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堂山郭氏墓石祠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孝堂山郭氏墓石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所在山东省济南市長清區孝里鎮孝里鋪村南
分类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
时代漢代
编号1-54
登录1961年

孝堂山郭氏墓石祠,舊傳為東漢孝子郭巨墓前祠堂,位於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孝里鎮孝堂山上。郭氏墓石祠建成於東漢初年,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地面房屋建築。1961年由中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築形制[编辑]

孝堂山原名巫山,高30餘米,因山上建有孝子堂而得名孝堂山。祠堂後有一座大墓,封土高約3米,祠堂周圍還有已被盜的漢代墓群。郭氏墓石祠是孝子郭氏墓地附屬之祠堂,仿照漢代民居建築的形象並縮小比例而建,用青石砌成。祠堂坐北朝南,東西長4.1米,南北寬2米有餘,高2.6米,[1]嘉祥縣武氏祠略大。室內由一根八角石柱分為兩間,面闊3.09米,進深2.08米。墻壁為厚約20釐米的石板。屋頂為單簷懸山式,由石板接成,石板上雕有屋脊瓦壟連簷等構件的形象。

石刻畫像、題記[编辑]

祠室內的三面皆有淺線刻畫像,三角石梁上也刻有畫像。畫像圖案為朝會、拜謁、出遊、狩獵、百戲等漢代貴族墓葬石刻的常見題材。橫貫西、北、東三面內壁上部的出遊圖,場面宏大,人物、車馬眾多,且刻有“大王車”三字。其他畫像有伏羲女媧西王母周公輔政、孔子老子等神話、故事題材。[2]祠室外壁有大量的遊人題記,最早的有紀年者為東漢中期所題,因此該祠堂的建造年代不晚於東漢中期。畫像風格與鄰近的肥城出土的東漢永平年間石刻極為相似,推測孝堂山石祠建造年代應在漢明帝時期前後。

  • 永建四年(129年)題記:“平原漯陰邵善君以永建四年四月二十四日來過此堂叩頭謝賢明”。
  • 永康元年(167年)題記:“泰山高令明永康元年十月二十一日敬(故?)來觀記之。”
  • 《隴東王感孝頌》,北齊武平元年(570年)齊州刺史隴東郡王胡長仁撰,刻於祠室西外墻。篆書題額,正文為隸書。文中提到郭巨養母的故事,後人據此認為這是郭巨之墓祠。

墓主人[编辑]

墓主人相傳為二十四孝中的東漢人郭巨。但郭巨為河內隆慮人(今河南林州),一說為人(今河南沁陽),沒有記載其來過濟南郡。祠堂內的畫像多為王者出遊及戰爭等場面,也與郭巨身份不符,有人認為實際上是漢代濟北王墓或是二千石等高官之墓。因墓主人身份無從考證,經羅哲文考察後定名為郭氏墓石祠。

歷代修葺與研究保護[编辑]

郭氏墓石祠自漢代以來就是名勝古跡。酈道元水經注》對郭氏墓石祠已有記載:“巫山在平陰東北,……。今巫山之上有石室,世謂之孝子堂”。[3]北齊時,人們已經普遍認為該墓是郭巨之墓。唐代開始在祠堂周圍修建廟宇,後世謂之“孝堂山廟”。北宋趙明誠的《金石錄》對此也有著錄。明清兩代屢經修繕,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至三十四年間大修祠堂附屬廟宇,有八殿兩廊之規模。[4]民國初年,日本人關野貞來此考察,於1916年首次發表祠堂的實測圖。[5]1961年,古建築學家羅哲文考察齊長城時來此測量,發表了《孝堂山郭氏墓石祠》一文。

郭氏墓石祠原是室外的露天建築。後世為保護石祠,多次在其上修建覆室,現在石祠正前方殘存有古代的石質柱礎。1953年,當地文物部門在石祠外重建了覆室和圍墻,並派人看護。1999年,按照漢代建築風格重修了覆室。[6]覆室上“孝堂山郭氏墓石祠”之匾額由羅哲文題寫。墓園區大門“孝堂山漢石室”為劉海粟所題。2000年,考古工作者清理了祠堂正前方及兩側的漢墓,並將清理是發現的歷代碑碣集中存放於墓園內。

注釋及參考資料[编辑]

  1. ^ 《我国现存于地面最早的房屋建筑:孝堂山郭氏墓石祠》
  2. ^ 《山东画像石》
  3. ^ 《水經注》卷八濟水下“又北過臨邑縣東”注
  4. ^ 祠堂院內乾隆三十四年碑記
  5. ^ 《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第五章第三節:畫像石祠堂
  6. ^ 《郭氏墓石祠与郭巨》