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淡水紅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HTinC23留言 | 贡献2022年4月9日 (六) 03:16 (回退2001:B011:4007:1F4B:AD9A:FEC5:9DE8:15FD对话)的编辑,改回InternetArchiveBot的最后一个版本)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淡水紅樓

淡水紅樓位於臺灣新北市淡水區,曾在2001年的歷史建築百景徵選活動中獲得第六名。該建築原是船商李貽和的宅第,有著「達觀樓」的雅號,與已經拆除的「白樓」齊名[1]。該建築在2000年整修後,成為了複合式餐廳與藝文館[1]

沿革

紅樓拱圈近觀

淡水紅樓由開設洋行致富的船商李貽和興建於1895年,於1899年落成,然而由於他所經營的兩艘貨船發生意外,經濟困難而將此樓在1913年轉賣給時任臺北廳參事的洪以南(後曾任淡水街長)[1][2]。洪以南在成為這棟紅樓的主人後,為它取了「達觀樓」的雅號[1]。而在搬到淡水之前,洪以南住在新北門街的逸園,因該地將被徵收開闢道路,且妻陳宇卿有心疾,需要良好的環境,適逢此棟洋樓出售且景觀甚佳遂將之買下[2]。原本洪以南打算在1913年4月7日搬入新居,但後來因故改期,確切遷居時間不明,但該年6月5日時已確定搬入淡水新居[2]。因洪以南為精於書畫的詩人,達觀樓也就成為文人雅士聚會的場所,曾作為瀛社例會的舉辦場地[2]

洪以南逝世後,其家人移居臺北,紅樓因而閒置[3]。之後該建築在2000年整修完成後成為了餐廳與藝文館。

建築

淡水紅樓的三向立面為紅磚所造的連續半圓形拱圈,其內則為陽臺,而陽臺的欄杆則使用綠釉瓷瓶所製[1]。至於建築物的臺基則使用唭哩岸石製成,高約3公尺,外面並留有空氣孔[1]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1.3 1.4 1.5 《台灣歷史建築百景專輯》 二版一刷. 臺北市: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2004-06-30: 12頁. ISBN 957-01-2749-X. 
  2. ^ 2.0 2.1 2.2 2.3 洪致文. 〈洪以南與淡水「達觀樓」〉. 《臺灣文獻別冊》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2010-09-30, (31): 2-10頁. 
  3. ^ 淡水紅樓的故事. 淡水紅樓餐廳. [2011-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13) (中文(臺灣)).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