 富察氏 | 同治七年閏四月丁巳 | 1868年5月31日 |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癸未 | 1875年1月21日 | [新清史 143] [新清史 75] | |
英桂 | 赫舍里氏 |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癸未 | 1875年1月21日 | 光緒四年 | 1878年 | [新清史 75] | |
安興阿 | 倭勒氏 | 光緒元年 | 1875年 | 是 | [國立故宮 54] | ||
景廉 | 顏扎氏 | 光緒二年 | 1876年 | 是 | [國立故宮 55] | ||
不入八分輔國公載齡 | 宗室 | 光緒四年 | 1878年 | 光緒六年九月丙戌 | 1880年10月24日 | [國立故宮 56] [新清史 144] | |
靈桂 | 宗室 | 光緒四年 | 1878年 | 是 | [國立故宮 57] | ||
文煜 | 費莫氏 | 光緒六年九月丙戌 | 1880年10月24日 | 光緒十年 | 1884年 | [新清史 144] | |
額勒和布 | 覺爾察氏 | 光緒十年 | 1884年 | 光緒二十二年三月癸卯 | 1896年4月20日 | [國立故宮 58] [新清史 145] | |
郡王銜貝勒奕絪 | 宗室 | 光緒十年 | 1884年 | 是 | [實錄 29] | ||
啟秀 | 庫雅拉氏 | 光緒二十一年 | 1895年 | 是 | [國立故宮 59] | ||
肅良親王隆懃 | 宗室 | 光緒二十二年三月癸卯 | 1896年4月20日 | 光緒二十四年三月甲申 | 1898年3月22日 | [新清史 145] [宗譜 24] | |
那彥圖 | 博爾濟吉特氏 | 光緒二十四年三月庚寅 | 1898年3月28日 | 光緒二十九年三月壬申 | 1903年4月14日 | [新清史 146] [新清史 37] | |
敬信 | 宗室 | 光緒二十九年三月壬申 | 1903年4月14日 | 光緒三十年九月甲申 | 1904年10月17日 | [新清史 37] [新清史 147] | |
榮慶 | 鄂卓爾氏 | 光緒三十年九月甲申 | 1904年10月17日 | 光緒三十二年九月丙辰 | 1906年11月8日 | [新清史 147] [新清史 148] | |
醇親王載灃 | 宗室 | 光緒三十二年九月丙辰 | 1906年11月8日 | 光緒三十三年五月庚子 | 1907年6月20日 | [新清史 148] [新清史 149] | |
恭賢親王溥偉 | 宗室 | 光緒三十三年五月庚子 | 1907年6月20日 | [新清史 149] | |||
慶貞親王載振 | 宗室 | 宣統元年八月甲午 | 1909年10月1日 | 是 | [新清史 150] | ||
博迪蘇 | 博爾濟吉特氏 | 宣統三年 | 1911年 | 是 | [雜史 4] | ||
博迪蘇 | 博爾濟吉特氏 | 民國二年一月 | 1913年1月6日 | [論文 1] | |||
志鈞 | 富察氏 | 民國二年三月 | 1913年 | [論文 1] | |||
衡永 | 完颜氏 | 民國十六年 | 1927年12月31日 | [論文 1] |
鑲白旗滿洲都統(固山額真)
[编辑]都統 | 氏族 | 任職日期 | 任職日期 (西元) |
卸任日期 | 卸任日期 (西元) |
署任 | 備註 |
---|---|---|---|---|---|---|---|
徹爾格 | 钮祜禄氏 | 天命十一年九月丁丑 | 1626年10月27日 | [清史稿 1] | |||
圖勒格 | 順治元年正月 | 1644年 | 順治二年二月 | 1645年 | [八旗通志 1] | ||
何洛會 | 順治二年二月 | 1645年 | 順治三年正月 | 1646年 | [八旗通志 1] | ||
韓岱 | 宗室 | 順治三年正月壬戌 | 1646年3月1日 | 順治五年三月己酉 | 1648年4月6日 | [八旗通志 1] [新清史 151] [新清史 40] | |
何洛會 | 順治五年三月己酉 | 1648年4月6日 | 順治八年二月庚子 | 1651年3月13日 | [八旗通志 1] [新清史 79] | ||
卓羅 | 順治八年二月庚子 | 1651年3月13日 | 順治十五年十二月壬申 | 1659年1月2日 | [新清史 79] [八旗通志 1] [新清史 152] | ||
索琿 | 順治十五年十二月壬申 | 1659年1月2日 | 康熙元年四月 | 1662年 | [新清史 152] [八旗通志 1] | ||
巴哈納 | 覺羅 | 康熙元年五月壬辰 | 1662年7月5日 | 康熙六年二月戊辰 | 1667年3月17日 | [新清史 153] [新清史 154] [國立故宮 60] | |
阿思哈 | 康熙六年二月戊辰 | 1667年3月17日 | 康熙八年六月壬戌 | 1669年6月28日 | [新清史 154] [新清史 155] | ||
郭爾親 | 康熙八年六月壬戌 | 1669年6月28日 | 康熙八年六月壬申 | 1669年7月8日 | [新清史 155] | ||
郭勒泰 | 康熙八年六月壬申 | 1669年7月8日 | 康熙九年五月戊辰 | 1670年6月29日 | [八旗通志 1] [新清史 156] | ||
科岳爾圖 | 康熙八年六月壬申 | 1669年7月8日 | 康熙十年二月庚戌 | 1671年3月26日 | [新清史 156] [新清史 157] | ||
尼雅翰 | 康熙十年二月庚戌 | 1671年3月26日 | 康熙十八年十月 | 1679年 | [新清史 157] [八旗通志 1] | ||
馬緝 | 康熙十八年十二月壬戌 | 1680年1月2日 | 康熙二十三年九月丙寅 | 1684年10月11日 | [新清史 158] [新清史 159] | ||
博霽 | 康熙二十三年九月丙寅 | 1684年10月11日 | 康熙二十四年十一月庚申 | 1685年11月29日 | [新清史 159] [新清史 160] | ||
莽奕祿 | 康熙二十四年十一月庚申 | 1685年11月29日 | 康熙三十年十一月戊午 | 1691年12月26日 | [新清史 160] [新清史 161] | ||
伊勒慎 | 佟佳氏 | 康熙三十年十一月戊午 | 1691年12月26日 | 康熙三十五年十二月辛卯 | 1697年1月1日 | [新清史 161] [新清史 162] | |
郭布 | 康熙三十五年十二月辛卯 | 1697年1月1日 | 康熙三十六年九月庚子 | 1697年11月6日 | [新清史 162] [新清史 163] | ||
開音布 | 康熙三十六年九月庚子 | 1697年11月6日 | 康熙三十八年九月丙辰 | 1699年11月12日 | [新清史 163] [新清史 164] | ||
崇古禮 | 康熙三十八年九月丙辰 | 1699年11月12日 | 康熙五十年十一月壬辰 | 1711年12月16日 | [新清史 164] [新清史 10] | ||
朱麻喇 | 康熙五十年十一月壬辰 | 1711年12月16日 | 康熙五十二年十月丙子 | 1713年11月19日 | [新清史 10] [新清史 165] | ||
阿臘納 | 覺羅 | 康熙五十二年十月丙子 | 1713年11月19日 | 康熙五十六年十月丁未 | 1717年11月29日 | [新清史 165] [新清史 166] | |
法喇 | 康熙五十六年十月丁未 | 1717年11月29日 |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戊子 | 1722年12月14日 | [新清史 165] [新清史 11] | ||
鎮國公吳爾占 | 宗室 |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戊子 | 1722年12月14日 | 雍正元年三月甲午 | 1723年4月19日 | [新清史 11] [新清史 166] | |
恭恪貝勒品級弘昇 | 宗室 | 雍正元年三月甲午 | 1723年4月19日 | 雍正四年二月乙亥 | 1726年3月15日 | [新清史 166] [新清史 16] | |
那敏 | 納喇氏 | 雍正二年四月庚午 | 1724年5月19日 | 雍正四年正月甲寅 | 1726年2月22日 | 是 | [新清史 167] [新清史 168] |
希爾根 | 雍正四年正月甲寅 | 1726年2月22日 | 是 | [新清史 168] | |||
佛倫 | 覺羅 | 雍正四年二月乙亥 | 1726年3月15日 | 雍正四年七月甲午 | 1726年8月1日 | [新清史 16] [新清史 169] | |
希爾根 | 雍正四年七月甲午 | 1726年8月1日 | 雍正五年五月戊午 | 1727年6月21日 | [新清史 169] [新清史 170] | ||
拉錫 | 雍正五年五月戊午 | 1727年6月21日 | 雍正五年十月 | 1727年 | [新清史 170] [八旗通志 2] | ||
戴豪 | 雍正六年五月甲戌 | 1728年7月1日 | 雍正六年九月乙卯 | 1728年10月10日 | 是 | [新清史 171] [新清史 172] | |
夸岱 | 雍正六年九月乙卯 | 1728年10月10日 | 雍正七年七月甲寅 | 1729年8月5日 | 是 | [新清史 172] [新清史 173] | |
莊恪親王允祿 | 宗室 | 雍正七年七月甲寅 | 1729年8月5日 | 雍正九年九月辛巳 | 1731年10月21日 | 是 | [新清史 173] [新清史 174] |
薩穆哈 | 烏雅氏 | 雍正九年九月辛巳 | 1731年10月21日 | 雍正十年六月丙辰 | 1732年7月22日 | [新清史 174] [新清史 175] | |
莽鵠立 | 伊爾根覺羅氏 | 雍正十年六月丙辰 | 1732年7月22日 | 雍正十三年九月乙卯 | 1735年11月3日 | [新清史 175] [新清史 176] | |
訥親 | 鈕祜祿氏 | 雍正十三年九月乙卯 | 1735年11月3日 | 乾隆元年九月癸卯 | 1736年10月16日 | [新清史 175] [新清史 23] | |
塞布肯 | 乾隆元年九月癸卯 | 1736年10月16日 | 乾隆二年三月甲辰 | 1737年4月15日 | [新清史 23] [新清史 176] | ||
瑚林 | 乾隆二年三月甲辰 | 1737年4月15日 | 乾隆六年七月 | 1741年 | [新清史 176] [八旗通志 3] | ||
新柱 | 乾隆六年七月 | 1741年 | 乾隆八年正月甲申 | 1743年2月23日 | [八旗通志 3] [新清史 177] | ||
旺札勒 | 乾隆八年正月甲申 | 1743年2月23日 | 乾隆二十七年五月戊申 | 1762年6月7日 | [新清史 176] [新清史 177] | ||
雅爾哈善 | 覺羅氏 | 乾隆十九年 | 1754年 | 是 | [國立故宮 61] | ||
兆惠 | 吳雅氏 | 乾隆二十七年五月戊申 | 1762年6月7日 | 乾隆二十九年十一月戊辰 | 1764年12月13日 | [新清史 177] [新清史 178] | |
阿里袞 | 鈕祜祿氏 | 乾隆二十九年十一月戊辰 | 1764年12月13日 | 乾隆三十四年十一月丙戌 | 1769年12月5日 | [新清史 178] [新清史 179] | |
素爾訥 | 乾隆三十四年十一月丙戌 | 1769年12月5日 | 乾隆四十一年九月乙未 | 1776年11月7日 | [新清史 179] [新清史 180] | ||
福康安 | 富察氏 | 乾隆四十一年九月乙未 | 1776年11月7日 | 乾隆四十二年六月丙辰 | 1769年12月5日 | [新清史 180] [新清史 133] | |
阿桂 | 章佳氏 | 乾隆四十二年六月丙辰 | 1769年12月5日 | 乾隆四十二年十月戊戌 | 1777年11月5日 | [新清史 133] [新清史 181] | |
理恪郡王弘㬙 | 宗室 | 乾隆四十二年十月戊戌 | 1777年11月5日 | 乾隆四十三年閏六月庚辰 | 1778年8月14日 | [新清史 181] [新清史 182] | |
諴密郡王弘暢 | 宗室 | 乾隆四十三年閏六月庚辰 | 1778年8月14日 | 乾隆五十九年四月癸酉 | 1794年5月15日 | [新清史 182] [新清史 135] | |
福長安 | 富察氏 | 乾隆五十九年四月癸酉 | 1794年5月15日 | 嘉慶二年三月癸亥 | 1797年4月19日 | [新清史 135] [新清史 30] | |
定恭親王綿恩 | 宗室 | 嘉慶二年三月癸亥 | 1797年4月19日 | 嘉慶四年正月 | 1799年 | [新清史 30] | |
貝勒綿懿 | 宗室 | 嘉慶四年正月 | 1799年 | 嘉慶九年六月辛未 | 1804年7月20日 | [宗譜 25] [宗譜 26] [新清史 183] | |
祿康 | 宗室 | 嘉慶九年六月辛未 | 1804年7月20日 | 嘉慶十六年四月癸酉 | 1811年6月16日 | [新清史 183] [新清史 184] | |
托津 | 富察氏 | 嘉慶十六年四月癸酉 | 1811年6月16日 | 嘉慶二十五年九月辛酉 | 1820年10月14日 | [新清史 184] [新清史 185] | |
定恭親王綿恩 | 宗室 | 嘉慶二十五年九月辛酉 | 1820年10月14日 | 道光二年六月癸卯 | 1822年7月18日 | [新清史 185] [新清史 186] | |
禧恩 | 宗室 | 道光二年六月癸丑 | 1822年7月28日 | 道光六年二月戊辰 | 1826年3月24日 | [新清史 187] [新清史 67] | |
松筠 | 瑪拉特氏 | 道光六年二月戊辰 | 1826年3月24日 | 道光十六年十一月庚子 | 1836年12月28日 | [新清史 67] [新清史 33] | |
耆英 | 宗室 | 道光十二年 | 1832年 | 是 | [國立故宮 62] | ||
僧格林沁 | 博爾濟吉特氏 | 道光十六年十一月庚子 | 1836年12月28日 | 道光二十六年二月 | 1846年 | [新清史 33] | |
定敏親王載銓 | 宗室 | 道光十七年 | 1837年 | 道光十七年 | 1837年 | 是 | [實錄 30] |
追封怡親王奕格 | 宗室 | 道光二十六年二月 | 1846年 | 道光二十八年十一月癸未 | 1848年12月8日 | [宗譜 27] [新清史 188] | |
耆英 | 宗室 | 道光二十八年十一月癸未 | 1848年12月8日 | 咸豐元年正月己丑 | 1851年2月2日 | [新清史 188] [新清史 34] | |
桂良 | 瓜爾佳氏 | 咸豐元年正月己丑 | 1851年2月2日 | 咸豐元年八月戊辰 | 1851年9月9日 | [新清史 34] [新清史 189] | |
吉倫泰 | 钮祜禄氏 | 咸豐元年八月戊辰 | 1851年9月9日 | 咸豐三年三月壬子 | 1853年4月15日 | [新清史 189] [新清史 190] | |
阿靈阿 | 瓜爾佳氏 | 咸豐三年三月壬子 | 1853年4月15日 | 同治四年六月戊午 | 1865年8月16日 | [新清史 190] [新清史 191] | |
已革怡親王載垣 | 宗室 | 咸豐九年五月 | 1859年 | 是 | [宗譜 28] | ||
奉恩輔國公載岱 | 宗室 | 咸豐十年八月 | 1860年 | 是 | [宗譜 29] | ||
倭什琿布 | 薩克達氏 | 咸豐十年 | 1860年 | 是 | [國立故宮 63] | ||
全慶 | 葉赫那拉氏 | 同治三年 | 1864年 | 是 | [國立故宮 64] | ||
文祥 | 瓜爾佳氏 | 同治四年六月戊午 | 1865年8月16日 | 光緒元年三月辛丑 | 1875年4月9日 | [新清史 191] [新清史 192] | |
崇綸 | 許氏 | 同治十二年 | 1873年 | 是 | [國立故宮 65] | ||
伯彥訥謨祜 | 博爾濟吉特氏 | 光緒元年三月辛丑 | 1875年4月9日 | 光緒十年三月庚寅 | 1884年4月10日 | [實錄 31] [新清史 192] [新清史 106] | |
廣壽 | 布爾哈齊氏 | 光緒三年 | 1877年 | 是 | [國立故宮 66] | ||
豫誠親王本格 | 宗室 | 光緒四年 | 1878年 | 是 | [實錄 32] | ||
親王銜多羅惠敬郡王奕詳 | 宗室 | 光緒十年三月庚寅 | 1884年4月10日 | 光緒十二年正月乙巳 | 1886年2月14日 | [新清史 106] [新清史 193] | |
錫珍 | 額爾德特氏 | 光緒十二年正月乙巳 | 1886年2月14日 | 光緒十三年二月乙酉 | 1887年3月21日 | [國立故宮 67] [新清史 193] [新清史 194] | |
怡端親王載敦 | 宗室 | 光緒十三年二月乙酉 | 1887年3月21日 | 光緒十五年九月丙辰 | 1889年10月7日 | 是 | [實錄 33] [新清史 194] [新清史 195] |
奎潤 | 宗室 | 光緒十五年九月丙辰 | 1889年10月7日 | 光緒十六年二月庚辰 | 1890年2月28日 | [國立故宮 68] [新清史 195] [新清史 196] | |
福錕 | 宗室 | 光緒十六年二月庚辰 | 1890年2月28日 | 光緒十六年五月丁亥 | 1890年7月5日 | [國立故宮 69] [新清史 196] [新清史 197] | |
符珍 | 蘇完呢瓜爾佳氏 | 光緒十六年五月丁亥 | 1890年7月5日 | 光緒二十六年二月己卯 | 1900年3月7日 | [新清史 197] [新清史 109] | |
啟秀 | 庫雅拉氏 | 光緒二十六年二月己卯 | 1900年3月7日 | 光緒二十六年十二月甲子 | 1901年2月15日 | [新清史 109] [新清史 198] | |
睿敬親王魁斌 | 宗室 | 光緒二十六年十二月甲子 | 1901年2月15日 | 民國四年 | 1915年4月11日 | [新清史 198] [奏摺 4] [論文 1] [宗譜 30] [民國重要 1] | |
瑞豐 | 民國四年四月 | 1915年 | [論文 1] | ||||
烏拉喜春 | 佟佳氏 | 民國十五年十月 | 1926年 | [論文 1] |
鑲紅旗滿洲都統(固山額真)
[编辑]都統 | 氏族 | 任職日期 | 任職日期 (西元) |
卸任日期 | 卸任日期 (西元) |
署任 | 備註 |
---|---|---|---|---|---|---|---|
博爾晉 | 完顏氏 | 天命十一年九月丁丑 | 1626年10月27日 | 天聰元年 | 1627年 | [清史稿 1] [國立故宮 70] | |
葉臣 | 順治元年正月 | 1644年 | 順治五年閏四月 | 1648年 | [八旗通志 1] | ||
喀爾楚渾 | 宗室 | 順治五年八月辛亥 | 1648年10月5日 | 順治九年二月丁未 | 1652年3月14日 | [新清史 199] [新清史 200] | |
祜錫布 | 順治九年二月丁未 | 1652年3月14日 | 順治九年七月丁亥 | 1652年8月21日 | [八旗通志 1] [新清史 200] [新清史 201] | ||
巴爾處渾 | 順治九年七月丁亥 | 1652年8月21日 | 順治十二年三月 | 1655年 | [八旗通志 1] [新清史 201] | ||
巴思哈 | 宗室 | 順治十二年三月 | 1655年 | 順治十八年三月 | 1661年 | [八旗通志 1] | |
特晉 | 完顏氏 | 順治十八年三月 | 1661年 | 康熙十一年二月 | 1672年 | [八旗通志 1] | |
伊爾門 | 覺羅 | 康熙十一年四月乙酉 | 1672年5月6日 | 康熙十五年正月庚戌 | 1676年3月11日 | [新清史 202] [新清史 203] | |
肯車黑 | 康熙十五年正月庚戌 | 1676年3月11日 | 康熙十八年正月丁巳 | 1679年3月3日 | [新清史 203] [新清史 204] | ||
蘇努 | 宗室 | 康熙十八年正月丁巳 | 1679年3月3日 | 雍正元年正月 | 1723年 | [新清史 204] [八旗通志 2] | |
秦布 | 雍正元年正月 | 1723年 | 雍正三年十一月 | 1725年 | [八旗通志 2] | ||
果毅親王允禮 | 宗室 | 雍正二年五月庚戌 | 1724年6月28日 | 是 | [新清史 205] | ||
果毅親王允禮 | 宗室 | 雍正六年正月 | 1728年 | 雍正十年十月 | 1732年 | [八旗通志 2] | |
查爾泰 | 雍正八年 | 1730年 | 是 | [實錄 34] | |||
馬禮善 | 雍正十年十月 | 1732年 | 雍正十年十一月 | 1732年 | [八旗通志 2] | ||
愛音圖 | 雍正十一年十二月丙寅 | 1734年1月23日 | 乾隆二年八月 | 1737年 | [八旗通志 2] [新清史 206] [八旗通志 3] | ||
永興 | 乾隆二年八月 | 1737年 | 乾隆四年八月甲午 | 1739年9月22日 | [八旗通志 3] [新清史 96] | ||
恭恪貝勒品級弘昇 | 宗室 | 乾隆四年八月甲午 | 1739年9月22日 | 乾隆四年九月乙丑 | 1739年10月23日 | [新清史 96] [新清史 207] | |
哈達哈 | 瓜爾佳氏 | 乾隆四年九月乙丑 | 1739年10月23日 | 乾隆五年十一月庚午 | 1740年12月21日 | [新清史 207] [新清史 208] | |
永常 | 董鄂氏 | 乾隆五年十一月庚午 | 1740年12月21日 | 乾隆五年十二月丙午 | 1741年1月26日 | [新清史 208] [新清史 209] | |
哈達哈 | 乾隆五年十二月丙午 | 1741年1月26日 | 乾隆二十一年二月 | 1756年 | [新清史 209] [八旗通志 3] | ||
那木扎爾 | 圖伯特氏 | 乾隆二十一年二月 | 1756年 | 乾隆二十三年十一月丁未 | 1758年12月24日 | [國立故宮 71] [新清史 209] [新清史 210] | |
舒赫德 | 舒穆魯氏 | 乾隆二十三年十一月丁未 | 1758年12月24日 | 乾隆三十三年六月戊辰 | 1768年7月25日 | [新清史 210] [新清史 211] | |
託庸 | 富察氏 | 乾隆三十三年六月戊辰 | 1768年7月25日 | 乾隆三十三年十二月庚申 | 1769年1月13日 | [新清史 211] [新清史 60] | |
札拉豐阿 | 烏梁罕氏 | 乾隆三十三年十二月庚申 | 1769年1月13日 | 乾隆四十八年四月丙寅 | 1783年5月6日 | [新清史 60] [新清史 212] | |
克勤莊郡王雅朗阿 | 宗室 | 乾隆四十八年四月丙寅 | 1783年5月6日 | 乾隆四十八年七月乙卯 | 1783年8月23日 | [新清史 212] [新清史 62] | |
定恭親王綿恩 | 宗室 | 乾隆四十八年七月乙卯 | 1783年8月23日 | 嘉慶二年三月乙丑 | 1797年4月21日 | [新清史 62] [新清史 213] | |
永貴 | 拜都氏 | 乾隆年間 | [中央研究 29] | ||||
慶桂 | 章佳氏 | 嘉慶二年三月乙丑 | 1797年4月21日 | 嘉慶二年十二月己亥 | 1798年1月20日 | [新清史 213] [新清史 214] | |
睿恭親王淳穎 | 宗室 | 嘉慶二年十二月己亥 | 1798年1月20日 | 嘉慶四年 | 1799年 | [新清史 214] | |
布彥達賚 | 鈕祜祿氏 | 嘉慶四年 | 1799年 | 嘉慶五年十一月乙酉 | 1800年12月22日 | [中央研究 30] [新清史 64] | |
保寧 | 圖伯特氏 | 嘉慶五年十一月乙酉 | 1800年12月22日 | 嘉慶十一年十月丁酉 | 1806年12月3日 | [新清史 64] [新清史 215] | |
長麟 | 覺羅 | 嘉慶十一年十月丁酉 | 1806年12月3日 | 嘉慶十五年二月壬辰 | 1810年3月12日 | [新清史 215] [新清史 216] | |
瑚圖禮 | 完顏氏 | 嘉慶十五年二月壬辰 | 1810年3月12日 | 嘉慶十八年六月庚申 | 1813年7月22日 | [新清史 216] [新清史 217] | |
福慶 | 钮祜禄氏 | 嘉慶十八年六月庚申 | 1813年7月22日 | 嘉慶十八年十月壬戌 | 1813年11月21日 | [新清史 217] [新清史 218] | |
成寧 | 钮祜禄氏 | 嘉慶十八年六月庚申 | 1813年7月22日 | 嘉慶十九年閏二月甲子 | 1814年3月23日 | [新清史 217] [新清史 218] | |
和寧 | 额尔德特氏 | 嘉慶十九年閏二月甲子 | 1814年3月23日 | 嘉慶十九年四月己卯 | 1814年6月6日 | [新清史 218] [新清史 219] | |
定端親王奕紹 | 宗室 | 嘉慶十九年四月己卯 | 1814年6月6日 | 嘉慶二十四年九月壬午 | 1819年11月10日 | [新清史 219] [新清史 220] | |
和世泰 | 鈕祜祿氏 | 嘉慶二十三年 | 1818年 | 是 | [國立故宮 72] | ||
肅恭親王永錫 | 宗室 | 嘉慶二十四年九月壬午 | 1819年11月10日 | 嘉慶二十四年十二月丙午 | 1820年2月2日 | [新清史 220] [新清史 100] | |
已革奉恩輔國公奕灝 | 宗室 | 嘉慶二十四年十二月丙午 | 1820年2月2日 | 嘉慶二十五年四月戊申 | 1820年6月3日 | [新清史 100] [新清史 221] | |
鄭慎親王烏爾恭阿 | 宗室 | 嘉慶二十五年四月戊申 | 1820年6月3日 | 道光八年八月乙未 | 1828年10月6日 | [新清史 221] [新清史 222] | |
賽沖阿 | 赫舍里氏 | 道光六年 | 1826年 | 是 | [雜史 5] | ||
明山 | 薩克達氏 | 道光六年 | 1826年 | 是 | [國立故宮 73] | ||
富俊 | 卓特氏 | 道光八年八月乙未 | 1828年10月6日 | 道光十四年四月己酉 | 1834年5月22日 | [新清史 222] [新清史 223] | |
耆英 | 宗室 | 道光九年 | 1829年 | 道光十年 | 1830年 | 是 | [國立故宮 74] |
文孚 | 博爾濟吉特氏 | 道光十年 | 1830年 | 是 | [國立故宮 75] | ||
已革奉恩輔國公奕灝 | 宗室 | 道光十四年四月己酉 | 1834年5月22日 | 道光十八年十一月乙丑 | 1839年1月12日 | [新清史 223] [新清史 224] | |
裕誠 | 佟佳氏 | 道光十八年十一月乙丑 | 1839年1月12日 | 道光十八年十一月丙寅 | 1839年1月13日 | [新清史 223] [新清史 224] | |
敬徵 | 宗室 | 道光十八年十一月丙寅 | 1839年1月13日 | 道光二十五年二月癸丑 | 1845年3月29日 | [新清史 224] [新清史 225] | |
已革怡親王載垣 | 宗室 | 道光二十五年二月癸丑 | 1845年3月29日 | 咸豐十一年十月丙辰 | 1861年11月3日 | [新清史 225] [新清史 226] | |
祿普 | 宗室 | 道光三十年 | 1850年 | 咸豐元年 | 1851年 | 是 | [國立故宮 76] |
花沙納 | 烏米氏 | 咸豐元年 | 1851年 | 是 | [國立故宮 77] | ||
阿靈阿 | 瓜爾佳氏 | 咸豐元年 | 1851年 | 是 | [國立故宮 78] | ||
阿勒清阿 | 博爾濟吉特氏 | 咸豐元年 | 1851年 | 是 | [國立故宮 79] | ||
裕瑞 | 佟佳氏 | 咸豐十一年 | 1861年 | 是 | [國立故宮 80] | ||
全慶 | 葉赫那拉氏 | 咸豐十一年十月丙辰 | 1861年11月3日 | 同治元年二月庚申 | 1862年3月7日 | [國立故宮 81] [新清史 226] [新清史 141] | |
睿僖親王仁壽 | 宗室 | 同治元年二月庚申 | 1862年3月7日 | 同治三年十月辛巳 | 1864年11月12日 | [中央研究 31] [新清史 141] [新清史 227] | |
綿森 | 宗室 | 同治二年 | 1863年 | 是 | [國立故宮 82] | ||
瑞常 | 石爾德特氏 | 同治三年 | 1864年 | 是 | [國立故宮 83] | ||
綿森 | 宗室 | 同治三年十月辛巳 | 1864年11月12日 | 同治七年六月初四日 | 1868年7月23日 | [新清史 227] [新清史 228] | |
一等鎮國將軍奕山 | 宗室 | 同治五年三月丁亥 | 1866年5月12日 | 同治五年九月丁丑 | 1866年10月29日 | 是 | [新清史 228] [新清史 229] |
三等鎮國將軍春佑 | 宗室 | 同治五年九月丁丑 | 1866年10月29日 | 同治七年六月庚戌 | 1868年7月23日 | 是 | [新清史 229] [新清史 230] |
肅恪親王華豐 | 宗室 | 同治七年六月庚戌 | 1868年7月23日 | 同治八年九月乙酉 | 1869年10月21日 | [新清史 230] [新清史 231] | |
禮恪親王世鐸 | 宗室 | 同治八年九月乙酉 | 1869年10月21日 | 光緒十五年六月丁酉 | 1889年7月20日 | [新清史 231] [新清史 77] | |
文謙 | 富察氏 | 同治年間 | [中央研究 32] | ||||
靈桂 | 宗室 | 光緒二年 | 1876年 | 是 | [國立故宮 84] | ||
全慶 | 葉赫那拉氏 | 光緒三年 | 1877年 | 是 | [國立故宮 85] | ||
貝勒銜貝子奕謨 | 宗室 | 光緒十年 | 1884年 | 是 | [實錄 35] | ||
善慶 | 張佳氏 | 光緒十二年 | 1886年 | 是 | [國立故宮 86] | ||
怡端親王載敦 | 宗室 | 光緒十三年 | 1887年 | 是 | [實錄 36] | ||
福錕 | 宗室 | 光緒十五年六月丁酉 | 1889年7月20日 | 光緒二十一年閏五月丙午 | 1895年6月28日 | [新清史 77] [新清史 232] | |
敬信 | 宗室 | 光緒二十年十二月乙巳 | 1894年12月29日 | 是 | [新清史 233] | ||
已革郡王銜貝勒載瀅 | 宗室 | 光緒二十一年閏五月丙午 | 1895年6月28日 | 光緒二十四年 | 1898年 | [新清史 232] | |
熙敬 | 蘇完呢瓜爾佳氏 | 光緒二十四年 | 1898年 | 光緒二十六年閏八月癸卯 | 1900年9月27日 | [國立故宮 87] [新清史 234] | |
懷塔布 | 葉赫那拉氏 | 光緒二十六年閏八月癸卯 | 1900年9月27日 | 光緒二十六年十二月辛丑 | 1901年1月23日 | [新清史 234] [新清史 235] | |
肅忠親王善耆 | 宗室 | 光緒二十六年十二月辛丑 | 1901年1月23日 | 光緒二十八年四月甲辰 | 1902年5月21日 | [新清史 235] [新清史 236] | |
榮祿 | 瓜爾佳氏 | 光緒二十八年四月甲辰 | 1902年5月21日 | 光緒二十九年三月癸酉 | 1903年4月15日 | [新清史 236] [新清史 237] | |
世續 | 索勒豁金氏 | 光緒二十九年三月癸酉 | 1903年4月15日 | 光緒三十二年九月丙辰 | 1906年11月8日 | [新清史 237] [新清史 148] | |
順承質郡王訥勒赫 | 宗室 | 光緒三十二年九月丙辰 | 1906年11月8日 | [新清史 148] | |||
富勒渾泰 | 賽米爾氏 | 光緒年間 | [實錄 37] | ||||
段芝貴 | 民國元年七月 | 1912年7月24日 | 民國元年十月 | 1912年10月27日 | [民國重要 2] | ||
烏拉喜春 | 佟佳氏 | 民國元年十月 | 1912年10月27日 | 民國元年十二月 | 1912年12月22日 | [民國重要 3] | |
貝子溥倫 | 宗室 | 民國元年十二月 | 1912年12月22日 | 民國十三年一月 | 1924年1月10日 | [民國重要 4] | |
烏拉喜春 | 佟佳氏 | 民國十三年一月 | 1924年1月10日 | 民國十五年一月 | 1926年 | [民國重要 5] | |
田德山 | 民國十五年一月 | 1926年 | [論文 1] | ||||
王嵩儒 | 民國十六年四月 | 1927年 | [論文 1] |
正藍旗滿洲都統(固山額真)
[编辑]都統 | 氏族 | 任職日期 | 任職日期 (西元) |
卸任日期 | 卸任日期 (西元) |
署任 | 備註 |
---|---|---|---|---|---|---|---|
托博輝 | 天命十一年九月丁丑 | 1626年10月27日 | [清史稿 1] | ||||
巴哈納 | 覺羅 | 順治元年四月己巳 | 1644年5月17日 | 順治五年 | 1648年 | [國立故宮 88] [八旗通志 1] [新清史 238] | |
郎球 | 覺羅 | 順治六年七月丙子 | 1649年8月26日 | 順治十一年十一月 | 1654年 | [清史稿 1] [八旗通志 1] | |
阿爾津 | 伊爾根覺羅氏 | 順治十一年十一月丁亥 | 1654年12月9日 | 順治十五年五月乙丑 | 1658年6月29日 | [八旗通志 1] [新清史 239] [新清史 240] | |
穆臣 | 順治十五年五月乙丑 | 1658年6月29日 | 康熙五年二月 | 1666年 | [新清史 240] [八旗通志 1] | ||
濟世 | 康熙五年二月庚辰 | 1666年4月3日 | 康熙七年六月丁亥 | 1668年7月28日 | [八旗通志 1] [清史稿 1] [新清史 241] | ||
勒貝 | 郭絡羅氏 | 康熙八年九月丁未 | 1669年10月11日 | 康熙二十一年十月 | 1682年 | [新清史 242] [八旗通志 1] | |
喇克達 | 宗室 | 康熙二十一年十一月己未 | 1682年12月14日 | 康熙三十一年九月 | 1692年 | [新清史 243] [八旗通志 2] | |
董額 | 宗室 | 康熙三十一年十月甲申 | 1692年11月16日 | 康熙三十六年十二月 | 1698年 | [新清史 244] [八旗通志 2] | |
舒恕 | 覺羅 | 康熙三十七年二月辛未 | 1698年4月6日 | 康熙四十年十二月 | 1702年 | [新清史 245] [八旗通志 2] | |
瓦爾大 | 康熙四十一年三月癸未 | 1702年3月29日 | 康熙四十四年九月甲申 | 1705年11月9日 | [新清史 86] [新清史 48] | ||
吳達禪 | 康熙四十四年九月甲申 | 1705年11月9日 | 康熙四十八年正月 | 1709年 | [新清史 48] [八旗通志 2] | ||
碩鼐 | 康熙四十八年正月 | 1709年 | 康熙四十九年十月 | 1710年 | [八旗通志 2] | ||
班滴 | 康熙五十年二月辛酉 | 1711年3月20日 | 康熙五十二年四月 | 1713年 | [新清史 246] [八旗通志 2] | ||
拜音布 | 康熙五十四年七月 | 1715年 | 康熙五十六年正月 | 1717年 | [八旗通志 2] | ||
淳度親王允祐 | 宗室 | 康熙五十七年十月 | 1718年 | 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丙寅 | 1723年1月21日 | 是 | [八旗通志 2] [新清史 50] |
尹德 | 鈕祜祿氏 | 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丙寅 | 1723年1月21日 | 雍正五年五月 | 1727年 | [新清史 50] [八旗通志 2] | |
阿林保 | 雍正元年 | 1723年 | 是 | [實錄 38] | |||
濟星 | 雍正三年四月辛卯 | 1725年6月4日 | 雍正四年正月甲辰 | 1726年2月12日 | 是 | [新清史 247] [新清史 248] | |
濟星 | 雍正五年正月庚戌 | 1727年2月13日 | 雍正五年四月壬寅 | 1727年6月5日 | 是 | [新清史 249] [新清史 250] | |
希爾根 | 雍正五年四月壬寅 | 1727年6月5日 | 雍正六年十二月己卯 | 1729年1月2日 | [新清史 250] [新清史 251] | ||
查爾泰 | 雍正六年十二月己卯 | 1729年1月2日 | 雍正十一年二月丙辰 | 1733年3月19日 | [新清史 250] [新清史 20] | ||
伊勒慎 | 佟佳氏 | 雍正十一年二月丙辰 | 1733年3月19日 | 雍正十二年九月辛卯 | 1734年10月15日 | [新清史 20] [新清史 251] | |
鄂善 | 雍正十二年九月辛卯 | 1734年10月15日 | 雍正十三年十月辛卯 | 1735年12月9日 | [新清史 251] [新清史 252] | ||
莽鵠立 | 伊爾根覺羅氏 | 雍正十三年十月辛卯 | 1735年12月9日 | 乾隆元年九月癸卯 | 1736年10月16日 | [新清史 252] [新清史 23] | |
傅鼐 | 富察氏 | 乾隆元年九月癸卯 | 1736年10月16日 | 乾隆三年二月壬子 | 1738年4月18日 | [新清史 23] [新清史 253] | |
馬爾泰 | 蘇完尼瓜爾佳氏 | 乾隆三年二月壬子 | 1738年4月18日 | 乾隆三年八月 | 1738年 | [新清史 253] [八旗通志 3] | |
策楞 | 钮祜禄氏 | 乾隆三年八月 | 1738年 | 乾隆三年十一月 | 1738年 | [八旗通志 3] | |
伊勒慎 | 佟佳氏 | 乾隆三年十一月 | 1738年 | 乾隆五年二月辛巳 | 1740年3月7日 | [八旗通志 3] [新清史 254] | |
補熙 | 佟佳氏 | 乾隆五年二月辛巳 | 1740年3月7日 | 乾隆五年七月初九 | 1740年8月30日 | [新清史 254] [清史稿 21] | |
永興 | 乾隆五年八月戊午 | 1740年10月10日 | 乾隆七年四月壬辰 | 1742年5月7日 | [新清史 255] [新清史 256] | ||
盛安 | 那拉氏 | 乾隆七年四月壬辰 | 1742年5月7日 | 乾隆十一年十二月丙子 | 1747年1月25日 | [新清史 256] [新清史 257] | |
班第 | 博爾濟吉特氏 | 乾隆十一年十二月丙子 | 1747年1月25日 | 乾隆十三年六月 | 1748年 | [新清史 257] [八旗通志 3] | |
海蘭 | 乾隆十三年六月 | 1748年 | 乾隆十三年十一月己巳 | 1749年1月7日 | [八旗通志 3] [新清史 258] | ||
尹繼善 | 章佳氏 | 乾隆十三年十一月己巳 | 1749年1月7日 | 乾隆十三年十二月丁酉 | 1749年2月4日 | [新清史 258] [新清史 259] | |
裕莊親王廣祿 | 宗室 | 乾隆十三年十二月丁酉 | 1749年2月4日 | 乾隆三十八年十月戊子 | 1773年11月16日 | [新清史 259] [新清史 98] | |
努三 | 瓜爾佳氏 | 乾隆三十八年十月戊子 | 1773年11月16日 | 乾隆四十一年十月辛亥 | 1776年11月23日 | [新清史 98] [新清史 194] | |
誠密郡王弘暢 | 宗室 | 乾隆四十一年十月辛亥 | 1776年11月23日 | 乾隆四十三年閏六月庚辰 | 1778年8月14日 | [新清史 194] [新清史 182] | |
理恪郡王弘㬙 | 宗室 | 乾隆四十三年閏六月庚辰 | 1778年8月14日 | 乾隆四十五年八月 | 1780年9月25日 | [新清史 182] [八旗通志 3] | |
三寶 | 伊爾根覺羅氏 | 乾隆四十五年八月 | 1780年 | 乾隆四十八年五月丁未 | 1783年6月16日 | [八旗通志 3] [新清史 260] | |
福康安 | 富察氏 | 乾隆四十八年五月丁未 | 1783年6月16日 | 乾隆四十九年五月辛巳 | 1784年7月14日 | [新清史 260] [新清史 261] | |
慶桂 | 章佳氏 | 乾隆四十九年五月辛巳 | 1784年7月14日 | 乾隆五十八年五月乙未 | 1793年6月11日 | [新清史 261] [新清史 262] | |
綽克托 | 費莫氏 | 乾隆五十年 | 1785年 | 是 | [中央研究 33] | ||
克勤莊郡王雅朗阿 | 宗室 | 乾隆五十六年 | 1791年 | 是 | [實錄 39] | ||
蘇凌阿 | 他塔拉氏 | 乾隆五十八年五月乙未 | 1793年6月11日 | 嘉慶二年十二月己亥 | 1798年1月20日 | [新清史 262] [新清史 214] | |
慶桂 | 章佳氏 | 嘉慶二年十二月己亥 | 1798年1月20日 | 嘉慶六年正月壬午 | 1801年2月17日 | [新清史 214] [新清史 65] | |
豐紳濟倫 | 富察氏 | 嘉慶六年正月壬午 | 1801年2月17日 | 嘉慶八年八月辛未 | 1803年9月24日 | [新清史 65] [新清史 263] | |
琳寧 | 宗室 | 嘉慶八年八月辛未 | 1803年9月24日 | 嘉慶九年六月丙寅 | 1804年7月15日 | [國立故宮 89] [新清史 263] [新清史 264] | |
恭阿拉 | 鈕祜祿氏 | 嘉慶九年六月丙寅 | 1804年7月15日 | 嘉慶十七年十二月壬子 | 1813年1月15日 | [新清史 264] [新清史 265] | |
吉綸 | 赫舍里氏 | 嘉慶十七年十二月壬子 | 1813年1月15日 | 嘉慶十八年九月己卯 | 1813年10月9日 | [新清史 265] [新清史 266] | |
莊襄親王綿課 | 宗室 | 嘉慶十八年九月己卯 | 1813年10月9日 | 嘉慶十八年九月甲申 | 1813年10月14日 | [新清史 266] [新清史 66] | |
鐵保 | 棟鄂氏 | 嘉慶十八年九月甲申 | 1813年10月14日 | 嘉慶十九年二月丙辰 | 1814年3月15日 | [新清史 66] [新清史 267] | |
英和 | 索綽絡氏 | 嘉慶十九年二月丙辰 | 1814年3月15日 | 嘉慶二十三年十一月 | 1818年 | [新清史 267] | |
已革奉恩輔國公奕灝 | 宗室 | 嘉慶二十三年十一月 | 1818年 | 嘉慶二十四年五月乙酉 | 1819年7月16日 | [宗譜 31] [新清史 31] | |
和世泰 | 鈕祜祿氏 | 嘉慶二十四年五月乙酉 | 1819年7月16日 | 嘉慶二十五年四月戊申 | 1820年6月3日 | [新清史 31] [新清史 221] | |
景安 | 钮祜禄氏 | 嘉慶二十五年四月戊申 | 1820年6月3日 | 嘉慶二十五年十月己丑 | 1820年11月11日 | [新清史 221] [新清史 268] | |
和瑛 | 额尔德特氏 | 嘉慶二十五年十月己丑 | 1820年11月11日 | 道光元年七月庚戌 | 1821年7月30日 | [新清史 268] [新清史 269] | |
那彥成 | 章佳氏 | 道光元年七月庚戌 | 1821年7月30日 | 道光二年十月己酉 | 1822年11月21日 | [新清史 269] [新清史 270] | |
索特那木多布齋 | 博爾濟吉特氏 | 道光二年十月己酉 | 1822年11月21日 | 道光五年七月丙申 | 1825年8月24日 | [新清史 270] [新清史 210] | |
玉麟 | 哈達納喇氏 | 道光五年七月丙申 | 1825年8月24日 | 道光十三年四月戊申 | 1833年5月26日 | [新清史 270] [新清史 210] | |
松筠 | 瑪拉特氏 | 道光六年 | 1826年 | 道光十年 | 1830年 | 是 | [國立故宮 90] |
寶興 | 覺羅 | 道光十年 | 1830年 | 是 | [國立故宮 91] | ||
那清安 | 葉赫那拉氏 | 道光十一年 | 1831年 | 是 | [國立故宮 92] | ||
博啟圖 | 富察氏 | 道光十三年四月戊申 | 1833年5月26日 | 道光十四年 | 1834年 | [新清史 210] [新清史 188] | |
肅慎親王敬敏 | 宗室 | 道光十四年 | 1834年 | 道光二十八年十一月癸未 | 1848年12月8日 | [中央研究 34] [新清史 188] | |
哈哴阿 | 瓜爾佳氏 | 道光十四年 | 1834年 | 是 | [國立故宮 93] | ||
僧格林沁 | 博爾濟吉特氏 | 道光二十八年十一月癸未 | 1848年12月8日 | 咸豐五年十二月丙午 | 1856年1月24日 | [新清史 188] [新清史 271] | |
巴清德 | 額扎特氏 | 道光三十年 | 1850年 | 咸豐元年 | 1852年 | 是 | [國立故宮 94] |
花沙納 | 烏米氏 | 咸豐元年 | 1852年 | 是 | [國立故宮 95] | ||
桂良 | 瓜爾佳氏 | 咸豐元年 | 1852年 | 是 | [國立故宮 96] | ||
阿靈阿 | 瓜爾佳氏 | 咸豐元年 | 1852年 | 是 | [國立故宮 97] | ||
裕誠 | 佟佳氏 | 咸豐三年 | 1854年 | 是 | [國立故宮 98] | ||
德興 | 棟佳氏 | 咸豐四年 | 1855年 | 是 | [國立故宮 99] | ||
已革鄭親王端華 | 宗室 | 咸豐五年十二月丙午 | 1856年1月24日 | 咸豐十一年十月丙辰 | 1861年11月3日 | [新清史 271] [新清史 226] | |
瑞常 | 石爾德特氏 | 咸豐八年 | 1858年 | 是 | [中央研究 35] | ||
克勤敬郡王慶惠 | 宗室 | 咸豐十年 | 1860年 | 是 | [中央研究 36] | ||
瑞常 | 石爾德特氏 | 咸豐十一年十月丙辰 | 1861年11月3日 | 同治十一年四月癸亥 | 1872年5月16日 | [中央研究 37] [新清史 226] [新清史 272] | |
倭什琿布 | 薩克達氏 | 同治二年 | 1863年 | 是 | [國立故宮 100] | ||
景壽 | 富察氏 | 同治四年 | 1865年 | 是 | [國立故宮 101] | ||
三等鎮國將軍春佑 | 宗室 | 同治四年 | 1865年 | 是 | [國立故宮 102] | ||
官文 | 王佳氏 | 同治六年 | 1867年 | 是 | [中央研究 38] | ||
全慶 | 葉赫那拉氏 | 同治六年 | 1867年 | 是 | [國立故宮 103] | ||
明慶 | 德敦氏 | 同治九年 | 1870年 | 是 | [國立故宮 104] | ||
慶密親王奕劻 | 宗室 | 同治十一年四月癸亥 | 1872年5月16日 | 光緒十年 | 1884年 | [新清史 272] | |
安興阿 | 倭勒氏 | 光緒二年 | 1876年 | 是 | [中央研究 39] | ||
貴恆 | 屈佳氏 | 光緒十年 | 1884年 | 光緒十五年正月丁卯 | 1889年2月20日 | [國立故宮 105] [新清史 36] | |
克勤誠郡王晉祺 | 宗室 | 光緒十五年正月丁卯 | 1889年2月20日 | 光緒十七年十一月甲子 | 1891年12月4日 | [新清史 36] [新清史 107] | |
貝勒銜貝子奕謨 | 宗室 | 光緒十七年十一月甲子 | 1891年12月4日 | 光緒二十五年 | 1899年 | [新清史 107] | |
榮祿 | 瓜爾佳氏 | 光緒二十五年 | 1899年 | 光緒二十八年四月甲辰 | 1902年5月21日 | [國立故宮 106] [新清史 236] | |
貝子溥倫 | 宗室 | 光緒二十八年四月甲辰 | 1902年5月21日 | [新清史 236] | |||
桂祥 | 那拉氏 | 民國二年一月 | 1913年1月6日 | 民國二年十二月 | 1913年12月15日 | [論文 1] [論文 2] |
鑲藍旗滿洲都統(固山額真)
[编辑]都統 | 氏族 | 任職日期 | 任職日期 (西元) |
卸任日期 | 卸任日期 (西元) |
署任 | 備註 |
---|---|---|---|---|---|---|---|
顧三泰 | 伊尔根觉罗氏 | 天命十一年九月丁丑 | 1626年10月27日 | [清史稿 1] | |||
巴都禮 | 順治元年十一月乙未 | 1644年12月9日 | 順治二年正月 | 1645年 | [新清史 273] [八旗通志 1] | ||
鎮國公屯齊 | 宗室 | 順治二年正月 | 1645年 | 順治五年四月丙戌 | 1648年5月13日 | [八旗通志 1] [新清史 274] | |
藍拜 | 佟佳氏 | 順治五年四月丙戌 | 1648年5月13日 | 順治五年九月己卯 | 1648年11月2日 | [新清史 274] [新清史 275] | |
鎮國公屯齊 | 宗室 | 順治五年九月己卯 | 1648年11月2日 | 順治八年三月己丑 | 1651年5月1日 | [新清史 275] [新清史 276] | |
藍拜 | 佟佳氏 | 順治八年三月己丑 | 1651年5月1日 | 順治十三年四月 | 1656年 | [新清史 276] [八旗通志 1] | |
羅託 | 宗室 | 順治十三年五月己亥 | 1656年6月13日 | 康熙四年五月戊申 | 1665年7月5日 | [新清史 277] [新清史 278] | |
孫塔 | 覺爾察氏 | 康熙四年五月戊申 | 1665年7月5日 | 康熙四年十一月 | 1665年 | [新清史 278] [八旗通志 1] | |
已革輔國公溫齊 | 宗室 | 康熙四年十二月庚申 | 1666年1月13日 | 康熙七年七月庚申 | 1668年8月30日 | [清史稿 22] [新清史 279] [新清史 280] | |
誇岱 | 康熙七年七月庚申 | 1668年8月30日 | 康熙十年六月 | 1671年 | [新清史 280] [八旗通志 1] | ||
俄托渾 | 康熙十年八月甲申 | 1671年9月8日 | 康熙十三年三月 | 1671年9月8日 | [新清史 281] [八旗通志 1] | ||
已革輔國公溫齊 | 宗室 | 康熙十三年四月丁未 | 1674年5月18日 | 康熙十六年三月乙未 | 1677年4月20日 | [新清史 282] [新清史 283] | |
根特 | 那拉氏 | 康熙十六年三月乙未 | 1677年4月20日 | 康熙二十三年四月 | 1684年 | [新清史 283] [八旗通志 1] | |
鎮國襄敏公瓦三 | 宗室 | 康熙二十三年五月 | 1684年 | 康熙二十四年正月 | 1685年 | [八旗通志 1] | |
額赫訥 | 納喇氏 | 康熙二十四年二月庚子 | 1685年3月14日 | 康熙三十五年九月丁卯 | 1696年10月9日 | [清史稿 23] [新清史 284] [新清史 285] | |
惠蘭 | 宗室 | 康熙三十五年九月丁卯 | 1696年10月9日 | 康熙四十年正月甲寅 | 1701年3月5日 | [新清史 285] [新清史 286] | |
心裕 | 赫舍里氏 | 康熙四十年正月甲寅 | 1701年3月5日 | 康熙四十年十月辛未 | 1701年11月17日 | [新清史 286] [新清史 287] | |
普奇 | 康熙四十年十月辛未 | 1701年11月17日 | 康熙四十七年九月 | 1708年 | [新清史 287] [八旗通志 2] | ||
車納福 | 康熙四十七年十月癸丑 | 1708年11月22日 | 康熙五十三年十月 | 1714年 | [新清史 288] [八旗通志 2] | ||
瑚世巴 | 康熙五十三年十二月甲戌 | 1715年1月11日 | 康熙五十五年十一月丁卯 | 1716年12月24日 | [新清史 289] [新清史 87] | ||
瑯圖 | 康熙五十五年十一月丁卯 | 1716年12月24日 | 康熙五十八年十二月乙卯 | 1720年1月26日 | [新清史 87] [新清史 290] | ||
阿布蘭 | 宗室 | 康熙五十八年十二月乙卯 | 1720年1月26日 | 雍正二年五月庚戌 | 1724年6月28日 | [新清史 290] [新清史 205] | |
四格 | 汪氏 | 雍正二年五月庚戌 | 1724年6月28日 | 雍正二年七月壬戌 | 1724年9月8日 | [新清史 205] [新清史 291] | |
奉恩輔國公普照 | 宗室 | 雍正二年七月壬戌 | 1724年9月8日 | 雍正二年九月甲子 | 1724年11月9日 | [雜史 6] [新清史 291] [新清史 292] | |
馬爾賽 | 馬佳氏 | 雍正二年九月甲子 | 1724年11月9日 | 雍正三年正月丙辰 | 1725年3月1日 | [新清史 292] [新清史 51] | |
阿魯 | 雍正三年正月丙辰 | 1725年3月1日 | 雍正三年四月辛未 | 1725年5月15日 | [新清史 51] [新清史 293] | ||
賴都 | 雍正三年四月辛未 | 1725年5月15日 | 雍正三年九月甲子 | 1725年11月4日 | [實錄 40] [新清史 293] [新清史 294] | ||
噶爾弼 | 納喇氏 | 雍正三年九月甲子 | 1725年11月4日 | 雍正三年十一月癸亥 | 1726年1月2日 | [實錄 41] [新清史 294] [新清史 295] | |
綽奇 | 雍正三年十一月癸亥 | 1726年1月2日 | 雍正十年正月 | 1732年 | [實錄 42] [新清史 295] [八旗通志 2] | ||
果毅親王允禮 | 宗室 | 雍正四年三月己未 | 1726年4月28日 | 是 | [新清史 296] | ||
已革順承親王錫保 | 宗室 | 雍正四年九月己亥 | 1726年10月5日 | 是 | [新清史 297] | ||
平敏郡王福彭 | 宗室 | 雍正十年正月乙亥 | 1732年2月12日 | 是 | [新清史 298] | ||
阿魯 | 雍正十年十二月丁巳 | 1733年1月19日 | 雍正十二年三月 | 1734年 | [新清史 299] [八旗通志 2] | ||
豐盛額 | 舒穆禄氏 | 雍正十一年七月丁未 | 1733年9月6日 | 是 | [新清史 300] | ||
查克旦 | 博爾濟吉特氏 | 雍正十二年四月癸亥 | 1734年5月20日 | 雍正十三年十月辛卯 | 1735年12月9日 | [新清史 301] [新清史 252] | |
豐盛額 | 舒穆禄氏 | 雍正十三年十月辛卯 | 1735年12月9日 | 乾隆二年正月 | 1737年 | [新清史 252] [八旗通志 3] | |
都賚 | 乾隆二年三月甲辰 | 1737年4月15日 | 乾隆三年八月己丑 | 1738年9月22日 | [新清史 176] [新清史 24] | ||
追封莊親王弘普 | 宗室 | 乾隆三年八月己丑 | 1738年9月22日 | 乾隆八年四月甲申 | 1743年4月24日 | [新清史 24] [新清史 302] | |
紀山 | 乾隆八年四月甲申 | 1743年4月24日 | 乾隆八年六月壬戌 | 1743年7月31日 | [新清史 302] [新清史 303] | ||
阿克敦 | 章佳氏 | 乾隆八年六月壬戌 | 1743年7月31日 | 乾隆十三年四月乙亥 | 1748年5月18日 | [清史稿 24] [新清史 303] [新清史 304] | |
達勒當阿 | 鈕鈷祿氏 | 乾隆十三年四月乙亥 | 1748年5月18日 | 乾隆十三年十月庚寅 | 1748年11月29日 | [新清史 304] [新清史 305] | |
貝勒羅卜藏丹津 | 乾隆十三年十月庚寅 | 1748年11月29日 | 乾隆二十三年八月 | 1758年 | [新清史 305] [八旗通志 3] | ||
雅爾哈善 | 覺羅 | 乾隆十九年 | 1754年 | [國立故宮 107] [雜史 7] | |||
和恭親王弘晝 | 宗室 | 乾隆二十一年八月 | 1756年 | 是 | [八旗通志 3] | ||
色布騰巴爾珠爾 | 博爾濟吉特氏 | 乾隆二十三年八月 | 1758年 | 乾隆三十三年十月辛未 | 1768年11月25日 | 是 | [實錄 43] [八旗通志 3] [新清史 306] |
四格 | 汪氏 | 乾隆三十二年十一月 | 1767年 | 是 | [八旗通志 3] | ||
努三 | 乾隆三十三年十月辛未 | 1768年11月25日 | 乾隆三十五年七月丙寅 | 1770年9月11日 | [新清史 306] [新清史 26] | ||
色布騰巴爾珠爾 | 博爾濟吉特氏 | 乾隆三十五年七月丙寅 | 1770年9月11日 | 乾隆三十七年五月丁酉 | 1770年6月14日 | [新清史 26] [新清史 307] | |
肅勤親王蘊著 | 宗室 | 乾隆三十七年五月丁酉 | 1770年6月14日 | 乾隆四十一年九月乙未 | 1776年11月7日 | [新清史 307] [新清史 180] | |
奉恩將軍弘旿 | 宗室 | 乾隆四十一年九月乙未 | 1776年11月7日 | 乾隆四十三年三月庚寅 | 1778年4月26日 | [新清史 180] [新清史 308] | |
德福 | 伊爾根覺羅氏 | 乾隆四十三年 | 1778年 | 是 | [國立故宮 108] | ||
邁拉遜 | 佟佳氏 | 乾隆四十三年四月辛卯 | 1778年5月7日 | 乾隆四十四年二月甲子 | 1779年3月26日 | [新清史 309] [新清史 310] | |
永貴 | 拜都氏 | 乾隆四十四年二月甲子 | 1779年3月26日 | 乾隆四十五年五月辛卯 | 1780年6月15日 | [清史稿 25] [新清史 310] [新清史 311] | |
和珅 | 鈕祜祿氏 | 乾隆四十五年五月辛卯 | 1780年6月15日 | 乾隆四十九年三月丙戌 | 1784年3月21日 | [新清史 311] [新清史 99] | |
豫良親王修齡 | 宗室 | 乾隆四十九年三月丙戌 | 1784年3月21日 | 乾隆五十一年三月戊午 | 1786年4月12日 | [新清史 99] [宗譜 32] | |
怡恭親王永琅 | 宗室 | 乾隆五十一年三月庚申 | 1786年4月14日 | 乾隆五十九年二月壬戌 | 1794年3月5日 | [宗譜 7] [新清史 312] [新清史 63] | |
奉恩將軍弘旿 | 宗室 | 乾隆五十九年二月壬戌 | 1794年3月5日 | 乾隆五十九年四月辛未 | 1794年5月13日 | [新清史 63] [新清史 313] | |
慶桂 | 章佳氏 | 乾隆五十九年四月辛未 | 1794年5月13日 | 乾隆六十年九月己巳 | 1795年11月2日 | [新清史 313] [新清史 136] | |
成哲親王永瑆 | 宗室 | 乾隆六十年九月己巳 | 1795年11月2日 | 嘉慶四年 | 1799年 | [新清史 136] | |
託庸 | 富察氏 | 乾隆年間 | 是 | [中央研究 40] | |||
德明 | 溫都氏 | 嘉慶四年 | 1799年 | 嘉慶五年七月丙申 | 1800年9月4日 | [中央研究 41] [新清史 314] | |
傅森 | 鈕鈷祿氏 | 嘉慶五年七月丙申 | 1800年9月4日 | 嘉慶六年二月癸酉 | 1801年4月9日 | [新清史 314] [新清史 315] | |
莊襄親王綿課 | 宗室 | 嘉慶六年二月癸酉 | 1801年4月9日 | 嘉慶六年四月丁未 | 1801年5月13日 | [新清史 315] [新清史 316] | |
成德 | 葉赫氏 | 嘉慶六年四月丁未 | 1801年5月13日 | 嘉慶七年三月癸巳 | 1802年4月24日 | [新清史 316] [新清史 317] | |
德瑛 | 伊爾根覺羅氏 | 嘉慶七年三月癸巳 | 1802年4月24日 | 嘉慶十四年十二月辛丑 | 1810年1月20日 | [中央研究 42] [新清史 317] [新清史 318] | |
額勒登保 | 瓜爾佳氏 | 嘉慶十年 | 1805年 | 是 | [國立故宮 109] | ||
德楞泰 | 伍彌特氏 | 嘉慶十年 | 1805年 | 是 | [國立故宮 110] | ||
明亮 | 富察氏 | 嘉慶十四年十二月辛丑 | 1810年1月20日 | 嘉慶十九年閏二月甲子 | 1814年3月23日 | [新清史 318] [新清史 319] | |
崇祿 | 瓜爾佳氏 | 嘉慶十九年閏二月甲子 | 1814年3月23日 | 嘉慶二十一年七月乙卯 | 1816年8月30日 | [新清史 319] [新清史 320] | |
松筠 | 瑪拉特氏 | 嘉慶二十一年七月乙卯 | 1816年8月30日 | 嘉慶二十二年六月甲戌 | 1817年7月15日 | [新清史 320] [新清史 321] | |
成寧 | 钮祜禄氏 | 嘉慶二十二年六月甲戌 | 1817年7月15日 | 嘉慶二十二年七月丙辰 | 1817年8月26日 | [新清史 321] [新清史 322] | |
和寧 | 额尔德特氏 | 嘉慶二十二年七月丙辰 | 1817年8月26日 | 嘉慶二十五年十月己丑 | 1820年11月11日 | [新清史 322] [新清史 268] | |
奉恩輔國公晉昌 | 宗室 | 嘉慶二十五年十月己丑 | 1820年11月11日 | 道光二年正月辛未 | 1822年2月16日 | [新清史 268] [新清史 323] | |
伯麟 | 瑚錫哈哩氏 | 道光二年正月辛未 | 1822年2月16日 | 道光二年六月癸丑 | 1822年7月28日 | [新清史 323] [新清史 324] | |
文孚 | 博爾濟吉特氏 | 道光二年六月癸丑 | 1822年7月28日 | 道光十三年五月丁酉 | 1833年7月14日 | [新清史 324] [新清史 325] | |
昇寅 | 馬佳氏 | 道光十二年 | 1832年 | 是 | [國立故宮 111] | ||
松筠 | 玛拉特氏 | 道光十三年五月丁酉 | 1833年7月14日 | 道光十四年正月戊子 | 1834年3月2日 | [新清史 325] [新清史 326] | |
耆英 | 宗室 | 道光十四年正月戊子 | 1834年3月2日 | 道光十六年九月己酉 | 1836年11月7日 | [新清史 326] [新清史 327] | |
武忠額 | 佟佳氏 | 道光十六年 | 1836年 | 是 | [國立故宮 112] | ||
定敏親王載銓 | 宗室 | 道光十六年九月己酉 | 1836年11月7日 | 咸豐四年九月癸未 | 1854年11月7日 | [新清史 327] [新清史 70] | |
賽尚阿 | 阿魯特氏 | 道光二十八年 | 1848年 | 是 | [國立故宮 113] | ||
德興 | 棟佳氏 | 咸豐二年 | 1852年 | 是 | [國立故宮 114] | ||
貝子銜奉恩鎮國恪慎公奕湘 | 宗室 | 咸豐四年九月癸未 | 1854年11月7日 | 咸豐五年十二月丙午 | 1856年1月24日 | [新清史 70] [新清史 271] | |
僧格林沁 | 博爾濟吉特氏 | 咸豐五年十二月丙午 | 1856年1月24日 | 咸豐十一年十月辛酉 | 1861年11月8日 | [新清史 271] [新清史 328] | |
聯順 | 富察氏 | 咸豐六年 | 1856年 | 是 | [國立故宮 115] | ||
瑞常 | 石爾德特氏 | 咸豐九年 | 1859年 | 咸豐十年 | 1860年 | 是 | [國立故宮 116] [中央研究 43] |
伊勒東阿 | 興佳氏 | 咸豐十一年十月辛酉 | 1861年11月8日 | 同治二年正月庚午 | 1863年3月12日 | [新清史 328] [新清史 329] | |
寶鋆 | 索綽絡氏 | 同治二年正月庚午 | 1863年3月12日 | 光緒十年三月庚寅 | 1884年4月10日 | [新清史 329] [新清史 106] | |
倭什琿布 | 薩克達氏 | 同治四年 | 1865年 | 是 | [國立故宮 117] | ||
穆隆阿 | 佟佳氏 | 同治十二年 | 1873年 | 是 | [國立故宮 118] | ||
廣壽 | 布爾哈齊氏 | 光緒三年 | 1877年 | [國立故宮 119] | |||
烏拉喜崇阿 | 沙濟富察氏 | 光緒五年 | 1879年 | [國立故宮 120] | |||
瑞聯 | 宗室 | 光緒七年 | 1881年 | 是 | [國立故宮 121] | ||
恩承 | 葉赫那拉氏 | 光緒十年三月庚寅 | 1884年4月10日 | 光緒十八年閏六月辛巳 | 1892年8月17日 | [新清史 106] [新清史 330] | |
豫誠親王本格 | 宗室 | 光緒十三年閏四月 | 1887年 | 是 | [宗譜 33] | ||
已革端郡王載漪 | 宗室 | 光緒十八年閏六月辛巳 | 1892年8月17日 | 光緒二十六年閏八月癸卯 | 1900年9月27日 | [新清史 106] [新清史 234] | |
崇禮 | 蔣氏 | 光緒二十六年閏八月癸卯 | 1900年9月27日 | 光緒三十一年五月庚子 | 1905年6月30日 | [新清史 234] [新清史 331] | |
特圖慎 | 光緒三十一年 | 1905年 | 是 | [實錄 44] | |||
肅忠親王善耆 | 宗室 | 光緒三十一年五月庚子 | 1905年6月30日 | 光緒三十三年五月己亥 | 1907年6月19日 | [新清史 331] [新清史 332] | |
博迪蘇 | 博爾濟吉特氏 | 光緒三十三年五月己亥 | 1907年6月19日 | [新清史 332] | |||
秀吉 | 民國三年五月 | 1914年5月8日 | [民國重要 6] | ||||
巴哈布 | 民國三年五月 | 1914年5月12日 | [民國重要 7] |
参考文献
[编辑]-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清史稿·本紀》2卷:「(天命十一年丙寅九月丁丑)以納穆泰為正黃旗固山額真,額駙達爾漢為鑲黃旗固山額真,額駙和碩圖為正紅旗固山額真,博爾晉為鑲紅旗固山額真,額駙顧三泰為鑲藍旗固山額真,托博輝為正藍旗固山額真,徹爾格為鑲白旗固山額真,喀克篤禮為正白旗固山額真。」
- ^ 《清史稿·列傳》316卷:「累擢內大臣、鑲黃旗滿洲固山額真,進世職二等阿思哈尼哈番。」
- ^ 3.0 3.1 《清史稿·本紀》5卷:「(順治十七年)八月辛亥,以穆里瑪為鑲黃旗滿洲都統。」
- ^ 《清史稿·列傳》254卷:「康熙八年,授鑲黃旗滿洲都統。」
- ^ 《清史稿·列傳》258卷:「(康熙)二十四年,召授鑲黃旗滿洲都統。」
- ^ 《清史稿·列傳》287卷:「康熙二十五年,襲一等公,授散秩大臣,擢鑲黃旗滿洲都統。」
- ^ 《清史稿·列傳》220卷:「六十一年,授鑲黃旗滿洲都統。」
- ^ 《清史稿·列傳》294卷:「父那敏,官鑲黃旗滿洲都統。」
- ^ 《清史稿·列傳》297卷:「二年,超擢侍郎,署鑲黃旗滿洲都統。」
- ^ 《清史稿·列傳》301卷:「乾隆元年,遷鑲黃旗滿洲都統。」
- ^ 《清史稿·列傳》301卷:「乾隆元年,遷鑲黃旗滿洲都統。」
- ^ 《清史稿·列傳》316卷:「尋授鑲黃旗滿洲都統兼正藍旗護軍統領。」
- ^ 13.0 13.1 《清史稿·表》180卷
- ^ 《清史稿·列傳》235卷:「(順治)五年,授正白旗滿洲都統。」
- ^ 《清史稿·列傳》258卷:「(康熙)二十三年, 召授正白旗滿洲都統。」
- ^ 《清史稿·列傳》313卷:「嘉慶間,授戶部尚書、正白旗滿洲都統、步軍左翼總兵署統領。」
- ^ 《清史稿·列傳》316卷:「咸豐元年,召授正白旗滿洲都統……」
- ^ 《清史稿·列傳》294卷:「(雍正)十二年,調刑部,仍兼工部,署正紅旗滿洲都統。」
- ^ 《清史稿·列傳》318卷:「(乾隆二十七年)調正紅旗滿洲都統,加太子太保。」
- ^ 《清史稿·列傳》318卷:「(乾隆四十二年)五月,授武英殿大學士,管理吏部,兼正紅旗滿洲都統。」
- ^ 《清史稿·表》198卷
- ^ 《清史稿·列傳》215卷:「子溫齊,初封貝子,授右宗人、鑲藍旗滿洲都統。」
- ^ 《清史稿·列傳》258卷:「(康熙)二十年,克安籠所,略定曲靖、羅平。師既克雲南,凱旋,調前鋒統領,擢鑲藍旗滿洲都統,列議政大臣。」
- ^ 《清史稿·列傳》303卷:「(乾隆)八年,授鑲藍旗滿洲都統。」
- ^ 《清史稿·列傳》320卷:「(乾隆)四十四年,召還京師,授鑲藍旗滿洲都統。」
-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欽定八旗通志》320卷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欽定八旗通志》321卷
-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欽定八旗通志》322卷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稿 ,701005653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稿 ,701005653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史館傳稿 ,701007937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稿 ,701005645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稿 ,701005843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稿 ,70100764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3065-1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2115-4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2195-1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稿 ,701001723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稿 ,701001083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1715-2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3007-1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3142-1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史館傳稿 ,701005664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稿 ,701005667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稿 ,701002049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1648-4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3065-1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1647-4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稿 ,701005817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1109-4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1938-4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1715-1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2419-1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稿 ,701003680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1616-3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稿 ,701005669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稿 ,701005631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史館傳稿 ,701007933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稿 ,701005731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1877-6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1648-4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1648-4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3065-1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1938-4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2051-1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1769-7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2195-1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1142-1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2198-2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1183-5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2379-3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869-2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2776-6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3413-5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3230-1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稿 ,701005643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862-11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1715-1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1498-1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1647-4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1183-5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稿 ,701003706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1147-1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1686-1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1690-3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1671-2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3136-1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稿 ,701005669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稿,701005718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704-1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2043-2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1715-1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3142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2901-2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稿 ,701001549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869-13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1578-7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稿 ,701005664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稿 ,701005734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3091-1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3079-1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704-1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1648-4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1498-1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2051-1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3126-2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稿 ,701005817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1885-8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1715-13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978-1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2195-1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1690-3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1715-1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1540-4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1653-3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稿 ,701005669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稿 ,701001624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稿 ,701002049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1457-2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882-6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稿 ,70100789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稿 ,70100706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2051-1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1769-7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3126-2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1938-4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稿 ,701005816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2043-2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3232-1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1162-3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1715-1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1183-5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稿 ,701003728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1629-1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稿,701005718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稿 ,701005717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稿 ,701005689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稿 ,701005689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1761-4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3053-1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1647-4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稿 ,701005816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2890-2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2195-1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2043-2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1536-2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2901-2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稿 ,701003770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稿 ,701003680號
- ^ 《愛新覺羅宗譜·甲冊》頁825:「康熙六十一年十月授鑲黃旗滿洲都統。」
- ^ 《愛新覺羅宗譜·甲冊》頁825:「(雍正元年)五月革去都統。」
- ^ 《愛新覺羅宗譜·甲冊》頁1190:「(雍正元年)二月管理藩院事務並管鑲黃旗滿洲事務。」
- ^ 《愛新覺羅宗譜·甲冊》頁201:「乾隆五年二月授鑲黃旗滿洲都統。」
- ^ 《愛新覺羅宗譜·甲冊》頁201:「本年(乾隆四十年)十一月署鑲黃旗滿洲都統。」
- ^ 《愛新覺羅宗譜·甲冊》頁879:「(乾隆)五十一年三月管理鑲黃旗滿洲都統事務。」
- ^ 7.0 7.1 《愛新覺羅宗譜·甲冊》頁879:「(乾隆)五十二年三月調鑲藍旗滿洲都統事務。」
- ^ 《愛新覺羅宗譜·甲冊》頁153:「本月(嘉慶四年正月)授閱兵大臣,調鑲黃旗滿洲都統。」
- ^ 《愛新覺羅宗譜·甲冊》頁154:「(嘉慶二十四年)五月解去各項差使。」
- ^ 《愛新覺羅宗譜·甲冊》頁110:「(嘉慶二十四年九月)上虞備用處鑲黃旗滿洲都統。」
- ^ 《愛新覺羅宗譜·甲冊》頁111:「(道光)七年七月調補鑲黃旗滿洲都統。」
- ^ 《愛新覺羅宗譜·甲冊》頁111:「(道光)十六年丙申十月二十日巳時薨。」
- ^ 《愛新覺羅宗譜·甲冊》頁111:「(同治三年)四月調署理鑲黃旗滿洲都統。」
- ^ 《愛新覺羅宗譜·甲冊》頁191:「(光緒)十五年正月授宗人府宗正,調補鑲黃旗滿洲都統…」
- ^ 《愛新覺羅宗譜·甲冊》頁879:「(乾隆)五十九年二月調正黃旗滿洲都統。」
- ^ 《愛新覺羅宗譜·甲冊》頁1064:「(咸豐二年)九月調正黃旗滿洲都統。」
- ^ 《愛新覺羅宗譜·甲冊》頁454:「(咸豐十一年)三月署理正黃旗滿洲都統。」
- ^ 《愛新覺羅宗譜·甲冊》頁4:「(光緒二年)十二月署正黃旗滿洲都統。」
- ^ 《愛新覺羅宗譜·甲冊》頁865:「(光緒八年)九月署正黃旗滿洲都統。」
- ^ 《愛新覺羅宗譜·甲冊》頁109:「嘉慶四年正月授正白旗滿洲都統……」
- ^ 《愛新覺羅宗譜·甲冊》頁6:「宣統元年十二月調正白旗滿洲都統。」
- ^ 《愛新覺羅宗譜·甲冊》514頁:「本年(嘉慶二十四年)十二月管理正紅旗滿洲都統事務。」
- ^ 《愛新覺羅宗譜·丙冊》頁6007:「同治七年戊辰閏四月初七亥時薨。」
- ^ 《愛新覺羅宗譜·甲冊》頁1687:「光緒二十四年戊戌三月初一日寅時薨。」
- ^ 《愛新覺羅宗譜·甲冊》頁117:「嘉慶四年正月授領侍衛內大臣、鑲白旗滿洲都統。」
- ^ 《愛新覺羅宗譜·甲冊》頁117:「嘉慶九年六月離鑲白旗滿洲都統。」
- ^ 《愛新覺羅宗譜·甲冊》頁864:「(道光)二十六年二月授鑲白旗滿洲都統。」
- ^ 《愛新覺羅宗譜·甲冊》頁881:「(咸豐九年)五月署理鑲白旗滿洲都統。」
- ^ 《愛新覺羅宗譜·甲冊》頁881:「(咸豐十年)八月佩帶宗人府、鑲白旗滿洲都統、健銳營印鑰。」
- ^ 《愛新覺羅宗譜·丙冊》5873頁:「民國四年二月薨。」
- ^ 《愛新覺羅宗譜·甲冊》514頁:「嘉慶二十三年十一月管理正藍旗滿洲都統事務。」
- ^ 《愛新覺羅宗譜·丙冊》5992頁:「乾隆五十一年三月十四日戌時薨 。」
- ^ 《愛新覺羅宗譜·丙冊》6007頁:「(光緒)十三年閏四月署理鑲藍旗滿洲都統。」
- ^ 《聖祖仁皇帝實錄》189卷
- ^ 《世宗憲皇帝實錄》41卷
- ^ 《高宗純皇帝實錄》865卷
- ^ 《高宗純皇帝實錄》1084卷
- ^ 《宣宗成皇帝實錄》313卷
- ^ 《宣宗成皇帝實錄》415卷
- ^ 《宣宗成皇帝實錄》20卷
- ^ 《德宗景皇帝實錄》15卷
- ^ 《德宗景皇帝實錄》24卷
- ^ 《德宗景皇帝實錄》513卷
- ^ 《世宗憲皇帝實錄》74卷
- ^ 《世宗憲皇帝實錄》144卷
- ^ 《宣宗成皇帝實錄》165卷
- ^ 《宣宗成皇帝實錄》426卷
- ^ 《德宗景皇帝實錄》261卷
- ^ 《德宗景皇帝實錄》282卷
- ^ 《德宗景皇帝實錄》415卷
- ^ 《世祖章皇帝實錄》54卷
- ^ 《高宗純皇帝實錄》213卷
- ^ 《高宗純皇帝實錄》11卷
- ^ 《宣宗成皇帝實錄》25卷
- ^ 《文宗顯皇帝實錄》263卷
- ^ 《穆宗毅皇帝實錄》32卷
- ^ 《德宗景皇帝實錄》179卷
- ^ 《高宗純皇帝實錄》808卷
- ^ 《宣宗成皇帝實錄》37卷
- ^ 《宣宗成皇帝實錄》299卷
- ^ 《宣宗成皇帝實錄》419卷
- ^ 《德宗景皇帝實錄》189卷
- ^ 《宣宗成皇帝實錄》299卷
- ^ 《德宗景皇帝實錄》5卷
- ^ 《德宗景皇帝實錄》77卷
- ^ 《德宗景皇帝實錄》239卷
- ^ 《世宗憲皇帝實錄》96卷
- ^ 《德宗景皇帝實錄》187卷
- ^ 《德宗景皇帝實錄》240卷
- ^ 《德宗景皇帝實錄》223卷
- ^ 《世宗憲皇帝實錄》7卷
- ^ 《高宗純皇帝實錄》1375卷
- ^ 《世宗憲皇帝實錄》28卷
- ^ 《世宗憲皇帝實錄》28卷
- ^ 《世宗憲皇帝實錄》28卷
- ^ 《高宗純皇帝實錄》569卷
- ^ 《德宗景皇帝實錄》543卷
-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 ,048460號
-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 ,048460號
-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 ,107146號
-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 ,024157號
-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 ,167750-001號
-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 ,002293號
-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 ,015616號
-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 ,003078號
-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 ,001422號
-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 ,118848 號
-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 ,140614號
-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 ,146642號
-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 ,138239號
-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 ,022545號
-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 ,084844-001號
-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 ,019637號
-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 ,175060-001號
-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 ,146211-001號
-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 ,044839-001號
-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 ,123530 號
-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 ,161593號
-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 ,139469號
-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 ,140139號
-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 ,065141號
-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 ,100444號
-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 ,106145-001號
-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 ,135672-001號
-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 ,139860號
-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 ,150033-001號
-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 ,000009號
-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 ,140712號
-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 ,140057-001號
-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 ,053269號
-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 ,157388 號
-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 ,058214號
-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 ,058003號
-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 ,140590號
-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 ,136735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稿 ,701003706號
-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 ,041925號
-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 ,000504號
-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 ,125365號
-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 ,058214號
- ^ 《新清史·本紀》5卷:「(順治九年三月)己丑,以陳泰為鑲黃旗滿洲固山額真。」
- ^ 2.0 2.1 《新清史·本紀》6卷:「(康熙八年五月)己未,以巴泰為內秘書院大學士,范達禮為鑲黃旗漢軍都統,改喇哈達為鑲黃旗滿洲都統。」
- ^ 3.0 3.1 《新清史·本紀》7卷:「(康熙二十四年冬十月)己亥,以瓦岱為鑲黃旗滿洲都統。」
- ^ 4.0 4.1 《新清史·本紀》8卷:「(康熙三十一年)十一月庚戌,改阿靈阿鑲黃旗滿洲都統。」
- ^ 5.0 5.1 《新清史·本紀》8卷:「(康熙三十三年十二月)庚戌,改覺羅席特庫為鑲黃旗滿洲都統。」
- ^ 6.0 6.1 《新清史·本紀》8卷:「(康熙三十七年七月)庚子,以蘇爾發為鑲黃旗滿洲都統。」
- ^ 7.0 7.1 《新清史·本紀》8卷:「(康熙三十九年五月)戊申,改魯伯赫鑲黃旗滿洲都統。」
- ^ 8.0 8.1 《新清史·本紀》8卷:「(康熙四十年十月)戊午,改宗室特克新鑲黃旗滿洲都統,迓圖為正白旗蒙古都統。」
- ^ 9.0 9.1 《新清史·本紀》8卷:「(康熙四十五年十月)丁未,改迓圖鑲黃旗滿洲都統。」
- ^ 10.0 10.1 10.2 10.3 《新清史·本紀》9卷:「(康熙五十年十一月)壬辰,以吳一蜚為刑部尚書,滿篤為左都御史。改阿喇納鑲黃旗滿洲都統,朱麻喇鑲白旗滿洲都統。」
- ^ 11.0 11.1 11.2 《新清史·本紀》9卷:「(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戊子)以皇十二子貝子胤祹為鑲黃旗滿洲都統,鎮國公吳爾占為鑲白旗滿洲都統。」
- ^ 12.0 12.1 12.2 12.3 《新清史·本紀》10卷:「(雍正元年五月)丙申,以裕親王保泰管鑲黃旗滿洲都統。」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rst”的
<ref>
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 ^ 13.0 13.1 《新清史·本紀》10卷:「(雍正二年五月)壬戌,以那敏為鑲黃旗滿洲都統。」
- ^ 14.0 14.1 《新清史·本紀》10卷:「(雍正二年十一月丙午)以額爾錦為鑲黃旗滿洲都統。」
- ^ 15.0 15.1 《新清史·本紀》10卷:「(雍正三年六月)癸未,以覺羅佛倫為鑲黃旗滿洲都統。」
- ^ 16.0 16.1 16.2 16.3 《新清史·本紀》10卷:「(雍正四年二月)乙亥,改覺羅佛倫為鑲白旗滿洲都統,以鄂善為鑲黃旗滿洲都統。」
- ^ 17.0 17.1 《新清史·本紀》10卷:「(雍正六年)夏四月甲申,以鄂善為鑲白旗漢軍都統,侯陳泰為鑲黃旗滿洲都統。」
- ^ 18.0 18.1 《新清史·本紀》11卷:「(雍正九年六月)己未,以公博爾屯為鑲黃旗滿洲都統,留軍營。」
- ^ 19.0 19.1 《新清史·本紀》11卷:「(雍正十年九月)庚戌,改青保為鑲黃旗滿洲都統。」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新清史·本紀》11卷:「(雍正十一年二月)丙辰,以保明署鑲黃旗滿洲都統,改查爾泰為正白旗滿洲都統,以伊勒慎為正藍旗滿洲都統。」
- ^ 21.0 21.1 《新清史·本紀》11卷:「(雍正十二年七月)戊戌,改邁祿為鑲黃旗滿洲都統,仍留署天津都統。」
- ^ 《新清史·本紀》12卷:「(雍正十三年九月甲辰)以查爾泰為鑲黃旗滿洲都統 。」
- ^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新清史·本紀》12卷:「(乾隆元年九月)癸卯,調訥親為鑲黃旗滿洲都統,塞布肯為鑲白旗滿洲都統,傅鼐為正藍旗滿洲都統。」
- ^ 24.0 24.1 24.2 24.3 《新清史·本紀》12卷:「(乾隆三年八月)己丑,海望丁憂,以訥親署戶部尚書。調都賚為鑲黃旗滿洲都統,以貝子弘普管鑲藍旗滿洲都統。」
- ^ 25.0 25.1 25.2 25.3 《新清史·本紀》12卷:「(乾隆五年二月辛巳)以和親王弘晝為鑲黃旗滿洲都統,慎郡王允禧為正白旗滿洲都統。」
- ^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新清史·本紀》15卷:「(乾隆三十五年秋七月)丙寅,命諴親王允祕為鑲黃旗滿洲都統,調努三為正白旗滿洲都統,色布騰巴爾珠爾為鑲藍旗滿洲都統,以豐昇額為鑲藍旗蒙古都統。」
- ^ 27.0 27.1 27.2 27.3 《新清史·本紀》15卷:「(乾隆三十八年十月)丙午,調舒赫德為鑲黃旗滿洲都統,以福隆安為正白旗滿洲都統。」
- ^ 28.0 28.1 28.2 28.3 《新清史·本紀》16卷:「(乾隆四十二年四月)癸亥,調福隆安為鑲黃旗滿洲都統,豐昇額為正白旗滿洲都統,容保為正藍旗漢軍都統。」
- ^ 29.0 29.1 29.2 29.3 《新清史·本紀》16卷:「(乾隆四十二年十月戊戌)以特成額為領侍衛內大臣。以福隆安為正白旗滿洲都統,調阿桂為鑲黃旗滿洲都統。」
-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新清史·本紀》18卷:「(嘉慶二年三月癸亥)阿桂罷,調和珅為鑲黃旗滿洲都統,福長安為正白旗滿洲都統,定親王綿恩為鑲白旗滿洲都統。」
- ^ 31.0 31.1 31.2 31.3 《新清史·本紀》19卷:「(嘉慶二十四年五月乙酉)調英和為鑲黃旗滿洲都統,和世泰為正藍旗滿洲都統,以普恭兼正黃旗漢軍都統。」
- ^ 32.0 32.1 32.2 32.3 《新清史·本紀》20卷:「(道光七年七月)癸亥,降英和二品頂戴,授熱河都統,那清安仍為都察院左都御史;調奕紹為鑲黃旗滿洲都統,賽沖阿為正紅旗滿洲都統,貝勒綿志為鑲藍旗蒙古都統。」
- ^ 33.0 33.1 33.2 《新清史·本紀》21卷:「(道光十六年十一月庚子)以大學士長齡兼鑲黃旗領侍衛內大臣,睿親王仁壽兼正黃旗領侍衛內大臣,大學士穆彰阿兼鑲黃旗滿洲都統,科爾沁札薩克郡王僧格林沁兼鑲白旗滿洲都統,綿偲兼正藍旗蒙古都統。」
- ^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新清史·本紀》23卷:「(咸豐元年正月)己丑,調惠親王為鑲黃旗滿洲都統,薩迎阿為正白旗滿洲都統,以裕誠兼正白旗漢軍都統,調桂良為鑲白旗滿洲都統,以阿靈阿為鑲紅旗漢軍都統。」
- ^ 35.0 35.1 35.2 35.3 35.4 35.5 《新清史·本紀》25卷:「(同治三年七月庚子)以惇親王為鑲黃旗滿洲都統,恭親王為正黃旗滿洲都統,醇郡王為正紅旗滿洲都統,舒通額為正黃旗漢軍都統。」
- ^ 36.0 36.1 36.2 36.3 《新清史·本紀》30卷:「(光緒十五年正月丁卯)以慶郡王奕劻為鑲黃旗滿洲都統,克勤郡王晉祺為正藍旗滿洲都統,嵩申為鑲白旗漢軍都統。」
- ^ 37.0 37.1 37.2 37.3 《新清史·本紀》32卷:「(光緒二十九年三月)壬申,調睿親王魁斌為鑲黃旗領侍衛內大臣,肅親王善耆為正黃旗領侍衛內大臣,那彥圖為鑲黃旗滿洲都統,敬信為正紅旗滿洲都統,以載振為正白旗領侍衛內大臣,奎俊為正白旗蒙古都統。」
- ^ 38.0 38.1 《新清史·本紀》4卷:「(順治三年二月)甲申,以圖賴為正黃旗滿洲都統,譚拜為兵部尚書。罷江南省舊設部院,以軍務方殷,差在京戶、兵、工三部滿、漢侍郎各一人,駐江寧分理。」
- ^ 39.0 39.1 《新清史·本紀》4卷:「(順治四年六月)甲戌,以隨遜為議政大臣,何洛會為正黃旗滿洲固山額真,李成棟充提督廣東總兵官。」
- ^ 40.0 40.1 40.2 《新清史·本紀》4卷:「(順治五年三月)己酉,以覺羅巴哈納為戶部尚書,多爾濟達爾漢為都察院承政,何洛會為鑲白旗滿洲固山額真,譚泰為正黃旗滿洲固山額真,阿濟格尼堪為正白旗滿洲固山額真,明安達禮為正白旗蒙古固山額真。」
- ^ 《新清史·本紀》5卷:「(順治八年十一月)戊戌,以伊爾德為正黃旗滿洲固山額真,佟圖賴為正藍旗漢軍固山額真。」
- ^ 《新清史·本紀》5卷:「(順治八年十一月)戊戌,以伊爾德為正黃旗滿洲固山額真,佟圖賴為正藍旗漢軍固山額真。」
- ^ 43.0 43.1 《新清史·本紀》7卷:「(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庚辰)改侯巴渾德正黃旗滿洲都統。」
- ^ 44.0 44.1 《新清史·本紀》7卷:「(康熙二十七年六月丁未)以噶爾漢為正紅旗蒙古都統,侯巴渾德為荊州將軍,喀岱為正黃旗滿洲都統。」
- ^ 《新清史·本紀》7卷:「(康熙三十年十月)癸巳,以巴渾德為正黃旗滿洲都統。」
- ^ 46.0 46.1 《新清史·本紀》8卷:「(康熙四十年九月)壬子,以宗室諾羅布為正黃旗蒙古都統,嵩祝為正黃旗漢軍都統,改宗室鄂飛正黃旗滿洲都統。」
- ^ 47.0 47.1 47.2 47.3 《新清史·本紀》8卷:「(康熙四十一年九月)辛酉,改齊世正黃旗滿洲都統,嵩祝正紅旗滿洲都統,莽喀正黃旗漢軍都統,以車納福為鑲紅旗蒙古都統。」
- ^ 48.0 48.1 48.2 48.3 《新清史·本紀》8卷:「(康熙四十四年九月甲申)改吳達禪正藍旗滿洲都統,孫渣齊正黃旗滿洲都統。」
- ^ 《新清史·本紀》9卷:「(康熙五十五年十月戊戌)改宗室巴賽正黃旗滿洲都統,以睦森為鑲黃旗蒙古都統,額爾錦為鑲白旗漢軍都統。」
- ^ 50.0 50.1 50.2 50.3 《新清史·本紀》10卷:「(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丙寅)實授馬爾薩為正黃旗滿洲都統,以拉錫為正白旗蒙古都統,公音德為正藍旗滿洲都統。」
- ^ 51.0 51.1 51.2 51.3 《新清史·本紀》10卷:「(雍正三年正月丙辰)以常雲為正黃旗滿洲都統,阿魯為鑲藍旗滿洲都統,吳納哈為湖廣荊州將軍。」
- ^ 52.0 52.1 52.2 52.3 《新清史·本紀》10卷:「(雍正五年正月)丙申,以伍格為鑲黃旗領侍衛內大臣,改睦森為正白旗滿洲都統,以常色禮為鑲黃旗蒙古都統,查克旦為正黃旗滿洲都統,仍兼理鑲藍旗蒙古都統事。」
- ^ 53.0 53.1 《新清史·本紀》11卷:「(雍正十二年四月癸亥)以法喀為正黃旗滿洲都統。」
- ^ 《新清史·本紀》10卷:「(雍正六年十月)丙申,以覺羅伊禮布署正黃旗滿洲都統。」
- ^ 《新清史·本紀》11卷:「(雍正十年八月己卯)命莊親王允祿管正黃旗滿洲都統事。」
- ^ 56.0 56.1 《新清史·本紀》11卷:「(雍正十二年六月)丙寅,以宗室章格為正黃旗滿洲都統。」
- ^ 57.0 57.1 《新清史·本紀》12卷:「(雍正十三年九月丁酉)高起、憲德以不職解任,命鄂爾泰總理兵部,以甘汝來為兵部尚書,命果親王總理刑部,莊親王總理工部,以弘昇管理正黃旗滿洲都統。」
- ^ 58.0 58.1 《新清史·本紀》13卷:「(乾隆十三年十一月)癸亥,命莊親王允祿為正黃旗滿洲都統。」
- ^ 59.0 59.1 《新清史·本紀》14卷:「(乾隆三十年)十一月甲戌,以莊親王允祿年老事繁,調託恩多為正黃旗滿洲都統,永瑋為正白旗蒙古都統。」
- ^ 60.0 60.1 60.2 60.3 《新清史·本紀》15卷:「(乾隆三十三年十二月)庚申,託恩多奪職,調永貴為吏部尚書,以觀保為禮部尚書,素爾訥為左都御史。調託庸為正黃旗滿洲都統,以札拉豐阿為鑲紅旗滿洲都統。」
- ^ 61.0 61.1 《新清史·本紀》15卷:「(乾隆三十八年九月)辛巳,以英廉為正黃旗滿洲都統,永瑋為內大臣。」
- ^ 62.0 62.1 62.2 62.3 《新清史·本紀》16卷:「(乾隆四十八年七月乙卯)調雅朗阿為正黃旗滿洲都統,綿恩為鑲紅旗滿洲都統,伍彌泰為鑲白旗蒙古都統。」
- ^ 63.0 63.1 63.2 63.3 《新清史·本紀》17卷:「(乾隆五十九年二月壬戌)調永琅為正黃旗滿洲都統,弘旿為鑲藍旗滿洲都統,以徐績為正紅旗漢軍都統。」
- ^ 64.0 64.1 64.2 64.3 《新清史·本紀》18卷:「(嘉慶五年十一月乙酉)以成親王永瑆為宗人府左宗正,定親王綿恩為右宗正,兼正黃旗領侍衛內大臣,調布彥達賚為正黃旗滿洲都統,以保寧兼鑲紅旗滿洲都統,祿康兼正黃旗漢軍都統。」
- ^ 65.0 65.1 65.2 65.3 《新清史·本紀》18卷:「(嘉慶六年正月壬午)以定親王綿恩為御前大臣,調慶桂為正黃旗滿洲都統,豐紳濟倫為正藍旗滿洲都統,以西成為鑲紅旗漢軍都統。」
- ^ 66.0 66.1 66.2 66.3 《新清史·本紀》19卷:「(嘉慶十八年九月甲申)調莊親王綿課為正黃旗滿洲都統,鐵保為正藍旗滿洲都統,以和世泰為鑲白旗漢軍都統。」
- ^ 67.0 67.1 67.2 67.3 《新清史·本紀》20卷:「(道光六年二月)戊辰,調禧恩為正黃旗滿洲都統,松筠為鑲白旗滿洲都統,嵩孚為正黃旗漢軍都統。」
- ^ 68.0 68.1 《新清史·本紀》21卷:「(道光十八年閏四月丁酉)順承郡王春山以迴奏隱飾,奪都統,並罰俸五年;調奕經為正黃旗滿洲都統,以奕山為正紅旗漢軍都統,鄂山兼正藍旗漢軍都統,以特依順保為鑲黃旗領侍衛內大臣。」
- ^ 69.0 69.1 《新清史·本紀》23卷:「(咸豐二年九月辛亥)調奕湘為正黃旗滿洲都統,以奕格為正紅旗漢軍都統。」
- ^ 70.0 70.1 70.2 70.3 《新清史·本紀》23卷:「(咸豐四年九月癸未)調恭親王奕訢為正黃旗滿洲都統,奕湘為鑲藍旗滿洲都統,柏葰為鑲黃旗漢軍都統,命德興兼鑲白旗蒙古都統。以恭親王奕訢為閱兵大臣。」
- ^ 《新清史·本紀》23卷:「(咸豐三年四月己亥)奕湘以病免,命載垣兼署正黃旗滿洲都統。」
- ^ 72.0 72.1 《新清史·本紀》23卷:「(咸豐五年七月壬午)調裕誠為正黃旗滿洲都統,聯順為正白旗漢軍都統,以景壽為鑲紅旗蒙古都統。」
- ^ 73.0 73.1 《新清史·本紀》24卷:「(咸豐八年五月戊子)調惇郡王奕誴為正黃旗滿洲都統,以勝保為鑲黃旗蒙古都統。」
- ^ 74.0 74.1 《新清史·本紀》26卷:「(同治四年三月乙巳)以肅親王華豐為內大臣,醇郡王為正黃旗滿洲都統。」
- ^ 75.0 75.1 75.2 75.3 《新清史·本紀》28卷:「(同治十三年十二月癸未)調景壽為正黃旗滿洲都統,英桂為正紅旗滿洲都統。」
- ^ 《新清史·本紀》30卷:「(光緒十五年六月)乙未,正白旗領侍衛內大臣、正黃旗滿洲都統固倫額駙公景壽卒,察例議恤。」
- ^ 77.0 77.1 77.2 《新清史·本紀》30卷:「(光緒十五年六月丁酉)調禮親王世鐸為正黃旗滿洲都統,福錕為鑲紅旗滿洲都統,熙敬為正紅旗漢軍都統。」
- ^ 《新清史·本紀》5卷:「(順治七年八月)戊子,以額克親為正白旗滿洲固山額真。」
- ^ 79.0 79.1 79.2 79.3 《新清史·本紀》5卷:「(順治八年二月)庚子,調陳泰為吏部尚書,以韓岱為刑部尚書,覺羅巴哈納為正白旗滿洲固山額真,葉赫朱瑪喇為正白旗蒙古固山額真,卓羅為鑲白旗滿洲固山額真。」
- ^ 《新清史·本紀》6卷:「康熙八年三月丁巳,以光泰為正白旗滿洲都統。」
- ^ 81.0 81.1 《新清史·本紀》7卷:「(康熙十九年四月)辛酉,以賴塔為正白旗滿洲都統。」
- ^ 82.0 82.1 《新清史·本紀》7卷:「(康熙二十三年十一月)丁亥,以馬哈達為正白旗滿洲都統。」
- ^ 83.0 83.1 《新清史·本紀》7卷:「(康熙二十六年八月戊申)改阿密達正白旗滿洲都統。」
- ^ 84.0 84.1 《新清史·本紀》8卷:「(康熙三十一年三月乙丑)改阿席坦正白旗滿洲都統。」
- ^ 85.0 85.1 《新清史·本紀》8卷:「(康熙三十六年十二月)丁卯,改宗室董額正白旗滿洲都統。」
- ^ 86.0 86.1 86.2 《新清史·本紀》8卷:「(康熙四十一年三月)癸未,改崇古禮正白旗滿洲都統,以瓦爾大為正藍旗滿洲都統,吳達禪為鑲黃旗蒙古都統,滿丕為正藍旗蒙古都統。」
- ^ 87.0 87.1 87.2 87.3 《新清史·本紀》9卷:「(康熙五十五年十一月)丁卯,改和禮為正白旗滿洲都統,瑯圖為鑲藍旗滿洲都統。」
- ^ 88.0 88.1 《新清史·本紀》9卷:「(康熙五十八年)六月甲辰,以多羅貝勒滿篤祜為正白旗滿洲都統。」
- ^ 89.0 89.1 《新清史·本紀》10卷:「(雍正元年十月癸酉)以貝勒滿都護管正白旗三旗事務,改拉錫正白旗滿洲都統,以巴爾米特為正白旗蒙古都統。」
- ^ 90.0 90.1 《新清史·本紀》10卷:「(雍正四年八月)乙亥,以伍格為正白旗滿洲都統。」
- ^ 《新清史·本紀》10卷:「(雍正二年三月)己卯,以常在署正白旗滿洲都統,張致署鑲藍旗漢軍都統。」
- ^ 92.0 92.1 《新清史·本紀》10卷:「(雍正二年閏四月)庚辰,以覺羅佛倫署正白旗滿洲都統。」
- ^ 93.0 93.1 《新清史·本紀》10卷:「(雍正三年九月)癸丑,以阿齊圖署正白旗滿洲都統。」
- ^ 94.0 94.1 94.2 《新清史·本紀》10卷:「(雍正四年六月)庚辰,以圖納、佛保俱協辦正白旗滿洲都統事。」
- ^ 95.0 95.1 《新清史·本紀》11卷:「(雍正十二年正月)辛丑,以查爾泰署鑲黃旗漢軍都統,佛標為正白旗滿洲都統。」
- ^ 96.0 96.1 96.2 《新清史·本紀》12卷:「(乾隆四年八月甲午)調公阿英圖為正黃旗蒙古都統,弘昇為鑲紅旗滿洲都統,命和親王弘晝管正白旗滿洲都統事。」
- ^ 97.0 97.1 《新清史·本紀》13卷:「(乾隆十七年)十一月己未,調諴親王允祕為正白旗滿洲都統,以保德為鑲白旗蒙古都統。」
- ^ 98.0 98.1 98.2 98.3 《新清史·本紀》15卷:「(乾隆三十八年十月戊子)調裕親王廣祿為鑲藍旗漢軍都統,努三為正藍旗滿洲都統,以大學士舒赫德管正白旗滿洲都統。」
- ^ 99.0 99.1 99.2 99.3 《新清史·本紀》15卷:「(乾隆四十九年三月丙戌)調和珅為正白旗滿洲都統,修齡為鑲藍旗滿洲都統,以博清額為正白旗蒙古都統。」
- ^ 100.0 100.1 100.2 100.3 《新清史·本紀》19卷:「(嘉慶二十四年十二月丙午)調肅親王永錫為正白旗滿洲都統,奕顥為鑲紅旗滿洲都統,定親王綿恩為鑲白旗漢軍都統。」
- ^ 101.0 101.1 《新清史·本紀》20卷:「(道光元年八月)己卯,命莊親王綿課為宗人府宗令,以文孚兼正黃旗領侍衛內大臣,托津兼正白旗滿洲都統,松筠兼鑲黃旗蒙古都統,百順為正黃旗漢軍都統。」
- ^ 102.0 102.1 《新清史·本紀》21卷:「(道光十六年五月戊戌)調惇親王綿愷為正白旗滿洲都統,以敬徵為鑲紅旗蒙古都統,桂輪為鑲白旗蒙古都統,樂善為鑲藍旗蒙古都統。」
- ^ 103.0 103.1 《新清史·本紀》21卷:「(道光十八年五月戊辰)調奕紀為正白旗滿洲都統,敬徵為鑲黃旗漢軍都統,以裕誠兼鑲紅旗蒙古都統。」
- ^ 104.0 104.1 《新清史·本紀》21卷:「(道光二十年正月)己酉,奪奕紀都統職逮問,調惠親王綿愉為正白旗滿洲都統,以怡親王載垣為鑲藍旗蒙古都統。」
- ^ 105.0 105.1 《新清史·本紀》25卷:「(同治元年六月癸酉)調僧格林沁為正白旗滿洲都統,以富明阿為正紅旗漢軍都統。」
- ^ 106.0 106.1 106.2 106.3 106.4 106.5 《新清史·本紀》29卷:「(光緒十年三月庚寅)以伯彥訥謨祜為正白旗滿洲都統,奕詳為鑲白旗滿洲都統,奕謨為鑲紅旗漢軍都統,恩承為鑲藍旗滿洲都統,善慶為正紅旗漢軍都統。」
- ^ 107.0 107.1 107.2 107.3 《新清史·本紀》30卷:「(光緒十七年十一月甲子)命克勤郡王晉祺為正白旗滿洲都統,貝子奕謨為正藍旗滿洲都統,貝子載濂為鑲紅旗漢軍都統。」
- ^ 《新清史·本紀》31卷:「(光緒二十六年二月丙子)克勤郡王晉祺卒,子崧杰襲王爵。」
- ^ 109.0 109.1 109.2 《新清史·本紀》31卷:「(光緒二十六年二月己卯)調符珍為正白旗滿洲都統,啟秀為鑲白旗滿洲都統,以懷塔布為鑲黃旗蒙古都統。」
- ^ 《新清史·本紀》5卷:「(順治九年九月)辛巳,調噶達渾為正紅旗滿洲固山額真,以濟席哈為正紅旗蒙古固山額真,沙里布為鑲白旗蒙古固山額真。」
- ^ 111.0 111.1 《新清史·本紀》5卷:「(順治十四年四月)乙酉,以濟席哈為正紅旗滿洲固山額真。」
- ^ 《新清史·本紀》6卷:「(康熙元年九月)辛卯,以覺羅巴爾布為正紅旗滿洲都統。」
- ^ 《新清史·本紀》7卷:「(康熙十八年六月)己卯,以希福為正紅旗滿洲都統。」
- ^ 114.0 114.1 《新清史·本紀》7卷:「(康熙二十一年十一月)己巳,改噶爾漢正紅旗滿洲都統,以鄂托渾為正藍旗蒙古都統。」
- ^ 115.0 115.1 《新清史·本紀》7卷:「(康熙二十二年三月己巳)改彭春為正紅旗滿洲都統。」
- ^ 《新清史·本紀》8卷:「(康熙三十一年)夏四月庚辰朔,改希福正紅旗滿洲都統,以護巴為正紅旗蒙古都統。」
- ^ 117.0 117.1 《新清史·本紀》8卷:「(康熙三十三年五月)辛亥,以紀爾他布為正紅旗滿洲都統。」
- ^ 118.0 118.1 《新清史·本紀》8卷:「(康熙)三十四年春正月丁亥,改正紅旗滿洲都統。」
- ^ 119.0 119.1 《新清史·本紀》8卷:「(康熙三十四年十二月)己酉,改齊世正紅旗滿洲都統。」
- ^ 120.0 120.1 《新清史·本紀》9卷:「(康熙五十年十月)庚午,改碩鼐正紅旗滿洲都統。」
- ^ 121.0 121.1 《新清史·本紀》9卷:「(康熙五十一年十月)辛未,以普奇為正紅旗滿洲都統。」
- ^ 122.0 122.1 《新清史·本紀》9卷:「(康熙五十四年十二月)戊辰,改圖思海正紅旗滿洲都統。」
- ^ 123.0 123.1 123.2 《新清史·本紀》10卷:「(雍正元年十月)庚申,以公德普為正紅旗滿洲都統。」
- ^ 124.0 124.1 124.2 《新清史·本紀》10卷:「(雍正三年二月)乙酉,以蘇丹為正紅旗滿洲都統,席伯為陝西寧夏將軍。」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eff”的
<ref>
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 ^ 《新清史·本紀》11卷:「(雍正七年八月)辛酉,以德成為正紅旗滿洲都統。」
- ^ 126.0 126.1 《新清史·本紀》11卷:「(雍正十年)秋七月乙酉朔,以傅泰為正紅旗滿洲都統,馬喇免。」
- ^ 127.0 127.1 《新清史·本紀》11卷:「(雍正十三年二月己未)改阿揚阿為正紅旗滿洲都統,以佟時茂為正白旗漢軍都統。」
- ^ 128.0 128.1 《新清史·本紀》11卷:「(雍正十三年五月)戊辰,改王常為正紅旗滿洲都統。」
- ^ 129.0 129.1 《新清史·本紀》12卷:「(乾隆元年四月)甲戌,以公奇通阿為正紅旗滿洲都統。」
- ^ 130.0 130.1 《新清史·本紀》14卷:「(乾隆二十八年七月)辛酉,調阿桂為正紅旗滿洲都統,以傅良為鑲藍旗漢軍都統。」
- ^ 131.0 131.1 《新清史·本紀》15卷:「(乾隆三十三年七月)甲寅,調官保為正紅旗滿洲都統。」
- ^ 132.0 132.1 《新清史·本紀》16卷:「(乾隆四十一年正月戊子)以阿桂為正紅旗滿洲都統。」
- ^ 133.0 133.1 133.2 133.3 《新清史·本紀》16卷:「(乾隆四十二年六月)丙辰,調阿桂為鑲白旗滿洲都統,以莊親王永瑺為正紅旗滿洲都統,額爾德蒙額為鑲紅旗蒙古都統。」
- ^ 134.0 134.1 《新清史·本紀》17卷:「(乾隆五十三年二月)甲辰,調福長安為正紅旗滿洲都統,以舒亮為鑲紅旗蒙古都統。」
- ^ 135.0 135.1 135.2 135.3 《新清史·本紀》17卷:「(乾隆五十九年四月癸酉)調弘暢為正藍旗蒙古都統,福長安為鑲白旗滿洲都統,德明為正紅旗滿洲都統。」
- ^ 136.0 136.1 136.2 136.3 《新清史·本紀》17卷:「(乾隆六十年九月)以儀郡王永璇為正紅旗滿洲都統,成親王永瑆為鑲藍旗滿洲都統。」
- ^ 137.0 137.1 《新清史·本紀》19卷:「(嘉慶二十四年)秋七月壬戌,儀親王永璇年老,罷各職任,仍留內廷行走。調松筠為正紅旗滿洲都統,以鄭親王烏爾恭阿為正白旗漢軍都統。」
- ^ 138.0 138.1 《新清史·本紀》19卷:「(嘉慶二十四年九月壬戌)以松筠為盛京將軍,調和世泰為兵部尚書,以賽沖阿為理藩院尚書,兼鑲黃旗領侍衛內大臣、正紅旗滿洲都統。」
- ^ 139.0 139.1 《新清史·本紀》20卷:「(道光二年五月癸巳)調奕紹為正紅旗滿洲都統,以那清安為鑲黃旗漢軍都統。」
- ^ 140.0 140.1 《新清史·本紀》21卷:「(道光十八年正月乙亥)以奕紀為鑲黃旗領侍衛內大臣,調睿親王仁壽為正紅旗滿洲都統,以恩特亨額為正紅旗蒙古都統。」
- ^ 141.0 141.1 141.2 141.3 《新清史·本紀》25卷:「(同治元年二月庚申)調恭親王為正紅旗滿洲都統,以景壽為鑲紅旗蒙古都統,仁壽為鑲紅旗滿洲都統。」
- ^ 142.0 142.1 《新清史·本紀》26卷:「(同治四年三月)丙午,以義道為正紅旗滿洲都統,載容為正黃旗蒙古都統。」
- ^ 《新清史·本紀》26卷:「(同治七年閏四月)調景壽為正紅旗滿洲都統,麟興為鑲紅旗蒙古都統。」
- ^ 144.0 144.1 《新清史·本紀》28卷:「(光緒六年九月丙戌)調文煜為正紅旗滿洲都統,額勒和布為鑲白旗漢軍都統。」
- ^ 145.0 145.1 《新清史·本紀》31卷:「(光緒二十二年三月癸卯)調隆懃為正紅旗滿洲都統,以長庚為鑲藍旗漢軍都統。」
- ^ 《新清史·本紀》31卷:「(光緒二十四年三月)庚寅,調那彥圖為正紅旗滿洲都統,以崇禮為鑲白旗蒙古都統。」
- ^ 147.0 147.1 《新清史·本紀》32卷:「(光緒三十年九月)甲申,調榮慶為正紅旗滿洲都統,以肅親王善耆為鑲黃旗蒙古都統。」
- ^ 148.0 148.1 148.2 148.3 《新清史·本紀》32卷:「(光緒三十二年九月丙辰)調載灃為正紅旗滿洲都統,以溥興為正白旗漢軍都統,調訥勒赫為鑲紅旗滿洲都統,以清銳為鑲黃旗蒙古都統,呂海寰為正黃旗蒙古都統,葛寶華為鑲紅旗蒙古都統,特圖慎為鑲藍旗蒙古都統,景灃為鑲藍旗漢軍都統。」
- ^ 149.0 149.1 《新清史·本紀》32卷:「(光緒三十三年五月庚子)調溥偉為正紅旗滿洲都統,以增崇為鑲黃旗蒙古都統。」
- ^ 《新清史·本紀》33卷:「(宣統元年八月)甲午,以載振署正紅旗滿洲都統。」
- ^ 《新清史·本紀》4卷:「(順治三年正月)壬戌,以韓岱為鑲白旗滿洲固山額真。」
- ^ 152.0 152.1 《新清史·本紀》5卷:「(順治十五年)十二月壬申,以索渾為鑲白旗滿洲固山額真。」
- ^ 《新清史·本紀》6卷:「(康熙元年五月)壬辰,以覺羅巴哈納為鑲白旗滿洲都統,王國光為正紅旗漢軍都統。」
- ^ 154.0 154.1 《新清史·本紀》6卷:「(康熙六年二月)庚子,以阿思哈為鑲白旗滿洲都統。」
- ^ 155.0 155.1 《新清史·本紀》6卷:「(康熙八年六月壬戌)以科爾科代為兵部尚書,郭爾親為鑲白旗滿洲都統,覺羅塔達為鑲黃旗蒙古都統,噶爾漢為正紅旗蒙古都統,賴塔為正白旗蒙古都統。」
- ^ 156.0 156.1 《新清史·本紀》6卷:「(康熙九年五月)戊辰,改科岳爾圖鑲白旗滿洲都統。」
- ^ 157.0 157.1 《新清史·本紀》6卷:「(康熙十年二月)庚戌,以尼雅翰為鑲白旗滿洲都統。」
- ^ 《新清史·本紀》7卷:「(康熙十八年)十二月壬戌朔,以馬緝為鑲白旗滿洲都統。」
- ^ 159.0 159.1 《新清史·本紀》7卷:「(康熙二十三年九月)丙寅,以張士甄為刑部尚書。改博霽鑲白旗滿洲都統。」
- ^ 160.0 160.1 《新清史·本紀》7卷:「(康熙二十四年十一月庚申)改莽奕祿鑲白旗滿洲都統,以塔爾代為鑲白旗蒙古都統。」
- ^ 161.0 161.1 《新清史·本紀》7卷:「(康熙三十年十一月)戊午,以伊勒慎為鑲白旗滿洲都統。」
- ^ 162.0 162.1 《新清史·本紀》8卷:「(康熙三十五年十二月)辛卯,以倭倫巡撫山西,宗室費揚固為右衛將軍,雷繼尊為鑲白旗漢軍都統,改郭布鑲白旗滿洲都統。」
- ^ 163.0 163.1 《新清史·本紀》8卷:「(康熙三十六年九月)庚子,以開音布為鑲白旗滿洲都統,兼步軍統領。」
- ^ 164.0 164.1 《新清史·本紀》8卷:「(康熙三十八年九月丙辰)改楊岱鑲白旗滿洲都統,以魯伯赫為正藍旗蒙古都統,拖倫為鑲黃旗蒙古都統,崇古禮為鑲白旗蒙古都統。」
- ^ 165.0 165.1 165.2 《新清史·本紀》9卷:「(康熙五十二年)冬十月丙子,改張鵬翮吏部尚書,以趙申喬為戶部尚書,劉謙為左都御史,改覺羅阿臘納鑲白旗滿洲都統。」
- ^ 166.0 166.1 166.2 《新清史·本紀》9卷:「(康熙五十六年十月)丁未,以錫保襲封多羅順承郡王。以吞珠為禮部尚書,蔡升元為左都御史,塞勒為鑲白旗滿洲都統,法喇為鑲白旗蒙古都統,胡錫圖為鑲紅旗蒙古都統。」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nmm”的
<ref>
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 ^ 《新清史·本紀》10卷:「(雍正二年四月)庚午,以常在那敏署鑲白旗滿洲都統。」
- ^ 168.0 168.1 《新清史·本紀》10卷:「(雍正四年正月甲寅)以希爾根署鑲白旗滿洲都統,董象緯署正藍旗漢軍都統。」
- ^ 169.0 169.1 《新清史·本紀》10卷:「(雍正四年七月)甲午,以希爾根為鑲白旗滿洲都統,范時繹為正藍旗漢軍都統,仍留總督任。」
- ^ 170.0 170.1 《新清史·本紀》10卷:「(雍正五年)五月戊午,改拉錫為鑲白旗滿洲都統,以多賽署鑲黃旗蒙古都統。」
- ^ 《新清史·本紀》10卷:「(雍正六年五月)甲戌,以戴豪署鑲白旗滿洲都統。」
- ^ 172.0 172.1 《新清史·本紀》10卷:「(雍正六年九月)乙卯,命截留浙江、江南漕糧各十萬石,運閩省平糶。以夸岱署鑲白旗滿洲都統。」
- ^ 173.0 173.1 《新清史·本紀》11卷:「(雍正七年七月)甲寅,以果親王允禮管工部事,以莊親王允祿管鑲白旗滿洲都統事。」
- ^ 174.0 174.1 《新清史·本紀》11卷:「(雍正九年九月)辛巳,以薩穆哈為鑲白旗滿洲都統。」
- ^ 175.0 175.1 175.2 《新清史·本紀》11卷:「(雍正十年)六月丙辰朔,改莽鵠立為鑲白旗滿洲都統。」
- ^ 176.0 176.1 176.2 176.3 176.4 《新清史·本紀》12卷:「(雍正十三年九月乙卯)以公訥親為鑲白旗滿洲都統。」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fee”的
<ref>
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 ^ 177.0 177.1 177.2 《新清史·本紀》12卷:「(乾隆八年正月)甲申,以旺札勒為鑲白旗滿洲都統。」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edd”的
<ref>
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 ^ 178.0 178.1 《新清史·本紀》14卷:「(乾隆二十九年十一月)戊辰,以阿里袞為鑲白旗滿洲都統,五吉為正紅旗蒙古都統,兆德為正黃旗領侍衛內大臣。」
- ^ 179.0 179.1 《新清史·本紀》15卷:「(乾隆三十四年十一月)丙戌,以豐昇額為領侍衛內大臣。調素爾訥為鑲白旗滿洲都統,以綽囉斯郡王羅布札為鑲白旗蒙古都統。」
- ^ 180.0 180.1 180.2 180.3 《新清史·本紀》16卷:「(乾隆四十一年九月)乙未,調福康安為鑲白旗滿洲都統,弘旿為鑲藍旗滿洲都統,以綿恩為鑲白旗蒙古都統,伍彌泰為鑲白旗漢軍都統,理郡王弘㬙管正紅旗漢軍都統。」
- ^ 181.0 181.1 《新清史·本紀》16卷:「(乾隆四十二年十月戊戌)以弘㬙為鑲白旗滿洲都統,瑚世泰為正紅旗漢軍都統。」
- ^ 182.0 182.1 182.2 182.3 《新清史·本紀》16卷:「(乾隆四十三年閏六月)庚辰,調理郡王弘㬙為正藍旗滿洲都統,諴親王弘暢為鑲白旗滿洲都統。」
- ^ 183.0 183.1 《新清史·本紀》18卷:「(嘉慶九年六月)辛未,榮郡王綿億以管束所屬不嚴,奪鑲白旗滿洲都統,調祿康代之,以那彥成兼鑲黃旗漢軍都統。」
- ^ 184.0 184.1 《新清史·本紀》19卷:「(嘉慶十六年四月)癸酉,罷祿康鑲白旗滿洲都統,調托津代之;以福慶為正黃旗漢軍都統,崇祿兼正白旗蒙古都統。」
- ^ 185.0 185.1 《新清史·本紀》20卷:「(嘉慶二十五年九月)辛酉,以莊親王綿課為正白旗領侍衛內大臣。調定親王綿恩為鑲白旗滿洲都統,以和世泰為鑲白旗漢軍都統。」
- ^ 《新清史·本紀》20卷:「(道光二年)六月癸卯朔,定親王綿恩薨,賞治喪銀。」
- ^ 《新清史·本紀》20卷:「(道光二年六月)癸丑,大學士伯麟休致,予半俸;以戴均元管理刑部,調禧恩為鑲白旗滿洲都統,以載銓為正紅旗漢軍都統;調文孚為鑲藍旗滿洲都統,以奕顥為鑲藍旗蒙古都統。」
- ^ 188.0 188.1 188.2 188.3 188.4 《新清史·本紀》22卷:「(道光二十八年十一月癸未)調肅親王敬敏為鑲藍旗蒙古都統,僧格林沁為正藍旗滿洲都統,以耆英兼鑲白旗滿洲都統。」
- ^ 189.0 189.1 《新清史·本紀》23卷:「(咸豐元年八月戊辰)調吉倫泰為鑲白旗滿洲都統,以奕山為鑲白旗漢軍都統,仍留伊犁將軍任。」
- ^ 190.0 190.1 《新清史·本紀》23卷:「(咸豐三年三月壬子)調阿靈阿為鑲白旗滿洲都統。」
- ^ 191.0 191.1 《新清史·本紀》26卷:「(同治四年六月戊午)以文祥為鑲白旗滿洲都統,明緒為正白旗蒙古都統。」
- ^ 192.0 192.1 《新清史·本紀》28卷:「(光緒元年三月)辛丑,調伯彥訥謨祜為鑲白旗滿洲都統,隆懃為鑲藍旗漢軍都統。」
- ^ 193.0 193.1 《新清史·本紀》29卷:「(光緒十二年正月乙巳)調錫珍為鑲白旗滿洲都統,以奎潤為鑲黃旗漢軍都統。」
- ^ 194.0 194.1 194.2 194.3 《新清史·本紀》29卷:「(光緒十三年二月)乙酉,以怡親王載敦為鑲白旗滿洲都統。」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kkm”的
<ref>
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 ^ 195.0 195.1 《新清史·本紀》30卷:「(光緒十五年九月丙辰)調奎潤為鑲白旗滿洲都統,以貝勒載瀅為鑲黃旗漢軍都統。」
- ^ 196.0 196.1 《新清史·本紀》30卷:「(光緒十六年二月)庚辰,以德福為鑲白旗滿洲都統。」
- ^ 197.0 197.1 《新清史·本紀》30卷:「(光緒十六年五月)丁亥,調符珍為鑲白旗滿洲都統,以容貴為鑲黃旗蒙古都統。」
- ^ 198.0 198.1 《新清史·本紀》31卷:「(光緒二十六年十二月甲子)調魁斌為鑲白旗滿洲都統,以溥良為正黃旗蒙古都統。」
- ^ 《新清史·本紀》4卷:「(順治五年八月)辛亥,以喀爾楚渾為鑲紅旗滿洲固山額真。」
- ^ 200.0 200.1 《新清史·本紀》4卷:「(順治九年二月丁未)以祜世布為鑲紅旗滿洲固山額真。」
- ^ 201.0 201.1 《新清史·本紀》4卷:「(順治九年七月)丁亥,以巴爾處渾為鑲紅旗滿洲固山額真。」
- ^ 《新清史·本紀》6卷:「(康熙十一年四月)乙酉,以覺羅伊爾門為鑲紅旗滿洲都統。」
- ^ 203.0 203.1 《新清史·本紀》6卷:「(康熙十五年正月)庚戌,以肯車黑為鑲紅旗滿洲都統。」
- ^ 204.0 204.1 《新清史·本紀》6卷:「(康熙十八年正月)丁巳,以蘇努為鑲紅旗滿洲都統。」
- ^ 205.0 205.1 205.2 《新清史·本紀》10卷:「(雍正二年五月)庚戌,命果郡王允禮兼管鑲紅旗滿洲都統,以伯四格為鑲藍旗滿洲都統。」
- ^ 《新清史·本紀》11卷:「(雍正十一年十二月)丙寅,實授愛音圖為鑲紅旗滿洲都統。」
- ^ 207.0 207.1 《新清史·本紀》12卷:「(乾隆四年九月)乙丑,弘昇以無恥奪職。調哈達哈為鑲紅旗滿洲都統,以西特庫為鑲白旗漢軍都統。」
- ^ 208.0 208.1 《新清史·本紀》11卷:「(乾隆五年十一月)辛未,以永常為鑲紅旗滿洲都統。」
- ^ 209.0 209.1 209.2 《新清史·本紀》11卷:「(乾隆五年十二月)丙午,以哈達哈署鑲紅旗滿洲都統。」
- ^ 210.0 210.1 210.2 210.3 210.4 《新清史·本紀》14卷:「(乾隆二十三年十一月丁未)以舒赫德為工部尚書,兼鑲紅旗滿洲都統。」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xxz”的
<ref>
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 ^ 211.0 211.1 《新清史·本紀》15卷:「(乾隆三十三年六月)戊辰,以託庸為鑲紅旗滿洲都統。」
- ^ 212.0 212.1 《新清史·本紀》15卷:「(乾隆四十八年四月)丙寅,調雅朗阿為鑲紅旗滿洲都統,王進泰為正白旗漢軍都統。」
- ^ 213.0 213.1 《新清史·本紀》18卷:「(嘉慶二年三月)乙丑,調慶桂為鑲紅旗滿洲都統,以德楞泰為鑲黃旗漢軍都統。」
- ^ 214.0 214.1 214.2 214.3 《新清史·本紀》18卷:「(嘉慶二年)十二月己亥,蘇凌阿罷,調慶桂為正藍旗滿洲都統,睿親王淳穎為鑲紅旗滿洲都統,以保寧兼正黃旗漢軍都統。」
- ^ 215.0 215.1 《新清史·本紀》18卷:「(嘉慶十一年十月丁酉)調長麟為鑲紅旗滿洲都統,榮郡王綿億為鑲黃旗漢軍都統,以睿親王端恩為正紅旗蒙古都統。」
- ^ 216.0 216.1 《新清史·本紀》19卷:「(嘉慶十五年二月壬辰)調瑚圖禮為鑲紅旗滿洲都統,以托津為正黃旗漢軍都統。」
- ^ 217.0 217.1 217.2 《新清史·本紀》19卷:「(嘉慶十八年六月庚申)以松筠為伊犁將軍,鄂勒哲依圖為正白旗領侍衛內大臣,勒保管理理藩院,調福慶為鑲紅旗滿洲都統,以祿康為正黃旗漢軍都統。」
- ^ 218.0 218.1 218.2 《新清史·本紀》19卷:「(嘉慶十八年十月)壬戌,以明亮署兵部尚書,晉隆為內大臣,調成寧為鑲紅旗滿洲都統,崇祿為鑲藍旗漢軍都統,以鄂勒哲依圖為正白旗蒙古都統。」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ffi”的
<ref>
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 ^ 219.0 219.1 《新清史·本紀》19卷:「(嘉慶十九年四月己卯)調貝子奕紹為鑲紅旗滿洲都統,以興肇為正藍旗漢軍都統。」
- ^ 220.0 220.1 《新清史·本紀》19卷:「(嘉慶二十四年九月)壬午,罷貝勒奕紹鑲紅旗滿洲都統,調肅親王永錫代之,奕顥為鑲白旗漢軍都統,以穆克登布為正藍旗蒙古都統。」
- ^ 221.0 221.1 221.2 221.3 《新清史·本紀》19卷:「(嘉慶二十五年四月戊申)調景安為正藍旗滿洲都統,鄭親王烏爾恭阿為鑲紅旗滿洲都統,以富蘭為正白旗漢軍都統。」
- ^ 222.0 222.1 《新清史·本紀》20卷:「(道光八年八月乙未)調富俊為鑲紅旗滿洲都統,耆英為鑲黃旗漢軍都統。」
- ^ 223.0 223.1 223.2 《新清史·本紀》20卷:「(道光十四年四月)己酉,調奕顥為鑲紅旗滿洲都統,以克勤郡王承碩為正黃旗蒙古都統。」
- ^ 224.0 224.1 224.2 《新清史·本紀》21卷:「(道光十八年十一月)乙丑,兵部尚書奕顥以徇私請託奪職,調裕誠為兵部尚書,兼鑲紅旗滿洲都統,以隆文為都察院左都御史,兼鑲紅旗蒙古都統。」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llo”的
<ref>
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 ^ 225.0 225.1 《新清史·本紀》22卷:「(道光二十五年二月癸丑)命耆英協辦大學士,仍留兩廣總督任;調賽尚阿為戶部尚書,裕誠為工部尚書,以文慶為兵部尚書,成剛為都察院左都御史;調僧格林沁為鑲黃旗領侍衛內大臣,以車登巴咱爾為正白旗領侍衛內大臣;調怡親王載垣為鑲紅旗滿洲都統,以保昌為正藍旗漢軍都統。」
- ^ 226.0 226.1 226.2 226.3 《新清史·本紀》22卷:「(咸豐十一年十月丙辰)調全慶為鑲紅旗滿洲都統,瑞常為正藍旗滿洲都統。」
- ^ 227.0 227.1 《新清史·本紀》25卷:「(同治三年十月辛巳)調綿森為鑲紅旗滿洲都統,西淩阿為鑲藍旗漢軍都統。」
- ^ 228.0 228.1 《新清史·本紀》26卷:「(同治五年三月丁亥)命瑞常兼署刑部尚書,奕山署鑲紅旗滿洲都統。」
- ^ 229.0 229.1 《新清史·本紀》26卷:「(同治五年九月)丁丑,以全慶為刑部尚書,春佑署鑲紅旗滿洲都統。」
- ^ 230.0 230.1 《新清史·本紀》26卷:「(同治七年六月庚戌)調華豐為鑲紅旗滿洲都統,以文煜為正藍旗漢軍都統。」
- ^ 231.0 231.1 《新清史·本紀》26卷:「(同治八年九月乙酉)調世鐸為鑲紅旗滿洲都統,慶春為鑲藍旗蒙古都統,以庫克吉泰為熱河都統,克蒙額為西安將軍。」
- ^ 232.0 232.1 《新清史·本紀》30卷:「(光緒二十一年閏五月丙午)調貝勒載瀅為鑲紅旗滿洲都統,以依克唐阿為鑲黃旗漢軍都統。」
- ^ 《新清史·本紀》30卷:「(光緒二十年十二月)乙巳,福錕因病乞假,以敬信署鑲紅旗滿洲都統。」
- ^ 234.0 234.1 234.2 234.3 《新清史·本紀》31卷:「(光緒二十六年閏八月癸卯)調懷塔布為鑲紅旗滿洲都統,崇禮為鑲藍旗滿洲都統,善耆為鑲黃旗蒙古都統,芬車為鑲白旗蒙古都統,博迪蘇為正藍旗蒙古都統,載卓為鑲紅旗漢軍都統。」
- ^ 235.0 235.1 《新清史·本紀》31卷:「(光緒二十六年十二月辛丑)調善耆為鑲紅旗滿洲都統,以溥倫為鑲黃旗蒙古都統。」
- ^ 236.0 236.1 236.2 236.3 《新清史·本紀》31卷:「(光緒二十八年四月甲辰)肅親王善耆解旗務,調榮祿為鑲紅旗滿洲都統,溥倫為正藍旗滿洲都統,以貝子奕謨為鑲黃旗蒙古都統。」
- ^ 237.0 237.1 《新清史·本紀》32卷:「(光緒二十九年三月癸酉)調世續為鑲紅旗滿洲都統,以繼祿為正紅旗蒙古都統,載瀛為內大臣。」
- ^ 《新清史·本紀》4卷:「(順治元年四月)己巳,以巴哈納為正藍旗滿洲固山額真,富喇克塔為正藍旗蒙古固山額真。」
- ^ 《新清史·本紀》5卷:「(順治十一年)十一月丁亥,以陳泰為吏部尚書,阿爾津為正藍旗滿洲固山額真。」
- ^ 240.0 240.1 《新清史·本紀》5卷:「(順治十五年五月)乙丑,以穆臣為正藍旗滿洲固山額真。」
- ^ 《新清史·本紀》6卷:「(康熙五年二月)庚辰,以濟世為正藍旗滿洲都統。」
- ^ 《新清史·本紀》6卷:「(康熙八年九月)丁未,改勒貝正藍旗滿洲都統。」
- ^ 《新清史·本紀》7卷:「(康熙二十一年十一月)己未,以宗室喇克達為正藍旗滿洲都統。」
- ^ 《新清史·本紀》8卷:「(康熙三十一年十月甲申)以佛倫總督四川陝西,董額為正藍旗滿洲都統。」
- ^ 《新清史·本紀》8卷:「(康熙三十七年二月)辛未,以覺羅樹庶為正藍旗滿洲都統。」
- ^ 《新清史·本紀》8卷:「(康熙五十年)二月辛酉,改班滴正藍旗滿洲都統。」
- ^ 《新清史·本紀》10卷:「(雍正三年四月辛卯)以濟星署正藍旗滿洲都統。」
- ^ 《新清史·本紀》10卷:「(雍正四年正月甲辰)甲辰,以病假正藍旗滿洲都統音德仍管原任事務。」
- ^ 《新清史·本紀》10卷:「(雍正五年正月)庚戌,以圖納署正藍旗滿洲都統。」
- ^ 250.0 250.1 250.2 《新清史·本紀》10卷:「(雍正五年四月)壬寅,以石文𤊻署正藍旗漢軍都統,改希爾根為正藍旗滿洲都統。」
- ^ 251.0 251.1 251.2 《新清史·本紀》10卷:「(雍正六年)十二月己卯,改希爾根為鑲黃旗蒙古都統,以查爾泰為正藍旗滿洲都統。」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ccu”的
<ref>
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 ^ 252.0 252.1 252.2 252.3 《新清史·本紀》12卷:「(雍正十三年十月辛卯)以莽鵠立為正藍旗滿洲都統,豐盛額為鑲藍旗滿洲都統。」
- ^ 253.0 253.1 《新清史·本紀》12卷:「(乾隆三年二月)壬子,以馬爾泰兼正藍旗滿洲都統。」
- ^ 254.0 254.1 《新清史·本紀》12卷:「(乾隆五年二月)辛巳,以伊勒慎為綏遠城將軍,補熙為正藍旗滿洲都統。」
- ^ 《新清史·本紀》12卷:「(乾隆五年八月)戊午,調永興為正藍旗滿洲都統。」
- ^ 256.0 256.1 《新清史·本紀》12卷:「(乾隆七年四月)壬辰,調西特庫為鑲藍旗蒙古都統,福興為鑲白旗漢軍都統,盛安為正藍旗滿洲都統,馬爾泰為鑲黃旗漢軍都統。」
- ^ 257.0 257.1 《新清史·本紀》12卷:「(乾隆十一年十二月)丙子,調盛安為正黃旗漢軍都統,以班第兼管正藍旗滿洲都統。」
- ^ 258.0 258.1 《新清史·本紀》13卷:「(乾隆十三年十一月)己巳,命協辦大學士、戶部尚書尹繼善兼正藍旗滿洲都統、軍機處行走。」
- ^ 259.0 259.1 《新清史·本紀》13卷:「(乾隆十三年十二月丁酉)命裕親王廣祿為正藍旗滿洲都統。」
- ^ 260.0 260.1 《新清史·本紀》17卷:「(乾隆四十八年五月丁未)調三寶為鑲藍旗漢軍都統,以福康安為正藍旗滿洲都統。」
- ^ 261.0 261.1 《新清史·本紀》17卷:「(乾隆四十九年五月辛巳)以伊勒圖為領侍衛內大臣。以慶桂為正藍旗滿洲都統。」
- ^ 262.0 262.1 《新清史·本紀》17卷:「(乾隆五十八年五月乙未)調蘇凌阿為正藍旗滿洲都統,以隆興為鑲藍旗漢軍都統。」
- ^ 263.0 263.1 《新清史·本紀》18卷:「(嘉慶八年八月)辛未,調琳寧為正藍旗滿洲都統,以富昌為正紅旗漢軍都統。」
- ^ 264.0 264.1 《新清史·本紀》18卷:「(嘉慶九年六月)丙寅,調恭阿拉為正藍旗滿洲都統,琳寧為正黃旗漢軍都統。」
- ^ 265.0 265.1 《新清史·本紀》19卷:「(嘉慶十七年十二月壬子)調吉綸為正藍旗滿洲都統,以鐵保為鑲白旗漢軍都統,以祖之望為刑部尚書。」
- ^ 266.0 266.1 《新清史·本紀》19卷:「(嘉慶十八年九月己卯)奪吉綸、玉麟職,以英和為步軍統領,成寧為工部尚書;調莊親王綿課為正藍旗滿洲都統。」
- ^ 267.0 267.1 《新清史·本紀》19卷:「(嘉慶十九年二月丙辰)調英和為吏部尚書,兼正藍旗滿洲都統,以蘇楞額為工部尚書,貝子奕紹兼正藍旗漢軍都統。」
- ^ 268.0 268.1 268.2 268.3 《新清史·本紀》20卷:「(嘉慶二十五年十月己丑)調和瑛為正藍旗滿洲都統,晉昌為鑲藍旗滿洲都統,以貝勒綿志為鑲藍旗漢軍都統。」
- ^ 269.0 269.1 《新清史·本紀》20卷:「(道光元年七月庚戌)崇祿以疾免,調穆克登額為正白旗蒙古都統,那彥成為正藍旗滿洲都統,托津為鑲黃旗蒙古都統,以祥保為正白旗漢軍都統。」
- ^ 270.0 270.1 270.2 《新清史·本紀》20卷:「(道光二年十月己酉)調索特那木多布齋為正藍旗滿洲都統,以慶保為鑲白旗蒙古都統。」
- ^ 271.0 271.1 271.2 271.3 《新清史·本紀》23卷:「(咸豐五年十二月)丙午,調僧格林沁為鑲藍旗滿洲都統,端華為正藍旗滿洲都統。」
- ^ 272.0 272.1 《新清史·本紀》27卷:「(同治十一年四月)癸亥,調奕劻為正藍旗滿洲都統,以英桂為鑲紅旗漢軍都統。」
- ^ 《新清史·本紀》4卷:「(順治元年十一月)乙未,以巴都禮為鑲藍旗滿洲固山額真。」
- ^ 274.0 274.1 《新清史·本紀》4卷:「(順治五年四月)丙戌,以藍拜為鑲藍旗滿洲固山額真,喇瑪為鑲藍旗蒙古固山額真。」
- ^ 275.0 275.1 《新清史·本紀》4卷:「(順治五年九月)己卯,以貝子屯齊為鑲藍旗滿洲固山額真。」
- ^ 276.0 276.1 《新清史·本紀》5卷:「(順治八年三月己丑)以噶達渾為都察院左都御史,朱瑪喇為吏部尚書,雅賴為戶部尚書,譚布為工部尚書,藍拜為鑲藍旗滿洲固山額真。」
- ^ 《新清史·本紀》5卷:「(順治十三年五月)己亥,以羅託為鑲藍旗滿洲固山額真,明安達禮為理藩院尚書,張懸錫總督宣大。」
- ^ 278.0 278.1 《新清史·本紀》6卷:「(康熙四年五月)戊申,改孫塔鑲藍旗滿洲都統。」
- ^ 《新清史·本紀》6卷:「(康熙四年)十二月庚申,以溫齊為鑲藍旗滿洲都統。」
- ^ 280.0 280.1 《新清史·本紀》6卷:「(康熙七年七月)庚申,以誇岱為鑲藍旗滿洲都統。」
- ^ 《新清史·本紀》6卷:「(康熙十年八月)甲申,改俄托渾鑲藍旗滿洲都統。」
- ^ 《新清史·本紀》6卷:「(康熙十三年四月丁未)以溫齊為鑲藍旗滿洲都統。」
- ^ 283.0 283.1 《新清史·本紀》7卷:「(康熙十六年三月乙未)以根特為鑲藍旗滿洲都統。」
- ^ 《新清史·本紀》7卷:「(康熙二十四年二月庚子)以額赫納為鑲藍旗滿洲都統。」
- ^ 285.0 285.1 《新清史·本紀》8卷:「(康熙三十五年九月)丁卯,以宗室惠蘭為鑲藍旗滿洲都統。」
- ^ 286.0 286.1 《新清史·本紀》8卷:「(康熙四十年正月)甲寅,改心裕鑲藍旗滿洲都統,以宗室齊克塔哈為正黃旗蒙古都統。」
- ^ 287.0 287.1 《新清史·本紀》8卷:「(康熙四十年十月)辛未,改普奇鑲藍旗滿洲都統,以孫渣齊為正紅旗蒙古都統。」
- ^ 《新清史·本紀》9卷:「(康熙四十七年十月)癸丑,改車納福鑲藍旗滿洲都統。」
- ^ 《新清史·本紀》9卷:「(康熙五十三年十二月甲戌)以拜音佈為正紅旗蒙古都統,瑯圖為正黃旗蒙古都統,騰額特為鑲藍旗蒙古都統,改瑚世巴鑲藍旗滿洲都統。」
- ^ 290.0 290.1 《新清史·本紀》9卷:「(康熙五十八年十二月)乙卯,以阿布蘭為鑲藍旗滿洲都統。」
- ^ 291.0 291.1 《新清史·本紀》10卷:「(雍正二年七月)壬戌,以丁壽為阿爾泰駐防將軍,改伯四格鑲藍旗蒙古都統,以公普照為鑲藍旗滿洲都統。」
- ^ 292.0 292.1 《新清史·本紀》10卷:「(雍正二年九月)甲子,以馬爾賽為鑲藍旗滿洲都統。」
- ^ 293.0 293.1 《新清史·本紀》10卷:「(雍正三年四月)辛未,以賴都兼理鑲藍旗滿洲都統。」
- ^ 294.0 294.1 《新清史·本紀》10卷:「(雍正三年九月甲子)改賴都為鑲紅旗漢軍都統,噶爾弼為鑲藍旗滿洲都統。」
- ^ 295.0 295.1 《新清史·本紀》10卷:「(雍正三年十一月癸亥)以綽奇為鑲藍旗滿洲都統,改噶爾弼為奉天將軍。」
- ^ 《新清史·本紀》10卷:「(雍正四年三月)己未,以果郡王允禮兼管鑲藍旗滿洲都統事。」
- ^ 《新清史·本紀》10卷:「(雍正四年九月)己亥,以順承郡王錫保管鑲藍旗滿洲都統事。」
- ^ 《新清史·本紀》11卷:「(雍正十年正月)乙亥,命平郡王福彭管鑲藍旗滿洲都統事。」
- ^ 《新清史·本紀》11卷:「(雍正十年十二月)丁巳,以阿魯為鑲藍旗滿洲都統。」
- ^ 《新清史·本紀》11卷:「(雍正十一年七月)丁未,以豐盛額署鑲藍旗滿洲都統。」
- ^ 《新清史·本紀》11卷:「(雍正十二年四月)癸亥,改查克旦為鑲藍旗滿洲都統,仍留軍營。」
- ^ 302.0 302.1 《新清史·本紀》12卷:「(乾隆八年四月甲申)鑲藍旗滿洲都統公弘普卒,以紀山代之,以裕親王廣祿為鑲黃旗漢軍都統。」
- ^ 303.0 303.1 《新清史·本紀》12卷:「(乾隆八年六月)壬戌,以阿克敦為鑲藍旗滿洲都統,韓光基為正白旗漢軍都統。」
- ^ 304.0 304.1 《新清史·本紀》13卷:「(乾隆十三年四月乙亥)以達勒當阿為鑲藍旗滿洲都統。」
- ^ 305.0 305.1 《新清史·本紀》13卷:「(乾隆十三年十月)庚寅,命貝勒羅卜藏兼鑲藍旗滿洲都統。」
- ^ 306.0 306.1 《新清史·本紀》13卷:「(乾隆三十三年十月辛未)調色布騰巴爾珠爾為鑲藍旗蒙古都統,努三為鑲藍旗滿洲都統。」
- ^ 307.0 307.1 《新清史·本紀》15卷:「(乾隆三十七年五月)丁酉,以舒赫德為領侍衛內大臣,顯親王蘊著為鑲藍旗滿洲都統。」
- ^ 《新清史·本紀》16卷:「(乾隆四十三年三月)庚寅,貝子弘旿以私託通永道宋英玉事,命革貝子及都統職。」
- ^ 《新清史·本紀》16卷:「(乾隆四十三年四月辛卯)調邁拉遜為鑲藍旗滿洲都統,以豫親王修齡為正白旗蒙古都統。」
- ^ 310.0 310.1 《新清史·本紀》16卷:「(乾隆四十四年二月)甲子,以永貴為鑲藍旗滿洲都統。」
- ^ 311.0 311.1 《新清史·本紀》16卷:「(乾隆四十五年五月)辛卯,命永貴為鑲藍旗漢軍都統,和珅為鑲藍旗滿洲都統。」
- ^ 《新清史·本紀》16卷:「(乾隆五十一年三月)庚申,豫親王修齡薨,以怡親王永琅為鑲藍旗滿洲都統,李侍堯為鑲藍旗漢軍都統。」
- ^ 313.0 313.1 《新清史·本紀》17卷:「(乾隆五十九年四月)辛未,調弘旿為正紅旗蒙古都統,慶桂為鑲藍旗滿洲都統。」
- ^ 314.0 314.1 《新清史·本紀》18卷:「(嘉慶五年七月)丙申,禮部尚書德明卒,贈太子少保,調傅森為鑲藍旗滿洲都統,以書敬為鑲紅旗漢軍都統。」
- ^ 315.0 315.1 《新清史·本紀》18卷:「(嘉慶六年二月癸酉)調莊親王綿課為鑲藍旗滿洲都統,以明安兼正紅旗蒙古都統。」
- ^ 316.0 316.1 《新清史·本紀》18卷:「(嘉慶六年四月丁未)以睿親王寶恩為正黃旗領侍衛內大臣,調成德為鑲藍旗滿洲都統,達椿為鑲黃旗漢軍都統,以阿蘭保為鑲藍旗蒙古都統。」
- ^ 317.0 317.1 《新清史·本紀》18卷:「(嘉慶七年三月)癸巳,調德瑛為鑲藍旗滿洲都統,博興兼正白旗漢軍都統。」
- ^ 318.0 318.1 《新清史·本紀》19卷:「(嘉慶十四年十二月辛丑)以勒保為武英殿大學士,仍留四川總督,秀林為工部尚書,哈迪爾為內大臣,調明亮為鑲藍旗滿洲都統,以富明阿為鑲白旗漢軍都統,秀林兼正白旗蒙古都統。」
- ^ 319.0 319.1 《新清史·本紀》19卷:「(嘉慶十九年閏二月甲子)調崇祿為鑲藍旗滿洲都統,明亮為鑲藍旗漢軍都統,以孟住為鑲白旗蒙古都統。」
- ^ 320.0 320.1 《新清史·本紀》19卷:「(嘉慶二十一年七月乙卯)以松筠管理吏部、理藩院,兼鑲藍旗滿洲都統,和寧為工部尚書,兼正黃旗漢軍都統,調慶祥為熱河都統,崇祿為鑲紅旗漢軍都統。」
- ^ 321.0 321.1 《新清史·本紀》19卷:「(嘉慶二十二年六月甲戌)調成寧為鑲藍旗滿洲都統,以賽沖阿為正白旗漢軍都統、御前大臣,調德寧阿為成都將軍,以祥保為寧夏將軍。」
- ^ 322.0 322.1 《新清史·本紀》19卷:「(嘉慶二十二年七月丙辰)調和寧為鑲藍旗滿洲都統,伊沖阿為正黃旗漢軍都統,索特那木多布齋為鑲白旗蒙古都統。」
- ^ 323.0 323.1 《新清史·本紀》21卷:「(道光二年正月)辛未,顧德慶以平庸降侍郎,以王鼎為都察院左都御史。調伯麟為鑲藍旗滿洲都統,禧恩為正紅旗漢軍都統。」
- ^ 324.0 324.1 《新清史·本紀》21卷:「(道光二年六月)癸丑,大學士伯麟休致,予半俸;以戴均元管理刑部,調禧恩為鑲白旗滿洲都統,以載銓為正紅旗漢軍都統;調文孚為鑲藍旗滿洲都統,以奕顥為鑲藍旗蒙古都統。」
- ^ 325.0 325.1 《新清史·本紀》21卷:「(道光十三年五月丁酉)調松筠為鑲藍旗滿洲都統。」
- ^ 326.0 326.1 《新清史·本紀》21卷:「(道光十四年正月)戊子,調耆英為鑲藍旗滿洲都統,以慶郡王綿愍為鑲黃旗漢軍都統。」
- ^ 327.0 327.1 《新清史·本紀》21卷:「(道光十六年九月己酉)調載銓為鑲藍旗滿洲都統。」
- ^ 328.0 328.1 《新清史·本紀》25卷:「(咸豐十一年十月辛酉)以麟魁兼正白旗蒙古都統,調伊勒東阿為鑲藍旗滿洲都統。」
- ^ 329.0 329.1 《新清史·本紀》25卷:「(同治二年正月庚午)調寶鋆為鑲藍旗滿洲都統,以禮親王世鐸為鑲藍旗蒙古都統。」
- ^ 《新清史·本紀》30卷:「(光緒十八年閏六月辛巳)調貝勒載漪為鑲藍旗滿洲都統,以懷塔布為正黃旗漢軍都統。」
- ^ 331.0 331.1 《新清史·本紀》32卷:「(光緒三十一年五月庚子)調善耆為鑲藍旗滿洲都統,訥勒赫為鑲黃旗蒙古都統。」
- ^ 332.0 332.1 《新清史·本紀》32卷:「(光緒三十三年五月己亥)調博迪蘇為鑲藍旗滿洲都統,以壽蔭為正藍旗蒙古都統,實授台布正黃旗蒙古都統。」
- ^ 「陸軍總長張景惠准鑲黃旗滿洲都統那彥圖咨請以雙惠陞補……」——《北平世界日報》,1927年4月26日
- ^ 民國重要史事檢索系統:4/04/11條:「鑲白旗滿洲都統睿親王魁斌卒。」
- ^ 民國重要史事檢索系統:1/07/24條:「袁大總統任命段芝貴為鑲紅旗滿洲都統,陸建章為鑲紅旗蒙古副都統。」
- ^ 民國重要史事檢索系統:1/10/27條:「袁大總統任烏拉喜春兼署鑲紅旗滿洲都統;楊纘緒署喀什噶爾提督,未到任前,由楊德勝暫行兼護。」
- ^ 民國重要史事檢索系統:1/12/22條:「袁大總統任命熊希齡為熱河都統,未到任前仍由崑源署理;段芝貴為察哈爾都統,未到任前仍由何宗蓮署理;溥倫為鑲紅旗滿洲都統。」
- ^ 民國重要史事檢索系統:13/1/10條:「曹錕任命烏拉喜春、田德山為鑲紅旗滿洲正副都統。」
- ^ 民國重要史事檢索系統:3/05/08條:「北京政府袁大總統令鑲藍旗滿洲都統秀吉等朋比營私,有玷官箴,一併褫職。鍾祿要求不遂,挾嫌控告,交該旗嚴行管束。」
- ^ 民國重要史事檢索系統:3/05/12條:「北京政府袁大總統令任命巴哈布為鑲藍旗滿洲都統,連福為副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